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

資源簡介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通過世界某海峽時,實行無線電靜默,關閉發動機,利用海流的推動進、出地中海,成功躲避反潛部隊的偵察。下圖示意該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海峽是(  )
A.英吉利海峽 B.直布羅陀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麥哲倫海峽
2.推測該海峽海上風浪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德國潛艇由該海峽進、出地中海分別需要( ?。?br/>A.上浮淺水中,上浮淺水中 B.下潛深水中,下潛深水中
C.上浮淺水中,下潛深水中 D.下潛深水中;上浮淺水中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解析】【點評】洋流的成因及類型
(1)根據成因分類
類型 成因 案例
風海流 盛行風吹拂表層海水 西風漂流
密度流 相鄰海域海水密度存在差異 直布羅陀海峽表面洋流
補償流 海水流出的海區海平面降低,相鄰海區的海水流過來進行補充 秘魯寒流
(2)根據性質分類
寒流:比周圍海區水溫低的洋流。水溫低→水溫高,或高緯→低緯。
暖流:比周圍海區水溫高的洋流。水溫高→水溫低,或低緯→高緯。
1.該海峽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結合經度判斷為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位于英國和法國之間,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麥哲倫海峽位于南美洲智利南部。B正確。
故答案為:B。
2.該海峽冬季受盛行西風控制,南北溫差大,盛行西風強,海上風浪大;該海峽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風浪??;4月和10月處于過渡時期,有風浪,但風浪不是最大的。A正確。
故答案為:A。
3.德國潛艇由該海峽進或出地中海主要借助洋流推動,通過海水鹽度分布,地中海鹽度高、密度大,大西洋鹽度低、密度小,判斷該海峽底層海域洋流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導致表層海域大西洋水面比地中海高,表層洋流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潛艇由該海峽進地中海需要上浮淺水中,潛艇由該海峽出地中海需要下潛深水中,C正確。
故答案為:C。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下圖為日全食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4.發生在圖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的太陽活動有(  )
A.黑子 B.耀斑 C.太陽風 D.黑子、耀斑
5.圖中外圍發亮的太陽大氣層活躍時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可能是( ?。?br/>A.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美麗的極光
B.影響北方地區的互聯網絡
C.輪船航行過程中指南針突然失靈
D.流星現象多發
6.某日某時,地球朝向太陽一側的所有地區,短波通訊幾乎全部中斷,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br/>A.臭氧層破壞引起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
B.太陽活動引發地球大氣電離層擾動
C.火山爆發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
D.太陽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場紊亂
【答案】4.A
5.C
6.B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的圈層結構
【解析】【點評】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
(2)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
(3)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
(4)兩極地區產生極光(夜間肉眼可見);
(5)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4.地球及其衛星不停地繞日公轉,當日、地、月三星運轉到同一直線上且月球居日、地之間時,太陽射向地球的某個部分光線會被月球遮擋,致使地球上相應地區的人無法看見太陽的光球層,即為日全食。因此,圖中被遮擋的部分為光球層,出現的太陽活動類型是太陽黑子,A正確。
故答案為:A。
5.外圍發亮的太陽大氣層為色球層,該層活躍時,太陽活動強烈,對地球產生較大影響。極光一般出現在極地地區,太陽活動對互聯網絡的影響較小,B錯誤。太陽活動可能使輪船航行過程中指南針突然失靈 ,流星現象多發與天體運動進入大氣層有關,與太陽活動無關。C正確。
故答案為:C。
6.耀斑爆發時發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電離層,會引起電離層的擾動,此時經電離層反射的短波無線電信號會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從而導致通訊衰減或中斷。臭氧層破壞引起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可以加劇氣候變暖,不影響短波通訊。火山爆發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不會影響短波通信。短波通訊中斷與地球磁場干擾無關。B正確。
故答案為:B。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峰頂附近隨風飄動的云帶遠望宛如一面旗幟飄掛在珠峰上空,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家徐近之先生稱之為旗云。珠穆朗瑪峰北坡和西南坡7500米以下5400米以上被冰雪覆蓋,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風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積,多為碎石坡面。
讀旗云成因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大氣現象的直接成因與珠峰旗云的直接成因不相同的是
A.山谷風 B.東亞季風 C.南亞季風 D.盛行西風
8.受強西風影響,旗云的方向會指向東方。有經驗的登山隊員,常常根據旗云飄動的位置和高度,來推斷峰頂風力的大小。如果旗云自西南向東北飄動,且在離開峰頂后云頂高度逐漸上升,則表明
A.大氣對流運動強,不適宜登山 B.峰頂西南風強,不適宜登山
C.有降雪天氣,不適宜登山 D.峰頂西南風弱,適宜登山
【答案】7.D
8.D
【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三圈環流及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分布
【解析】【點評】熱力環流
(1)熱力環流的形成:
地面受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水平運動。
(2)溫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溫度高處,氣流上升;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3)氣壓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壓;對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值越低。如下圖:
氣壓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7.讀圖可知,珠峰旗云、東亞季風、南亞季風與山谷風的成因都與熱力性質差異直接相關;盛行西風主要是由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南)流出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的。D正確。
故答案為:D。
8.受強西風影響,旗云的方向會指向東方。若旗云自西南向東北飄動,且在離開峰頂后云頂高度逐漸上升,說明此時峰頂刮西南風,且風力較弱,適宜登山。D正確。
故答案為:D。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讀“某地徑流、水蝕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9.該地(  )
A.雨水下滲逐年減少 B.地表破壞愈加嚴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10.產生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退耕還林 B.退耕還湖 C.退耕還牧 D.毀林開荒
【答案】9.D
10.A
【知識點】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外力作用
【解析】【點評】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改變地表徑流——最主要的影響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海造陸、圍湖造田等
(2)影響地下徑流:如雨季對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兒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實例,城市地鐵的修建破壞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流方向等。
(3)影響局地大氣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響蒸發和下滲,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汽供應量;也增加下滲。地膜覆蓋、秸稈覆蓋減少蒸發,保護土壤墑情(土壤水份)。
9.從圖中可知,該地區徑流減少率、水蝕減少率逐年增加,說明該地區植被逐年增加,水土流失減輕,雨水下滲增加,河流含沙量降低。D正確。
故答案為:D。
10.由上題可知,該地區徑流減少率和水蝕減少率均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退耕還林,植被覆蓋率增加形成的;退耕還湖主要是減輕該地區的旱澇災害;退耕還牧主要是減少沙化現象;毀林開荒會加劇水土流失。A正確。
故答案為:A。
11.(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下圖表示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的變化,單位為MJ/m2,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讀圖完成問題。
a、b兩點太陽輻射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為(  )
A.太陽高度 B.白晝長短 C.海陸位置 D.天氣狀況
【答案】A
【知識點】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分析】由于圖中統計的是“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因此不受天氣狀況與海陸位置的影響;讀圖可知,a點太陽輻射量為30 MJ/m2、b點為20 MJ/m2。由上題可知,a、b兩點所在的日期分別為春分日和秋分日,此時全球晝夜平分,因而兩點的白晝長度相同;a點緯度位置較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量大,b點緯度位置較高,太陽高度較小,太陽輻射量較小,故太陽高度是影響兩地太陽輻射量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A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提供光熱資源;
2.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3.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4.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5.不利影響(如過強的太陽輻射、紫外線等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等)。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某中學利用假期時間到甲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途經一處石林景觀,平地而起,形態各異,巖石多具有水平紋理。隨后同學們查找資料,發現自然界里有些區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沒有樹木,卻也成林。下圖為我國四個不同區域的“非木之林”。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2.圖示地貌的類型,連線正確的是( ?。?br/>A.甲——河流地貌 B.乙——風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13.乙地貌的突出特點是( ?。?br/>①壟脊與溝槽相間分布②壟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壟脊的長短比較一致④壟脊走向與主風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2.B
13.C
【知識點】河流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點評】風成地貌
類型 名稱 景觀特點
風蝕地貌 風蝕壟 呈長條形
風蝕柱 孤立的石柱
風蝕蘑菇 “頭大、身小”
風蝕雅丹 壟槽相間
風積地貌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12.讀圖可知,甲位于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屬于半干旱地區,風力作用強,應為風蝕地貌;乙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氣候干旱,該區域的風沙活動強烈,可知乙地為風沙地貌;丙位于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冰川作用強,為冰川地貌;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降水多,氣候濕潤,石灰巖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為喀斯特地貌。B正確。
故答案為:B。
13.結合圖可知:乙地地貌呈現壟脊與溝槽相間分布,壟脊的高度、長短不一,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以風力作用為主,風向主要為西北風,在風力作用下,壟脊的走向和當地的主導風向一致。C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C。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2019年11月5日1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四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北斗三號系統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該衛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對地面觀側者而言,每天相同時刻衛星出現在相同的方向上)。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4.繞地球運轉的北斗導航衛星不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15.同步軌道衛星和地面觀測點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線速度和角速度均相等
B.同步軌道衛星線速度大,角速度小
C.同步軌道衛星線速度大,角速度相等
D.線速度和角速度均不相等
16.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相比
A.發射前不是天體,發射成功后是天體
B.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都是天體
C.發射前是天體,發射成功后不是天體
D.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都不是天體
【答案】14.D
15.C
16.A
【知識點】天體及天體系統
【解析】【點評】天體的判讀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氣層之外,獨立存在于宇宙中。進入大氣層或落回地面的物體不屬于天體。
二看實質:它是不是宇宙間的物質,自然現象不屬于天體。(你能區別流星和流星體嗎?)
三看運轉:它是否在一定的軌道上獨自運轉。依附在其他天體上運行的物體不屬于天體,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車就不是天體。
14.北斗導航衛星圍繞地球公轉,故屬于地月系。地球所在地月系屬于太陽系與銀河系,但不屬于河外星系。D正確。
故答案為:D。
15.結合材料中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概念,自轉的時間與地面觀測點是一致的,故角速度相等,但是同步軌道衛星位于高空,故線速度要大于地面觀測點。C正確。
故答案為:C。
16.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前屬于地球一部分,故不是天體;發射后圍繞地球公轉即為天體。A正確。
故答案為:A。
17.(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據材料和“太陽系的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據英國《衛報》2013年9月26日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土壤中發現了水分子,這些水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登陸火星后的重要資源.“好奇”號首先鏟起輪子下的火星土壤,經過篩選后將一小部分樣本放入烤箱,加熱到835攝氏度后,就發現了水.此外,被加熱的土壤還釋放出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氧氣.“好奇”號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在火星上尋找可居住的證據,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可能曾有生命存在,火星表面曾經有大量流動水,但現在已經消失.
(1)材料中所提到的行星是圖中數字   (填數字)星;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  ?。ㄌ顢底郑┬?,小行星帶位于4和   之間.
(2)按照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分類,2屬于   行星.
(3)說明火星上可能曾有生命的條件是具有適宜的   、   、   .
(4)圖中的中心天體是   ,圖中10為沿扁長軌道運行的彗星,公轉周期為76年,其名稱是  ?。?br/>【答案】(1)4;5;5
(2)類地
(3)溫度;液態水;大氣層
(4)太陽;哈雷彗星
【知識點】地球的宇宙環境;天體及天體系統;太陽系與地月系
【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行星是火星,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而火星位于圖中4行星,八大行星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木星,木星對應數字5,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因此位于數字4和5之間。
(2)根據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判斷,數字2是金星,八大行星中按按照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分類,分為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2屬于類地行星。
(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曾經有大量流動的水,即液態水的存在;其次,說明當時的溫度適宜人類的生存;另外,大氣層中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氧氣,故而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大氣層、液態水。
(4)結合所學知識,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哈雷彗星沿扁長軌道運行,周期是76年。
【點評】天體系統: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著,它們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如下所示的天體系統。
(1)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行星是火星,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而火星位于圖中4行星,八大行星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木星,木星對應數字5,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因此位于數字4和5之間。
(2)根據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判斷,數字2是金星,八大行星中按按照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分類,分為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2屬于類地行星。
(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曾經有大量流動的水,即液態水的存在;其次,說明當時的溫度適宜人類的生存;另外,大氣層中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氧氣,故而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大氣層、液態水。
(4)結合所學知識,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哈雷彗星沿扁長軌道運行,周期是76年。
18.(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隨著全球變暖,生長在這里的苔原草和小型植物正在被更高、更多的木質灌木和樹木所取代——這種變化稱為灌木化。植被的這些變化影響了苔原生態系統穩定。馴鹿以石蕊(地衣的一種)及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每年都會有規律地進行南北方向的大遷移。有專家研究發現,馴鹿和植被之間關系密切,從而稱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工程師。下圖示意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馴鹿遷徙路線(圖中箭頭代表遷徙路線)及馴鹿圖片。
(1)說明馴鹿生存的拉布拉多半島北部的自然環境特征。
(2)推測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表現。
(3)簡述全球氣候變暖對馴鹿生存及遷徙可能產生的主要影響。
【答案】(1)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積雪覆蓋,夏季苔蘚等植被覆蓋;多凍土分布,沼澤分布較廣等。
(2)馴鹿的覓食和踐踏,可阻止及延緩苔原帶地區灌木化;馴鹿糞便為苔原帶生長提供養分,促進苔原帶植被的生長;馴鹿適應能力強,可根據其產仔及遷徙時間變化推測周圍氣候的變化等。
(3)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苔原帶氣溫上升,冬季冰雪覆蓋減少,馴鹿在當地可以獲得食物;水域面積增大、苔原面積縮小,馴鹿的生存空間減?。槐╋L雪侵襲減輕,馴鹿遷移距離縮短等。
【知識點】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與應對措施
【解析】【分析】(1)結合圖中緯度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島北部地區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氣候角度);溫暖短促的夏季,氣溫相對溫和,為苔蘚等植被覆蓋(植被角度);由于緯度高,年均氣溫低,所以多凍土分布,沼澤面積較廣(土壤、水文等角度)。
(2)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極苔原分布地區灌木化的趨勢明顯,而馴鹿以石蕊(地衣的一種)及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每年都會有規律地進行南北方向的大遷移,其覓食和踐踏,可阻止以及延緩苔原帶地區灌木化的趨勢。與此同時,馴鹿在覓食和遷移過程中會排泄糞便,馴鹿糞便為苔原帶生長提供養分,促進苔原帶植被的生長。由于馴鹿和植被之間關系密切,從而稱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工程師,所以可以根據馴鹿產仔及遷徙時間變化推測周圍氣候的變化等。
(3)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氣溫升高,熱量條件改善,苔原帶氣溫上升,冬季冰雪覆蓋減少,馴鹿在當地可以獲得食物。同時,氣溫升高導致積雪和部分凍土融化,水分向相對低洼處匯集,水域面積增大,苔原面積縮小,馴鹿的生存空間減小。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暴風雪等惡劣天氣減輕,馴鹿的短距離遷徙便可獲得食物,馴鹿的遷移距離縮短。
【點評】植被與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響
氣候 氣候對植被 ①熱量:熱量充足地區,植物種類豐富、生長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響喜光、喜陰植物的生長,喜光植物向陽一側生長好
③降水:濕潤地區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區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區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點,降水多的年份樹木生長好,年輪寬
植被對
氣候 植被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縮小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對植被 受地形的阻擋,山脈兩側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則無森林分布
植被對地貌 加快巖石的風化過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對植被 植被生長好的地區,水源條件好;水文條件影響水生植物;洋流影響氣候,進而影響植被
植被對水文 植被能夠涵養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調節徑流
土壤 土壤對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響植被生長,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馬尾松生長
植被對土壤 植被生長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導致土壤有機酸含量增加
(1)結合圖中緯度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島北部地區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氣候角度);溫暖短促的夏季,氣溫相對溫和,為苔蘚等植被覆蓋(植被角度);由于緯度高,年均氣溫低,所以多凍土分布,沼澤面積較廣(土壤、水文等角度)。
(2)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極苔原分布地區灌木化的趨勢明顯,而馴鹿以石蕊(地衣的一種)及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每年都會有規律地進行南北方向的大遷移,其覓食和踐踏,可阻止以及延緩苔原帶地區灌木化的趨勢。與此同時,馴鹿在覓食和遷移過程中會排泄糞便,馴鹿糞便為苔原帶生長提供養分,促進苔原帶植被的生長。由于馴鹿和植被之間關系密切,從而稱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工程師,所以可以根據馴鹿產仔及遷徙時間變化推測周圍氣候的變化等。
(3)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氣溫升高,熱量條件改善,苔原帶氣溫上升,冬季冰雪覆蓋減少,馴鹿在當地可以獲得食物。同時,氣溫升高導致積雪和部分凍土融化,水分向相對低洼處匯集,水域面積增大,苔原面積縮小,馴鹿的生存空間減小。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暴風雪等惡劣天氣減輕,馴鹿的短距離遷徙便可獲得食物,馴鹿的遷移距離縮短。
19.(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1)說出Ⅰ層氣溫的變化特征   ,Ⅰ層形成云雨的條件是   。
(2)Ⅱ層的厚度變化特點   
(3)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的依據是   ,其在古登堡面以下傳播的規律是   
(4)圖中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  ?。蝗舻攸c2的B地層含有珊瑚,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   。
(5)結合圖,說明大氣圈、水圈、巖石圈三個圈層的界線不容易畫出的原因。
【答案】(1)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水汽、氣溫降低、有固體塵埃
(2)厚度不均,陸厚洋薄
(3)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橫波消失,縱波傳播速度減慢
(4)暖濕的陸生環境;溫暖的淺海環境
(5)在地球表面附近,這幾個圈層是互相滲透、相互重疊的。
【知識點】地質年代表與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內部圈層;大氣的垂直分層
【解析】【分析】(1)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Ⅰ層為大氣圈,由于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隨海拔高度的上升,氣溫下降;Ⅰ層云雨現象較多,主要是因為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固體塵埃做為凝結核,水汽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冷卻凝結形成云雨。
(2)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Ⅱ層是地殼,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厚度大,大洋地殼厚度薄。
(3)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們依據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劃分了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在古登堡面以下,由于橫波不能穿過液體,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迅速下降。
(4)由所學知識可知,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因為煤炭需要森林沉積形成,因此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濕潤的陸地生態環境。若地點2的B層含有大片的珊瑚化石,因為珊瑚生活在熱帶淺海環境,由此推測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的淺海環境。
(5)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大氣圈、水圈、巖石圈這三個圈層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相互重疊,所以它們之間的界線不容易畫出來。
【點評】大氣圈的分層
垂直分層 氣溫變化 大氣運動 與人類關系
對流層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顯著 多風、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
平流層 隨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運動為主 A臭氧層吸收紫外線;而增溫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層大氣 隨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
(1)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Ⅰ層為大氣圈,由于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隨海拔高度的上升,氣溫下降;Ⅰ層云雨現象較多,主要是因為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固體塵埃做為凝結核,水汽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冷卻凝結形成云雨。
(2)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Ⅱ層是地殼,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厚度大,大洋地殼厚度薄。
(3)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們依據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劃分了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在古登堡面以下,由于橫波不能穿過液體,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迅速下降。
(4)由所學知識可知,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因為煤炭需要森林沉積形成,因此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濕潤的陸地生態環境。若地點2的B層含有大片的珊瑚化石,因為珊瑚生活在熱帶淺海環境,由此推測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的淺海環境。
(5)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大氣圈、水圈、巖石圈這三個圈層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相互重疊,所以它們之間的界線不容易畫出來。
20.(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讀大氣垂直分層圖(甲圖)和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乙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都集中在   層,對高空飛機飛行最有利的是   層(都填字母)。
(2)開發綠色冰箱主要是為了保護  ?。ㄌ預BC)層中的臭氧;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  ?。ㄌ預BC)層會被擾動,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3)寫出圖乙③④代表輻射名稱:③代表   ,④代表  ?。徊⒅赋鯝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乙圖中  ?。á佗冖邰埽┠膫€箭頭。
(4)我國新疆地區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主要原因是乙圖   (①②③④)哪個箭頭白天較弱,夜晚  ?。á佗冖邰埽┠膫€箭頭較弱。
【答案】(1)A;B
(2)B;C
(3)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③
(4)②;④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大氣的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解析】【分析】(1)甲圖中A是對流層,集中了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B為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遠距離高空飛行。
(2)甲圖中B層是平流層,該層中的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開發綠色冰箱主要是為了保護該層的臭氧。甲圖中C層是高層大氣,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帶電粒子流會擾動該層中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乙中,①為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反射作用,③為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甲圖中A是對流層,地面輻射③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4)我國新疆地區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天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少,天氣比較熱;夜晚,大氣逆輻射④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氣溫比較低,導致晝夜溫差比較大。
【點評】大氣受熱過程
(1)甲圖中A是對流層,集中了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B為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遠距離高空飛行。
(2)甲圖中B層是平流層,該層中的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開發綠色冰箱主要是為了保護該層的臭氧。甲圖中C層是高層大氣,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帶電粒子流會擾動該層中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乙中,①為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反射作用,③為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甲圖中A是對流層,地面輻射③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4)我國新疆地區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天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少,天氣比較熱;夜晚,大氣逆輻射④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氣溫比較低,導致晝夜溫差比較大。
1 / 1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地理試題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通過世界某海峽時,實行無線電靜默,關閉發動機,利用海流的推動進、出地中海,成功躲避反潛部隊的偵察。下圖示意該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海峽是( ?。?br/>A.英吉利海峽 B.直布羅陀海峽
C.馬六甲海峽 D.麥哲倫海峽
2.推測該海峽海上風浪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德國潛艇由該海峽進、出地中海分別需要( ?。?br/>A.上浮淺水中,上浮淺水中 B.下潛深水中,下潛深水中
C.上浮淺水中,下潛深水中 D.下潛深水中;上浮淺水中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下圖為日全食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
4.發生在圖中太陽被遮擋的部分的太陽活動有(  )
A.黑子 B.耀斑 C.太陽風 D.黑子、耀斑
5.圖中外圍發亮的太陽大氣層活躍時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可能是( ?。?br/>A.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美麗的極光
B.影響北方地區的互聯網絡
C.輪船航行過程中指南針突然失靈
D.流星現象多發
6.某日某時,地球朝向太陽一側的所有地區,短波通訊幾乎全部中斷,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br/>A.臭氧層破壞引起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
B.太陽活動引發地球大氣電離層擾動
C.火山爆發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
D.太陽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場紊亂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峰頂附近隨風飄動的云帶遠望宛如一面旗幟飄掛在珠峰上空,20世紀50年代地理學家徐近之先生稱之為旗云。珠穆朗瑪峰北坡和西南坡7500米以下5400米以上被冰雪覆蓋,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風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積,多為碎石坡面。
讀旗云成因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大氣現象的直接成因與珠峰旗云的直接成因不相同的是
A.山谷風 B.東亞季風 C.南亞季風 D.盛行西風
8.受強西風影響,旗云的方向會指向東方。有經驗的登山隊員,常常根據旗云飄動的位置和高度,來推斷峰頂風力的大小。如果旗云自西南向東北飄動,且在離開峰頂后云頂高度逐漸上升,則表明
A.大氣對流運動強,不適宜登山 B.峰頂西南風強,不適宜登山
C.有降雪天氣,不適宜登山 D.峰頂西南風弱,適宜登山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讀“某地徑流、水蝕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
9.該地( ?。?br/>A.雨水下滲逐年減少 B.地表破壞愈加嚴重
C.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 D.植被逐年增加
10.產生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退耕還林 B.退耕還湖 C.退耕還牧 D.毀林開荒
11.(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下圖表示一年中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隨緯度的變化,單位為MJ/m2,圖中陰影部分表示沒有太陽輻射。讀圖完成問題。
a、b兩點太陽輻射差異的影響因素主要為(  )
A.太陽高度 B.白晝長短 C.海陸位置 D.天氣狀況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某中學利用假期時間到甲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途經一處石林景觀,平地而起,形態各異,巖石多具有水平紋理。隨后同學們查找資料,發現自然界里有些區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沒有樹木,卻也成林。下圖為我國四個不同區域的“非木之林”。讀圖,完成下列小題。
12.圖示地貌的類型,連線正確的是(  )
A.甲——河流地貌 B.乙——風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13.乙地貌的突出特點是( ?。?br/>①壟脊與溝槽相間分布②壟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壟脊的長短比較一致④壟脊走向與主風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2019年11月5日1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四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該衛星發射成功,標志著北斗三號系統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該衛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對地面觀側者而言,每天相同時刻衛星出現在相同的方向上)。
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4.繞地球運轉的北斗導航衛星不屬于
A.地月系 B.太陽系 C.銀河系 D.河外星系
15.同步軌道衛星和地面觀測點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相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線速度和角速度均相等
B.同步軌道衛星線速度大,角速度小
C.同步軌道衛星線速度大,角速度相等
D.線速度和角速度均不相等
16.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相比
A.發射前不是天體,發射成功后是天體
B.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都是天體
C.發射前是天體,發射成功后不是天體
D.發射前與發射成功后都不是天體
17.(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據材料和“太陽系的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據英國《衛報》2013年9月26日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土壤中發現了水分子,這些水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登陸火星后的重要資源.“好奇”號首先鏟起輪子下的火星土壤,經過篩選后將一小部分樣本放入烤箱,加熱到835攝氏度后,就發現了水.此外,被加熱的土壤還釋放出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氧氣.“好奇”號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在火星上尋找可居住的證據,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可能曾有生命存在,火星表面曾經有大量流動水,但現在已經消失.
(1)材料中所提到的行星是圖中數字  ?。ㄌ顢底郑┬?;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   (填數字)星,小行星帶位于4和   之間.
(2)按照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分類,2屬于   行星.
(3)說明火星上可能曾有生命的條件是具有適宜的   、   、  ?。?br/>(4)圖中的中心天體是   ,圖中10為沿扁長軌道運行的彗星,公轉周期為76年,其名稱是  ?。?br/>18.(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隨著全球變暖,生長在這里的苔原草和小型植物正在被更高、更多的木質灌木和樹木所取代——這種變化稱為灌木化。植被的這些變化影響了苔原生態系統穩定。馴鹿以石蕊(地衣的一種)及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每年都會有規律地進行南北方向的大遷移。有專家研究發現,馴鹿和植被之間關系密切,從而稱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工程師。下圖示意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島馴鹿遷徙路線(圖中箭頭代表遷徙路線)及馴鹿圖片。
(1)說明馴鹿生存的拉布拉多半島北部的自然環境特征。
(2)推測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主要表現。
(3)簡述全球氣候變暖對馴鹿生存及遷徙可能產生的主要影響。
19.(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問題。
(1)說出Ⅰ層氣溫的變化特征   ,Ⅰ層形成云雨的條件是   。
(2)Ⅱ層的厚度變化特點   
(3)研究地球內部圈層的依據是   ,其在古登堡面以下傳播的規律是   
(4)圖中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   ;若地點2的B地層含有珊瑚,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   。
(5)結合圖,說明大氣圈、水圈、巖石圈三個圈層的界線不容易畫出的原因。
20.(2024高一上·望城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讀大氣垂直分層圖(甲圖)和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乙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都集中在   層,對高空飛機飛行最有利的是   層(都填字母)。
(2)開發綠色冰箱主要是為了保護   (填ABC)層中的臭氧;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   (填ABC)層會被擾動,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3)寫出圖乙③④代表輻射名稱:③代表   ,④代表   ;并指出A層大氣的熱量主要直接來自乙圖中  ?。á佗冖邰埽┠膫€箭頭。
(4)我國新疆地區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主要原因是乙圖   (①②③④)哪個箭頭白天較弱,夜晚  ?。á佗冖邰埽┠膫€箭頭較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C
【知識點】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世界洋流分布規律及其成因
【解析】【點評】洋流的成因及類型
(1)根據成因分類
類型 成因 案例
風海流 盛行風吹拂表層海水 西風漂流
密度流 相鄰海域海水密度存在差異 直布羅陀海峽表面洋流
補償流 海水流出的海區海平面降低,相鄰海區的海水流過來進行補充 秘魯寒流
(2)根據性質分類
寒流:比周圍海區水溫低的洋流。水溫低→水溫高,或高緯→低緯。
暖流:比周圍海區水溫高的洋流。水溫高→水溫低,或低緯→高緯。
1.該海峽位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結合經度判斷為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位于英國和法國之間,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麥哲倫海峽位于南美洲智利南部。B正確。
故答案為:B。
2.該海峽冬季受盛行西風控制,南北溫差大,盛行西風強,海上風浪大;該海峽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風浪??;4月和10月處于過渡時期,有風浪,但風浪不是最大的。A正確。
故答案為:A。
3.德國潛艇由該海峽進或出地中海主要借助洋流推動,通過海水鹽度分布,地中海鹽度高、密度大,大西洋鹽度低、密度小,判斷該海峽底層海域洋流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導致表層海域大西洋水面比地中海高,表層洋流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潛艇由該海峽進地中海需要上浮淺水中,潛艇由該海峽出地中海需要下潛深水中,C正確。
故答案為:C。
【答案】4.A
5.C
6.B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的圈層結構
【解析】【點評】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世界許多地區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黑子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
(2)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衰減或中斷;
(3)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
(4)兩極地區產生極光(夜間肉眼可見);
(5)地球上水旱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與太陽活動有關。
4.地球及其衛星不停地繞日公轉,當日、地、月三星運轉到同一直線上且月球居日、地之間時,太陽射向地球的某個部分光線會被月球遮擋,致使地球上相應地區的人無法看見太陽的光球層,即為日全食。因此,圖中被遮擋的部分為光球層,出現的太陽活動類型是太陽黑子,A正確。
故答案為:A。
5.外圍發亮的太陽大氣層為色球層,該層活躍時,太陽活動強烈,對地球產生較大影響。極光一般出現在極地地區,太陽活動對互聯網絡的影響較小,B錯誤。太陽活動可能使輪船航行過程中指南針突然失靈 ,流星現象多發與天體運動進入大氣層有關,與太陽活動無關。C正確。
故答案為:C。
6.耀斑爆發時發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電離層,會引起電離層的擾動,此時經電離層反射的短波無線電信號會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從而導致通訊衰減或中斷。臭氧層破壞引起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可以加劇氣候變暖,不影響短波通訊。火山爆發導致大氣能見度降低,不會影響短波通信。短波通訊中斷與地球磁場干擾無關。B正確。
故答案為:B。
【答案】7.D
8.D
【知識點】大氣熱力環流;三圈環流及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分布
【解析】【點評】熱力環流
(1)熱力環流的形成:
地面受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水平運動。
(2)溫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溫度高處,氣流上升;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3)氣壓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壓;對同一地點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氣壓值越低。如下圖:
氣壓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7.讀圖可知,珠峰旗云、東亞季風、南亞季風與山谷風的成因都與熱力性質差異直接相關;盛行西風主要是由從副熱帶高氣壓帶向北(南)流出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逐漸形成的。D正確。
故答案為:D。
8.受強西風影響,旗云的方向會指向東方。若旗云自西南向東北飄動,且在離開峰頂后云頂高度逐漸上升,說明此時峰頂刮西南風,且風力較弱,適宜登山。D正確。
故答案為:D。
【答案】9.D
10.A
【知識點】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外力作用
【解析】【點評】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1)改變地表徑流——最主要的影響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填海造陸、圍湖造田等
(2)影響地下徑流:如雨季對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兒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實例,城市地鐵的修建破壞地質結構、改變地下水的滲流方向等。
(3)影響局地大氣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響蒸發和下滲,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可以增加局部地區的水汽供應量;也增加下滲。地膜覆蓋、秸稈覆蓋減少蒸發,保護土壤墑情(土壤水份)。
9.從圖中可知,該地區徑流減少率、水蝕減少率逐年增加,說明該地區植被逐年增加,水土流失減輕,雨水下滲增加,河流含沙量降低。D正確。
故答案為:D。
10.由上題可知,該地區徑流減少率和水蝕減少率均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退耕還林,植被覆蓋率增加形成的;退耕還湖主要是減輕該地區的旱澇災害;退耕還牧主要是減少沙化現象;毀林開荒會加劇水土流失。A正確。
故答案為:A。
11.【答案】A
【知識點】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解析】【分析】由于圖中統計的是“大氣上界單位面積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因此不受天氣狀況與海陸位置的影響;讀圖可知,a點太陽輻射量為30 MJ/m2、b點為20 MJ/m2。由上題可知,a、b兩點所在的日期分別為春分日和秋分日,此時全球晝夜平分,因而兩點的白晝長度相同;a點緯度位置較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量大,b點緯度位置較高,太陽高度較小,太陽輻射量較小,故太陽高度是影響兩地太陽輻射量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A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提供光熱資源;
2.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
3.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后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4.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來源;
5.不利影響(如過強的太陽輻射、紫外線等對人和生物的危害等)。
【答案】12.B
13.C
【知識點】河流地貌;風沙地貌;冰川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點評】風成地貌
類型 名稱 景觀特點
風蝕地貌 風蝕壟 呈長條形
風蝕柱 孤立的石柱
風蝕蘑菇 “頭大、身小”
風蝕雅丹 壟槽相間
風積地貌 縱向沙壟 順風向呈長條狀的沙丘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狀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12.讀圖可知,甲位于內蒙古中東部地區,屬于半干旱地區,風力作用強,應為風蝕地貌;乙地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氣候干旱,該區域的風沙活動強烈,可知乙地為風沙地貌;丙位于我國青藏地區,海拔高,冰川作用強,為冰川地貌;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降水多,氣候濕潤,石灰巖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為喀斯特地貌。B正確。
故答案為:B。
13.結合圖可知:乙地地貌呈現壟脊與溝槽相間分布,壟脊的高度、長短不一,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以風力作用為主,風向主要為西北風,在風力作用下,壟脊的走向和當地的主導風向一致。C①④正確。
故答案為:C。
【答案】14.D
15.C
16.A
【知識點】天體及天體系統
【解析】【點評】天體的判讀方法
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氣層之外,獨立存在于宇宙中。進入大氣層或落回地面的物體不屬于天體。
二看實質:它是不是宇宙間的物質,自然現象不屬于天體。(你能區別流星和流星體嗎?)
三看運轉:它是否在一定的軌道上獨自運轉。依附在其他天體上運行的物體不屬于天體,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車就不是天體。
14.北斗導航衛星圍繞地球公轉,故屬于地月系。地球所在地月系屬于太陽系與銀河系,但不屬于河外星系。D正確。
故答案為:D。
15.結合材料中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概念,自轉的時間與地面觀測點是一致的,故角速度相等,但是同步軌道衛星位于高空,故線速度要大于地面觀測點。C正確。
故答案為:C。
16.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前屬于地球一部分,故不是天體;發射后圍繞地球公轉即為天體。A正確。
故答案為:A。
17.【答案】(1)4;5;5
(2)類地
(3)溫度;液態水;大氣層
(4)太陽;哈雷彗星
【知識點】地球的宇宙環境;天體及天體系統;太陽系與地月系
【解析】【分析】(1)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行星是火星,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而火星位于圖中4行星,八大行星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木星,木星對應數字5,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因此位于數字4和5之間。
(2)根據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判斷,數字2是金星,八大行星中按按照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分類,分為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2屬于類地行星。
(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曾經有大量流動的水,即液態水的存在;其次,說明當時的溫度適宜人類的生存;另外,大氣層中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氧氣,故而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大氣層、液態水。
(4)結合所學知識,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哈雷彗星沿扁長軌道運行,周期是76年。
【點評】天體系統:宇宙中的天體都在運動著,它們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如下所示的天體系統。
(1)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行星是火星,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而火星位于圖中4行星,八大行星中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是木星,木星對應數字5,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因此位于數字4和5之間。
(2)根據太陽系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判斷,數字2是金星,八大行星中按按照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結構特征分類,分為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故2屬于類地行星。
(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曾經有大量流動的水,即液態水的存在;其次,說明當時的溫度適宜人類的生存;另外,大氣層中有適合生命存在的氧氣,故而可能存在生命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大氣層、液態水。
(4)結合所學知識,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哈雷彗星沿扁長軌道運行,周期是76年。
18.【答案】(1)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積雪覆蓋,夏季苔蘚等植被覆蓋;多凍土分布,沼澤分布較廣等。
(2)馴鹿的覓食和踐踏,可阻止及延緩苔原帶地區灌木化;馴鹿糞便為苔原帶生長提供養分,促進苔原帶植被的生長;馴鹿適應能力強,可根據其產仔及遷徙時間變化推測周圍氣候的變化等。
(3)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苔原帶氣溫上升,冬季冰雪覆蓋減少,馴鹿在當地可以獲得食物;水域面積增大、苔原面積縮小,馴鹿的生存空間減??;暴風雪侵襲減輕,馴鹿遷移距離縮短等。
【知識點】主要植被類型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與應對措施
【解析】【分析】(1)結合圖中緯度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島北部地區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氣候角度);溫暖短促的夏季,氣溫相對溫和,為苔蘚等植被覆蓋(植被角度);由于緯度高,年均氣溫低,所以多凍土分布,沼澤面積較廣(土壤、水文等角度)。
(2)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極苔原分布地區灌木化的趨勢明顯,而馴鹿以石蕊(地衣的一種)及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每年都會有規律地進行南北方向的大遷移,其覓食和踐踏,可阻止以及延緩苔原帶地區灌木化的趨勢。與此同時,馴鹿在覓食和遷移過程中會排泄糞便,馴鹿糞便為苔原帶生長提供養分,促進苔原帶植被的生長。由于馴鹿和植被之間關系密切,從而稱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工程師,所以可以根據馴鹿產仔及遷徙時間變化推測周圍氣候的變化等。
(3)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氣溫升高,熱量條件改善,苔原帶氣溫上升,冬季冰雪覆蓋減少,馴鹿在當地可以獲得食物。同時,氣溫升高導致積雪和部分凍土融化,水分向相對低洼處匯集,水域面積增大,苔原面積縮小,馴鹿的生存空間減小。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暴風雪等惡劣天氣減輕,馴鹿的短距離遷徙便可獲得食物,馴鹿的遷移距離縮短。
【點評】植被與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自然要素 相互影響
氣候 氣候對植被 ①熱量:熱量充足地區,植物種類豐富、生長速度快、植被生物量多
②光照:影響喜光、喜陰植物的生長,喜光植物向陽一側生長好
③降水:濕潤地區易形成森林,半干旱地區形成草原植被,干旱地區形成荒漠植被;同一地點,降水多的年份樹木生長好,年輪寬
植被對
氣候 植被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縮小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增加降水量等
地貌 地貌對植被 受地形的阻擋,山脈兩側植被不同,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則無森林分布
植被對地貌 加快巖石的風化過程,保持水土
水文 水文對植被 植被生長好的地區,水源條件好;水文條件影響水生植物;洋流影響氣候,進而影響植被
植被對水文 植被能夠涵養水源,降低河流含沙量,調節徑流
土壤 土壤對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響植被生長,如酸性土壤有利于馬尾松生長
植被對土壤 植被生長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如大豆可以固氮、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導致土壤有機酸含量增加
(1)結合圖中緯度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島北部地區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氣候角度);溫暖短促的夏季,氣溫相對溫和,為苔蘚等植被覆蓋(植被角度);由于緯度高,年均氣溫低,所以多凍土分布,沼澤面積較廣(土壤、水文等角度)。
(2)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北極苔原分布地區灌木化的趨勢明顯,而馴鹿以石蕊(地衣的一種)及植物的嫩枝葉為食,每年都會有規律地進行南北方向的大遷移,其覓食和踐踏,可阻止以及延緩苔原帶地區灌木化的趨勢。與此同時,馴鹿在覓食和遷移過程中會排泄糞便,馴鹿糞便為苔原帶生長提供養分,促進苔原帶植被的生長。由于馴鹿和植被之間關系密切,從而稱馴鹿為適應氣候變化、影響生態系統的工程師,所以可以根據馴鹿產仔及遷徙時間變化推測周圍氣候的變化等。
(3)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極地區氣溫升高,熱量條件改善,苔原帶氣溫上升,冬季冰雪覆蓋減少,馴鹿在當地可以獲得食物。同時,氣溫升高導致積雪和部分凍土融化,水分向相對低洼處匯集,水域面積增大,苔原面積縮小,馴鹿的生存空間減小。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暴風雪等惡劣天氣減輕,馴鹿的短距離遷徙便可獲得食物,馴鹿的遷移距離縮短。
19.【答案】(1)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水汽、氣溫降低、有固體塵埃
(2)厚度不均,陸厚洋薄
(3)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橫波消失,縱波傳播速度減慢
(4)暖濕的陸生環境;溫暖的淺海環境
(5)在地球表面附近,這幾個圈層是互相滲透、相互重疊的。
【知識點】地質年代表與地球演化史;地球的內部圈層;大氣的垂直分層
【解析】【分析】(1)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Ⅰ層為大氣圈,由于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隨海拔高度的上升,氣溫下降;Ⅰ層云雨現象較多,主要是因為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固體塵埃做為凝結核,水汽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冷卻凝結形成云雨。
(2)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Ⅱ層是地殼,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厚度大,大洋地殼厚度薄。
(3)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們依據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劃分了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在古登堡面以下,由于橫波不能穿過液體,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迅速下降。
(4)由所學知識可知,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因為煤炭需要森林沉積形成,因此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濕潤的陸地生態環境。若地點2的B層含有大片的珊瑚化石,因為珊瑚生活在熱帶淺海環境,由此推測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的淺海環境。
(5)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大氣圈、水圈、巖石圈這三個圈層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相互重疊,所以它們之間的界線不容易畫出來。
【點評】大氣圈的分層
垂直分層 氣溫變化 大氣運動 與人類關系
對流層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顯著 多風、云、雨、霧、雪等天氣現象
平流層 隨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運動為主 A臭氧層吸收紫外線;而增溫是航空的理想空域
高層大氣 隨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B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波
(1)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Ⅰ層為大氣圈,由于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隨海拔高度的上升,氣溫下降;Ⅰ層云雨現象較多,主要是因為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有固體塵埃做為凝結核,水汽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冷卻凝結形成云雨。
(2)由圖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Ⅱ層是地殼,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厚度大,大洋地殼厚度薄。
(3)由所學知識可知,我們依據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劃分了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在古登堡面以下,由于橫波不能穿過液體,橫波完全消失,縱波的傳播速度迅速下降。
(4)由所學知識可知,若地點1的A巖層含有煤炭,因為煤炭需要森林沉積形成,因此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濕潤的陸地生態環境。若地點2的B層含有大片的珊瑚化石,因為珊瑚生活在熱帶淺海環境,由此推測當時的古地理環境為溫暖的淺海環境。
(5)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大氣圈、水圈、巖石圈這三個圈層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相互重疊,所以它們之間的界線不容易畫出來。
20.【答案】(1)A;B
(2)B;C
(3)地面輻射;大氣逆輻射;③
(4)②;④
【知識點】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大氣的垂直分層;大氣的受熱過程
【解析】【分析】(1)甲圖中A是對流層,集中了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B為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遠距離高空飛行。
(2)甲圖中B層是平流層,該層中的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開發綠色冰箱主要是為了保護該層的臭氧。甲圖中C層是高層大氣,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帶電粒子流會擾動該層中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乙中,①為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反射作用,③為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甲圖中A是對流層,地面輻射③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4)我國新疆地區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天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少,天氣比較熱;夜晚,大氣逆輻射④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氣溫比較低,導致晝夜溫差比較大。
【點評】大氣受熱過程
(1)甲圖中A是對流層,集中了整個地球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和幾乎全部的水汽、雜質。B為平流層,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適合遠距離高空飛行。
(2)甲圖中B層是平流層,該層中的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開發綠色冰箱主要是為了保護該層的臭氧。甲圖中C層是高層大氣,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帶電粒子流會擾動該層中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
(3)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圖乙中,①為太陽輻射,②為大氣反射作用,③為地面輻射,④為大氣逆輻射。甲圖中A是對流層,地面輻射③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4)我國新疆地區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說法,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天大氣稀薄,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②少,天氣比較熱;夜晚,大氣逆輻射④弱,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氣溫比較低,導致晝夜溫差比較大。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微博| 深泽县| 伊川县| 平罗县| 南木林县| 娄底市| 台中市| 潢川县| 鸡西市| 南通市| 竹溪县| 卫辉市| 顺义区| 池州市| 行唐县| 阿克| 洛扎县| 古丈县| 荥经县| 余江县| 海原县| 通江县| 涟水县| 香河县| 邵东县| 嘉兴市| 清丰县| 乌什县| 融水| 霍林郭勒市| 永平县| 昌平区| 江西省| 乐陵市| 车致| 巫山县| 湖口县| 吕梁市| 蓬溪县|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