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 物質的分類及計量復習提升-《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 物質的分類及計量復習提升-《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本專題復習提升
易混易錯練
易錯點1  物質的量與相關物理量的換算錯誤
1.1 g CO中含a個原子,則阿伏加德羅常數可以表示為 (  )
A. mol-1    B. mol-1 
C.14a mol-1    D.28a mol-1
2.在t ℃時,將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設該溶液的密度為ρ g·cm-3,溶質質量分數為w,其中含N粒子的物質的量為b mol(溶質按NH3計算)。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溶質的質量分數w=×100%
B.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 mol·L-1
C.向上述溶液中加水至體積為2V mL,所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原來的
D.向上述溶液中加水至體積為2V mL,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0.5w
易錯點2  誤用22.4 L/mol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 L CCl4含有的分子數是NA
B.常溫常壓下,22.4 L HCl氣體含有的分子數是NA
C.常溫常壓下,28 g氮氣所含的原子數為2NA
D.標準狀況下,11.2 L H2和CO的混合氣體所含原子總數為2NA
4.設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常溫常壓下,32 g氧氣含有的電子數目為16NA
B.標準狀況下,22.4 L H2O所含的分子數目為NA
C.標準狀況下,22.4 L SO2和CO2的混合氣體中含有NA個氧原子
D.標準狀況下,22.4 L氖氣與22.4 L氫氣所含原子數均為2NA
易錯點3  對阿伏加德羅定律及其推論的理解出現偏差
5.下列條件下,兩瓶氣體所含原子數一定相等的是 (  )
A.同質量、同體積的NO和CO
B.同溫度、同體積的CO和CO2
C.同體積、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壓強、同體積的N2O和CO2
6.如圖所示,氣缸的總體積一定,內部被活塞隔成Ⅰ、Ⅱ兩部分,活塞可以自由移動,也可以固定,25 ℃時向Ⅰ中充入8 g SO2,Ⅱ中充入22 g CO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活塞不再移動時,Ⅰ、Ⅱ兩部分體積之比為1∶4
B.當活塞不再移動時,Ⅰ、Ⅱ兩部分密度之比為11∶16
C.當活塞固定在氣缸正中間,Ⅰ、Ⅱ兩部分壓強之比為4∶1
D.若活塞移動到氣缸正中間,Ⅰ中需再通入32 g SO2
思想方法練
利用“微觀與宏觀”的辯證思想認識物質的量
方法概述
  從宏觀上看,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之間是按照一定的質量關系進行的,物質是可稱量的。從微觀上看,化學反應是微觀粒子按一定的數目關系進行的,而微觀粒子是難以稱量的。對化學反應進行研究時,物質的量就是聯系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的“橋梁”。利用“微觀與宏觀”的辯證思想研究物質的量,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物質所含分子數最少的是(  )
A.標準狀況下 4.48 L氧氣
B.11 g二氧化碳氣體
C.0.5 mol氨氣
D.含NA個氫分子的氫氣
2.某氣體的摩爾質量為M g/mol,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強下,體積為V L的該氣體所含有的分子數為X。則表示的是 (  )
A.V L該氣體的質量(以g為單位)
B.1 L該氣體的物質的量(以 mol為單位)
C.1 mol該氣體的體積(以L為單位)
D.1 L該氣體的質量(以g為單位)
3.標準狀況下,某密閉容器若裝滿O2時質量為79 g,若裝滿氮氣時質量是71 g,若裝滿某氣體X時質量為103 g。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此容器裝滿O2時,O2的體積為44.8 L
B.此容器的質量為15 g
C.氣體X的摩爾質量為44 g/mol
D.該狀況下,此容器中盛滿氯氣時的總質量為142 g
4.霧霾天氣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部分城市開展了對PM2.5和臭氧的監測。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臭氧的摩爾質量是48 g
B.同溫同壓條件下,等質量的氧氣和臭氧體積之比為2∶3
C.常溫常壓下,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原子總數為0.15NA
D.1 mol臭氧中含有電子總數約為18×6.02×1023
5.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 L NH3中含電子總數為10NA
B.常溫常壓下,48 g O2和O3的混合氣體含有的氧原子數大于1.5NA小于3NA
C.1.6 g O2中所含的O原子數目為0.2NA
D.加熱條件下進行H2還原CuO的實驗,H2與80 g CuO反應生成Cu 64 g,實驗過程中需要的H2分子數目為NA
6.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劑作用下恰好完全反應,生成N2和CO2。若測得N2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則該氮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
A.NO  B.N2O  C.NO2  D.N2O5
7.完成下列物質的量的相關計算。
(1)    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數與66 g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數相等。
(2)等質量的NH3和CH4,分子個數之比為   ;等物質的量的NH3和CH4,質子數之比為    ;含原子數目相等的NH3和CH4,在相同條件下的氣體體積比為   。
(3)我國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臺低溫超導除鐵器于2008年11月2日在北京通過了技術鑒定。以Y2O3、BaCO3和CuO為原料,經研磨燒結可合成一種超導物質YBa2Cu3Ox。欲合成0.5 mol此超導物質,理論上需要Y2O3、BaCO3和CuO的物質的量分別是    、      、      。
答案與分層梯度式解析
本專題復習提升
易混易錯練
1.C 1 g CO的物質的量為 mol,所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2× mol= mol,則阿伏加德羅常數可表示為=14a mol-1,答案為C。
易錯分析 本題易錯選D,原因是沒有明確題干所指的微粒是原子,而誤以為是分子。
2.A 由題意可知,氨水中NH3的質量為a g,溶液的質量為V mL×ρ g·mL-1=ρV g,則NH3的質量分數w=×100%,A錯誤;NH3的物質的量為 mol,溶液的體積為V mL,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c= mol·L-1,B正確;稀釋后的溶液中NH3的物質的量仍為 mol,溶液的體積為2V mL,則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原來的,C正確;稀釋后,溶液中NH3的質量仍為a g,NH3的濃度越小,溶液密度越大,則稀釋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0.5w,D正確。
3.C 標準狀況下,CCl4為液體,不能通過氣體摩爾體積求出其物質的量,不能得出含有的分子數,A錯誤;常溫常壓下,22.4 L HCl氣體的物質的量不是1 mol,含有的分子數不是NA,B錯誤;28 g氮氣所含的原子的物質的量為×2=2 mol,原子數為2NA,C正確;H2和CO均為雙原子分子,標準狀況下,11.2 L H2和CO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5 mol,所含原子的物質的量為1 mol,原子總數為NA,D錯誤。
易錯分析 注意“標準狀況下非氣體”以及“常溫常壓下的氣體”,這兩種情況不能用Vm=22.4 L/mol計算;此外,C項中“常溫常壓下”是多余條件,不影響計算,具有迷惑性,不能見到“常溫常壓”就認為是錯誤的。
4.A 32 g氧氣的物質的量為1 mol,其中含有的電子數目為16NA,A項正確;標準狀況下,水不為氣體,不能用Vm=22.4 L/mol計算其物質的量,B項錯誤;標準狀況下,22.4 L SO2和CO2的物質的量為1 mol,每個CO2分子和SO2分子中都含有2個O原子,則混合氣體中含有2NA個氧原子,C項錯誤;Ne為單原子分子,標準狀況下22.4 L氖氣所含原子數為NA,D項錯誤。
易錯分析 注意標準狀況下H2O不為氣體,不能見到“標準狀況下”就用Vm=22.4 L/mol進行計算。
5.C NO和CO的摩爾質量不相等,則當二者質量相等時,它們的物質的量不相等,因此其中所含的分子數目、原子數目一定不相等,A錯誤;兩種氣體所處的溫度、體積相同,但氣體壓強未知,因此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能確定,也就不能確定氣體中所含的分子數目、原子數目,B錯誤;C2H4和C3H6的最簡式相同,都是CH2,由于二者同體積、同密度,則二者的質量相等,其中所含的原子數目也相等,C正確;題給兩種氣體中每個分子中都含有3個原子,氣體的壓強、體積相同,但氣體的溫度未知,因此不能確定氣體的物質的量是否相等,也不能確定氣體中所含的原子數目是否相等,D錯誤。
易錯分析 C項,并沒有說氣體所處狀況,易誤認為是錯誤選項。氣體同體積、同密度則同質量,用質量計算,無需交代氣體所處狀況。
6.A 8 g二氧化硫的物質的量為 mol,22 g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 mol。活塞不再移動說明兩側壓強相等,同溫同壓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Ⅰ、Ⅱ兩部分體積之比為 mol∶ mol=1∶4,A項正確;同溫同壓條件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則Ⅰ、Ⅱ兩部分密度之比為64∶44=16∶11,B項錯誤;當活塞固定在氣缸正中間,說明兩側氣體的體積相同,同溫同體積條件下,氣體的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Ⅰ、Ⅱ兩部分壓強之比為 mol∶ mol=1∶4,C項錯誤;活塞移動到氣缸正中間說明兩側壓強相等、體積相同,根據阿伏加德羅定律,當壓強、體積、溫度都相同時,兩室中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若使SO2和CO2的物質的量相等,則Ⅰ中需再通入SO2的質量為 mol×64 g/mol-8 g=24 g,D項錯誤。
易錯分析 注意活塞“移動”到氣缸正中間與活塞“固定”在氣缸正中間的區別,若不明確兩者的區別,則易錯選。
思想方法練
1.A 標準狀況下,4.48 L氧氣的物質的量為0.2 mol;11 g CO2的物質的量為=0.25 mol;含NA個氫分子的氫氣的物質的量為1 mol;由于分子數目與物質的量成正比,故物質的量最小的,其分子數最少,A項正確。
方法點津 在進行微粒數目多少判斷時,一般需要先將試題所提供的各種不同的物理量(如質量、氣體的體積等)換算成物質的量,然后再通過物質的量的大小判斷相應微粒數目的多少。
2.D V L該氣體的物質的量表示為 mol,質量表示為 mol×M g/mol= g,則表示1 L該氣體的質量(以g為單位),D正確。
方法點津 物質的量是聯系宏觀量(如質量、體積)與微觀量(如粒子數目)的橋梁和紐帶,是計算的核心。
3.D 假設該容器的質量為m g,在同溫、同壓、同體積下,氣體的物質的量相同,n=,解得m=15,n=2 mol,V=n·Vm=44.8 L,A、B正確;同溫、同壓、同體積下,氣體的物質的量相同,n=,解得M(X)=44 g/mol,C正確;該容器中盛滿氯氣時的總質量為71 g/mol×2 mol+15 g=157 g,D錯誤。
4.C 臭氧的化學式為O3,摩爾質量是48 g/mol,A項錯誤;等質量的O2和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則同溫同壓下,二者的體積之比為3∶2,B項錯誤;2.3 g NO2和2.3 g N2O4中含有的原子總物質的量都為0.15 mol,則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中原子總數為0.15NA,C項正確;1個O3分子中含有24個電子,則1 mol O3中含有電子總數約為24×6.02×1023,D項錯誤。
5.A 標準狀況下22.4 L NH3的物質的量為1 mol,1個NH3中含有10個電子,故1 mol NH3中含電子總數為10NA,A項正確;48 g O3和O2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質的量為=3 mol,即含有的氧原子數為3NA,B項錯誤;O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6,1.6 g O2中所含的O原子的物質的量是0.1 mol,即0.1NA,C項錯誤;80 g CuO的物質的量是1 mol,根據CuO+H2 Cu+H2O可知參與反應的H2的物質的量為1 mol,但用H2還原CuO時需先通入H2排出空氣,反應完后得到的Cu要在H2環境中冷卻,因此需要H2分子數目大于NA(易錯點)D項錯誤。
6.A CO中C、O物質的量之比為1∶1;若測得N2和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根據原子守恒,則原氮的氧化物中N、O物質的量之比為(1×2)∶2=1∶1,即該氮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NO。選A。
7.答案 (1)3
(2)16∶17 1∶1 5∶4 
(3)0.25 mol 1 mol 1.5 mol
解析 (1)1×n(H2O)=2×,解得n(H2O)=3 mol。
(2)假設二者的質量均為m g,n(NH3)=。由N=nNA可知N(NH3)∶N(CH4)=n(NH3)∶n(CH4)=16∶17;1個NH3及1個CH4均含10個質子,則等物質的量的NH3和CH4的質子數之比為1∶1;1個NH3及1個CH4中含有的原子個數分別是4、5,若二者含有的原子個數相等,則二者分子數之比N(NH3)∶N(CH4)=5∶4,根據N=nNA可知n(NH3)∶n(CH4)=5∶4,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故V(NH3)∶V(CH4)=5∶4。
(3)欲合成0.5 mol超導物質YBa2Cu3Ox,需要Y2O3 0.25 mol、BaCO3 1 mol、CuO 1.5 mol。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山县| 磴口县| 丘北县| 金溪县| 亳州市| 临海市| 晴隆县| 喀喇| 阜新市| 济阳县| 虎林市| 苗栗市| 噶尔县| 修水县| 吉木乃县| 安阳县| 高陵县| 温泉县| 石河子市| 延寿县| 昭觉县| 河南省| 新乡市| 宜宾县| 隆化县| 克什克腾旗| 固原市| 喜德县| 六盘水市| 城口县| 蚌埠市| 包头市| 会宁县| 鄂托克旗| 于田县| 垣曲县| 监利县| 杭州市| 上栗县| 茌平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