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通過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030201了解甲午中日戰爭時間、地點及過程,了解列強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的史實及劃分勢力范圍圖示,通過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馬關條約》的內容與危害,客觀、辯證地分析甲午中日戰爭清軍戰敗原因;知道美國“門戶開放”的本質。體會鄧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擊侵略、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感悟張謇“實業救國”的愛國性。家國情懷唯物史觀時空觀念1、背景征服朝鮮是日本企圖侵略中國、 稱霸世界的重要步驟19世紀下半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這場改革后,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邢德彥《民國風云史》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當開拓蝦夷……曉諭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之島,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日本維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蔭(1855年)[譯文]一旦軍艦和大炮等軍備稍微充實起來,就應當開拓蝦夷地區(今日本北海道)……告知琉球,使其前來一同朝見進貢;責問非難朝鮮,使其繳納錢幣、進貢物品;割占中國南滿地區(今中國東北南部),收取臺灣島、呂宋島(今菲律賓呂宋島),占領整個中國,進而統治印度。1、背景戰前中國:國庫空虛,軍備廢弛,國力衰敗日本……歲添巨艦。中國自十四年(光緒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后,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訓練,竊慮后難為繼。——李鴻章◎《光緒帝大婚典禮》(局部)◎慈禧太后1889年光緒大婚,慶典共耗費白銀500多萬兩1894年慈禧六十大壽,慶典共耗費白銀不下1000萬兩,其中從軍費中挪用100萬兩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道起義◎朝鮮東學道起義形勢圖1、背景.19世紀末,朝鮮社會矛盾尖銳,官僚腐敗橫行,加上外國勢力(尤其是日本)的經濟滲透,導致農民生活極度困苦。1894年,東學道教徒全琫準領導農民在全羅道古阜郡起義,提出“懲辦貪官”“斥倭斥洋”“濟世安民”等口號,迅速席卷南部各道,并一度占領全州,威脅漢城(今首爾)。朝鮮政府無力鎮壓,請求清朝出兵援助。日本趁機派兵干預,并借機挑起甲午戰爭。起義軍雖英勇抵抗,但因組織松散、武器落后,最終在1895年被朝鮮官軍和日軍聯合鎮壓,全琫準被捕并被處死。◎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爆發:1894年7月豐島海戰,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平壤戰役:清軍將領左寶貴中炮犧牲,平壤陷落黃海海戰:北洋艦隊重創日艦,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2、過程1894年7月—9月第一階段戰后,李鴻章命令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不許出海迎敵,日軍趁機奪取了制海權。人物掃描左寶貴(1837—1894),山東費縣人,回族。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奉命率部進援朝鮮。平壤戰役中,負責防守城北玄武門一線,帶病登城指揮。部將勸他摘下紅纓帽,脫掉黃馬褂,以免引起敵人注意,他卻堅定地說: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讓士卒們知道我還在,這樣他們就會同敵人血戰到底。◎左寶貴2、過程1894年7月—9月第一階段學史崇德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平時鉆研海軍戰術,嚴格訓練,經常在軍中激揚士氣。1894年9月在黃海海戰中,他指揮全艦將士奮勇作戰,突見旗艦定遠號危急,遂命開足輪機,駛出定遠之前,迎戰來敵。致遠艦中炮甚多,受傷嚴重,鄧世昌遂下令鼓輪怒駛,欲撞擊日艦與其同歸于盡。因敵炮叢集,未至而沉沒。鄧世昌落水后,拒絕救援機會,與全艦官兵一起沉海。有人為他寫下挽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鄧世昌(1849—1894)2、過程1894年7月—9月第一階段◎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遼東戰役:日軍分兩路入侵中國,占領九連城、大連、旅順2、過程1894年10月—1895年初第二階段徐邦道孤軍迎敵,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敗旅順大屠殺 :日軍占領旅順后,連續進行了四天大屠殺,殺害2萬多中國人,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日軍在旅順的大屠殺是對無辜平民的系統性暴行,充分暴露了其侵略戰爭的殘暴本質。美軍記者的目擊證言揭露了日軍虐殺手無寸鐵居民的野蠻行徑,以“文明污點”直指其反人類罪行。這一事件成為近代日本軍國主義血腥擴張的早期罪證,徹底撕碎了所謂“文明國家”的偽裝。材料研讀日軍于11月21日進入旅順,殘酷地屠殺了幾乎全部居民。無自衛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殺,他們的軀體被殘害之狀無法形容。……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點,日本人在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蠻。——[美]克里爾曼《日軍大屠殺》,紐約《世界報》1894年12月12日閱讀材料,談談你對日軍侵略罪行的認識。2、過程1894年10月—1895年初第二階段◎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遼東戰役:日軍分兩路入侵中國,占領九連城、大連、旅順2、過程1894年10月—1895年初第二階段威海衛戰役: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895年初,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艦隊陷入絕境。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寫信給丁汝昌,勸其率艦隊投降,遭到嚴詞拒絕。在援兵無望的情況下,丁汝昌自殺殉國。3、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時間:1895年3月簽訂地點: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伊藤博文李鴻章項目 主要內容割三地賠兩億開四口允設廠項目 主要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3、中日《馬關條約》項目 主要內容 危害割三地賠兩億開四口允設廠使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嚴重破壞迫使清政府大舉外債,從而遭到列強進一步控制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外國侵略勢力深入中國腹地,通過投資辦廠加緊對華資本輸出項目 主要內容 危害3、中日《馬關條約》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試探究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的原因。客觀原因:日軍裝備先進;國力增強,蓄謀已久。1主觀原因:清軍裝備落后;政府腐敗無能,一味妥協退讓。2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義無法與先進的資本主義相抗衡。3臺灣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清政府割讓臺灣后,臺灣人民和留臺清軍不甘作亡國奴,在內乏餉械、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對日本的侵占進行了頑強抵抗。從1895年5月日軍登陸基隆到10月臺南陷落,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大小100余次戰斗,抗擊日本三個近代化師團和一支海軍艦隊,先后打死打傷日軍3.2萬多人。日本近衛師團有一半被消滅。臺灣抵抗力量,包括吳湯興、徐驤等在內的臺灣義勇軍和楊載云等在內的留臺清軍將士,大部分戰死。這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斗爭史上的壯烈篇章,值得后人永遠紀念。 此后,臺灣人民繼續堅持抗日游擊活動。1、背景三國干涉還遼◎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企圖獨霸中國東北履行對俄結盟義務欲在遠東擴大勢力緩和與俄在歐洲的矛盾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遼東半島實質:帝國主義之間既相互勾結,又相互斗爭2、方式◎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搶奪路礦利權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國別 強租租借地 “勢力范圍”德國 膠州灣租借地 山東俄國 旅大租借地 長城以北、新疆、東北法國 廣州灣租借地 廣東、廣西、云南英國 九龍租借地、 威海衛租借地 長江流域日本 福建列強在華強租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表時 間國 家內 容影 響3、“門戶開放”政策1899年列強不但劃分了“勢力范圍”,而且彼此協調關系,共同奴役中國美國照會英、俄、德、日、意、法六國承認列強在華既得利益要求各國在華利益均沾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實質: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1、產生19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出現商辦企業正是在洋務派主持下,中國擁有了第一批機器生產的兵工廠、造船廠、紡織廠、鋼鐵……在“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企業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漸向資產階級轉化。——李時岳《從洋務、維新到資產階級革命》◎19世紀下半期中國工業分布圖(局部)外商刺激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1840—1949年)在中國設立的、由民族資本創辦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制造工業。2、初步發展時 間原 因代 表影 響甲午中日戰爭后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清政府放松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jiǎn張謇(1853—1926),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他主張“實業救國”,是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先驅與愛國實業家的杰出代表。◎1903年張謇建立的大生紗廠分廠相關史事甲午戰敗后,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思想,在江蘇南通創辦大生紗廠,獲利頗豐。他還創辦墾牧公司、輪船公司、面粉廠、油料廠和冶鐵廠等產業。他熱心文化和公益事業,創立學校、圖書館、博物苑等機構。其中,1905年創辦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2、初步發展3、特點華人在上海創辦了六家絲廠,資本總額120萬元,而同時期,法國商人在上海開辦的寶昌絲廠一家就有資本110萬元,接近上海六家華商絲廠資本的總和。工廠自身技術力薄弱,很多設備都是西方淘汰產品。發昌機器廠(中國最早的私人經營的近代工業企業)制造小火輪船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的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來,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發昌機器廠先天不足:資金少,規模小,技術落后3、特點行業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1.(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黃海海戰中,致遠艦官兵舍生忘死猛沖敵艦;經遠艦長時間以一敵四,直到艦身下沉時仍然繼續開炮擊敵;定遠、鎮遠兩主力艦自始至終戰斗在最前列。他們的英勇行為( )A.打擊了英軍的侵略氣焰 B.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C.拉開變法維新運動序幕 D.展現出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D2.(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下圖為電影《甲午風云》主人公鄧世昌的形象。他的經典臺詞“開足馬力,撞沉吉野!”表現了( )A.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B.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C.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D.堅持正義的可貴品質A3.(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下思維導圖中“ ”處的內容應是( )A.列強特權領域減少B.中國經濟負擔減輕C.列強侵略范圍擴大D.中國割地面積增加C4.(2024·貴州銅仁中考真題)小明在整理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學習筆記時,看到某條約規定:“……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該條約的影響是( )A.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C.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D.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5.(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狀元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到家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 )A.“自強”“求富”道路 B.變法圖強道路C.“實業救國”道路 D.民主共和道路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