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通過了解開辦京師大學堂、廢除科舉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030201知道公車上書、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維新的基本史實和戊戌變法的過程。通過對戊戌變法的學習,能分析出其失敗的原因,從而認識到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的影響。通過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和為變法圖強勇于犧牲的事跡,激發愛國熱情、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歷史解釋1、背景甲午戰敗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時局圖》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這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的那樣慘,條件又訂的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吳玉章(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首任校長)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梁啟超漢代以公家車馬送應舉之人赴京,后以“公車”代指入京應試的舉人時 間領導人內 容結 果影 響2、公車上書1895年沒有上達光緒皇帝康有為、梁啟超請求拒和、遷都、變法◎《公車上書記》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人物掃描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自幼熟讀經史,20多歲時到香港和上海游歷,對西方式治理下的社會有了親身感受。此后,他廣泛閱讀當時能夠搜集到的西學書籍、報刊,鉆研西學知識。1891年正式在廣州收徒講學,宣傳維新思想,培養變法人才。◎康有為2、公車上書人物掃描梁啟超(1873—1929) ,廣東新會人。自幼聰穎好學,有“神童”之譽, 11歲中秀才,16歲中舉人。1890年,梁啟超慕名拜訪康有為。他自認為對經文詩詞頗有所知,康有為卻指出那些都是無用之學,并向他講解變法救國的道理。梁啟超聽完大為震撼,于是拜康有為做老師,后來成為維新運動的骨干。◎梁啟超2、公車上書1、主要方式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名稱 地點強學會 北京上海強學會 上海南學會 長沙農學會 廣州興儒會 瑞安勵學齋 西安蜀學會 成都◎維新運動期間各地重要報刊2、代表報刊《國聞報》于1897年創刊于天津。刊登國內各省要聞,并大量介紹國外情況,戊戌變法時期及時報道了“百日維新”,成為維新派的重要宣傳工具,是當時北方最有影響的報刊。《時務報》于1896年創刊于上海,梁啟超主筆,是第一本由中國人創辦的雜志。以變法圖存為宗旨,分設論說、域外報譯等欄目,由于議論新穎,文字通俗,數月之內,銷行萬余份,是維新派最重要、影響最大的機關報。3、主要思想《國聞報》何為而設也?曰:將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嚴復《〈國聞報〉緣起》》印度,大地最古之國也,守舊不變,夷為英藩矣。……今夫日本……受俄、德、美大創,國幾不國;自明治維新,改弦更張,不三十年,而奪我琉球、割我臺灣也。……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梁啟超《變法通議》人物掃描嚴復(1854—1921),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讀于福州船政學堂,后赴英國學習海軍。留學期間,廣泛涉獵西方各種政治學術理論。甲午戰爭爆發后,在天津《直報》上發表《原強》《救亡決論》等政論文章,號召救亡圖存。同時致力于翻譯事業,所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重大影響。◎《天演論》書影3、主要思想[譯文]變法的根本,在于培育人才;人才興盛的關鍵,在于開辦新式學校;學校得以建立的基礎,在于改革科舉制度;而所有這一切要最終成功的關鍵,則在于變革官僚體制。變法最重要的措施是“變官制”(變革官僚制度)。材料研讀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梁啟超《變法通議》梁啟超認為變法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3、主要思想1、背景1897年冬,德國強占膠州灣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即無強敵之侵,揭竿斬木,也可憂危。——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譯文]如果不及早改革圖強,幾年之后,周邊列強就會聯合起來步步緊逼,國家將難以存立。……即使沒有強大外敵的入侵,(國內)百姓造反起義,也足以令人擔憂和害怕。◎光緒皇帝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2、開始標志◎“明定國是”詔書“國是”指國家大計,國家的指導方針、理論基礎、方針政策。wù xū1898年是農歷戊戌年,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3、主要措施類別 除舊 布新 作用政治經濟教育軍事裁撤冗官冗員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廢除八股文,改試策論允許士民上書言事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創辦京師大學堂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利于資產階級參政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利于增強軍事實力利于思想文化傳播項目 除舊 布新 作用京師大學堂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為廣育人才,講求時務,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變法失敗后,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下來,不過規模非常有限,學生總數僅200余人。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期間,京師大學堂停辦,1902年復校,增設預備科及速成科等,速成科又分為仕學館和師范館,后增設進士館、譯學館、醫學實業館。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同年,京師大學堂設政法、文學、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設有經、法、文、格致、農、工、商七科,畢業生分別授予貢生、舉人、進士等頭銜。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原師范館發展為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大學堂匾額根據下面的材料,說說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這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他們費了多少心血,想從之乎也者里面升官發財。一旦廢八股,他們絕望了,難怪他們要罵康有為為洋奴漢奸。——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這戊戌政變,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者,將及萬人。——陳夔龍《夢蕉亭雜記》百日間,變法神速,幾有一日千里之勢。其尤為雷厲風行者:……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謀生計者,任其自由。于是滿族諸人大嘩,謠謗四起。——黃鴻寺《清史紀事本末》八旗兵舊讀書人舊官僚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4、結果軟禁光緒皇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維新機構除京師大學堂外,全部被廢止。4、結果光緒皇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臺。在他被囚禁的歲月里,慈禧太后幾次欲廢黜其位,但因為內外勢力的反對,終未成功。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康有為在英國領事館的保護下,前往香港避難;而梁啟超則在日本領事館的保護下,前往日本。戊戌變法歷時103天,宣告失敗學史崇德戊戌政變時,譚嗣同拒絕出走,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等人被捕后,被押往菜市口行刑。他正氣凜然地喊道:“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隨后倒在屠刀之下。譚嗣同矢志為變法獻身的精神,激勵更多后來者繼續探索救國之路。◎譚嗣同殉難圖4、結果5、失敗原因維新派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態,從變法一開始就提出了“全變”的思路與齊頭并進的舉措……他們不分輕重緩急的急躁操作,使傳統的頑固守舊勢力及各種潛在的反對勢力都被動員起來,對變法進行更瘋狂的阻撓,從而加速了變法的失敗。——朱立《急于求成加速了戊戌變法的失敗》光緒皇帝既無實權,又無軍隊,維新派談起變法頭頭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脅,就一籌莫展,在束手無策之中,便甘冒想拉攏掌握新建陸軍的袁世凱來對付慈禧太后和榮祿的武力威脅。其實袁世凱早就收到榮祿的賞識,而且是一個狡詐多端的奸雄。——李侃《中國近代史1840—1919》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維新派力量相對弱小,沒有掌握實權,又缺乏必要的政治經驗5、失敗原因這場改良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它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過于薄弱,遠不是封建勢力的對手。發動這場運動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剛剛形成或正在形成之中,而參與改良運動的又多限于它的知識分子,這就使得改良派的力量十分單薄。——陳振江《簡明中國近代史》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行不通!軟弱性妥協性6、影響戊戌變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思想觀念并沒有因戊戌變法的失敗而消失其影響,相反,更加深入人心。——顏炳罡《戊戌變法與中國現代化進程》這當我讀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議論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們的信徒,一心要做變法維新的志士,對于習八股、考功名,便沒有多大興趣了。——吳玉章(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首任校長)《天演論》出版后,不上幾年,便風行到全國,竟作了中學生的讀物了。“物競”“淘汰”等術語,都漸漸成了報紙文章的熟語……我有兩個同學,一個叫孫競存,一個叫楊天擇。我的名字也是這種風氣底下的紀念品。——胡適《四十自述》這場運動使更多仁人志士關心國家命運,促進了思想啟蒙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6、影響維新遺產(1906年創辦)京師大學堂舊址(1903年制定)對近代教育和報刊事業的發展也產生長遠影響洋務運動 對比項 戊戌變法學習側重時間目的代表人物性質領導派別評價學習西方的軍事器物19世紀60—90年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奕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①客觀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產生②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③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開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1898年救亡圖存,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康有為、梁啟超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①促進了思想啟蒙和民族意識的覺醒②對近代教育和報刊事業的發展產生長遠影響③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對比項學習側重時間目的代表人物性質領導派別評價1.(2024·廣東中考真題)1895年,康有為上書痛陳,值此千年變局,“病癥已變而猶用舊方”,未有不危者。為此,康有為開出的“新方”是( )A.師夷長技 B.民主科學C.變法圖強 D.實業救國C2.(2024·寧夏中考真題)1895年2月以來,嚴復在天津《直報》上連續發文,呼吁變法刻不容緩;4月,廣東、湖北舉人數百名上書,要求變法,各省舉人相繼跟進;6月,巡撫陶模提出了十三點變法建議;就連被稱作“老頑固”的大學士徐桐也上奏對閑員“痛加刪汰”。這表明當時( )A.變法訴求日趨強烈 B.革命形勢逐漸成熟C.階級矛盾漸趨激化 D.革命思想逐步形成A3.(2024·重慶中考真題)如圖所示為1902年發行的兒童讀物《啟蒙畫報》中的一幅圖畫。在一個書房里,墻上掛著火槍,中間站著一位意氣飛揚的少年,正注視著桌上的地球儀。圖畫作者意在( )A.肯定義和團運動意義B.宣傳新式報刊的創辦C.激發救國圖強的志氣D.頌揚全國學制的統一C4.(2024·河南中考真題)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強之道,自以興學為先。”這表達了維新派( )A.政治革命的訴求B.教育救國的主張C.組建新軍的愿望D.發展實業的決心B5.(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題)戊戌變法期間,軍機大臣們在為光緒帝草擬的變法詔令中,往往偷梁換柱,變換其內容;還有些官僚,對于變法詔令說“看不懂”“沒辦過”,拒不執行。由此可知( )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維新力量發展迅速C.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D.頑固勢力阻撓變法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