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11.歐洲西部乳畜業發達的自然條件是()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術學科質量檢則A交通便利B.氣候溫涼,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C.城市人口密集D經濟發達,市場廣闊12.小強想去歐洲西部旅游,他的“旅游心愿單”設計正確的是()七年級地理試卷A.英國-一埃菲爾鐵塔B.法國-一金字塔C.意大利一一自由女神像D.挪威-一峽灣風光13.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其發展國際旅游業的優勢條件有()一、選擇題(本題共60分,每小題2分)①消費水平較低②大部分地區處于熱帶,物產豐富③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④經濟發達,交通便利1.下列河流中,屬于歐洲的是()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A.亞馬孫河B.湄公河C密西西比河D.多瑙河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于2024年11月起航,執行秦嶺站建成后的首次越冬任務,本次將重點研究氣2.在歐洲分布最廣泛,而亞洲缺失的氣候類型是()候變化對南極生態的影響,并推進秦嶺站的科研設施建設,目標包括氣候監測、國A.地中海氣候B.溫帶海洋性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D.熱帶草原氣候際合作及南極水域的前沿探索。讀我國南極科考站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3.關于美洲地理位置描述錯誤的是()14.我國在南極地區建立的科考站中沒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A.北美洲地跨低、中、高緯度B.北美洲北臨北冰洋A.秦嶺站B.中山站C.泰山站D.長城站C.南美洲無寒帶D.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15.在南極地區科考可能遇到的困難是()4.下列四個圖能正確反映北美洲地形的是()A.酷寒、烈風B.北極熊的攻擊C.烈日炎炎D.降雨過多16.我國開展南極科考的主要原因是()150A.大量開發南極資源B.研究氣候變化C.占領南極土地D.種植農作物2024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下圖為部分G20成員國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A.A B.B C.C D.D17.對圖中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5.讀右面的白令海峽圖,穿過白令海峽的分界線有()A.①地區一“十字路口”的位置①國際日期變更線②東西半球分界線B.②地區白色荒漠③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④美國和俄羅斯的分界線太洋C.③地區一氣候類型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④地區人口稀疏,經濟落后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地震,強震之后又發生了多次余震,震級從2.8級到7.5級18.關于部分G20成員國的敘述,正確的是()不等。毗鄰緬甸的泰國、老撾等地均有強烈震感,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建筑物倒塌。下面左圖示A.甲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B.乙國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①意中南半島的主要國家,右圖示意世界局部地區板塊分布。完成下面小題。C.丙國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突出D.丁國是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6.關于緬甸的說法,正確的是()19.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日趨多元化,國際合作與交流也日漸廣泛,下列我國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的貨物A.與我國接壤B.屬于群島國家C.位于溫帶地區D.位于南亞地區中,不可信的是()7.緬甸該次地震的成因最有可能是()A.從②地區進口天然橡膠、棕櫚油B.從③地區進口有色金屬、金剛石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華人民共和四C.從乙國進口服裝、鞋帽D.從丁國進口鐵礦石、咖啡豆B.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某學校地理學習興趣小組圍繞埃及和巴西兩國地理特征展開研究性學習,讀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C.太平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太平洋板塊成下面小題。己平中海D.非洲板塊內部發生張裂20.下列關于埃及和巴西的說法,不正確西亞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地的是()理位置優越,石油資源豐富,如圖為西印度洋板塊/A.埃及位于巴西的東北方向亞石油產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板塊邊界B.兩國都跨南北半球列小題。火山C.兩國都是白種人為主8.西亞地區石油資源豐富,絕大部分通過海洋外運,必然會經過被稱為D.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油閥”的()海峽。21.尼羅河是世界上()埃及、巴西略圖A.馬六甲海峽B.霍爾木茲海峽A.流量最大的河流B.最長的河流C.土耳其海峽D.直布羅陀海峽C.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D.含沙量最大的河流9.在沙特阿拉伯,以下說法錯誤的是()22.與尼羅河流域相比,亞馬孫河流域人口較少,主要原因是()A.水比油貴B.講阿拉伯語,為白色人種A.寒冷,降雪過多B.千旱,蒸發旺盛C.高寒,生命禁區D.濕熱,不利于人類活動C.主要信仰伊斯蘭教D.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23.埃及的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10.中東石油資源豐富,其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A.地形B.緯度C.水源D.氣候A.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區B.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C.紅海及其沿岸地區D.里海及其沿岸地區讀“美國本土部分農業帶(區)分布示意圖”,完成24~25題。七年級地理試卷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