資源簡介 秘密★啟用前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一2025學年(下)高一年級期末考試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裝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河南駐馬店楊莊遺址,地處從中原腹地到長江中游的交通要道。該遺址的農業經濟以水稻耕作為主,聚落圍以環壕。但該遺址在二里頭時期的文化因素具有與二里頭文化中心區相似的內涵,還出土有大量的石矛、石鏃等兵器。這可以用來佐訂證,當時A.早期國家影響力的擴展B.華夏認同觀念的增強C.區域經濟文化交流衰退D.社會等級制度的弱化2.下表為史書中關于漢代隱士的部分記載。這反映出篇目記載內容蜀有嚴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為:“卜筮者…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裁日閱數《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線依老子、嚴周(莊周)之指著書十余萬言梁鴻家貧而尚節介,博覽無不通。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后漢書·逸民列傳》之,鴻并絕不娶。后與妻孟光隱居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徐稺家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后漢書·周黃徐姜申屠列傳》德。屢辟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稺不免之,既謁而退A.隱士彰顯儒家道德與道家志趣融合B.隱士群體影響主流價值取向C.漢代察舉制度忽視人才品行的考察D.士人逃避現實追求個性自由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C③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福APP3.宋代理學將“理”奉為貫通天人的根本法則,即“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朱熹強調“非禮勿視、聽、言、動,便是天理;非禮而視、聽、言、動,便是人欲”“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陸九淵主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均將“理”與國家、社會秩序相聯結。據此可知,宋代理學A.強化了社會倫理道德秩序B.推動了邊疆地區封建化進程C.奠定了科舉制度理論依據D.適應了市民階層的文化需要4.清代乾隆年間,江南地區的桑蠶種植區不斷擴展,蘇州、湖州等地出現“尺寸之地,必樹之桑”的景象。當地農戶“以蠶桑為正業,田疇反視為副業”,繅絲、織綢等家庭手工業與農業深度融合,形成“桑一蠶一絲一綢”產業鏈。絲織品通過商幫遠銷海內外,絲綢貿易稅收成為地方財政重要來源。這說明當時A.傳統農耕技術革新B.對外貿易占據主導地位C.自然經濟加速解體D.傳統經濟結構有所突破5.19世紀60年代,馮桂芬在《校邠廬抗議》中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1895年,嚴復發表《原強》,主張“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以挽救民族危機;1912年,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強調“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這些主張的演變表明A.傳統文化的全面革新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救亡路徑的深化拓展D.西學東漸的單向傳播6.1941年起,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鼓勵民眾成立農業互助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至1943年,超60%的村莊建立互助組織,糧食產量與手工業品產量顯著提升。這一時期互助合作運動的開展A.實現了根據地經濟的轉型B.助力了抗日根據地的鞏固C.消除了根據地的階級矛盾D.改變了抗戰總體戰略態勢7.下表為1950一1956年我國部分地區私營商業參與農業合作社產銷合作情況表。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我國參與農業合作社產銷私營商業農產品收購額占私營商業農產品銷售額占年份合作的私營商戶占比比(與國營商業對比)比(與國營商業對比)1950年8.3%72.6%68.4%1952年15.7%65.2%62.3%1954年32.1%48.7%45.5%1956年68.9%21.3%18.6%A.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基本完成B.私營商業得到持續發展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初步建立D.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8.蘇美爾時期,作為城市中心的神廟,在谷物、水果、牲畜和副產品方面的收入十分可觀。它們部分用于維持祭司、書吏和其他神廟官員的生活,部分用作預防干旱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C③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