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7屆高一下歷史答案一、選擇題(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備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3分,共48分)1-5.ACDAB 6-10.CABDA 11-15.CBCDB 16.D二、非選擇題17.(25分)(1)信息:抗美援朝是正義戰爭;中國人民是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中國人民積極支援抗美援朝:志愿軍將士英勇作戰,保家衛國:中朝人民結成了深厚的戰斗友誼;美國侵略朝鮮是非正義的。(1點2分,任5點即可,10分)(2)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政治領導;堅持改革開放;正確的經濟發展戰略;科技的迅猛發展;有利的國際環境:中華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增強;人民群眾的奮斗和犧牲精神;綜合國力的提升等。(1點2分,任4點9分)(3)認識:具有收集、保存、研究歷史的功能(知識容器);傳播“知識的殿堂”“終身學習的課堂”(知識傳播);利于“社會對話”與”文化認同”(知識交流);推動文創產業和旅游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助于世界文明交流:我們要充分利用博物館資源;等(1點2分,任3點6分,言之有理也可給分)18.(12分)(1)革命領導:布爾什維克;革命目標:退出一戰,實現國內和平;武裝奪取政權;革命結果:推翻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革命性質:制度變革。(1點2分,任3點即可)(2)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列寧的正確決策;工農聯盟的支持;特殊的歷史條件等。(1點2分,任3點即可)19.(15分)(1)手段:開展工業革命,建立起資本主義工業化生產體系;對外殖民擴張與掠奪,將亞非拉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推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傳播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對外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傳播資產階級思想文化。(1點2分,任3點即可,7分)(2)大國擔當;共同和平發展;三個倡議理念引領;中國方案全面影響;有理有節國際認可度高:經濟引領突出;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示范:文化軟實力擴散(1點2分,任2點即可4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原因: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權性質;中國改革開放積累的綜合國力強:靈活務實的和平外交政策;傳統文化實用性;技術創新的后發優勢;戰略規劃與政策執行力;穩定的政治環境和持續的政策(1點2分,任2點即可4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眉山市高2027屆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自己的姓名、座位號和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填寫清楚,考生考試條形碼由監考老師粘貼在答題卡上的“貼條形碼區”。2.選擇題使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千凈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的對應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答題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上、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由監考老師將答題卡收回。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備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3分,共48分)1.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1953-1957年,我國制定并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一五計劃:1954年9月,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些措施反映出我國()A.加強新生政權建設B,堅決捍衛國家領土完整C.完善各種國家制度D.通過立法保障人民權利2.經1950年土地改革,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得了約7億畝土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這一結果反映了土地改革()A.恢復和發展了農業生產B.實現了農村土地的平均分配C,變革了農村的生產關系D.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3.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舉行。大會宣布: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己經基本解決。我黨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4.1964一1970年,我國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氫彈,試制并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這些國防成就A.提高了我國綜合實力B,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C,推動了經濟快速增長D.消除了國際安全威脅2025年高一(下)期末教學質量監測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5.中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末推行企業利潤留成制度,80年代進行利稅改革和承包經營責任制,90年代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這反映出我國()A,現代企業制度已基本建立B,政府積極轉變自身職能C.有意淡化公私企業的界限D.基本掃除企業發展障礙6.改革開放以前,浦東分布著破舊的工廠和阡陌縱橫的田野。如今,浦東發展成為令人矚目的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發生這一巨變的關鍵是1990年浦東成為A.經濟特區B.沿海開放城市C.沿海經濟開放區D.自由貿易試驗區7.中共十六大以后,國家大幅度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在西部農村地區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A.縮小西部地區城鄉教育差距B.推動全國基礎教育高質發展C.有利于職業教育規模化發展D.廢除了教育產業化改革政策8.2001年6月15日,上合組織在上海建立:2001年10月,中國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10年元旦,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這些外交活動A.增進中外人民友誼B,提升了中國國際地位C.推動區域政治合作D.促進世界多極化發展9.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位制,用于測量土地、計算糧食生產和人工。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印度人在天文、醫學領域也有重要成就。這些成就可說明A.文化起源決定了科技走向B.古代蘇美爾文明最為先進C.物質文化是各古代文明主體D.文化產生并服務于生產生活10.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洪水周期性地灌溉農田,確保了農作物的充足水源,保證了高產和穩產。阿茲特克人的經濟基礎是衣業,他們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據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A.農業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B.技術高低決定文明發展程度C.西亞文明發展水平世界最高D.地理環境決定社會發展水平11,著名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說:“查士丁尼的勝利所獲致的虛銜早已化為塵土,然而他作為立法者的名聲卻鐫刻在一個公正而又持久的紀念物之上。”其中,“公正而又持久的紀念物”指A.東羅馬帝國B,圣索菲亞大教堂C.查士丁尼法典D.君士坦丁凱旋門2025年高一(下)期末教學質量監測歷史試卷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pdf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