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連云港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1.(2025·連云) 《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最新研發的光控智能粘附材料由H、C、N、Fe等元素組成,其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A.H B.C C.N D.Fe2.(2025·連云) 酒精(C2H5OH)是醫療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劑。下列對酒精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易揮發 B.無色透明液體C.燃燒時生成H2O和CO2 D.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3.(2025·連云) 實驗室用CaCO3、稀鹽酸制取CO2,涉及的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制取CO2 B.除去CO2中HClC.干燥CO2 D.收集CO24.(2025·連云)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NH3是制造硝酸(HNO3)和氮肥(如尿素[CO(NH2)2]、氯化銨等)的重要原料。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1)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2個氮原子:N2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C.HNO3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H+D.氯化銨的化學式:ClNH3(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殼中氮元素含量最高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C.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gD.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7(3)工業合成氨的反應屬于(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5.(2025·連云) 廚房中處處有化學。下列廚房中常用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食醋有揮發性,可去除水垢B.氯化鈉是白色固體,可作調味品C.竹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劑D.碳酸氫鈉易溶于水,可作發酵粉6.(2025·連云) 青蒿素(C15H22O5)是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從傳統中藥中提取的抗瘧疾有效成分。下列關于C15H22O5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三種元素組成B.C和O元素的質量比為3∶1C.H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1個C15H22O5分子中含有11個H2分子7.(2025·連云)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稀釋濃硫酸 取水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B 檢驗H2的純度 用拇指堵住集滿H2的試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C 分離CuO和Fe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D 驗證Al、Cu、Ag的金屬活動性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狀相同的Al片A.A B.B C.C D.D8.(2025·連云)80℃時將飽和Li2SO4溶液和飽和Na2CO3溶液混合反應,制備Li2CO3晶體。Na2CO3、Li2SO4、Li2CO3溶解度曲線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Li2SO4的大B.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時變為不飽和溶液C.40℃時,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得到160g溶液D.該制備反應利用了Li2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性質9.(2025·連云) 工業上生產CaCl2·2H2O的主要流程示意圖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OH)2B.粉碎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C.反應器中加入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D.流程中用于分離提純的設備有攪拌器和過濾器10.(2025·連云) 通過數字化實驗探究NaOH的性質。實驗1∶在盛有NaOH固體的密閉容器中,水蒸氣含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實驗2∶取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冷卻至室溫,加入BaCl2固體,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實驗3∶向一定體積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3所示。已知∶BaCl2易溶于水,且溶液呈中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證明NaOH固體能吸收CO2和H2O而變質B.圖-2中ab段pH下降證明NaOH能與BaCl2發生復分解反應C.圖-3中向c點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D.圖-3中d點所得溶液中Na+的個數小于Cl-的個數11.(2025·連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1)《莊子》中記載“木與木相摩則然(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木與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 。(2)《呂氏春秋》中對青銅有“金(指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的記載。古代青銅器的硬度比純銅 (填“大”或“小”)。(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①蠶絲屬于 (填“天然”或“合成”)纖維。②“蠟炬成灰”屬于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4)《富春山居圖》是元代水墨畫。此畫能保存至今而不變色的原因是 。(5)《天工開物》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天然氣熬制井鹽(主要成分為NaC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天然氣燃燒吸收能量B.天然氣屬于純凈物C.熬制井鹽經過蒸發結晶過程12.(2025·連云)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放出O2,反應∶6CO2+6XC6H12O6+6O2。(1)C6H12O6屬于____(填字母)。A.有機物 B.無機物 C.氧化物(2)化合物X的化學式為 。(3)化石能源的燃燒、人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產生CO2。下列關于化石能源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化石能源只能通過燃燒加以利用B.石油煉制可得到煤氣、汽油和石蠟等多種產品C.與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SO2、氮氧化物等排放(4)某化學小組同學為比較人體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中CO2、O2含量高低,實驗如下:取4個相同的集氣瓶,分別編號A、B、C、D,其中A、B用玻璃片蓋好;C和D通過排水集氣法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備用。完成下表:實驗內容 現象 結論向A、C中分別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A中無明顯現象,C中 。 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大于空氣中CO2含量。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B、D中,觀察現象。 B中無明顯現象,D中燃著的木條熄滅。 呼出氣體中O2含量 。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燃煤煙氣中CO2的捕集可通過如下所示的物質轉化實現。(5)“吸收”中所得的KHCO3溶液與石灰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過濾”得到的K2CO3溶液能循環利用的原因是 。(7)工業上常用高溫煅燒CaCO3制取CO2并獲取CaO。理論上獲取1.1噸CO2時能生產CaO多少噸?(寫出計算過程)13.(2025·連云) “魚浮靈”是水產養殖中常見增氧劑,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2Na2CO3·3H2O2),遇水分解為Na2CO3和H2O2,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學習小組對增氧原理進行探究。已知∶溶解氧是指水溶液中溶解O2的濃度,單位mg·L-1,可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猜想】(1)“魚浮靈”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物質是什么?猜想一∶Na2CO3溶液。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協同作用。(2)【實驗】實驗Ⅰ∶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過碳酸鈉溶液,測量其pH。向過碳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反應后將混合物過濾,向濾液中加足量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下列儀器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無需使用的是____(填字母)。A. B.C. D.(3)室溫下,測得過碳酸鈉溶液的pH=10.5,說明其溶液呈 性。(4)由實驗Ⅰ可知,過碳酸鈉溶液中能使水體增氧(產生O2)的物質為 。(5)實驗Ⅱ∶室溫下,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量80mL的下列試劑,測得下表數據。實驗序號 ⅰ ⅱ ⅲ ⅳ測量試劑 水 4%Na2CO3溶液 4%H2O2溶液 4%H2O2溶液+2gNa2CO3溶解氧/mg·L-1 4.6 4.4 6.5 9.1【結論】由實驗Ⅰ、Ⅱ得出的結論是∶猜想 (填“一”或“二”或“三”)正確。(6)【反思】已知∶①在一定pH范圍內,pH越大水體中的H2O2越易分解,溶解氧越大。②Na2CO3溶液呈堿性,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部分與水反應生成和OH-。質量分數相同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pH大。為驗證溶液pH對H2O2分解的影響,還需補充完整以下實驗方案∶室溫下,各取80mL4%的H2O2溶液于兩只燒杯中,向燒杯中分別加入 ,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燒杯中溶液的溶解氧。(實驗中必須使用的試劑:NaCl、NaOH)(7)從微觀粒子變化角度分析過碳酸鈉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原因∶ 。14.(2025·連云) 氫氣的發現、制取、儲存和利用意義重大。發現氫氣:16世紀科學家就發現稀H2SO4與Fe反應能生成“易燃空氣”。1787年拉瓦錫將H2O(g)[表示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鐵制槍管,得同樣“易燃空氣”。他將“易燃空氣”命名為“生成水的元素”,即氫。(1)拉瓦錫實驗中,槍管內壁有黑色固體(Fe3O4)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制取氫氣:一種以NiFe2O4為催化劑制氫的反應原理如圖1所示。(2)反應Ⅰ中NiFe2O4 (填“參加”或“未參加”)化學反應。(3)將16gCH4和足量的H2O(g)通過該方法制氫,理論上可獲得 g H2.儲存氫氣:鎂基材料固態儲氫具有儲量大、安全等優點。儲氫時,Mg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MgH2固體。1m3鎂基材料儲存的H2在常溫常壓下體積可達1345m3.(4)MgH2由兩種離子按個數比1:2構成。構成MgH2的是Mg2+和 (填離子符號)。(5)鎂基材料儲氫量大的原因是 。利用氫氣:氫氧燃料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6)質子交換膜中只允許一種微觀粒子通過,該微觀粒子為____(填字母)。A.e- B.H+ C.O2-(7)燃料電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概念【解析】【解答】H是氫元素,C是碳元素,N是氮元素、Fe是鐵元素。鐵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答案為:D。【分析】當元素漢字的偏旁為“金”字旁時,該元素一定為金屬元素。2.【答案】C【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A、易揮發是乙醇的物理性質,A不符合題意;B、無色透明是乙醇的物理性質,B不符合題意;C、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乙醇的化學性質,C符合題意;D、 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是乙醇的物理性質,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其化學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其物理性質。3.【答案】A【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A、實驗室用稀鹽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長頸漏斗底部插進了錐形瓶內的液體中,形成了液封,A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和氯化氫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B不符合題意;C、使用濃硫酸干燥氣體時,氣體應“長進短出”,C不符合題意;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應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應“長進短出”,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掌握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4.【答案】(1)C(2)B(3)A【知識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反應類型的判定【解析】【解答】(1)A、 2個氮原子應表示為2N ,N2可以表示氮氣、氮氣分子,A不符合題意;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B不符合題意;C、HNO3屬于酸,溶于水后可以解離出H+,H+屬于陽離子,C符合題意;D、氯化銨的化學式為NH4Cl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A、地殼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空氣中氮元素含量最高,A不符合題意;B、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故尿素中含有氮元素,B符合題意;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通常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 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 ,C不符合題意;D、 由元素周期表單元格可知,氮的原子序數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所以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14,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由工業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為氮氣和氫氣,生成物為氨氣,符合化合反應“多變一”的特征。故答案為:A。【分析】1.微粒的表示方法:(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數字。(4)化學式中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為在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標在數字前面。2.單質中任何元素的化合價都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顯的價態:(1)H、K、Na、Ag:+1;(2)Ca、Ba、Mg、Zn:+2;(3)Al:+3;(4)O:-2,在過氧化物中,氧元素顯-1價;(5)Fe:+2、+3(6)Cl和N為變價元素。3.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4.化合反應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多變一”。分解反應的定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一變多”。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為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置換反應的定義為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1)【解答】A、 2個氮原子應表示為2N ,N2可以表示氮氣、氮氣分子,A不符合題意;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B不符合題意;C、,C符合題意;D、氯化銨的化學式為NH4Cl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解答】A、地殼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空氣中氮元素含量最高,A不符合題意;B、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故尿素中含有氮元素,B符合題意;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通常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 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 ,C不符合題意;D、 由元素周期表單元格可知,氮的原子序數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所以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14,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解答】由工業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為氮氣和氫氣,生成物為氨氣,符合化合反應“多變一”的特征。故答案為:A。5.【答案】C【知識點】水的凈化;酸的化學性質;常用鹽的用途【解析】【解答】A、水垢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鎂、碳酸鈣、氫氧化鎂等物質,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具有酸性可以與碳酸鎂、碳酸鈣、氫氧化鎂等物質反應去除水垢,與揮發性無關,A不符合題意;B、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鈉是維持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的重要電解質。人體缺鈉時,主要表現為電解質紊亂,癥狀有乏力、惡心、嘔吐等;與氯化鈉是白色固體無關,B不符合題意;C、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異味,可作冰箱除味劑,C符合題意;D、 碳酸氫鈉可作發酵粉的原因是其受熱易分解,產物有二氧化碳,與其易溶于水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及用途的對應關系是解答該問題的關鍵。6.【答案】A【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由青蒿素的化學式可知,青蒿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A正確;B、由青蒿素的化學式可知,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6×5)=9:4,B錯誤;C、由青蒿素的化學式可知,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22):(16×5)=90:11:40,故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錯誤;D、 1個C15H22O5分子中含有22個氫原子,而不是11個H2分子,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某種物質中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方法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數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所以水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等于(1×2):(16×1)=1:8。7.【答案】B【知識點】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驗純;金屬活動性的探究;稀釋濃硫酸;物質的除雜、凈化【解析】【解答】A、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因為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釋過程會放出大量熱,若將水注入濃硫酸,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A不符合題意;B、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聽到輕微的噗噗聲,說明氫氣純凈;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B符合題意;C、CuO與Fe都不溶于水,因此通過溶解、過濾的方法不能將氧化銅和鐵分離,C不符合題意;D、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狀相同的Al片,分別會有Cu和Ag析出,可以得到活動性:Al>Cu,Al>Ag,但無法比較Cu和Ag的活動性,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掌握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常見實驗操作:1.取用固體藥品:打開瓶塞,用鑷子夾取出藥品,將試管橫放,讓藥品放在試管口,慢慢的將試管豎起來,讓藥品滑到試管底部,不可直接放入試管或其他容器中,會砸破試管或容器;2.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試管微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使液體緩緩倒入。2.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裝置外壁,一段時間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開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3.pH試紙的使用方法: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試紙上,待顯色后立即與標準比色卡比對4.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兩查”:檢查燈心是否浸入酒精中,檢查酒精燈中酒精是否多于容積的三分之一;“二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一不可”:不可用嘴吹滅酒精燈,應該用燈帽蓋滅火焰。5.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因為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釋過程會放出大量熱,若將水注入濃硫酸,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6.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聽到輕微的噗噗聲,說明氫氣純凈;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7.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8.實驗室聞氣體的氣味時應使用“扇聞法”即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聞氣體的氣味,以防止氣體有毒。9.膠頭滴管吸取液體后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液體流入膠帽,從而腐蝕膠帽。10.連接儀器時,應先將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進橡皮管。8.【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無法在不指明溫度的情況下比較兩個物質的溶解度大小,A不符合題意;B、由溶解度曲線可知,Li2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 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時會有晶體析出,得到的溶液也是飽和溶液,B不符合題意;C、由溶解度曲線可知,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小于60g,即40℃時100g水中無法溶解60g的碳酸鈉 40℃時,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質量小于160g ,因此C不符合題意;D、由圖像可知,碳酸鋰的溶解度較小,因此 該制備反應利用了Li2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性質 ,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1.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指定具體溫度,否則沒有意義。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兩個方面的作用:(1)根據已知溫度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或者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查出對應的溫度;(2)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9.【答案】B【知識點】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解析】【解答】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A不符合題意;B、 粉碎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從而使反應更加充分,B符合題意;C、目標產物是 CaCl2·2H2O ,使用硫酸生成的是硫酸鈣,C不符合題意;D、 流程中用于分離提純的設備是過濾器 ,攪拌器的作用是加快反應速率,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1.增大反應速率常見的措施有:將原料粉碎、增大反應溶液濃度等;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10.【答案】D【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藥品是否變質的探究【解析】【解答】A、圖-1表示密閉容器中水蒸氣的含量在逐漸下降,NaOH固體易潮解可以吸收水蒸氣,與二氧化碳無關,A不符合題意;B、 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可以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而氫氧化鈉不能與氯化鋇反應,B不符合題意;C、由圖-3可知,c點溶液的pH為7,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溶液變紅色。C不符合題意;D、 由圖-3可知,c點溶液的pH小于7,因此溶液的溶質為NaCl和HCl, 溶液中Na+的個數小于Cl-的個數,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1.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酸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堿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中性。pH值越小說明溶液酸性越強;pH值越大說明溶液堿性越強。紫色石蕊試劑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無色酚酞試劑遇堿性溶液變紅,與酸性溶液不變色。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的變質的產物為碳酸鈉,根據變質情況可分為未變質(NaOH)、部分變質(NaOH、Na2CO3)、完全變質(Na2CO3)三種情況。3.圖-3各點的含義c點:燒杯中存在的氫氧化鈉與滴入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d點:燒杯中的NaOH已經被反應完,再滴入的鹽酸開始剩余,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和HCl。11.【答案】(1)溫度達到著火點(2)大(3)天然;化學變化(4)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5)C【知識點】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燃燒與燃燒的條件【解析】【解答】(1)摩擦生熱,熱量會使木材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2)青銅是銅的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純金屬的硬度大;(3)蠶絲屬于天然纖維;蠟炬成灰過程中涉及燃燒,燃燒是典型的化學變化;(4)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不易于其他物質反應;、(5)A、天然氣燃燒是放出熱量;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天然氣是混合物;C、熬制精鹽是使溶劑蒸發從而食鹽結晶析出,屬于蒸發結晶。【分析】1.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燃燒反應必須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發生:(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2)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2.合金通常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硬度大,熔點低,抗腐蝕性能好。3.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的產生,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4.物質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又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構成的物質;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12.【答案】(1)A(2)H2O(3)C(4)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小于空氣中O2含量(5)(6)能與水、CO2反應生成KHCO3(7)解:設獲取1.1噸CO2時,理論上能生產CaO的質量為x。解得:x=1.4t答:獲取1.1噸CO2時,理論上能生產生石灰的質量為1.4噸。【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常見能源的種類、能源的分類;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解答】(1)根據化學式可知, C6H12O6屬于有機物;(2)除去X,反應前共有碳原子6個、氧原子12個;反應后共有碳原子6個、氫原子12個、氧原子18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發生改變,所以6X中應含有12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所以X的化學式為H2O;(3)A、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多樣,燃燒只是利用方式的一種;B、石油煉制產物主要為汽油、柴油等,不會得到煤氣;C、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少,故選C。(4)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氧氣具有助燃性;(5) 石灰乳是氫氧化鈣的濁液,KHCO3 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鉀和水;(6)碳酸鉀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鉀,反應方程式為K2CO3+CO2+H2O=2KHCO3;(7)見答案。【分析】1.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2.煤、石油、天然氣是三大化石能源;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原理為CO2+Ca(OH)2=CaCO3 +H2O,通常利用該性質檢測二氧化碳是否存在。4.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5.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13.【答案】(1)溶液(2)B(3)堿(4)(5)三(6)2gNaCl和2gNaOH固體溶解,冷卻至室溫(7)部分與水反應生成,促進分解成O2【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由過碳酸鈉的化學式可知,猜想二應為H2O2溶液;(2)漏斗在過濾時需用到,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無需用到;(3)室溫下溶液pH>7,說明溶液呈堿性;(4)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有實驗Ⅰ知, 過碳酸鈉溶液中能使水體增氧的物質為過氧化氫;(5)由表知,Ⅳ組實驗中溶解氧量最大,所以魚浮靈”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原因為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協同作用;(6)氯化鈉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中性,氫氧化鈉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堿性,因此要驗證溶液pH對H2O2分解的影響就是將同等質量的NaCl和2gNaOH固體分別加入到相同濃度相同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冷卻至室溫,然后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燒杯中溶液的溶解氧。(3)見答案。【分析】1.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裝瓶存放。用量筒量取水時,視線應與刻度線保持水平;俯視液面,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相較正常量偏小,則所配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仰視液面,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相較正常量偏大,則所配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2.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酸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堿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中性。pH值越小說明溶液酸性越強;pH值越大說明溶液堿性越強。3.控制變量法 :科學實驗中,如果發現某個事物或問題有多個影響因素(即多個變量),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對多因素的研究分解成對多個單一因素的研究。即每次實驗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稱為自變量),而控制其他因素始終保持不變,從而可知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該事物(稱為因變量)的影響,然后綜合分析所有實驗結果,得出最終結論。14.【答案】(1)(2)參加(3)6(4)H-(5)H2轉化為固體,等質量氣體體積可縮小1000多倍(6)B(7)【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1)由題意知,反應物為Fe和H2O,生成物為Fe3O4和H2,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由圖1知, 反應Ⅰ中NiFe2O4 參加了化學反應;(3)設理論上可獲得氫氣的質量為x,所以CH4+H2O=CO+3H216 616 x所以x=6g(4)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所以 構成MgH2的是Mg2+和 H-;(5)由材料知, 鎂基材料是將 H2轉化為固體,等質量氣體體積可縮小1000多倍 ,所以儲氫量大;(6)由圖2可知,右側下方有水流出,說明氫離子通過了質子膜與陽離子結合生成了水,所以該微粒為H+;(7)由圖-2知,反應物為氧氣和氫氣,生成物為水,所以化學方程式為。【分析】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1 / 1江蘇省連云港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1.(2025·連云) 《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最新研發的光控智能粘附材料由H、C、N、Fe等元素組成,其中屬于金屬元素的是( )A.H B.C C.N D.Fe【答案】D【知識點】元素的概念【解析】【解答】H是氫元素,C是碳元素,N是氮元素、Fe是鐵元素。鐵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答案為:D。【分析】當元素漢字的偏旁為“金”字旁時,該元素一定為金屬元素。2.(2025·連云) 酒精(C2H5OH)是醫療及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劑。下列對酒精的描述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易揮發 B.無色透明液體C.燃燒時生成H2O和CO2 D.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答案】C【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解答】A、易揮發是乙醇的物理性質,A不符合題意;B、無色透明是乙醇的物理性質,B不符合題意;C、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乙醇的化學性質,C符合題意;D、 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是乙醇的物理性質,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其化學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其物理性質。3.(2025·連云) 實驗室用CaCO3、稀鹽酸制取CO2,涉及的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A.制取CO2 B.除去CO2中HClC.干燥CO2 D.收集CO2【答案】A【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A、實驗室用稀鹽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制取二氧化碳,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發生裝置為固-液常溫型;長頸漏斗底部插進了錐形瓶內的液體中,形成了液封,A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和氯化氫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B不符合題意;C、使用濃硫酸干燥氣體時,氣體應“長進短出”,C不符合題意;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應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應“長進短出”,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掌握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4.(2025·連云)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工業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NH3是制造硝酸(HNO3)和氮肥(如尿素[CO(NH2)2]、氯化銨等)的重要原料。元素周期表中氮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1)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2個氮原子:N2B.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C.HNO3在水中解離出的陽離子:H+D.氯化銨的化學式:ClNH3(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地殼中氮元素含量最高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C.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gD.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7(3)工業合成氨的反應屬于(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1)C(2)B(3)A【知識點】原子的有關數量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反應類型的判定【解析】【解答】(1)A、 2個氮原子應表示為2N ,N2可以表示氮氣、氮氣分子,A不符合題意;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B不符合題意;C、HNO3屬于酸,溶于水后可以解離出H+,H+屬于陽離子,C符合題意;D、氯化銨的化學式為NH4Cl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A、地殼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空氣中氮元素含量最高,A不符合題意;B、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故尿素中含有氮元素,B符合題意;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通常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 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 ,C不符合題意;D、 由元素周期表單元格可知,氮的原子序數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所以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14,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由工業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為氮氣和氫氣,生成物為氨氣,符合化合反應“多變一”的特征。故答案為:A。【分析】1.微粒的表示方法:(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2)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數字。(4)化學式中元素化合價的表示方法為在化學式該元素的上方用正負號和數字表示,正負號標在數字前面。2.單質中任何元素的化合價都為零;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在化合物,各元素常顯的價態:(1)H、K、Na、Ag:+1;(2)Ca、Ba、Mg、Zn:+2;(3)Al:+3;(4)O:-2,在過氧化物中,氧元素顯-1價;(5)Fe:+2、+3(6)Cl和N為變價元素。3.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的中文名稱;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4.化合反應定義為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多變一”。分解反應的定義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特點可以總結為“一變多”。復分解反應的定義為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置換反應的定義為反應物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1)【解答】A、 2個氮原子應表示為2N ,N2可以表示氮氣、氮氣分子,A不符合題意;B、 NH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B不符合題意;C、,C符合題意;D、氯化銨的化學式為NH4Cl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解答】A、地殼中氧元素含量最高,空氣中氮元素含量最高,A不符合題意;B、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2)2,故尿素中含有氮元素,B符合題意;C、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1”,通常可以省略,但不是克,所以 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 ,C不符合題意;D、 由元素周期表單元格可知,氮的原子序數為7;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電子數=核電荷數;所以氮原子中質子數和電子數之和等于14,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解答】由工業合成氨的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為氮氣和氫氣,生成物為氨氣,符合化合反應“多變一”的特征。故答案為:A。5.(2025·連云) 廚房中處處有化學。下列廚房中常用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食醋有揮發性,可去除水垢B.氯化鈉是白色固體,可作調味品C.竹炭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劑D.碳酸氫鈉易溶于水,可作發酵粉【答案】C【知識點】水的凈化;酸的化學性質;常用鹽的用途【解析】【解答】A、水垢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鎂、碳酸鈣、氫氧化鎂等物質,食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具有酸性可以與碳酸鎂、碳酸鈣、氫氧化鎂等物質反應去除水垢,與揮發性無關,A不符合題意;B、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鈉是維持體液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的重要電解質。人體缺鈉時,主要表現為電解質紊亂,癥狀有乏力、惡心、嘔吐等;與氯化鈉是白色固體無關,B不符合題意;C、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可以吸附異味,可作冰箱除味劑,C符合題意;D、 碳酸氫鈉可作發酵粉的原因是其受熱易分解,產物有二氧化碳,與其易溶于水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掌握常見物質的性質及用途的對應關系是解答該問題的關鍵。6.(2025·連云) 青蒿素(C15H22O5)是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從傳統中藥中提取的抗瘧疾有效成分。下列關于C15H22O5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三種元素組成B.C和O元素的質量比為3∶1C.H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1個C15H22O5分子中含有11個H2分子【答案】A【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由青蒿素的化學式可知,青蒿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A正確;B、由青蒿素的化學式可知,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6×5)=9:4,B錯誤;C、由青蒿素的化學式可知,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22):(16×5)=90:11:40,故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錯誤;D、 1個C15H22O5分子中含有22個氫原子,而不是11個H2分子,D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某種物質中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方法為: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數目之比;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所以水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等于(1×2):(16×1)=1:8。7.(2025·連云) 下列實驗方案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稀釋濃硫酸 取水倒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B 檢驗H2的純度 用拇指堵住集滿H2的試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C 分離CuO和Fe粉 加入足量水,溶解,過濾D 驗證Al、Cu、Ag的金屬活動性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狀相同的Al片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氣體的驗純;金屬活動性的探究;稀釋濃硫酸;物質的除雜、凈化【解析】【解答】A、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因為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釋過程會放出大量熱,若將水注入濃硫酸,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A不符合題意;B、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聽到輕微的噗噗聲,說明氫氣純凈;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B符合題意;C、CuO與Fe都不溶于水,因此通過溶解、過濾的方法不能將氧化銅和鐵分離,C不符合題意;D、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狀相同的Al片,分別會有Cu和Ag析出,可以得到活動性:Al>Cu,Al>Ag,但無法比較Cu和Ag的活動性,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掌握常見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是解答該題的關鍵。常見實驗操作:1.取用固體藥品:打開瓶塞,用鑷子夾取出藥品,將試管橫放,讓藥品放在試管口,慢慢的將試管豎起來,讓藥品滑到試管底部,不可直接放入試管或其他容器中,會砸破試管或容器;2.傾倒液體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試管微微傾斜,試管口緊挨試劑瓶口,使液體緩緩倒入。2.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裝置外壁,一段時間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松開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3.pH試紙的使用方法: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上,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試紙上,待顯色后立即與標準比色卡比對4.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兩查”:檢查燈心是否浸入酒精中,檢查酒精燈中酒精是否多于容積的三分之一;“二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一不可”:不可用嘴吹滅酒精燈,應該用燈帽蓋滅火焰。5.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濃硫酸中,因為濃硫酸密度比水大,且稀釋過程會放出大量熱,若將水注入濃硫酸,水會浮在濃硫酸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能使水立刻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6.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管口朝下靠近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聽到輕微的噗噗聲,說明氫氣純凈;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說明氫氣不純。7.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里的液體,且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8.實驗室聞氣體的氣味時應使用“扇聞法”即用手在瓶口輕輕的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子中,不能直接用鼻子聞氣體的氣味,以防止氣體有毒。9.膠頭滴管吸取液體后不能平放或倒置,以防液體流入膠帽,從而腐蝕膠帽。10.連接儀器時,應先將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進橡皮管。8.(2025·連云)80℃時將飽和Li2SO4溶液和飽和Na2CO3溶液混合反應,制備Li2CO3晶體。Na2CO3、Li2SO4、Li2CO3溶解度曲線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a2CO3的溶解度一定比Li2SO4的大B.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時變為不飽和溶液C.40℃時,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得到160g溶液D.該制備反應利用了Li2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性質【答案】D【知識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解析】【解答】A、無法在不指明溫度的情況下比較兩個物質的溶解度大小,A不符合題意;B、由溶解度曲線可知,Li2SO4的溶解度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 20℃時將Li2SO4飽和溶液升溫到40℃時會有晶體析出,得到的溶液也是飽和溶液,B不符合題意;C、由溶解度曲線可知,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小于60g,即40℃時100g水中無法溶解60g的碳酸鈉 40℃時,60gNa2CO3固體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質量小于160g ,因此C不符合題意;D、由圖像可知,碳酸鋰的溶解度較小,因此 該制備反應利用了Li2CO3溶解度相對較小的性質 ,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1.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必須指定具體溫度,否則沒有意義。2.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兩個方面的作用:(1)根據已知溫度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或者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查出對應的溫度;(2)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9.(2025·連云) 工業上生產CaCl2·2H2O的主要流程示意圖如題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OH)2B.粉碎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C.反應器中加入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D.流程中用于分離提純的設備有攪拌器和過濾器【答案】B【知識點】碳酸鈣、生石灰、熟石灰之間的轉化【解析】【解答】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A不符合題意;B、 粉碎可以增大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從而使反應更加充分,B符合題意;C、目標產物是 CaCl2·2H2O ,使用硫酸生成的是硫酸鈣,C不符合題意;D、 流程中用于分離提純的設備是過濾器 ,攪拌器的作用是加快反應速率,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1.增大反應速率常見的措施有:將原料粉碎、增大反應溶液濃度等;2.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10.(2025·連云) 通過數字化實驗探究NaOH的性質。實驗1∶在盛有NaOH固體的密閉容器中,水蒸氣含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1所示。實驗2∶取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于燒杯中,加水溶解冷卻至室溫,加入BaCl2固體,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實驗3∶向一定體積NaOH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稀鹽酸體積的變化如圖-3所示。已知∶BaCl2易溶于水,且溶液呈中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證明NaOH固體能吸收CO2和H2O而變質B.圖-2中ab段pH下降證明NaOH能與BaCl2發生復分解反應C.圖-3中向c點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D.圖-3中d點所得溶液中Na+的個數小于Cl-的個數【答案】D【知識點】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及應用;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藥品是否變質的探究【解析】【解答】A、圖-1表示密閉容器中水蒸氣的含量在逐漸下降,NaOH固體易潮解可以吸收水蒸氣,與二氧化碳無關,A不符合題意;B、 長期放置后的NaOH固體中含有碳酸鈉;碳酸鈉可以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而氫氧化鈉不能與氯化鋇反應,B不符合題意;C、由圖-3可知,c點溶液的pH為7,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溶液變紅色。C不符合題意;D、 由圖-3可知,c點溶液的pH小于7,因此溶液的溶質為NaCl和HCl, 溶液中Na+的個數小于Cl-的個數,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1.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酸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堿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中性。pH值越小說明溶液酸性越強;pH值越大說明溶液堿性越強。紫色石蕊試劑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無色酚酞試劑遇堿性溶液變紅,與酸性溶液不變色。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的變質的產物為碳酸鈉,根據變質情況可分為未變質(NaOH)、部分變質(NaOH、Na2CO3)、完全變質(Na2CO3)三種情況。3.圖-3各點的含義c點:燒杯中存在的氫氧化鈉與滴入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d點:燒杯中的NaOH已經被反應完,再滴入的鹽酸開始剩余,所以溶液的溶質有NaCl和HCl。11.(2025·連云)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化學與文化傳承密不可分。(1)《莊子》中記載“木與木相摩則然(燃)”。從燃燒條件分析,“木與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使可燃物 。(2)《呂氏春秋》中對青銅有“金(指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的記載。古代青銅器的硬度比純銅 (填“大”或“小”)。(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詩句。①蠶絲屬于 (填“天然”或“合成”)纖維。②“蠟炬成灰”屬于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4)《富春山居圖》是元代水墨畫。此畫能保存至今而不變色的原因是 。(5)《天工開物》記載了我國古代利用天然氣熬制井鹽(主要成分為NaC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天然氣燃燒吸收能量B.天然氣屬于純凈物C.熬制井鹽經過蒸發結晶過程【答案】(1)溫度達到著火點(2)大(3)天然;化學變化(4)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5)C【知識點】有機高分子材料的分類及鑒別;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燃燒與燃燒的條件【解析】【解答】(1)摩擦生熱,熱量會使木材的溫度達到其著火點;(2)青銅是銅的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純金屬的硬度大;(3)蠶絲屬于天然纖維;蠟炬成灰過程中涉及燃燒,燃燒是典型的化學變化;(4)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單質,碳單質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不易于其他物質反應;、(5)A、天然氣燃燒是放出熱量;B、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天然氣是混合物;C、熬制精鹽是使溶劑蒸發從而食鹽結晶析出,屬于蒸發結晶。【分析】1.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燃燒反應必須同時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才能發生:(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2)可燃物與充足的氧氣接觸;(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2.合金通常比組成它的純金屬硬度大,熔點低,抗腐蝕性能好。3.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的產生,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是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4.物質可以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又可以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構成的物質;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12.(2025·連云) 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放出O2,反應∶6CO2+6XC6H12O6+6O2。(1)C6H12O6屬于____(填字母)。A.有機物 B.無機物 C.氧化物(2)化合物X的化學式為 。(3)化石能源的燃燒、人和動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產生CO2。下列關于化石能源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A.化石能源只能通過燃燒加以利用B.石油煉制可得到煤氣、汽油和石蠟等多種產品C.與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氣可以減少SO2、氮氧化物等排放(4)某化學小組同學為比較人體吸入的氣體與呼出的氣體中CO2、O2含量高低,實驗如下:取4個相同的集氣瓶,分別編號A、B、C、D,其中A、B用玻璃片蓋好;C和D通過排水集氣法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備用。完成下表:實驗內容 現象 結論向A、C中分別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A中無明顯現象,C中 。 呼出氣體中的CO2含量大于空氣中CO2含量。將燃著的小木條分別伸入B、D中,觀察現象。 B中無明顯現象,D中燃著的木條熄滅。 呼出氣體中O2含量 。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燃煤煙氣中CO2的捕集可通過如下所示的物質轉化實現。(5)“吸收”中所得的KHCO3溶液與石灰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過濾”得到的K2CO3溶液能循環利用的原因是 。(7)工業上常用高溫煅燒CaCO3制取CO2并獲取CaO。理論上獲取1.1噸CO2時能生產CaO多少噸?(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A(2)H2O(3)C(4)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小于空氣中O2含量(5)(6)能與水、CO2反應生成KHCO3(7)解:設獲取1.1噸CO2時,理論上能生產CaO的質量為x。解得:x=1.4t答:獲取1.1噸CO2時,理論上能生產生石灰的質量為1.4噸。【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常見能源的種類、能源的分類;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解析】【解答】(1)根據化學式可知, C6H12O6屬于有機物;(2)除去X,反應前共有碳原子6個、氧原子12個;反應后共有碳原子6個、氫原子12個、氧原子18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發生改變,所以6X中應含有12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所以X的化學式為H2O;(3)A、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多樣,燃燒只是利用方式的一種;B、石油煉制產物主要為汽油、柴油等,不會得到煤氣;C、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少,故選C。(4)澄清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氧氣具有助燃性;(5) 石灰乳是氫氧化鈣的濁液,KHCO3 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鉀和水;(6)碳酸鉀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氫鉀,反應方程式為K2CO3+CO2+H2O=2KHCO3;(7)見答案。【分析】1.化學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作質量守恒定律。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六不變”:(1)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2)元素的種類不變;(3)元素質量不變;(4)原子的種類不變;(5)原子的數目不變;(6)原子的質量不變。2.煤、石油、天然氣是三大化石能源;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原理為CO2+Ca(OH)2=CaCO3 +H2O,通常利用該性質檢測二氧化碳是否存在。4.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5.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13.(2025·連云) “魚浮靈”是水產養殖中常見增氧劑,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2Na2CO3·3H2O2),遇水分解為Na2CO3和H2O2,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學習小組對增氧原理進行探究。已知∶溶解氧是指水溶液中溶解O2的濃度,單位mg·L-1,可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猜想】(1)“魚浮靈”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物質是什么?猜想一∶Na2CO3溶液。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協同作用。(2)【實驗】實驗Ⅰ∶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過碳酸鈉溶液,測量其pH。向過碳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有無色氣體生成,該氣體能使帶火星木條復燃。反應后將混合物過濾,向濾液中加足量鹽酸有無色氣體產生。下列儀器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無需使用的是____(填字母)。A. B.C. D.(3)室溫下,測得過碳酸鈉溶液的pH=10.5,說明其溶液呈 性。(4)由實驗Ⅰ可知,過碳酸鈉溶液中能使水體增氧(產生O2)的物質為 。(5)實驗Ⅱ∶室溫下,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量80mL的下列試劑,測得下表數據。實驗序號 ⅰ ⅱ ⅲ ⅳ測量試劑 水 4%Na2CO3溶液 4%H2O2溶液 4%H2O2溶液+2gNa2CO3溶解氧/mg·L-1 4.6 4.4 6.5 9.1【結論】由實驗Ⅰ、Ⅱ得出的結論是∶猜想 (填“一”或“二”或“三”)正確。(6)【反思】已知∶①在一定pH范圍內,pH越大水體中的H2O2越易分解,溶解氧越大。②Na2CO3溶液呈堿性,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部分與水反應生成和OH-。質量分數相同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NaOH溶液pH大。為驗證溶液pH對H2O2分解的影響,還需補充完整以下實驗方案∶室溫下,各取80mL4%的H2O2溶液于兩只燒杯中,向燒杯中分別加入 ,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燒杯中溶液的溶解氧。(實驗中必須使用的試劑:NaCl、NaOH)(7)從微觀粒子變化角度分析過碳酸鈉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原因∶ 。【答案】(1)溶液(2)B(3)堿(4)(5)三(6)2gNaCl和2gNaOH固體溶解,冷卻至室溫(7)部分與水反應生成,促進分解成O2【知識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解析】【解答】(1)由過碳酸鈉的化學式可知,猜想二應為H2O2溶液;(2)漏斗在過濾時需用到,在配制溶液過程中無需用到;(3)室溫下溶液pH>7,說明溶液呈堿性;(4)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氧氣和水,有實驗Ⅰ知, 過碳酸鈉溶液中能使水體增氧的物質為過氧化氫;(5)由表知,Ⅳ組實驗中溶解氧量最大,所以魚浮靈”溶于水后,能快速增加水體中溶解氧的原因為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協同作用;(6)氯化鈉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中性,氫氧化鈉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呈堿性,因此要驗證溶液pH對H2O2分解的影響就是將同等質量的NaCl和2gNaOH固體分別加入到相同濃度相同質量的過氧化氫溶液中,冷卻至室溫,然后在相同時間內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燒杯中溶液的溶解氧。(3)見答案。【分析】1.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裝瓶存放。用量筒量取水時,視線應與刻度線保持水平;俯視液面,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相較正常量偏小,則所配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仰視液面,會造成實際量取的水的體積相較正常量偏大,則所配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2.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酸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堿性,當溶液的pH=7時溶液顯中性。pH值越小說明溶液酸性越強;pH值越大說明溶液堿性越強。3.控制變量法 :科學實驗中,如果發現某個事物或問題有多個影響因素(即多個變量),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對多因素的研究分解成對多個單一因素的研究。即每次實驗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稱為自變量),而控制其他因素始終保持不變,從而可知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該事物(稱為因變量)的影響,然后綜合分析所有實驗結果,得出最終結論。14.(2025·連云) 氫氣的發現、制取、儲存和利用意義重大。發現氫氣:16世紀科學家就發現稀H2SO4與Fe反應能生成“易燃空氣”。1787年拉瓦錫將H2O(g)[表示水蒸氣]通過一根燒紅的鐵制槍管,得同樣“易燃空氣”。他將“易燃空氣”命名為“生成水的元素”,即氫。(1)拉瓦錫實驗中,槍管內壁有黑色固體(Fe3O4)生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制取氫氣:一種以NiFe2O4為催化劑制氫的反應原理如圖1所示。(2)反應Ⅰ中NiFe2O4 (填“參加”或“未參加”)化學反應。(3)將16gCH4和足量的H2O(g)通過該方法制氫,理論上可獲得 g H2.儲存氫氣:鎂基材料固態儲氫具有儲量大、安全等優點。儲氫時,Mg與H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MgH2固體。1m3鎂基材料儲存的H2在常溫常壓下體積可達1345m3.(4)MgH2由兩種離子按個數比1:2構成。構成MgH2的是Mg2+和 (填離子符號)。(5)鎂基材料儲氫量大的原因是 。利用氫氣:氫氧燃料電池能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6)質子交換膜中只允許一種微觀粒子通過,該微觀粒子為____(填字母)。A.e- B.H+ C.O2-(7)燃料電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答案】(1)(2)參加(3)6(4)H-(5)H2轉化為固體,等質量氣體體積可縮小1000多倍(6)B(7)【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解答】(1)由題意知,反應物為Fe和H2O,生成物為Fe3O4和H2,所以化學方程式為;(2)由圖1知, 反應Ⅰ中NiFe2O4 參加了化學反應;(3)設理論上可獲得氫氣的質量為x,所以CH4+H2O=CO+3H216 616 x所以x=6g(4)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所以 構成MgH2的是Mg2+和 H-;(5)由材料知, 鎂基材料是將 H2轉化為固體,等質量氣體體積可縮小1000多倍 ,所以儲氫量大;(6)由圖2可知,右側下方有水流出,說明氫離子通過了質子膜與陽離子結合生成了水,所以該微粒為H+;(7)由圖-2知,反應物為氧氣和氫氣,生成物為水,所以化學方程式為。【分析】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 確定反應物和生成物 :明確反應中的所有物質,包括反應物和生成物。(2) 寫出化學式 :使用正確的化學式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3) 配平化學方程式 :通過添加系數使等號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量相等。(4) 標注物質狀態 :沉淀和氣體,需要在化學式后面標注“↓”或“↑”等符號。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時,第一要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確的數據,第三計算過程要完整。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即題目中要求的未知量是什么;其次,要弄清楚化學反應的原理,寫出化學方程式,并明確題目中哪些已知量是有用的;第三,根據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間的定量關系,確定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第四,將上述關系列成比例式求解;最后,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 。無誤后,簡明地寫出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江蘇省連云港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學生版).docx 江蘇省連云港市2025年中考化學真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