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節(jié) 第5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氧化還原滴定(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第三章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節(jié) 第5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氧化還原滴定(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第三章

資源簡介

第5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氧化還原滴定(拓展課)
命題熱點(一)——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繪制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左右的HCl溶液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V[NaOH(aq)]/mL 0 5.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50 19.98
pH 1.00 1.22 1.48 1.84 3.12 3.60 3.90 4.30
V[NaOH(aq)]/mL 20.00 20.02 20.08 20.10 21.00 25.00 30.00 35.00
pH 7.00 9.70 10.30 10.40 11.38 12.05 12.30 12.44
請以NaOH溶液的體積為橫坐標,pH為縱坐標,在坐標圖上繪制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過程中,溶液pH隨NaOH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圖。
[微思考]
①由滴定曲線分析,在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終點時有何變化
②滴定曲線對中和滴定操作有何啟示
  [例1] 已知常溫下CH3COOH的電離常數(shù)為K,該溫度下向20 mL 0.1 mol·L-1CH3COOH溶液
中逐滴加入0.1 mol·L-1NaOH溶液,其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c點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yīng)
B.b點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C.a點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略小于10-3 mol·L-1
D.b、d點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
聽課記錄:
|思維建模|抓“五點”破解中和滴定圖像
抓反應(yīng)的“起始”點 判斷酸、堿的相對強弱
抓反應(yīng)的“一半”點 判斷是哪種溶質(zhì)的等量混合
抓溶液的“中性”點 判斷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及哪種物質(zhì)過量或不足
抓“恰好反應(yīng)”點 判斷生成的溶質(zhì)成分及溶液的酸堿性
抓反應(yīng)的“過量”點 判斷溶液中的溶質(zhì)及哪種物質(zhì)過量
[題點多維訓練]
1.(2025·溫州高二期中)室溫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鹽酸中滴加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如圖。已知lg 5=0.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NaOH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pH=7
B.選擇變色范圍在pH突變范圍內(nèi)的指示劑,可減小實驗誤差
C.選擇甲基紅指示反應(yīng)終點,誤差比甲基橙的小
D.V(NaOH)=30.00 mL時,pH=11.7
2.如圖曲線a和b是鹽酸與氫氧化鈉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 mol·L-1
B.P點時恰好完全反應(yīng),溶液呈中性
C.曲線a是鹽酸滴定氫氧化鈉的滴定曲線
D.酚酞不能用作本實驗的指示劑
3.(2025·廣州高二期末)298 K時,在20.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鹽酸,溶液的pH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1.8×10-5。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滴定過程應(yīng)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
B.M點對應(yīng)的鹽酸體積為20.00 mL
C.M點處的溶液中:
c(N)=c(Cl-)=c(H+)=c(OH-)
D.N點處的溶液中:pH<12
命題熱點(二)——氧化還原滴定
典例導學 
[例2]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試樣中的過氧化氫,反應(yīng)原理為2Mn+5H2O2+6H+2Mn2++8H2O+5O2↑。
(1)滴定達到終點的現(xiàn)象是  。
(2)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試樣置于錐形瓶中,重復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KMnO4標準溶液的體積如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體積/mL 17.10 18.10 18.00 17.90
計算試樣中過氧化氫的濃度為   mol·L-1。
(3)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則測定結(jié)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聽課記錄:
[系統(tǒng)融通知能]
1.滴定原理
以氧化劑(或還原劑)為滴定劑,直接滴定一些具有還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質(zhì)。或者間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沒有還原性或氧化性,但能與某些還原性或氧化性物質(zhì)反應(yīng)的物質(zhì)。
2.滴定試劑
常見用于滴定的氧化劑有:KMnO4、K2Cr2O7、I2等;常見用于滴定的還原劑有:Na2S2O3、亞鐵鹽、草酸、維生素C等。
3.指示劑
(1)專用指示劑,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劑。
(2)自身指示劑,如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草酸時,滴定終點為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
4.實例
(1)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 2Mn+6H++5H2C2O410CO2↑+2Mn2++8H2O
指示劑 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選擇指示劑
終點 判斷 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訩MnO4溶液后,溶液由無色變淺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褪色,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2)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 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劑 淀粉溶液
終點 判斷 當?shù)稳胱詈蟀氲蜰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藍色褪去,且半分鐘內(nèi)不恢復原色,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題點多維訓練]
1.(2025·隨州高二期中)用已知濃度的酸性KMnO4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H2C2O4溶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2Mn+5C2+16H+10CO2↑+2Mn2++8H2O
B.計數(shù)時,一定要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小數(shù)(如17.3 mL)
C.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訩MnO4標準溶液時溶液變?yōu)闇\紫紅色,且半分鐘不褪色,達到滴定終點
D.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仰視,結(jié)果偏低
2.H2S2O3是一種弱酸,Na2S2O3溶液呈堿性。實驗室欲用0.01 mol·L-1 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
A.該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B.Na2S2O3是該反應(yīng)的還原劑
C.該滴定可選用如圖所示裝置
D.該反應(yīng)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為4NA
3.某工廠廢水中含游離態(tài)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其濃度。
①取水樣10.0 mL于錐形瓶中,加入10.0 mL的KI溶液(足量),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Cl2+2KI2KCl+I2,滴入指示劑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洗凈后,再用0.01 mol·L-1 Na2S2O3溶液潤洗,然后裝入0.01 mol·L-1Na2S2O3溶液到0刻度以上,趕出下端尖嘴內(nèi)的氣泡,調(diào)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下某一位置,記下讀數(shù)。
③將錐形瓶置于滴定管下進行滴定,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加入的指示劑是  。
(2)步驟②應(yīng)使用    式滴定管。
(3)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實驗現(xiàn)象是 。
第5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氧化還原滴定
命題熱點(一)
[微思考]
①提示:pH發(fā)生突變。
②提示:在pH發(fā)生突變的范圍內(nèi),滴加很少量的酸(或堿),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變化,能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明顯,有利于確定滴定終點。
[例1] 選A c點溶液的pH=7,若CH3COOH和NaOH恰好反應(yīng)完全生成醋酸鈉,溶液的pH>7,這說明此時醋酸剩余,A錯誤;b點溶液顯酸性,c(H+)>c(OH-),由電荷守恒可知,c(Na+)[題點多維訓練]
1.選D NaOH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生成NaCl和水,NaCl為中性,常溫下pH=7,故A正確;根據(jù)突變范圍選擇合適的指示劑,要求指示劑的指示范圍與突變范圍有重疊,所以選擇變色范圍在pH突變范圍內(nèi)的指示劑,可減小實驗誤差,故B正確;甲基橙的指示范圍是3.1~4.4,甲基紅的指示范圍是4.4~6.2,甲基紅的指示范圍與突變范圍重疊更大,更能降低誤差,所以選取甲基紅作指示劑,誤差比甲基橙的小,故C正確;V(NaOH)=30.00 mL時,NaOH溶液過量10.00 mL,溶液為堿性,溶液中c(OH-)= mol·L-1=0.02 mol·L-1,所以溶液pH=14-(-lg 0.02)=12.3,故D錯誤。
2.選B 根據(jù)圖像知,當鹽酸中未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的pH=1,則c(HCl)=c(H+)=0.1 mol·L-1,故A錯誤;P點時二者恰好完全中和,鹽酸是一元強酸,氫氧化鈉是一元強堿,當二者恰好中和時,二者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則溶液呈中性,故B正確;根據(jù)圖像知,當a曲線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時,溶液的pH=1,說明原溶液是鹽酸,所以a曲線是氫氧化鈉滴定鹽酸的實驗,故C錯誤;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3.1~4.4,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10,且變色現(xiàn)象較明顯,所以該中和滴定可以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劑,故D錯誤。
3.選D 強酸弱堿相互滴定時,由于生成強酸弱堿鹽使溶液顯酸性,所以應(yīng)選擇甲基橙作指示劑,故A錯誤;如果M點鹽酸體積為20.0 mL,則二者恰好完全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銨,氯化銨中銨根離子水解導致該點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則氨水應(yīng)該稍微過量,所以鹽酸體積小于20.0 mL,故B錯誤;M處溶液呈中性,則存在c(H+)=c(OH-),根據(jù)電荷守恒得c(N)=c(Cl-),該點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c(N)=c(Cl-)>c(H+)=c(OH-),故C錯誤;N點為氨水,氨水濃度為0.10 mol·L-1,該氨水電離常數(shù)為1.8×10-5,則=1.8×10-5,c(OH-)=×10-3,pH=-lg c(H+)=-lg =-lg=11+ lg 1.8<12,故D正確。
命題熱點(二)
[例2] 解析:(1)滴定達到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shù)稳胱詈蟀氲螛藴室汉?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恰好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30 s內(nèi)溶液不褪色。(2)由于第一次數(shù)據(jù)誤差過大,故舍去;根據(jù)反應(yīng)2Mn+5H2O2+6H+2Mn2++8H2O+5O2↑,分別求出其他三次的c(H2O2),最后求出c(H2O2)的平均值。(3)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導致讀取的消耗的標準液的體積偏大,測定結(jié)果偏高。
答案:(1)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愿咤i酸鉀溶液后,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恰好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30 s內(nèi)溶液不褪色 (2)0.180 0 (3)偏高
[題點多維訓練]
1.選C 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2Mn+5H2C2O4+6H+10CO2↑+2Mn2++8H2O,H2C2O4為弱酸,不可拆,故A錯誤;酸式滴定管的精確度為0.01 mL,計數(shù)時,一定要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小數(shù)(如17.30 mL),故B錯誤;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訩MnO4標準溶液時溶液變?yōu)闇\紫紅色,且半分鐘不褪色,達到滴定終點,故C正確;若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仰視讀數(shù),導致讀出的溶液的體積偏大,最終導致測定結(jié)果偏高,故D錯誤。
2.選B 溶液中有單質(zhì)碘,應(yīng)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碘與硫代硫酸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當反應(yīng)到達終點時,單質(zhì)碘消失,藍色褪去,故A錯誤;Na2S2O3中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作還原劑,故B正確;Na2S2O3溶液顯堿性,應(yīng)該用堿式滴定管,故C錯誤;反應(yīng)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為2NA,故D錯誤。
3.解析:(1)溶液中有單質(zhì)碘,加入淀粉溶液呈藍色,碘與亞硫酸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當反應(yīng)達到滴定終點時,藍色褪去變?yōu)闊o色。(2)硫代硫酸鈉溶液顯堿性,應(yīng)選擇堿式滴定管。(3)碘遇淀粉變藍色,所以溶液呈藍色,隨反應(yīng)I2+2Na2S2O32NaI+Na2S4O6進行,溶液中沒有碘,溶液由藍色為無色,說明反應(yīng)到終點,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實驗現(xiàn)象是: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錐形瓶內(nèi)溶液由藍色恰好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答案:(1)淀粉溶液 (2)堿 (3)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錐形瓶內(nèi)溶液由藍色恰好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6 / 6(共47張PPT)
第5課時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氧化還原滴定(拓展課)
命題熱點(一)——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命題熱點(二)——氧化還原滴定
課時跟蹤檢測
目錄
命題熱點(一)——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的繪制
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左右的HCl溶液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V[NaOH(aq)]/mL 0 5.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50 19.98
pH 1.00 1.22 1.48 1.84 3.12 3.60 3.90 4.30
V[NaOH(aq)]/mL 20.00 20.02 20.08 20.10 21.00 25.00 30.00 35.00
pH 7.00 9.70 10.30 10.40 11.38 12.05 12.30 12.44
請以NaOH溶液的體積為橫坐標,pH為縱坐標,在坐標圖上繪制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過程中,
溶液pH隨NaOH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圖。
[微思考]
①由滴定曲線分析,在酸堿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終點時有何變化
提示:pH發(fā)生突變。
②滴定曲線對中和滴定操作有何啟示
提示:在pH發(fā)生突變的范圍內(nèi),滴加很少量的酸(或堿),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變化,能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明顯,有利于確定滴定終點。
[例1] 已知常溫下CH3COOH的電離常數(shù)為K,該溫度下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NaOH溶液,其pH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c點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yīng)
B.b點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C.a點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略小于10-3 mol·L-1
D.b、d點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

[解析] c點溶液的pH=7,若CH3COOH和NaOH恰好反應(yīng)完全生成醋酸鈉,溶液的pH>7,這說明此時醋酸剩余,A錯誤;b點溶液顯酸性,c(H+)>c(OH-),由電荷守恒可知,c(Na+)|思維建模|抓“五點”破解中和滴定圖像
抓反應(yīng)的“起始”點 判斷酸、堿的相對強弱
抓反應(yīng)的“一半”點 判斷是哪種溶質(zhì)的等量混合
抓溶液的“中性”點 判斷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及哪種物質(zhì)過量或不足
抓“恰好反應(yīng)”點 判斷生成的溶質(zhì)成分及溶液的酸堿性
抓反應(yīng)的“過量”點 判斷溶液中的溶質(zhì)及哪種物質(zhì)過量
[題點多維訓練]

1.(2025·溫州高二期中)室溫下,向20.00 mL 0.100 0 mol·L-1鹽酸中滴加
0.100 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隨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如圖。已知
lg 5=0.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NaOH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pH=7
B.選擇變色范圍在pH突變范圍內(nèi)的指示劑,可減小實驗誤差
C.選擇甲基紅指示反應(yīng)終點,誤差比甲基橙的小
D.V(NaOH)=30.00 mL時,pH=11.7
解析:NaOH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生成NaCl和水,NaCl為中性,常溫下pH=7,故A正確;根據(jù)突變范圍選擇合適的指示劑,要求指示劑的指示范圍與突變范圍有重疊,所以選擇變色范圍在pH突變范圍內(nèi)的指示劑,可減小實驗誤差,故B正確;甲基橙的指示范圍是3.1~4.4,甲基紅的指示范圍是4.4~6.2,甲基紅的指示范圍與突變范圍重疊更大,更能降低誤差,所以選取甲基紅作指示劑,誤差比甲基橙的小,故C正確;V(NaOH)=30.00 mL時,NaOH溶液過量10.00 mL,溶液為堿性,溶液中c(OH-)= mol·L-1=0.02 mol·L-1,所以溶液pH=
14-(-lg 0.02)=12.3,故D錯誤。

2.如圖曲線a和b是鹽酸與氫氧化鈉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1 mol·L-1
B.P點時恰好完全反應(yīng),溶液呈中性
C.曲線a是鹽酸滴定氫氧化鈉的滴定曲線
D.酚酞不能用作本實驗的指示劑
解析:根據(jù)圖像知,當鹽酸中未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溶液的pH=1,則c(HCl)=c(H+)=0.1 mol·L-1,故A錯誤;P點時二者恰好完全中和,鹽酸是一元強酸,氫氧化鈉是一元強堿,當二者恰好中和時,二者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則溶液呈中性,故B正確;根據(jù)圖像知,當a曲線發(fā)生中和反應(yīng)時,溶液的pH=1,說明原溶液是鹽酸,所以a曲線是氫氧化鈉滴定鹽酸的實驗,故C錯誤;甲基橙的變色范圍是3.1~4.4,酚酞的變色范圍是8~10,且變色現(xiàn)象較明顯,所以該中和滴定可以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劑,故D錯誤。
3.(2025·廣州高二期末)298 K時,在20.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鹽酸,溶液的pH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1.8×10-5。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滴定過程應(yīng)選擇酚酞作為指示劑
B.M點對應(yīng)的鹽酸體積為20.00 mL
C.M點處的溶液中:c(N)=c(Cl-)=c(H+)=c(OH-)
D.N點處的溶液中:pH<12

解析:強酸弱堿相互滴定時,由于生成強酸弱堿鹽使溶液顯酸性,所以應(yīng)選擇甲基橙作指示劑,故A錯誤;如果M點鹽酸體積為20.0 mL,則二者恰好完全反應(yīng)生成氯化銨,氯化銨中銨根離子水解導致該點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則氨水應(yīng)該稍微過量,所以鹽酸體積小于20.0 mL,故B錯誤;M處溶液呈中性,則存在c(H+)=c(OH-),根據(jù)電荷守恒得c(N)=c(Cl-),該點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順序是c(N)=c(Cl-)>c(H+)=c(OH-),故C錯誤;N點為氨水,氨水濃度為
0.10 mol·L-1,該氨水電離常數(shù)為1.8×10-5,則=1.8×10-5,c(OH-)=
×10-3,pH=-lg c(H+)=-lg =-lg=11+ lg 1.8<12,故D正確。
命題熱點(二)——氧化還原滴定
典例導學
[例2]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試樣中的過氧化氫,反應(yīng)原理為2Mn+5H2O2+6H+==2Mn2++8H2O+5O2↑。
(1)滴定達到終點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滴定達到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shù)稳胱詈蟀氲螛藴室汉螅F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恰好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30 s內(nèi)溶液不褪色。
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愿咤i酸鉀溶液后,錐形瓶
內(nèi)溶液顏色恰好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30 s內(nèi)溶液不褪色
[例2]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試樣中的過氧化氫,反應(yīng)原理為2Mn+5H2O2+6H+==2Mn2++8H2O+5O2↑。
(2)用移液管吸取25.00 mL試樣置于錐形瓶中,重復滴定四次,每次消耗酸性KMnO4標準溶液的體積如表所示:
計算試樣中過氧化氫的濃度為   mol·L-1。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體積/mL 17.10 18.10 18.00 17.90
[解析] 由于第一次數(shù)據(jù)誤差過大,故舍去;根據(jù)反應(yīng)2Mn+5H2O2+6H+==2Mn2++8H2O+5O2↑,分別求出其他三次的c(H2O2),最后求出c(H2O2)的平均值。
0.180 0 
(3)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則測定結(jié)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解析] 滴定前尖嘴中有氣泡,滴定后消失,導致讀取的消耗的標準液的體積偏大,測定結(jié)果偏高。
[例2] 某興趣小組同學用0.100 0 mol·L-1酸性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試樣中的過氧化氫,反應(yīng)原理為2Mn+5H2O2+6H+==2Mn2++8H2O+5O2↑。
偏高
1.滴定原理
以氧化劑(或還原劑)為滴定劑,直接滴定一些具有還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質(zhì)。或者間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沒有還原性或氧化性,但能與某些還原性或氧化性物質(zhì)反應(yīng)的物質(zhì)。
2.滴定試劑
常見用于滴定的氧化劑有:KMnO4、K2Cr2O7、I2等;常見用于滴定的還原劑有:Na2S2O3、亞鐵鹽、草酸、維生素C等。
[系統(tǒng)融通知能]
3.指示劑
(1)專用指示劑,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劑。
(2)自身指示劑,如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草酸時,滴定終點為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
4.實例
(1)酸性KMnO4溶液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 2Mn+6H++5H2C2O4==10CO2↑+2Mn2++8H2O
指示劑 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選擇指示劑
終點 判斷 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訩MnO4溶液后,溶液由無色變淺紅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褪色,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2)Na2S2O3溶液滴定碘液
原理 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劑 淀粉溶液
終點 判斷 當?shù)稳胱詈蟀氲蜰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藍色褪去,且半分鐘內(nèi)不恢復原色,說明到達滴定終點
[題點多維訓練]

1.(2025·隨州高二期中)用已知濃度的酸性KMnO4標準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H2C2O4溶液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2Mn+5C2+16H+==10CO2↑+2Mn2++8H2O
B.計數(shù)時,一定要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小數(shù)(如17.3 mL)
C.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訩MnO4標準溶液時溶液變?yōu)闇\紫紅色,且半分鐘不褪色,達到滴定終點
D.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仰視,結(jié)果偏低
解析: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
2Mn+5H2C2O4+6H+==10CO2↑+2Mn2++8H2O,H2C2O4為弱酸,不可拆,故A錯誤;酸式滴定管的精確度為0.01 mL,計數(shù)時,一定要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小數(shù)(如17.30 mL),故B錯誤;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當?shù)稳胱詈蟀氲嗡嵝訩MnO4標準溶液時溶液變?yōu)闇\紫紅色,且半分鐘不褪色,達到滴定終點,故C正確;若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仰視讀數(shù),導致讀出的溶液的體積偏大,最終導致測定結(jié)果偏高,故D錯誤。

2.H2S2O3是一種弱酸,Na2S2O3溶液呈堿性。實驗室欲用0.01 mol·L-1 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
A.該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B.Na2S2O3是該反應(yīng)的還原劑
C.該滴定可選用如圖所示裝置
D.該反應(yīng)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為4NA
解析:溶液中有單質(zhì)碘,應(yīng)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碘與硫代硫酸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當反應(yīng)到達終點時,單質(zhì)碘消失,藍色褪去,故A錯誤;Na2S2O3中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作還原劑,故B正確;Na2S2O3溶液顯堿性,應(yīng)該用堿式滴定管,故C錯誤;反應(yīng)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為2NA,故D錯誤。
3.某工廠廢水中含游離態(tài)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其濃度。
①取水樣10.0 mL于錐形瓶中,加入10.0 mL的KI溶液(足量),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Cl2+2KI==2KCl+I2,滴入指示劑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洗凈后,再用0.01 mol·L-1 Na2S2O3溶液潤洗,然后裝入0.01 mol·L-1Na2S2O3溶液到0刻度以上,趕出下端尖嘴內(nèi)的氣泡,調(diào)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下某一位置,記下讀數(shù)。
③將錐形瓶置于滴定管下進行滴定,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加入的指示劑是  。
解析:溶液中有單質(zhì)碘,加入淀粉溶液呈藍色,碘與亞硫酸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當反應(yīng)達到滴定終點時,藍色褪去變?yōu)闊o色。
淀粉溶液
3.某工廠廢水中含游離態(tài)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其濃度。
①取水樣10.0 mL于錐形瓶中,加入10.0 mL的KI溶液(足量),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Cl2+2KI==2KCl+I2,滴入指示劑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洗凈后,再用0.01 mol·L-1 Na2S2O3溶液潤洗,然后裝入0.01 mol·L-1Na2S2O3溶液到0刻度以上,趕出下端尖嘴內(nèi)的氣泡,調(diào)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下某一位置,記下讀數(shù)。
③將錐形瓶置于滴定管下進行滴定,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2)步驟②應(yīng)使用  式滴定管。
解析:硫代硫酸鈉溶液顯堿性,應(yīng)選擇堿式滴定管。

3.某工廠廢水中含游離態(tài)氯,通過下列實驗測定其濃度。
①取水樣10.0 mL于錐形瓶中,加入10.0 mL的KI溶液(足量),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Cl2+2KI==2KCl+I2,滴入指示劑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洗凈后,再用0.01 mol·L-1 Na2S2O3溶液潤洗,然后裝入0.01 mol·L-1Na2S2O3溶液到0刻度以上,趕出下端尖嘴內(nèi)的氣泡,調(diào)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下某一位置,記下讀數(shù)。
③將錐形瓶置于滴定管下進行滴定,發(fā)生的反應(yīng)為I2+2Na2S2O3==2NaI+Na2S4O6。
(3)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錐形瓶內(nèi)
溶液由藍色恰好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解析:碘遇淀粉變藍色,所以溶液呈藍色,隨反應(yīng)I2+2Na2S2O3==2NaI+Na2S4O6進行,溶液中沒有碘,溶液由藍色為無色,說明反應(yīng)到終點,判斷達到滴定終點的實驗現(xiàn)象是:滴入最后半滴Na2S2O3溶液,錐形瓶內(nèi)溶液由藍色恰好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課時跟蹤檢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選擇題
1.準確量取25.00 mL高錳酸鉀溶液,可選用的儀器是(  )
A.500 mL量筒 B.25 mL量筒
C.25 mL酸式滴定管 D.25 mL堿式滴定管
解析:準確量取25.00 mL高錳酸鉀溶液,根據(jù)溶液體積25.00 mL,則選用滴定管,又因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則選用酸式滴定管。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2.在25 ℃時,用0.125 mol·L-1的標準鹽酸滴定25.00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圖中K點代表的pH為 (  )
A.13   B.12
C.10   D.11
解析:由圖示可知,在V(HCl)=20.00 mL時,pH=7,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yīng),由c(HCl)·V(HCl)=c(NaOH)·V(NaOH)知,c(NaOH)===0.1 mol·L-1。由Kw=c(H+)·c(OH-)知,0.1 mol·L-1的NaOH溶液的c(H+)=10-13 mol·L-1,即其pH=13。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3.(2025·西寧高二期末)實驗室用標準KMnO4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FeSO4溶液,下列說法或操作正確的是 (  )
A.滴定前錐形瓶用FeSO4溶液潤洗2~3次
B.將標準KMnO4溶液置于堿式滴定管中備用
C.滴定前俯視讀數(shù)、滴定后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滴定結(jié)果偏高
D.當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由淺綠色變?yōu)樽霞t色時,立即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解析:滴定操作時錐形瓶只需用水洗凈即可,不能潤洗,故A錯誤;標準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腐蝕橡膠,應(yīng)置于酸式滴定管中,故B錯誤;實驗時讀數(shù)前俯后仰,導致讀數(shù)體積大于實際消耗標準溶液體積,所測溶液濃度偏高,故C正確;確定滴定終點時,溶液由淺綠色變?yōu)樽霞t色,且30 s內(nèi)溶液顏色不再發(fā)生變化,才可以確定滴定終點,故D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4.下列滴定中,指示劑的選擇或滴定終點顏色變化有錯誤的是 (  )
已知: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
I2+Na2S==2NaI+S↓
選項 滴定管中的溶液 錐形瓶中的溶液 指示劑 滴定終點顏色變化
A NaOH溶液 CH3COOH溶液 酚酞 無色→淺紅色
B HCl溶液 氨水 酚酞 淺紅色→無色
C 酸性MnO4溶液 K2SO3溶液 無 無色→淺紫紅色
D 碘水 亞硫酸溶液 淀粉 無色→藍色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解析:錐形瓶中為酸,加入酚酞溶液顯無色,達到滴定終點,溶液顯堿性,溶液會變?yōu)闇\紅色,故現(xiàn)象為無色→淺紅色,故A正確;錐形瓶中為堿,隨著酸的滴入,溶液堿性減弱,當達到滴定終點,溶液顯酸性,應(yīng)選擇酸性范圍內(nèi)變色的指示劑甲基橙,現(xiàn)象是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壬蔅錯誤;高錳酸鉀為紫色,滴入高錳酸鉀溶液前無色,當?shù)竭_滴定終點時溶液為淺紫紅色,現(xiàn)象為無色→淺紫紅色,故C正確;碘遇淀粉變藍色,加入碘水前溶液無色,當?shù)渭拥夥磻?yīng)至滴定終點時,碘遇淀粉溶液會呈現(xiàn)藍色,故D正確。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5.工業(yè)上常向葡萄酒中加入Na2S2O5進行抗氧化。測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殘留量的方法:取50.00 mL葡萄酒樣品,用0.010 0 mol·L-1的碘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液10.00 mL(已知S2+I2+H2O→S+I-+H+,反應(yīng)未配平)。則該樣品中Na2S2O5的殘留量為(  )
A.0.001 g·L-1 B.0.002 g·L-1
C.0.064 g·L-1 D.0.19 g·L-1
解析:根據(jù)題目信息可知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S2+2I2+3H2O==2S+4I-+6H+,消耗碘的物質(zhì)的量是0.000 1 mol,碘單質(zhì)和Na2S2O5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所以Na2S2O5的殘留量是=0.19 g·L-1。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6.25 ℃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的一元強酸甲和一元弱酸乙,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判斷正確的是 (  )
A.曲線Ⅰ代表的滴定最好選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B.曲線Ⅱ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
C.電離常數(shù)Ka(乙)≈1.01×10-5
D.圖像中的x>20.00
解析:根據(jù)兩種酸的濃度均為0.100 0 mol·L-1以及曲線Ⅰ、Ⅱ的起點對應(yīng)的pH可知,曲線Ⅰ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曲線Ⅱ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強酸甲。分析曲線Ⅰ可知,滴定終點時溶液為堿性,故應(yīng)選取酚酞作指示劑,A、B項錯誤;由a點可知,滴定前,一元弱酸乙溶液中c(H+)=0.001 0 mol·L-1,故Ka(乙)=≈1.01×10-5,C項正確;由強堿滴定強酸達到滴定終點時pH=7可知,x=20.00,D項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7.(2025·淄博高二期末)利用如圖裝置測定ClO2氣體的質(zhì)量:在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再加入3 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將生成的ClO2氣體通入錐形瓶中被吸收;將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錐形瓶中,加入幾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V mL(I2+2S2==2I-+S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ClO2與酸化的KI溶液反應(yīng)為2ClO2+10I-+8H+==2Cl-+5I2+4H2O
B.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吸收殘余的ClO2氣體,使錐形瓶內(nèi)外壓強相等
C.測得m(ClO2)=1.35cV×10-2 g
D.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無色恰好變?yōu)樗{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解析:ClO2通入錐形瓶中與酸性碘化鉀溶液反應(yīng),氧化I-為I2,自身被還原為Cl-,同時生成水,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ClO2+10I-+8H+==2Cl-+5I2+4H2O,故A正確;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吸收殘余的ClO2氣體,使錐形瓶內(nèi)外壓強相等,故B正確;由2ClO2+10I-+8H+==2Cl-+5I2+4H2O和I2+2S2==2I-+S4可知,反應(yīng)的關(guān)系式為2ClO2~5I2~10S2,故有n(ClO2)=n(S2)=cV×10-3 mol,測得m(ClO2)=nM=cV×10-3 mol×67.5 g·mol-1=1.35cV×10-2 g,故C正確;該滴定是向I2的淀粉溶液中滴加Na2S2O3溶液,滴定終點是I2完全轉(zhuǎn)化為I-,故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藍色恰好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故D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8.室溫時,將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未知濃度的某一元酸HA溶液中,溶液pH隨加入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當V(NaOH)=
20.00 mL時,溶液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該一元酸溶液濃度為0.10 mol·L-1
B.a、b、c點的水溶液導電性依次增強
C.室溫時,HA的電離常數(shù)Ka≈1×10-5
D.a點和c點所示溶液中H2O的電離程度相同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解析:根據(jù)題給信息,當V(NaOH)=20.00 mL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yīng),NaOH+HA==NaA+H2O,因此c(HA)=0.1 mol·L-1,故A項正確;導電性與溶液中離子濃度以及所帶電荷數(shù)有關(guān),離子濃度越大,所帶電荷數(shù)越多,導電能力越強,根據(jù)起點HA的pH=2,說明HA為弱酸,a、b、c點的導電能力逐漸增強,故B項正確;HA H++A-,電離產(chǎn)生的c(H+)=c(A-)=10-2 mol·L-1,Ka=≈10-3,故C項錯誤;a點對應(yīng)的pH=3,即溶液中c(H+)=10-3 mol·L-1,c點對應(yīng)的pH=11,溶液中c(OH-)=10-3 mol·L-1,兩點溶液對水的電離抑制能力相同,故D項正確。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9.(2025·長沙高二檢測)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氧化一定體積水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折算成氧氣的量(單位為mg·L-1)來表示。我國地表水可采用標準KMnO4法測定水中化學需氧量(COD),即水體中還原性物質(zhì)每消耗1 mol KMnO4折算為1.25 mol O2的消耗量。其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水樣V0 mL,先加入足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V1 mL c1 mol·L-1的KMnO4標準液,煮沸30 min(充分氧化水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溶液呈穩(wěn)定的紅色,冷卻至室溫。 ②向①中溶液中加入V2 mL c2 mol·L-1的Na2C2O4標準液(過量)。 ③用c1 mol·L-1的KMnO4標準液滴定②中溶液至滴定終點,消耗KMnO4標準液V3 mL。
計算水樣中COD含量(mg·L-1)表達式正確的是(  )
A. B.
C. D.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解析:Na2C2O4和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失去電子,高錳酸鉀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得電子,高錳酸鉀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變成Mn2+,故得電子總量為5(V1+V3)×10-3
×c1 mol,草酸鈉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共失去電子2V2×10-3c2 mol,故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失電子總量為5(V1+V3)c1×10-3-2V2c2×10-3 mol,相當于消耗高錳酸鉀的物質(zhì)的量 mol,由化學需氧量(COD),即水體中還原性物質(zhì)每消耗1 mol KMnO4折算為1.25 mol氧氣的消耗量,故可知耗氧量為× mol,故水樣中COD含量為 mg·L-1= mg·L-1。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10.(2025·常州中學高二月考)已知:氯化銨溶液顯弱酸性。室溫下,將1.000 mol·L-1的鹽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的氨水中,溶液的pH和溫度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
A.a點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 mol·L-1
B.b點時,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
C.c點時,消耗鹽酸的體積V[HCl(aq)]<20.00 mL 
D.d點后,溶液溫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電離吸熱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解析:a點溶液:71.0×10-14 mol·L-1,A項錯誤;若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得到氯化銨溶液,氯化銨溶液呈酸性,c點溶液呈中性,說明此時氨水是過量的,所以c點時消耗鹽酸的體積V[HCl(aq)]<20.00 mL,C項正確;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放熱最多,故d點時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繼續(xù)滴加鹽酸,溶液溫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加入鹽酸的溫度低于溶液的溫度,B、D項錯誤。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11.(8分)滴定法是化學分析的常用方法,是一種簡便、快速和應(yīng)用廣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較高的準確度。酸堿中和滴定和氧化還原滴定是常見的兩種滴定方法。
Ⅰ.氧化還原滴定:雙氧水常用于醫(yī)用傷口消毒、環(huán)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化學興趣小組欲準確測定某市售雙氧水中H2O2的含量:取25.00 mL雙氧水至錐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餾水稀釋。用一定濃度的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其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Mn+5H2O2+6H+==2Mn2++5O2↑+8H2O。
(1)滴定時,將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注入   (填“酸”或“堿”)式滴定管中。
解析:由于高錳酸鉀標準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所以使用酸式滴定管。

二、非選擇題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11.(8分)滴定法是化學分析的常用方法,是一種簡便、快速和應(yīng)用廣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較高的準確度。酸堿中和滴定和氧化還原滴定是常見的兩種滴定方法。
Ⅰ.氧化還原滴定:雙氧水常用于醫(yī)用傷口消毒、環(huán)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化學興趣小組欲準確測定某市售雙氧水中H2O2的含量:取25.00 mL雙氧水至錐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餾水稀釋。用一定濃度的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其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Mn+5H2O2+6H+==2Mn2++5O2↑+8H2O。
(2)滴定到達終點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滴定到達終點的現(xiàn)象是滴入最后半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紫紅色,且30秒內(nèi)不褪色。
滴入最后半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
紫紅色,且30秒內(nèi)不褪色
1
2
4
5
6
7
8
9
10
11
3
Ⅱ.酸堿中和滴定:常溫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 mL等濃度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得到兩條滴定曲線,如圖所示:
(1)滴定鹽酸的曲線是圖  (填“1”或“2”)。
解析:HCl是強酸、CH3COOH是弱酸,濃度相同的HCl和CH3COOH的pH:HCl1
>
(2)達到B、D狀態(tài)時,反應(yīng)消耗的NaOH溶液的體積a  (填“>”“<”或“=”)b(已知醋酸鈉溶液呈堿性)。 課時跟蹤檢測(二十一) 酸堿中和滴定曲線 氧化還原滴定
1.準確量取25.00 mL高錳酸鉀溶液,可選用的儀器是 (  )
A.500 mL量筒 B.25 mL量筒
C.25 mL酸式滴定管 D.25 mL堿式滴定管
2.在25 ℃時,用0.125 mol·L-1的標準鹽酸滴定25.00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圖中K點代表的pH為 (  )
A.13      B.12
C.10      D.11
3.(2025·西寧高二期末)實驗室用標準KMnO4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FeSO4溶液,下列說法或操作正確的是 (  )
A.滴定前錐形瓶用FeSO4溶液潤洗2~3次
B.將標準KMnO4溶液置于堿式滴定管中備用
C.滴定前俯視讀數(shù)、滴定后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滴定結(jié)果偏高
D.當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由淺綠色變?yōu)樽霞t色時,立即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4.下列滴定中,指示劑的選擇或滴定終點顏色變化有錯誤的是 (  )
已知: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I2+Na2S2NaI+S↓
選項 滴定管中的溶液 錐形瓶中的溶液 指示劑 滴定終點顏色變化
A NaOH溶液 CH3COOH溶液 酚酞 無色→淺紅色
B HCl溶液 氨水 酚酞 淺紅色→無色
C 酸性KMnO4溶液 K2SO3溶液 無 無色→淺紫紅色
D 碘水 亞硫酸溶液 淀粉 無色→藍色
5.工業(yè)上常向葡萄酒中加入Na2S2O5進行抗氧化。測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殘留量的方法:取50.00 mL葡萄酒樣品,用0.010 0 mol·L-1的碘標準液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液10.00 mL(已知S2+I2+H2OS+I-+H+,反應(yīng)未配平)。則該樣品中Na2S2O5的殘留量為 (  )
A.0.001 g·L-1 B.0.002 g·L-1
C.0.064 g·L-1 D.0.19 g·L-1
6.25 ℃時,用0.1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的一元強酸甲和一元弱酸乙,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判斷正確的是 (  )
A.曲線Ⅰ代表的滴定最好選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B.曲線Ⅱ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
C.電離常數(shù)Ka(乙)≈1.01×10-5
D.圖像中的x>20.00
7.(2025·淄博高二期末)利用如圖裝置測定ClO2氣體的質(zhì)量:在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再加入3 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將生成的ClO2氣體通入錐形瓶中被吸收;將玻璃液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錐形瓶中,加入幾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時消耗V mL(I2+2S22I-+S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ClO2與酸化的KI溶液反應(yīng)為2ClO2+10I-+8H+2Cl-+5I2+4H2O
B.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吸收殘余的ClO2氣體,使錐形瓶內(nèi)外壓強相等
C.測得m(ClO2)=1.35cV×10-2 g
D.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無色恰好變?yōu)樗{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
8.室溫時,將0.10 mol·L-1 NaOH溶液滴入20.00 mL未知濃度的某一元酸HA溶液中,溶液pH隨加入NaOH溶液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當V(NaOH)=20.00 mL時,溶液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該一元酸溶液濃度為0.10 mol·L-1
B.a、b、c點的水溶液導電性依次增強
C.室溫時,HA的電離常數(shù)Ka≈1×10-5
D.a點和c點所示溶液中H2O的電離程度相同
9.(2025·長沙高二檢測)化學需氧量是在一定條件下,用強氧化劑氧化一定體積水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時所消耗氧化劑的量,折算成氧氣的量(單位為mg·L-1)來表示。我國地表水可采用標準KMnO4法測定水中化學需氧量(COD),即水體中還原性物質(zhì)每消耗1 mol KMnO4折算為1.25 mol O2的消耗量。其操作步驟如下:
①取水樣V0 mL,先加入足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V1 mL c1 mol·L-1的KMnO4標準液,煮沸30 min(充分氧化水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溶液呈穩(wěn)定的紅色,冷卻至室溫。
②向①中溶液中加入V2 mL c2 mol·L-1的Na2C2O4標準液(過量)。
③用c1 mol·L-1的KMnO4標準液滴定②中溶液至滴定終點,消耗KMnO4標準液V3 mL。
計算水樣中COD含量(mg·L-1)表達式正確的是 (  )
A.
B.
C.
D.
10.(2025·常州中學高二月考)已知:氯化銨溶液顯弱酸性。室溫下,將1.000 mol·L-1的鹽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的氨水中,溶液的pH和溫度隨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
A.a點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4 mol·L-1
B.b點時,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
C.c點時,消耗鹽酸的體積V[HCl(aq)]<20.00 mL 
D.d點后,溶液溫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電離吸熱
二、非選擇題
11.(8分)滴定法是化學分析的常用方法,是一種簡便、快速和應(yīng)用廣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較高的準確度。酸堿中和滴定和氧化還原滴定是常見的兩種滴定方法。
Ⅰ.氧化還原滴定:雙氧水常用于醫(yī)用傷口消毒、環(huán)境消毒和食品消毒。化學興趣小組欲準確測定某市售雙氧水中H2O2的含量:取25.00 mL雙氧水至錐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餾水稀釋。用一定濃度的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滴定,其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Mn+5H2O2+6H+2Mn2++5O2↑+8H2O。
(1)滴定時,將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注入     (填“酸”或“堿”)式滴定管中。
(2)滴定到達終點的現(xiàn)象是  。
Ⅱ.酸堿中和滴定:常溫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 mL等濃度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得到兩條滴定曲線,如圖所示:
(1)滴定鹽酸的曲線是圖    (填“1”或“2”)。
(2)達到B、D狀態(tài)時,反應(yīng)消耗的NaOH溶液的體積a    (填“>”“<”或“=”)b(已知醋酸鈉溶液呈堿性)。
課時跟蹤檢測(二十一)
1.選C 準確量取25.00 mL高錳酸鉀溶液,根據(jù)溶液體積25.00 mL,則選用滴定管,又因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則選用酸式滴定管。
2.選A 由圖示可知,在V(HCl)=20.00 mL時,pH=7,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yīng),由c(HCl)·V(HCl)=c(NaOH)·V(NaOH)知,c(NaOH)===0.1 mol·L-1。由Kw=c(H+)·c(OH-)知,0.1 mol·L-1的NaOH溶液的c(H+)=10-13 mol·L-1,即其pH=13。
3.選C 滴定操作時錐形瓶只需用水洗凈即可,不能潤洗,故A錯誤;標準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腐蝕橡膠,應(yīng)置于酸式滴定管中,故B錯誤;實驗時讀數(shù)前俯后仰,導致讀數(shù)體積大于實際消耗標準溶液體積,所測溶液濃度偏高,故C正確;確定滴定終點時,溶液由淺綠色變?yōu)樽霞t色,且30 s內(nèi)溶液顏色不再發(fā)生變化,才可以確定滴定終點,故D錯誤。
4.選B 錐形瓶中為酸,加入酚酞溶液顯無色,達到滴定終點,溶液顯堿性,溶液會變?yōu)闇\紅色,故現(xiàn)象為無色→淺紅色,故A正確;錐形瓶中為堿,隨著酸的滴入,溶液堿性減弱,當達到滴定終點,溶液顯酸性,應(yīng)選擇酸性范圍內(nèi)變色的指示劑甲基橙,現(xiàn)象是溶液由黃色變?yōu)槌壬?故B錯誤;高錳酸鉀為紫色,滴入高錳酸鉀溶液前無色,當?shù)竭_滴定終點時溶液為淺紫紅色,現(xiàn)象為無色→淺紫紅色,故C正確;碘遇淀粉變藍色,加入碘水前溶液無色,當?shù)渭拥夥磻?yīng)至滴定終點時,碘遇淀粉溶液會呈現(xiàn)藍色,故D正確。
5.選D 根據(jù)題目信息可知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S2+2I2+3H2O2S+4I-+6H+,消耗碘的物質(zhì)的量是0.000 1 mol,碘單質(zhì)和Na2S2O5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所以Na2S2O5的殘留量是=0.19 g·L-1。
6.選C 根據(jù)兩種酸的濃度均為0.100 0 mol·L-1以及曲線Ⅰ、Ⅱ的起點對應(yīng)的pH可知,曲線Ⅰ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弱酸乙,曲線Ⅱ為NaOH溶液滴定一元強酸甲。分析曲線Ⅰ可知,滴定終點時溶液為堿性,故應(yīng)選取酚酞作指示劑,A、B項錯誤;由a點可知,滴定前,一元弱酸乙溶液中c(H+)=0.001 0 mol·L-1,故Ka(乙)=≈1.01×10-5,C項正確;由強堿滴定強酸達到滴定終點時pH=7可知,x=20.00,D項錯誤。
7.選D ClO2通入錐形瓶中與酸性碘化鉀溶液反應(yīng),氧化I-為I2,自身被還原為Cl-,同時生成水,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2ClO2+10I-+8H+2Cl-+5I2+4H2O,故A正確;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吸收殘余的ClO2氣體,使錐形瓶內(nèi)外壓強相等,故B正確;由2ClO2+10I-+8H+2Cl-+5I2+4H2O和I2+2S22I-+S4可知,反應(yīng)的關(guān)系式為2ClO2~5I2~10S2,故有n(ClO2)=n(S2)=cV×10-3 mol,測得m(ClO2)=nM=cV×10-3 mol×67.5 g·mol-1=1.35cV×10-2 g,故C正確;該滴定是向I2的淀粉溶液中滴加Na2S2O3溶液,滴定終點是I2完全轉(zhuǎn)化為I-,故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溶液由藍色恰好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nèi)不變色,故D錯誤。
8.選C 根據(jù)題給信息,當V(NaOH)=20.00 mL時,二者恰好完全反應(yīng),NaOH+HANaA+H2O,因此c(HA)=0.1 mol·L-1,故A項正確;導電性與溶液中離子濃度以及所帶電荷數(shù)有關(guān),離子濃度越大,所帶電荷數(shù)越多,導電能力越強,根據(jù)起點HA的pH=2,說明HA為弱酸,a、b、c點的導電能力逐漸增強,故B項正確;HA H++A-,電離產(chǎn)生的c(H+)=c(A-)=10-2 mol·L-1,Ka=≈10-3,故C項錯誤;a點對應(yīng)的pH=3,即溶液中c(H+)=10-3 mol·L-1,c點對應(yīng)的pH=11,溶液中c(OH-)=10-3 mol·L-1,兩點溶液對水的電離抑制能力相同,故D項正確。
9.選A Na2C2O4和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失去電子,高錳酸鉀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得電子,高錳酸鉀發(fā)生還原反應(yīng)變成Mn2+,故得電子總量為5(V1+V3)×10-3×c1 mol,草酸鈉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共失去電子2V2×10-3c2 mol,故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zhì)失電子總量為5(V1+V3)c1×10-3-2V2c2×10-3 mol,相當于消耗高錳酸鉀的物質(zhì)的量 mol,由化學需氧量(COD),即水體中還原性物質(zhì)每消耗1 mol KMnO4折算為1.25 mol氧氣的消耗量,故可知耗氧量為
× mol,故水樣中COD含量為 mg·L-1= mg·L-1。
10.選C a點溶液:71.0×10-14 mol·L-1,A項錯誤;若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則得到氯化銨溶液,氯化銨溶液呈酸性,c點溶液呈中性,說明此時氨水是過量的,所以c點時消耗鹽酸的體積V[HCl(aq)]<20.00 mL,C項正確;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時,放熱最多,故d點時鹽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應(yīng),繼續(xù)滴加鹽酸,溶液溫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加入鹽酸的溫度低于溶液的溫度,B、D項錯誤。
11.解析:Ⅰ.(1)由于高錳酸鉀標準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所以使用酸式滴定管。(2)滴定到達終點的現(xiàn)象是滴入最后半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紫紅色,且30秒內(nèi)不褪色。Ⅱ.(1)HCl是強酸、CH3COOH是弱酸,濃度相同的HCl和CH3COOH的pH:HCl答案:Ⅰ.(1)酸 (2)滴入最后半滴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紫紅色,且30秒內(nèi)不褪色 Ⅱ.(1)1 (2)>
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读书| 滨州市| 仲巴县| 永泰县| 锦屏县| 泸州市| 昌邑市| 辽宁省| 额尔古纳市| 湖南省| 来安县| 城固县| 文成县| 竹山县| 三穗县| 湖口县| 白玉县| 大城县| 阳春市| 延安市| 大厂| 乌兰浩特市| 江安县| 榆中县| 道孚县| 冕宁县| 株洲县| 榆树市| 喀什市| 青川县| 开封县| 怀仁县| 五台县| 沅陵县| 乌兰县| 清河县| 阳曲县| 和顺县| 古田县|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