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康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期末聯考地理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5年5月29日天問二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深空探測又成功邁出新的一步。探測取樣目標之一的小行星2016HO3,直徑為36-60米,28分鐘自轉一周。與地球的距離保持在38-100倍月地距離之間,像一顆圍繞地球上下震蕩的星星伴飛在地球周邊,其圍繞太陽公轉軌道參數與地球幾乎相同。下圖為小行星2016HO3軌道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小行星2016HO3所屬的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是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總星系2.與地球相比,小行星2016HO3①公轉快 ②引力小 ③輻射強 ④自轉快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那棱格勒河是柴達木盆地流量最大的河流,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9.8mm,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679.3mm。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當地建設了那棱格勒河地下水庫。地下水庫含水層平均厚度為300米,以卵礫石、砂礫石為主。下圖示意那棱格勒河地下水庫庫區等水位線分布。據此完成3~5題。3.那棱格勒河注入臺吉乃爾河附近形成的地貌及成因對應正確的是A.峽谷地貌 流水侵蝕 B.新月形沙丘 風力沉積C.風蝕溝谷 風力侵蝕 D.山前沖積扇 流水沉積4.地下水庫的建設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是A.增加下滲,減少地表徑流 B.增加蒸發,增加大氣降水C.減少下滲,增加地表徑流 D.減少蒸發,減少地下徑流5.那棱格勒河地下水庫中水量的季節變化是A.全年水量少 B.全年水量多C.豐水期水量大,枯水期水量少 D.豐水期水量少,枯水期水量大2024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亞國會通過法案,宣布將首都遷至努山塔拉(位置見下圖),同時取消雅加達作為首都的地位。為實現2060年碳凈零排放的國家目標,該國力圖將新首都建設成為低碳、綠色、智慧、具有高科技感的現代化城市。據此完成6-7題。6.努山塔拉與雅加達之間政府人員政務往來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是A.運量大 B.運費低 C.速度快 D.靈活性好7.為實現碳凈零排放目標,努山塔拉在城市交通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有①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②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③加大城市綠地面積 ④合理規劃城市道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萬載縣地處江西省西北邊陲、錦江(贛江的支流)上游,是我國四大花炮生產地之一。萬載花炮歷史悠久、題材多樣,所用的原料中土紙、黑火藥均為當地所產。下圖示意萬載花炮產業的發展歷程。據此完成8-10題。8.清道光年間,萬載花炮產業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原料 ②交通 ③政策 ④技術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花炮制造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是A.降低原料運輸成本 B.提高花炮生產技術C.提升產品文化價值 D.降低大氣污染程度10.進入“智造”階段,萬載花炮產業最顯著的變化是A.原料集聚及供應渠道增加 B.加工生產及供貨周期縮短C.產品面向全國市場范圍 D.研發設計及服務水平提高某省會城市的第一條地鐵1號線大致呈南北走向縱跨城市中心區和邊緣區。下圖示意該1號線建設期和試運營期沿線各站點周邊的住宅平均價格及其增幅。據此完成11~12題。11.③站點附近最可能形成的城市內部功能區是A.工業區 B.中心商務區 C.住宅區 D.綠化區12.與①站點相比,②站點周邊住宅價格漲幅較低的原因是①公共交通密度較大 ②房價基數較大③商業活動快速發展 ④形成新工業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文化場館服務是以公共文化設施(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為載體,通過專業化管理與資源整合,為公眾提供文化產品、活動及配套支持的公益性服務體系。文化場館服務供給與區域創新互為動力、相互促進,組成一個耦合系統,共同推動我國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下圖示意2006—2020年我國文化場館服務供給與區域創新的耦合協調類型(港澳臺數據暫缺)。據此完成13~15題。13.圖示時期,陜西省文化場館服務供給與區域創新的耦合協調水平整體呈A.良性上升態勢 B.基本協調狀態 C.中度協調狀態 D.南高北低格局14.2006—2010年,北京、上海率先達到文化場館服務供給與區域創新中度協調狀態,主要得益于兩市A.優越的地理位置 B.龐大的人口規模 C.快捷的航空運輸 D.雄厚的經濟基礎15.與其他省市相比,圖示時期江蘇省文化場館服務供給與區域創新的耦合協調度實現三級跨越式變化的關鍵在于A.教育科研水平最高 B.創新能力不斷提升C.文化場館分布均勻 D.經濟發展水平最高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2025年5月24日,一名滑翔傘愛好者在祁連山滑翔飛行時被“云吸”至海拔8598米的高空后生還的消息引發關注。從氣象學角度看,“云吸”是指滑翔傘上升過程中誤入積雨云底部被氣流“卷入”高空的現象。專家介紹,積雨云是在熱力作用下形成的發展旺盛的云體,其內部充足的水汽對大氣運動起到加劇作用。左圖為祁連山地理位置圖,右圖為積雨云景觀圖。(1)推測積雨云內部和外圍的大氣運動狀況,并說明水汽對加劇大氣運動起到的作用。(4分)(2)指出該滑翔傘愛好者被吸入到達的大氣垂直分層,并說明判斷依據。(5分)(3)為規避“云吸”現象,分析一天中滑翔愛好者們應避開的時間段。(4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半城鎮化地區是指在大城市邊緣地帶和非農化產業顯著的鄉村區域涌現出的一類具有“非城非鄉、半城半鄉”特征的過渡性地域。蘇州市下轄姑蘇、虎丘、吳中、相城、吳江5個區及蘇州工業園區,代管常熟、張家港、昆山、太倉4個縣級市,各區縣經濟水平差異較大。圖甲為蘇州行政區劃示意圖,圖乙示意2010年、2015年和2018年蘇州市半城鎮化地區面積。(1)概述蘇州市2010—2018年半城鎮化地區面積的變化情況。(6分)(2)分析蘇州市半城鎮化地區面積變化的原因及表現。(8分)18.閱讀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貴州威寧地處烏蒙山腹地,平均海拔2200米左右,年降水量約900毫米。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大力發展冷涼蔬菜種植產業(如白蘿卜、白菜、甘藍、西蘭花等喜涼蔬菜)。當地政府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高標準蔬菜種植基地,推廣滴灌、物聯網監測等現代農業技術;同時,通過“農超對接”“訂單農業”等模式,將蔬菜銷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市場,并依托蔬菜產業打造集種植、加工、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1)簡述威寧發展冷涼蔬菜種植產業的有利氣候條件。(6分)(2)分析威寧冷涼蔬菜能遠銷粵港澳大灣區的原因。(6分)(3)說明威寧依托蔬菜產業打造田園綜合體對當地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影響。(6分)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全國人口自然增長自2016年以來普遍嚴峻的大背景下,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兩廣)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同樣面臨著人口增速減緩的挑戰。兩廣地區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聯系且接壤的地級市眾多,使得兩地在經濟、社會、人口和文化方面存在顯著的相互影響。有學者對兩廣地區各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下表)。下圖為2000-2022年全國及兩廣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圖。分解因子 影響因子 直接效應 間接效應人均GDP 經濟發展水平 -2.47 -3.74收入水平房價水平生育保障就業機會 社會保障水平 -3.02 4.54養老保障醫療水平 社會生活水平 0.39 10.19注:直接效應指各因子對本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作用,間接效應指對相鄰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作用,數值代表各因子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相關性。有人認為“經濟快速發展是兩廣地區各市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的唯一原因”。對此觀點提出你的見解(表明觀點),并從多角度分析兩廣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因素。(要求:觀點明確,論述與材料結合,邏輯清晰,表達準確。)安康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期末聯考地理參考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1.B2.D3.D4.A5.C6.C7.C8.A9.C10.D11.B12.A13.A14.D15.B二、非選擇題16.(1)大氣運動狀況:內部強烈上升,外圍下沉。(2分)作用:氣流上升過程中水汽凝結釋放熱量,加熱周圍大氣,進一步加劇氣流上升。(2分)(2)對流層。(1分)依據:祁連山位于中緯度,中緯度地區對流層頂部的高度約10~12千米;(2分)大氣有強烈的上升運動,符合對流層大氣運動狀況。(2分)(3)避開午后強對流時段,(2分)此時地表受熱最強,熱力環流旺盛,易形成積雨云。(2分)17.(1)半城鎮化地區面積總體下降;(2分)各區縣下降幅度差異較大,其中常熟、昆山、吳江下降幅度較大;(2分)2010—2015年下降幅度較小,2015—2018年下降幅度較大。(2分)(2)原因:蘇州市經濟發展迅速,城鎮化進程加快。(2分)表現: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二三產業比重提高;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設用地規模擴大;由鄉村景觀轉向城市景觀。(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18.(1)海拔高,夏季氣溫低,適合冷涼蔬菜生長;海拔高,空氣稀薄,光照充足,有利于蔬菜進行光合作用,提高產量和品質;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蔬菜有機質積累;降水充足,滿足蔬菜生長需求。(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種植條件優越,蔬菜品質優良;夏季冷涼蔬菜反季節上市,市場競爭力強;粵港澳大灣區夏季高溫,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對涼爽季節的優質蔬菜需求量大;交通和冷藏保鮮技術發展,利于蔬菜遠銷;多樣化銷售方式和銷售渠道,利于開拓市場。(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3)使農業從單一的種植向多元化發展,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利于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能夠提供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發展生態旅游,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19.觀點: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原因,需結合城市間關聯、政策、文化、社會等多因素綜合分析。分析:經濟發展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負相關明顯,這與兩廣當前的情況比較吻合。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發生變化,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成為主流,反而降低了生育意愿;同時社會保障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也是負向的,且負相關更顯著。在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地區,人們更傾向于減少生育,因為他們不需要依靠子女來養老,而是可以依賴社會保障制度;生活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呈正相關,雖然作用不顯著,但醫療水平的提高會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產生正向的影響;同時,以上三大因素除影響本市外,還會通過間接效應相對鄰城市產生影響,如經濟發展不僅會降低本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會對相鄰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而社會保障水平和社會生活水平對鄰近地級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策、社會文化、疫情等因素也會影響自然增長率。(10分)作答水平 表現 樣例(1~2分) 只有觀點,論據未結合材料,邏輯較為混亂,表述不夠通暢。 觀點: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原因。(3~4分) 有明確觀點,僅羅列證據,未進行分析。 觀點: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原因。 分析:經濟發展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負相關明顯;社會保障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也是負向的,且負相關更顯著;生活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呈正相關。(5~6分) 觀點明確,與材料中表格信息的直接效應相結合的有效論據至少2條,邏輯較清晰,表述較準確。 觀點: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原因。 分析:經濟發展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負相關明顯,這與兩廣當前的情況比較吻合。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發生變化,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成為主流,反而降低了生育意愿;同時社會保障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也是負向的,且負相關更顯著。在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地區,人們更傾向于減少生育,因為他們不需要依靠子女來養老,而是可以依賴社會保障制度;生活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呈正相關,雖然作用不顯著,但醫療水平的提高會則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產生正向的影響。(任選兩條)(7~8分) 觀點明確,與材料中表格信息的直接效應相結合的有效論據至少2條,與間接效應相結合的論據1條,邏輯較清晰,表述較準確。 觀點: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原因,需結合城市間關聯、政策、文化、社會等多因素綜合分析。 分析:經濟發展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負相關明顯,這與兩廣當前的情況比較吻合。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發生變化,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成為主流,反而降低了生育意愿;同時社會保障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也是負向的,且負相關更顯著。在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地區,人們更傾向于減少生育,因為他們不需要依靠子女來養老,而是可以依賴社會保障制度;生活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呈正相關,雖然作用不顯著,但醫療水平的提高會則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產生正向的影響;(任選兩條)同時,以上三大因素除影響本市外,還會通過間接效應對相鄰城市產生影響,如經濟發展不僅會降低本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會對相鄰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而社會保障水平和社會生活水平對鄰近地級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9~10分) 觀點明確,與材料中表格信息的直接效應相結合的有效論據至少2條,與間接效應相結合的論據1條,同時能分析政策、文化、疫情的影響至少2條,邏輯較清晰,表述較準確。 觀點:經濟快速發展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有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原因,需結合城市間關聯、政策、文化、社會等多因素綜合分析。分析:經濟發展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負相關明顯,這與兩廣當前的情況比較吻合。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觀念發生變化,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成為主流,反而降低了生育意愿;同時社會保障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也是負向的,且負相關更顯著。在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地區,人們更傾向于減少生育,因為他們無需依靠子女來養老,而是可以依賴社會保障制度;生活水平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影響呈正相關,雖然作用不顯著,但醫療水平的提高會則對兩廣人口自然增長率產生正向的影響;(任選兩條)同時,以上三大因素除影響本市外,還會通過間接效應對相鄰城市產生影響,如經濟發展不僅會降低本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還會對相鄰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而社會保障水平和社會生活水平對鄰近地級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策、社會文化、疫情等因素也會影響自然增長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