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張PPT)1.古代化學的實踐和應用火種的獲取和保存、燒制陶瓷、冶煉金屬、釀造酒類和煉丹等。2.近代化學的里程碑(1)1661年,英國科學家波義耳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標志著近代化學的誕生。(2)1777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氧化學說,使近代化學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3)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論,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1811年,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系統地解決了在物質組成和原子量(現稱相對原子質量)測定方面存在的混亂問題。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必備知識 清單破第1章 認識化學科學知識點 1 化學科學的形成與發展(5)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律,把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納入一個統一的理論體系。3.現代化學的重大成就放射性元素的發現、現代量子化學理論的建立、化學熱力學與動力學的開創性研究、創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學的崛起、高分子化學的創立以及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等。4.我國科學家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成就(1)1965年,我國科學家成功地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蛋白質的人工合成。(2)1981年,我國科學家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3)20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展了對新一代抗瘧藥——青蒿素的全合成研究。2015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并成功提取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4)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科學家對樹脂糖苷的全合成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化學科學的含義: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知識點 2 化學科學的含義及主要特征注意事項 (1)原子核的裂變與聚變不屬于化學研究的范疇。原子核的裂變與聚變是原子核發生了改變的反應,屬于核反應,不屬于化學反應。(2)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后,物質的組成發生了改變,也就是說生成了新物質,但沒有新元素產生。2.化學科學的特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認識物質、以符號形式表征物質、在不同層面上創造物質。(1)創造性:利用化學方法,人們不僅從礦物和動植物體中發現了很多有用的物質,并把它們提取出來或利用已有的物質為原料制造它們,而且通過對有關物質結構和性質的認識與研究,根據需要創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質或功能的新物質。(2)實驗與理論并重:一方面,各種分析和測試物質結構、跟蹤化學反應過程的技術如波譜、色譜、X射線衍射、飛秒化學、原子示蹤等,成為現代化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理論計算輔以計算機模擬來研究物質的結構、預測物質的反應活性、研究反應的微觀過程等,成為現代化學研究的熱點。1.微觀領域:化學科學將在微觀領域的探索中取得更大進展?;瘜W家已能在微觀層面上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機器等。2.資源和能源方面:人類能更加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利用資源和能源。3.材料科學方面:化學科學將繼續推動材料科學的發展,使各種新型材料的制造成為可能,進一步豐富物質世界。4.環境方面:化學科學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有力保障,減少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使環境監測和治理手段更加快速、靈敏,實現對環境污染的科學防治。5.生命科學方面:化學科學將為生命科學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幫助人們從分子層次上了解生命問題的本質、揭示生命運動的規律;使研究人員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尋求新方法,研制新藥物,為人類提供健康保障。知識點3 化學科學的探索空間6.信息科學方面:指導人們研制功能各異的信息材料,為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1.化學是科學家研究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沒有多大關系,這種說法正確嗎 ( )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的藥物、化纖、塑料、電池、計算機芯片等,都與化學相關。2.在科學史上中國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鹚幍陌l明與使用不涉及化學反應,這種說法正確嗎 ( ) 火藥在使用時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3.利用化學反應不僅能制造分子,還能制造新原子,這種說法正確嗎 ( ) 制造新原子不屬于化學變化。知識辨析 判斷正誤,正確的畫“ √” ,錯誤的畫“ ” 。 提示提示提示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錢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屬鈉為原料,在700 ℃時制造出納米級金剛石粉末和氯化鈉,制造過程中元素種類沒有改變,這種說法正確嗎 ( )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5.屠呦呦用有機溶劑提取的方法,從青蒿中得到的青蒿素純度更高,該提取方法中發生了物理變化,沒有發生化學變化,這種說法正確嗎 ( ) 該提取方法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6.利用化學反應將水變成石油,可以解決能源危機,這種說法正確嗎 ( ) 石油中含有碳元素,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水不可能變成石油。 √√提示提示提示第1章 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基礎過關練題組一 化學科學的形成與發展1.進入20世紀以后,化學科學經歷了迅速發展時期,在現代化學發展中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這個時期重大化學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發現B.現代量子化學理論的建立C.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D.制陶技術的成熟2.化學科學的形成、發展與應用過程中,下列科學家與其成就不對應的是( )A.英國科學家波義爾提出化學元素的概念B.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原子論C.意大利科學家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D.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題組二 化學科學的主要特征與探索空間3.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化學的特征是認識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門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的科學B.人們可以利用先進的化學技術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C.制陶、釀酒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D.現代化學已經成為實驗與理論并重的科學4.下列科學研究領域中,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A.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的覆蓋膜為先進的ETFE充氣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B.兩個氫原子核聚變成一個氦核,釋放出巨大能量,可用于發電C.在微觀層面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并利用結構預測其化學性質D.研究物質性質,合成可以殺滅病毒的物質題組三 化學知識與生活5.下列詩詞隱藏化學變化的是( )A.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B.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C.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D.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6.國家速滑館又稱“冰絲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最具科技含量的場館。采用冬季運動場館最環保的制冰技術之一——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通過施加高壓并在一定溫度下制得臨界狀態的流體二氧化碳,利用流體二氧化碳低溫特性實現制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鋼材屬于金屬材料B.CO2由液態變為氣態,會吸收熱量C.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D.應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符合“綠色奧運”理念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第1章 認識化學科學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基礎過關練1.D 古代人類就已經熟練掌握了制陶工藝,制陶技術的成熟不屬于20世紀后重大化學成就,故選D。2.B 法國科學家拉瓦錫提出氧化學說,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論,故B錯誤。3.B 人們可以利用先進的化學技術和設備制造出新的分子,不能制造出新的原子,故B不正確。4.B ETFE充氣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屬于化學性質,屬于化學研究范疇,故A不符合題意;兩個氫原子核聚變成一個氦核,原子種類發生變化,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故B符合題意;在微觀層面操縱分子和原子,組裝分子材料,并利用結構預測其化學性質,屬于化學研究范疇,故C不符合題意;研究物質性質,合成可以殺滅病毒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屬于化學研究范疇,故D不符合題意。5.A “新醅酒”即新釀的酒,在釀酒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A符合題意;B、C、D項無新物質生成,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歸納總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比較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定義 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本質特征 構成物質的微粒結構不變,微粒間隔可能改變 構成物質的微粒結構變化,變成了其他物質的微粒外觀特征 狀態、形狀等發生變化 常伴隨發光、放熱等現象區別 有無新物質生成聯系 物理變化發生的過程中不會發生化學變化,但通?;瘜W變化發生的過程中有物理變化6.C 鋼材是鐵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A正確;CO2由液態變為氣態,會吸收熱量,故B正確;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C錯誤;應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沒有生成污染物,符合“綠色奧運”理念,故D正確。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docx 第1節 走進化學科學.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