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材料二18世紀60年代,法國人創立了歷史上第一家近代意義的西餐館,一時被引為潮流。到19世紀中期的歐美,外出就餐在各種情境和社會角色中得到擴展,社會各階層的人都會把外出就餐當作處理事務或娛樂的方式。餐館成為藝術家和精英人士的聚集地,中產階級也會在周日外出就餐,小酒館、咖啡館和酒吧則仿效餐館的服務,為工人階級開辟了新的避風港。餐館里的女性也不再只關心收銀,而成為核心顧客。一摘編自【美】凱蒂·羅森、埃利奧特·肖爾《下館子:一部餐館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希臘宴會的特征。(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9世紀中期歐美餐館的發展并分析其原因。(10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2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美國內戰結束后,廉價小麥大量涌入歐洲,致使1868一1872年間歐洲糧價暴跌50%,瓦解了俄國通過糧食控制歐洲的計劃,俄羅斯帝國對歐洲谷物供給和價格的近乎壟斷地位基本終結。廉價小麥的進口使德國以較低成本滿足國內糧食需求,從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鋼鐵、機械等重工業。奧斯曼帝國作為傳統的糧食供應者,市場地位也受到了嚴重沖擊。為抗衡美國優勢,俄國向烏克蘭、遠東擴張,進而引發1905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后轉向黑海通道,因擔憂奧斯曼帝國咸脅黑海糧運,在邊境做好了沖突準備。這成為引爆一戰的重要因素。一摘編自【美】斯科特·雷諾茲·尼爾森《小麥戰爭:谷物如何重塑世界霸權》材料二隨著二戰后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技術的發展,美國的糧食產量快速增長。1963年,蘇聯的糧食產量不到二戰前的一半。1972年,蘇聯遭受旱災,小麥嚴重歉收。蘇聯在產量公布之前,佯裝豐收,騙過了美國專門派去的調查員并放出豐收消息,以致國際糧價下降。蘇聯趁機以極低的價格大量買進美國的存糧,美國因此少賺30億美元,而且糧食庫存嚴重下降,糧價暴漲,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糧食短缺現象。美國媒體稱這一事件為“糧食大劫案”。一摘編自遲有度、董一方《饑餓的巨人:美蘇糧食貿易博弈(1945-1991)》(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美俄糧食貿易博弈的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糧食大劫案”發生的歷史背景。(8分)(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從糧食貿易博弈中得到的啟示。(4分)高一歷史第7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