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 第4課時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第二章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 第4課時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第二章

資源簡介

第4課時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新知探究(一)——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實驗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按表中實驗步驟要求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填寫下表:
實驗 原理
2NO2(g) N2O4(g)
(紅棕色)   (無色) ΔH=-56.9 kJ·mol-1
實驗 步驟
實驗 現象 熱水中混合氣體顏色    ; 冰水中混合氣體顏色   
實驗 結論 混合氣體受熱時顏色     ,說明NO2濃度     ,即平衡向     方向移動;混合氣體被冷卻時顏色     ,說明NO2濃度    ,即平衡向     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會使化學平衡向    反應的方向移動;降低溫度,會使化學平衡向    反應的方向移動。
(3)用v t圖像分析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aA(g)+bB(g) cC(g)+dD(g) ΔH<0 aA(g)+bB(g) cC(g)+dD(g) ΔH>0
  [微思考] 在已建立平衡的體系中,改變溫度,化學平衡是否移動
2.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
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地改變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也就是說,催化劑不能改變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反應混合物的組成,但是,使用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
(2)用v t圖像分析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t1時刻,加入催化劑,v'正、v'逆同等倍數增大,則v'正=v'逆,平衡不移動如圖所示。
[微點撥] 如圖所示t1時刻改變的條件既可以是使用催化劑,也可以是等體積的反應加壓。
[題點多維訓練]
1.如圖中曲線a表示放熱反應X(g)+Y(g) Z(g)+N(s)進行過程中X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只改變一個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使用催化劑 D.縮小體積
2.(2025·南陽階段月考)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利用CO2氧化乙烷制備乙烯的反應為C2H6(g)+CO2(g) C2H4(g)+CO(g)+H2O(g) ΔH>0,該反應達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的是 (  )
A.升高溫度
B.移除部分C2H4
C.壓縮容器體積
D.增大CO2的濃度
3.在下列可逆反應中,增大壓強或降低溫度,均可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
A.2SO2(g)+O2(g) 2SO3(g) ΔH<0
B.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C.2NH3(g) N2(g)+3H2(g) ΔH>0
D.SO2(g)+NO2(g) SO3(g)+NO(g) ΔH<0
4.有可逆反應:A(g)+3B(g) 2C(g) ΔH<0。
已知在t1、t3、t5、t7時反應都達到平衡,如果t2、t4、t6、t8時都只改變了一個反應條件,則下列對t2、t4、t6、t8時改變條件的判斷正確的是 (  )
A.降低溫度、增大壓強、減小反應物濃度、使用催化劑
B.使用催化劑、增大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升高溫度
C.增大反應物濃度、使用催化劑、減小壓強、升高溫度
D.升高溫度、減小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使用催化劑
新知探究(二)——勒夏特列原理
典例導學 
  [典例] (2025·大慶高二期末)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在合成氨實際生產中,使氨液化后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提高原料利用率
B.在工業制硫酸生產中,采用五氧化二釩作催化劑合成SO3
C.向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溶液顏色由橙色變為黃色
D.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
聽課記錄:
[系統融通知能]
1.理清勒夏特列原理
含義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如溫度、壓強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平衡就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注意 ①勒夏特列原理的適用對象是可逆過程。②化學平衡移動的目的是“減弱”外界條件的改變,而不是“抵消”外界條件的改變,改變是不可逆轉的
2.建立化學平衡移動的思維模型
[題點多維訓練]
1.(2025·鄭州期中檢測)下列事實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  )
A.曬自來水養小金魚
B.合成氨時采用700 K的溫度
C.開啟啤酒瓶后,瓶中馬上泛起大量泡沫
D.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時,將乙酸乙酯不斷蒸出
2.(2023·北京卷)下列事實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  )
A.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體,促進H2O2分解
B.密閉燒瓶內的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受熱后顏色加深
C.鐵鋼放入濃HNO3中,待不再變化后,加熱能產生大量紅棕色氣體
D.鋅片與稀H2SO4反應過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體,促進H2的產生
3.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O2(g)+C(s) 2CO(g) ΔH>0,達到平衡后,若改變下列條件,則指定物質的濃度及平衡如何變化。
(1)增加C(s),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2)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保持溫度不變,增大反應容器的容積,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    ,n(CO)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保持反應容器的容積和溫度不變,通入He,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2)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保持反應容器的容積不變,升高溫度,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第4課時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新知探究(一)
1.(1)加深 變淺 加深 增大 逆反應 變淺 減小 正反應 (2)吸熱 放熱
[微思考]
提示: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放熱或吸熱),所以任何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狀態,都受溫度的影響而發生移動。
[題點多維訓練]
1.選C 升高溫度,加大X的投入量,則X的轉化率降低;使用催化劑可以提高反應速率,但平衡不移動,X的轉化率不變;縮小體積,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X的轉化率提高。
2.選C 反應正向吸熱,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故A正確;移除部分C2H4,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故B正確;反應正向氣體分子數增大,壓縮體積,平衡逆向移動,C2H4的平衡產率減小,故C錯誤;增大二氧化碳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故D正確。
3.選A A.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也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D.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4.選D t2到t3正逆反應速率增大,且v逆>v正,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改變條件為升高溫度,故A錯誤;t4到t5速率減小,且v逆>v正,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為分子數減少的反應,減小壓強向分子數增多的方向移動,改變條件為減小壓強,故B錯誤;t6到t7正逆反應速率增大,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動,其改變條件為增大反應物濃度,故C錯誤;t8時刻速率增大,但v逆=v正,平衡未移動,改變條件為使用催化劑,故D正確。
新知探究(二)
[典例] 選B 在合成氨實際生產中,使氣態氨變成液氨后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生成物濃度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則原料轉化率增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正確;催化劑不能改變平衡狀態,在工業制硫酸生產中,采用五氧化二釩作催化劑合成三氧化硫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平衡未移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B錯誤;根據2Cr+2H+ Cr2+H2O,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氫離子消耗,平衡逆向移動,因此溶液顏色由橙色變為黃色,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C正確;Cl2+H2O H++Cl-+HClO,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氯離子濃度增大,抑制氯氣的溶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正確。
[題點多維訓練]
1.選B 自來水用氯氣消毒過,發生反應:Cl2+H2O HCl+HClO,次氯酸見光分解反應為2HClO2HCl+O2↑,HClO濃度減小,促進化學平衡正向移動,減少了氯氣的含量,使其更適宜金魚生存,可以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A錯誤;合成氨的反應溫度通常控制在700 K左右,這是因為在這個溫度下,催化劑的活性最大,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溫度過高,逆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合成氨時采用700 K的溫度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B正確;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開啤酒瓶后,壓強減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C錯誤;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時采用加熱的方式將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斷蒸出,從而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動,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D錯誤。
2.選B MnO2會催化 H2O2分解,與平衡移動無關,A項錯誤; NO2轉化為N2O4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 NO2濃度增大,混合氣體顏色加深,B項正確;鐵在濃硝酸中鈍化,加熱會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鐵與濃硝酸反應生成大量紅棕色氣體,與平衡移動無關,C項錯誤;加入硫酸銅以后,鋅置換出銅,構成原電池,從而使反應速率加快,與平衡移動無關,D項錯誤。
3.解析:(1)C為固體,增加C的量,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c(CO2)不變。(2)增大反應容器的容積,即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c(CO)減小,但n(CO)增大。(3)通入He,容積和溫度不變,平衡不移動,c(CO2)不變。(4)容積不變,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即正向移動,c(CO)增大。
答案:(1)不移動 不變 (2)正向移動 減小 增大
(3)不移動 不變 (4)正向移動 增大
5 / 5(共45張PPT)
第4課時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新知探究(一)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
平衡的影響
新知探究(二) 勒夏特列原理
課時跟蹤檢測
目錄
新知探究(一)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
平衡的影響
1.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實驗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按表中實驗步驟要求完成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填寫下表:
實驗 原理 2NO2(g) N2O4(g)
(紅棕色)  (無色)
ΔH=-56.9 kJ·mol-1
實驗 步驟
實驗 現象 熱水中混合氣體顏色 ;
冰水中混合氣體顏色______
實驗 結論 混合氣體受熱時顏色 ,說明NO2濃度 ,即平衡向 方向移動;混合氣體被冷卻時顏色 ,說明NO2濃度 ,即平衡向
方向移動
加深
變淺
加深
增大
逆反應
變淺
減小
正反應
續表
(2)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升高溫度,會使化學平衡向 反應的方向移動;降低溫度,會使化學平衡向 反應的方向移動。
(3)用v t圖像分析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aA(g)+bB(g) cC(g)+dD(g) ΔH<0 aA(g)+bB(g) cC(g)+dD(g) ΔH>0
吸熱
放熱
[微思考] 在已建立平衡的體系中,改變溫度,化學平衡是否移動
提示:任何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放熱或吸熱),所以任何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狀態,都受溫度的影響而發生移動。
2.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
催化劑能夠同等程度地改變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因此,它對化學平衡的移動沒有影響。也就是說,催化劑不能改變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反應混合物的組成,但是,使用催化劑能改變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時間。
(2)用v t圖像分析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t1時刻,加入催化劑,v'正、v'逆同等倍數增大,則v'正=v'逆,平衡不移動如圖所示。
[微點撥] 如上圖所示t1時刻改變的條件既可以是使用催化劑,也可以是等體積的反應加壓。
[題點多維訓練]

1.如圖中曲線a表示放熱反應X(g)+Y(g) Z(g)+N(s)進行過程中X的轉化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若只改變一個起始條件,使反應過程按b曲線進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升高溫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使用催化劑 D.縮小體積
解析:升高溫度,加大X的投入量,則X的轉化率降低;使用催化劑可以提高反應速率,但平衡不移動,X的轉化率不變;縮小體積,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X的轉化率提高。

2.(2025·南陽階段月考)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利用CO2氧化乙烷制備乙烯的反應為C2H6(g)+CO2(g) C2H4(g)+CO(g)+H2O(g) ΔH>0,該反應達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的是 (  )
A.升高溫度 B.移除部分C2H4
C.壓縮容器體積 D.增大CO2的濃度
解析:反應正向吸熱,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故A正確;移除部分C2H4,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故B正確;反應正向氣體分子數增大,壓縮體積,平衡逆向移動,C2H4的平衡產率減小,故C錯誤;增大二氧化碳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能提高C2H4的平衡產率,故D正確。
3.在下列可逆反應中,增大壓強或降低溫度,均可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
A.2SO2(g)+O2(g) 2SO3(g) ΔH<0
B.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C.2NH3(g) N2(g)+3H2(g) ΔH>0
D.SO2(g)+NO2(g) SO3(g)+NO(g) ΔH<0
解析:A.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也向正反應方向移動。B.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D.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4.有可逆反應:A(g)+3B(g) 2C(g) ΔH<0。
已知在t1、t3、t5、t7時反應都達到平衡,如果t2、t4、t6、t8時都只改變了一個反應條件,則下列對t2、t4、t6、t8時改變條件的判斷正確的是(  )
A.降低溫度、增大壓強、減小反應物濃度、使用催化劑
B.使用催化劑、增大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升高溫度
C.增大反應物濃度、使用催化劑、減小壓強、升高溫度
D.升高溫度、減小壓強、增大反應物濃度、使用催化劑

解析: t2到t3正逆反應速率增大,且v逆>v正,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改變條件為升高溫度,故A錯誤;t4到t5速率減小,且v逆>
v正,平衡逆向移動,該反應為分子數減少的反應,減小壓強向分子數增多的方向移動,改變條件為減小壓強,故B錯誤;t6到t7正逆反應速率增大,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動,其改變條件為增大反應物濃度,故C錯誤;t8時刻速率增大,但v逆=v正,平衡未移動,改變條件為使用催化劑,故D正確。
新知探究(二) 勒夏特列原理
典例導學
[典例] (2025·大慶高二期末)下列事實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在合成氨實際生產中,使氨液化后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提高原料利用率
B.在工業制硫酸生產中,采用五氧化二釩作催化劑合成SO3
C.向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溶液顏色由橙色變為黃色
D.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

[解析] 在合成氨實際生產中,使氣態氨變成液氨后及時從平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生成物濃度減小,平衡正向移動,則原料轉化率增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正確;催化劑不能改變平衡狀態,在工業制硫酸生產中,采用五氧化二釩作催化劑合成三氧化硫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平衡未移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B錯誤;根據2Cr+2H+ Cr2+H2O,向K2Cr2O7溶液中滴加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氫離子消耗,平衡逆向移動,因此溶液顏色由橙色變為黃色,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C正確;Cl2+H2O H++Cl-+HClO,實驗室中常用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收集氯氣,氯離子濃度增大,抑制氯氣的溶解,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D正確。
1.理清勒夏特列原理
[系統融通知能]
含義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因素(如溫度、壓強及參加反應的物質的濃度),平衡就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注意 ①勒夏特列原理的適用對象是可逆過程。②化學平衡移動的目的是“減弱”外界條件的改變,而不是“抵消”外界條件的改變,改變是不可逆轉的
2.建立化學平衡移動的思維模型
[題點多維訓練]

1.(2025·鄭州期中檢測)下列事實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  )
A.曬自來水養小金魚
B.合成氨時采用700 K的溫度
C.開啟啤酒瓶后,瓶中馬上泛起大量泡沫
D.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時,將乙酸乙酯不斷蒸出
解析:自來水用氯氣消毒過,發生反應:Cl2+H2O HCl+HClO,次氯酸見光分解反應為2HClO 2HCl+O2↑,HClO濃度減小,促進化學平衡正向移動,減少了氯氣的含量,使其更適宜金魚生存,可以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A錯誤;合成氨的反應溫度通常控制在700 K左右,這是因為在這個溫度下,催化劑的活性最大,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溫度過高,逆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合成氨時采用700 K的溫度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B正確;因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打開啤酒瓶后,壓強減小,二氧化碳逸出,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C錯誤;實驗室制取乙酸乙酯時采用加熱的方式將生成的乙酸乙酯不斷蒸出,從而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動,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D錯誤。

2.(2023·北京卷)下列事實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  )
A.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固體,促進H2O2分解
B.密閉燒瓶內的NO2和N2O4的混合氣體,受熱后顏色加深
C.鐵鋼放入濃HNO3中,待不再變化后,加熱能產生大量紅棕色氣體
D.鋅片與稀H2SO4反應過程中,加入少量CuSO4固體,促進H2的產生
解析:MnO2會催化 H2O2分解,與平衡移動無關,A項錯誤; NO2轉化為N2O4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平衡逆向移動, NO2濃度增大,混合氣體顏色加深,B項正確;鐵在濃硝酸中鈍化,加熱會使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鐵與濃硝酸反應生成大量紅棕色氣體,與平衡移動無關,C項錯誤;加入硫酸銅以后,鋅置換出銅,構成原電池,從而使反應速率加快,與平衡移動無關,D項錯誤。
3.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O2(g)+C(s) 2CO(g) ΔH>0,達到平衡后,若改變下列條件,則指定物質的濃度及平衡如何變化。
(1)增加C(s),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2)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C為固體,增加C的量,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c(CO2)不變。
(2)保持溫度不變,增大反應容器的容積,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   ,n(CO)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增大反應容器的容積,即減小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c(CO)減小,但n(CO)增大。
不移動 
不變 
正向移動
 減小 
增大 
3.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CO2(g)+C(s) 2CO(g) ΔH>0,達到平衡后,若改變下列條件,則指定物質的濃度及平衡如何變化。
(3)保持反應容器的容積和溫度不變,通入He,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2)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通入He,容積和溫度不變,平衡不移動,c(CO2)不變。
(4)保持反應容器的容積不變,升高溫度,則平衡     (填“逆向移動”“正向移動”或“不移動”),c(CO)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解析:容積不變,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即正向移動,c(CO)增大。
不移動 
不變 
正向移動 
增大
課時跟蹤檢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一、選擇題
1.某一化學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氣體,改變下列條件一定能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A.增大反應物濃度   B.減小反應容器的體積
C.增大生成物濃度 D.升高反應溫度
解析: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A正確;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變化不確定,減小體積即壓強增大,無法判斷平衡移動方向,故B錯誤;增大生成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C錯誤;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故D錯誤。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2.(2025·信陽期中檢測)合成氨所需的氫氣可用煤和水作為原料經多步反應制得,其中的一步反應為CO(g)+H2O(g) CO2(g)+H2(g) ΔH<0。反應達到平衡后,為提高CO的轉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A.減小壓強 B.增大的投料比
C.升高溫度 D.更換高效催化劑
解析: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減小壓強,平衡不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A錯誤;增大的投料比,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水的轉化率減小,CO的轉化率增大,故B正確;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的轉化率減小,故C錯誤;更換高效催化劑,平衡不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D錯誤。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3.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X(g)+bY(g) cZ(g)在一密閉容器內達到平衡后,t0時刻改變某一外界變化,化學反應速率(v)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
B.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C.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
D.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解析:從圖像可知,t0時刻改變條件后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動,若a+b=c,則t0時刻可以是增大壓強或使用催化劑;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使用催化劑,D項正確。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4.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溴水中存在以下平衡:Br2+H2O HBr+HBrO,當加入NaOH溶液后顏色變淺
B.對2H2O2 2H2O+O2↑的反應,使用MnO2可增大制O2的反應速率
C.反應:CO+NO2 CO2+NO ΔH<0,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合成氨反應:N2+3H2 2NH3 ΔH<0,為使氨的產率提高,理論上應采取低溫高壓的措施
解析: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5.(2025·杭州高二檢測)已知植物光合作用發生反應:
6CO2(g)+6H2O(l) C6H12O6(s)+6O2(g) ΔH=+669.62 kJ·mol-1,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增加C6H12O6的量,CO2轉化率減小
B.增大CO2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化學平衡常數增大
C.適當升高溫度,既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又增大了CO2的轉化率
D.加入催化劑,O2的體積分數增大
解析:C6H12O6是固體,增加C6H12O6的量,平衡不移動,CO2轉化率不變,故A錯誤;增大CO2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但化學平衡常數不變,故B錯誤;正反應為吸熱反應,適當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既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又增大了CO2的轉化率,故C正確;加入催化劑,O2的體積分數不變,故D錯誤。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6.將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閉容器,恒溫下發生反應H2(g)+Br2(g) 2HBr(g) ΔH<0,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a;若初始條件相同,絕熱下進行上述反應,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b。a與b的關系是 (  )
A.a>b B.a=b
C.a解析: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絕熱下進行反應,溫度升高,所以絕熱平衡時轉化率低于恒溫平衡時轉化率,即a>b。
14

1
2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3
7.可逆反應2SO2(g)+O2(g) 2SO3(g)達到平衡狀態后,保持溫度、容器容積不變,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K為平衡常數,Q為濃度商)(  )
A.Q不變,K變大,O2的轉化率增大 B.Q不變,K變大,SO2的轉化率減小
C.Q減小,K不變,O2的轉化率減小 D.Q增大,K不變,SO2的轉化率增大
解析:當可逆反應2SO2(g)+O2(g) 2SO3(g)達到平衡狀態后,保持溫度不變,則平衡常數不變,濃度商Q=,容器容積不變,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O2濃度增大,所以濃度商減小,平衡正向移動,SO2的轉化率增大,但由于充入了O2,所以O2的轉化率減小。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8.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2NO2(g) N2O4(g) Δ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B.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通入N2O4(g),再次達到平衡時NO2(g)的質量分數增大
C.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D.若改為恒溫下用注射器作為容器,壓縮注射器過程中可觀察到氣體顏色逐漸變淺
解析:反應前后氣體總質量不變,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A正確;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通入N2O4,相當于對原平衡加壓,再次達到平衡時,NO2的質量分數減小,故B錯誤;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故C錯誤;若改為恒溫下用注射器作為容器,壓縮注射器過程中可觀察到氣體顏色先深后淺,但比原來的深,故D錯誤。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9.(2024·江西卷)溫度T下,向1 L真空剛性容器中加入1 mol (CH3)2CHOH,反應達到平衡時,c(Y)=0.4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CH3)2CHOH(g) (CH3)2CO(g)+H2(g)
  X        Y   Z
A.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時v正B.再充入1 mol X,平衡時,c(Y)=0.8 mol·L-1
C.再充入1 mol N2,平衡向右移動
D.若溫度升高,X的轉化率增加,則上述反應ΔH<0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解析:由題可知,達到平衡時c(X)=0.6 mol·L-1,c(Y)=c(Z)=0.4 mol·L-1,反應的平衡常數K=≈0.27,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時Q==0.35>K,反應逆向進行,v正0,D項錯誤。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0.為探究外界條件對反應aA(g)+bB(g) cC(g) ΔH的影響,以A和B的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a∶b反應,通過實驗得到不同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壓強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
A.a+bB.平衡后增大容器體積,反應放出熱量
C.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數也增大
D.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動,再次達到平衡后,A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解析:由圖可知,同一溫度下,增大壓強,A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平衡逆向移動,說明a+b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1.(2025·南寧階段檢測)為探究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觀察到相關現象。其中方案設計和結論都錯誤的是 (  )
選項 影響因素 方案設計 現象 結論
A 濃度 向1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加入1 mL 1.0 mol·L-1 HI溶液 黃色溶液變橙色 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 壓強 向恒溫恒容密閉玻璃容器中充入100 mL HI氣體,分解達到平衡后再充入100 mL Ar 氣體顏色不變 恒溫恒容下,該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
C 溫度 將封裝有NO2和N2O4混合氣體的燒瓶浸泡在熱水中 氣體顏色變深 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D 催化劑 向1 mL乙酸乙酯中加入1 mL 0.3 mol·L-1 H2SO4溶液,水浴加熱 上層液體逐漸減少 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使反應速率加快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解析:K2CrO4溶液具有氧化性,HI具有還原性,向1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加入1 mL 1.0 mol·L-1 HI溶液,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2使溶液變為橙色,干擾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故A錯誤;反應2HI(g) H2(g)+I2(g)為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向恒溫恒容密閉玻璃容器中充入100 mL HI氣體,分解達到平衡后再充入100 mL Ar,平衡不發生移動,氣體顏色不變,應得到的結論是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恒溫恒容時,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故B正確;反應2NO2(g) N2O4(g)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氣體顏色變深,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即向吸熱方向移動,故C正確;向1 mL乙酸乙酯中加入1 mL 0.3 mol·L-1 H2SO4溶液,水浴加熱,上層液體逐漸減少,這說明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故D正確。
14
1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3
3
二、非選擇題
12.(6分)對于反應A( )+2B(g) nC(g)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后,改變下列條件,請回答:
(1)改變A的量,平衡不移動,則A為  。
解析:改變A的量,平衡不移動,則A為固態或純液態。
(2)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當n=2時,A的狀態為      ??;當n=3時,A的狀態為   。
解析: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當n=2時,A為固態或純液態,n=3時A為氣態。
(3)若A為固體,壓縮體積增大壓強,C的百分含量減小,則n   。
解析:若A為固體,壓縮體積增大壓強,C的百分含量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n>2。
固態或純液態
固態或純液態
氣態
>2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3.(12分)現有反應:mA(g)+nB(g) pC(g),達到平衡后,當升高溫度時,B的轉化率變大;當減小壓強時,混合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減小,則:
(1)該反應的逆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且m+n  (填“>”“=”或“<”)p。
(2)減壓使容器體積增大時,A的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3)若容積不變加入B,則A的轉化率     ,B的轉化率   。
(4)若升高溫度,則平衡時B、C的濃度之比將   。
(5)若加入催化劑,平衡時氣體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   。
放熱
 >
增大
增大
減小
減小
不變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解析:反應mA(g)+nB(g) pC(g)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時,B的轉化率變大,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減小壓強時,混合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即m+n>p。減壓使容器體積增大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A的質量分數增大;若容積不變加入B,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的轉化率增大,B的轉化率減小;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C)增大,c(B)減小,即減??;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不變。
14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4.(14分)(2024·海南卷)氨是一種理想的儲氫載體,具有儲氫密度高、儲運技術成熟等優點。
已知298 K,100 kPa時,反應①:N2(g)+3H2(g) 2NH3(g) ΔH1=-92 kJ·mol-1;p(NH3)=總壓×NH3物質的量分數。
回答問題:
(1)題述條件下,反應②:2NH3(g) N2(g)+3H2(g) ΔH2=   kJ·mol-1。
14
解析:由題干可知,反應②為反應①的逆反應,故ΔH2=-ΔH1=+92 kJ·mol-1。
+92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4.(2024·海南卷)氨是一種理想的儲氫載體,具有儲氫密度高、儲運技術成熟等優點。
已知298 K,100 kPa時,反應①:N2(g)+3H2(g) 2NH3(g) ΔH1=-92 kJ·mol-1;p(NH3)=總壓×NH3物質的量分數。
(2)設反應為一步完成,且ΔH與溫度無關。已知673 K下,反應①活化能為335 kJ·mol-1,則NH3(g)分解反應的活化能為   kJ·mol-1。
14
解析:ΔH=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故NH3(g)分解反應的活化能為335 kJ·mol-1+92 kJ·mol-1=427 kJ·mol-1。
427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4.(2024·海南卷)氨是一種理想的儲氫載體,具有儲氫密度高、儲運技術成熟等優點。
已知298 K,100 kPa時,反應①:N2(g)+3H2(g) 2NH3(g) ΔH1=-92 kJ·mol-1;p(NH3)=總壓×NH3物質的量分數。
(3)既能影響反應②平衡轉化率又能影響其反應速率的因素有   、
  。
14
解析: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影響平衡轉化率即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壓強等,故既能影響反應②平衡轉化率又能影響其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溫度、壓強。
壓強
溫度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14
(4)溫度T下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氨催化分解反應,p(NH3) t關系曲線如圖所示,其函數關系p(NH3)/kPa=       (寫表達式),增大氨的初始分壓,氨的轉化速率   。假設吸附到催化劑表面后NH3
都變成活化分子,其他條件不變。改用比表面積更大的
催化劑,則單位時間H2的產量將   。
解析:由圖像可知,其函數關系可表示為p(NH3)/kPa=kt/min+b,代入點(0,35)和(5,23.5)可求得k=-2.3,b=35,即p(NH3)/kPa=kt/min+b=35-2.3t/min;由圖可知,氨的轉化速率與初始氨的分壓無關,故增大氨的初始分壓,氨的轉化速率不變;使用比表面積更大的催化劑,NH3吸附量增大,反應速率加快,即單位時間內氫氣的產量增大。
35-2.3t/min
不變 
增大課時跟蹤檢測(十) 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一、選擇題
1.某一化學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氣體,改變下列條件一定能使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是 (  )
A.增大反應物濃度 B.減小反應容器的體積
C.增大生成物濃度 D.升高反應溫度
2.(2025·信陽期中檢測)合成氨所需的氫氣可用煤和水作為原料經多步反應制得,其中的一步反應為CO(g)+H2O(g)CO2(g)+H2(g) ΔH<0。反應達到平衡后,為提高CO的轉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確的是 (  )
A.減小壓強      B.增大的投料比
C.升高溫度      D.更換高效催化劑
3.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X(g)+bY(g)cZ(g)在一密閉容器內達到平衡后,t0時刻改變某一外界變化,化學反應速率(v)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
B.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C.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
D.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4.下列事實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
A.溴水中存在以下平衡:Br2+H2OHBr+HBrO,當加入NaOH溶液后顏色變淺
B.對2H2O22H2O+O2↑的反應,使用MnO2可增大制O2的反應速率
C.反應:CO+NO2CO2+NO ΔH<0,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合成氨反應:N2+3H22NH3 ΔH<0,為使氨的產率提高,理論上應采取低溫高壓的措施
5.(2025·杭州高二檢測)已知植物光合作用發生反應:6CO2(g)+6H2O(l)C6H12O6(s)+6O2(g) ΔH=+669.62 kJ·mol-1,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增加C6H12O6的量,CO2轉化率減小
B.增大CO2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化學平衡常數增大
C.適當升高溫度,既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又增大了CO2的轉化率
D.加入催化劑,O2的體積分數增大
6.將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閉容器,恒溫下發生反應H2(g)+Br2(g)2HBr(g) ΔH<0,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a;若初始條件相同,絕熱下進行上述反應,平衡時Br2(g)的轉化率為b。a與b的關系是 (  )
A.a>b B.a=b
C.a7.可逆反應2SO2(g)+O2(g)2SO3(g)達到平衡狀態后,保持溫度、容器容積不變,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K為平衡常數,Q為濃度商) (  )
A.Q不變,K變大,O2的轉化率增大
B.Q不變,K變大,SO2的轉化率減小
C.Q減小,K不變,O2的轉化率減小
D.Q增大,K不變,SO2的轉化率增大
8.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2NO2(g)N2O4(g) Δ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B.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通入N2O4(g),再次達到平衡時NO2(g)的質量分數增大
C.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D.若改為恒溫下用注射器作為容器,壓縮注射器過程中可觀察到氣體顏色逐漸變淺
9.(2024·江西卷)溫度T下,向1 L真空剛性容器中加入1 mol (CH3)2CHOH,反應達到平衡時,c(Y)=0.4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CH3)2CHOH(g)(CH3)2CO(g)+H2(g)
    X        Y     Z
A.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時v正B.再充入1 mol X,平衡時,c(Y)=0.8 mol·L-1
C.再充入1 mol N2,平衡向右移動
D.若溫度升高,X的轉化率增加,則上述反應ΔH<0
10.為探究外界條件對反應aA(g)+bB(g)cC(g) ΔH的影響,以A和B的起始物質的量之比為a∶b反應,通過實驗得到不同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壓強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
A.a+bB.平衡后增大容器體積,反應放出熱量
C.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常數也增大
D.平衡后再充入a mol A,平衡正向移動,再次達到平衡后,A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
11.(2025·南寧階段檢測)為探究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觀察到相關現象。其中方案設計和結論都錯誤的是 (  )
選項 影響因素 方案設計 現象 結論
A 濃度 向1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加入1 mL 1.0 mol·L-1 HI溶液 黃色溶液變橙色 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 壓強 向恒溫恒容密閉玻璃容器中充入100 mL HI氣體,分解達到平衡后再充入100 mL Ar 氣體顏色不變 恒溫恒容下,該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
C 溫度 將封裝有NO2和N2O4混合氣體的燒瓶浸泡在熱水中 氣體顏色變深 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
D 催化劑 向1 mL乙酸乙酯中加入1 mL 0.3 mol·L-1 H2SO4溶液,水浴加熱 上層液體逐漸減少 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使反應速率加快
二、非選擇題
12.(6分)對于反應A( )+2B(g)nC(g)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后,改變下列條件,請回答:
(1)改變A的量,平衡不移動,則A為  。
(2)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當n=2時,A的狀態為      ;當n=3時,A的狀態為    。
(3)若A為固體,壓縮體積增大壓強,C的百分含量減小,則n    。
13.(12分)現有反應:mA(g)+nB(g)pC(g),達到平衡后,當升高溫度時,B的轉化率變大;當減小壓強時,混合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減小,則:
(1)該反應的逆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且m+n   (填“>”“=”或“<”)p。
(2)減壓使容器體積增大時,A的質量分數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
(3)若容積不變加入B,則A的轉化率      ,B的轉化率    。
(4)若升高溫度,則平衡時B、C的濃度之比將     。
(5)若加入催化劑,平衡時氣體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     。
14.(14分)(2024·海南卷)氨是一種理想的儲氫載體,具有儲氫密度高、儲運技術成熟等優點。
已知298 K,100 kPa時,反應①:N2(g)+3H2(g)2NH3(g) ΔH1=-92 kJ·mol-1;p(NH3)=總壓×NH3物質的量分數。
回答問題:
(1)題述條件下,反應②:2NH3(g)N2(g)+3H2(g) ΔH2=    kJ·mol-1。
(2)設反應為一步完成,且ΔH與溫度無關。已知673 K下,反應①活化能為335 kJ·mol-1,則NH3(g)分解反應的活化能為    kJ·mol-1。
(3)既能影響反應②平衡轉化率又能影響其反應速率的因素有        、  。
(4)溫度T下恒容密閉容器中進行氨催化分解反應,p(NH3) t關系曲線如圖所示,其函數關系p(NH3)/kPa=         (寫表達式),增大氨的初始分壓,氨的轉化速率    。假設吸附到催化劑表面后NH3都變成活化分子,其他條件不變。改用比表面積更大的催化劑,則單位時間H2的產量將    。
課時跟蹤檢測(十)
1.選A 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A正確;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變化不確定,減小體積即壓強增大,無法判斷平衡移動方向,故B錯誤;增大生成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C錯誤;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故D錯誤。
2.選B 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減小壓強,平衡不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A錯誤;增大的投料比,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水的轉化率減小,CO的轉化率增大,故B正確;反應放熱,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的轉化率減小,故C錯誤;更換高效催化劑,平衡不移動,CO的轉化率不變,故D錯誤。
3.選D 從圖像可知,t0時刻改變條件后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動,若a+b=c,則t0時刻可以是增大壓強或使用催化劑;若a+b≠c,則t0時刻只能是使用催化劑,D項正確。
4.選B 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對化學平衡的移動無影響。
5.選C C6H12O6是固體,增加C6H12O6的量,平衡不移動,CO2轉化率不變,故A錯誤;增大CO2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但化學平衡常數不變,故B錯誤;正反應為吸熱反應,適當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既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數,又增大了CO2的轉化率,故C正確;加入催化劑,O2的體積分數不變,故D錯誤。
6.選A 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絕熱下進行反應,溫度升高,所以絕熱平衡時轉化率低于恒溫平衡時轉化率,即a>b。
7.選C 當可逆反應2SO2(g)+O2(g)2SO3(g)達到平衡狀態后,保持溫度不變,則平衡常數不變,濃度商Q=,容器容積不變,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O2,O2濃度增大,所以濃度商減小,平衡正向移動,SO2的轉化率增大,但由于充入了O2,所以O2的轉化率減小。
8.選A 反應前后氣體總質量不變,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保持不變時,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A正確;恒溫恒容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通入N2O4,相當于對原平衡加壓,再次達到平衡時,NO2的質量分數減小,故B錯誤;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故C錯誤;若改為恒溫下用注射器作為容器,壓縮注射器過程中可觀察到氣體顏色先深后淺,但比原來的深,故D錯誤。
9.選A 由題可知,達到平衡時c(X)=0.6 mol·L-1,c(Y)=c(Z)=0.4 mol·L-1,反應的平衡常數K=≈0.27,再充入1 mol X和1 mol Y,此時Q==0.35>K,反應逆向進行,v正0,D項錯誤。
10.選B 由圖可知,同一溫度下,增大壓強,A的物質的量分數增大,平衡逆向移動,說明a+b11.選A K2CrO4溶液具有氧化性,HI具有還原性,向1 mL 0.1 mol·L-1 K2CrO4溶液中加入1 mL 1.0 mol·L-1 HI溶液,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I2使溶液變為橙色,干擾探究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故A錯誤;反應2HI(g) H2(g)+I2(g)為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向恒溫恒容密閉玻璃容器中充入100 mL HI氣體,分解達到平衡后再充入100 mL Ar,平衡不發生移動,氣體顏色不變,應得到的結論是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總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恒溫恒容時,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故B正確;反應2NO2(g) N2O4(g)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氣體顏色變深,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即向吸熱方向移動,故C正確;向1 mL乙酸乙酯中加入1 mL 0.3 mol·L-1 H2SO4溶液,水浴加熱,上層液體逐漸減少,這說明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故D正確。
12.解析:(1)改變A的量,平衡不移動,則A為固態或純液態。(2)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當n=2時,A為固態或純液態,n=3時A為氣態。(3)若A為固體,壓縮體積增大壓強,C的百分含量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n>2。
答案:(1)固態或純液態 (2)固態或純液態 氣態 (3)>2
13.解析:反應mA(g)+nB(g) pC(g)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時,B的轉化率變大,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減小壓強時,混合體系中C的質量分數減小,說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即m+n>p。減壓使容器體積增大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A的質量分數增大;若容積不變加入B,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的轉化率增大,B的轉化率減小;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C)增大,c(B)減小,即減小;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混合物的總物質的量不變。
答案:(1)放熱 > (2)增大 (3)增大 減小 (4)減小 
(5)不變
14.解析:(1)由題干可知,反應②為反應①的逆反應,故ΔH2=-ΔH1=+92 kJ·mol-1。(2)ΔH=正反應的活化能-逆反應的活化能,故NH3(g)分解反應的活化能為335 kJ·mol-1+92 kJ·mol-1=427 kJ·mol-1。(3)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影響平衡轉化率即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壓強等,故既能影響反應②平衡轉化率又能影響其反應速率的因素為溫度、壓強。(4)由圖像可知,其函數關系可表示為p(NH3)/kPa=kt/min+b,代入點(0,35)和(5,23.5)可求得k=-2.3,b=35,即p(NH3)/kPa=kt/min+b=35-2.3t/min;由圖可知,氨的轉化速率與初始氨的分壓無關,故增大氨的初始分壓,氨的轉化速率不變;使用比表面積更大的催化劑,NH3吸附量增大,反應速率加快,即單位時間內氫氣的產量增大。
答案:(1)+92 (2)427 (3)壓強 溫度
(4)35-2.3t/min 不變 增大
5 /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崇文区| 稻城县| 蚌埠市| 滕州市| 安顺市| 新安县| 大新县| 武穴市| 阜阳市| 青岛市| 昌江| 江陵县| 乐东| 通河县| 邵阳县| 南和县| 阿城市| 东平县| 宜都市| 萝北县| 库车县| 辽阳市| 玉树县| 德保县| 安庆市| 班玛县| 仙桃市| 安徽省| 行唐县| 称多县| 淅川县| 鞍山市| 平和县| 丘北县| 巍山| 砀山县| 顺义区| 肇东市| 清原|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