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
第一次世界大戰
削弱了英國等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
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覺醒
十月革命的勝利
也極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亞非拉民族
民主運動的高漲
第16課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
民族運動: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印度、埃及)
民主運動:對內反對專制獨裁,實現民主自由(墨西哥)
壹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背景:
材料1:
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運走370萬噸的各種裝備和物資,并拿走了500萬噸糧食為軍需,這直接導致印度缺糧近千萬噸。同時,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萬印度人喪生。印度人民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阿姆利則慘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的民族主義者支持英國,同英國合作,幻想以此換取戰后印度自治。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頒布了法令:規定警察可逮捕官方懷疑的犯罪分子,不經公開審訊,可長期監禁。印度人民群起反對。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則市二萬多群眾舉行抗議集會,遭到英國駐軍血腥屠殺,當場死379人,傷1200人。這一慘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爭迅速高漲。
1
2
3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2.領導人
“圣雄”甘地
甘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資產階級)、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教家庭。1888年遠赴倫敦大學攻讀法律。1915年回到印度,成為國大黨實際領袖,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
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間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絕食,18次進監獄,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教的狂熱分子刺殺身亡。
1869年—1948年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3.斗爭方式——非暴力不合作
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加盲目…報復的本質只是增加了邪惡,因劍得到的亦將因劍失去。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
非暴力
非暴力、和平合法
即使最不義的統治,也必須依賴被統治者的合作而繼續。
用不合作來發動群眾,反抗英國殖民統治。
不合作
不合作、不服從
9000名英國官員不可能統治2.5億不合作的印度人
最終目的:讓印度實現自治及至獨立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一階段
1920—1922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
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拒絕納稅等。
“正是由于機器使印度赤貧遍野”
號召“回到紡車去”,拒絕使用洋布,改穿土布土衣,抵制西方的經濟侵略
在甘地號召下,學生以罷課抵制英國人開辦的學校,商人以罷市抵制英國的商品,市民改穿土布抵制洋布,士兵拒不接受英國頒發的獎章。印度人民民族意識空前高漲。
農民焚燒警察局事件,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
結果
主動停止運動
甘地
4.過程——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二階段
1930—1934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向殖民政府提出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法等要求。
典型事件:自取海水制鹽
1930年“食鹽長征”中的甘地
1930年3月12日,他率領79名信徒,徒步426公里到達西海岸。在海濱甘地親自動手煮鹽,持續3周。當局聞訊后,大肆鎮壓,5月4日甘地被捕。全國抵制斗爭發展成革命形勢,各地相繼發生反英起義,結果數萬人被判刑。
結果
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
主要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被稱為“文明不服從運動”
4.過程——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甘地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材料1:1930年甘地帶領成千上萬的信眾來到丹地海岸自制食鹽,導致5萬人被捕入獄。事后,英國不僅放棄了食鹽法,而且沮喪地認為,在這次事件中“丟盡了英國人的臉”。
材料2: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運動,并派代表參加國大黨曾抵制的倫敦圓桌會議。歐文同意恢復國大黨的合法地位?!跃芙^甘地提出的給予印度自治領地位的要求。
積極: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 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局限:控制了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影響了民族運動進一步發展,反映了印度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印度沒有實現自治。
5.影響
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甘地晚年致力于調解印度各個教派的矛盾,主張各派合作。1948年1月30日,民族解放運動著名領導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者,享有圣雄稱號的甘地在德里作晚禱時,被印度教極右分子開槍暗殺,終年79歲。
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將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誕辰,定為“國際非暴力日”。
貳
埃及
華夫脫運動
(華夫脫是阿拉伯語“代表團”的音譯)
貳·埃及——華夫脫運動
材料1:1914年12月,英國政府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國一方參戰為借口,聲明“埃及今后處于英王陛下的保護之下”,從而取消了奧斯曼對埃及的宗主權,使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1.背景
一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保護國”(實際上成為殖民地)
材料2:英國為了一戰的需要,向埃及訂貨,從而促進了紡織、制糖、酒精、制革、榨油····等輕工業的發展。埃及的資本家隨之加快了經營商業、參加外國股份公司以及土地買賣和集中資本的過程。
一戰期間,埃及經濟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材料3:一戰結束后,英國為擺脫經濟困境,向廣大殖民地傾銷大量商品。埃及弱小的民族工業無力競爭,導致工廠紛紛破產。英國和埃及的矛盾日益激化,埃及人民擺脫殖民“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
一戰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激起埃及人民強烈反對
貳·埃及——華夫脫運動
2.領導人及政黨
1918年11月13日,埃及民族資產階級政治代表——扎格魯爾組織了一個埃及人的代表團,代表團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稱為華夫脫,扎格魯爾為首的組織就叫華夫脫黨(Wafd)。華夫脫黨政治主張得到埃及人民的廣泛支持。
華夫脫黨
埃及政治家,1906—1914年歷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等職務,1918年開始領導埃及爭取獨立的運動。
扎格魯爾
1924年,扎格魯爾領導的華夫脫黨在大選中以絕對優勢獲勝,他已成為埃及獨立后的第一任首相兼內務大臣。
時間
目的
領導人
方式
結果
意義
貳·埃及——華夫脫運動
3.概況
1918年,華夫脫黨向英國殖民當局提出“英軍完全撤離埃及”“埃及獨立”的要求,并組織代表團準備到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華夫脫黨的政治主張得到埃及人民的廣泛支持。
1919年,埃及各大城市出現了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區爆發武裝起義,反英斗爭規模不斷擴大。迫于壓力殖民政府釋放了扎格魯爾等人,但英國政府仍未承認埃及獨立。
1918——1922
要求埃及完全獨立
扎格魯爾(華夫脫黨)
【民族資產階級】
和平與武裝斗爭相結合
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的承認埃及獨立
1919年3月,開羅學生發動總罷課,接著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并迅速席卷全國。
1922年2月28日,英國政府發表了一個聲明宣布終止對埃及的保護權,承認埃及是獨立的主權國家。
聲明同時提出英國保留四點特權:
①英軍駐防蘇伊士運河;
②英國守衛埃及,抵抗外來的侵略;
③保護埃及境內外國僑民及其財產;
④繼續管理蘇丹。
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叁
墨西哥
卡德納斯改革
叁·墨西哥——卡的納斯改革
墨西哥
19世紀20年代墨西哥擺脫西班牙控制,宣布獨立
1876年,迪亞斯發動政變,實行獨裁統治
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917年墨西哥政府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但在國內保守勢力和美國的干涉下這部憲法并未得到有效實施,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
憲法規定:
墨西哥的一切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外國人不得隨意開采、利用;收回迪亞斯政府出賣的租借地;將部分大地產拆分成小塊土地,分配給農民使用;實行8小時工作制,承認工會,保護女工和童工,等等
1.背景
叁·墨西哥——卡的納斯改革
2.領導人
卡德納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參加過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1934-1940年任墨西哥總統,大力推行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毀了封建大莊園制,使民族資本家掌握了全國主要經濟命脈,為墨西哥的資立階級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20世紀初墨西哥革命后的護憲運動發展到頂點的標志。卸任后,卡德納斯積極投身和平事業,曾任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副主席等職。
人物掃描
卡德納斯(1895-1970)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叁·墨西哥——卡的納斯改革
3.概況
時間
目的
內容
影響
政治
經濟
教育
1934年
改變墨西哥的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實施。
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
①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發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寡頭勢力是掌握政治、經濟大權的少數頭目金融的勢力,指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②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
1938年,墨西哥把屬于英、美等國的17家石油公司收歸國有
思考: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的原因?
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控制,這些地區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使民族民主運動的階級力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
受俄國十月革命的鼓舞
一戰后,戰勝國重新瓜分殖民地,導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亞洲:印度 非洲:埃及 拉丁美洲:墨西哥
名稱
時間
領導人
方式
影響
特點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華夫脫運動
卡德納斯改革
1920-1922
1918-1922年
1934年
甘地
扎格魯爾
卡德納斯
和平與武裝斗爭相結合
非暴力不合作
資產階級性質改革
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未取得印度獨立
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領導力量:大部分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
運動道路:民族解放道路呈現多種類型和多種途徑。
不平衡性:各國各地區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不同,導致結果的不同。
1930-1934
相同點:①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影響下發生的,②領導者都是本國的民族資產階級;③都反對帝國主義的控制和壓迫。
隨堂訓練
1.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征召100多萬人,運走了數百萬噸糧食和軍用物資,還強迫印度負擔了幾億英鎊的軍費,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萬印度人喪生。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在這種背景下,印度開展了( )
A.民族大起義 B.華夫脫運動
C.卡德納斯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者是( )
A.卡德納斯 B.甘地 C.扎格魯爾 D.章西女王
D
B
隨堂訓練
3.在甘地的號召和指引下,印度學生以罷課抵制英國人開辦的學校,商人以罷市抵制英國的商品,市民改穿土布抵制洋布,士兵拒不接受英國頒發的獎章。由此可見( )
A.甘地領導印度取得民族獨立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效甚微
C.印度人民民族意識空前高漲 D.英國殖民統治即將全面終結
4.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后,一直進行著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斗爭。最典型的是印度民族大起義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兩場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的的相同之處在于( )
A.都采取了暴力斗爭的手段 B.最終都獲得了成功
C都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D.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解放運動
C
C
隨堂訓練
5.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風起雨涌,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形式反抗殖民統治,埃及華夫脫運動掀起反英斗爭,墨西哥卡德納斯推行改革。由此可見,這一時期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 )
A.斗爭目標一致 B. 都有政黨進行領導
C.都獲得了成功 D.斗爭方式靈活多樣
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B.納米比亞獨立
C.卡德納斯改革 D.華夫脫運動
D
D
隨堂訓練
7.一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戰爭結束后,以扎格魯爾為首的華夫脫黨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1922年2月,英國政府宣布取消對埃及的保護制,承認埃及為“獨立王國”。同時英國以保護帝國交通為由,留軍駐守蘇伊士運河。由此可知( )
A.英國失去了在埃及的所有特權 B.埃及資產階級的力量逐漸壯大
C.埃及通過武裝起義來反抗英國 D.華夫脫運動的目標未完全實現
8.下列圖片中的人物,在墨西哥推行改革,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的是( )
A.扎格魯爾 B.納賽爾
C.卡德納斯 D.曼德拉
D
C
隨堂訓練
9.1917年墨西哥頒布的憲法規定:將部分大地產拆分成小塊土地,分配給農民使用。1934年卡德納斯就職墨西哥總統時,仍然存在封建大地產控制全國土地的問題。到1940年,全國已有2/3的人口擁有土地。由此可知,卡德納斯改革( )
A.促進了墨西哥經濟的發展 B.實現了民族經濟的獨立
C.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 D.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
10.某同學根據自己搜集的有關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埃及的華夫脫運動的資料,準備制作一期板報。這期板報最恰當的主題應是( )
A.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 B.緊張的國際局勢
C.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 D.殖民體系的崩潰
C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