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抽測八年級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將其英文代號填寫在下面的答題框內。每題2分,共40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 BACABB A BAB CC B C BABA二、辨析改錯題(每題3分,共12分)21.正確:22.錯誤;《建交公報》改為《聯合公報》23.錯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改為內蒙古自治區24.錯誤:翟志剛改為楊利偉。三、材料解析題(第25題16分,第26題14分,共30分)25.(1)工業化(2分)、一五計劃(2分)(2)使“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等錯誤泛濫: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民遇到建國后未成有過的經濟困難:(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滿分)(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②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③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滿分)(4)依據國情進行改革,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2分,意思相近即可)》26.(1)①一手史料,實物史料(2分);②反映農民自發改革勇氣,為家庭聯產承包制提供實證(2分)。(2)①農業改革解放生產力:②鄉鎮企業推動農村工業化:③促進城鄉經濟互動:④為城市改革積累經驗。(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滿分)(3)①生產關系需適應生產力②突破計劃經濟束縛③思想解放推動實踐創新。(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滿分)(4)①勇于創新擔當:②將個人命運與國家發展結合:③實事求是精神。(每點2分,答出1點即可滿分,意思相近亦可)四、分析與探究題(本題18分)27.(1)A(2分)D(2分)C(2分)(2)(6分)示例一:C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新聞報道。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形象煥然一新。示例二:A朝鮮戰爭板門店停戰,是朝鮮戰爭的作戰雙方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的場景,這幅圖片顯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形象煥然一新。(3)不同意小華的觀點(1分),理由: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可以通過小說人物的經歷了解到70年代至80年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中國。(5分,意思相近亦可)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抽測八年級歷史試題卷(閉卷)一 、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40分。)1. 小華在某紀念館看到一張黑白照片:毛澤東站在城樓宣布重要消息。解說員 說:“這一刻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這張照片記錄的歷史事件是:A.重慶談判B.開國大典C.三大改造完成D.抗美援朝勝利2. 歷史老師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述了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后的一些數據:雙方戰線恢復至 三八線附近,美軍傷亡約15萬人,中國志愿軍傷亡約19萬人。這些數據說明這場戰爭的結果是:A.中國完全擊敗美國 B.雙方回到戰爭起點,但遏制了美國擴張C.朝鮮半島實現統一 D.蘇聯成為最大贏家3. 右圖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受到 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這部法律頒布的主要目的是:A.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B.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C. 建立人民公社D.推廣家庭聯產承包4. 右圖是我國美術工作者1955年創作的宣傳畫,畫面描繪了為完成 第一個五年計劃而開展勞動競賽的場景。該畫反映了:A.工業化目標激發的建設熱情B.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的喜悅C. 原子彈首次爆炸成功的自豪D.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的驕傲5. 右圖是1956年的真實歷史圖片,圖中橫幅標語為“提高服務質量,完成國家計劃;做好清產核資,迎接公私合營”。這幅圖片反映的是 對哪個行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A.農業B.手工業C.資本主義工商業D.交通運輸業6. 歌曲是時代的記憶。大慶油田建成后, 一首旋律豪邁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也隨之誕生。這 首 歌 曲 “ 記 憶 ” 的 時 代 主 題 是 :A.社會主義建設探索艱辛前進B.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全面建立C.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初見成效D.新中國國防基礎建設大發展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原文:“會議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認為……一個黨,一 個國家,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進。”這段材料強調的核心思想是:A.堅持兩個凡是方針 B.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C.繼續文化大革命 D.優先發展重工業8.1978年9月,安徽省委作出借地度荒決定:凡集體無法耕種的土地借給社員種麥子;鼓勵社員多 開荒,誰種誰收。這一決定:A.表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 B. 探索了農業生產發展的新模式C.改變了我國農村的土地所有制 D.標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 9.1992年浦東開發開放后,上海外資金融機構從10家增至200家。這一現象說明:A.對外開放深化推動金融國際化 B.農業改革成效顯著C. 國有企業改革完成 D.西部大開發啟動10. 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①建黨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建國百年時建成社 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體現的發展理念是:A.激進冒進 B.分階段漸進發展 C.回歸計劃經濟 D.優先發展重工業11. 十八大以來,中國在高鐵、5G、航天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些成就對中國夢的實現意味著:A.科技自立自強是重要支撐 B. 只需發展經濟即可C. 可以忽視生態環境保護 D.中國夢已經完全實現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這反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保障少數民族高度獨立 B.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平等C.強制推行漢族語言文字 D.取消少數民族風俗習慣13. 鄧小平說:“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者的 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這段話意在強調:A.港人治港是香港回歸后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 B.“一國兩制”的方針首先針對香港問題提出C.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D.“一國兩制”保證了香港的長期繁榮和穩定14.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下列選項屬于“四個全面”的內容的是: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②全面實施“一帶一路”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④全面從嚴治黨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5. 下面是2024年珠海航展上的殲-20隱身戰機與1950年抗美援朝時期的米格-15對比圖。這種 變化最能說明:A.我國空軍已實現全面機械化 B. 國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升C. 中國軍事完全依賴進口裝備 D.傳統陸軍不再重要16.1957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購買商到會。 “廣交會”既努力擴大中國與亞非民族主義國家和平反帝、發展的共識,又挖掘了西方國家與中國 之間不同程度的共同之處。這一做法:A.壯大社會主義的力量 B. 鞏固了新生人民政權C.體現萬隆會議的精神 D.貫徹改革開放的方針17.1971年10月27日,《人民日報》向全國人民報告了我國重大外交勝利:“聯大以壓倒性多 數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反映了:A.中美關系正常化 B.中國重返聯合國C.中日建交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8.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穹”,這反映了:A.傳統哲學與現代科技的結合B.完全照搬西方航天技術C.放棄基礎理論研究D.商業航天取代國家項目19. 奶奶說:“我年輕時結婚要‘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現在孫女結 婚要‘三金一鉆’(金項鏈、金耳環、金手鐲、鉆石戒指)。”這種變化說明了:A.消費觀念物質化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傳統習俗完全消失 D.工業生產能力下降20. 請將以下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①設立深圳經濟特區②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③提出“一帶一路”倡議④澳門回歸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二、辨析改錯題(先判斷正誤,然后改正,每題3分,共12分)21.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改正:22.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發表《建交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改正:23.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改正:24.2003年10月,航天員翟志剛乘坐神州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改正:三、材料解析題(第25題16分,第26題14分,共30分)25.《人民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著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的軌跡。請閱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 一:“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工業 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的生 活的基本保證,因為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 奮斗。” ——1953年1月1日社論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 路線的基本精神……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 ——1958年6月21日社論材料三: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的產是由人的膽決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論材料四: “我們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世界上沒有一個現代化國家是閉關自守搞起 來的。美國經濟技術的強大,日本能夠后來居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廣泛采用世界各 國的技術專長,把世界上主要的先進技術集中起來。”— — 1979年1月1日社論(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 (2分)黨和政府為 實現“最高利益”所編制的建設規劃叫什么 (2分)(2)依據材料二、材料三,結合書本知識指出上述認識所導致的后果給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嚴重 影響 (4分)(3)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我們十分興奮的心情”因哪次會議的召開而起 (2分) 簡述這次會議的意義(4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如何才能實現國家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 (2分)2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戰略全局,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踐行開放發展理念,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奏響了中國與世 界交融發展的新樂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戶農民簽訂“大包干”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保 證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材料二:1984年《人民日報》評論:“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農 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材料三: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節選:“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 主義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1)材料1中的“大包干”契約屬于哪類史料 其史料價值是什么 (4分)(2)結合材料1和材料2,說明農村改革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變化 (4分)(3)用材料3的觀點分析1992年后改革深化的根本原因。(4分)(4)小崗村農民“坐牢殺頭也甘心”的精神對當代青少年有何啟示 (2分)四、綜合探究題(本題18分)2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 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以下照片A-E 展現著建國以來不同時期的中國形象。A.朝鮮戰爭板門店停戰 B.中英香港交接儀式 C.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D.周恩來步入日內瓦會議會場 E.上海浦東開發區 F.小說《平凡的世界》(1)若要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鞏固”時期的中國形象,可以選擇材料( ) 和 ( ), 若要研究“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時期的中國形象,可以選擇材料( )。 ( 填 字 母 ) ( 6 分 )(2)模仿示例,選擇以上一個形象(示例B除外),說明“中國形象煥然一新”。(6分)示例: “B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香港的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恥辱,在完成祖國統一 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使中國形象煥然一新。”(3)為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中國形象,小明同學補充了材料F 小說《平凡的世 界》,小華同學認為該材料沒有價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請說明理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答案(圖片版).pdf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