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南安市 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初中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初二年歷史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考試形式:閉卷)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須填涂(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答在本試卷上一律無效。第I卷(選擇題56分)本題共 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表1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人數統計表黨派據表1可知,新政協會議( )A.討論籌建新中國的問題B.具有民主廣泛的代表性C.協調各黨派與中共利益D.暫時代行全國人大職能2.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外交策略化解來自印度、美國、英國等的阻力,西藏和平解放事業才得以順利完成。這說明西藏和平解放( )A.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B.實現了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C.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D.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3.毛澤東指出,如果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國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腳下。這表明( )A.解決朝鮮問題的艱巨性B.保衛亞洲和平的迫切性C.美國參加戰爭的正義性D.抗美援朝戰爭的必要性4.圖1所示變化主要得益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B.土地改革的開展C.抗美援朝戰爭的進行D.“一五”計劃的實施5.圖2所示折射出的時代主題是( )A.經濟建設的重大飛躍B.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C.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D.民主法治建設的完善6.新中國的“一五”計劃要求到 1957年時,實現工業總產值以年均 14.7%的增速增加至535.6億元,手工業總產值以年均9.9%的增速增加為117.7億元,農業及副業總產值以年均4.3%的增速增加到596.6億元。這表明,新中國( )A.注重協調行業的發展 B.完善了國民經濟體系C.面臨嚴峻的國防壓力 D.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7.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前,有1.5億人參與憲法草案的討論,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 )A.政治協商制度的成熟 B.民族區域自治的確立C.改革開放政策的萌芽 D.人民民主原則的落實8.截至1953 年底,全國成立了4806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者通過合作化生產模式從分散轉向集體,從手工業生產到機械化生產。這反映了( )A.農業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B.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舉措C.手工業領域改造的初步成就D.國家對手工業私有制的保護9.圖3所示可見證的歷史事件是( )A.“一五計劃”B.三大改造C.土地改革D.改革開放10.中共八大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這體現的是中共八大的( )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意義11.從1964年開始,我國投入巨資,在大西南、大西北建成了攀枝花鋼鐵公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這說明我國( )A.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工農業生產得到發展C.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D.工業化建設成就斐然12.圖4所示變化主要緣于( )A.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13.圖5所示的產量變化主要原因是( )A.集體勞動盛行B.國家政策合理C.自然災害減少D.科學技術發展14.1983年,浙江省海鹽襯衫總廠廠長步鑫生實行“日算月結,實超實獎,實欠實賠,獎優罰劣”的做法在全國引起了轟動。他的這一做法( )A.有利于增強企業活力 B.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C.發展了市場經濟體制 D.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15.圖6是鄧小平1984年為深圳經濟特區的題詞,反映了( )A.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B.推廣經濟特區的經驗C.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D.經濟特區政策的正確16.表2 香港地區轉口貿易的主要市場及比率統計表表2所示中國內地比率增長原因是( )A.新中國的成立 B.完成三大改造C.實行改革開放 D.加入世貿組織17.對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下列對聯中,體現了中共十八大以來重大成就的是( )A.火樹銀花不夜天,五億人民展歡顏B.九二共識促交往,兩岸關系譜新篇C.兩次回歸洗國恥,一國兩制載史冊D.偉大復興中國夢,綠色發展新畫卷18.圖7呈現的年代尺的主題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B.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C.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D.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19.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根據本地區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了《西藏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條例》,并報上級國家機關批準后施行。這說明( )A.我國在基層實行群眾自治制度 B.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立法自治權C.民族區域自治以自治權為核心 D.統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礎20.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依法防范、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極少數違法犯罪行為,保障了香港居民合法權利和自由,維護了國家安全與香港社會穩定。這反映了(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治保障 B.維護香港地區的社會安全穩定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司法實踐 D.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體現21.“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決這個問題,一百年不統一,一千年也要統一的。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看只有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據此可知,我國( )A.實現港澳回歸 B.達成九二共識C.提出一國兩制 D.頒布反分裂法22.歷史解釋是指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闡釋。以下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香港回歸祖國,完成政權交接 B.澳門回歸祖國,結束殖民統治C.兩岸三通實現,破除交流障礙 D.一國兩制方針,最佳統一方式23.1953年12月,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指出:“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薄斑@些原則”是指( )A.“另起爐灶” B.“一邊倒”外交政策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求同存異”方針24.表3萬隆會議前后與中國建交的亞非國家總數表3所示說明萬隆會議( )A.是中國在亞非地區打開外交局面的里程碑B.使新中國獲得了世界各個國家的外交承認C.通過不懈努力徹底消除了亞非各國的誤解D.在世界范圍確立“求同存異”的外交政策25.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美國認為的“最慘重的失敗”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正式提出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正?;?br/>D.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26.圖8所示是20世紀 70年代初,某報紙登出一幅名為《High lob(吊高球)》的漫畫。對這幅漫畫解析正確的是( )A.中美對抗,蘇聯中立B.中蘇合作,對抗美國C.中美緩和,蘇聯孤立D.美蘇冷戰,中國孤立27.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并入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主要是因為她領導科研團隊( )A.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B.發現了青蒿素C.實現了太空行走D.發現了青霉素28. 表4 1990-2013年中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化情況表表4所示變化主要得益于( )A.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D.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第Ⅱ卷(非選擇題44分)本題共4題,第29題8分,第30題12分,第31題12分,第32題12分,共44分。29.某歷史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新中國民族大團結”主題學習,收集了以下材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我們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摘編自國務院總理李強《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1)根據材料,簡述新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2分)(2)請從以上圖片任選2張(只寫序號),結合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中的觀點“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6分)學校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項目式學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二 在異常殘酷的戰爭中,志愿軍涌現出30 多萬英雄模范和功臣,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匯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分量。通過這場戰爭,人民軍隊建設向國防現代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摘編自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1)按照史料價值,史料可以分類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根據材料一,簡述圖13的史料類型。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該事件的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4分)(3)綜合上述材料,簡析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原因。(4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20世紀 50 年代,美國多次對中國進行核威脅,甚至在朝鮮戰爭期間將原子彈運至亞洲。與此同時,蘇聯于1959年單方面終止核技術合作,撤走全部專家并帶走關鍵資料。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領導“兩彈一星”工程,全國1000多家單位參與協同攻關。---摘編自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截至 2023 年,北斗系統已全面……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全球范圍定位精度優于1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授時精度優于 20 納秒。……北斗系統秉持“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理念,為全球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摘編自新華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白皮書》(2023年)(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位“兩彈元勛”。分析研制“兩彈一星”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特點。(4分)(3)綜合上述材料,提煉一個主題。(2分)32.歌曲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感受歷史上的時代變遷、重大事件、人物情感和社會百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1)根據所學知識,簡述我國決定實行改革開放的會議名稱。(2分)(2)閱讀以上材料,選擇兩首歌曲,結合其反映的史實,擬定一個主題并加以論述。(10分。要求:價值觀正確,主題明確,史論結合)南安市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初中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初二年歷史參考答案第I卷(選擇題 56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A D B C A D C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B B A D C D D B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C D C A B C B C第II卷(非選擇題 44分)本卷共4題,其中第29題8分,第30題12分,第31題12分,第32題12分,共44分。29.(8分)(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分)(2)示例一:圖9和圖10,新疆是維吾爾族聚居地區,艾爾肯 吐尼亞孜當選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管理新疆內部事務,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新疆人民的尊重和支持,真正落實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格薩爾》《江格爾》《瑪納斯》是我國少數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以它們為內容創作改編的歌曲《永恒的詩篇》登上2024年央視春晚,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視和傳承,正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兩張圖片充分證明了材料中“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的觀點。示例二:圖11和圖12,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徹底結束了西藏自治區不通鐵路的歷史,為西藏經濟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繼續實施提供了穩固的基礎;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進一步推動新疆阿勒泰地區旅游事業發展,這兩張圖片充分體現我們黨和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視,對少數民族同胞的關心,正著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本題是開放性試題,學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其中選擇圖片給2分,論證觀點給4分)30.(12分)(1)史料類型:二手史料。(2分)影響: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任答一點2分)(2)意義: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威望;人民軍隊建設更進一步。(一點2分,答出2點即可,其它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照抄原文一點給1分,最多給2分。共4分)(3)原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民族凝聚力;有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指導;廣大革命先烈的英勇斗爭。(一點2分,答出2點即可,其它符合題意可酌情給分。共4分)31.(12分)(1)鄧稼先、錢學森、王淦昌、趙九章、錢三強等。(任答一位2分)原因:美國對中國進行多次的核威脅;蘇聯單方面終止和中國的核技術合作;新中國成立后,國防力量薄弱,急需發展尖端武器,維護國家安全。(一點2分,答出2點即可,符合題目要求可酌情給分。共4分)(2)特點:自主性:自主建設、獨立運行;高效益:服務多行業與基礎設施,效益顯著;高精度:定位、測速、授時精度領先;開放性:面向全球合作與服務。(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符合題意即可酌情給分。共4分)(3)自主創新引領中國科技騰飛;自主創新推動中國科技跨越式發展;自主創新是中國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自主創新推動中國科技由跟跑到領跑;科技實力重構國際競爭格局。(一點2分,任答1點即可,符合題意即可酌情給分。共2分)32.(12分)(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2)示例一:歌曲:《北京歡迎你》、《我和你》(2分)主題:團結、友誼、進步(和平)(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分)論述:《北京歡迎你》、《我和你》兩首歌曲共同反映的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這個史實;《北京歡迎你》歌詞里有很多歡迎的語句,強調開放、友好和北京的熱情好客,以東道主姿態傳遞開放包容,呼應“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奧運口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大國形象,也讓更多的外國友人愛上了中國;《我和你》強調心連心,一家人,傳遞團結和和平的信息,將奧運精神升華為全人類的情感共鳴,以簡潔而深情的旋律以及跨越國界的合作,傳達了奧林匹克精神中的和平、友誼與團結的主題。兩首歌曲都充分體現了團結、友誼、進步、和平的主題,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6分)(評分細則備注:論述過程1點2分,回答2點即可,結論2分。共6分)示例二: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2分)主題: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或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與人民奮斗)(2分)論述:《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兩首歌曲共同反映的是改革開放讓中國富起來這個史實;《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的是中國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后,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天的故事》反映了鄧小平南方談話和改革開放的深化,歌頌了經濟特區建設、市場經濟發展的壯麗圖景,謳歌了人民領袖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兩首歌曲都充分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變革、經濟發展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奮斗精神。(6分)(評分細則備注:論述過程1點2分,回答2點即可,結論2分。共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