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辛愉杯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線上模擬考試地理試題(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下圖為一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兩位科學家,為了探索某一地貌景觀時保障生命安全,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如今,我們更多使用無人設備研究這一地區,在獲得重要的科學數據的同時,有效減少了研究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風險。完成下面小題。1.與圖中地貌類型相同的是( ?。?br/>A.賀蘭山戈壁 B.西藏札達土林C.美國夏威夷基拉韋厄峰 D.月球探測器著陸月海2.使用無人設備研究該地區時,可以( ?。?br/>①使用GIS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繪制地圖,并監測該地活動變化②利用無人機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異?;顒幼兓?,并進行災害預警③通過BDS獲取調查人員難以到達地區的信息④利用虛擬現實獲取該地區信息參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答案】1.C2.C【知識點】地貌的觀察;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解析】【點評】目前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農業等方面運用廣泛,具體應用分析如下: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應用方向資源普查 礦產資源 有許多蘊藏礦產的地方是地質斷裂或環形構造帶,較容易借助遙感“發現”礦產 人們只需要分析遙感圖像就可以劃定蘊藏礦產的大致區域生物資源 通過遙感圖像解譯,用圖像處理技術,提取植被的分布、類型、結構、健康狀況、產量等數據 為農業、林業、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等部門服務環境和災害監測 環境監測 監測荒漠化、土地鹽堿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 有利于人們了解環境變化,使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災害監測 監測旱情、洪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 有利于防災減災1.在研究活火山地貌時,科學家們需要采取特別的安全措施,圖中地表呈現為黑色,可能是火山地貌,美國夏威夷基拉韋厄峰為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貌;賀蘭山戈壁、西藏土林均不是火山地貌;月海是月球上的隕石坑,不是火山地貌。C正確。故答案為:C。2.GIS具有分析、查詢、繪制地圖等功能,無人機可以實時監控,通過無人機提供的信息,能夠及時發現異?;顒幼兓?,并進行災害預警,BDS獲取信息需要調查人員攜帶BDS設備,不能獲取調查人員難以到達地區的信息,該地區是客觀存在的不需要利用虛擬現實來獲取信息參數。C①②正確。故答案為:C。(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布達拉宮是拉薩著名的地標性建筑,外觀恢宏大氣。墻面主要由白色和紅色組成,在當地的信仰中,白色代表白云與純潔,紅色代表太陽與觀音菩薩。宮殿墻體白色部分由牛奶,蜂蜜等材料混合而成的白色物質涂抹而成,每年都有專人從事該養護工作。完成下面小題。3.布達拉宮整體高大,墻體較厚,最厚處達到近5米,以下不是修建成這樣的原因是( ?。?br/>A.增強了穩固性,使得抗震性能大大提升B.減小了晝夜巨大溫差帶來的影響C.增加了建筑的恢弘,彰顯權利與地位D.抵御外族入侵,增強對外作戰強度4.牛奶蜂蜜等物質在古西藏是非常珍貴的物資,為什么西藏人愿意用食材來涂抹墻壁呢( ?。?br/>A.這樣的顏色最接近云朵的白色B.體現了西藏人對布達拉宮的尊敬C.彰顯了貴族的權利與地位D.能保護墻體不受自然風化和侵蝕【答案】3.D4.B【知識點】地域文化的內涵;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解析】【點評】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五步分析法”1.確定景觀的基本功能2.找到景觀的位置和占地范圍3.確定景觀所在的地域范圍4.確定景觀所在的文化區或文化功能區5.判斷景觀的象征意義和象征意義屬于那些人3.布達拉宮地處西藏,地殼不穩定,墻體厚,能夠增強穩固性,抗震性能提升;布達拉宮地處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墻體厚能減小室內的溫差;布達拉宮為宗教建筑,建筑高大,墻體較厚,增加了建筑的恢弘,彰顯權利與地位;我國各民族團結一致,故布達拉宮的特點與抵御外族入侵無關,D正確。故答案為:D。4.西藏人愿意用珍貴的物資涂抹墻壁,說明了西藏人對于布達拉宮的珍視和尊敬;與云朵顏色相近的物資還有很多,只為了追求顏色一致沒必要使用十分珍貴的食材;布達拉宮是當地的地標,宗教建筑,面向的群體不分貴族和平民;食材抗風化侵蝕能力弱,保護墻體的功能不強。B正確。故答案為:B。(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風力發電是我國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之一,為解決全球變暖有著積極的作用。風力發電場所主要分為陸上發電組與海上發電組。陸地上建設風力發電機組往往會占用大面積的土地,但這也可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完成下面小題。5.小明發現了一個現象,海上的風力發電設備通常比陸地上的設備更大,同時在規模上也會更加的龐大。下列因素中對該現象影響最小的是( ?。?br/>A.交通因素 B.經濟因素 C.自然因素 D.科技因素6.風力發電機組周邊地區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成立大數據存儲管理中心B.依托風車景觀成立旅游打卡小鎮C.依托廉價電力資源完善基礎設施成立居住點D.利用閑置土地種植經濟林【答案】5.D6.B【知識點】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解析】【點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1)原則:根據各地的區域特征,采取適宜的發展戰略。(2)考慮因素:在區域發展中,既要考慮位置、氣候、地形、礦產資源等自然條件,也要考慮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和科技等社會經濟因素。5.海上運輸大型設備更方便,可利用的海面更廣闊,發電機組規模更大經濟效益更高,故交通、經濟、自然(廣闊的海面)等因素對該現象影響較大;無論是陸地上還是海上,科技因素的影響是相同的,科技因素不是陸上發電組和海上發電組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D正確。故答案為:D。6.風力發電機組規模宏大,可作為旅游資源,故風力發電機組周邊地區可以依托風車景觀成立旅游打卡小鎮;風力發電不穩定,大數據存儲管理中心需要依托穩定的能源供應;風力發電,成本較高,并不廉價,且大型發電機組附近不適合居??;風力發電機組所處區域風力較大,無明顯的農業區位優勢,種植經濟林不適宜,且種植林木會削減風力。B正確。故答案為:B。(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卡定溝是林芝AAA級景區,也是較大的原始森林基地,被譽為氧吧。其中的天佛瀑布是最主要的景點之一因其在正面瀑布中間位置存在一張“彌勒菩薩”的臉而得名,落差約200米,是林芝為數不多的花崗巖地貌。完成下面小題。7.推測對該瀑布塑造影響最小的地質運動可能是( )A.地殼抬升 B.巖漿運動 C.搬運作用 D.侵蝕作用8.下列對當地人的行為推測中錯誤的是( ?。?br/>A.在此處建立祈福平臺 B.在此處以香火禮佛C.在周邊售賣當地特色及食物 D.成為講解員為外來游客講解【答案】7.C8.B【知識點】外力作用;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解析】【點睛】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評價項目 內容 開發條件評價資源價值 旅游資源的價值首先取決于資源質量(即自身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高低),還與資源的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有關 資源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的旅游資源游覽價值大,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地理位置與交通 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通過影響經濟距離和游客心理進而影響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交通位置閉塞,進出不暢,開發條件差;反之開發條件好客源市場 旅游經濟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客源市場的距離。旅游者出游受經濟距離(游客從出發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發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的影響。旅游地的經濟距離越長,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經濟收入越高,出游的經濟距離越長 旅游資源的開發要考查在其最優吸引半徑內的旅游消費市場,位于或者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的價值大;反之開發利用價值小基礎設施 旅游資源的開發既要考慮當地現有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強,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旅游地的環境容量 占地面積大布局合理的景區環境容量大 7.地殼抬升形成相對高差,為瀑布的形成提供地形條件;圖示為花崗巖地貌,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然后伴隨地殼抬升形成落差較大的地形;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彌勒菩薩”的臉,塑造了獨特的天佛瀑布;流水的搬運作用是一個過程,沒有形成對應的地貌,故搬運作用對該瀑布塑造影響最小,C正確。故答案為:C。8.“天佛瀑布是最主要的景點之一因其在正面瀑布中間位置存在一張‘彌勒菩薩’的臉而得名”,在此處建立祈福平臺,能滿足人們向佛祈福的愿望;作為景點能吸引游客,當地人可以在周邊售賣當地特色及食物,或成為講解員為游客講解;以香火禮佛是在佛堂里或廟里,該處為一處自然景觀,不適合以香火禮佛,B正確。故答案為:B。(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某游客于7月23日從杭州(東經120.15度,北緯30.26度)出發開啟了環球旅程,在南極昆侖站(南緯80度25分,東經77度07分)度過了元旦,并于1月16日離開科考站。完成下面小題。9.啟程當天,該游客在杭州觀測到的太陽視運動方向及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約為( ?。?br/>A.順時針 43.5° B.順時針 80°C.逆時針 43.5° D.逆時針 80°10.返程當日(1月16日),該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是( ?。?br/>A.A B.B C.C D.D【答案】9.B10.B【知識點】地球公轉及其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睛】晝夜長短變化——抓“移動方向”此處的“移動方向”主要是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它決定晝長、夜長的變化趨勢,緯度高低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太陽直射點向哪個方向(南、北)移動,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如下圖所示:9.7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杭州東北日出,正午太陽在正南,西北日落,在杭州觀測太陽視運動為順時針;太陽直射點每個月南北移動大約不到8°,7月23日,為夏至日過后大約1個月,太陽直射點大約位于16°N,杭州為北緯30.26度,可計算杭州正午太陽高度約為90-(30-16)=76°,B正確。故答案為:B。10.經查證,1月16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約為21°S,該日69°S以南出現極晝現象,昆侖站緯度大約為南緯80°,該日昆侖站出現極晝現象,其午夜時(太陽在正南方向)應該有一定太陽高度,但比正午時(太陽在正北方向)的太陽高度??;A圖為極點的太陽視運動投影圖,C為正好發生極晝的太陽視運動投影圖,D圖代表未發生極晝的太陽視運動投影圖。B正確。故答案為:B。11.(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一位于游客在熱帶雨林乘船沿內格羅河(亞馬孫河支流)溯源而上,行至內格羅河與布朗庫河交匯處,發現兩條河流的河水因顏色迥異,黑黃分明,景色令人震撼。當晚他查閱資料得知,其中一條河流的河水因富含腐殖質而顏色烏黑,另一條河流的河水因含沙量大而呈黃色。造成兩條河流交界處涇渭分明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br/>A.地形 B.人為 C.氣候 D.植被【答案】D【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解析】【分析】兩條河流流域內地形平坦,均為熱帶雨林氣候,地形和氣候差異不大;流域內人口較少,河水的顏色取決于河水搬運的物質的顏色,不是人為所致;內格羅河流經沼澤,大量植物的枯落物形成腐殖質,但含沙量小,使河水顏色呈現黑色,布朗庫河泥沙含量較高,呈現黃色,故造成兩條河流交界處涇渭分明的原因是流經地區植被的差異導致了河水的差異,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河流水文特征及影響因素要素 特征描述 影響因素流量 流量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小) 補給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少;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少;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內流河則相反;流量的季節變化大小取決于補給形式的變化汛期 出現季節,早晚、長短等 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含沙量 含沙量大(?。?與流域內植被狀況、地形坡度、地面物質結構及降水強度等有關結冰期 有(無)、長(短) 最冷月均溫(緯度)(0度以下才可能有結冰期)凌汛 有(無) 兩個必要條件:①有結冰期;②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河段流速 大(小) 河流水量大?。缓恿髀洳畲笮。ㄗ钪饕模?br/>水位 高(低) 一般河流流量大則水位高,流量小則水位低(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南阿爾卑斯山脈是世界知名雪山,所在國家境內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國總面積的89%,平原面積狹小。主峰庫克山山峰頂部終年白雪皚皚,山間形成許多冰川和湖泊。該地特卡波湖等湖泊以其清澈的水質和周圍壯麗的山景著稱,大型湖泊群寬廣的湖面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游客,他們通常會在周邊地區品嘗惠靈頓牛排等畜牧業產品。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關于特卡波湖的推斷正確的是( ?。?br/>①特卡波湖是高原封閉湖泊,為咸水湖②特卡波湖的補給方式中降水補給占比較小③特卡波湖周邊的植被以耐鹽堿的灌木與草為主④特卡波湖的深度可能較大⑤特卡波湖的形成與雪山可能有一定關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13.推測該地區畜牧業優勢條件不包括( )A.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冬暖夏涼B.產品供應具有季節互補性獨特優勢C.國際享有盛名,品牌效應良好D.山地丘陵分割草場,小規模特色化經營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答案】12.C13.D【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點睛】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氣候 熱量 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它不僅制約著農作物的產量,也關系到作物種類、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光照 農作物生產的基本條件。光照長短、強弱的地區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地區分布。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節分配影響土地的利用狀況、生產能力等。晝夜溫差 晝夜溫差大,有機質積累多,農產品品質優良。氣象災害 寒潮、低溫冷害、臺風、洪澇、干旱等制約農業發展地形 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和機械化水平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堿度、墑情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水源 干旱地區,水源成為發展種植業的關鍵12.由材料可知,特卡波湖為山間湖泊,可推測其屬于高原封閉湖泊,該湖主要排泄通道為蒸發,故可能為咸水湖,咸水湖周邊以鹽堿土為主,再加上海拔較高,可推測其植被應該以耐鹽堿的灌木和草為主;該湖泊附近為雪山,可推測雪山的融水匯集到山間洼地,形成湖泊;該湖泊地處南阿爾卑斯山,受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較多,再加上該湖泊較封閉,主要補給水源應該是降水和冰雪融水,故降水補給占比相對較大;該湖泊為高原封閉湖泊,流域面積小,補給水量也較小,可推測湖泊深度可能較小。C①③⑤正確。故答案為:C。13.該地區地處南阿爾卑斯山,受西風帶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利于發展畜牧業;該地區相對高度大,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畜牧產品供應時間長,季節互補性強;該地區自然景觀獨特,吸引大量游客,國際知名度高,惠靈頓牛排品牌效應較好;山地丘陵分割草場,草場比較破碎,不利于畜牧業發展,D正確。故答案為:D。(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人類地理學》指出,人說成是環境的產物,人的活動、發展及其獨立制造的非自然存在的物品均受環境的嚴格限制,環境以“盲目的殘酷性統治著人類的命運”。某游客在旅行過程中分別在膠東和福建用膠卷拍下了兩幅住宅。完成下面小題。14.左圖是膠東傳統民居,請問房頂鋪的是( ?。?br/>A.麥草 B.稻草 C.海草 D.牧草15.泉州居民使用右圖海產品材料建設墻體的原因不包括( )A.就地取材 B.不怕蟲蛀 C.冬暖夏涼 D.降低濕度【答案】14.C15.D【知識點】地域文化的內涵;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解析】【點睛】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建筑格局 美國城市 市中心區摩天大樓高聳入云,四周建筑物錯落其間 城市發展歷史短,移民影響大,經濟發展快歐洲城市 市中心區一般很少建現代化高樓大廈,高大樓群聚集的情況更為少見 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城市格局與主體建筑風格已經形成建筑風格 杭州 將城市有組織地融入自然環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北京 皇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則沿城市中軸線排列 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華盛頓 國會大廈居于高處 體現了資產階級所標榜的民主與法制精神建筑結構 中國 圍墻是中國建筑的主要景觀,中國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 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西方 美國建筑絕少有圍墻,西方園林強調整齊劃一、直率敞朗、和盤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開放著稱14.膠東臨海,發展海洋漁業,傳統民居就地取材,應該是海洋中的海草;麥草來源于種植業的小麥田,稻草來自于水稻田,牧草來自畜牧業的牧場,與題意不符。C正確。故答案為:C。15.泉州臨海,海產品豐富,居民利用蠔殼等海產品材料建設墻體,體現了就地取材;蠔殼等海產品材料不怕蟲蛀,能隔熱保溫,保持室內冬暖夏涼;泉州靠海,空氣濕度大,該民居墻體不能降低濕度,D正確。故答案為:D。(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冷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由于變性程度(變為暖氣團的程度)不同,可能會有小股冷空氣補充,因此在主鋒后常有副鋒形成。主鋒、副鋒源地相同,由于離開源地的時間長短和路程遠近不同,因而在具有不同熱力特性的氣團之間會形成不同的鋒。一游客在4月13日旅行時拍下了一張照片,并連同當日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一并發送到了朋友圈。完成下面小題。16.該游客的照片拍攝于( ?。?br/>A.a鋒線西北側 B.a鋒線東南側 C.b鋒線西北側 D.b鋒線上17.關于該分布圖,說法正確一項的是( ?。?br/>A.①地處位于高壓脊線上,且植被覆蓋率低,易起沙B.受西北盤踞的冷高壓影響,小股冷空氣補充南下,暖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C.太陽直射點北移使南側氣團升溫變性,a成為b后的副鋒D.主鋒與副鋒之間為暖濕氣團,為該地區帶來豐沛降水【答案】16.A17.B【知識點】冷鋒【解析】【點評】鋒的分類類型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概念 冷氣團主動移近 暖氣團主動移近 冷暖氣團勢均力敵相同點 氣團位置 (1)冷氣團密度大在下;(2)暖氣團密度小在上;(3)鋒面兩側氣溫氣壓差異大,風力大不同點 氣團勢力 冷氣團強,暖氣團弱 暖氣團強,冷氣團弱 勢均力敵雨區位置 鋒前鋒后都有,以鋒后為主 鋒前 延伸到鋒后很大范圍雨帶寬窄 雨帶較窄 雨帶較寬 雨帶最寬降水 持續時間短,強度大,陣性 時間長強度小,持續性 時間最長移動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原地徘徊鋒面坡度 坡度最大 坡度較小 坡度最小暖氣團上升狀況 被迫抬升 主動爬升 緩緩上滑圖例 側視圖鋒面符號※天氣特征 過境前 單一暖氣團控制,溫暖晴朗 單一冷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過境時 陰天、刮風、降雨(雪)、降溫 陰天、降雨、持續性降水 持續性降水過境后 冷氣團取代原有暖氣團位置,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冷晴) 暖氣團取代原有冷氣團位置,氣溫升高,氣壓升降低,天氣轉晴(暖晴)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對我國天氣的影響 我國大多數降水天氣;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場春雨一場暖;華南地區“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華南準靜止鋒:清明時節雨;江淮準靜止鋒:梅雨(6-7月長江中下游);昆明準靜止鋒(冬):貴陽天無三日晴;天山準靜止鋒16.由照片可看出,近處天空明朗,遠處的云呈暗色,而云層是暖氣團中水汽凝結形成的,表明觀測者應從冷氣團一側拍攝。如果在暖氣團拍攝,拍攝到是云的底部,天空應呈陰暗。拍攝者應在a、b鋒線西北側為冷氣團一側;圖中顯示云層較厚,說明暖氣團水汽較充足,a鋒為主鋒,鋒前暖氣團水汽更充足;b鋒鋒前為冷氣團變性后的較暖氣團,水汽并不充足,難以形成較厚的云層。A正確。故答案為:A。17.由圖可知,①處等壓線向高值方向凸出,①處于低壓槽,西北為高壓,受高壓影響,小股冷空氣南下,與之前南下的冷空氣變性形成的暖氣團相遇,暖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太陽直射點在北移,但短時間內太陽直射點北移幅度極小,不是氣團升溫的主要原因,且圖中a為主鋒,主鋒與副鋒之間為冷氣團變性后的氣團,相對b鋒鋒后氣團,該氣團較暖,但相對a鋒鋒前的氣團,該氣團較冷干,為該地區帶來豐沛降水的主要是a鋒鋒前的暖濕氣團。B正確。故答案為:B。(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錫礦是重要的礦產資源,錫熔點低(230℃),在低溫存在轉化現象,因其易于提煉的特性,不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礦物之一,同時在工業上有著重要的地位。A市勘探發現了一處大型的以錫為主要礦產的礦脈,B市擁有完整的錫礦提煉技術,C市是精錫消費大省,主要運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在實際生產中,A市往往將原礦交由B市或其他地區的省市處理。完成下面小題。18.A市為了增加效益可以( ?。?br/>A.從B市引進錫礦提煉技術,再將成品售賣給C市B.和B市達成戰略合作,向C市引進產業鏈C.自主研發提煉技術與新能源電池技術D.與B市合作提煉,同時本市發展錫的相關產業19.符合A,B兩市的位置關系的圖可能是( )A.A市在內蒙古,B市在湖北 B.A市在西藏,B市在青海C.A市在江西,B市在湖南 D.A市在安徽,B市在江西【答案】18.D19.C【知識點】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工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 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自然因素 土地 工業需要一定數量、適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數量、質量和價格是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水源 工業生產需要有近便的、豐富的、優質的水源原料 原料的種類、數量、質量及其運輸成本對工業的區位選擇影響較大人文因素 動力 充足的動力供應是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耗能較大的工業應考慮靠近能源供應地勞動力 一個地區的勞動力的數量和勞動力的文化水平、勞動技能、工資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對工業區位的選擇都有影響政策 政府通過政策、法規等方面影響工業生產和分布交通運輸 工業原料、燃料的輸入,產品的輸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鐵路樞紐地區,對工業區位選擇有很大的影響市場 工業靠近市場可以節省運費,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其他因素 技術、信息、環境等影響越來越大18.A市錫礦提煉產業基礎差,難以引進B市的錫礦提煉技術,且B市也不可能將核心技術分享給A市;A市可以和B市合作,但A市相關產業基礎差,難以引進C市的產業鏈,更難以自主研發提煉技術和新能源電池技術;A市可以依托錫礦,和B市合作,同時進一步發展與錫礦相關的產業,從而增加效益,D正確。故答案為:D。19.根據材料信息,可推測,AB兩市應該鄰近,便于礦產的運輸,且B市技術水平更高。結合選項,內蒙古和湖北相距較遠,礦產運輸成本高;西藏和青海技術水平均較低,且青藏高原地廣人稀,西藏的A市和青海的B市可能相距較遠;江西和湖南相鄰,則A市和B市可能相距較近,湖南冶金技術水平也比較高;安徽和江西也相距較遠。C正確。故答案為:C。(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浙江的瑞金石花洞被譽為中國第一洞。其中有著海量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其豐富度令人嘆為觀止。石花洞內不僅有著大量的喀斯特景觀,更有著極為罕見的“石花”現象。該處有著最多數量的“石花”景觀。目前大部分石花都不對外開放,而少量石花在長時間的展出情況下也逐漸“枯萎”。完成下面小題。20.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往往需要特殊的條件。下列對該景觀塑造影響最小的是( )A.氣壓恒定 B.氣候穩定 C.時間漫長 D.洞內暗河21.石花逐漸“枯萎”的可能原因是( )A.展出石花因為人類活動而被破壞B.展出石花在燈光下停止生長并瓦解C.展出石花因洞內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而破壞D.展出石花因水源逐漸匱乏而停止生長【答案】20.D21.C【知識點】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解析】【點評】喀斯特地貌類型 名稱 景觀特點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溝 水溶蝕巖石形成的溝槽石芽 溶溝之間向上突出的部分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組成的石質森林峰叢 多個山峰有明顯的基座相連峰林 渾圓狀的石灰巖山峰成片分布孤峰 單個孤立的山峰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鐘乳 懸掛在石灰巖洞穴頂部的倒錐狀堆積體石筍 從地面向上長高的類似竹筍的堆積體石柱 石筍與石鐘乳相連在一起20.氣壓恒定、氣候穩定,為石花洞的形成提供穩定的大氣條件,漫長的時間利于該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洞內暗河主要是影響洞內地表的形態,對洞內的“石花”的形成和演化影響不大,D正確。故答案為:D。21.展出石花也不允許游客破壞,故人類活動破壞極少,不是石花逐漸“枯萎”的原因;燈光只是映襯“石花”,不會使其停止生長并瓦解;展出石花因洞內游客增多,游客的呼吸改變了原有的二氧化碳濃度,改變了石花的形成條件,從而造成了石花的“枯萎”;展出石花對游客開放,并沒有改變石花的水源條件。C正確。故答案為:C。(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在浙江杭州的某公園內,一個個巨大無比的“燈籠”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打卡。據悉,該公園的前身是上世紀50年代的小河油庫。這些風格獨特的燈籠正是一個個儲油桶改造而來。完成下面小題。22.早期在杭州成立小河油庫的作用可能是( )A.儲存石油,便于為城區能源“輸血”B.儲存柴油,便于為城區能源“輸血”C.存儲石油,應對臨時性的短缺窗口D.存儲柴油,應對臨時性的短缺窗口23.小河油庫遺址在2010年被評選為杭州市第五批歷史文化保護建筑,但是在2019年卻開始拆除,原因可能是( )A.拆除改造遺址成為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B.在成為“網紅”景點后逐漸衰落,最終被淘汰C.油料等物資存在安全隱患,為保證城市穩定而被拆除D.占用土地資源,影響城市規劃,阻礙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答案】22.D23.A【知識點】城鎮的空間結構;城鄉規劃中的主要產業布局;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點睛】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主要因素 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市場 ①看人口規模。投資少、成本低、營利所需顧客少→布局在居住區;投資大、成本高、營利所需顧客多→布局在城區中心②看人口平均消費水平。消費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區;消費水平高,多靠近城區中心③看居民消費偏好。服務業多選擇在消費偏好較高的區域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擴大消費市場,也便于商品物資的集散勞動力 主要考慮勞動力成本,不同類型的服務業對勞動力數量、工資水平以及勞動力素質要求不同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獲取信息和技術,彼此帶動,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消費者的交通費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費者其他因素 歷史文化、政策法規等因素對服務業的區位選擇也有影響,且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越來越強22.讀題干可知,小河油庫建立于上世紀50年代,該地比較靠近杭州城區,主要是存儲提煉過的柴油,柴油主要用作柴油發動機的燃料,適用于卡車、大型汽車、內燃機車、土建、挖掘機、裝載機、漁船、柴油發電機組、農業機械等,而石油尚未提煉,不適合靠近主城區。該地比較靠近杭州城區,而且面積不大,儲存數量有限,是為了應對臨時性的短缺窗口,而不是為城區能源“輸血”。D正確。故答案為:D。23.小河油庫遺址在2010年被評選為杭州市第五批歷史文化保護建筑,但是在2019年卻開始拆除,原因可能是:該油庫的功能在新時期已經意義不大,但是又靠近杭州的人口密集區,拆除改造遺址成為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是賦予它的新功能,新使命。在成為“網紅”景點后逐漸衰落,最終被淘汰不是主要原因。該油庫已經不再儲存油料等物資,不是因為存在安全隱患為保證城市穩定而被拆除。小河油庫改為公園,就是城市合理規劃的體現。A正確。故答案為:A。(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中國東部近海沿岸流主要有:渤海沿岸流、蘇北沿岸流、東海沿岸流及南海海流渤海沿岸流。黃海暖流進入渤海灣后,一股在遼東灣形成沿岸流,另一股與黃河口低鹽河水匯合南下,沿山東半島北部與黃海暖流匯合,一部分繞過山東半島頂端南下與蘇北沿岸流匯合。蘇北沿岸流,是淮河及黃海暖流混合后的沿岸流,自海州灣南下至長江口離岸向東南流去,與北上黑潮閩浙分支會合變性消失。東海沿岸流,主要由長江、錢塘江水匯合,然后沿海岸南下。南海海流,為季節性漂流。完成下面小題。24.推測東海沿岸流洋流實力最強的時期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5.下列關于南海海流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冬季進入南海北部的黑潮水呈逆時針方向沿海岸轉向西南流去B.南海海流夏季窄,冬季寬,季節變化顯著C.夏季因盛行西南季風,阻礙了沿岸流的南下并被黑潮閩浙分支夾帶北上匯合進入黃海D.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匯合珠江水向東北經臺灣海峽進入東海【答案】24.D25.B【知識點】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及其成因【解析】【點評】北印度洋海區冬、夏環流的區別(夏順冬逆)在北印度洋海區,由于受季風影響,洋流流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1)冬季,盛行東北風,季風洋流向西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見上圖甲)。(2)夏季,盛行西南風,季風洋流向東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見上圖乙)。24.材料中提到,東海沿岸流,主要由長江、錢塘江水匯合,然后沿海岸南下,冬季時盛行冬季風,冬季風為偏北風,驅動沿岸海水快速南下,故東海沿岸流冬季實力最強;夏季盛行偏南風,與東海沿岸流方向相反,會削弱其實力,春季和秋季為季風轉換期,不如冬季風對該洋流影響大。D正確。故答案為:D。25.冬季受偏北的冬季風影響,進入南海北部的黑潮水呈逆時針方向沿海岸轉向西南流去;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阻礙了沿岸流的南下并被黑潮閩浙分支夾帶北上匯合進入黃海,同時珠江水向東北經臺灣海峽進入東海;南海受夏季西南季風影響大,受夏季風影響,南海海流夏季寬,冬季窄,B正確。故答案為:B。26.(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16年,沃爾特·迪斯尼制作的動畫電影《莫阿娜》講述了一個意志堅強的女孩莫阿娜生活在波利尼西亞村莊的故事。由于故事發生在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因此在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征。下圖為南太平洋某島嶼的氣候數據材料二:一種巖石類型‘A’和一片水域‘B’(1)材料一中,A與B分別代表 和 ,據此判斷該地氣候類型 ,并列出原因 。(2)材料二中B為何種水體類型?材料二中A為何種巖石?請指出判斷原因。(3)C是環礁。試從地質演變角度解釋環礁的形成過程。【答案】(1)A代表氣溫;B代表降水量;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原因:年平均氣溫高于20℃,分旱雨季。(2)潟湖。原因:沙壩角度作答;玄武巖。原因:有六邊形條柱狀節理,位于火山島上。(3)岸邊珊瑚堆積→裙礁(環礁)→陸地沉降→堡礁→珊瑚向上堆積并生長,陸地沉降→最終形成環礁【知識點】地貌的觀察;河流地貌;海岸地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礦物與巖石【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特征,可推測,A為氣溫,B為降水量,根據數據可知,該島嶼全年氣溫較高,應為熱帶,氣溫較低時降水量較少,降水總量大,分明顯的旱雨季,應為熱帶季風氣候。(2)從圖中可看出,B為沙壩圍成的潟湖;圖中可看到,A巖石有六邊形條柱狀節理,應為玄武巖,該島位于南太平洋中,可能是巖漿噴發形成的火山島。(3)環礁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裙礁階段,熱帶海島四周,海水中的石珊瑚蟲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迅速發育。隨著珊瑚蟲骨骼的堆積,珊瑚礁面積逐漸擴大并露出海面,形成裙礁;接著是堡礁階段,島嶼隨著地質沉降而下沉,原先圍繞海島生長的珊瑚礁與海島被淺海隔開,這時的礁體被稱為堡礁;最后是環礁階段,當火山島持續下沉,珊瑚礁繼續向上堆積,形成環狀或馬蹄狀的珊瑚礁,圍繞著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 。【點評】巖石圈的組成類型 概念 特點巖漿巖 侵入巖 地下巖漿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 結晶顆粒較大;密度大,堅硬噴出巖 地下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巖石 礦物結晶顆粒較??;有流紋或氣孔沉積巖 地表巖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壞變成碎屑物質,被搬運到低處沉積、固結成巖石 具有層理構造;含有化石、非金屬礦物變質巖 巖石受到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影響,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使原來成分、結構發生改變而形成新巖石 片理構造;富含金屬礦物(1)根據表格數據特征,可推測,A為氣溫,B為降水量,根據數據可知,該島嶼全年氣溫較高,應為熱帶,氣溫較低時降水量較少,降水總量大,分明顯的旱雨季,應為熱帶季風氣候。(2)從圖中可看出,B為沙壩圍成的潟湖;圖中可看到,A巖石有六邊形條柱狀節理,應為玄武巖,該島位于南太平洋中,可能是巖漿噴發形成的火山島。(3)環礁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裙礁階段,熱帶海島四周,海水中的石珊瑚蟲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迅速發育。隨著珊瑚蟲骨骼的堆積,珊瑚礁面積逐漸擴大并露出海面,形成裙礁;接著是堡礁階段,島嶼隨著地質沉降而下沉,原先圍繞海島生長的珊瑚礁與海島被淺海隔開,這時的礁體被稱為堡礁;最后是環礁階段,當火山島持續下沉,珊瑚礁繼續向上堆積,形成環狀或馬蹄狀的珊瑚礁,圍繞著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 。27.(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小城鎮建設需要使用建設用地,但各省份每年大量的用地指標需要投向民生基礎設施、重大產業園區等項目,結余指標數量有限,保障特色小城鎮建設需求難度較大,而這些問題都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控制,各省份基本上無能為力。材料二:以杭州省為例,假如小鎮規劃面積3km ,建設面積1km 計算,“十三五”期間,10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需要新增建設用地1000km 。然而,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只注重增量土地的發展,忽視存量土地的挖潛。由于外延開發成本較低,而舊城鎮改造費用較高,拆遷比較麻煩,因此許多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都往外發展。表:我國城市和村鎮人均用地指標 類型合計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村鎮人口規模(萬人) — >100 50-100 20-50 <20 —人均用地(m2) 101.2 74.64 87.97 107.94 142.67 155注:表中合計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不包括村鎮。(1)分析小城鎮和城市在土地利用結構上的異同,并簡要說明原因。(2)分析中國重視小城鎮發展的原因。(3)列舉小城鎮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解釋原因。【答案】(1)同:①小城鎮和城市的整體用地構成相同;②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其次為工業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商業用地、綠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較少(或生活用地占比多、生產用地占比少,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不足,綠地、基礎設施用地匱乏)。異:①小城鎮與城市的用地結構差異主要體現在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占比上;②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比例遠高于所對應的城市;③小城鎮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④小城鎮商業用地略高于城市;⑤小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略低于城市。原因:①小城鎮是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為主的聚落,居住仍是大部分鎮區居民基本需求的核心職能,因此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遠高于所對應城市,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②同時,由于小城鎮地廣人稀,農村人口相對于城市人口密度低;③投入回報規模效應低,這就導致農村交通、教育、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不足,用地占比少,且公共設施用地少。(2)推力:①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大城市病角度作答);②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而城市已經難以接受大量的流動人口。拉力:①小城鎮地價相較于城市低,能夠較好地承接城市轉移出的一些產業;②小城鎮同農村有緊密聯系,有利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③小城鎮生活成本相較于城市低,農村剩余勞動力能更好在此居住生活。(3)①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小城鎮人均用地均高于城市,且人均居住用地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梢娦〕擎偞嬖诓荒艹浞趾侠砝猛恋刭Y源,土地利用粗放的問題。②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吸引力。小城鎮的公共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綠地占比低,居住用地占比高。容易產生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對城市、農村的吸引力低,影響小城鎮的發展。③生產用地少,產業發展弱。產業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動力,產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削弱了小城鎮集聚吸引力,進而又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阻礙城鎮發展,形成惡性循環。④占用耕地資源。小城鎮擴張的土地多來自于周邊的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知識點】城鎮的空間結構;城鎮化(城市化)的概念、標志與意義;城鎮化的利弊及問題解決【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小城鎮和城市的整體用地構成相同;都是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工業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商業用地、綠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等較少。小城鎮與城市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占比不同;其中差異最明顯的是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比例遠高于所對應的城市;而小城鎮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小城鎮商業用地略高于城市;小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略低于城市。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小城鎮規模較小,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為主,其核心職能是居住,因此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遠高于所對應城市,而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同時,小城鎮人均用地多,人口密度較小,各項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回報效益低,這就導致小城鎮交通、教育、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不足,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占比少,公共設施用地也較少。(2)中國重視小城鎮發展的原因從推力和拉力角度分析。推力: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城市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繼續增加,而大城市已經難以接受大量的流動人口。拉力:與大城市相比,小城鎮地價較低,能夠承接大城市轉移出的一些產業,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同時小城鎮與農村鄰近,一般都有緊密聯系,這有利于小城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還能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小城鎮住房、土地、日常消費等成本相較于城市低,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小城鎮能更好地生活。(3)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由圖可知,小城鎮人均用地均高于城市,且人均居住用地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故小城鎮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圖中顯示,小城鎮的公共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綠地占比低,居住用地占比高,這樣的土地利用結構容易產生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對城市、農村的吸引力低,影響小城鎮的發展,故小城鎮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吸引力的問題。產業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動力,而小城鎮的產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削弱了小城鎮的集聚吸引力,進而又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阻礙城鎮發展,形成惡性循環。故小城鎮生產用地少,產業發展弱;小城鎮擴張的土地多來自于周邊的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這也是小城鎮發展容易帶來的問題。【點評】辯證分析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合理城市化的影響:①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②有利于鄉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③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區域整體發展水平。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提高,促進城鄉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2)過快城市化的影響:①資源問題。②污染問題。③交通擁堵問題。④社會問題。(1)相同點:由圖可看出,小城鎮和城市的整體用地構成相同;都是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工業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商業用地、綠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等較少。不同點:由圖可知,小城鎮與城市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占比不同;其中差異最明顯的是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比例遠高于所對應的城市;而小城鎮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小城鎮商業用地略高于城市;小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略低于城市。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小城鎮規模較小,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為主,其核心職能是居住,因此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遠高于所對應城市,而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同時,小城鎮人均用地多,人口密度較小,各項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回報效益低,這就導致小城鎮交通、教育、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不足,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占比少,公共設施用地也較少。(2)中國重視小城鎮發展的原因從推力和拉力角度分析。推力: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城市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繼續增加,而大城市已經難以接受大量的流動人口。拉力:與大城市相比,小城鎮地價較低,能夠承接大城市轉移出的一些產業,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同時小城鎮與農村鄰近,一般都有緊密聯系,這有利于小城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還能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小城鎮住房、土地、日常消費等成本相較于城市低,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小城鎮能更好地生活。(3)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由圖可知,小城鎮人均用地均高于城市,且人均居住用地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故小城鎮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圖中顯示,小城鎮的公共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綠地占比低,居住用地占比高,這樣的土地利用結構容易產生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對城市、農村的吸引力低,影響小城鎮的發展,故小城鎮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吸引力的問題。產業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動力,而小城鎮的產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削弱了小城鎮的集聚吸引力,進而又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阻礙城鎮發展,形成惡性循環。故小城鎮生產用地少,產業發展弱;小城鎮擴張的土地多來自于周邊的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這也是小城鎮發展容易帶來的問題。28.(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廣饒縣鹽堿土主要分布于丁莊鄉東部的濱海地區及陳官、大碼頭、西劉橋等鄉的部分零星地區,面積237708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3.93%。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其鹽化程度越近海灘越重。材料二:東營市是黃河沖積形成的新興城市,是世界上土地面積增長最快的地區。為改善鹽堿地,東營市采取在重鹽堿地區域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園的措施。將制定植物群落的種植規劃作為目前鹽堿地生態園的首要解決的課題。該課題主要采用和創設了以下模式。“上農下漁”的鹽堿地利用模式 在鹽堿地上開挖池塘,蕎魚、蝦等,用挖池的土堆筑臺田,種植葡萄、棉花、飼草等。“包圍式”植物群落種植模式 采用“草—灌—草”的種植順序,首先利用草地、灌木覆蓋地面,達到改堿的目的;土壤環境改善后,再逐步地、循序漸進地引種灌木,等灌木和草本的植物群落相對穩定后,最后逐步引種喬木,并形成“草本包圍灌木、灌木包圍喬木”的種植模式。(1)簡述次生鹽漬化產生的原因。(2)廣饒縣鹽化程度越近海灘越重的原因是什么 (3)評價“上農下漁”的鹽堿地利用模式的優點。(4)分析東營市利用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能夠改善鹽堿地的原因。【答案】(1)次生鹽漬化是不合理的人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的過程,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灌排系統不配套,過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2)沿海低地,海水倒灌,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3)“上農下漁”抬高了土地耕種層,拉大了與地下水的距離,避免地下水通過蒸發把鹽分帶到土壤表層。通過引水和降雨灌溉,使臺田中的鹽分下降并隨排水溝排走,達到永久性改堿效果,從而提高利用率。(4)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態系統,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喬、灌、草所形成的強大根系,吸收水分進行蒸騰,能夠起到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有效防止土壤鹽漬化,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知識點】土壤的功能與養護;荒漠化及其綜合治理【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次生鹽漬化是不合理的人為措施,如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干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地下水順著土壤的毛細管到達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留在地表,不斷累積,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2)越接近海灘,地勢越低,沿海低地容易遭受海水倒灌,海水退卻或蒸發后,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殘留下大量鹽類物質,使得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3)“上農下漁”,在臺田種植農作物,該模式抬高了土地耕種層,使得地表與地下水的距離加大,避免地下水通過蒸發把鹽分帶到土壤表層。通過引水和降雨灌溉,淋洗臺田中的鹽分,使鹽分下降并隨排水溝排走,達到永久性改堿效果,從而改善鹽堿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鹽堿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地下水位高和強烈的蒸發,而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態系統,植被覆蓋率高,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從而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喬、灌、草生態系統會形成強大的根系,大量吸收水分進行蒸騰,能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分在地表的累積,有效防止土壤鹽漬化。【點評】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質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礦物質和無機養分。②表現:不同的成土母質會造成土壤性狀的差異。(2)氣候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動力因素。②表現: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熱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礦物質風化、物質遷移,以及植物、動物、微生物的活動。(3)生物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決定性因素。②表現:為土壤提供有機物,改變土壤的結構,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著最重要的作用。(4)地形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響土壤的發育。②表現:影響光照、熱量和水分等條件,同時還影響物質的轉換,進而影響土壤的發育。(5)時間①作用:決定土壤的發育進程。②表現:隨著時間推移,土壤從無到有,從薄到厚,層次由少到多,逐步發育成熟。(6)人類活動①作用:對土壤的形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②表現:人類的耕作活動,將自然土壤改造成為各種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狀,提高土壤的生產能力。一些違反自然成土過程的人類活動,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1)根據所學知識,次生鹽漬化是不合理的人為措施,如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干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地下水順著土壤的毛細管到達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留在地表,不斷累積,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2)越接近海灘,地勢越低,沿海低地容易遭受海水倒灌,海水退卻或蒸發后,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殘留下大量鹽類物質,使得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3)“上農下漁”,在臺田種植農作物,該模式抬高了土地耕種層,使得地表與地下水的距離加大,避免地下水通過蒸發把鹽分帶到土壤表層。通過引水和降雨灌溉,淋洗臺田中的鹽分,使鹽分下降并隨排水溝排走,達到永久性改堿效果,從而改善鹽堿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鹽堿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地下水位高和強烈的蒸發,而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態系統,植被覆蓋率高,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從而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喬、灌、草生態系統會形成強大的根系,大量吸收水分進行蒸騰,能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分在地表的累積,有效防止土壤鹽漬化。1 / 1浙江省辛愉杯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線上模擬考試地理試題(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下圖為一張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兩位科學家,為了探索某一地貌景觀時保障生命安全,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如今,我們更多使用無人設備研究這一地區,在獲得重要的科學數據的同時,有效減少了研究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風險。完成下面小題。1.與圖中地貌類型相同的是( )A.賀蘭山戈壁 B.西藏札達土林C.美國夏威夷基拉韋厄峰 D.月球探測器著陸月海2.使用無人設備研究該地區時,可以( ?。?br/>①使用GIS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繪制地圖,并監測該地活動變化②利用無人機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異常活動變化,并進行災害預警③通過BDS獲取調查人員難以到達地區的信息④利用虛擬現實獲取該地區信息參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布達拉宮是拉薩著名的地標性建筑,外觀恢宏大氣。墻面主要由白色和紅色組成,在當地的信仰中,白色代表白云與純潔,紅色代表太陽與觀音菩薩。宮殿墻體白色部分由牛奶,蜂蜜等材料混合而成的白色物質涂抹而成,每年都有專人從事該養護工作。完成下面小題。3.布達拉宮整體高大,墻體較厚,最厚處達到近5米,以下不是修建成這樣的原因是( ?。?br/>A.增強了穩固性,使得抗震性能大大提升B.減小了晝夜巨大溫差帶來的影響C.增加了建筑的恢弘,彰顯權利與地位D.抵御外族入侵,增強對外作戰強度4.牛奶蜂蜜等物質在古西藏是非常珍貴的物資,為什么西藏人愿意用食材來涂抹墻壁呢( ?。?br/>A.這樣的顏色最接近云朵的白色B.體現了西藏人對布達拉宮的尊敬C.彰顯了貴族的權利與地位D.能保護墻體不受自然風化和侵蝕(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風力發電是我國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之一,為解決全球變暖有著積極的作用。風力發電場所主要分為陸上發電組與海上發電組。陸地上建設風力發電機組往往會占用大面積的土地,但這也可能帶來更多的機遇。完成下面小題。5.小明發現了一個現象,海上的風力發電設備通常比陸地上的設備更大,同時在規模上也會更加的龐大。下列因素中對該現象影響最小的是( ?。?br/>A.交通因素 B.經濟因素 C.自然因素 D.科技因素6.風力發電機組周邊地區最有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成立大數據存儲管理中心B.依托風車景觀成立旅游打卡小鎮C.依托廉價電力資源完善基礎設施成立居住點D.利用閑置土地種植經濟林(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卡定溝是林芝AAA級景區,也是較大的原始森林基地,被譽為氧吧。其中的天佛瀑布是最主要的景點之一因其在正面瀑布中間位置存在一張“彌勒菩薩”的臉而得名,落差約200米,是林芝為數不多的花崗巖地貌。完成下面小題。7.推測對該瀑布塑造影響最小的地質運動可能是( )A.地殼抬升 B.巖漿運動 C.搬運作用 D.侵蝕作用8.下列對當地人的行為推測中錯誤的是( ?。?br/>A.在此處建立祈福平臺 B.在此處以香火禮佛C.在周邊售賣當地特色及食物 D.成為講解員為外來游客講解(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某游客于7月23日從杭州(東經120.15度,北緯30.26度)出發開啟了環球旅程,在南極昆侖站(南緯80度25分,東經77度07分)度過了元旦,并于1月16日離開科考站。完成下面小題。9.啟程當天,該游客在杭州觀測到的太陽視運動方向及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約為( ?。?br/>A.順時針 43.5° B.順時針 80°C.逆時針 43.5° D.逆時針 80°10.返程當日(1月16日),該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是( ?。?br/>A.A B.B C.C D.D11.(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一位于游客在熱帶雨林乘船沿內格羅河(亞馬孫河支流)溯源而上,行至內格羅河與布朗庫河交匯處,發現兩條河流的河水因顏色迥異,黑黃分明,景色令人震撼。當晚他查閱資料得知,其中一條河流的河水因富含腐殖質而顏色烏黑,另一條河流的河水因含沙量大而呈黃色。造成兩條河流交界處涇渭分明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地形 B.人為 C.氣候 D.植被(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南阿爾卑斯山脈是世界知名雪山,所在國家境內山地和丘陵約占全國總面積的89%,平原面積狹小。主峰庫克山山峰頂部終年白雪皚皚,山間形成許多冰川和湖泊。該地特卡波湖等湖泊以其清澈的水質和周圍壯麗的山景著稱,大型湖泊群寬廣的湖面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游客,他們通常會在周邊地區品嘗惠靈頓牛排等畜牧業產品。完成下面小題。12.下列關于特卡波湖的推斷正確的是( )①特卡波湖是高原封閉湖泊,為咸水湖②特卡波湖的補給方式中降水補給占比較小③特卡波湖周邊的植被以耐鹽堿的灌木與草為主④特卡波湖的深度可能較大⑤特卡波湖的形成與雪山可能有一定關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13.推測該地區畜牧業優勢條件不包括( ?。?br/>A.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冬暖夏涼B.產品供應具有季節互補性獨特優勢C.國際享有盛名,品牌效應良好D.山地丘陵分割草場,小規模特色化經營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人類地理學》指出,人說成是環境的產物,人的活動、發展及其獨立制造的非自然存在的物品均受環境的嚴格限制,環境以“盲目的殘酷性統治著人類的命運”。某游客在旅行過程中分別在膠東和福建用膠卷拍下了兩幅住宅。完成下面小題。14.左圖是膠東傳統民居,請問房頂鋪的是( )A.麥草 B.稻草 C.海草 D.牧草15.泉州居民使用右圖海產品材料建設墻體的原因不包括( ?。?br/>A.就地取材 B.不怕蟲蛀 C.冬暖夏涼 D.降低濕度(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冷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由于變性程度(變為暖氣團的程度)不同,可能會有小股冷空氣補充,因此在主鋒后常有副鋒形成。主鋒、副鋒源地相同,由于離開源地的時間長短和路程遠近不同,因而在具有不同熱力特性的氣團之間會形成不同的鋒。一游客在4月13日旅行時拍下了一張照片,并連同當日亞洲局部地區海平面氣壓分布一并發送到了朋友圈。完成下面小題。16.該游客的照片拍攝于( ?。?br/>A.a鋒線西北側 B.a鋒線東南側 C.b鋒線西北側 D.b鋒線上17.關于該分布圖,說法正確一項的是( ?。?br/>A.①地處位于高壓脊線上,且植被覆蓋率低,易起沙B.受西北盤踞的冷高壓影響,小股冷空氣補充南下,暖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C.太陽直射點北移使南側氣團升溫變性,a成為b后的副鋒D.主鋒與副鋒之間為暖濕氣團,為該地區帶來豐沛降水(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錫礦是重要的礦產資源,錫熔點低(230℃),在低溫存在轉化現象,因其易于提煉的特性,不僅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金屬礦物之一,同時在工業上有著重要的地位。A市勘探發現了一處大型的以錫為主要礦產的礦脈,B市擁有完整的錫礦提煉技術,C市是精錫消費大省,主要運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在實際生產中,A市往往將原礦交由B市或其他地區的省市處理。完成下面小題。18.A市為了增加效益可以( ?。?br/>A.從B市引進錫礦提煉技術,再將成品售賣給C市B.和B市達成戰略合作,向C市引進產業鏈C.自主研發提煉技術與新能源電池技術D.與B市合作提煉,同時本市發展錫的相關產業19.符合A,B兩市的位置關系的圖可能是( ?。?br/>A.A市在內蒙古,B市在湖北 B.A市在西藏,B市在青海C.A市在江西,B市在湖南 D.A市在安徽,B市在江西(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浙江的瑞金石花洞被譽為中國第一洞。其中有著海量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其豐富度令人嘆為觀止。石花洞內不僅有著大量的喀斯特景觀,更有著極為罕見的“石花”現象。該處有著最多數量的“石花”景觀。目前大部分石花都不對外開放,而少量石花在長時間的展出情況下也逐漸“枯萎”。完成下面小題。20.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過程往往需要特殊的條件。下列對該景觀塑造影響最小的是( )A.氣壓恒定 B.氣候穩定 C.時間漫長 D.洞內暗河21.石花逐漸“枯萎”的可能原因是( )A.展出石花因為人類活動而被破壞B.展出石花在燈光下停止生長并瓦解C.展出石花因洞內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而破壞D.展出石花因水源逐漸匱乏而停止生長(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在浙江杭州的某公園內,一個個巨大無比的“燈籠”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打卡。據悉,該公園的前身是上世紀50年代的小河油庫。這些風格獨特的燈籠正是一個個儲油桶改造而來。完成下面小題。22.早期在杭州成立小河油庫的作用可能是( )A.儲存石油,便于為城區能源“輸血”B.儲存柴油,便于為城區能源“輸血”C.存儲石油,應對臨時性的短缺窗口D.存儲柴油,應對臨時性的短缺窗口23.小河油庫遺址在2010年被評選為杭州市第五批歷史文化保護建筑,但是在2019年卻開始拆除,原因可能是( ?。?br/>A.拆除改造遺址成為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B.在成為“網紅”景點后逐漸衰落,最終被淘汰C.油料等物資存在安全隱患,為保證城市穩定而被拆除D.占用土地資源,影響城市規劃,阻礙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中國東部近海沿岸流主要有:渤海沿岸流、蘇北沿岸流、東海沿岸流及南海海流渤海沿岸流。黃海暖流進入渤海灣后,一股在遼東灣形成沿岸流,另一股與黃河口低鹽河水匯合南下,沿山東半島北部與黃海暖流匯合,一部分繞過山東半島頂端南下與蘇北沿岸流匯合。蘇北沿岸流,是淮河及黃海暖流混合后的沿岸流,自海州灣南下至長江口離岸向東南流去,與北上黑潮閩浙分支會合變性消失。東海沿岸流,主要由長江、錢塘江水匯合,然后沿海岸南下。南海海流,為季節性漂流。完成下面小題。24.推測東海沿岸流洋流實力最強的時期為( ?。?br/>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5.下列關于南海海流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br/>A.冬季進入南海北部的黑潮水呈逆時針方向沿海岸轉向西南流去B.南海海流夏季窄,冬季寬,季節變化顯著C.夏季因盛行西南季風,阻礙了沿岸流的南下并被黑潮閩浙分支夾帶北上匯合進入黃海D.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匯合珠江水向東北經臺灣海峽進入東海26.(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2016年,沃爾特·迪斯尼制作的動畫電影《莫阿娜》講述了一個意志堅強的女孩莫阿娜生活在波利尼西亞村莊的故事。由于故事發生在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亞,因此在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許多獨特的地理特征。下圖為南太平洋某島嶼的氣候數據材料二:一種巖石類型‘A’和一片水域‘B’(1)材料一中,A與B分別代表 和 ,據此判斷該地氣候類型 ,并列出原因 。(2)材料二中B為何種水體類型?材料二中A為何種巖石?請指出判斷原因。(3)C是環礁。試從地質演變角度解釋環礁的形成過程。27.(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小城鎮建設需要使用建設用地,但各省份每年大量的用地指標需要投向民生基礎設施、重大產業園區等項目,結余指標數量有限,保障特色小城鎮建設需求難度較大,而這些問題都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控制,各省份基本上無能為力。材料二:以杭州省為例,假如小鎮規劃面積3km ,建設面積1km 計算,“十三五”期間,1000個國家級特色小鎮需要新增建設用地1000km 。然而,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只注重增量土地的發展,忽視存量土地的挖潛。由于外延開發成本較低,而舊城鎮改造費用較高,拆遷比較麻煩,因此許多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都往外發展。表:我國城市和村鎮人均用地指標 類型合計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村鎮人口規模(萬人) — >100 50-100 20-50 <20 —人均用地(m2) 101.2 74.64 87.97 107.94 142.67 155注:表中合計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不包括村鎮。(1)分析小城鎮和城市在土地利用結構上的異同,并簡要說明原因。(2)分析中國重視小城鎮發展的原因。(3)列舉小城鎮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解釋原因。28.(2024高三上·浙江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廣饒縣鹽堿土主要分布于丁莊鄉東部的濱海地區及陳官、大碼頭、西劉橋等鄉的部分零星地區,面積237708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3.93%。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其鹽化程度越近海灘越重。材料二:東營市是黃河沖積形成的新興城市,是世界上土地面積增長最快的地區。為改善鹽堿地,東營市采取在重鹽堿地區域規劃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園的措施。將制定植物群落的種植規劃作為目前鹽堿地生態園的首要解決的課題。該課題主要采用和創設了以下模式。“上農下漁”的鹽堿地利用模式 在鹽堿地上開挖池塘,蕎魚、蝦等,用挖池的土堆筑臺田,種植葡萄、棉花、飼草等。“包圍式”植物群落種植模式 采用“草—灌—草”的種植順序,首先利用草地、灌木覆蓋地面,達到改堿的目的;土壤環境改善后,再逐步地、循序漸進地引種灌木,等灌木和草本的植物群落相對穩定后,最后逐步引種喬木,并形成“草本包圍灌木、灌木包圍喬木”的種植模式。(1)簡述次生鹽漬化產生的原因。(2)廣饒縣鹽化程度越近海灘越重的原因是什么 (3)評價“上農下漁”的鹽堿地利用模式的優點。(4)分析東營市利用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能夠改善鹽堿地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C【知識點】地貌的觀察;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解析】【點評】目前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農業等方面運用廣泛,具體應用分析如下: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應用領域 具體內容 應用方向資源普查 礦產資源 有許多蘊藏礦產的地方是地質斷裂或環形構造帶,較容易借助遙感“發現”礦產 人們只需要分析遙感圖像就可以劃定蘊藏礦產的大致區域生物資源 通過遙感圖像解譯,用圖像處理技術,提取植被的分布、類型、結構、健康狀況、產量等數據 為農業、林業、城市綠化、環境保護等部門服務環境和災害監測 環境監測 監測荒漠化、土地鹽堿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態、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植被變化、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等 有利于人們了解環境變化,使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災害監測 監測旱情、洪災、滑坡、泥石流、地震、農林病蟲害、森林火災等 有利于防災減災1.在研究活火山地貌時,科學家們需要采取特別的安全措施,圖中地表呈現為黑色,可能是火山地貌,美國夏威夷基拉韋厄峰為火山噴發形成的地貌;賀蘭山戈壁、西藏土林均不是火山地貌;月海是月球上的隕石坑,不是火山地貌。C正確。故答案為:C。2.GIS具有分析、查詢、繪制地圖等功能,無人機可以實時監控,通過無人機提供的信息,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活動變化,并進行災害預警,BDS獲取信息需要調查人員攜帶BDS設備,不能獲取調查人員難以到達地區的信息,該地區是客觀存在的不需要利用虛擬現實來獲取信息參數。C①②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3.D4.B【知識點】地域文化的內涵;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解析】【點評】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上的體現“五步分析法”1.確定景觀的基本功能2.找到景觀的位置和占地范圍3.確定景觀所在的地域范圍4.確定景觀所在的文化區或文化功能區5.判斷景觀的象征意義和象征意義屬于那些人3.布達拉宮地處西藏,地殼不穩定,墻體厚,能夠增強穩固性,抗震性能提升;布達拉宮地處青藏高原,晝夜溫差大,墻體厚能減小室內的溫差;布達拉宮為宗教建筑,建筑高大,墻體較厚,增加了建筑的恢弘,彰顯權利與地位;我國各民族團結一致,故布達拉宮的特點與抵御外族入侵無關,D正確。故答案為:D。4.西藏人愿意用珍貴的物資涂抹墻壁,說明了西藏人對于布達拉宮的珍視和尊敬;與云朵顏色相近的物資還有很多,只為了追求顏色一致沒必要使用十分珍貴的食材;布達拉宮是當地的地標,宗教建筑,面向的群體不分貴族和平民;食材抗風化侵蝕能力弱,保護墻體的功能不強。B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5.D6.B【知識點】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解析】【點評】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1)原則:根據各地的區域特征,采取適宜的發展戰略。(2)考慮因素:在區域發展中,既要考慮位置、氣候、地形、礦產資源等自然條件,也要考慮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和科技等社會經濟因素。5.海上運輸大型設備更方便,可利用的海面更廣闊,發電機組規模更大經濟效益更高,故交通、經濟、自然(廣闊的海面)等因素對該現象影響較大;無論是陸地上還是海上,科技因素的影響是相同的,科技因素不是陸上發電組和海上發電組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D正確。故答案為:D。6.風力發電機組規模宏大,可作為旅游資源,故風力發電機組周邊地區可以依托風車景觀成立旅游打卡小鎮;風力發電不穩定,大數據存儲管理中心需要依托穩定的能源供應;風力發電,成本較高,并不廉價,且大型發電機組附近不適合居?。伙L力發電機組所處區域風力較大,無明顯的農業區位優勢,種植經濟林不適宜,且種植林木會削減風力。B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7.C8.B【知識點】外力作用;旅游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解析】【點睛】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評價項目 內容 開發條件評價資源價值 旅游資源的價值首先取決于資源質量(即自身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高低),還與資源的集群狀況、地域組合狀況有關 資源質量高、集群狀況好、地域組合好的旅游資源游覽價值大,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地理位置與交通 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通過影響經濟距離和游客心理進而影響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交通位置閉塞,進出不暢,開發條件差;反之開發條件好客源市場 旅游經濟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客源市場的距離。旅游者出游受經濟距離(游客從出發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發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的影響。旅游地的經濟距離越長,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經濟收入越高,出游的經濟距離越長 旅游資源的開發要考查在其最優吸引半徑內的旅游消費市場,位于或者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的價值大;反之開發利用價值小基礎設施 旅游資源的開發既要考慮當地現有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應的配套服務設施 基礎設施完善,地區接待能力強,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旅游地的環境容量 占地面積大布局合理的景區環境容量大 7.地殼抬升形成相對高差,為瀑布的形成提供地形條件;圖示為花崗巖地貌,巖漿侵入形成花崗巖,然后伴隨地殼抬升形成落差較大的地形;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彌勒菩薩”的臉,塑造了獨特的天佛瀑布;流水的搬運作用是一個過程,沒有形成對應的地貌,故搬運作用對該瀑布塑造影響最小,C正確。故答案為:C。8.“天佛瀑布是最主要的景點之一因其在正面瀑布中間位置存在一張‘彌勒菩薩’的臉而得名”,在此處建立祈福平臺,能滿足人們向佛祈福的愿望;作為景點能吸引游客,當地人可以在周邊售賣當地特色及食物,或成為講解員為游客講解;以香火禮佛是在佛堂里或廟里,該處為一處自然景觀,不適合以香火禮佛,B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9.B10.B【知識點】地球公轉及其特征;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解析】【點睛】晝夜長短變化——抓“移動方向”此處的“移動方向”主要是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它決定晝長、夜長的變化趨勢,緯度高低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太陽直射點向哪個方向(南、北)移動,哪個半球(南、北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如下圖所示:9.7月23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杭州東北日出,正午太陽在正南,西北日落,在杭州觀測太陽視運動為順時針;太陽直射點每個月南北移動大約不到8°,7月23日,為夏至日過后大約1個月,太陽直射點大約位于16°N,杭州為北緯30.26度,可計算杭州正午太陽高度約為90-(30-16)=76°,B正確。故答案為:B。10.經查證,1月16日,太陽直射點緯度約為21°S,該日69°S以南出現極晝現象,昆侖站緯度大約為南緯80°,該日昆侖站出現極晝現象,其午夜時(太陽在正南方向)應該有一定太陽高度,但比正午時(太陽在正北方向)的太陽高度??;A圖為極點的太陽視運動投影圖,C為正好發生極晝的太陽視運動投影圖,D圖代表未發生極晝的太陽視運動投影圖。B正確。故答案為:B。11.【答案】D【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解析】【分析】兩條河流流域內地形平坦,均為熱帶雨林氣候,地形和氣候差異不大;流域內人口較少,河水的顏色取決于河水搬運的物質的顏色,不是人為所致;內格羅河流經沼澤,大量植物的枯落物形成腐殖質,但含沙量小,使河水顏色呈現黑色,布朗庫河泥沙含量較高,呈現黃色,故造成兩條河流交界處涇渭分明的原因是流經地區植被的差異導致了河水的差異,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河流水文特征及影響因素要素 特征描述 影響因素流量 流量大(?。涣髁康募竟澴兓湍觌H變化大(?。?補給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少;流域面積大小;支流多少;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內流河則相反;流量的季節變化大小取決于補給形式的變化汛期 出現季節,早晚、長短等 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含沙量 含沙量大(?。?與流域內植被狀況、地形坡度、地面物質結構及降水強度等有關結冰期 有(無)、長(短) 最冷月均溫(緯度)(0度以下才可能有結冰期)凌汛 有(無) 兩個必要條件:①有結冰期;②由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河段流速 大(?。?河流水量大?。缓恿髀洳畲笮。ㄗ钪饕模?br/>水位 高(低) 一般河流流量大則水位高,流量小則水位低【答案】12.C13.D【知識點】陸地水體類型及其相互關系;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點睛】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位因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氣候 熱量 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條件。它不僅制約著農作物的產量,也關系到作物種類、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光照 農作物生產的基本條件。光照長短、強弱的地區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作物的地區分布。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節分配影響土地的利用狀況、生產能力等。晝夜溫差 晝夜溫差大,有機質積累多,農產品品質優良。氣象災害 寒潮、低溫冷害、臺風、洪澇、干旱等制約農業發展地形 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和機械化水平土壤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堿度、墑情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水源 干旱地區,水源成為發展種植業的關鍵12.由材料可知,特卡波湖為山間湖泊,可推測其屬于高原封閉湖泊,該湖主要排泄通道為蒸發,故可能為咸水湖,咸水湖周邊以鹽堿土為主,再加上海拔較高,可推測其植被應該以耐鹽堿的灌木和草為主;該湖泊附近為雪山,可推測雪山的融水匯集到山間洼地,形成湖泊;該湖泊地處南阿爾卑斯山,受盛行西風影響,降水較多,再加上該湖泊較封閉,主要補給水源應該是降水和冰雪融水,故降水補給占比相對較大;該湖泊為高原封閉湖泊,流域面積小,補給水量也較小,可推測湖泊深度可能較小。C①③⑤正確。故答案為:C。13.該地區地處南阿爾卑斯山,受西風帶控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利于發展畜牧業;該地區相對高度大,氣候的垂直差異明顯,畜牧產品供應時間長,季節互補性強;該地區自然景觀獨特,吸引大量游客,國際知名度高,惠靈頓牛排品牌效應較好;山地丘陵分割草場,草場比較破碎,不利于畜牧業發展,D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14.C15.D【知識點】地域文化的內涵;地域文化對城鄉景觀的影響【解析】【點睛】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城市建筑 表現 原因建筑格局 美國城市 市中心區摩天大樓高聳入云,四周建筑物錯落其間 城市發展歷史短,移民影響大,經濟發展快歐洲城市 市中心區一般很少建現代化高樓大廈,高大樓群聚集的情況更為少見 城市發展歷史悠久,城市格局與主體建筑風格已經形成建筑風格 杭州 將城市有組織地融入自然環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北京 皇宮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則沿城市中軸線排列 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華盛頓 國會大廈居于高處 體現了資產階級所標榜的民主與法制精神建筑結構 中國 圍墻是中國建筑的主要景觀,中國園林講究含蓄、顯而不露、引而不發、忌直求曲、忌寬求窄 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內向性、封閉性西方 美國建筑絕少有圍墻,西方園林強調整齊劃一、直率敞朗、和盤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開放著稱14.膠東臨海,發展海洋漁業,傳統民居就地取材,應該是海洋中的海草;麥草來源于種植業的小麥田,稻草來自于水稻田,牧草來自畜牧業的牧場,與題意不符。C正確。故答案為:C。15.泉州臨海,海產品豐富,居民利用蠔殼等海產品材料建設墻體,體現了就地取材;蠔殼等海產品材料不怕蟲蛀,能隔熱保溫,保持室內冬暖夏涼;泉州靠海,空氣濕度大,該民居墻體不能降低濕度,D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16.A17.B【知識點】冷鋒【解析】【點評】鋒的分類類型 冷鋒 暖鋒 準靜止鋒概念 冷氣團主動移近 暖氣團主動移近 冷暖氣團勢均力敵相同點 氣團位置 (1)冷氣團密度大在下;(2)暖氣團密度小在上;(3)鋒面兩側氣溫氣壓差異大,風力大不同點 氣團勢力 冷氣團強,暖氣團弱 暖氣團強,冷氣團弱 勢均力敵雨區位置 鋒前鋒后都有,以鋒后為主 鋒前 延伸到鋒后很大范圍雨帶寬窄 雨帶較窄 雨帶較寬 雨帶最寬降水 持續時間短,強度大,陣性 時間長強度小,持續性 時間最長移動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原地徘徊鋒面坡度 坡度最大 坡度較小 坡度最小暖氣團上升狀況 被迫抬升 主動爬升 緩緩上滑圖例 側視圖鋒面符號※天氣特征 過境前 單一暖氣團控制,溫暖晴朗 單一冷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過境時 陰天、刮風、降雨(雪)、降溫 陰天、降雨、持續性降水 持續性降水過境后 冷氣團取代原有暖氣團位置,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冷晴) 暖氣團取代原有冷氣團位置,氣溫升高,氣壓升降低,天氣轉晴(暖晴)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對我國天氣的影響 我國大多數降水天氣;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場秋雨一場寒 一場春雨一場暖;華南地區“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華南準靜止鋒:清明時節雨;江淮準靜止鋒:梅雨(6-7月長江中下游);昆明準靜止鋒(冬):貴陽天無三日晴;天山準靜止鋒16.由照片可看出,近處天空明朗,遠處的云呈暗色,而云層是暖氣團中水汽凝結形成的,表明觀測者應從冷氣團一側拍攝。如果在暖氣團拍攝,拍攝到是云的底部,天空應呈陰暗。拍攝者應在a、b鋒線西北側為冷氣團一側;圖中顯示云層較厚,說明暖氣團水汽較充足,a鋒為主鋒,鋒前暖氣團水汽更充足;b鋒鋒前為冷氣團變性后的較暖氣團,水汽并不充足,難以形成較厚的云層。A正確。故答案為:A。17.由圖可知,①處等壓線向高值方向凸出,①處于低壓槽,西北為高壓,受高壓影響,小股冷空氣南下,與之前南下的冷空氣變性形成的暖氣團相遇,暖氣團被迫抬升,形成冷鋒;太陽直射點在北移,但短時間內太陽直射點北移幅度極小,不是氣團升溫的主要原因,且圖中a為主鋒,主鋒與副鋒之間為冷氣團變性后的氣團,相對b鋒鋒后氣團,該氣團較暖,但相對a鋒鋒前的氣團,該氣團較冷干,為該地區帶來豐沛降水的主要是a鋒鋒前的暖濕氣團。B正確。故答案為:B。【答案】18.D19.C【知識點】工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工業發展的方向與措施【解析】【點評】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區位因素 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自然因素 土地 工業需要一定數量、適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數量、質量和價格是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重要因素水源 工業生產需要有近便的、豐富的、優質的水源原料 原料的種類、數量、質量及其運輸成本對工業的區位選擇影響較大人文因素 動力 充足的動力供應是工業生產的必要條件,耗能較大的工業應考慮靠近能源供應地勞動力 一個地區的勞動力的數量和勞動力的文化水平、勞動技能、工資水平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等對工業區位的選擇都有影響政策 政府通過政策、法規等方面影響工業生產和分布交通運輸 工業原料、燃料的輸入,產品的輸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鐵路樞紐地區,對工業區位選擇有很大的影響市場 工業靠近市場可以節省運費,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其他因素 技術、信息、環境等影響越來越大18.A市錫礦提煉產業基礎差,難以引進B市的錫礦提煉技術,且B市也不可能將核心技術分享給A市;A市可以和B市合作,但A市相關產業基礎差,難以引進C市的產業鏈,更難以自主研發提煉技術和新能源電池技術;A市可以依托錫礦,和B市合作,同時進一步發展與錫礦相關的產業,從而增加效益,D正確。故答案為:D。19.根據材料信息,可推測,AB兩市應該鄰近,便于礦產的運輸,且B市技術水平更高。結合選項,內蒙古和湖北相距較遠,礦產運輸成本高;西藏和青海技術水平均較低,且青藏高原地廣人稀,西藏的A市和青海的B市可能相距較遠;江西和湖南相鄰,則A市和B市可能相距較近,湖南冶金技術水平也比較高;安徽和江西也相距較遠。C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20.D21.C【知識點】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解析】【點評】喀斯特地貌類型 名稱 景觀特點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溝 水溶蝕巖石形成的溝槽石芽 溶溝之間向上突出的部分石林 由一系列石柱組成的石質森林峰叢 多個山峰有明顯的基座相連峰林 渾圓狀的石灰巖山峰成片分布孤峰 單個孤立的山峰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鐘乳 懸掛在石灰巖洞穴頂部的倒錐狀堆積體石筍 從地面向上長高的類似竹筍的堆積體石柱 石筍與石鐘乳相連在一起20.氣壓恒定、氣候穩定,為石花洞的形成提供穩定的大氣條件,漫長的時間利于該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洞內暗河主要是影響洞內地表的形態,對洞內的“石花”的形成和演化影響不大,D正確。故答案為:D。21.展出石花也不允許游客破壞,故人類活動破壞極少,不是石花逐漸“枯萎”的原因;燈光只是映襯“石花”,不會使其停止生長并瓦解;展出石花因洞內游客增多,游客的呼吸改變了原有的二氧化碳濃度,改變了石花的形成條件,從而造成了石花的“枯萎”;展出石花對游客開放,并沒有改變石花的水源條件。C正確。故答案為:C。【答案】22.D23.A【知識點】城鎮的空間結構;城鄉規劃中的主要產業布局;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解析】【點睛】影響服務業的區位因素主要因素 對區位選擇的影響市場 ①看人口規模。投資少、成本低、營利所需顧客少→布局在居住區;投資大、成本高、營利所需顧客多→布局在城區中心②看人口平均消費水平。消費水平低,多靠近居住區;消費水平高,多靠近城區中心③看居民消費偏好。服務業多選擇在消費偏好較高的區域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擴大消費市場,也便于商品物資的集散勞動力 主要考慮勞動力成本,不同類型的服務業對勞動力數量、工資水平以及勞動力素質要求不同集聚 一方面可共享基礎設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獲取信息和技術,彼此帶動,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消費者的交通費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費者其他因素 歷史文化、政策法規等因素對服務業的區位選擇也有影響,且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越來越強22.讀題干可知,小河油庫建立于上世紀50年代,該地比較靠近杭州城區,主要是存儲提煉過的柴油,柴油主要用作柴油發動機的燃料,適用于卡車、大型汽車、內燃機車、土建、挖掘機、裝載機、漁船、柴油發電機組、農業機械等,而石油尚未提煉,不適合靠近主城區。該地比較靠近杭州城區,而且面積不大,儲存數量有限,是為了應對臨時性的短缺窗口,而不是為城區能源“輸血”。D正確。故答案為:D。23.小河油庫遺址在2010年被評選為杭州市第五批歷史文化保護建筑,但是在2019年卻開始拆除,原因可能是:該油庫的功能在新時期已經意義不大,但是又靠近杭州的人口密集區,拆除改造遺址成為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是賦予它的新功能,新使命。在成為“網紅”景點后逐漸衰落,最終被淘汰不是主要原因。該油庫已經不再儲存油料等物資,不是因為存在安全隱患為保證城市穩定而被拆除。小河油庫改為公園,就是城市合理規劃的體現。A正確。故答案為:A。【答案】24.D25.B【知識點】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及其成因【解析】【點評】北印度洋海區冬、夏環流的區別(夏順冬逆)在北印度洋海區,由于受季風影響,洋流流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1)冬季,盛行東北風,季風洋流向西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見上圖甲)。(2)夏季,盛行西南風,季風洋流向東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見上圖乙)。24.材料中提到,東海沿岸流,主要由長江、錢塘江水匯合,然后沿海岸南下,冬季時盛行冬季風,冬季風為偏北風,驅動沿岸海水快速南下,故東海沿岸流冬季實力最強;夏季盛行偏南風,與東海沿岸流方向相反,會削弱其實力,春季和秋季為季風轉換期,不如冬季風對該洋流影響大。D正確。故答案為:D。25.冬季受偏北的冬季風影響,進入南海北部的黑潮水呈逆時針方向沿海岸轉向西南流去;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阻礙了沿岸流的南下并被黑潮閩浙分支夾帶北上匯合進入黃海,同時珠江水向東北經臺灣海峽進入東海;南海受夏季西南季風影響大,受夏季風影響,南海海流夏季寬,冬季窄,B正確。故答案為:B。26.【答案】(1)A代表氣溫;B代表降水量;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原因:年平均氣溫高于20℃,分旱雨季。(2)潟湖。原因:沙壩角度作答;玄武巖。原因:有六邊形條柱狀節理,位于火山島上。(3)岸邊珊瑚堆積→裙礁(環礁)→陸地沉降→堡礁→珊瑚向上堆積并生長,陸地沉降→最終形成環礁【知識點】地貌的觀察;河流地貌;海岸地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礦物與巖石【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特征,可推測,A為氣溫,B為降水量,根據數據可知,該島嶼全年氣溫較高,應為熱帶,氣溫較低時降水量較少,降水總量大,分明顯的旱雨季,應為熱帶季風氣候。(2)從圖中可看出,B為沙壩圍成的潟湖;圖中可看到,A巖石有六邊形條柱狀節理,應為玄武巖,該島位于南太平洋中,可能是巖漿噴發形成的火山島。(3)環礁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裙礁階段,熱帶海島四周,海水中的石珊瑚蟲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迅速發育。隨著珊瑚蟲骨骼的堆積,珊瑚礁面積逐漸擴大并露出海面,形成裙礁;接著是堡礁階段,島嶼隨著地質沉降而下沉,原先圍繞海島生長的珊瑚礁與海島被淺海隔開,這時的礁體被稱為堡礁;最后是環礁階段,當火山島持續下沉,珊瑚礁繼續向上堆積,形成環狀或馬蹄狀的珊瑚礁,圍繞著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 。【點評】巖石圈的組成類型 概念 特點巖漿巖 侵入巖 地下巖漿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 結晶顆粒較大;密度大,堅硬噴出巖 地下巖漿在地下壓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巖石 礦物結晶顆粒較小;有流紋或氣孔沉積巖 地表巖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壞變成碎屑物質,被搬運到低處沉積、固結成巖石 具有層理構造;含有化石、非金屬礦物變質巖 巖石受到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影響,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使原來成分、結構發生改變而形成新巖石 片理構造;富含金屬礦物(1)根據表格數據特征,可推測,A為氣溫,B為降水量,根據數據可知,該島嶼全年氣溫較高,應為熱帶,氣溫較低時降水量較少,降水總量大,分明顯的旱雨季,應為熱帶季風氣候。(2)從圖中可看出,B為沙壩圍成的潟湖;圖中可看到,A巖石有六邊形條柱狀節理,應為玄武巖,該島位于南太平洋中,可能是巖漿噴發形成的火山島。(3)環礁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首先是裙礁階段,熱帶海島四周,海水中的石珊瑚蟲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迅速發育。隨著珊瑚蟲骨骼的堆積,珊瑚礁面積逐漸擴大并露出海面,形成裙礁;接著是堡礁階段,島嶼隨著地質沉降而下沉,原先圍繞海島生長的珊瑚礁與海島被淺海隔開,這時的礁體被稱為堡礁;最后是環礁階段,當火山島持續下沉,珊瑚礁繼續向上堆積,形成環狀或馬蹄狀的珊瑚礁,圍繞著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 。27.【答案】(1)同:①小城鎮和城市的整體用地構成相同;②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其次為工業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商業用地、綠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較少(或生活用地占比多、生產用地占比少,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不足,綠地、基礎設施用地匱乏)。異:①小城鎮與城市的用地結構差異主要體現在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占比上;②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比例遠高于所對應的城市;③小城鎮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④小城鎮商業用地略高于城市;⑤小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略低于城市。原因:①小城鎮是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為主的聚落,居住仍是大部分鎮區居民基本需求的核心職能,因此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遠高于所對應城市,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②同時,由于小城鎮地廣人稀,農村人口相對于城市人口密度低;③投入回報規模效應低,這就導致農村交通、教育、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不足,用地占比少,且公共設施用地少。(2)推力:①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大城市病角度作答);②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而城市已經難以接受大量的流動人口。拉力:①小城鎮地價相較于城市低,能夠較好地承接城市轉移出的一些產業;②小城鎮同農村有緊密聯系,有利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③小城鎮生活成本相較于城市低,農村剩余勞動力能更好在此居住生活。(3)①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小城鎮人均用地均高于城市,且人均居住用地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梢娦〕擎偞嬖诓荒艹浞趾侠砝猛恋刭Y源,土地利用粗放的問題。②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吸引力。小城鎮的公共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綠地占比低,居住用地占比高。容易產生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對城市、農村的吸引力低,影響小城鎮的發展。③生產用地少,產業發展弱。產業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動力,產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削弱了小城鎮集聚吸引力,進而又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阻礙城鎮發展,形成惡性循環。④占用耕地資源。小城鎮擴張的土地多來自于周邊的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知識點】城鎮的空間結構;城鎮化(城市化)的概念、標志與意義;城鎮化的利弊及問題解決【解析】【分析】(1)據圖可知,小城鎮和城市的整體用地構成相同;都是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工業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商業用地、綠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等較少。小城鎮與城市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占比不同;其中差異最明顯的是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比例遠高于所對應的城市;而小城鎮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小城鎮商業用地略高于城市;小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略低于城市。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小城鎮規模較小,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為主,其核心職能是居住,因此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遠高于所對應城市,而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同時,小城鎮人均用地多,人口密度較小,各項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回報效益低,這就導致小城鎮交通、教育、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不足,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占比少,公共設施用地也較少。(2)中國重視小城鎮發展的原因從推力和拉力角度分析。推力: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城市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繼續增加,而大城市已經難以接受大量的流動人口。拉力:與大城市相比,小城鎮地價較低,能夠承接大城市轉移出的一些產業,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同時小城鎮與農村鄰近,一般都有緊密聯系,這有利于小城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還能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小城鎮住房、土地、日常消費等成本相較于城市低,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小城鎮能更好地生活。(3)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由圖可知,小城鎮人均用地均高于城市,且人均居住用地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故小城鎮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圖中顯示,小城鎮的公共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綠地占比低,居住用地占比高,這樣的土地利用結構容易產生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對城市、農村的吸引力低,影響小城鎮的發展,故小城鎮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吸引力的問題。產業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動力,而小城鎮的產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削弱了小城鎮的集聚吸引力,進而又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阻礙城鎮發展,形成惡性循環。故小城鎮生產用地少,產業發展弱;小城鎮擴張的土地多來自于周邊的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這也是小城鎮發展容易帶來的問題。【點評】辯證分析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合理城市化的影響:①有利于改善地區產業結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②有利于鄉村剩余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③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區域整體發展水平。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提高,促進城鄉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2)過快城市化的影響:①資源問題。②污染問題。③交通擁堵問題。④社會問題。(1)相同點:由圖可看出,小城鎮和城市的整體用地構成相同;都是居住用地占比最大,工業用地、道路用地、公共設施用地、商業用地、綠地和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等較少。不同點:由圖可知,小城鎮與城市各土地利用類型的占比不同;其中差異最明顯的是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比例遠高于所對應的城市;而小城鎮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小城鎮商業用地略高于城市;小城鎮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略低于城市。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小城鎮規模較小,以滿足居民基本生活為主,其核心職能是居住,因此小城鎮平均居住用地遠高于所對應城市,而工業用地比例低于城市;同時,小城鎮人均用地多,人口密度較小,各項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回報效益低,這就導致小城鎮交通、教育、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不足,市政基礎設施用地占比少,公共設施用地也較少。(2)中國重視小城鎮發展的原因從推力和拉力角度分析。推力: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城市出現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問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繼續增加,而大城市已經難以接受大量的流動人口。拉力:與大城市相比,小城鎮地價較低,能夠承接大城市轉移出的一些產業,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同時小城鎮與農村鄰近,一般都有緊密聯系,這有利于小城鎮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還能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小城鎮住房、土地、日常消費等成本相較于城市低,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小城鎮能更好地生活。(3)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由圖可知,小城鎮人均用地均高于城市,且人均居住用地遠高于其他用地類型,故小城鎮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圖中顯示,小城鎮的公共設施用地、市政基礎設施、綠地占比低,居住用地占比高,這樣的土地利用結構容易產生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對城市、農村的吸引力低,影響小城鎮的發展,故小城鎮存在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缺乏吸引力的問題。產業發展是城鎮發展的動力,而小城鎮的產業發展規模小、速度慢,削弱了小城鎮的集聚吸引力,進而又影響產業規模的擴大,阻礙城鎮發展,形成惡性循環。故小城鎮生產用地少,產業發展弱;小城鎮擴張的土地多來自于周邊的耕地,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這也是小城鎮發展容易帶來的問題。28.【答案】(1)次生鹽漬化是不合理的人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的過程,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灌排系統不配套,過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2)沿海低地,海水倒灌,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3)“上農下漁”抬高了土地耕種層,拉大了與地下水的距離,避免地下水通過蒸發把鹽分帶到土壤表層。通過引水和降雨灌溉,使臺田中的鹽分下降并隨排水溝排走,達到永久性改堿效果,從而提高利用率。(4)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態系統,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喬、灌、草所形成的強大根系,吸收水分進行蒸騰,能夠起到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有效防止土壤鹽漬化,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知識點】土壤的功能與養護;荒漠化及其綜合治理【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次生鹽漬化是不合理的人為措施,如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干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地下水順著土壤的毛細管到達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留在地表,不斷累積,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2)越接近海灘,地勢越低,沿海低地容易遭受海水倒灌,海水退卻或蒸發后,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殘留下大量鹽類物質,使得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3)“上農下漁”,在臺田種植農作物,該模式抬高了土地耕種層,使得地表與地下水的距離加大,避免地下水通過蒸發把鹽分帶到土壤表層。通過引水和降雨灌溉,淋洗臺田中的鹽分,使鹽分下降并隨排水溝排走,達到永久性改堿效果,從而改善鹽堿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鹽堿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地下水位高和強烈的蒸發,而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態系統,植被覆蓋率高,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從而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喬、灌、草生態系統會形成強大的根系,大量吸收水分進行蒸騰,能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分在地表的累積,有效防止土壤鹽漬化。【點評】影響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質①作用: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為土壤的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礦物質和無機養分。②表現:不同的成土母質會造成土壤性狀的差異。(2)氣候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動力因素。②表現: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熱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礦物質風化、物質遷移,以及植物、動物、微生物的活動。(3)生物①作用:是土壤形成的決定性因素。②表現:為土壤提供有機物,改變土壤的結構,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植物起著最重要的作用。(4)地形①作用: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響土壤的發育。②表現:影響光照、熱量和水分等條件,同時還影響物質的轉換,進而影響土壤的發育。(5)時間①作用:決定土壤的發育進程。②表現:隨著時間推移,土壤從無到有,從薄到厚,層次由少到多,逐步發育成熟。(6)人類活動①作用:對土壤的形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②表現:人類的耕作活動,將自然土壤改造成為各種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狀,提高土壤的生產能力。一些違反自然成土過程的人類活動,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1)根據所學知識,次生鹽漬化是不合理的人為措施,如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干旱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地下水順著土壤的毛細管到達地表,水分蒸發后,鹽分留在地表,不斷累積,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2)越接近海灘,地勢越低,沿海低地容易遭受海水倒灌,海水退卻或蒸發后,土壤表層或接近地表的土層殘留下大量鹽類物質,使得土層含大量可溶性鹽類。(3)“上農下漁”,在臺田種植農作物,該模式抬高了土地耕種層,使得地表與地下水的距離加大,避免地下水通過蒸發把鹽分帶到土壤表層。通過引水和降雨灌溉,淋洗臺田中的鹽分,使鹽分下降并隨排水溝排走,達到永久性改堿效果,從而改善鹽堿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鹽堿地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地下水位高和強烈的蒸發,而喬、灌木和草本植物組建群落,形成新的生態系統,植被覆蓋率高,能夠有效地減少地表水分的蒸發,從而抑制鹽堿的上移和積累;喬、灌、草生態系統會形成強大的根系,大量吸收水分進行蒸騰,能夠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分在地表的累積,有效防止土壤鹽漬化。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辛愉杯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線上模擬考試地理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辛愉杯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線上模擬考試地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