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中國近代史的本質是“中國在西方近代文明沖擊下被迫開啟的全面近代化進程”,其核心命題是“中國人能否通過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與政治制度,突破傳統封建體制的束縛,完成從家族社會向近代民族國家的轉型”,并強調這一進程的成敗決定了民族的前途命運。——蔣廷黻壹你對歷史的印象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肆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叁為什么學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是傳統農耕文明在西方工業文明沖擊下,通過內部新舊因素的矛盾運動(如洋務運動的技術突破、維新思潮的制度萌動、民眾運動的社會動員等),實現社會結構從封建宗法向近代化“新陳代謝”的轉型史,其核心在于揭示歷史進程中經濟基礎、政治體制與思想文化的聯動變革,以及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織下的社會嬗變邏輯。——陳旭麓壹你對歷史的印象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中國古代史是從夏商周到明清歷經數千年朝代更迭,在農耕文明基礎上孕育出璀璨文化、完備典章制度與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態,并通過不斷的民族融合、制度創新與思想演進推動文明持續發展的輝煌歷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初一(上、下) 初二(上、下) 初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170萬年前前2070年(夏)戰國前475年—前221年1840年鴉片戰爭1949年新中國成立今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晚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屈辱、抗爭、探索、發展中國近代史: 列強侵華,中外反動勢力勾結統治—— 中國人民前仆后繼反侵略反封建斗爭— 仁人志士不懈尋找救國救民真理道路— 近代工業、近代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四條線索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發展史兩大任務:一種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反帝反封建1.中國近代史概述1840年1912年1919年1921年1931年1945年1949年鴉片戰爭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4年抗戰舊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領導近代史: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中國歷史。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領導階級不同(1840-1919年)(1919-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2.中國近代史分期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對外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對內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奮斗的歷史。所謂“半殖民地”:是相對于完全的殖民地而言,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實際受到外國列強的控制,喪失部分主權。所謂“半封建”:自然經濟仍占主體地位,但社會內部,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因素在逐步壯大。1840年1912年1919年1927年1937年1945年1949年晚清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全民族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3.中國近代社會性質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4.主要矛盾與革命任務(1)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階級矛盾→反封建(2)外國侵略者與中華民族之間的民族矛盾→(3)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民主革命);(4)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中國夢)。反侵略中國夢: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 》展覽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5.總體線索(1)屈辱史:中外反動勢力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侵華史)。(2)抗爭史:中國人民為了改變屈辱地位,不屈不撓,前赴后繼反侵略和反封建的歷史。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林則徐虎門銷煙、鄧世昌血戰黃海、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5.總體線索(3)探索史:先進的中國人不懈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歷史(社會各階層探索近代化道路)。近代化: 是指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的過程。【表現】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經濟:工業化和市場化;文化:理性化和科學化;社會:文明化和開放化。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挽救中國危亡,只有中國共產黨能救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贏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1)從林則徐魏源到洋務運動,實現了“師夷長技”從口號到行動的轉變。中國向西方學習器物技術。(2)從維新運動到辛亥革命,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政治制度。(3)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思想文化,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4)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貳什么是中國近代史5.總體線索(4)發展史:近代工業、近代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叁為什么學中國近代史1.吸取歷史教訓,汲取奮進力量:2.傳承民族精神,培養家國情懷:學史明理通過學習歷史,了解社會發展規律,明白歷史對現實的影響,增強歷史意識。學史增信通過學習歷史,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學史崇德通過學習歷史,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培養高尚品德和良好風尚。學史力行通過學習歷史,汲取歷史經驗,指導實踐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我們可以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在近代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叁為什么學中國近代史3.體會國家意志,認知當代根基:(1)讀懂中國制度與文化的轉型邏輯;(2)理解社會矛盾與國家治理的延續性。(1)個體與國家的聯結;4. 聯歷史與現實,關照身份認同:(2)文化認同的建構。叁為什么學中國近代史總結:歷史不是“過去時”的重復,而是“進行時”的回響。英國歷史學家柯林伍德說:“歷史的過去并不像自然的過去,它是一種活著的過去。”中國近代史不僅是教科書上的事件列表,更實塑造當代中國的“基因密碼”。當我們討論“民族復興”時。實則是在續寫近代以來“就往圖存”的未竟之志;當我們強調“道路自信”時,本質是對歷史選擇的深刻認同。學史,最終是為了在歷史的長鏡頭中,看清自己作為“歷史繼承者”與“未來創造者”的雙重使命。肆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1.明確核心素養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核心素養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只有運用唯物史觀(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才能對歷史有全面、客觀的認識。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學會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認識歷史。必須重視史料的搜集和解讀,并在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加以運用。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人文追求與社會責任。形成對家鄉、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具有國際視野,有理想、有擔當。肆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2.轉變學習方法(1)重理解分析: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理解和分析歷史事件為什么發生?(原因)為什么有這樣的結果?(影響)(2)重歷史發展線索和特征: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從而初步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3)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學習歷史是為了關注現實;(4)制作時間軸,把瑣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5)利用知識表格,比較知識點的異同深化理解;(6)利用框架圖,把單元知識之間的結構串聯起來;(7)運用思維導圖,鞏固知識點并加深記憶。肆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3.熟悉教材結構第1-21課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第二次 鴉片戰爭太平天國 運動早期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機加劇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和 八國聯軍侵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帝制復辟與軍閥割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從國共合作到農民根據地的建立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與遵義會議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全民族抗戰中的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抗日戰爭 的勝利人民解放戰爭國民黨挑起內戰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第22課 活動課:探尋紅色文化的歷史基因肆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4.上課基本要求(1)課前帶著問題朗讀教材,用鉛筆標記重要的、有疑惑的地方(2)課堂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做好(先劃后標)筆記(準確、工整、序號);①準備紅、藍、黑色簽字筆、至少兩色的熒光筆②做筆記:圈記◎(時間、地點、人物等)劃記<>/﹏(關鍵句等)標記★(重點)▲(難點) (疑問)(3)課后按時按質量完成作業(先畫思維導圖復習,再做習題)(4)讀書打卡(從標題到導語、從材料研讀到相關史事、從人物掃描到知識拓展等都要讀,語速不要太快)。肆如何學好中國近代史5.閱讀拓寬眼界閱讀,它既是系統獲取歷史知識的主要途徑,又是深化歷史理解的關鍵方法,借助不同史料的對比分析可多角度認知歷史事件的本質;在閱讀過程中,學習者通過思考歷史因果、評價人物事件,能有效培養邏輯推理與批判性思維,同時還能從歷史故事中汲取治國理政、人生抉擇等智慧,將歷史經驗轉化為現實借鑒。1.八年級歷史與政治關系緊密,很多表述都是有固定要求,不允許隨意發揮或者拓展。2.學習中注意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注意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邏輯與聯系。3.抓住核心事件與人物,明確其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聯系現實進行思考。4.細節決定成敗,思考決定高度!特別提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