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 增分測評卷-《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 增分測評卷-《精講精練》26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化學蘇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
姓名 班級 考號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 封 ○ 裝 ○ 訂 ○ 線
密 封 線 內 不 要 答 題
)
專題2 研究物質的基本方法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研究物質性質,常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
B.中國科學家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
C.拉瓦錫提出原子學說,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對物質結構的認識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2.某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則此元素(  )
A.一定是金屬元素  B.一定是非金屬元素
C.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3.用固體樣品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經過稱量、溶解、轉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圖示對應的操作規范的是(  )
    
4.海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1 L海水在濃縮過程中析出鹽的種類和質量如表所示,據此可判斷出海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金屬離子是(  )
A.Cl-  B.Ca2+  C.Mg2+  D.Na+
5.某水溶液中可能存在K+、N、Cl-、S、C等離子,以下對相關離子進行檢驗的操作及其結論不正確的是(  )
A.用潔凈的鉑絲蘸取該溶液進行焰色反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K+
B.取少許該溶液,加入濃NaOH溶液,加熱,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
C.取少許該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則該溶液中一定有Cl-
D.取少許該溶液,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滴加B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
6.下列所選儀器或操作符合實驗要求的是(  )
A.分離蛋白質膠體和蔗糖溶液 B.給液體加熱 C.探究CO2能否溶于水或與NaOH溶液反應 D.稀釋濃硫酸
7.實驗室分離Fe3+和Al3+的流程如下:
已知:Fe3+在濃鹽酸中生成黃色配離子[FeCl4]-,該配離子在乙醚(Et2O,沸點34.6 ℃)中生成締合物Et2O·H+·[FeCl4]-;乙醚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萃取振蕩時,分液漏斗下口應傾斜向下
B.分液時,應先將下層液體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分液后水相為無色,說明已達到分離目的
D.蒸餾時選用直形冷凝管
8.實驗室需要配制100 mL 3 mol·L-1的稀硫酸,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A.量取18.4 mol·L-1的濃硫酸16.3 mL
B.稀釋后的硫酸溶液冷卻到室溫后,將其沿容量瓶內壁緩緩注入容量瓶中
C.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重復操作2~3次
D.使用膠頭滴管定容
9.取等量的四份碘水于試管中,編號為Ⅰ、Ⅱ、Ⅲ、Ⅳ,分別加入煤油、CCl4、淀粉溶液、酒精,振蕩后靜置,現象正確的是(  )
A.Ⅰ中液體分層,下層呈紫紅色
B.Ⅱ中液體分層,下層呈紫紅色
C.Ⅲ中液體分層,下層呈棕黃色
D.Ⅳ中液體分層,下層呈紫紅色
10.下列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一定是1 mol/L的是(  )
A.將10 g NaOH固體溶解在250 mL水中
B.將100 mL 3 mol/L NaCl溶液與50 mL 4 mol/L NaCl溶液混合,再加水稀釋到500 mL
C.將16 g CuSO4·5H2O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
D.將22.4 L HCl溶于水配成1 000 mL溶液
11.某鹽酸試劑瓶上的標簽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
        鹽酸
分析純(AR) 體積:500 mL
化學式:HCl 相對分子質量:36.5
溶質質量分數:36.5% 密度:1.19 g/mL
A.該濃度的鹽酸可用廣口瓶盛裝
B.該鹽酸的濃度為1.19 mol/L
C.用該鹽酸配制250 mL 2.0 mol/L的稀鹽酸時需選用100 mL的量筒量取
D.該鹽酸中所含Cl-的數目為5.95NA
12.已知:Na與H2O反應生成NaOH和H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100 mL 0.6 mol/L的NaCl溶液與50 mL 0.6 mol/L的MgCl2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相等
B.將標準狀況下a L NH3氣體溶于b mL水中,得到的氨水密度為c g/cm3,則該溶液中溶質(以NH3計)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
C.將10 mL 5 mol/L的Mg(NO3)2溶液稀釋至50 mL,稀釋后溶液中Mg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
D.2.3 g Na投入97.7 g水中,形成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2.3%
13.有一包白色固體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Ba(NO3)2、CuSO4、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以下實驗(所加試劑均足量):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粉末中一定有KCl、Na2CO3、Ba(NO3)2
B.KCl是否存在無法確定,需進一步實驗確定
C.白色沉淀乙可能是AgCl和Ag2CO3的混合物
D.原粉末中一定沒有CuSO4,可能有KCl
14.某溶液經分析,其中含有的離子只有Na+、K+、Ca2+、Cl-、N(忽略水電離出的H+和OH-),已知其中Na+、K+、Ca2+、N的濃度均為0.1 mol·L-1,則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A.0.1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4 mol·L-1
15.將m g某二價金屬氯化物溶于水中配成V L溶液,從中取出一半,再加水稀釋到V L,此時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L-1,則此氯化物中金屬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71
C.-34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16.(10分)結合如圖六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粒子④在化學反應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電子,形成    (填粒子符號)。
(2)①~⑤五種粒子中化學性質相似的是    (填序號)。
(3)①~⑥六種粒子中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是    (填序號)。
(4)若⑥表示某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X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
a.16    b.17    c.18    d.19
17.(10分)如圖是中學化學中常用于化合物分離和提純的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中被加熱儀器的名稱為    ,裝置C中冷卻水的水流方向為    (填“上進下出”或“下進上出”)。
(2)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瘧疾藥,為無色針狀晶體,能溶于乙醇、乙醚,難溶于水,熔點為156~157 ℃,熱穩定性差。提取青蒿素的簡易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乙醚沸點為35 ℃。
若要在實驗室模擬上述工藝,操作Ⅰ選擇的實驗裝置為    (填“A”“B”或“C”),操作Ⅲ的主要過程可能是    (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
b.加95%的乙醇,濃縮、結晶、過濾
c.加入乙醚進行萃取分液
(3)某硝酸鈉固體中混有少量硫酸鈉雜質,現設計一實驗方案,既除去雜質,又能配成硝酸鈉溶液。
實驗方案:先將固體溶于蒸餾水配成溶液,選擇合適的試劑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實驗(所有試劑均過量)。
選擇試劑 a Na2CO3溶液 b
實驗操作 X Y 加熱
①若試劑a是Ba(NO3)2溶液,則溶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試劑b的溶質為        (填化學式)。
②操作Y必須使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    。
18.(12分)如圖為實驗室某濃鹽酸試劑瓶上的標簽,試根據有關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鹽酸
分子式:HCl
相對分子質量:36.5
密度:1.2 g·mL-1
HCl質量分數:36.5%
(1)該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
(2)取用任意體積的該鹽酸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HCl的物質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Cl-的數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學生現需450 mL物質的量濃度為0.3 mol·L-1的稀鹽酸。
①該學生需要量取    mL上述濃鹽酸進行配制。
②配制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字母)。
A.用30 mL水洗滌燒杯、玻璃棒2~3次,洗滌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蕩
B.用量筒準確量取所需濃鹽酸的體積,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約30 mL)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攪動,使其混合均勻
C.將已冷卻的鹽酸沿玻璃棒注入500 mL的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塞蓋好,顛倒搖勻
E.改用膠頭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處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F.繼續往容量瓶內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2 cm處 
③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對所配制的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有何影響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ⅰ.用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俯視觀察凹液面:    ;
ⅱ.用量筒量取濃鹽酸后,洗滌量筒2~3次,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    ; 
ⅲ.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恢復到室溫就進行定容:    。
(4)若在標準狀況下,將V L HCl氣體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為d g·mL-1,則此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填字母)
A.
(5)現將100 mL 0.5 mol·L-1的鹽酸與200 mL 0.1 mol·L-1 CuCl2溶液混合,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所得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19.(12分)欲提純混有硫酸鈉、碳酸氫銨的氯化鈉固體,某學生設計了如下操作流程:
                 
NaCl
固體
請根據上述操作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①在加熱時應選擇    (填儀器名稱)盛裝混合物。
(2)進行操作②后,判斷S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
(3)操作④的目的是 。
(4)實驗室進行操作⑤的具體步驟是
 。
(5)某同學欲用制得的氯化鈉固體配制100 mL 0.2 mol·L-1的氯化鈉溶液。
①配制NaCl溶液時需要用到的主要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量筒、            。
②下列操作會使所配制的氯化鈉溶液濃度偏低的是   (填字母)。
A.加水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B.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進行干燥處理
C.在溶解過程中有少量液體濺出燒杯
D.顛倒搖勻后發現溶液凹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水補上
20.(11分)二氧化氯可作消毒劑。二氧化氯漂白液中常含有ClO2和Cl2兩種主要成分?;瘜W興趣小組同學為測定某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的濃度,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Ⅰ 配制100 mL 0.100 mol/L的Na2S2O3溶液,步驟如下:
①用托盤天平稱量一定質量的Na2S2O3·5H2O固體,放入燒杯,用適量蒸餾水溶解;
②待燒杯中溶液恢復到室溫,將燒杯中的溶液小心地注入100 mL容量瓶中;
③用蒸餾水                  ;
④繼續向容量瓶中加水至距刻度線1~2 cm處,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⑤將容量瓶塞蓋好,上下顛倒搖勻。
回答下列問題:
(1)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是         。
(2)配制溶液過程中,需用托盤天平稱量Na2S2O3·5H2O固體的質量為    。
(3)步驟②操作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則配制的溶液的濃度將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4)補全步驟③操作:用蒸餾水                               。
實驗Ⅱ 測定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的物質的量濃度,步驟如下:
①量取10.00 mL二氧化氯漂白液于錐形瓶中,加蒸餾水稀釋到100 mL,再向其中加入過量KI溶液,二氧化氯漂白液中的兩種成分分別發生反應:2ClO2+2KI 2KClO2+I2、Cl2+2KI 2KCl+I2。
②加入淀粉作指示劑,向其中逐滴加入0.100 mol/L的Na2S2O3溶液至I2恰好完全反應,過程中發生的反應為2Na2S2O3+I2 Na2S4O6+2NaI。
③加入稀硫酸調節溶液pH=3,發生反應:KClO2+4KI+2H2SO4 KCl+2K2SO4+2I2+2H2O。
④再逐滴加入0.100 mol/L的Na2S2O3溶液,I2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5)該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答案全解全析
1.C 研究物質性質,常用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方法,A正確;中國科學家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B正確;道爾頓提出了原子學說,C錯誤;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對物質結構的認識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D正確。
2.D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不一定是金屬元素,例如He為非金屬元素,A錯誤;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不一定是非金屬元素,例如,Mg為金屬元素,B錯誤;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2,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元素,如Mg為金屬元素,C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確。
3.B 托盤天平稱量時應是“左物右碼”,A錯誤;固體溶解在燒杯中進行,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B正確;向容量瓶中轉移溶液時應該用玻璃棒引流,C錯誤;定容時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D錯誤。
4.D 隨著海水的濃縮,海水的密度逐漸增大,海水中的離子濃度也會逐漸增大。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硫酸鈣微溶于水,其余四種鹽易溶于水,1 L海水中析出的氯化鈉的質量大于氯化鎂、硫酸鎂的質量,海水中物質的量濃度最大的金屬離子是Na+,選D。
5.C 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說明該溶液中一定含有K+,A正確;加入濃NaOH溶液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氣體是氨氣,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N,B正確;檢驗Cl-,應先加稀HNO3酸化,排除S、C等的干擾,再加AgNO3溶液,C錯誤;加入稀鹽酸,無明顯現象,排除C等某些離子的干擾,再滴加B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該白色沉淀是硫酸鋇,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D正確。
6.C 膠粒、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均可透過濾紙,用過濾的方法不能分離蛋白質膠體和蔗糖溶液,A錯誤;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B錯誤;濃硫酸的稀釋應在燒杯中進行,D錯誤。
7.A A項,萃取振蕩時,分液漏斗應倒置振蕩搖勻,故下口傾斜朝上,錯誤;B項,根據“下流上倒”原理,分液時,應先將下層液體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正確;C項,結合信息,配離子在乙醚中生成締合物,且乙醚密度比水小,故上層為黃色,下層為無色時說明已達到分離目的,正確;D項,液體混合物進行分離、提純時,可利用其沸點相差較大進行分離,蒸餾時選用直形冷凝管,正確。
8.B 實驗室需要配制100 mL 3 mol·L-1的稀硫酸,所需18.4 mol·L-1的濃硫酸的體積為≈16.3 mL,A項正確;移液操作需用玻璃棒引流,B項錯誤;為使溶質全部轉移到容量瓶中,需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并將洗滌液轉移至容量瓶中,重復操作2~3次,C項正確;定容時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與刻度線相切,D項正確。
9.B 煤油能萃取碘水中的I2,但其密度小于水,現象是液體分層,上層呈紫紅色,下層無色,A錯誤;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I2,但其密度大于水,現象是液體分層,下層呈紫紅色,上層呈無色,B正確;淀粉溶液遇碘單質會變藍色,液體不分層,C錯誤;酒精和碘水能互溶,所以液體不分層,D錯誤。
10.B 10 g NaOH的物質的量為0.25 mol,若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則所得溶液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是1 mol/L,現溶解在250 mL水中,溶液體積不是250 mL,則所得溶液濃度不是1 mol/L,A錯誤;將100 mL 3 mol/L NaCl溶液與50 mL 4 mol/L NaCl溶液混合,再加水稀釋到500 mL,所得溶液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B正確;16 g CuSO4·5H2O的物質的量不是0.1 mol,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則所得溶液濃度不是1 mol/L,C錯誤;未指明HCl所處狀況,無法計算其物質的量,D錯誤。
11.D 應用細口瓶盛裝鹽酸,A項錯誤;該鹽酸的濃度為 mol/L=11.9 mol/L,B項錯誤;用該鹽酸配制250 mL 2.0 mol/L的稀鹽酸時,需要該鹽酸的體積為≈0.042 L=42.0 mL,應選用50 mL的量筒,C項錯誤;該鹽酸中所含Cl-的物質的量為11.9 mol/L×0.5 L=5.95 mol,數目為5.95NA,D項正確。
12.C 0.6 mol/L NaCl溶液中的c(Cl-)=0.6 mol/L,0.6 mol/L MgCl2溶液中的c(Cl-)=2×0.6 mol/L=1.2 mol/L,A錯誤;標準狀況下a L NH3的物質的量為 mol,質量為 g,所得溶液的質量為(+b)g,體積為()L,所以其溶質(以NH3計)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B錯誤;將10 mL該溶液稀釋至50 mL后,其濃度將變為原濃度的,即濃度變為1 mol/L,C正確;Na與H2O反應有H2生成,即2.3 g Na與97.7 g H2O反應所得溶液的質量小于100 g,生成的NaOH的質量大于2.3 g,所以溶質質量分數不為2.3%,D錯誤。
13.A 固體粉末加水溶解后過濾,有完全溶于稀HNO3的濾渣,該濾渣可能是BaCO3或CuCO3,即原粉末中一定含Na2CO3;濾液中加稀硫酸生成的白色沉淀甲為BaSO4,即原粉末中一定含Ba(NO3)2,則一定無CuSO4;濾液中含Ba2+,則肯定沒有C,濾液中加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乙應為AgCl,即原粉末中含KCl。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KCl、Na2CO3、Ba(NO3)2,一定沒有CuSO4,A項正確,B、D項錯誤;白色沉淀乙是AgCl,不可能含Ag2CO3,C項錯誤。
14.B 溶液呈電中性,陰、陽離子所帶電荷數相等,c(K+)+c(Na+)+2c(Ca2+)=c(Cl-)+c(N),則c(Cl-)=c(K+)+c(Na+)+2c(Ca2+)-c(N)=(0.1+0.1+2×0.1-0.1) mol·L-1=0.3 mol·L-1,B項正確。
15.C 取出的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為cV mol,則原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為2cV mol,故氯化物的物質的量為cV mol,其摩爾質量為 g/mol,則此氯化物中金屬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1。
16.答案 (每空2分)(1)失去 Mg2+ (2)②⑤ (3)①③⑥ (4)ab
解析 (1)粒子④最外層電子數為2,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2個電子而形成帶有2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其離子符號為Mg2+。(2)①~⑤五種粒子中化學性質相似的是②⑤,原子最外層均有6個電子,易得電子;①中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只有一個電子層,為稀有氣體元素He的原子,化學性質穩定;④中最外層有2個電子,易失去2個電子而形成陽離子;盡管①④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其化學性質不相似。(3)①為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化學性質穩定;③⑥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8,屬于穩定結構,所以①~⑥六種粒子中具有相對穩定結構的是①③⑥。(4)當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選ab。
17.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1分)(1)蒸發皿 下進上出 (2)A b
(3)①Ba(NO3)2+Na2SO4 BaSO4↓+2NaNO3(2分) 除去過量的Ba(NO3)2(2分) HNO3 ②漏斗、玻璃棒
解析 A是過濾裝置,B是蒸發裝置,C是蒸餾裝置。(1)裝置B中被加熱的儀器是蒸發皿。蒸餾時冷卻水要下進上出。(2)流程圖中操作Ⅰ用乙醚溶解青蒿素后過濾得到提取液和殘渣,提取液再通過蒸餾分離乙醚和青蒿素粗品,因此操作Ⅰ選擇的實驗裝置為A。操作Ⅲ由粗品青蒿素得到精品青蒿素,使用重結晶的方法。青蒿素難溶于水,a錯誤;加95%的乙醇,濃縮、結晶、過濾得精品青蒿素,b正確;粗品青蒿素中加乙醚的作用是溶解,c錯誤。(3)除去硝酸鈉中的硫酸鈉雜質,先用過量的硝酸鋇溶液除去硫酸根離子,再加過量的碳酸鈉溶液除去鋇離子,最后加適量硝酸除去碳酸根離子。①硝酸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和硝酸鈉,化學方程式為:Ba(NO3)2+Na2SO4 BaSO4↓+2NaNO3,加入碳酸鈉溶液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硝酸鋇。試劑b為硝酸,目的是除去過量的碳酸鈉。②操作Y為過濾,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
18.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1分)(1)12 
(2)BD 
(3)①12.5 ②BCAFED(2分)?、邰?偏低 ⅱ.偏高 ⅲ.偏高 
(4)A(2分) 
(5)0.3 mol·L-1(2分)
解析 (1)溶質質量分數為36.5%、密度為1.2 g·mL-1的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mol·L-1=12 mol·L-1。
(2)溶液具有均一、穩定性,取用任意體積的該鹽酸時,溶液的濃度、密度均不變,故選B、D。
(3)①實驗室沒有450 mL的容量瓶,應選用500 mL容量瓶,設需要濃鹽酸的體積為V,根據溶液在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得V×12 mol·L-1=0.5 L×0.3 mol·L-1,解得V=0.012 5 L=12.5 mL。②在量取濃鹽酸后,需要進行的操作有稀釋、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故配制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是BCAFED。③ⅰ.用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俯視,會使量取的濃鹽酸體積偏少,溶質的物質的量減小,所配制的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偏低;ⅱ.用量筒量取濃鹽酸后,量筒不需要洗滌,若洗滌量筒,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會使溶質的物質的量增大,所配制的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偏高;ⅲ.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恢復到室溫就進行定容,會導致所配溶液的體積偏小,所配制的稀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偏高。
(4)V L HCl氣體溶于1 L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所以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mol·L-1= mol·L-1,故選A。
(5)兩溶液混合后Cl-的物質的量為0.1 L×0.5 mol·L-1+0.2 L×2×0.1 mol·L-1=0.09 mol,所以混合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是=0.3 mol·L-1。
19.答案 (每空2分)(1)坩堝 (2)靜置,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現渾濁,則說明S已沉淀完全 (3)除去溶液中過量的HCl (4)將溶液置于蒸發皿中,加熱蒸發,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加熱至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 (5)①膠頭滴管、100 mL容量瓶?、贑D
解析 (1)加熱該固體混合物需要在坩堝中進行。(2)判斷S已除凈的方法是靜置,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BaCl2溶液,若不出現渾濁,則說明S已沉淀完全。(3)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過量的HCl。(4)操作⑤是蒸發,具體步驟是將溶液置于蒸發皿中,加熱蒸發,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加熱至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剩余液體蒸干。(5)①配制NaCl溶液時需用到的主要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量筒、膠頭滴管、100 mL容量瓶。②加水定容時俯視刻度線,溶液體積偏小,濃度偏高,A不符合題意;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進行干燥處理,不影響所配溶液濃度,B不符合題意;在溶解過程中有少量液體濺出燒杯,溶質減少,濃度偏低,C符合題意;顛倒搖勻后發現溶液凹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水補上,溶液體積偏大,濃度偏低,D符合題意。
20.答案 (除標注外,每空2分)(1)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2)2.5 g (3)無影響 (4)洗滌燒杯內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將每次的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輕輕振蕩容量瓶 (5)0.05 mol/L(3分)
解析 (1)容量瓶是準確配制一定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儀器,使用前要先檢查是否漏水。(2)配制100 mL 0.100 mol/L的Na2S2O3溶液,需用托盤天平稱量Na2S2O3·5H2O固體的質量為0.100 mol/L×0.1 L×248 g/mol≈2.5 g。(3)步驟②操作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不影響溶質的物質的量及溶液的體積,對溶液的濃度無影響。(4)在步驟③中應該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將每次的洗滌液轉移到容量瓶中,減少溶質的損失,然后輕輕振蕩容量瓶。(5)根據反應過程中發生的反應:2ClO2+2KI 2KClO2+I2、Cl2+2KI 2KCl+I2,2Na2S2O3+I2 Na2S4O6+2NaI,KClO2+4KI+2H2SO4 KCl+2K2SO4+2I2+2H2O,可得:n(ClO2)=n(KClO2)=×0.100 mol/L×0.02 L=5.0×10-4 mol,故該二氧化氯漂白液中ClO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5 mol/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沧州市| 商都县| 临泉县| 阆中市| 永胜县| 麦盖提县| 沭阳县| 三穗县| 襄城县| 贵德县| 田阳县| 天镇县| 东平县| 鄂托克旗| 桦南县| 彭水| 错那县| 云梦县| 修武县| 霸州市| 突泉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上杭县| 什邡市| 彰化市| 紫阳县| 江阴市| 庐江县| 伊宁县| 鲁甸县| 景洪市| 桂林市| 松溪县| 淳化县| 诸暨市| 奉贤区| 永昌县| 通许县| 文登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