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幾種重要的鹽一.選擇題(共13小題)1.下列實驗操作或結論正確的是( )A.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則該溶液中一定有Cl﹣B.某溶液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則該溶液一定有C.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該白色沉淀加稀鹽酸不溶解,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D.某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該溶液一定有2.(2024 蓮都區二模)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F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四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檢索表來分辨這四種溶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甲是稀鹽酸B.橫線處填寫“與二氧化碳反應出現沉淀”C.乙通常用來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氣體D.丙和丁不可以用無色酚酞鑒別3.(2024 上城區校級二模)有關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用稀鹽酸可以除鐵銹,氫氧化鈉可以改良酸性土壤B.用無水硫酸銅粉末檢驗水的存在的過程是一個物理變化C.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其物理性質D.活性炭吸附水中的顏色和異味是化學變化4.(2024春 溫州期末)一些食品包裝袋內充滿某種氣體,對食品具有保護作用(如圖)。為了探究食品包裝袋內該氣體的性質,興趣小組進行如下思考和活動。小組同學想利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以研究充氣食品中氣體的性質。但發現實驗室缺少碳酸鈣,則下列藥品可替代碳酸鈣的是( )A.氯化鈉(NaCl) B.硫酸鈉(Na2SO4)C.碳酸鈉(Na2CO3) D.氫氧化鈉(NaOH)5.(2024春 濱江區期末)亞運籌備期間,杭州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為了樹木生長更健康,園林工人時常會給樹打針輸液(如圖),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B.為了讓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可以注射高濃度的營養液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D.如果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以在藥水中添加含鉀元素的藥劑6.(2024 瑞安市模擬)小明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為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他可以向試管中滴加的試劑是( ?。?br/>A.稀硫酸 B.硝酸銀溶液C.氯化銅溶液 D.氫氧化鈣溶液7.(2024 海曙區模擬)我國產鹽主要來源于湖鹽和井鹽,其比例約占70%,僅茶卡鹽湖儲鹽量達4.48億噸,可滿足全國70年的用鹽需求。如圖為用食鹽水模擬鹽湖恒溫曬鹽獲取氯化鈉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此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B.圖①→圖②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圖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圖③→圖④過程中,溶液的密度不變8.(2024 溫州模擬)芋節(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節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能去除堿性物質,達到止癢效果的是( ?。?br/>A.食醋 B.白糖 C.純堿 D.食鹽水9.(2024 溫州二模)小科學習了常見的四種鹽類: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碳酸鈣(CaCO3)后,對它們的部分性質進行歸納整理并編制了檢索表(如圖)。檢索表中M代表的是( ?。?br/>A.NaCl B.Na2CO3 C.NaHCO3 D.CaCO310.(2024春 武義縣期末)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br/>地塊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氮肥番薯產量 30kg 45kg 31kg 46kg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11.(2024 金華二模)下列各組物質中,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能鑒別的是(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鹽酸C.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12.(2024 寧波自主招生)圖1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鈣和稀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橫坐標表示加入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縱坐標表示實驗中得到的沉淀或氣體的質量;圖2表示一定體積的氣體X和不同體積的氧氣反應(若反應生成水,水為液態),橫坐標表示通入的氧氣體積;縱坐標表示反應后氣體的總體積(反應前、后的溫度與壓強相同.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圖1中Oa段表示實驗中沉淀質量的變化情況②圖1中c點表示上述混合溶液與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③由圖2可知,反應前X的體積為2L④由圖2可知,x可能是C0或CH4.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3.(2024 濱江區一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有效解決施肥比例不合理的問題,如下為農技人員通過該技術對某農田開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二.填空題(共5小題)14.(2024 紹興三模)我市經濟開發過程中,要堅持開發與環保并重。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在調查一化工廠時發現,該廠有甲乙兩車間,各排出的廢水澄清透明,經分析分別含有三種不同離子,共含有Na+、Ag+、Cu2+、、OH﹣、六種離子:(1)乙車間的廢水呈藍色,其中一定有陽離子為 。(2)甲車間的廢水含有的三種離子是 。(3)寫出檢驗其中一車間廢水中含有OH﹣的方法 。15.(2024 金華三模)洗衣史上的第一個奇跡發生在公元前600年,當時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小科做了如圖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碳酸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化學性質相似,A試管中溶液變 色;(2)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C三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ㄌ罨瘜W式)。16.(2024 杭州模擬)如圖1所示,小瑾將反應后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燒杯時,發現燒杯內白色沉淀明顯增多。為了探究燒杯內物質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沉淀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變化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 ?。▽懟瘜W式)。(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離子為 ?。▽戨x子符號)。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 種物質組成。(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 。17.(2024 臺州一模)現有稀硫酸、硫酸銅、硝酸鉀和硫酸鈉四種溶液。某同學參照生物的二歧分類檢索表,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檢索表進行鑒別,請幫他將圖中“?”的有關內容補充完整。(1)2a: 。(2)3a: 。18.(2024 義烏市校級期末)小秀想把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秀重新貼標簽后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如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1)小秀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現象,推測三種溶液,其中A為 溶液。(2)小瑚認為不用碳酸鈉只用酚酞試劑也可以鑒別,其步驟如下:①分別取少量溶液與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只有一試管溶液變紅色。② 。請完成步驟2,并根據步驟2實驗現象做出判定。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9.(2024 上城區校級三模)某科學探究小組對一包固體粉末中的成分進行鑒別,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實驗操作步驟及現象如圖,試回答:(1)僅由步驟Ⅰ可知,固體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ㄌ罨瘜W式,下同);(2)白色沉淀A為 ;(3)無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4)結論: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B.NaOHC.NaCl四.計算題(共1小題)20.(2024 江干區校級月考)現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NaOH固體,欲知其組成成分,取樣品9.3克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克。(2)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3)求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3小題)1.下列實驗操作或結論正確的是( ?。?br/>A.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則該溶液中一定有Cl﹣B.某溶液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則該溶液一定有C.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該白色沉淀加稀鹽酸不溶解,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D.某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該溶液一定有【考點】常見的離子檢驗方法及現象.【答案】D【分析】根據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則該溶液中不一定有Cl﹣,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銀,碳酸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沉淀也不消失,故選項說法錯誤。B、某溶液加入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則該溶液不一定有,也可能是含碳酸氫根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C、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該白色沉淀加稀鹽酸不溶解,則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也可能是硝酸銀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D、某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說明生成了氨氣,則該溶液一定有,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2.(2024 蓮都區二模)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現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四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檢索表來分辨這四種溶液。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甲是稀鹽酸B.橫線處填寫“與二氧化碳反應出現沉淀”C.乙通常用來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氣體D.丙和丁不可以用無色酚酞鑒別【考點】酸、堿、鹽的鑒別.【答案】C【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A、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四種溶液中稀鹽酸顯酸性,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均顯堿性,則甲是稀鹽酸,故選項說法正確。B、由2b: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象,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則2a橫線處填寫“與二氧化碳反應出現沉淀”,故選項說法正確。C、氫氧化鈣微溶于水,乙是氫氧化鈣溶液,通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通常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并除去二氧化碳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D、碳酸鈉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氫氧化鈉溶液不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丙和丁分別是碳酸鈉、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氫氧化鈉溶液均顯堿性,不可以用無色酚酞鑒別,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解答物質的鑒別題時要熟練掌握鑒別的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的試劑或方法,出現不同的現象即可鑒別。3.(2024 上城區校級二模)有關物質的用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稀鹽酸可以除鐵銹,氫氧化鈉可以改良酸性土壤B.用無水硫酸銅粉末檢驗水的存在的過程是一個物理變化C.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其物理性質D.活性炭吸附水中的顏色和異味是化學變化【考點】酸堿鹽的應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二氧化碳的用途.【答案】C【分析】A、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來分析;B、根據是否生成新物質來分析;C、根據物質的性質來分析;D、根據是否生成新物質來分析。【解答】解:A、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選項說法錯誤;B、用無水硫酸銅粉末檢驗水的存在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一個化學變化,選項說法錯誤;C、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華吸熱這一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其物理性質,選項說法正確;D、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物質的變化與性質等是解題的關鍵。4.(2024春 溫州期末)一些食品包裝袋內充滿某種氣體,對食品具有保護作用(如圖)。為了探究食品包裝袋內該氣體的性質,興趣小組進行如下思考和活動。小組同學想利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以研究充氣食品中氣體的性質。但發現實驗室缺少碳酸鈣,則下列藥品可替代碳酸鈣的是( ?。?br/>A.氯化鈉(NaCl) B.硫酸鈉(Na2SO4)C.碳酸鈉(Na2CO3) D.氫氧化鈉(NaOH)【考點】鹽的化學性質.【答案】C【分析】根據碳酸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分析。【解答】解:氯化鈉、硫酸鈉與鹽酸不反應,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用碳酸鈉代替碳酸鈣;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5.(2024春 濱江區期末)亞運籌備期間,杭州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為了樹木生長更健康,園林工人時常會給樹打針輸液(如圖),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B.為了讓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可以注射高濃度的營養液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D.如果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以在藥水中添加含鉀元素的藥劑【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答案】B【分析】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有機物,水和無機鹽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有機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篩管是植物體內韌皮部中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的管道,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管道。【解答】解:A、施肥“掛吊瓶”的主要液體成分是水和無機鹽,水和無機鹽在植物體莖木質部的導管內自下而上運輸,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因此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A正確。B、高濃度的營養液可能會導致植物細胞失水,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B不正確。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C正確。D、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能是缺少無機鹽鉀??梢栽谒幩刑砑雍浽氐乃巹?,D正確。故選:B。【點評】掌握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是解題關鍵。6.(2024 瑞安市模擬)小明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沒有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為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他可以向試管中滴加的試劑是( )A.稀硫酸 B.硝酸銀溶液C.氯化銅溶液 D.氫氧化鈣溶液【考點】常見的離子檢驗方法及現象.【答案】C【分析】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銀離子和氯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氯化鈉,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解答】解:A、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不能和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不能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該選項不正確。B、硝酸銀和稀鹽酸、氯化鈉都能夠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不能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該選項不正確。C、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氯化鈉,加入氯化銅溶液,如果不產生藍色沉淀,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該選項正確。D、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無明顯現象,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不能證明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該選項不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7.(2024 海曙區模擬)我國產鹽主要來源于湖鹽和井鹽,其比例約占70%,僅茶卡鹽湖儲鹽量達4.48億噸,可滿足全國70年的用鹽需求。如圖為用食鹽水模擬鹽湖恒溫曬鹽獲取氯化鈉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此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B.圖①→圖②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C.圖②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圖③→圖④過程中,溶液的密度不變【考點】海水曬鹽的原理和過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答案】D【分析】根據恒溫下模擬海水曬鹽過程的示意圖,圖②中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圖③中溶液和圖④中溶液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在此過程中溫度不變,則氯化鈉的溶解度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B、圖①→圖②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減少,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C、圖②中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飽和的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D、圖③→圖④過程中,均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液的密度不變,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圖②中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圖③中溶液和圖④中溶液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8.(2024 溫州模擬)芋節(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節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能去除堿性物質,達到止癢效果的是( ?。?br/>A.食醋 B.白糖 C.純堿 D.食鹽水【考點】酸堿鹽的應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答案】A【分析】根據題意,新鮮芋節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可根據中和反應,所選的物質應該能與堿性物質反應且對皮膚無副作用,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芋節(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節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所選的物質應該能與堿性物質反應且對皮膚無副作用,可選用顯酸性的物質,食醋中含有醋酸,顯酸性,符合要求;白糖、食鹽水均顯中性,純堿顯堿性,均不符合要求。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中和反應的原理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9.(2024 溫州二模)小科學習了常見的四種鹽類: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碳酸鈣(CaCO3)后,對它們的部分性質進行歸納整理并編制了檢索表(如圖)。檢索表中M代表的是( ?。?br/>A.NaCl B.Na2CO3 C.NaHCO3 D.CaCO3【考點】酸、堿、鹽的鑒別.【答案】B【分析】根據表中的信息,結合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碳酸鈣(CaCO3)的性質來分析。【解答】解:由表中信息可知,M指的是與酸反應產生氣泡、加熱不分解、可溶于水,在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氫鈉(NaHCO3)、碳酸鈣(CaCO3)四種物質中,氯化鈉不與酸反應產生氣泡,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碳酸鈣難溶于水,則檢索表中M代表的是碳酸鈉;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0.(2024春 武義縣期末)一位農民種植番薯的產量總是比鄰近地低,懷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種肥料,他將地分成等面積的四塊,僅施肥不同,實驗結果如表。據表判斷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br/>地塊 甲 乙 丙 丁施肥情況 不施肥 磷、鉀肥 磷、氮肥 鉀、氮肥番薯產量 30kg 45kg 31kg 46kg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無法確定【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答案】C【分析】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氮、磷、鉀,解答即可。【解答】解: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鉀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增強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進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發達,增強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飽滿。由表中施肥情況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鉀肥,番薯產量較高,甲和丙不含鉀肥,番薯產量較低,所以該種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鉀肥。故選:C。【點評】掌握無機鹽的作用是解題的關鍵。11.(2024 金華二模)下列各組物質中,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能鑒別的是(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鹽酸C.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考點】酸、堿、鹽的鑒別.【答案】D【分析】在不另加試劑就能鑒別的題目中,首先觀察有無有特殊顏色的物質,若有,將有顏色的溶液鑒別出來,然后再借用這種溶液鑒別其它溶液;若都沒有顏色就將溶液兩兩混合,根據混合后的現象進行分析鑒別。【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的是KOH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故選項錯誤。B、組內三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兩種溶液混合時能出現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碳酸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產生氣體的溶液為鹽酸,產生白色沉淀的為CaCl2溶液,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故選項錯誤。C、組內三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混合產生白色沉淀的是NaOH、MgSO4,另一種溶液是稀硫酸,向產生的白色沉淀中加入適量的稀硫酸,至沉淀完全消失;再將過量的NaOH、MgSO4分別滴加至加入稀硫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硫酸鎂溶液,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故選項錯誤。D、組內三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BaCl2溶液、AgNO3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Na2SO4溶液、AgNO3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銀白色沉淀,只用試管和膠頭滴管不能鑒別,故選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較大,解此類題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質,一般先看顏色、聞氣味;再用化學性質,用已鑒定出的藥品依次去鑒別其他物質,有不同現象時方可鑒別。12.(2024 寧波自主招生)圖1表示向一定量氯化鈣和稀鹽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橫坐標表示加入的碳酸鈉溶液的質量,縱坐標表示實驗中得到的沉淀或氣體的質量;圖2表示一定體積的氣體X和不同體積的氧氣反應(若反應生成水,水為液態),橫坐標表示通入的氧氣體積;縱坐標表示反應后氣體的總體積(反應前、后的溫度與壓強相同.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br/>①圖1中Oa段表示實驗中沉淀質量的變化情況②圖1中c點表示上述混合溶液與碳酸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③由圖2可知,反應前X的體積為2L④由圖2可知,x可能是C0或CH4.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考點】鹽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答案】B【分析】圖一:根據圖一可知一開始沒有產生沉淀原因是加入的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把鹽酸消耗完了,才開始與氯化鈣反應,開始生成沉淀,最后到達最高點說明已經反應完了.圖二:由圖二可知反應開始氣體的體積是2L即是X的體積,反應一段時間后氣體的體積不會變化,由于反應前、后的溫度與壓強相同.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所以體積相同時氣體的分子個數相等,圖象上升是在反應完全后氣體的體積隨著氧氣的加入不斷變大.【解答】解:圖一:根據圖一可知一開始沒有產生沉淀原因是加入的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則Oa段是氣體質量的變化,當把鹽酸消耗完了,才開始與氯化鈣反應,開始生成沉淀,則bc段即是沉淀質量的變化,達到c點沉淀量最大,氯化鈣已完全反應,故①錯誤②正確。圖二:由圖二可知反應開始氣體的體積是2L即是X的體積,反應一段時間后氣體的體積不會變化即氣體的分子個數不變,反應完全后氣體的體積隨著氧氣的加入不斷變大,由于2CO+O22CO2的反應中氣體的一氧化碳分子個數是2變成2個分子,CH4+2O2CO2+2H2O反應前甲烷分子的個數是1反應后氣體的二氧化碳分子個數是1,兩種情況都會使氣體的體積均無變化。但如果是一氧化碳則氧氣體積是一升時二升一氧化碳完全消耗,再加入氧氣體積即會上升,與圖象不符,故不正確,而甲烷則是在消耗氧氣到4升時才完全反應完,再加入氧氣,則混合后氣體的體積才有可能上升,圖象與過程符合故③正確④錯誤。故選:B。【點評】此題是對圖象信息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是對相關反應及圖象變化的對應關系的分析與理解,是一道訓練學生思維的好題.13.(2024 濱江區一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能有效解決施肥比例不合理的問題,如下為農技人員通過該技術對某農田開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br/>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考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答案】A【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解答】解:A、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選項正確。B、K2SO4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錯誤。C、KCl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錯誤。D、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選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肥的分類方面的知識,確定化肥中營養元素的種類、化肥的分類方法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二.填空題(共5小題)14.(2024 紹興三模)我市經濟開發過程中,要堅持開發與環保并重。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在調查一化工廠時發現,該廠有甲乙兩車間,各排出的廢水澄清透明,經分析分別含有三種不同離子,共含有Na+、Ag+、Cu2+、、OH﹣、六種離子:(1)乙車間的廢水呈藍色,其中一定有陽離子為 Cu2+ 。(2)甲車間的廢水含有的三種離子是 OH﹣、、Na+ 。(3)寫出檢驗其中一車間廢水中含有OH﹣的方法 取適量廢水于試管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后,再滴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常見的離子檢驗方法及現象.【答案】(1)Cu2+;(2)OH﹣、、Na+;(3)取適量廢水于試管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后,再滴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分析】根據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取決于離子間能否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若能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就不能共存,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該廠有甲乙兩車間,各排出的廢水澄清透明,經分析分別含有三種不同離子,共含有Na+、Ag+、Cu2+、、OH﹣、六種離子。乙車間的廢水呈藍色,則乙車間的廢水中含有銅離子,銅離子和OH﹣、不能共存,則乙車間廢水中的陰離子是硝酸根離子;Ag+和OH﹣不能共存,則Ag+一定在乙車間的廢水中;則甲車間的廢水中含有OH﹣,甲車間的廢水中的陽離子是Na+。(2)根據(1)中解析,甲車間的廢水含有的三種離子是OH﹣、、Na+。(3)取適量廢水于試管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后,碳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再滴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說明其中一車間廢水中含有OH﹣。故答案為:(1)Cu2+;(2)OH﹣、、Na+;(3)取適量廢水于試管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后,再滴入無色酚酞溶液,觀察到溶液變紅。【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實質上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15.(2024 金華三模)洗衣史上的第一個奇跡發生在公元前600年,當時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小科做了如圖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碳酸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化學性質相似,A試管中溶液變 紅 色;(2)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K2CO3+Ca(OH)2═CaCO3↓+2KOH?。?br/>(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C三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KCl?。ㄌ罨瘜W式)。【考點】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答案】(1)紅。(2)K2CO3+Ca(OH)2═CaCO3↓+2KOH。(3)KCl。【分析】顯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變紅色。稀鹽酸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鉀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解答】解:(1)碳酸鉀溶液和碳酸鈉溶液化學性質相似,碳酸鈉溶液顯堿性,碳酸鉀溶液也顯堿性,A試管中溶液變紅色。故答案為:紅。(2)C試管中有白色沉淀產生,是因為碳酸鉀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K2CO3+Ca(OH)2═CaCO3↓+2KOH。故答案為:K2CO3+Ca(OH)2═CaCO3↓+2KOH。(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將A、B、C三支試管中的所有物質倒入同一個潔凈燒杯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不含有鹽酸,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溶液,說明溶液不顯堿性,即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鉀、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無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KCl。故答案為:KCl。【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6.(2024 杭州模擬)如圖1所示,小瑾將反應后試管中的物質全部倒入燒杯時,發現燒杯內白色沉淀明顯增多。為了探究燒杯內物質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斷攪拌,燒杯內沉淀的質量隨加入稀硝酸的質量變化如圖2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 BaSO4、BaCO3?。▽懟瘜W式)。(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3)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離子為 Na+、Cl﹣、SO42﹣ (寫離子符號)。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 2 種物質組成。(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點】鹽的化學性質.【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2)碳酸鋇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3)氯化鈉易溶于水,硫酸鈉易溶于水;(4)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氯化銀不溶于稀硝酸。【解答】解:(1)圖1所示,燒杯內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鋇和硫酸鈉、碳酸鈉反應生成的硫酸鋇、碳酸鋇。故填:BaSO4、BaCO3。(2)BC段,碳酸鋇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O3+2HNO3═Ba(NO3)2+H2O+CO2↑。故填:BaCO3+2HNO3═Ba(NO3)2+H2O+CO2↑。(3)A﹣B過程中,沉淀質量增大,是因為稀硝酸和碳酸鋇反應生成硝酸鋇、水和二氧化碳,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A點,燒杯內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物質是氯化鈉和硫酸鈉,存在離子為Na+、Cl﹣、SO42﹣;B點,燒杯內的沉淀由2種物質組成,即碳酸鋇和硫酸鋇。故填:Na+、Cl﹣、SO42﹣;2。(4)檢驗D點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的方法: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于一只潔凈的試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17.(2024 臺州一模)現有稀硫酸、硫酸銅、硝酸鉀和硫酸鈉四種溶液。某同學參照生物的二歧分類檢索表,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檢索表進行鑒別,請幫他將圖中“?”的有關內容補充完整。(1)2a: 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2)3a: 硫酸鈉溶液 。【考點】酸、堿、鹽的鑒別.【答案】(1)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2)硫酸鈉溶液。【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1)稀硫酸、硫酸銅、硝酸鉀和硫酸鈉四種溶液中,顯藍色的是硫酸銅溶液,其它三種溶液均顯無色,由2b可知,滴加的是紫色石蕊試液,稀硫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則2a是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滴加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的是硝酸鉀和硫酸鈉溶液。(2)滴加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的是硝酸鉀和硫酸鈉溶液,硫酸鈉能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硝酸鉀溶液和硝酸鋇溶液不反應,則3a對應的是硫酸鈉溶液。故答案為:(1)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2)硫酸鈉溶液。【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解答物質的鑒別題時要熟練掌握鑒別的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的試劑或方法,出現不同的現象即可鑒別。18.(2024 義烏市校級期末)小秀想把失去標簽的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三瓶溶液鑒別出來。為了鑒別這三種溶液,小秀重新貼標簽后取這三種溶液各少許,分別編號為A、B、C,按如圖步驟進行實驗,同時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1)小秀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現象,推測三種溶液,其中A為 鹽酸 溶液。(2)小瑚認為不用碳酸鈉只用酚酞試劑也可以鑒別,其步驟如下:①分別取少量溶液與試管中,分別滴加酚酞溶液,只有一試管溶液變紅色。② 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A能使紅色溶液顏色消失,則A為鹽酸;C無有明顯現象,C為氯化鈉溶液 。請完成步驟2,并根據步驟2實驗現象做出判定。【考點】酸、堿、鹽的鑒別.【答案】(1)鹽酸;(2)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A能使紅色溶液顏色消失,則A為鹽酸;C無有明顯現象,C為氯化鈉溶液。【分析】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解答】解:(1)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鹽酸、氯化鈉、氫氧化鈉分別顯酸性、中性和堿性,則A、B為鹽酸和氯化鈉溶液中的一種,B為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溶液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與氯化鈉溶液反應,則A是鹽酸;(2)首先他往已裝入待測液且分別編號 A、B、C的三支試管中滴加酚酞試液,觀察到B溶液變紅色,則B為氫氧化鈉溶液,再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能使紅色消失的是鹽酸,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鈉溶液。故答案為:(1)鹽酸;(2)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紅色溶液中,A能使紅色溶液顏色消失,則A為鹽酸;C無有明顯現象,C為氯化鈉溶液。【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解答物質的鑒別題時要熟練掌握鑒別的物質的性質,然后選擇適當的試劑或方法,出現不同的現象即可鑒別。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9.(2024 上城區校級三模)某科學探究小組對一包固體粉末中的成分進行鑒別,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實驗操作步驟及現象如圖,試回答:(1)僅由步驟Ⅰ可知,固體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BaCO3、CuSO4?。ㄌ罨瘜W式,下同);(2)白色沉淀A為 BaSO4?。?br/>(3)無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NaOH、NaCl、BaCl2?。?br/>(4)結論: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AB 。A.Na2CO3B.NaOHC.NaCl【考點】酸、堿、鹽的鑒別.【答案】(1)BaCO3、CuSO4;(2)BaSO4;(3)NaOH、NaCl、BaCl2;(4)AB。【分析】根據碳酸鋇難溶于水,硫酸銅在溶液中顯藍色,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碳酸鈉會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解:(1)固體粉末加水溶解得到無色溶液,所以樣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鋇、硫酸銅,所以(1)僅由步驟Ⅰ可知,固體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BaCO3、CuSO4;(2)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碳酸鋇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水和二氧化碳,故白色沉淀為硫酸鋇;(3)加入的氯化鋇是過量的,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無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質是:NaOH、NaCl、BaCl2;(4)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選:AB。故答案為:(1)BaCO3、CuSO4;(2)BaSO4;(3)NaOH、NaCl、BaCl2;(4)AB。【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所給物質的性質和兩兩之間的反應,然后依據題中的現象判斷各物質的存在性,最后進行驗證即可。四.計算題(共1小題)20.(2024 江干區校級月考)現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氣中的NaOH固體,欲知其組成成分,取樣品9.3克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回答;(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2.2 克。(2)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3)求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考點】鹽的化學性質;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堿的化學性質.【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根據圖可以知道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根據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求稀鹽酸對應的質量分數以及結合對應的關系式求算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解答】解:由圖可以看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與碳酸鈉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為50g設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xNa2CO3+2HCl═2NaCl+H2O+CO2↑73 4450gx 2.2g=x=7.3%跟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的質量也是50g設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yNaOH+HCl=NaCl+H2O40 36.59.3gy 50g×7.3%=y≈43.0%答:(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 2.2克。(2)所用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7.3%。(3)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43.0%。【點評】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