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1.2物質的變化、物質的酸堿性(預習銜接.含解析)-2025-2026學年九年級上冊科學浙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1.2物質的變化、物質的酸堿性(預習銜接.含解析)-2025-2026學年九年級上冊科學浙教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課預習銜接 物質的變化、物質的酸堿性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1.溫州市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木雕、米酒等,下列制作過程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
A.雕刻木雕 B.釀制米酒
C.鑲嵌彩石 D.打磨銅器
2.(2024 柯橋區月考)絢爛多姿的“冰暈”裝點著美麗的天空,它是大氣中冰晶對光線反射或折射所產生的大氣光學現象,“冰晶”是水蒸氣冷卻后變成的固體小顆粒。“冰暈”和“冰晶“的形成過程發生的變化是(  )
A.均為物理變化
B.均為化學變化
C.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
D.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
3.(2024 余姚市期末)今年是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豬紋陶缽(如圖所示)等324件文物將赴京參展,在陶缽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選土:選取優質陶土,并攪拌揉搓
B.制坯:將優質陶土放入模具,使其成型
C.燒坯:將陶缽置于高溫爐中烘烤
D.刻坯:在缽體上進行圖案刻畫
4.(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2023年9月25日,華為發布了搭載國產芯片的旗艦手機,意味著我國打破了西方國家3年的封鎖。如圖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圓的制作流程,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過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 慈溪市期末)上林湖越窯青瓷,燃燒千年,被稱為“母親瓷”。圖為青瓷制作的部分工序,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取土 B.拉坯
C.修坯 D.焙燒
6.(2024 浙江模擬)中國的瓷器制作工藝流傳數千年,從曬坯到燒制,小小的瓷器見證了人類邁向文明的歷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曬制泥坯時,泥坯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B.燒制瓷器時,燃料燃燒越充分,其熱值越大
C.繪制泥坯時,釉料在泥坯表面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D.高溫燒制時,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瓷器的內能
7.(2024春 余姚市期末)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
A. B.
C. D.
8.如圖所示裝置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變紅。物質甲是(  )
A.濃氨水 B.濃硫酸 C.濃鹽酸 D.食鹽水
9.小藝利用酒精提取了幾種花的色素,并分別檢測它們在不同溶液中的顯色情況,記錄如表。則其中能用來區分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呈中性)的是(  )
花的種類 不同溶液中的顏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
月季花 紅色 紅色 黃色
菊花 紅色 紫色 黃色
絲瓜花 黃色 黃色 黃色
一串紅 紅色 紅色 黃綠色
A.月季花 B.菊花 C.絲瓜花 D.一串紅
10.(2024 瑞安市模擬)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身體健康,下列早餐飲品中對于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宜食用的是(  )
種類 蘋果汁 牛奶 白開水 豆漿
pH 2.9~3.3 6.3~6.6 7 7.4~7.9
A.蘋果汁 B.牛奶 C.白開水 D.豆漿
11.(2024 鄞州區期末)下列實驗中,溶液的pH隨加入試劑體積而變化的關系與圖相符的是(  )
A.稀硫酸中不斷滴入NaOH溶液
B.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稀鹽酸
C.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氯化鈣
D.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蒸餾水
12.(2024 鄞州區期末)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時四種洗手液的pH如圖所示,酸性最強的是(  )
A.洗手液a B.洗手液b C.洗手液c D.洗手液d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3.(2024 北侖區期末)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蠟燭燃燒;③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④冰塊融化;⑤鐵能生銹;⑥酒精易揮發。
14.(2024 玉環市期末)如圖所示現象中,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
15.(2024 西湖區校級模擬)火力發電產生的主要廢氣污染物是SO2,企業通常用堿液吸收進行脫S處理,常用堿液NaOH溶液效果比較好,但成本略高。回答問題:
(1)S和S的中子個數相差    個。
(2)SO2氣體通入堿池NaOH溶液前后,堿池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選填“①”“②”或“③”)。
16.(2024 吳興區期末)(1)通過實驗,我們測得石灰水、碳酸飲料、食醋及食鹽水的pH,圖中箭頭方向表示pH逐漸增大,表示食鹽水的是點    (填字母)。
(2)不同物質的溶液的酸堿性不同,根據下表中pH的情況判斷。
物質 鹽酸 CuSO4溶液 NaCl溶液 水 Na2CO3溶液
pH <7 <7 =7 =7 >7
①Na2CO3溶液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試液變    色。
②pH<7的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溶液。
17.(2024春 婺城區校級期中)二氧化氯是一種新型滅菌消毒劑。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氯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在常溫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其水溶液卻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無色、無臭、無腐蝕性,常溫下穩定,不易分解;該溶液是特性優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劑,我國從2000年起就逐漸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1)二氧化氯的化學性質有    (任答出一點)。
(2)根據題中信息,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    。
18.(2024 濱江區期末)小濱同學在家里觀察到的一些現象: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③用天然氣作燃料做飯菜;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有    ,化學變化的本質是    。
三.解答題(共1小題)
19.(2024 武義縣期末)如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回答。
配料表 精制海鹽、碘酸鉀(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儲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調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
(1)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為白色、   態,這是加碘鹽的物理性質。
(2)由儲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    (填“易”或“不易”)分解,這它的    性質。
(3)食鹽溶于水屬于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1.溫州市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木雕、米酒等,下列制作過程主要利用化學變化的是(  )
A.雕刻木雕 B.釀制米酒
C.鑲嵌彩石 D.打磨銅器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B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雕刻木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
B.釀制米酒,有新物質酒精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正確;
C.鑲嵌彩石,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
D.打磨銅器,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2024 柯橋區月考)絢爛多姿的“冰暈”裝點著美麗的天空,它是大氣中冰晶對光線反射或折射所產生的大氣光學現象,“冰晶”是水蒸氣冷卻后變成的固體小顆粒。“冰暈”和“冰晶“的形成過程發生的變化是(  )
A.均為物理變化
B.均為化學變化
C.前者是物理變化,后者是化學變化
D.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解:“冰晶”是水蒸氣冷卻后變成的固體小顆粒,只是狀態的改變,屬于物理變化;“冰暈”是大氣中冰晶對光線反射或折射所產生的大氣光學現象,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A。
【點評】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判斷的標準是看在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
3.(2024 余姚市期末)今年是河姆渡文化發現50周年,豬紋陶缽(如圖所示)等324件文物將赴京參展,在陶缽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選土:選取優質陶土,并攪拌揉搓
B.制坯:將優質陶土放入模具,使其成型
C.燒坯:將陶缽置于高溫爐中烘烤
D.刻坯:在缽體上進行圖案刻畫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A、選取優質陶土,并攪拌揉搓,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將優質陶土放入模具,使其成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將陶缽置于高溫爐中烘烤,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D、在缽體上進行圖案刻畫,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基礎性比較強,只要抓住關鍵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4.(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2023年9月25日,華為發布了搭載國產芯片的旗艦手機,意味著我國打破了西方國家3年的封鎖。如圖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圓的制作流程,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過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A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抓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并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加碳高溫過程中有新物質硅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A正確;
B、熔化、直拉過程中只是狀態和形狀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
C、切斷、切片過程中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
D、拋光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這里的新物質是指和變化前的物質是不同種的物質,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5.(2024 慈溪市期末)上林湖越窯青瓷,燃燒千年,被稱為“母親瓷”。圖為青瓷制作的部分工序,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取土 B.拉坯
C.修坯 D.焙燒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D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A、取土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拉坯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修坯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焙燒,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考點考查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基礎性比較強,只要抓住關鍵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問題就很容易解決。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6.(2024 浙江模擬)中國的瓷器制作工藝流傳數千年,從曬坯到燒制,小小的瓷器見證了人類邁向文明的歷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曬制泥坯時,泥坯溫度越高,含有的熱量越多
B.燒制瓷器時,燃料燃燒越充分,其熱值越大
C.繪制泥坯時,釉料在泥坯表面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
D.高溫燒制時,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瓷器的內能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D
【分析】A、根據熱量的說法來分析;
B、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熱值是燃料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質量、燃燒程度等均無關;
C、根據是否生成新物質來分析;
D、高溫燒制時,通過熱傳遞的方法增加磚塊的內能。
【解答】解:A、熱量是一個過程量,只能說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熱量,不能說某物體含有多少熱量,故A錯誤;
B、燃料的熱值僅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而與燃料的燃燒程度、質量都無關,故B錯誤;
C、繪制泥坯時,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高溫燒制時,磚塊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磚塊的內能,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是一道熱學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熱量、內能、熱值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難度不大。
7.(2024春 余姚市期末)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
A. B.
C. D.
【考點】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答案】C
【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CO2密度比空氣的大;蠟燭熄滅,說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B、圖中實驗,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C、圖中實驗,傾倒二氧化碳的紙筒下沉,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D、圖中實驗,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8.如圖所示裝置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變紅。物質甲是(  )
A.濃氨水 B.濃硫酸 C.濃鹽酸 D.食鹽水
【考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答案】C
【分析】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成紅色,遇堿性溶液變成藍色。
【解答】解:A、濃氨水顯堿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色,不合題意;
B、濃硫酸沒有揮發性,不能與石蕊試液接觸,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不合題意;
C、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鹽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符合題意;
D、食鹽水呈中性,也沒有與石蕊試液接觸,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不合題意;
故選:C。
【點評】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成紅色,遇堿性溶液變成藍色;無色的酚酞試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成紅色(可以簡記為:“紫石酸紅遇堿藍,無酚酸無遇堿紅”)。
9.小藝利用酒精提取了幾種花的色素,并分別檢測它們在不同溶液中的顯色情況,記錄如表。則其中能用來區分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呈中性)的是(  )
花的種類 不同溶液中的顏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
月季花 紅色 紅色 黃色
菊花 紅色 紫色 黃色
絲瓜花 黃色 黃色 黃色
一串紅 紅色 紅色 黃綠色
A.月季花 B.菊花 C.絲瓜花 D.一串紅
【考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答案】B
【分析】根據物質的酸堿性以及表中數據分析。
【解答】解:稀硫酸顯酸性、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區分二者必須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表現不同的現象,
A、月季花在酸性、中性溶液中都顯示紅色,因此無法區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故錯誤。
B、菊花在酸性溶液中顯示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示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示黃色。這表明菊花的色素能夠顏色改變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故正確。
C、絲瓜花在所有溶液中的顏色都是黃色,因此無法區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故錯誤。
D、一串紅在酸性、中性溶液中都顯示紅色,因此無法區分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10.(2024 瑞安市模擬)合理的早餐搭配有利于身體健康,下列早餐飲品中對于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宜食用的是(  )
種類 蘋果汁 牛奶 白開水 豆漿
pH 2.9~3.3 6.3~6.6 7 7.4~7.9
A.蘋果汁 B.牛奶 C.白開水 D.豆漿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D
【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對于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宜進食的食物應該是顯弱堿性的食物。
【解答】解: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對于胃酸過多的人應降低其酸性,可食用堿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胃酸。在蘋果汁、白開水、牛奶、豆漿四種飲品中,豆漿的pH最大,顯弱堿性,可中和多余的胃酸,空腹時最宜食用。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是順利解題的關鍵。
11.(2024 鄞州區期末)下列實驗中,溶液的pH隨加入試劑體積而變化的關系與圖相符的是(  )
A.稀硫酸中不斷滴入NaOH溶液
B.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稀鹽酸
C.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氯化鈣
D.NaOH溶液中不斷滴入蒸餾水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B
【分析】由圖中可知,開始時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隨著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越來越小,直至小于7,加入的溶液應該是顯酸性的物質。
【解答】解:根據溶液pH的變化情況可知,應該是向顯堿性的溶液中不斷地加入顯酸性的溶液。
A、向顯酸性的溶液中加入顯堿性的溶液,故A不正確。
B、向顯堿性的溶液中不斷地加入顯酸性的溶液。故B正確。
C、向顯堿性的溶液中不斷地加入顯中性的溶液。故C不正確。
D、向顯堿性的溶液中不斷地加入顯中性的物質,故D不正確。
故選:B。
【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圖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12.(2024 鄞州區期末)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時四種洗手液的pH如圖所示,酸性最強的是(  )
A.洗手液a B.洗手液b C.洗手液c D.洗手液d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A
【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7時,隨著pH的減小酸性增強。
【解答】解:根據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強,洗手液a的pH最小,酸性最強。
故選:A。
【點評】解答本題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3.(2024 北侖區期末)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④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②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③⑥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蠟燭燃燒;③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④冰塊融化;⑤鐵能生銹;⑥酒精易揮發。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答案】④;②;③⑥。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味道、溶解性等;性質是特性,變化是過程,描述性質一般用“能、易、難、會、可以”等。
【解答】解:④冰塊融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②蠟燭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③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⑥酒精易揮發都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都屬于物理性質;
故填:④;②;③⑥。
【點評】判斷變化是否屬于化學變化的唯一標準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就是化學變化,如果沒有新物質生成,就不是化學變化。
14.(2024 玉環市期末)如圖所示現象中,物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①② ,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①②;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抓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燈泡發光,磁鐵吸引鐵粉,都沒有新物質生成生成,都屬于物理變化;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木炭燃燒,都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變化。判斷物質發生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故答案為:①②;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這里的新物質是指和變化前的物質是不同種的物質,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15.(2024 西湖區校級模擬)火力發電產生的主要廢氣污染物是SO2,企業通常用堿液吸收進行脫S處理,常用堿液NaOH溶液效果比較好,但成本略高。回答問題:
(1)S和S的中子個數相差  2 個。
(2)SO2氣體通入堿池NaOH溶液前后,堿池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② (選填“①”“②”或“③”)。
【考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答案】(1)2;
(2)②。
【分析】(1)根據元素符號左上角的數字表示質量數,左下角的數字表示質子數,等于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進行分析;
(2)根據SO2氣體通入堿池NaOH溶液,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進行分析。
【解答】解:(1)元素符號左上角的數字表示質量數,左下角的數字表示質子數,等于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它們的質子數相同,則中子個數相差34﹣32=2個;
(2)SO2氣體通入堿池NaOH溶液,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堿池中溶液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是②。
故答案為:(1)2;
(2)②。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中和反應的實質、元素符號左上角與左下角的數字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6.(2024 吳興區期末)(1)通過實驗,我們測得石灰水、碳酸飲料、食醋及食鹽水的pH,圖中箭頭方向表示pH逐漸增大,表示食鹽水的是點  C (填字母)。
(2)不同物質的溶液的酸堿性不同,根據下表中pH的情況判斷。
物質 鹽酸 CuSO4溶液 NaCl溶液 水 Na2CO3溶液
pH <7 <7 =7 =7 >7
①Na2CO3溶液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試液變  紅 色。
②pH<7的溶液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溶液。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答案】(1)C;
(2)①紅;
②不一定。
【分析】(1)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食鹽水顯中性,據此判斷。
(2)根據表格中的信息分析溶液的酸堿性,酸溶液顯酸性,堿溶液顯堿性,鹽溶液可能顯中性、酸性或堿性,例如碳酸鈉溶液屬于鹽溶液,卻顯堿性。
【解答】解:(1)石灰水呈堿性,pH大于7;碳酸飲料、食醋呈酸性,pH小于7;食鹽水呈中性,pH=7,按照溶液pH逐漸增大的順序,表示食鹽水的是點C。
(2)①Na2CO3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因此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試液變紅色;
②pH<7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例如CuSO4溶液的pH小于7,但屬于鹽溶液;
故答案為:(1)C;
(2)①紅;
②不一定。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中和反應的應用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7.(2024春 婺城區校級期中)二氧化氯是一種新型滅菌消毒劑。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氯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在常溫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其水溶液卻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無色、無臭、無腐蝕性,常溫下穩定,不易分解;該溶液是特性優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劑,我國從2000年起就逐漸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1)二氧化氯的化學性質有  具有強氧化性 (任答出一點)。
(2)根據題中信息,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  噴灑水 。
【考點】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答案】(1)具有強氧化性;
(2)噴灑水。
【分析】(1)根據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分析;
(2)根據題中信息可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噴灑水。
【解答】解:(1)二氧化氯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2)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十分安全,所以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噴灑大量的水。
故答案為:(1)具有強氧化性;
(2)噴灑水。
【點評】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是一對與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有密切關系的概念,聯系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來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則掌握起來并不困難。
18.(2024 濱江區期末)小濱同學在家里觀察到的一些現象: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③用天然氣作燃料做飯菜;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有  ①②③⑤ ,化學變化的本質是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
【考點】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
【答案】①②③⑤;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來分析。
【解答】解: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此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此過程中是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化為碳酸鈣、氫氧化鎂沉淀,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③用天然氣作燃料做飯菜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屬于物理變化;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屬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故答案為:①②③⑤;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判別方法,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三.解答題(共1小題)
19.(2024 武義縣期末)如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回答。
配料表 精制海鹽、碘酸鉀(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儲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調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
(1)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為白色、 固 態,這是加碘鹽的物理性質。
(2)由儲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  易 (填“易”或“不易”)分解,這它的  化學 性質。
(3)食鹽溶于水屬于  物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考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別;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答案】(1)固;
(2)易;化學;
(3)物理。
【分析】(1)根據生活中常識進行解答;
(2)根據題中信息 貯藏方法;避光,避熱,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進行解答;
(3)根據物質變化的知識分析。
【解答】解:(1)加碘食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為白色固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2)根據題中信息可知貯藏方法是避光,避熱,食用方法是烹調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推測碘酸鉀的化學性質為受熱易分解。
(3)食鹽溶于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1)固;
(2)易;化學;
(3)物理。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化學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了學生分析問題的思維跨度,強調了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襄县| 钟山县| 商南县| 岳普湖县| 大姚县| 望江县| 康马县| 邛崃市| 绵竹市| 甘孜县| 大丰市| 武山县| 玉林市| 黄平县| 余姚市| 阿克陶县| 自治县| 卢龙县| 纳雍县| 堆龙德庆县| 简阳市| 和田县| 育儿| 鄢陵县| 花垣县| 宁远县| 山阳县| 武乡县| 桦南县| 阳泉市| 邢台市| 鹤庆县| 岳阳县| 连城县| 高邑县| 定南县| 调兵山市| 日土县| 苗栗县| 长岭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