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課件+練習-《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課件+練習-《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第1課時 原子結構 核素
基礎過關練
題組一 原子結構
1.(經典題)硒(Se)在人體內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功效,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下列關于Se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原子序數為45     B.質量數為113
C.中子數為79      D.質子數為34
2.在R中,共有x個核外電子,R原子的質量數為A,則R原子核內含有的中子數為 (  )
A.A-x+n-32     B.A-x+n+24
C.A-x+n+32     D.A+x-n-24
題組二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3.(易錯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電子的能量越低,運動區域離核越遠
B.某原子K層上只有一個電子
C.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都排有8個電子
D.當M層是最外層時,最多可排布18個電子
4.某元素的原子,L層上的電子數是M層上電子數的4倍,該元素是 (  )
A.K     B.O     C.Mg     D.S
5.元素A、B的核電荷數都小于18,A元素原子的L層比B元素原子的L層少3個電子,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比A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多5,則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
A.A2B3     B.BA2     C.AB4     D.B3A2
題組三 核素與同位素
6.(易錯題)用He原子轟擊Al原子會產生質子,其核反應為H,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Si的中子數和質子數相等
BAl屬于不同的核素
CH2互為同位素
DSi的L層電子數不同
7.回答下列問題:
(1)10Be和9Be    (填字母)。
A.是同一種原子     
B.具有相同的中子數
C.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     
D.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
(2)有下列粒子或物質:
Li ②H2O、D2O ③石墨、金剛石
④H2、D2、T2 ⑤H、D、T N
a.互為同位素的是    。
b.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    。
c.①⑤⑥中共有  種核素,共  種元素。
(3)O的摩爾質量為    ,相同質量的O所含中子數之比為    。
題組四 等電子粒子
8.(經典題)下列各組微粒中,具有相同質子數和電子數的一組微粒是 (  )
A.OH-、F-、Ne、O2-      B.H2O、CH4、NH3、Ne
C.H3O+、Na+、N、Mg2+      D.O2-、F-、Mg2+、Al3+
9.用A+、B-、C2-、D分別表示含有18個電子的四種粒子(離子或分子),請回答:
(1)A元素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下同),B元素是    ,C元素是    。
(2)D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雙原子分子,其化學式是    。
能力提升練
題組一 原子結構與粒子的數量關系
1.同位素與輻射技術簡稱同輻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醫學等領域。Co有多種同位素,一種Co同位素放射源輻射時的衰變方程為e。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X屬于兩種元素
BCo3O4互為同素異形體
CCo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
D.上述衰變過程有多種產物生成,屬于分解反應
2.(經典題)R中共有x個電子,R原子的質量數為A,則a g R中含有質子的物質的量為 (  )
A.(x+24-n) mol      B.(x-24-n) mol
C.(x-n) mol       D.(x-n) mol
3.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 mol H37Cl中所含質子數為38NA
B.20 g D2O與20 g O含有的中子數均為10NA
C.34 g 14N1H3所含中子數目為20NA
D.50 mL 12 mol/L鹽酸與足量MnO2共熱,轉移的電子數為0.3NA
題組二 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及其應用
4.(2024河南鄭州月考)某粒子(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若n=8,則該粒子所對應元素的符號一定為Ar
B.若該粒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且n=8,則該粒子的符號為S2-
C.若m-n<10,則該粒子是一個陰離子
D.若m-n=10,則該粒子一定是原子
5.(經典題)核電荷數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為a,最外層電子數為(2a+1)。下列有關元素X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元素X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a2-1)
B.元素X形成的單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C.元素X形成的簡單離子,各電子層的電子數均達到2n2(n表示電子層數)
D.由元素X形成的某種化合物,可能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6.已知X、Y、Z、W、R五種短周期元素中,X是原子序數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總數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其次外層電子數多4個;W元素原子K層和M層電子總數等于其L層電子數;R元素原子最外層有1個電子,其陽離子與Z的陰離子核外電子總數相同。請回答下列問題。
(1)R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Z元素的名稱為    。
(2)含X、Y、Z、R四種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
(3)W的兩種氧化物的化學式是    和    。
(4)將少量的YZ2通入足量的RZX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未知質量的化合物WZ2中,所含質子總數為3.2NA,則:
①WZ2的質量為    。
②與WZ2質量相同的YX4的體積為    (標準狀況下)。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基礎過關練
1.D 2.C 3.B 4.C 5.D 6.B 8.B
1.DSe表示該原子的質量數為79,質子數=原子序數=34,中子數=質量數-質子數=79-34=45,故只有D正確。
2.C 設R原子的質子數為a,R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也為a,則R的電子數x=a+4×8+n,即a=x-32-n,R原子的質量數為A,故其中子數為A-a=A-x+32+n。
3.B 電子能量越低,運動區域離核越近,相反,電子能量越高,運動區域離核越遠,A錯誤;H原子K層上只有一個電子,B正確;He為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C錯誤;由電子的排布規律可知,M層最多排18個電子,但為最外層時,最多可排8個電子,D錯誤。
易錯分析 稀有氣體元素除He外,其原子最外層都是8個電子;原子最外層最多只能排8個電子(K層為最外層時最多只能排2個電子)。
4.C 根據題意可知該原子有K、L、M三個電子層,L層上有8個電子,L層電子數是M層電子數的4倍,則M層上有2個電子,該元素為鎂元素。
5.D A元素原子的L層比B元素原子的L層少3個電子,且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比A原子核外電子總數多5,所以A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B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即A為N元素,B為Mg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為Mg3N2。
6.BSi的中子數為30-14=16,質子數為14Si的中子數和質子數不相等,A錯誤Al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二者屬于不同的核素,B正確H2是單質分子,不互為同位素,C錯誤Si的L層電子數均為8,D錯誤。
易錯分析 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間互稱為同位素,如Al互為同位素;而H2是氫元素的不同核素構成的單質分子,不互為同位素。
7.答案 (1)CD (2)a.①⑤ b.③ c.7 4 
(3)20 g/mol 11∶12
解析 (1)10Be和9Be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分別為6、5,二者互為同位素,A、B錯誤;10Be和9Be的電子數均為4,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二者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C、D正確。
(2)Li是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二者互為同位素;②H2O、D2O均為水分子;③石墨、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二者互為同素異形體;④H2、D2、T2均為氫分子;⑤H、D、T是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三者互為同位素;N的質子數不同,是不同的元素。
(3)O的摩爾質量為(2×2+16) g/mol=20 g/mol,設O的質量均為m g,所含中子數之比為×(1×2+8)∶×(1×2+10)=11∶12。
易錯分析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辨析
①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是宏觀概念,如H2和HCl中均含氫元素。
②核素: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如H是氫元素的三種不同的核素。
③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在周期表中占據相同的位置。如H元素的三種核素H互稱為同位素。
8.B OH-、F-、Ne、O2-的電子數均為10,質子數分別為9、9、10、8,A錯誤;H2O、CH4、NH3、Ne質子數和電子數均為10,B正確;H3O+、Na+、N、Mg2+的電子數均為10,質子數分別為11、11、11、12,C錯誤;O2-、F-、Mg2+、Al3+的電子數均為10,質子數分別為8、9、12、13,D錯誤。
9.答案 (1)K Cl S (2)HCl
解析 常見的18e-粒子:陽離子有K+、Ca2+等;陰離子有P3-、S2-、HS-、Cl-等;分子有Ar、HCl、H2S、PH3、SiH4、F2、H2O2等。結合題目所給條件,不難確定答案。
能力提升練
1.A 2.D 3.B 4.A 5.C
1.A Co與X的質子數不同,故3種核素屬于兩種元素,A正確Co3O4均是化合物,不互為同素異形體,B錯誤Co互為同位素,其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質不完全相同,C錯誤;衰變過程是在原子核中進行的,屬于核反應,不是化學變化,D錯誤。
2.D 根據R原子的質量數為A,可知R的摩爾質量為(A+48) g/mol,R的質子數等于其電子數減去所帶負電荷數,為x-n,則a g R×(x-n)=(x-n) mol,D正確。
3.B 1分子H37Cl中所含質子數為18,1 mol H37Cl中所含質子數為18NA,A錯誤;D2O、O的相對分子質量都是20,1個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數都是10,20 g D2O與20 g O的物質的量都是1 mol,因此兩種物質的分子中含有的中子數均為10NA,B正確;1分子14N1H3中所含中子數為7,34 g 14N1H3為2 mol,所含中子數為14NA,C錯誤;50 mL 12 mol/L鹽酸中含有溶質的物質的量n(HCl)=12 mol/L×0.05 L=0.6 mol,若完全與MnO2發生反應:MnO2+4HCl(濃) MnCl2+Cl2↑+2H2O,則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3 mol,但隨著反應的進行,鹽酸濃度變小,反應就不再發生,因此50 mL 12 mol/L鹽酸與足量MnO2共熱,轉移的電子數小于0.3NA,D錯誤。
4.A 若n=8,當m=10+n時表示原子,對應的元素符號是Ar;若m≠10+n,表示的是離子,可能是S2-或K+等,對應的元素符號一定不是Ar,A錯誤。n=8且該粒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該粒子的符號為S2-,B正確。若m-n<10,該粒子核外電子數大于核內質子數,即表示帶負電荷的陰離子,C正確。若m-n=10,表示原子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即一定表示原子,D正確。
5.C 因核外電子層數只能為整數,根據題意,1≤a≤3。當a=1時,不成立;當a=2時,最外層電子數為5,元素X為N;當a=3時,最外層電子數為7,元素X為Cl。當X為N元素時,質子數=2a2-1=2×22-1=7;當X為Cl元素時,質子數=2a2-1=2×32-1=17,A正確。X的單質為Cl2或N2,Cl元素和N元素均為0價,處于中間價態,則Cl2和N2均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B正確。Cl-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達不到2n2,C錯誤。如果X為Cl,形成的化合物可為HClO,HClO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D正確。
6.答案 (1) 氧 (2)NaHCO3 (3)SO2 SO3 (4)CO2+2NaOH Na2CO3+H2O
(5)①6.4 g ②8.96 L
解析 根據X是原子序數最小的元素,可知X為H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總數的2倍,則內層為2個電子,最外層為4個電子,Y為C元素;Z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其次外層電子數多4個,其次外層只能是2個電子,即Z為O元素;根據題意可知,W元素原子的K、L層電子數分別為2和8,則M層電子數為6,故W為S元素;結合R元素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其陽離子與O2-核外電子總數相同,可知R為Na元素。(1)R(Na)元素的質子數為11,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Z為O元素,其元素名稱為氧。(2)由H、C、O、Na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HCO3。(3)W(S)元素在氧化物中有+4、+6兩種價態,其氧化物為SO2、SO3。(4)將少量CO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應生成Na2CO3和水,其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 Na2CO3+H2O。(5)①1個SO2分子中所含的質子數為16+8×2=32,1 mol SO2中所含質子總數為32NA,所含質子總數為3.2NA,則SO2的物質的量為0.1 mol,其質量為0.1 mol×64 g/mol=6.4 g。②與SO2質量相同的CH4的物質的量為6.4 g÷16 g/mol=0.4 mol,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4 mol×22.4 L/mol=8.96 L。
13(共37張PPT)
1.原子的構成粒子及作用

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知識點 1 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
必備知識 清單破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含義 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分別在能量不同的區域內運動,人們把
不同的區域簡化為不連續的殼層,稱之為電子層 表示 方法 n 1 2 3 4 5 6 7
符號 K L M N O P Q
離核遠近 由近到遠 能量高低 由低到高 2.核外電子排布
(1)電子層
(2)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詳見定點1)
3.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表示方法
  以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例:
  原子通過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時,最外層電子數目發生變化,如圖為S2-和Na+的結構示意圖。
S2-:    Na+:
 
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知識點 2 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關系
知識點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2)同位素的應用
C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測定文物的年代。
H H用于制造氫彈。
③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的射線育種、給金屬探傷、診斷和治療疾病等。
2.同位素的特征與應用
(1)同位素的特征
3.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異形體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同素異形體
質子數相同的一
類原子的總稱 質子數、中子數都一定的一種原子 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核素之間的互稱 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之間的互稱
原子 原子 原子 單質
只有種類,沒有個數 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 化學性質幾乎完全相同 元素相同、性質不同
質子數 質子數、中子數 質子數、中子數 組成元素、結構
H、C、O三種元素 H、 H、 H三種核素 H H、 H互為同位素 O2與O3互為同素異形體
(2)聯系

1.堿金屬元素
(1)原子結構
  最外層電子數均為1,從Li到Cs,隨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
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知識點 4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單質 Li、Na、K、Rb、Cs
相似性 除銫外,其余都呈銀白色,它們都比較軟,有延展性,密度較小,熔點較低,導電、導熱性強
密度 呈增大趨勢
熔、沸點 逐漸降低
特點 銫略帶金色光澤;鋰的密度比煤油的小
(2)堿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
(3)堿金屬單質的化學性質
①鈉、鉀與O2的反應
鈉 鉀
實驗 操作 實驗現象 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 比鈉的燃燒更劇烈,火焰呈紫色(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
化學反應 2Na+O2 Na2O2 鉀與氧氣反應生成多種氧化物
實驗結論 與O2反應的劇烈程度:NaNa ②鈉、鉀與水的反應
鈉 鉀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相同點 金屬浮在水面上;熔成閃亮的小球;小球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溶液逐漸變為紅色 不同點 鉀與水的反應有輕微爆炸聲并著火燃燒 化學反應 2Na+2H2O 2NaOH+H2↑ 2K+2H2O 2KOH+H2↑
實驗結論 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K>Na,說明金屬的活潑性:K>Na 2.鹵族元素
(1)鹵素原子結構
  最外層上都有7個電子;從F到I,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
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2)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
(3)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
①鹵素單質與H2反應
鹵素單質 反應條件 化學方程式 產物穩定性
F2 暗處 H2+F2 2HF 很穩定
Cl2 光照或點燃 H2+Cl2 2HCl 較穩定
Br2 加熱 H2+Br2 2HBr 不如氯化氫穩定
I2 不斷加熱 H2+I2 2HI 不穩定
  結論:從F2到I2,與H2反應的劇烈程度依次減弱,生成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依次減弱。
②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
實驗 操作
實驗現象 溶液顏色變為橙黃色 溶液顏色變為黃褐色 溶液顏色變為黃褐色
化學方程式 Cl2+2NaBr 2NaCl+Br2 Cl2+2KI 2KCl+I2 Br2+2KI 2KBr+I2
結論 從Cl2→I2氧化性逐漸減弱,相應鹵素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 知識拓展 ①氟元素無正價,F-的還原性極弱。②Br2在常溫下是唯一的一種液態非金屬單
質。③碘為紫黑色固體,易升華,淀粉遇I2變藍色。④氫氟酸為弱酸,而鹽酸、氫溴酸、氫碘
酸為強酸。
3.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詳見定點3)
知識辨析
1.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2.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粒子一定互為同位素。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3.一種元素可以有多種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種核素,有多少種核素就有多少種原子。這種說法
是否正確
4 C和 C兩種核素互為同位素,二者具有相同的性質。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5.元素周期表中第Ⅷ族包含8、9、10三個縱列,故第Ⅷ族所含元素種數最多。這種說法是否
正確
6.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相鄰兩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均相差1。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7.非金屬性:F>Cl,故F2能從NaCl溶液中置換出Cl2。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一語破的
1.不正確。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粒子可能是陽離子、陰離子或原子。只有當該粒子為原子
時,才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2.不正確。如 Ne和1 O中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但二者不互為同位素。同位素一定是
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3.正確。有些元素可能有一種或多種核素,有幾種核素就有幾種原子。
4.不正確。 C和 C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即兩核素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排布,故二者的化學性
質幾乎完全相同,但是二者的質量數不同,其物理性質不同。
5.不正確。第Ⅷ族包含8、9、10三個縱列,共含有12種元素;第ⅢB族包含鑭系元素和錒系元
素,共含有32種元素,是含元素種數最多的族。
6.不正確。同周期相鄰兩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不一定相差1。如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
的原子序數可能相差1(第二、三周期)、11(第四、五周期)、25(第六、七周期),同周期其他
相鄰兩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都相差1,如第ⅠA族和ⅡA族,第ⅤA族和ⅥA族等。
7.不正確。F2具有強氧化性,F2和NaCl溶液中的水直接反應,即2F2+2H2O 4HF+O2,故F2不
能從NaCl溶液中置換出Cl2。
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
關鍵能力 定點破
定點 1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1)最外層電子數為1的原子:H、Li、Na。
(2)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原子:He、Be、Mg。
(3)最外層電子數與次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①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的原子:Be、Ar;
②最外層電子數分別是次外層電子數2倍、3倍、4倍的原子:C、O、Ne;
③最外層電子數=次外層電子數一半的原子:Li、Si。
2.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
(4)最外層電子數與電子層數的關系
①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一半的原子:Li;
②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的原子:H、Be、Al;
③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2倍的原子:He、C、S;
④最外層電子數=電子層數3倍的原子:O。
(5)最外層電子數=內層電子數一半的原子:Li、P。
(6)原子核內無中子的原子 H。
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與規律
定點 2 元素周期表的規律與應用
(1)列序數與族序數的關系
①列序數<8,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數=列序數;
②列序數=8、9或10,為第Ⅷ族;
③列序數>10,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數=列序數-10(0族除外)。
(2)原子序數的定量關系
①同周期,第ⅡA族與第ⅢA族原子序數差可能為1、11、25;
②相鄰兩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數差:若為第ⅠA、ⅡA族元素,則原子序數的差等于上周期
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種數;若為第ⅢA族至0族元素,則原子序數的差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
期的元素種數。如Na與K原子序數相差8,Cl與Br原子序數相差18。
  該方法適用于原子序數小于或等于20的主族元素的位置判斷。
(2)0族定位法確定元素的位置
①明確各周期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
2.元素周期表的簡單應用
(1)根據原子序數畫出原子結構示意圖確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數 1 2 3 4 5 6 7
原子序數 2 10 18 36 54 86 118
②推斷方法

…… cZ dM
bY aX ……
知識拓展 Ⅰ.離子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陰上陽下”關系
  具有相同電子層結構的離子,如aX(n+1)+、bYn+、cZ(n+1)-、dMn-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在周期表中
位置關系為:
則它們的原子序數關系為a>b>d>c。
Ⅱ.常見的等電子粒子
1.“10電子”粒子
(1)尋找“10電子”粒子的方法
①分子:Ne、HF、H2O、NH3、CH4等;
②陽離子:Na+、Mg2+、Al3+、N 、H3O+等;
③陰離子:N3-、O2-、F-、N 、OH-等。
2.常見的“18電子”粒子
(1)分子:Ar、SiH4、PH3、H2S、HCl、F2、H2O2、C2H6、CH3OH、N2H4等;
(2)離子:K+、Ca2+、Cl-、S2-、HS-等。
3.其他等電子粒子
(1)“14電子”粒子:Si、N2、CO、C2H2等。
(2)“16電子”粒子:S、O2、C2H4、HCHO等。
(2)常見的“10電子”粒子
1.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1)相似性(R表示堿金屬元素)
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層的一個電子,化學性質活潑,它們的單質都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它們都
能與氧氣等非金屬單質及水反應。

定點 3 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

(2)遞變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小,堿金屬
元素的原子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增強。
①還原性與氧化性

②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堿金屬單質與O2的反應越來越劇烈,產物越來越復雜,如Li與O2反應
只能生成Li2O,Na與O2反應還可以生成Na2O2,而K與O2反應能夠生成KO2等。
③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堿金屬單質與H2O的反應越來越劇烈,如K與H2O反應可能會發生輕
微爆炸,Rb與Cs遇水發生劇烈爆炸。
④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逐漸增強。
2.鹵族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1)相似性(X表示鹵族元素)
  鹵素原子都容易得到一個電子使其最外層達到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它們的單質都是活
潑的非金屬單質,都具有較強的氧化性。
①與H2反應:X2+H2 2HX。
②與活潑金屬(如Na)反應:2Na+X2 2NaX。
③與水反應
X2+H2O HX+HXO(X為Cl、Br、I)
(2)遞變性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逐漸減小,鹵素原
子得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①氧化性與還原性
②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鹵素單質與H2反應越來越難,生成的氫化物的穩定性逐漸減弱。
③鹵素單質與變價金屬(如Fe)的反應

典例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Br2與H2的反應比I2與H2的反應更劇烈
B.堿金屬元素中,鋰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的能力最弱;鹵素中,氟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最強
C.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堿金屬單質和鹵素單質的熔、沸點都逐漸降低
D.鉀與水的反應比鈉與水的反應更劇烈
C
思路點撥 需結合堿金屬元素和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來分析,堿金屬元素原子失電子能
力越強,鹵族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越強,單質與相關物質反應越劇烈。
解析 鹵族元素隨原子序數遞增,其單質氧化性減弱,即氧化性:Br2>I2,故Br2與H2的反應比I2與
H2的反應更劇烈,A項正確;同主族元素隨原子序數遞增,原子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
力逐漸減弱,即堿金屬元素中Li原子失電子能力最弱,而鹵族元素中F原子得電子能力最強,B
項正確;隨核電荷數增加,堿金屬單質的熔、沸點逐漸降低,而鹵素單質的熔、沸點逐漸升高,
C項錯誤;堿金屬元素隨核電荷數增加,單質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則K與水的反應比Na與水
的反應更劇烈,D項正確。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第3課時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基礎過關練
題組一 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
1.下列關于堿金屬元素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都是1
B.單質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K>Na
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LiOHD.堿金屬元素的單質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均生成過氧化物
2.(易錯題)下列關于堿金屬元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為防止鋰單質(ρ=0.534 g/cm3)變質,應將其保存在煤油中
B.從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且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C.相同條件下,鈉與水反應比鉀與水反應劇烈
D.隨核電荷數增大,堿金屬單質熔點逐漸升高
3.天然存在的金屬鈁(Fr)極微量,它的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堿金屬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據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預言其性質,其中不正確的是 (  )
A.在已知主族元素中其原子半徑最大
B.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氧化物Fr2O
C.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強堿
D.其單質的熔點比金屬鈉的熔點低
題組二 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
4.(教材習題改編)鹵族元素包括F、Cl、Br、I等元素。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①由F到I,單質顏色逐漸加深 ②由F到I,單質的熔、沸點逐漸降低 ③由F到I,電子層數逐漸增加,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④由F到I,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⑤由F-到I-的還原性逐漸增強 ⑥由HF到HI的穩定性逐漸增強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5.溴(Br)與氯(Cl)同屬“鹵族元素”,最外層均有7個電子,在反應中容易得1個電子,化學性質很相似,氧化性Cl2>Br2,下面根據氯的性質對溴的性質預測合理的是 (  )
A.溴單質只具有氧化性
B.溴蒸氣與氫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HBr
C.Br-還原性比Cl-弱
D.溴單質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NaBr和HBrO
6.類推的思維方式在化學學習與研究中經常采用,但類推出的結論是否正確最終要經過實驗的驗證。以下類推的結論正確的是 (  )
A.由反應“Cl2+H2O HCl+HClO”可推出反應“F2+H2O HF+HFO”也能發生
B.HCl的水溶液酸性很強,推出HF的水溶液酸性也很強
C.由反應“2Fe+3Cl2 2FeCl3”可推出反應“2Fe+3I2 2FeI3”也能發生
D.Cl的核電荷數比F的核電荷數大,推出Cl的原子半徑比F的原子半徑大
7.(經典題)如圖是鹵素單質(F2、Cl2、Br2、I2)的沸點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鹵素單質中,①最活潑
B.單質④形成的簡單氫化物在鹵素氫化物中熱穩定性最強
C.保存少量的單質③時加少量水進行水封
D.將單質②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能力提升練
題組一 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1.(經典題)前四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某種性質X隨核電荷數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a、b、c表示堿金屬元素,則X可表示對應單質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
B.若a、b、c表示第ⅡA族元素,則X可表示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
C.若a、b、c表示第ⅥA族元素,則X可表示對應原子的得電子能力
D.若a、b、c表示鹵族元素,則X可表示對應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
2.某同學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 操作和現象
Ⅰ 向溴水中滴加少量CCl4,振蕩,CCl4層顯橙色
Ⅱ 向碘水中滴加少量CCl4,振蕩,CCl4層顯紫色
Ⅲ 向KBr、KI的混合液中加入CCl4,然后滴加氯水,振蕩后CCl4層顯紫色;再滴加氯水,振蕩后紫色褪去;繼續滴加氯水,振蕩后CCl4層變為橙色
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
A.Ⅰ和Ⅱ為對照組
B.Ⅰ中CCl4層顯橙色,說明CCl4層含Br2
C.Ⅲ中CCl4層顯紫色,說明I2的氧化性強于Br2
D.Ⅲ中CCl4層變為橙色,說明水層不含I-
題組二 利用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推測物質的性質
3.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開始進入市場。已知它是第四周期第ⅥA族元素,下列關于硒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非金屬性比硫強
B.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為H2Se
C.穩定性:H2Se>H2O
D.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是SeO2
4.借助堿金屬和鹵族元素的遞變性分析下面的推斷,其中正確的是(  )
A.Ca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故Ca(OH)2的堿性比Mg(OH)2的堿性弱
B.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故AsH3的穩定性比NH3的穩定性強
C.S的原子半徑比O的原子半徑大,O2與H2反應不如S與H2反應劇烈
D.Mg、Ca、Sr都是第ⅡA族元素,由MgCO3、CaCO3難溶于水,可推斷SrCO3也難溶于水
5.(經典題)為證明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某小組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查)。
實驗過程:
Ⅰ.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B和C中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當B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棕色時,關閉活塞a。
Ⅳ.打開活塞b,將C中溶液滴入試管中并振蕩、靜置。
(1)驗證氯氣的氧化性強于碘的實驗現象是         。
(2)B中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3)為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過程Ⅳ中試管中的現象是    。
(4)試管B管口處塞有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目的是     。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基礎過關練
1.D 2.B 3.B 4.C 5.B 6.D 7.B
1.D 堿金屬元素位于第ⅠA族,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都是1,A正確;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單質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K>N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LiOH2.B 鋰的密度小于煤油,大于石蠟,應將其保存在石蠟中,A錯誤;從Li到Cs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去最外層1個電子的能力逐漸增強,B正確;金屬性:K>Na,故相同條件下,K與水反應更劇烈,C錯誤;隨核電荷數增大,堿金屬單質熔點逐漸降低(易錯點),D錯誤。
3.B 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則Fr在已知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A正確;Na在空氣中燃燒生成Na2O2,Fr金屬性強于Na,其生成的氧化物更復雜,B錯誤;Fr的金屬性強于Na,其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強堿,C正確;堿金屬元素從上到下,其單質的熔點逐漸降低,故Fr的熔點比金屬鈉的熔點低,D正確。
4.C 鹵族元素由F到I,單質的顏色逐漸加深,熔、沸點逐漸升高,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①④正確,②錯誤;由F到I,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③錯誤,⑤正確;由HF到HI的穩定性逐漸減弱,⑥錯誤。
5.B 溴單質在化學反應中化合價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故溴單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A錯誤;Cl2與H2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HCl,溴蒸氣與H2在加熱時生成HBr,B正確;由氧化性Cl2>Br2可知,Br-還原性比Cl-強,C錯誤;Br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生成NaBr、NaBrO和水,D錯誤。
6.D F2與H2O反應生成HF和O2:2F2+2H2O 4HF+O2,A錯誤;HF是弱酸,B錯誤;Fe與I2反應生成FeI2,C錯誤;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D正確。
7.B 相對分子質量F2Cl>Br>I,則鹵素氫化物中熱穩定性最強的是HF,B錯誤;溴易揮發,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且密度大于水,所以為防止溴揮發,保存少量的液溴時可以加少量水進行水封,C正確;氯氣和水反應生成HCl和HClO,HCl使溶液顯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將單質②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紫色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D正確。
能力提升練
1.C 2.C 3.B 4.D
1.C 堿金屬元素,核電荷數越大金屬性越強,與水反應越劇烈,與圖中縱坐標不對應,A錯誤;第ⅡA族元素,核電荷數越大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越強,與圖中縱坐標不對應,B錯誤;第ⅥA族元素,隨核電荷數增大非金屬性減弱,得電子的能力減弱,即X可表示其得電子能力,C正確;鹵族元素核電荷數越大,非金屬性越弱,對應簡單陰離子還原性越強,與圖中縱坐標不對應,D錯誤。
2.C Ⅰ和Ⅱ分別向溴水、碘水中滴加CCl4,振蕩,觀察到溴、碘溶于CCl4的顏色,為Ⅲ提供顏色對照,故Ⅰ和Ⅱ為對照組,A正確;Br2在CCl4中顯橙色,Ⅰ中CCl4層顯橙色,說明CCl4層含Br2,B正確;Ⅲ中CCl4層顯紫色,是氯水中的Cl2和KI發生置換反應生成I2,即氧化性Cl2>I2,Br-、I-同時存在時,Cl2先和I-反應,說明還原性I->Br-,則Br2的氧化性強于I2,C錯誤;Ⅲ中繼續滴加氯水,振蕩后CCl4層變為橙色,則Cl2和Br-發生反應生成Br2,說明水層不含I-,D正確。
3.B Se和S均為第ⅥA族元素,隨核電荷數增大,非金屬性減弱,即非金屬性S>Se,A錯誤;S和Se與H2反應均生成-2價的氫化物,即Se的氣態氫化物為H2Se,B正確;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形成的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越強,根據非金屬性O>Se,可知穩定性H2O>H2Se,C錯誤;Se和S元素最高價均為+6價,其最高價氧化物的化學式是SeO3,D錯誤。
4.D Ca(OH)2的堿性比Mg(OH)2的堿性強,A錯誤;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其簡單氫化物穩定性逐漸減弱,B錯誤;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O2與H2反應比S與H2反應劇烈,C錯誤;由MgCO3、CaCO3難溶于水,可推斷SrCO3也難溶于水,D正確。
5.答案 (1)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 (2)Cl2+2Br- 2Cl-+Br2 (3)溶液變為褐色 (4)吸收多余氯氣,防止污染空氣
解析 (1)A中產生的氣體是Cl2,Cl2具有氧化性,能把KI氧化,生成I2,淀粉遇碘顯藍色,故當看到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時,可驗證Cl2的氧化性強于I2。(2)A中生成的Cl2,與試管B中的NaBr發生置換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Cl2+2Br- 2Cl-+Br2。(3)C中有單質溴生成,要驗證溴的氧化性強于碘,操作為打開活塞b,將C中溶液滴入試管中并振蕩、靜置,可看到溶液變為褐色。(4)Cl2為有毒氣體,試管B管口處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能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氣。
11第四章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
第2課時 元素周期表
基礎過關練
題組一 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1.(經典題)下列關于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每一周期都從堿金屬元素開始,最后以稀有氣體元素結束
B.第35號元素的單質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
C.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16個縱列
D.元素周期表中第9列沒有非金屬元素
2.(易錯題)下列有關元素周期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元素周期表中每個縱列對應一個族,共有18個族
B.元素周期表中同族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一定相同
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元素一定處于周期表第ⅡA族
D.在元素周期表中第3列所含元素種類最多
題組二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的關系
3.關于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原子序數之差為2的兩種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
B.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都在同一族
C.W2+核外有36個電子,則元素W位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
D.若某第ⅡA族元素原子序數為x,那么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數可能為x+25
4.(經典題)下列各表均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數字代表元素的原子序數),其中正確的是 (  )
5.(經典題)(2023云南玉溪期末)在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中,兩兩相鄰的5種元素位置如圖所示。若B元素的核電荷數為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B、D的原子序數之差可能為2
B.E、B的原子序數之差可能是8、18或32
C.5種元素的核電荷數之和為5a+10
D.A、E的原子序數之差可能是7
題組三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斷
6.(經典題)0.05 mol某金屬單質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放出1.12 L H2(標準狀況),并轉變為具有Ne原子電子層結構的離子,該金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三周期第ⅠA族      B.第三周期第ⅡA族
C.第四周期第ⅠA族      D.第四周期第ⅡA族
7.結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問題:
(1)表中所列元素,屬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號,下同),屬于主族元素的有      ;g元素位于第   周期   族;i元素位于第   周期第   族。
(2)元素f是第   周期第   族元素,元素h是第   周期第   族元素。
能力提升練
題組一 推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科學家用含20個質子的鈣元素的一種原子轟擊含95個質子的镅原子,成功合成4個第115號元素的原子(鏌)。這4個原子生成數微秒后衰變成第113號元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115號元素在第六周期
B.113號元素在第七周期第ⅤA族
C.115號和113號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D.镅元素和115號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2.(經典題)在周期表中,“相鄰”元素即同周期左右緊挨,或同主族上下緊挨,下列元素與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不一定“相鄰”的是 (  )
A.電子總數是最內層電子數4倍的元素
B.最外層電子數是最內層電子數2.5倍的主族元素
C.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一半的主族元素
D.質子數為34的元素
題組二 利用元素周期表推斷元素
3.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比次外層電子數少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四種元素都是非金屬元素
B.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ⅣA族
C.A與C的原子序數之和跟B與D的原子序數之和相等
D.四種元素形成的單質在常溫下都是氣體
4.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2-與Ne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W、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W、Y形成的化合物與水反應生成的一定是強酸
B.元素Y、Z形成的簡單離子電子層數相同
C.含元素Z的化合物都具有漂白性
D.W、X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
題組三 形形色色的元素周期表
5.(經典題)下圖是扇形元素周期表,表中的“1、2、3、4”表示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與現代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對應;“一、二、三……”與現代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對應,共18列;“①、②、③、④……”表示周期表中相應元素。下列關于該元素周期表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為Na
B.①②屬于同一周期
C.③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
D.①~⑨在現代元素周期表中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
6.如圖為某國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八角形元素周期表,八角形的每個頂角對應一種元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虛線八角形所標元素屬于我們現行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B.圖中虛線箭頭所經過的元素,按箭頭方向原子的電子層數增多
C.圖中①代表的元素單質在常溫下能穩定存在,不發生化學反應
D.此八角形元素周期表中所表示的所有元素中沒有副族元素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基礎過關練
1.D 2.D 3.D 4.D 5.C 6.B
1.D 第一周期從氫元素(非金屬元素)開始,A錯誤;35號元素為溴元素,Br2常溫常壓下為紅棕色液體,B錯誤;元素周期表有18個縱列,C錯誤;元素周期表中第9列屬于過渡元素,都是金屬元素,D正確。
2.D 元素周期表中第8、9、10三個縱列對應第Ⅷ族,其他每個縱列對應一個族,即18個縱列對應16個族,A錯誤;0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不完全相同,B錯誤;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元素可能是第ⅡA族元素或0族的He,C錯誤;元素周期表中第3列包括鑭系和錒系,所含元素種類最多,D正確。
易錯分析 ①除了第Ⅷ族外,都是每個縱列對應一個族。
  ②周期序數一定等于原子的電子層數,但最外層電子數不一定等于族序數,如最外層電子數為2的可能是第ⅡA族的元素也可能是0族中的氦元素。
  ③周期表中的一個方格不一定只代表一種元素,如鑭系、錒系,分別代表15種元素。
  ④周期表中雖然第Ⅷ族占有3個縱列,但不是所含元素種類最多的族。
  ⑤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的族序數后標A,副族元素的族序數后標B(第Ⅷ族除外)。
3.D H、Li元素原子序數之差為2,兩元素位于同一主族,A錯誤;He與Mg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為2,但它們沒有在同一族,B錯誤;W2+核外有36個電子,則元素W原子核外有38個電子,為鍶元素,位于第五周期第ⅡA族,C錯誤;某第ⅡA族元素原子序數為x,若為第六周期或第七周期的元素,則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數為x+25,D正確。
4.D 11、19號元素位于周期表最左邊,而2號元素位于周期表最右邊,A、B錯誤;6、12、24號元素不是同一族,C錯誤;31號元素位于第ⅢA族,6、14、32號元素均位于第ⅣA族,7號元素位于第ⅤA族,D正確。
5.C 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B、E分別在周期表的第二、三、四周期,若B元素的核電荷數為a,則A、C的原子序數分別為a-1、a+1,D的原子序數為a-8,E的原子序數為a+18。B、D的原子序數之差為8,不可能為2,A錯誤;B、E的原子序數之差為18,B錯誤;5種元素的核電荷數之和為a-1+a+a+1+a-8+a+18=5a+10,C正確;A、E的原子序數之差為a+18-(a-1)=19,D錯誤。
6.B 根據題意,設反應后金屬元素的化合價為x,由得失電子守恒可知0.05 mol×(x-0)=×2×(1-0),解得x=+2,再根據該離子具有Ne原子的電子層結構,故該金屬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0+2=12,為Mg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ⅡA族。
7.答案 (1)H、C、Na、Mg、Al、S、Ar H、C、Na、Mg、Al、S 三 0 四 ⅡB
(2)三 ⅥA 四 ⅣB
解析 (1)對照周期表,很容易找出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元素f是S,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h是Ti,位于第四周期第ⅣB族。
能力提升練
1.C 2.B 3.A 4.B 5.D 6.C
1.C 95號元素镅、115號元素鏌、113號元素,原子序數都大于86而小于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115號元素比118號元素原子序數小3,應在第ⅤA族,113號元素在第ⅢA族;113號元素和115號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2.B 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為S,與S元素“相鄰”的元素為O、P、Cl和Se。電子總數是最內層電子數4倍的元素為O,與S元素一定“相鄰”;最外層電子數是最內層電子數2.5倍的主族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5,可以為N元素或P元素,不一定與S元素“相鄰”;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一半的主族元素為Si或Li,與S元素一定不“相鄰”;質子數為34的元素為Se,與S元素一定“相鄰”。
3.A 根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D在第二周期,A、B、C在第三周期,由A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比次外層的電子數少3可知,其最外層電子數為5,則A為P,即可判斷B為S、C為Cl、D為O。四種元素均為非金屬元素,A正確;B為S,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B錯誤;A與C的原子序數之和為15+17=32,而B與D的原子序數之和為16+8=24,C錯誤;P、S形成的單質在常溫下是固體,D錯誤。
4.B W2-與Ne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W為O;根據W、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可知Y為S,X為Al;W、X、Y、Z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則Z為Cl。W、Y分別為O、S,二者形成的化合物與水反應得到的不一定是強酸,如SO2與水反應生成H2SO3,H2SO3是弱酸,A錯誤;Y、Z分別為S、Cl,S2-、Cl-均有3個電子層,B正確;Z為Cl,含有Cl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漂白性,如NaCl無漂白性,C錯誤;W、X分別為O、Al,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為Al2O3,Al2O3難溶于水,D錯誤。
5.D 由題圖可知,①為第一周期第ⅠA族元素,即①為H,A錯誤;①②屬于同一主族,而不是同一周期,B錯誤;③④為同一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不相同,C錯誤;短周期為第一、二、三周期,主族為第ⅠA族~第ⅦA族,由題圖可知,①~⑨在現代元素周期表中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D正確。
6.C 由題圖可知,虛線八角形所標元素由K到Kr(不含副族元素),屬于我們現行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A正確;虛線箭頭所經過的元素是同主族元素,由C到Sn,原子的電子層數增多,B正確;題圖中①代表的元素是Al,Al和氧氣在常溫下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薄膜,發生了化學反應,C錯誤;八角形元素周期表中只有主族和0族元素,沒有副族元素,D正確。
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冕宁县| 克什克腾旗| 庆阳市| 阳春市| 泰州市| 乐至县| 布尔津县| 永城市| 沂源县| 孟津县| 临沭县| 宁城县| 浦北县| 孝义市| 东明县| 同德县| 福建省| 天柱县| 青河县| 房产| 拜泉县| 沙雅县| 竹北市| 建湖县| 尚志市| 和平区| 凤山市| 广安市| 濮阳县| 桐庐县| 晋中市| 夏河县| 双峰县| 寻乌县| 皮山县| 平定县| 呼玛县| 平潭县| 西华县| 青龙|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