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1 物制質的分類及計量 增分測評卷-《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1 物制質的分類及計量 增分測評卷-《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


























)
(
姓名
班級
考號


























)
專題1 物質的分類及計量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下列敘述中沒有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石膽能化鐵為銅”
B.利用廢棄的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乙醇
C.利用基本的化學原料生產化學合成藥物
D.北京冬奧會場館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石蕊溶液,溶液變紅色
B.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C.反應Fe2O3+3CO 2Fe+3CO2屬于置換反應
D.堿性氧化物是指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的氧化物
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CaCO3、(NH4)2CO3都屬于碳酸鹽
B.HCl、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鹽和氧化物
C.干冰屬于化合物;銅礦石、水銀均屬于混合物
D.通過化學反應,可由Ba(OH)2一步轉化生成NaOH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摩爾是國際單位制中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二氧化硫的摩爾質量是64 g
③質量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的分子數相等
④一個鈉原子的質量約等于 g
⑤標準狀況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數約為3.01×1023
⑥常溫常壓下,11.2 L CH4中含有的原子數約為1.505×1024
⑦1 mol H2和N2的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22.4 L
⑧常溫常壓下,22 g CO2中含有的原子的物質的量為1.5 mol
A.①④⑥⑧  B.③④⑥⑦
C.①②⑤⑦  D.③④⑦⑧
5.德國化學家維勒通過蒸發氰酸銨(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NH4Cl和AgCNO反應制得)水溶液得到尿素[CO(NH2)2,一種有機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NH4CNO的摩爾質量為60
B.NH4CNO→CO(NH2)2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
C.NH4Cl和AgCN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Cl+AgCNO AgCl↓+NH4CNO
D.NH4Cl和AgCNO反應的反應類型屬于復分解反應
6.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正確組合是(  )
堿 酸 鹽 堿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A 氨氣 硫酸 小蘇打 氧化鈣 干冰
B 燒堿 HNO3 NaCl MgO CO
C 純堿 冰醋酸 (CH3COOH) 膽礬 (CuSO4· 5H2O) 氧化鉀 二氧 化硫
D NH3·H2O HNO3 碳酸鈣 氧化鐵 SO3
7.物質的分類及部分轉化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轉化b一定是化學變化
B.轉化a一定是化學變化
C.轉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
D.轉化c可用于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
8.如圖分別為氯化鈉在不同狀態下的導電實驗(X、Y均表示石墨電極,X與電源正極相連,Y與電源負極相連)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示中代表的是水合鈉離子
B.氯化鈉在通電條件下發生了NaCl Na++Cl-
C.圖b表示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導電過程
D.固體氯化鈉中存在可自由移動的離子
9.下圖中,“—”表示相連的物質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表示丁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化合反應可以轉化為乙。下列選項中,符合圖示要求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BaCl2 K2CO3 HCl KOH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Zn HCl
10.如圖所示,①和②為兩個體積相同的固定容器,圖中“”和“”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②中的O2為2 mol,則①中H2所含原子總數為4NA
B.①和②中氣體的質量之比為1∶8
C.H2不能發生置換反應
D.兩容器內氣體密度相同
11.下列情況下,氣體分子數一定不相同的是(  )
A.同溫同壓下,等質量的NO和N2
B.標準狀況下,相同體積的CO和CO2
C.標準狀況下,1.6 g O2和1.12 L CO2
D.在0 ℃,44 g CO2和NA個H2分子
12.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
物質 a b c d
反應前質量/g 6.4 3.2 4.0 0.5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2.56 7.2 0.5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a和b是反應物,d可能是催化劑
B.反應后a的質量為3.84 g
C.c中元素的種數一定等于a、b中元素的種數之和
D.若a與b的摩爾質量之比為2∶1,則a與b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2
13.現有一定量的氣體如下:①標準狀況下,6.72 L CH4,②3.01×1023個HCl分子,③13.6 g H2S,④0.2 mol NH3。下列對這四種氣體的關系判斷正確的有(  )
a.標準狀況下的體積:②>③>①>④
b.同溫同壓下的密度:②>③>④>①
c.質量:②>③>①>④
d.氫原子個數:①>③>④>②
A.1項  B.2項
C.3項  D.4項
14.已知常溫下發生反應:NO2+SO2 NO+SO3。向某密閉容器中先后充入x mol NO2和y mol SO2,充分反應后測得混合氣體中n(NO2)=n(NO)=z mol,容器中O原子和N原子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
15.常溫常壓下,某密閉容器中有一個可自由滑動的隔板(厚度不計),將容器分成兩部分,當左側充入11.2 g CO和N2的混合氣體,右側充入2.0 g H2和CO2的混合氣體時,隔板處于如圖所示位置: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右側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20 g/mol
B.右側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的量為 mol
C.若保持左側氣體總質量不變,改變不會引起活塞移動
D.若要使隔板移至“2.5”刻度處,則需向右側再通入0.4 g H2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16.(7分)Ⅰ.甲、乙、丙三種物質依次是氫氣、水、硫酸,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
(1)寫出甲→乙的化學方程式:                    。
(2)乙→丙時,所需另一種反應物中一定含有   (填元素名稱)。
Ⅱ.N原子的摩爾質量是      ;1 mol HNO3的質量是   ;標準狀況下,11.2 L HCl氣體的物質的量是   ;2 mol OH-約含有   個電子。
17.(11分)運用分類的方法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是化學學習的有效途徑。
Ⅰ.無機化合物根據其組成和性質可進行如圖所示分類:
(1)如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      。
(2)現有下列四種物質:CO2、CaCO3、Ca(OH)2、HNO3。
①按類別將上述四種物質填入下表:
類別 酸 堿 鹽 酸性氧化物
物質
②根據上述四種物質的性質,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方程式。
a.發生中和反應:           ;
b.有沉淀生成的反應:           。
Ⅱ.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化學反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如圖所示。
(3)下列化學反應屬于陰影區域的是   (填字母)。
A.SO2+H2O2 H2SO4
B.3CO+Fe2O3 2Fe+3CO2
C.2Na2O2+2H2O 4NaOH+O2↑
D.Br2+2KI I2+2KBr
E.2Fe(OH)3 Fe2O3+3H2O
18.(12分)(1)如圖為五個橢圓交叉構成的圖案,其中五個橢圓內分別寫了C2H5OH、CO2、Fe2O3、FeCl3、KOH,圖中相連的物質均可歸為一類,相交部分A、B、C、D為相應的分類標準代號。
①相連的兩種物質都是電解質的是    ,都是氧化物的是    。(填分類標準代號)
②圖中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夠相互反應的是    (填分類標準代號),二者的反應所屬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反應。
③上述五種物質中的某一物質能與某種強酸反應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種物質,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④用潔凈的燒杯取25 mL蒸餾水,加熱至沸騰,向燒杯中逐滴加入幾滴五種物質中的某一物質的飽和溶液,繼續加熱至液體呈紅褐色時停止加熱,得到的分散系屬于    ,請簡述證明該分散系類別的實驗方法:                                     。
(2)分類方法應用廣泛,屬于同一類的物質具有相似性,在生活和學習中,使用分類的方法可以達到舉一反三、快速解決問題的效果。
①CO2、SiO2、SO2、SO3都屬于酸性氧化物,由CO2+Ca(OH)2 CaCO3↓+H2O,可得出SO3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NaHCO3、NaHSO3、NaHS都屬于弱酸的酸式鹽,根據NaHCO3+HCl NaCl+H2O+CO2↑、NaHCO3+NaOH Na2CO3+H2O,寫出NaHS分別與HCl、NaOH在水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
19.(12分)現有下列物質:①Na2CO3·10H2O晶體、②銅、③氯化氫、④CO2、⑤NaHSO4固體、⑥Ba(OH)2固體、⑦紅褐色的氫氧化鐵膠體、⑧氨水、⑨稀硝酸、⑩熔融Al2(SO4)3。
(1)按物質的分類方法填寫表格的空白處(填編號):
分類標準 能導電的物質 電解質 非電解質
屬于該類的物質
(2)寫出NaHSO4在熔融狀態下的電離方程式:        。
(3)上述物質中有物質之間可發生離子反應:H++OH- H2O,寫出一個該離子反應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將⑨逐滴滴加到⑦中至過量的實驗現象是                    。
(5)將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完全時的離子方程式為             。
20.(13分)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同溫同壓下,NO和SO2兩種氣體,密度比為    ,若兩者質量相等,其體積比為   。
(2)30 g R中,核外電子總數比質子總數多6.02×1023,則R的摩爾質量為    。
(3)實驗室利用反應2KClO3 2KCl+3O2↑制取氧氣,現有12.25 g KClO3參加反應,計算得到標準狀況下的氧氣的體積是    L。
(4)某元素G的一種含氧酸化學式為H3GO3,屬于二元酸,則H3GO3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產物Na2HGO3為    (填“酸式鹽”或“正鹽”)。
(5)某密閉容器中有一個可自由滑動的隔板(厚度忽略不計),將容器分成兩部分,裝置如圖1所示(左、右兩側溫度相同)。左邊充入1 mol氦氣,右邊充入CO和NO的混合氣體,原子的物質的量為1.6 mol,則左右兩室體積比為    。
(6)2.76 g CaO2·8H2O樣品受熱脫水過程的熱重曲線(樣品質量隨溫度變化的曲線,140 ℃時完全脫水,雜質受熱不分解)如圖2所示。試確定60 ℃時CaO2·xH2O中x=       。
答案全解全析
1.D 發生CuSO4與Fe的置換反應,A項錯誤;秸稈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經過系列轉化生成乙醇,發生了化學變化,B項錯誤;利用基本的化學原料生產化學合成藥物,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化學變化,C項錯誤;使用CO2跨臨界直冷制冰,只發生物理變化,D項正確。
2.B 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色,A項錯誤;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原因是酸在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B項正確;該反應不是置換反應,C項錯誤;能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屬于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不一定能和水反應,例如氧化銅,D項錯誤。
3.C 兩者都屬于碳酸鹽,A項正確。酸是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HCl為酸;鹽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陰離子,醋酸鈉為鹽;氧化物是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生石灰(CaO)為氧化物,B項正確;干冰(固態CO2)屬于化合物,銅礦石屬于混合物,水銀為汞單質,C項錯誤;Ba(OH)2和碳酸鈉反應生成NaOH和碳酸鋇沉淀,D項正確。
4.D 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①錯誤;二氧化硫的摩爾質量是64 g/mol,②錯誤;CO和C2H4的相對分子質量相等,所以質量相等的CO和C2H4的物質的量相等,二者所含的分子數也相等,③正確;Na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3,1 mol Na原子的質量是23 g,則一個鈉原子的質量約等于 g,④正確;標準狀況下,H2O不是氣體,因此不能使用標準狀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進行有關計算,⑤錯誤;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不是22.4 L/mol,則11.2 L CH4的物質的量不是0.5 mol,故其中含有的原子數不為1.505×1024,⑥錯誤;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 L/mol,則1 mol H2和N2的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約為22.4 L,⑦正確;常溫常壓下,22 g CO2的物質的量是0.5 mol,則其含有的原子的物質的量為3×0.5 mol=1.5 mol,⑧正確;綜上所述,正確的是③④⑦⑧,選D。
5.A NH4CNO的摩爾質量為60 g/mol,A項錯誤;NH4CNO是無機物,尿素[CO(NH2)2]屬于有機物,NH4CNO→CO(NH2)2實現了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B項正確;NH4Cl和AgCNO反應生成AgCl和NH4CN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Cl+AgCNO AgCl↓+NH4CNO,C項正確;NH4Cl和AgCNO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D項正確。
6.D NH3與水反應生成NH3·H2O,NH3·H2O屬于堿,NH3不屬于堿,A項錯誤;CO屬于不成鹽氧化物,不屬于酸性氧化物,B項錯誤;純堿是Na2CO3,碳酸鈉屬于鹽,不屬于堿,C項錯誤。
7.B 結合圖示可做如下梳理:
轉化a是混合物轉化為純凈物,不一定是化學變化,B項錯誤;轉化b是由化合物轉化成單質的反應,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A、C項正確;轉化c是從混合物中分離出單質,可用于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D項正確。
8.C 代表的是水合氯離子,A項錯誤;氯化鈉電離不需“通電”條件,電離方程式為NaCl Na++Cl-,B項錯誤;圖b中離子發生定向移動,表示熔融狀態下氯化鈉的導電過程,C項正確;固體氯化鈉中離子不能自由移動,D項錯誤。
9.C A項,H2SO4不能和Na2SO4、NaCl反應,NaOH不能和NaCl、Na2SO4反應,錯誤;B項,BaCl2不能和KOH反應,錯誤;C項,O2能與CO、C反應,CuO能與C、CO反應,且在高溫下C與CO2反應能得到CO,該反應為化合反應,正確;D項,HCl不能通過化合反應轉變為CuCl2,錯誤。
10.B 根據圖示可知,②中氣體的物質的量是①的,結合氫氣和氧氣的結構和性質分析判斷。若②中O2的物質的量為2 mol,則①中H2為4 mol,每個H2分子含有2個H,所以①中H2所含原子總數為8NA,A錯誤;H2、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其質量之比為(2×2)∶(1×32)=1∶8,B正確;H2能發生置換反應,如H2和CuO在加熱條件下發生置換反應生成Cu和H2O,C錯誤;兩個容器內氣體的密度不同,D錯誤。
11.A NO與N2的摩爾質量不同,則等質量的NO和N2的物質的量不同,所具有的分子數也一定不相同,A符合題意;相同體積的CO和CO2,氣體所處的狀況相同時,氣體分子數相同,B不符合題意;1.6 g O2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標準狀況下,1.12 L CO2的物質的量為=0.05 mol,兩氣體所具有的分子數相同,C不符合題意;44 g CO2的物質的量為1 mol,所含分子數為NA,D不符合題意。
12.D 通過題表可以看出,反應前后d的質量保持不變,說明d可能是催化劑;c的質量增加,說明c是生成物;b的質量減少,說明b是反應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是(3.2-2.56)g=0.64 g,反應中生成c的質量是(7.2-4.0)g=3.2 g,說明a是反應物,并且參加反應的a的質量為3.2 g-0.64 g=2.56 g。a和b是反應物,d可能是催化劑,A正確;反應后a的質量為6.4 g-2.56 g=3.84 g,B正確;生成物只有c,c中元素的種數一定等于a、b中元素的種數之和,C正確;若a與b的摩爾質量之比為2∶1,則反應中a與b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2∶1,D錯誤。
13.D?、僦蠧H4為0.3 mol,②中HCl為0.5 mol,③中n(H2S)==0.4 mol,④中NH3為0.2 mol。標準狀況下,氣體的體積與其物質的量成正比,根據物質的量:②>③>①>④,可知a正確;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與摩爾質量成正比,四種氣體的摩爾質量分別為16 g/mol、36.5 g/mol、34 g/mol、17 g/mol,則氣體的密度:②>③>④>①,b正確;四種氣體的質量分別為0.3 mol×16 g/mol=4.8 g、0.5 mol×36.5 g/mol=18.25 g、13.6 g、0.2 mol×17 g/mol=3.4 g,即質量:②>③>①>④,c正確;根據物質的量可計算氫原子數,四種氣體中氫原子個數:①>③>④>②,d正確。綜上分析可知D正確。
14.C 反應前:n(NO2)=x mol,n(SO2)=y mol,則n(N)=n(NO2)=x mol,n(O)=2n(NO2)+2n(SO2)=(2x+2y) mol;反應后:n(NO2)=n(NO)=z mol,n(N)=n(NO2)+n(NO)=2z mol,則容器中,選C。
15.D 一氧化碳和氮氣的摩爾質量相等,都為28 g/mol,則左側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4 mol,右側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4 mol×=0.1 mol,則右側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為=20 g/mol,A正確;右側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1 mol,質量為2.0 g,設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為x mol,則H2的物質的量為(0.1-x)mol,2×(0.1-x)+44x=2.0,解得x=,即右側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的量為 mol,B正確;一氧化碳和氮氣的摩爾質量相等,都為28 g/mol,則保持左側氣體總質量不變,改變不會改變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會引起活塞移動,C正確;設隔板移至“2.5”刻度處時通入氫氣的質量為a g,由左側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4 mol可得:0.1 mol+=0.4 mol,解得a=0.6,D錯誤。
16.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1分)
Ⅰ.(1)2H2+O2 2H2O(答案合理即可)(2分) (2)硫元素
Ⅱ.14 g·mol-1 63 g 0.5 mol 1.204×1025
解析?、?(1)甲是氫氣,乙是水,氫氣與氧氣或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可生成水,則甲生成乙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H2+CuO Cu+H2O等。(2)乙是水,丙是硫酸,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另一種反應物中肯定有硫元素。
Ⅱ.氮原子的摩爾質量是14 g·mol-1;HNO3的摩爾質量是63 g·mol-1,所以1 mol HNO3的質量是63 g;標準狀況下,11.2 L HCl氣體的物質的量是=0.5 mol;每個OH-含有10個電子,則2 mol OH-含有20 mol電子,其個數約為6.02×1023 mol-1×20 mol=1.204×1025。
17.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2分)
(1)樹狀分類法(1分)
(2)①HNO3(1分) Ca(OH)2(1分) CaCO3(1分) CO2(1分)
②a.2HNO3+Ca(OH)2 Ca(NO3)2+2H2O b.Ca(OH)2+CO2 CaCO3↓+H2O
(3)BC
解析 (2)②HNO3和Ca(OH)2能發生中和反應,CO2與Ca(OH)2反應可生成CaCO3沉淀。(3)根據題圖可知,陰影區域表示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但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的化學反應。A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也屬于化合反應;B、C均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D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也屬于置換反應;E屬于分解反應,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18.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1分)
(1)①CD B?、贒 復分解?、跢e2O3+6HCl 2FeCl3+3H2O(2分)
④膠體 用激光筆照射,在垂直于光線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即可證明得到的分散系為膠體(2分) (2)①SO3+2NaOH Na2SO4+H2O?、贜aHS+HCl NaCl+H2S↑ NaHS+NaOH Na2S+H2O
解析 (1)①C2H5OH是有機化合物,由分子構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不導電,屬于非電解質;CO2是非金屬氧化物,由分子構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不能因自身發生電離而導電,屬于非電解質;Fe2O3是金屬氧化物,在熔融狀態下能夠發生電離而導電,屬于電解質;FeCl3是鹽,KOH是堿,二者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下都能夠發生電離而導電,屬于電解質。相連的兩種物質都是電解質的是C、D;都是氧化物的是B。②在題圖相連的物質中,FeCl3與KOH在溶液中會發生反應,生成Fe(OH)3沉淀和KCl,化學方程式為FeCl3+3KOH Fe(OH)3↓+3KCl,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③Fe2O3與HCl反應產生FeCl3和H2O。④將幾滴FeCl3飽和溶液加入沸水中,繼續加熱至液體呈紅褐色時停止加熱,得到的分散系為膠體。(2)①SO3是酸性氧化物,與NaOH反應產生Na2SO4和H2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3+2NaOH Na2SO4+H2O。②NaHS與HCl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NaCl和H2S,化學方程式為NaHS+HCl NaCl+H2S↑;NaHS與NaOH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Na2S和H2O,化學方程式為NaHS+NaOH Na2S+H2O。
19.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2分)
(1)②⑦⑧⑨⑩(1分)?、佗邰茛蔻?1分) ④(1分)
(2)NaHSO4(熔融) Na++HS
(3)Ba(OH)2+2HNO3 Ba(NO3)2+2H2O或Ba(OH)2+2HCl BaCl2+2H2O
(4)先產生紅褐色沉淀,后沉淀逐漸溶解
(5)Ba2++OH-+H++S BaSO4↓+H2O(3分)
解析 (1)金屬、含有自由移動離子的溶液、熔融電解質均能導電,即②⑦⑧⑨⑩均能導電;②為單質,⑦⑧⑨均為混合物,④本身屬于化合物,但不導電,屬于非電解質;除了這些物質外,其余均為電解質。(2)NaHSO4在熔融狀態下電離出Na+和HS,其電離方程式為NaHSO4(熔融) Na++HS。(3)題述物質中Ba(OH)2與氯化氫、稀硝酸的反應,均符合離子方程式H++OH- H2O。(4)將⑨逐滴滴加到⑦中,先發生膠體的聚沉生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過量的稀硝酸能使該沉淀逐漸溶解。(5)將Ba(OH)2溶液滴加到NaHSO4溶液中至恰好沉淀時,其離子方程式為Ba2++OH-+H++S BaSO4↓+H2O。
20.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2分)
(1)15∶32 32∶15 (2)12 g/mol (3)3.36 (4)正鹽(1分) (5)5∶4 (6)2
解析 (1)同溫同壓下,氣體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量之比,NO和SO2的密度之比為30∶64=15∶32。設NO與SO2的質量均為m g,則V(NO)∶V(SO2)=n(NO)∶n(SO2)==32∶15。(2)1個R的核外電子總數比質子總數多2,若核外電子總數比質子總數多6.02×1023,則R的物質的量為0.5 mol,R的摩爾質量為=60 g/mol,R的摩爾質量為12 g/mol。(3)12.25 g KClO3的物質的量為0.1 mol,反應產生氧氣的物質的量為0.15 mol,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0.15 mol×22.4 L/mol=3.36 L。(4)H3GO3,屬于二元酸,則H3GO3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產物Na2HGO3為正鹽。(5)兩室的壓強和溫度相等,體積之比等于氣體物質的量之比,右邊充入CO和NO的混合氣體,原子的物質的量為1.6 mol,則CO和NO總的物質的量為0.8 mol,左右兩室體積之比為1∶0.8=5∶4。(6)60 ℃時固體質量減少了2.76 g-1.68 g=1.08 g,減少的水的物質的量為1.08 g÷18 g/mol=0.06 mol,140 ℃時,樣品中結晶水完全失去,質量減少了2.76 g-1.32 g=1.44 g,減少的結晶水的物質的量為1.44 g÷18 g/mol=0.08 mol,1個CaO2·8H2O中有8個結晶水,則CaO2·8H2O的物質的量為0.01 mol,60 ℃時失去了0.06 mol結晶水,此時產物為CaO2·2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拜城县| 广宗县| 宾阳县| 阿拉尔市| 辽中县| 黑山县| 通州区| 綦江县| 平和县| 西贡区| 新密市| 香格里拉县| 固始县| 山阳县| 峡江县| 德格县| 多伦县| 泸溪县| 偃师市| 金乡县| 威海市| 依兰县| 平泉县| 舒城县| 沁阳市| 乌海市| 松江区| 徐闻县| 轮台县| 荆州市| 达日县| 苗栗市| 漳浦县| 河池市| 来宾市| 夏邑县| 阿城市| 来安县| 廊坊市|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