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西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階段性考試地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西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階段性考試地理試題

資源簡介

廣西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階段性考試地理試題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地磁活動,即地球磁場的變化,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極光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地磁活動。2024年4月,一名天文攝影師在新疆克拉瑪依拍攝到了極光。下圖為當時地磁活動水平指數統計圖,指數越高,地磁活動越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極光多發生于大氣(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臭氧層 D.電離層
2.該攝影師最有可能拍攝到極光的日期為(  )
A.4月22日 B.4月23日 C.4月24日 D.4月25日
3.極光能夠在克拉瑪依高空出現,主要是受哪類太陽活動影響(  )
A.黑子 B.太陽風 C.日珥 D.耀斑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團隊某年探測了青藏高原東北緣若爾蓋盆地與西秦嶺之間的地殼結構(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中地殼和上地幔的分界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軟流層 D.巖石圈
5.圖示地殼運動直接影響到的地球表面圈層是(  )
A.大氣圈 B.巖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云層影響低層大氣的受熱過程,云的類型、高度和厚度不同,其影響也有差異。下圖分別示意白天高空冰晶云(卷云)和低空厚云(層云)對低層大氣受熱過程的影響。完成下面小題。
6.圖中箭頭(  )
A.甲為大氣輻射 B.乙為太陽輻射
C.丙為地面輻射 D.丁為大氣逆輻射
7.由圖推測白天(  )
①卷云保溫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暖②卷云反射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冷
③層云保溫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暖④層云反射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國際民航組織研究發現,2018年航空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碳總排放量的2.4%。航空業碳排放治理的核心是航空燃油消耗。下圖示意自199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及預估增長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自199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  )
A.增加趨勢明顯 B.前期增長速度最快
C.持續增多 D.增長波動變化大
9.航空業排放的二氧化碳(  )
A.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 B.約占大氣總體積的99%
C.能完全吸收太陽輻射 D.不屬于干潔空氣范疇
10.實現航空業碳排放量低增長預測的有效途徑是(  )
A.大量增加森林面積 B.減少航空客機的使用量
C.改良客機燃料成分 D.發展遠途陸表交通體系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下圖為某河流局部河段圖,不同河段受河床形態的影響不同,水文環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圖示河段最可能位于(  )
A.地勢起伏較大的山地 B.地勢低洼的入海口處
C.海拔較高的河流源頭 D.地勢起伏和緩的平地
12.地質條件穩定性較差的村莊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圖示河段中,河流流速明顯變快的河段是(  )
A.丁以上河段 B.丙→乙 C.丁→丙 D.乙→甲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跨境大河的發源地,影響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孕育了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強弱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區域水循環(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4.圖中水循環類型主要為(  )
A.海上內循環 B.海陸間循環 C.陸地內循環 D.無法判斷
15.圖中代表水汽輸送環節的是(  )
①西風②冰川③河流④亞洲夏季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若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增強可使圖中(  )
A.河流向海洋輸送物質增加 B.針葉林和雨林面積減小
C.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 D.稻田缺水嚴重糧食減產
17.(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生命的演化經歷了漫長的時期,不同時期的生物類型是自然環境與生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下圖為生物的演化史簡圖。
(1)溫暖濕潤的陸地環境有利于植被的生長,而植被是成煤的重要條件,圖示重要的兩個成煤期為   和   (填甲/乙/丙/丁)。
(2)圖示丁代表的地質年代為   ,該地質時期發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飛躍事件是   。
(3)簡述圖示丙地質年代古生物演化的特點。
(4)簡述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演化的規律。
18.(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傳統民居(圖)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山水環境,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一澗兩岸的山坡上,呈現“因形就勢、背山面水、不拘方位”的特征,依托不同層級尺度相互呼應、逐級傳導,營造出適宜的夏季自然通風條件。
(1)由圖中穿堂風流動方向可知此時為   (白天/夜晚),山坡近地面氣溫比同高度山谷上空氣溫   (高/低)。
(2)說明在夏季白天房前谷中水域對增強房屋通風降溫的作用。
(3)從白天通風降溫,夜晚防風保溫的角度,分析圖中民居建筑各空間應如何設計。
19.(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渦沙丘(圖左)是一種重要的風沙地貌類型,是風沙流在特定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時在障礙物前堆積形成的,類似于新月形沙丘。沙丘表面氣流和風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態演化過程和移動過程。圖右為回渦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風速統計圖。
(1)請在下圖中用“→”標出主導風向,并在沙丘上用“……”標出沙脊線。
(2)說出回渦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風速特征。
(3)指出回渦沙丘風沙流挾沙物質平均粒徑最粗的地貌部位,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B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點評】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提供光熱資源;
2.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3.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4.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5.不利影響(如過強的太陽輻射、紫外線等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等)。
1.極光是出現于地球高緯地區上空的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它是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被地球磁場捕捉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因此極光出現在高層大氣的電離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沒有極光現象,D正確。
故答案為:D。
2.極光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地磁活動,圖為地磁活動水平指數統計圖,指數越高,地磁活動越強。讀圖可知,四日中4月24日地磁活動水平指數最高,地磁活動最強,極光最可能出現,因此最有可能拍攝到極光的日期為4月24日,C正確。
故答案為:C。
3.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等離子體現象,其發生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層大氣,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因此極光能夠在克拉瑪依高空出現,主要是受太陽風影響,而與黑子、日珥和耀斑關系不大,B正確。
故答案為:B。
【答案】4.A
5.B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的外部圈層;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解析】【點評】地球的外部圈層
大氣圈 由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越往高空空氣越稀薄,氣壓越低
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氣水、生物水,處于不斷的循環運動中
生物圈 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
4.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為莫霍面,地幔與地核的分界面為古登堡面。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中,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A正確。
故答案為:A。
5.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地殼的運動直接影響巖石圈,間接影響大氣圈、水圈、生物圈。B正確。
故答案為:B。
【答案】6.C
7.D
【知識點】大氣的受熱過程
【解析】【點評】大氣的受熱過程
6.圖中甲為短波輻射,應為太陽輻射,乙為射向地面的長波輻射,故為大氣逆輻射,丙為地面長波輻射,丁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C正確。
故答案為:C。
7.卷云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較小,使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可以傳輸到地面,卷云的反射作用弱;卷云可以使長波輻射“滯留”(被吸收并再次輻射),產生較強的保溫作用,使近地面大氣變暖;圖中層云可以使大部分的短波輻射被反射回宇宙空間,反射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冷;層云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并向太空放射長波輻射,保溫作用差。D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8.A
9.A
10.C
【知識點】大氣的組成;碳循環;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與應對措施
【解析】【點評】大氣的組成
組成 作用
干潔空氣 氮 地球上生物體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氧 人類和其他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干潔空氣 二氧化碳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調節地表溫度的重要氣體
臭氧 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水汽 產生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
雜質 作為凝結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8.讀圖可知,自199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增加趨勢明顯,前期增長速度并沒有最快,在接近2020年時,出現了減少,增長沒有呈現明顯的波動變化特征。A正確。
故答案為:A。
9.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航空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二氧化碳在大氣總體積中的比例很小,不足1%;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長波輻射,而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二氧化碳屬于干潔空氣的范疇。A正確。
故答案為:A。
10.大量增加森林面積可以增加碳吸收,但不能減少碳排放,減少航空客機的使用量會影響人們出行和物流運輸,不利于經濟發展,改良客機燃料成分,可以減少碳排放,航空運輸速度快,適合遠距離運輸,陸表運輸一般速度較慢,會影響運輸效率。C正確。
故答案為:C。
【答案】11.D
12.C
13.B
【知識點】河流地貌
【解析】【點評】河流地貌(以湄公河——瀾滄江為例)
位置 名稱 成因
源頭段 流經青藏高原 寬淺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較弱
上游 流經山區、高原、高地 “V”形峽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蝕作用強
出山口 支流匯入處 沖積扇 河水擺脫了側向約束,泥沙沉積
中下游 流經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較緩,水流以側向的侵蝕為主,河道變得彎曲
牛軛湖 河流會裁彎取直,留下廢棄的彎道
流經平原 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河流帶來的泥沙大量沉積
河口段 入海口處 三角洲 流速減慢,所攜帶的泥沙在河口沉積
11.讀圖可知,圖示河段有較多彎曲,為典型的曲流,應位于地勢起伏和緩的平地,流水侵蝕以側蝕為主;地勢起伏較大的山地和海拔較高的河流源頭分別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河道一般較為平直,地勢低洼的入海口處河流往往出現多個分汊,與圖示信息不符。D正確。
故答案為:D。
1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彎曲處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凹岸地質條件穩定性較差。圖中甲和丙位于彎曲處,甲位于凸岸,丙位于凹岸;乙和丁位于平直河道附近,相對彎曲處而言,地質條件較為穩定。C正確。
故答案為:C。
13.讀圖可知,圖示河段中,丙→乙河道明顯由寬變窄,河流流速明顯變快;丁以上河段和丁→丙河段寬度變化不大且河道較寬,河流流速沒有明顯加快,乙→甲河道由窄變寬,河流流速會減慢。B正確。
故答案為:B。
【答案】14.B
15.D
16.A
【知識點】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水循環的意義
【解析】【點評】水循環的意義:
①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②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
④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14.圖示水循環中,風從海洋吹來,降落到陸地上,再通過河流流入海洋,聯系了海洋和陸地,所以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發生在海上,陸地內循環是陸地上的水循環,B正確。
故答案為:B。
15.水汽輸送主要受盛行風和季風影響,圖中代表水汽輸送環節的是西風和亞洲夏季風,冰川和河流屬于陸地水體。D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D。
16.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增強會使輸送到陸地的水汽增多,降水增強,地表徑流量增加,會使河流的侵蝕和搬運能力增強,河流向海洋輸送物質增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風和西風的強弱受到了影響,但是針葉林和雨林的面積變化是一個長期演變的結果,夏季風和西風增強短時間內不會影響針葉林和雨林的分布面積;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增強,使得青藏高原降水增加,冰川可能會因此增加,不一定會大量融化,且青藏高原冰川儲量比兩極地區少,不會明顯導致海平面上升;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不會使稻田缺水嚴重,可能夏季風強造成南方降水少,北方降水多,但是從水資源的分配上看不會導致稻田嚴重缺水。A正確。
故答案為:A。
17.【答案】(1)乙;丙
(2)新生代;人類出現
(3)裸子植物極度興盛,被子植物開始出現;爬行動物盛行;出現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末期大量物種滅絕。
(4)由海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知識點】地質年代表與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地質歷史時期的兩個成煤期為古生代和中生代,古生代距今約5.41億年到2.52億年,對應乙;中生代距今約2.52億年到0.66億年,對應丙。所以圖示重要的兩個成煤期為乙和丙。
(2)據圖示可知丁地質年代距今是0.66億年到現今,有哺乳動物和人類,應為新生代,新生代發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飛躍事件是人類出現。
(3)丙地質年代是中生代,對應的植物特征是裸子植物極度興盛,被子植物開始出現;動物特征是爬行動物盛行,以恐龍為代表性動物;出現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中生代末期大量物種滅絕。
(4)地球生命最早出現在海洋中,之后向陸地發展,說明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由海生到陸生;隨著生物進化,古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點評】地質年代表及演化過程
(1)據所學知識可知地質歷史時期的兩個成煤期為古生代和中生代,古生代距今約5.41億年到2.52億年,對應乙;中生代距今約2.52億年到0.66億年,對應丙。所以圖示重要的兩個成煤期為乙和丙。
(2)據圖示可知丁地質年代距今是0.66億年到現今,有哺乳動物和人類,應為新生代,新生代發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飛躍事件是人類出現。
(3)丙地質年代是中生代,對應的植物特征是裸子植物極度興盛,被子植物開始出現;動物特征是爬行動物盛行,以恐龍為代表性動物;出現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中生代末期大量物種滅絕。
(4)地球生命最早出現在海洋中,之后向陸地發展,說明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由海生到陸生;隨著生物進化,古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18.【答案】(1)白天;高
(2)和陸地相比,白天水域溫度較低,房前谷中水域和山坡間的溫差較大,使穿堂風增強,利于通風;穿堂風挾帶房前水域涼爽氣流經過房屋,利于降溫。
(3)場院要有敞開空間,并且正對白天上坡穿堂風方向;由場院到上堂空間要有氣流通道,利于白天上坡的穿堂風向上流動;上堂空間靠后花臺側,易受夜晚下坡的冷氣流影響,應做好防風保溫措施。
【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
【解析】【分析】(1)圖中穿堂風從山谷向山坡方向流動。白天,山坡受熱快,與山谷上方同高度大氣溫度相比,氣溫高,氣壓比山谷低,氣流從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風,即圖中的穿堂風。
(2)水域比熱容大,升溫、降溫都慢,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都快。白天,與陸地相比,水域升溫慢,與山坡房間溫差大,谷風更強,更有利于通風。穿堂風可以將水域的涼爽氣流帶至房間內,有利于降溫。
(3)圖中的空間劃分為場院、下堂空間、主天井空間和上堂空間以及后花臺。白天吹谷風,風從山谷吹向山坡,若想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要為穿堂風留有氣流通道,場院前留有開敞空間,并且正對白天上坡穿堂風方向,由場院到上堂空間要有氣流通道,有利于山谷冷空氣隨穿堂風進入房間,通風效果好。夜晚,吹山風,風從山坡吹向山谷,下坡氣流寒冷,后花臺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因此上堂空間靠后花臺側,更有利于夜晚防寒保暖。
【點評】太陽輻射在地表差異分布,造成不同地區氣溫不同,導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間氣壓差異,引起大氣運動。地面均勻受熱時等壓面平行地面。當地面某地受熱較多時,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壓,其高空的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另一地受熱較少時,冷卻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壓,在近地面形成高壓,等壓面出現彎曲;在水平方向上氣壓差異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并造成空氣水平運動(由高壓流向低壓),形成熱力環流。上升氣流的地方,由于空氣上升,氣溫下降,易形成陰雨天氣;空氣下沉的地方,氣溫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氣。在局部地區存在熱力差異就可能形成熱力環流。常見的熱力環流有:海陸風、山谷風、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等。
(1)圖中穿堂風從山谷向山坡方向流動。白天,山坡受熱快,與山谷上方同高度大氣溫度相比,氣溫高,氣壓比山谷低,氣流從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風,即圖中的穿堂風。
(2)水域比熱容大,升溫、降溫都慢,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都快。白天,與陸地相比,水域升溫慢,與山坡房間溫差大,谷風更強,更有利于通風。穿堂風可以將水域的涼爽氣流帶至房間內,有利于降溫。
(3)圖中的空間劃分為場院、下堂空間、主天井空間和上堂空間以及后花臺。白天吹谷風,風從山谷吹向山坡,若想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要為穿堂風留有氣流通道,場院前留有開敞空間,并且正對白天上坡穿堂風方向,由場院到上堂空間要有氣流通道,有利于山谷冷空氣隨穿堂風進入房間,通風效果好。夜晚,吹山風,風從山坡吹向山谷,下坡氣流寒冷,后花臺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因此上堂空間靠后花臺側,更有利于夜晚防寒保暖。
19.【答案】(1)
(2)高度越高,風速越大;在不同高度下,側翼的風速均為最大,渦槽的風速最小;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
(3)部位:側翼
風沙流挾沙能力受風速的影響,風速越大,挾沙能力越強,挾帶物質粒徑越粗;回渦沙丘側翼在不同高度,側翼風速最大,風沙流挾沙物質粒徑最粗。
【知識點】風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據材料可知,回渦沙丘是風沙流在特定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時在障礙物前堆積形成的,回渦沙丘類似新月形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故主導風向和沙脊線如圖所示:
(2)根據右圖,將不同高度的風速進行對比,1.8米的風速>0.8米的風速>0.3米的風速,因此高度越高,風速越大;同一高度相比,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并且在相同高度,渦槽處風速最小,側翼風速最大。
(3)根據右圖可以看出側翼風速最大,挾沙能力最強,挾沙物質平均粒徑最粗。當氣流遇到植物沙障時,一部分從植株頂部越過或經兩側繞流形成加速區,一部分穿過灌叢植株形成減速區,還有一部分在灌叢沙堆上風向發生反卷形成反向渦流區。氣流反卷,正向氣流與反向氣流交匯,導致氣流接近障礙物時速度降低,使得渦槽處風速最小。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氣流在回渦沙丘側翼發生繞流,導致速度變大,攜沙能力強,堆積物顆粒較粗。
【點評】風成地貌
類型 名稱 景觀特點
風蝕地貌 風蝕壟 呈長條形
風蝕柱 孤立的石柱
風蝕蘑菇 “頭大、身小”
風蝕雅丹 壟槽相間
風積地貌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1)據材料可知,回渦沙丘是風沙流在特定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時在障礙物前堆積形成的,回渦沙丘類似新月形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故主導風向和沙脊線如圖所示:
(2)根據右圖,將不同高度的風速進行對比,1.8米的風速>0.8米的風速>0.3米的風速,因此高度越高,風速越大;同一高度相比,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并且在相同高度,渦槽處風速最小,側翼風速最大。
(3)根據右圖可以看出側翼風速最大,挾沙能力最強,挾沙物質平均粒徑最粗。當氣流遇到植物沙障時,一部分從植株頂部越過或經兩側繞流形成加速區,一部分穿過灌叢植株形成減速區,還有一部分在灌叢沙堆上風向發生反卷形成反向渦流區。氣流反卷,正向氣流與反向氣流交匯,導致氣流接近障礙物時速度降低,使得渦槽處風速最小。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氣流在回渦沙丘側翼發生繞流,導致速度變大,攜沙能力強,堆積物顆粒較粗。
1 / 1廣西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階段性考試地理試題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地磁活動,即地球磁場的變化,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極光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地磁活動。2024年4月,一名天文攝影師在新疆克拉瑪依拍攝到了極光。下圖為當時地磁活動水平指數統計圖,指數越高,地磁活動越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極光多發生于大氣(  )
A.對流層 B.平流層 C.臭氧層 D.電離層
2.該攝影師最有可能拍攝到極光的日期為(  )
A.4月22日 B.4月23日 C.4月24日 D.4月25日
3.極光能夠在克拉瑪依高空出現,主要是受哪類太陽活動影響(  )
A.黑子 B.太陽風 C.日珥 D.耀斑
【答案】1.D
2.C
3.B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點評】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提供光熱資源;
2.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3.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4.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5.不利影響(如過強的太陽輻射、紫外線等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等)。
1.極光是出現于地球高緯地區上空的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它是來自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被地球磁場捕捉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因此極光出現在高層大氣的電離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沒有極光現象,D正確。
故答案為:D。
2.極光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強烈的地磁活動,圖為地磁活動水平指數統計圖,指數越高,地磁活動越強。讀圖可知,四日中4月24日地磁活動水平指數最高,地磁活動最強,極光最可能出現,因此最有可能拍攝到極光的日期為4月24日,C正確。
故答案為:C。
3.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等離子體現象,其發生是由于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進入地球磁場,在地球南北兩極附近地區的高層大氣,夜間出現的燦爛美麗的光輝,因此極光能夠在克拉瑪依高空出現,主要是受太陽風影響,而與黑子、日珥和耀斑關系不大,B正確。
故答案為:B。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團隊某年探測了青藏高原東北緣若爾蓋盆地與西秦嶺之間的地殼結構(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中地殼和上地幔的分界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軟流層 D.巖石圈
5.圖示地殼運動直接影響到的地球表面圈層是(  )
A.大氣圈 B.巖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答案】4.A
5.B
【知識點】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的外部圈層;巖石圈的物質循環
【解析】【點評】地球的外部圈層
大氣圈 由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越往高空空氣越稀薄,氣壓越低
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氣水、生物水,處于不斷的循環運動中
生物圈 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
4.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為莫霍面,地幔與地核的分界面為古登堡面。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中,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A正確。
故答案為:A。
5.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地殼的運動直接影響巖石圈,間接影響大氣圈、水圈、生物圈。B正確。
故答案為:B。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云層影響低層大氣的受熱過程,云的類型、高度和厚度不同,其影響也有差異。下圖分別示意白天高空冰晶云(卷云)和低空厚云(層云)對低層大氣受熱過程的影響。完成下面小題。
6.圖中箭頭(  )
A.甲為大氣輻射 B.乙為太陽輻射
C.丙為地面輻射 D.丁為大氣逆輻射
7.由圖推測白天(  )
①卷云保溫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暖②卷云反射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冷
③層云保溫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暖④層云反射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6.C
7.D
【知識點】大氣的受熱過程
【解析】【點評】大氣的受熱過程
6.圖中甲為短波輻射,應為太陽輻射,乙為射向地面的長波輻射,故為大氣逆輻射,丙為地面長波輻射,丁為射向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C正確。
故答案為:C。
7.卷云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較小,使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可以傳輸到地面,卷云的反射作用弱;卷云可以使長波輻射“滯留”(被吸收并再次輻射),產生較強的保溫作用,使近地面大氣變暖;圖中層云可以使大部分的短波輻射被反射回宇宙空間,反射作用強,可使近地面大氣變冷;層云反射了大部分的太陽輻射,并向太空放射長波輻射,保溫作用差。D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D。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國際民航組織研究發現,2018年航空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碳總排放量的2.4%。航空業碳排放治理的核心是航空燃油消耗。下圖示意自199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及預估增長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自199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  )
A.增加趨勢明顯 B.前期增長速度最快
C.持續增多 D.增長波動變化大
9.航空業排放的二氧化碳(  )
A.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 B.約占大氣總體積的99%
C.能完全吸收太陽輻射 D.不屬于干潔空氣范疇
10.實現航空業碳排放量低增長預測的有效途徑是(  )
A.大量增加森林面積 B.減少航空客機的使用量
C.改良客機燃料成分 D.發展遠途陸表交通體系
【答案】8.A
9.A
10.C
【知識點】大氣的組成;碳循環;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與應對措施
【解析】【點評】大氣的組成
組成 作用
干潔空氣 氮 地球上生物體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氧 人類和其他生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干潔空氣 二氧化碳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調節地表溫度的重要氣體
臭氧 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水汽 產生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
雜質 作為凝結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8.讀圖可知,自1990年以來,全球航空業碳排放量增加趨勢明顯,前期增長速度并沒有最快,在接近2020年時,出現了減少,增長沒有呈現明顯的波動變化特征。A正確。
故答案為:A。
9.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航空業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質;二氧化碳在大氣總體積中的比例很小,不足1%;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長波輻射,而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二氧化碳屬于干潔空氣的范疇。A正確。
故答案為:A。
10.大量增加森林面積可以增加碳吸收,但不能減少碳排放,減少航空客機的使用量會影響人們出行和物流運輸,不利于經濟發展,改良客機燃料成分,可以減少碳排放,航空運輸速度快,適合遠距離運輸,陸表運輸一般速度較慢,會影響運輸效率。C正確。
故答案為:C。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下圖為某河流局部河段圖,不同河段受河床形態的影響不同,水文環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圖示河段最可能位于(  )
A.地勢起伏較大的山地 B.地勢低洼的入海口處
C.海拔較高的河流源頭 D.地勢起伏和緩的平地
12.地質條件穩定性較差的村莊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圖示河段中,河流流速明顯變快的河段是(  )
A.丁以上河段 B.丙→乙 C.丁→丙 D.乙→甲
【答案】11.D
12.C
13.B
【知識點】河流地貌
【解析】【點評】河流地貌(以湄公河——瀾滄江為例)
位置 名稱 成因
源頭段 流經青藏高原 寬淺河谷 地形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較弱
上游 流經山區、高原、高地 “V”形峽谷 落差大、水流急,向下的侵蝕作用強
出山口 支流匯入處 沖積扇 河水擺脫了側向約束,泥沙沉積
中下游 流經丘陵盆地 曲流 地形坡度較緩,水流以側向的侵蝕為主,河道變得彎曲
牛軛湖 河流會裁彎取直,留下廢棄的彎道
流經平原 沖積平原 地勢平坦,河流帶來的泥沙大量沉積
河口段 入海口處 三角洲 流速減慢,所攜帶的泥沙在河口沉積
11.讀圖可知,圖示河段有較多彎曲,為典型的曲流,應位于地勢起伏和緩的平地,流水侵蝕以側蝕為主;地勢起伏較大的山地和海拔較高的河流源頭分別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河道一般較為平直,地勢低洼的入海口處河流往往出現多個分汊,與圖示信息不符。D正確。
故答案為:D。
1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彎曲處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凹岸地質條件穩定性較差。圖中甲和丙位于彎曲處,甲位于凸岸,丙位于凹岸;乙和丁位于平直河道附近,相對彎曲處而言,地質條件較為穩定。C正確。
故答案為:C。
13.讀圖可知,圖示河段中,丙→乙河道明顯由寬變窄,河流流速明顯變快;丁以上河段和丁→丙河段寬度變化不大且河道較寬,河流流速沒有明顯加快,乙→甲河道由窄變寬,河流流速會減慢。B正確。
故答案為:B。
(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青藏高原被譽為“亞洲水塔”,是亞洲眾多跨境大河的發源地,影響了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口,孕育了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近年來,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強弱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了區域水循環(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4.圖中水循環類型主要為(  )
A.海上內循環 B.海陸間循環 C.陸地內循環 D.無法判斷
15.圖中代表水汽輸送環節的是(  )
①西風②冰川③河流④亞洲夏季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若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增強可使圖中(  )
A.河流向海洋輸送物質增加 B.針葉林和雨林面積減小
C.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 D.稻田缺水嚴重糧食減產
【答案】14.B
15.D
16.A
【知識點】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水循環的意義
【解析】【點評】水循環的意義:
①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②緩解不同緯度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
④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14.圖示水循環中,風從海洋吹來,降落到陸地上,再通過河流流入海洋,聯系了海洋和陸地,所以為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發生在海上,陸地內循環是陸地上的水循環,B正確。
故答案為:B。
15.水汽輸送主要受盛行風和季風影響,圖中代表水汽輸送環節的是西風和亞洲夏季風,冰川和河流屬于陸地水體。D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D。
16.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增強會使輸送到陸地的水汽增多,降水增強,地表徑流量增加,會使河流的侵蝕和搬運能力增強,河流向海洋輸送物質增加;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風和西風的強弱受到了影響,但是針葉林和雨林的面積變化是一個長期演變的結果,夏季風和西風增強短時間內不會影響針葉林和雨林的分布面積;亞洲夏季風和西風增強,使得青藏高原降水增加,冰川可能會因此增加,不一定會大量融化,且青藏高原冰川儲量比兩極地區少,不會明顯導致海平面上升;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不會使稻田缺水嚴重,可能夏季風強造成南方降水少,北方降水多,但是從水資源的分配上看不會導致稻田嚴重缺水。A正確。
故答案為:A。
17.(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生命的演化經歷了漫長的時期,不同時期的生物類型是自然環境與生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下圖為生物的演化史簡圖。
(1)溫暖濕潤的陸地環境有利于植被的生長,而植被是成煤的重要條件,圖示重要的兩個成煤期為   和   (填甲/乙/丙/丁)。
(2)圖示丁代表的地質年代為   ,該地質時期發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飛躍事件是   。
(3)簡述圖示丙地質年代古生物演化的特點。
(4)簡述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演化的規律。
【答案】(1)乙;丙
(2)新生代;人類出現
(3)裸子植物極度興盛,被子植物開始出現;爬行動物盛行;出現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末期大量物種滅絕。
(4)由海生到陸生;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知識點】地質年代表與地球演化史
【解析】【分析】(1)據所學知識可知地質歷史時期的兩個成煤期為古生代和中生代,古生代距今約5.41億年到2.52億年,對應乙;中生代距今約2.52億年到0.66億年,對應丙。所以圖示重要的兩個成煤期為乙和丙。
(2)據圖示可知丁地質年代距今是0.66億年到現今,有哺乳動物和人類,應為新生代,新生代發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飛躍事件是人類出現。
(3)丙地質年代是中生代,對應的植物特征是裸子植物極度興盛,被子植物開始出現;動物特征是爬行動物盛行,以恐龍為代表性動物;出現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中生代末期大量物種滅絕。
(4)地球生命最早出現在海洋中,之后向陸地發展,說明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由海生到陸生;隨著生物進化,古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點評】地質年代表及演化過程
(1)據所學知識可知地質歷史時期的兩個成煤期為古生代和中生代,古生代距今約5.41億年到2.52億年,對應乙;中生代距今約2.52億年到0.66億年,對應丙。所以圖示重要的兩個成煤期為乙和丙。
(2)據圖示可知丁地質年代距今是0.66億年到現今,有哺乳動物和人類,應為新生代,新生代發生的生物演化史的重大飛躍事件是人類出現。
(3)丙地質年代是中生代,對應的植物特征是裸子植物極度興盛,被子植物開始出現;動物特征是爬行動物盛行,以恐龍為代表性動物;出現了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中生代末期大量物種滅絕。
(4)地球生命最早出現在海洋中,之后向陸地發展,說明地質歷史時期古生物由海生到陸生;隨著生物進化,古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
18.(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傳統民居(圖)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山水環境,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一澗兩岸的山坡上,呈現“因形就勢、背山面水、不拘方位”的特征,依托不同層級尺度相互呼應、逐級傳導,營造出適宜的夏季自然通風條件。
(1)由圖中穿堂風流動方向可知此時為   (白天/夜晚),山坡近地面氣溫比同高度山谷上空氣溫   (高/低)。
(2)說明在夏季白天房前谷中水域對增強房屋通風降溫的作用。
(3)從白天通風降溫,夜晚防風保溫的角度,分析圖中民居建筑各空間應如何設計。
【答案】(1)白天;高
(2)和陸地相比,白天水域溫度較低,房前谷中水域和山坡間的溫差較大,使穿堂風增強,利于通風;穿堂風挾帶房前水域涼爽氣流經過房屋,利于降溫。
(3)場院要有敞開空間,并且正對白天上坡穿堂風方向;由場院到上堂空間要有氣流通道,利于白天上坡的穿堂風向上流動;上堂空間靠后花臺側,易受夜晚下坡的冷氣流影響,應做好防風保溫措施。
【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
【解析】【分析】(1)圖中穿堂風從山谷向山坡方向流動。白天,山坡受熱快,與山谷上方同高度大氣溫度相比,氣溫高,氣壓比山谷低,氣流從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風,即圖中的穿堂風。
(2)水域比熱容大,升溫、降溫都慢,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都快。白天,與陸地相比,水域升溫慢,與山坡房間溫差大,谷風更強,更有利于通風。穿堂風可以將水域的涼爽氣流帶至房間內,有利于降溫。
(3)圖中的空間劃分為場院、下堂空間、主天井空間和上堂空間以及后花臺。白天吹谷風,風從山谷吹向山坡,若想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要為穿堂風留有氣流通道,場院前留有開敞空間,并且正對白天上坡穿堂風方向,由場院到上堂空間要有氣流通道,有利于山谷冷空氣隨穿堂風進入房間,通風效果好。夜晚,吹山風,風從山坡吹向山谷,下坡氣流寒冷,后花臺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因此上堂空間靠后花臺側,更有利于夜晚防寒保暖。
【點評】太陽輻射在地表差異分布,造成不同地區氣溫不同,導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間氣壓差異,引起大氣運動。地面均勻受熱時等壓面平行地面。當地面某地受熱較多時,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壓,其高空的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另一地受熱較少時,冷卻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壓,在近地面形成高壓,等壓面出現彎曲;在水平方向上氣壓差異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并造成空氣水平運動(由高壓流向低壓),形成熱力環流。上升氣流的地方,由于空氣上升,氣溫下降,易形成陰雨天氣;空氣下沉的地方,氣溫升高,不易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氣。在局部地區存在熱力差異就可能形成熱力環流。常見的熱力環流有:海陸風、山谷風、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等。
(1)圖中穿堂風從山谷向山坡方向流動。白天,山坡受熱快,與山谷上方同高度大氣溫度相比,氣溫高,氣壓比山谷低,氣流從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風,即圖中的穿堂風。
(2)水域比熱容大,升溫、降溫都慢,陸地比熱容小,升溫、降溫都快。白天,與陸地相比,水域升溫慢,與山坡房間溫差大,谷風更強,更有利于通風。穿堂風可以將水域的涼爽氣流帶至房間內,有利于降溫。
(3)圖中的空間劃分為場院、下堂空間、主天井空間和上堂空間以及后花臺。白天吹谷風,風從山谷吹向山坡,若想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要為穿堂風留有氣流通道,場院前留有開敞空間,并且正對白天上坡穿堂風方向,由場院到上堂空間要有氣流通道,有利于山谷冷空氣隨穿堂風進入房間,通風效果好。夜晚,吹山風,風從山坡吹向山谷,下坡氣流寒冷,后花臺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擋作用,因此上堂空間靠后花臺側,更有利于夜晚防寒保暖。
19.(2024高一上·廣西壯族自治區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渦沙丘(圖左)是一種重要的風沙地貌類型,是風沙流在特定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時在障礙物前堆積形成的,類似于新月形沙丘。沙丘表面氣流和風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態演化過程和移動過程。圖右為回渦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風速統計圖。
(1)請在下圖中用“→”標出主導風向,并在沙丘上用“……”標出沙脊線。
(2)說出回渦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風速特征。
(3)指出回渦沙丘風沙流挾沙物質平均粒徑最粗的地貌部位,并說明理由。
【答案】(1)
(2)高度越高,風速越大;在不同高度下,側翼的風速均為最大,渦槽的風速最小;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
(3)部位:側翼
風沙流挾沙能力受風速的影響,風速越大,挾沙能力越強,挾帶物質粒徑越粗;回渦沙丘側翼在不同高度,側翼風速最大,風沙流挾沙物質粒徑最粗。
【知識點】風沙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據材料可知,回渦沙丘是風沙流在特定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時在障礙物前堆積形成的,回渦沙丘類似新月形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故主導風向和沙脊線如圖所示:
(2)根據右圖,將不同高度的風速進行對比,1.8米的風速>0.8米的風速>0.3米的風速,因此高度越高,風速越大;同一高度相比,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并且在相同高度,渦槽處風速最小,側翼風速最大。
(3)根據右圖可以看出側翼風速最大,挾沙能力最強,挾沙物質平均粒徑最粗。當氣流遇到植物沙障時,一部分從植株頂部越過或經兩側繞流形成加速區,一部分穿過灌叢植株形成減速區,還有一部分在灌叢沙堆上風向發生反卷形成反向渦流區。氣流反卷,正向氣流與反向氣流交匯,導致氣流接近障礙物時速度降低,使得渦槽處風速最小。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氣流在回渦沙丘側翼發生繞流,導致速度變大,攜沙能力強,堆積物顆粒較粗。
【點評】風成地貌
類型 名稱 景觀特點
風蝕地貌 風蝕壟 呈長條形
風蝕柱 孤立的石柱
風蝕蘑菇 “頭大、身小”
風蝕雅丹 壟槽相間
風積地貌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1)據材料可知,回渦沙丘是風沙流在特定條件下遇到障礙物時在障礙物前堆積形成的,回渦沙丘類似新月形沙丘,迎風坡緩,背風坡陡,故主導風向和沙脊線如圖所示:
(2)根據右圖,將不同高度的風速進行對比,1.8米的風速>0.8米的風速>0.3米的風速,因此高度越高,風速越大;同一高度相比,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并且在相同高度,渦槽處風速最小,側翼風速最大。
(3)根據右圖可以看出側翼風速最大,挾沙能力最強,挾沙物質平均粒徑最粗。當氣流遇到植物沙障時,一部分從植株頂部越過或經兩側繞流形成加速區,一部分穿過灌叢植株形成減速區,還有一部分在灌叢沙堆上風向發生反卷形成反向渦流區。氣流反卷,正向氣流與反向氣流交匯,導致氣流接近障礙物時速度降低,使得渦槽處風速最小。從回渦沙丘迎風坡底部經迎風坡中部至頂部風速逐漸變大,由頂部經背風坡中部至背風坡底部風速又逐漸變小。氣流在回渦沙丘側翼發生繞流,導致速度變大,攜沙能力強,堆積物顆粒較粗。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平凉市| 泰顺县| 古蔺县| 隆子县| 军事| 南雄市| 九寨沟县| 大名县| 闻喜县| 石家庄市| 宝应县| 建昌县| 大宁县| 云龙县| 旌德县| 且末县| 北安市| 武隆县| 武平县| 千阳县| 宁城县| 邹城市| 大姚县| 陵川县| 保德县| 河北区| 全南县| 沙河市| 保亭| 买车| 澎湖县| 玛多县| 宝兴县| 陈巴尔虎旗| 太谷县| 西平县| 韩城市| 襄垣县| 枞阳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