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青啟用前承德市2024一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調研試題歷史考生注意:1,馨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逃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囊標號涂黑。如寫改動,用橡發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來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浙江仙居下湯遺址發現了距今3萬一1.5萬年的野生稻,該遺址的上山文化時期(距今約1萬一8300年)地層中發現了較多的水稻遺存,其中馴化稻的比例達75%。這說明,上山文化時期的這一地區A.放棄了漁獵活動B.是中華民族農業的起源地C.出現了早期文明D,從刀耕火種走向精細耕作2.先秦時期的一些思想家認為,厚葬久喪、習聲樂不利于生產,只會消耗財富,應取消形式主義的繁文縟節。并指出“仁”要在“三務”:富天下之人、使人口繁衍、讓社會安定。據此可知,這一思想流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秦朝政府在統一文字的過程中和基礎上,培養了能熟練使用標準文字、有效交流國家大的專業職業群體一官吏,在官員和有能力參與國家政治的社會精英之間,建立了一個文化的共同體。這主要體現了,標準文字的推行A.產生了華夏認同的觀念B.促進了秦王,的統一C.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融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4.圖1為南朝青瓷蓮花尊。此類型的蓮花紋原本是外來佛教的題材,經過我國制瓷匠師創造,已逐漸形成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重要紋飾和新式造型。這反映了圖1A佛教思想漸趨中國化B.中原匠人具有創新能力C.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D.我國制瓷技術有所發展5.唐代安史之亂破壞了華北地區的生產,造成戶口大量損耗。安史之亂后出現藩鎮林立、外患熾盛的局面。而唐朝在內憂外患的危機下又延續了一百多年的重要因素是A.選官制度的改革B.經濟重心完成南移C.賦稅制度的調整D.藩鎮獨立性比較強6.977年,宋太宗在河北的鎮州、易州、霸州、滄州等地設置榷場,作為對遼國貿易的場所。宋朝官府及商人用茶、布、香藥換取遼國的馬、羊、皮毛等物。據此可知,榷場貿易體現了A.宋遼經濟的互補性B.中外經濟交往的活躍C.大一統的政治格局D.少數民族加速封建化7.金山嶺長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境內,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于隆慶元年(1567年)所建。其敵樓,隱墻、里門、馬道、擂石口、擋馬墻,烽火臺均巧妙利用山勢設計。據此可知,金山嶺長城A,加強了邊騷的行政管理B.有利于抵御沿海倭寇侵擾C.有助于阻擋蒙古人襲擊D,體現明代懷柔的民族政策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