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2026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件第3課 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010203目標統領 體系建構必備知識 自主學習教材問題 習題解答學習任務 1學習任務 2復習框架01目標統領 體系建構學習要點 1.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1)能夠運用秦朝疆域圖,明確秦朝疆域的四至;(2)能夠運用相關文獻記載,梳理和概括秦朝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縣制度等的歷史演進過程;(3)了解秦朝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鞏固大一統的重要舉措,并認識它們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意義2.秦朝崩潰的原因 能夠結合相關文獻記載,概述秦朝末年的社會矛盾,分析秦朝崩潰的原因時空縱橫邏輯串聯02必備知識 自主學習學習任務1 秦的統一[學習聚焦]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一 條件客觀 1.時代:春秋戰國時期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_________2.經濟:各地域___________,民族之間、地域之間聯系加強,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安定統一經濟的發展主觀 1.地理:秦國占據渭水平原和川西平原,_________優越,物質基礎雄厚2.基礎:商鞅變法后,秦尊奉_____,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3.政治:數代秦王勵精圖治,_________,吏治較為清明地理位置法家廣納賢才二 過程據右圖回答:1.秦滅六國(1)時間:公元前230-前221年。(2)策略:遠交近攻。(3)先后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趙、魏、楚、燕、齊2.拓土(1)征服南方_____地區,加強對云、貴一帶西南夷的控制。(2)擊退_____進攻,修筑長城。越族匈奴3.疆域讀左圖,寫出疆域四至:(1)東至_________。(2)西至___________。(3)南至_______。(4)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_____。海暨朝鮮臨洮、羌中北向戶遼東三 鞏固統一讀右圖并結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務:1.皇帝制(1)由來:兼采三皇五帝的名號。(2)特點:皇帝獨尊、皇位世襲、_________。2.中央:三公九卿制(1)“三公”指_____、太尉、御史大夫。(2)“九卿”泛指分掌具體事務的諸卿。皇權至上丞相3.地方:郡縣制(1)設立郡、縣兩級行政機構,主要官員由_____任免和考核。(2)鄉、里、亭,分別負責管理民眾和治安。4.其他鞏固統一的措施(1)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馳道、_____。(3)頒行法律。(4)編制戶籍。 (5)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___________等地。(6)整頓社會風俗等。中央車軌、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直道關中、巴蜀【邊角問答】閱讀教材P16“史料閱讀”,歸納秦始皇的主要歷史貢獻。提示: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以來列國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王朝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集權體制,深刻地影響到后世治國方式,其創建之功,不可埋沒。學習任務2 秦的暴政和速亡一 暴政的表現與影響[學習聚焦]統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幾年時間,秦的速亡與秦的暴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1.表現(1)窮奢極欲;(2)刑法嚴苛;(3)思想專制:“_________”。2.影響:激化了_________和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焚書坑儒階級矛盾二 秦的速亡[學習聚焦]陳勝、吳廣首義,揭開了反秦起義的序幕。項羽、劉邦為爭奪統治權力發動楚漢戰爭,以劉邦勝利告終。1.陳勝、吳廣起義(1)直接原因:戍卒遇雨誤期,按律皆斬。(2)經過:__________年,陳勝、吳廣發動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自立為王,建立“_____”政權,不久失敗。(3)影響:揭開了反秦起義的序幕。公元前209張楚2.秦的滅亡與楚漢戰爭(1)秦朝滅亡:公元前207 年,_____的軍隊進占咸陽,秦朝滅亡。(2)楚漢戰爭(自主閱讀)劉邦 “_________”,廢秦苛法,善于用人,聽取諫言,指揮得當 勝項羽 剛愎自用,不善用人,賞罰不明,燒殺擄掠,_________失當, 缺乏穩固的根據地 敗劉邦約法三章分封政策【邊角問答】閱讀教材P18“史料閱讀”,概括賈誼的觀點。提示:賈誼認為秦朝滅亡的一個核心問題在于統治理論選擇出現重大的失誤。賈誼指出“取與守不同術”,是從秦亡中總結得到的主要歷史教訓。秦朝“廢王道”,繼續以“暴虐”之道治國,是其速亡的根本原因。03教材問題 習題解答【學思之窗】 從人才角度分析,為什么秦能夠統一六國 (教材P15)【參考答案】“秦僻在雍州”,經濟文化相對于東方六國較為落后,人才也比較匱乏,只有大量任用外來客卿,唯才是舉,才能在大國爭雄中崛起。李斯將人才提升到敵我戰爭中戰略資源的高度,強調了人才在統一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學思之窗】 分析為什么陳勝建立的政權號稱“張楚”。(教材P19)【參考答案】秦王朝東部地區統治力量比較薄弱,六國反秦勢力比較強。當時流傳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謠諺,楚人反秦意識最為強烈。因此陳勝起事時,便以楚的名義相號召,把國號定為“張楚”,意為“張大楚國”,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思考點】 楚漢戰爭中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教材P19)【參考答案】秦王朝滅亡后,反秦隊伍中勢力最大的兩個軍事集團——劉邦和項羽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這場戰爭不再是農民起義戰爭,而是轉變為爭奪全國統治權的戰爭,也可以說由秦末割據戰爭轉化為統一戰爭,是戰國后期統一全國戰爭的延續。以項羽為首的楚軍起初居于絕對優勢,但由于項羽缺乏政治遠見,企圖倒退至秦以前的割據時代,違背了統一的歷史潮流,加之他剛愎自用,不能用人,殘忍暴虐,將優勢轉為劣勢,最后兵敗自殺。劉邦則順應秦王朝以來的統一形勢,加之他善于納諫,知人善任,遂由劣勢轉為優勢,最后打敗項羽,取得了對全國的統治權。【問題探究】 閱讀上述材料,分析探討良好的吏治在秦崛起與統一中起到的歷史作用。(教材P20)【參考答案】商鞅變法廢舊立新,其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措施是廢除分封制,在地方上普遍推行縣制,縣的主要官員由君主任免、考核。這個制度便于國君直接控制地方,因此,秦國吏治出現了荀子所見“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不比周,不朋黨”。地方的行政管理權從世襲貴族手中回到國君手中,避免了地方分割國家的財政、軍事、行政管理權,促進了秦國富國強兵和行政高效。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