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監(jiān)測
七年級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這一運河網(wǎng)絡把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今北京附近地區(qū)連成一體,從而使隋朝能夠以南方的糧食和其他物資供養(yǎng)宏大的都城長安、洛陽,并給北方邊境提供戰(zhàn)略后勤保障”。材料體現(xiàn)了大運河的開通( )
A.推動了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 B.推動了選官制度的變革
C.鞏固隋朝對全國統(tǒng)治 D.導致了隋朝的迅速滅亡
2.下表為唐朝一位歷史人物年譜節(jié)選,對這位歷史人物評述正確的是( )
公元626年 公元627年 公元629年 公元630年
發(fā)動玄武門之變 命高官議事必須由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 任用房玄齡為左相、杜如晦為右相 被北方和西北地區(qū)各族首領尊奉為各族的“天可汗”
A.建立唐朝,消滅割據(jù)勢力 B.虛心納諫,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
C 創(chuàng)立殿試,大力選拔人才 D.注重文教,迎來開元盛世
3.下圖為唐朝時期中日兩國的貨幣,日本的和同開珎銀幣的形制和重量與唐開元通寶完全相同。這反映出當時兩國( )
A.審美觀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鑒
C 文明交流頻繁 D.鑄銀水平相當
4.在南宋初年和南宋滅亡之際,各有一位愛國英雄,他們?yōu)榱撕葱l(wèi)中原漢族政權進行了不屈的斗爭,空悲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們是( )
A.岳飛和文天祥 B.文天祥和寇準 C.文天祥和秦檜 D.岳飛和寇準
5.下圖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口地域分布的變化情況。出現(xiàn)下圖所示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戰(zhàn)亂不斷 B.科舉制度的實施
C.經(jīng)濟重心南移 D.市民階層的發(fā)展
6.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為后代所承襲。今天中國的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qū)劃,其建制和名稱都來源于元朝的(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7.“宋元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之間戰(zhàn)爭頻繁,但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符合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
A.回回形成 B.鑒真東渡 C.金瓶掣簽 D.文成公主入藏
8.下列圖片體現(xiàn)了宋元時期的共同主題是( )
A.戲劇種類多樣 B.都市生活豐富 C.制陶技術先進 D.體育運動盛行
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其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請問該書是( )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
10.我國歷史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有效管轄。依據(jù)下列管轄措施判斷該邊疆地區(qū)應是( )
A.臺灣 B.新疆 C.西藏 D.東北
11.有學者認為,京劇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國文化整體中漸趨衰落的時代變革的產物。相對于昆曲而言,京劇更接近于底層和民間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劇在一定程度上( )
A.適應了市民階層的需要 B.阻礙了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C.反映了農耕文明的衰落 D.符合了閉關鎖國的要求
12.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人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下列詩歌屬于描寫宋代百姓歡度元旦(今春節(jié))場景的是( )
A.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B.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C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D.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6分)
13.【科舉制的發(fā)展】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過門第即可進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廢除了前朝的選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此后,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
——摘編自部編《中國歷史》
材料二 宋代重文輕武,也很重視科舉考試,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的范圍,名額也成倍增長,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為了選拔真正踏實于封建統(tǒng)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擔任官職為之服務,實行殿試。
——摘編自《宋朝科舉制度》
材料三 明清科舉與宋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專取“四書”“五經(jīng)”命題考試。“四書”要以朱熹的集注為依據(jù)。其考試內容以宋儒注解的四書五經(jīng)為主,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章。這是一種僵死的官僚式文體,把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在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的范圍內。……就其制度的嚴密性、規(guī)范性來說,堪稱完備,實際上是古代科舉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從魏晉南北朝到隋朝選官制度的標準有什么變化。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概述宋代科舉制迅速發(fā)展的原因。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簡述明清時期科舉制實行八股取士帶來的影響。
14.【古代的對外交往】
材料一 宋朝很重視海外貿易,廣州、泉州、明州(今寧波)、杭州、揚州在北宋都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政府在這些城市都設立了市舶司。市舶歲入多達約110萬緡。中國出口的物品有絲、絹、錦等紡織品以及陶瓷、金銀產品等,輸入的物品有珍寶、象牙、犀角、鉆石等。宋代時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六十個,元代時達到140多個。
——摘自劉煒等主編《中國文明傳真·第三卷》
材料二 清廷深感疑慮,1757年,下令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guī)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jīng)營對外貿易,負責承銷外商進口貨物,代外商收購中國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國商人。
——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三 歷史證明,孤立于國際體系之外不可能跟上世界發(fā)展潮流,難免陷入更加落后的被動的境地,向現(xiàn)有秩序挑戰(zhàn)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壓力。……沒有自主的編制和社會創(chuàng)新,現(xiàn)有世界體系不可能為有眾多人口的中國提供現(xiàn)代化的空間。
——唐晉主編《大國崛起》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特點。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前期實行的對外政策及其對中國產生的消極影響。
(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從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變化中所得到的啟示。
15.【經(jīng)濟與人口】
材料一 隋唐時期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隋唐兩朝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運河貫通南北,加強了南北物資的調運。到開元時期出現(xiàn)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景象,人口滋生,經(jīng)濟發(fā)展,一片繁榮。
——摘編自王高陽《先秦諸子糧食安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材料二 據(jù)統(tǒng)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人口為0.1943億,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人口增至3.13億。人口激增與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銳,這就勢必造成地價上升和糧食供應緊張。當時的統(tǒng)治者就鼓勵人民到邊疆省份墾荒,擴大耕地面積和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解決人口激增帶來的矛盾。到乾隆時期,除推廣種植甘薯、玉米,還規(guī)定對泰國商船運米來交易,萬石以上的免船貨稅銀十分之五。
——摘編自龐毅《中國清代經(jīng)濟史》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盛唐時期人口增長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清朝中期人口增長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并概括清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所采取的措施。
16.【中國古代科技】
材料一
名稱 西方落后于中國的大致時間
水排、獨輪車、弓餐、造紙、制瓷 1000多年
鑄鐵、胸帶式馬具 800-900年
火藥、印刷術 500-600年
提花機、磁羅盤 約400年
——整理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材料二 中國古代科技在宋代發(fā)展至極盛,指南針、印刷術、火藥武器三項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宋代科技最突出的成果。指南針的改進給航海業(yè)帶來劃時代影響,宋代中國商船在波斯灣一帶都極為活躍。阿拉伯人不久就從中國人這里學會使用指南針指導航向,并將這一技術傳到歐洲。在唐代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北宋平民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這一發(fā)明大大節(jié)省了人力,縮短了出書周期,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術大約14世紀傳到朝鮮和日本,15世紀傳到歐洲。印刷術在歐洲的出現(xiàn)從根本上改變了歐洲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當時歐洲資產階級的興起和思想文化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摘編自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
提取上述材料信息,圍繞“中國古代科技的輝煌成就”,自擬論題,綜合運用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
參考答案
1-12: CBCAC DABDB AD
13(1)標準變化:從重門第到重才學。
(2)原因: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統(tǒng)治者重視科舉考試;科舉制的改革。(任答兩點即可)
(3)積極影響:推動科舉制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消極影響:脫離實際,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中國科學文化的進步。(任答一點即可)
14(1)特點:海外貿易港口眾多;政府設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海外貿易商品種類豐富;海外貿易收益很大;貿易國家眾多。(任答兩點即可)
(2)對外政策:閉關鎖國。消極影響: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3)啟示:交流開放促進國家發(fā)展,閉關自守導致國運衰落。
15(1)原因: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統(tǒng)治者非常重視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繁榮;農業(yè)耕作技術發(fā)展,尤其是新農具的發(fā)明和改善。(任答兩點即可)
(2)社會問題:人地矛盾尖銳,地價上漲,糧食短缺。
措施:鼓勵人民到邊疆省份墾荒;推廣種植甘薯、玉米;對泰國商船運米來交易的船貨減稅。(任答一點即可)
16觀點:宋代的科技成就對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論述:中國古代科技在宋代發(fā)展至鼎盛時期,指南針、印刷術、火藥武器三項重大發(fā)明與應用,處于當時世界文明的高峰。指南針的改進與傳播促進了中外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印刷術和火藥傳播到歐洲推動了歐洲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因此宋代的科技成就對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曲沃县| 兴和县| 杭锦后旗| 荆州市| 绥滨县| 林口县| 昭觉县| 东乡县| 崇信县| 连江县| 赤壁市| 长顺县| 车险| 梅河口市| 伊川县| 牡丹江市| 泰宁县| 平阴县| 武宁县| 称多县| 高唐县| 乌拉特后旗| 南江县| 屏边| 绥中县| 上蔡县| 三亚市| 亚东县| 门头沟区| 淮南市| 资溪县| 聊城市| 江西省| 鄱阳县| 长治县| 安仁县| 台湾省| 芜湖县| 九龙坡区|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