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預習銜接】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含解析)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統編版(2019)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預習銜接】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含解析)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歷史必修統編版(2019)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課預習銜接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2024 遼寧模擬)《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先罰而后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這說明(  )
A.禮樂制度建立改變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方向
B.王權與神權相結合是西周時期的政治特點
C.宗法制在國家治理中的主導地位逐漸確立
D.儒家學派的開創導致西周出現了等級觀念
2.(2024 宿遷模擬)二里頭遺址中的重大發現,創下了諸多“中國之最”: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網絡,最早的多進院落宮室建筑群,最早的國家級祭祀場和祭祀區,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青銅禮器和兵器群。這些成就(  )
A.凸顯了神權思想的影響
B.反映了嚴格的社會分層
C.證明了中華文明的鼎盛
D.表明“家天下”局面形成
3.(2024 和平區校級期末)灌溉系統是蘇美爾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撐著農業生產與城市社會。灌溉系統的建造、維護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續征召人們從事這樣艱巨的活動;即使灌溉系統運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證水源的公平分配、解決爭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蘇美爾城市都擁有了國王,國王擁有很大權力。這說明(  )
A.農業生產影響國家的發展
B.蘇美爾人十分重視水利灌溉
C.農業國家與專制政府相符
D.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管理灌溉
4.(2024 唐河縣期末)敘利亞的阿布胡賴拉遺址位于阿薩德湖底,上世紀70年代當局興建水壩,堵截幼發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遺址才被發現,是已知最早的農業遺址之一。最初是一個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獵為生的定居聚落,約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氣候突變,該地居民開始嘗試種植黑麥。之后其迅速擴展成一個占地近12公頃且規劃整齊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單層的泥磚房。這表明(  )
A.敘利亞是黑麥的發源地
B.氣候突變導致農業出現
C.農業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長改變居住形式
5.(2024春 無錫期末)周朝新立,武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以示對先代君王的尊敬。這一舉措(  )
A.有利于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B.強化了周朝的中央集權
C.反映了對殷商遺民的優待
D.意在擴大王室宗法范圍
6.(2024 平橋區校級開學)據考古發現,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遺址中分布著宮殿區、手工業區、王陵區、倉儲區、普通居民區等。已發掘的千余座墓葬中,高等級墓葬內有豐富而精致的陪葬品,而小型墓葬多數沒有葬具。該遺址可用于說明當時(  )
A.原始農耕出現
B.都邑營造技術領先世界
C.階級分化明顯
D.部落聯盟之間戰爭頻繁
7.(2024春 倉山區校級期末)公元前631年魯僖公參加了有周卿士王子虎、晉卿狐偃、宋卿公孫固等參加的盟會,《春秋》記載了此事,但是不書這些卿士之名,《左傳》闡釋其意蘊謂,“卿不書,罪之也。在禮,卿不會公侯,會伯、子、男可也”。這反映了當時(  )
A.分封體制得到強化 B.諸侯國君權威加強
C.宗法制度走向成熟 D.禮樂文化仍被認同
8.(2024春 濟南期末)距今約7000—5000年之間,在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黃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東歐地區都出現了彩陶,這些地區大多是沖積平原地貌,黃土、類黃土深厚,水熱條件適中。這反映出(  )
A.彩陶是早期國家重要標識
B.彩陶文化以農業為基礎
C.東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
D.早期文明基本獨立發展
9.(2024春 萬州區校級期中)如表是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公布的考古發掘成果。這可用于印證(  )
坑號 發掘器物 基本特征
3號坑、8號坑 銅尊、銅罄、銅瓿 與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相似
3號坑、4號坑 玉琮 文化因素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
3號坑、7號坑、8號坑 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 在河南、陜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
A.早期區域文明間的交流與聯系
B.中原文化輻射范圍廣泛
C.華夏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濫觴
D.國家初始形態基本定型
10.(2024 常德模擬)兩漢時期,里內一般設有里社,人們通過社祭祈求農業生產風調雨順、祛病消災,社祭時鄉里之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作為福佑一社百姓的社神,更是受到鄉里民眾的普遍信俸和虔誠祭祀。這反映了漢代里社(  )
A.導致地方宗族勢力崛起
B.反映了儒家思想正統化
C.受封建小農經濟的影響
D.根植于悠久的歷史傳統
11.(2024 重慶模擬)考古工作者對距今六七千年間的部分文化遺存進行研究后發現,在葬俗方面,半坡類型晚期盛行合葬,馬家浜文化密集聚族而葬;在藝術和信仰方面,半坡彩陶主題由魚紋演變為魚鳥組合,河姆渡文化刻畫圖像發達。這表明當時(  )
A.社會組織能力增強 B.中華文化多元并存
C.先民精神生活充實 D.敬天觀念已經產生
12.(2024 湖北開學)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與國內其他文明類似。其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天地自然的認識等方面也與國內其他地區相近:而出土的黃金權杖和黃金面具等,在我們已知的商代及以前的中華文明中從未發現過。好常見于埃及的出土文物中。這些現象可說明(  )
A.三星堆文明是受多元文明影響生成的
B.世界各地文明發展的多元一體化特征
C.三星堆文明豐富了對中華文明的認識
D.文明起源都有文獻史料考證確認
13.(2024春 沈陽期末)杭州國家版本館建筑圍繞“宋代園林神韻的當代藏書建筑”展開,設計團隊多次改過圖紙,只是為了給三棵幾乎和宋畫上的一模一樣的松樹讓道。另外,在上海世博館中華藝術館,沈陽工業展覽館等,都曾經利用電子技術向游客展示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夢回大秦》兵馬俑等。2003年中國建成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依據材料可知(  )
①文化遺產需借助現代科技才能煥發活力
②博物館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
③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④這些活動有助于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4 江西模擬)距今約6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的人們按性別、年齡進行簡單協作,生產和生活資料實行共同占有、平均分配。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業與畜牧業完成分離
B.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
C.該地區生產資料非常貧乏
D.小麥大豆的產量不高
15.(2024秋 佛山月考)考古發掘發現,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璧、玉琮來自大型墓葬,而小墓則罕有發現,因此可以肯定,擁有大批琮、璧玉器的墓主生前也一定掌握著祭祀天地、溝通人神的權力。可見當時(  )
A.宗教事神權不集中
B.北方出現專業手工業者
C.等級差異已經出現
D.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實現
16.(2024春 鼓樓區校級期末)如表
官名 職掌
小臣、臣正等 宮內擔任侍衛、處理雜務者
多卜、卜等 管祭祀、占卜者
宗等 管王室宗族者
多馬、多射、多犬等 管田獵、馬政、武器征伐者
史、乍冊等 管文書檔案記載等事務
宰、尹等 管理庶民及奴隸者
根據已發現的卜辭和青銅器銘文中的記載,商代官員職掌大致如表所示。據此可知商代(  )
A.構建起較系統的國家機構
B.官僚考核制度日趨嚴密
C.國家上層建筑發生了變革
D.殘存有原始民主的遺風
17.(2024春 南通期末)漢代《二年律令 田律》規定:如果牲畜食用或損毀他人莊稼,將對主人實施懲罰,并不準牧豬。因此漢代主要在沼澤洼地牧豬。魏晉以后,牲畜逐漸由牧養變為圈養,牧豬就很罕見了。影響牲畜飼養方式演變的主要因素是(  )
A.農耕經濟的發展 B.律令儒家化的推動
C.政權并立的局面 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二.材料題(共1小題)
18.閱讀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嫡孽無別,則宗族亂。
﹣﹣﹣﹣《呂氏春秋》
請完成: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其主要核心是什么?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7小題)
1.(2024 遼寧模擬)《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先罰而后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這說明(  )
A.禮樂制度建立改變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方向
B.王權與神權相結合是西周時期的政治特點
C.宗法制在國家治理中的主導地位逐漸確立
D.儒家學派的開創導致西周出現了等級觀念
【分析】本題考查禮樂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題干體現了神靈崇拜轉向祖先崇拜,相應的,以鬼神文化為主導的文化形念便漸漸轉發為以禮樂文化為主導的文化形態。從殷商到周代,就是實現這一轉變的歷史節點。《禮記 表記》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在殷墟卜辭中,可以看到殷人對于神靈的非常仔細的虔信精神和祭祀儀式,而一些殷商古跡的發現,甚至讓人了解到,殷商有以活人來祭祀神的殘酷儀式,而禮樂制度充滿了人文精神,使中華文化發生了方向性的改變,A項正確;
王權與神權相結合是商朝時期的政治特點,排除B項;
宗法制的特點是按照血緣關系明確政治權力的分配,選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
春秋時期,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出了維護分封等級秩序的政治主張,選項表述錯誤,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禮樂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24 宿遷模擬)二里頭遺址中的重大發現,創下了諸多“中國之最”: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網絡,最早的多進院落宮室建筑群,最早的國家級祭祀場和祭祀區,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青銅禮器和兵器群。這些成就(  )
A.凸顯了神權思想的影響
B.反映了嚴格的社會分層
C.證明了中華文明的鼎盛
D.表明“家天下”局面形成
【分析】本題考查二里頭遺址,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二里頭遺址有城市主干道路、宮殿遺址、各種禮器、作坊區、墓葬區等,嚴格有序的城市規劃體現出來的社會等級制度、以大型夯土基址為代表的宮室制度、以中型墓葬為代表各級墓葬所顯示的墓葬制度等,表明代表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發達程度的宮廷禮制、禮樂制度已經形成,國家已經出現,可以表明相較之前,中華文明發展到了嶄新的鼎盛程度,C項正確;
神權思想的影響只是其中一方面的體現,排除A項;
二里頭遺址是都城遺址,嚴格的社會分層也只是其中一方面的體現,排除B項;
材料未能體現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二里頭遺址,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2024 和平區校級期末)灌溉系統是蘇美爾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它支撐著農業生產與城市社會。灌溉系統的建造、維護都需要大量人力,只有政府才能持續征召人們從事這樣艱巨的活動;即使灌溉系統運行良好,政府也需要保證水源的公平分配、解決爭端等。到公元前3000年,所有蘇美爾城市都擁有了國王,國王擁有很大權力。這說明(  )
A.農業生產影響國家的發展
B.蘇美爾人十分重視水利灌溉
C.農業國家與專制政府相符
D.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管理灌溉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人類文明的交流,側重于考查的是農業與國家發展的關系。
【解答】A.由材料可知,灌溉系統對蘇美爾城市中政府的管理職能有較高的要求,這促使了蘇美爾城市中國王擁有很大權力的局面出現,故正確;
B.本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C.本項說法錯誤,故排除;
D.本項的說法縮小了政府的職能,故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農業與國家發展的關系,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4.(2024 唐河縣期末)敘利亞的阿布胡賴拉遺址位于阿薩德湖底,上世紀70年代當局興建水壩,堵截幼發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遺址才被發現,是已知最早的農業遺址之一。最初是一個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獵為生的定居聚落,約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氣候突變,該地居民開始嘗試種植黑麥。之后其迅速擴展成一個占地近12公頃且規劃整齊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單層的泥磚房。這表明(  )
A.敘利亞是黑麥的發源地
B.氣候突變導致農業出現
C.農業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D.人口增長改變居住形式
【分析】本題考查了古代農業的發展,解答本題根據材料“約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氣候突變,該地居民開始嘗試種植黑麥。之后其迅速擴展成一個占地近12公頃且規劃整齊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單層的泥磚房”結合古代農業發展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材料只提到敘利亞種植黑麥了,并未提到最早種植,排除A項;
氣候突變屬于客觀因素,排除B項;
據材料“約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氣候突變,該地居民開始嘗試種植黑麥。之后其迅速擴展成一個占地近12公頃且規劃整齊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單層的泥磚房”可知進入農業社會后,古敘利亞人擴展成村落并出現泥磚房,說明農業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故C項正確;
材料并未提到人口的增長,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古代農業的發展,考查了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5.(2024春 無錫期末)周朝新立,武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以示對先代君王的尊敬。這一舉措(  )
A.有利于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B.強化了周朝的中央集權
C.反映了對殷商遺民的優待
D.意在擴大王室宗法范圍
【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周朝新立,武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以示對先代君王的尊敬”和所學可知,周朝在建國初期,對商朝貴族進行有待,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拉攏和統戰的作用,進而鞏固周王朝的統治,A項正確;
周朝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項;
材料體現的是對殷商貴族的優待,非全部殷商遺民,排除C項;
材料未涉及宗法血緣關系,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2024 平橋區校級開學)據考古發現,距今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遺址中分布著宮殿區、手工業區、王陵區、倉儲區、普通居民區等。已發掘的千余座墓葬中,高等級墓葬內有豐富而精致的陪葬品,而小型墓葬多數沒有葬具。該遺址可用于說明當時(  )
A.原始農耕出現
B.都邑營造技術領先世界
C.階級分化明顯
D.部落聯盟之間戰爭頻繁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所學和材料“高等級墓葬內有豐富而精致的陪葬品,而小型墓葬多數沒有葬具”及遺址分為宮殿區、普通居民區,可知,這一時期貧富分化形成不同了階級,這是有明顯的階級分化,C項正確;
原始農耕距今一萬年前已經出現,排除A項;
沒有對比,無法得出領先世界,排除B項;
材料沒有涉及部落聯盟之間戰爭,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2024春 倉山區校級期末)公元前631年魯僖公參加了有周卿士王子虎、晉卿狐偃、宋卿公孫固等參加的盟會,《春秋》記載了此事,但是不書這些卿士之名,《左傳》闡釋其意蘊謂,“卿不書,罪之也。在禮,卿不會公侯,會伯、子、男可也”。這反映了當時(  )
A.分封體制得到強化 B.諸侯國君權威加強
C.宗法制度走向成熟 D.禮樂文化仍被認同
【分析】本題考查禮樂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材料表明,《春秋》之所以不書參加這次盟會的卿士之名,是責備他們違背了禮制,即魯僖公作為公、侯級別的諸侯國君主不應當與卿士一起參加盟會,D項正確;
分封制度強調的是封邦建國,屬于國家政治層面的制度,而材料只是涉及等級差異,屬于社會禮儀規范層面,排除A項;
材料與諸侯國君權威無關,排除B項;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度,主要涉及繼承問題,屬于家族內部層面,而題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等級差異,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禮樂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2024春 濟南期末)距今約7000—5000年之間,在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黃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東歐地區都出現了彩陶,這些地區大多是沖積平原地貌,黃土、類黃土深厚,水熱條件適中。這反映出(  )
A.彩陶是早期國家重要標識
B.彩陶文化以農業為基礎
C.東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
D.早期文明基本獨立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這些地區大多是沖積平原地貌,黃土類黃土深厚,水熱條件適中”可知,這些地區適合發展農業,B項正確;
早期國家的重要標識之一是文字,并非是彩陶,排除A項;
材料只是提到距今約7000—5000年之間東西方都出現彩陶,材料沒有交代東西方彩陶文化的聯系,排除C項;
D項表述符合史實,但是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9.(2024春 萬州區校級期中)如表是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公布的考古發掘成果。這可用于印證(  )
坑號 發掘器物 基本特征
3號坑、8號坑 銅尊、銅罄、銅瓿 與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相似
3號坑、4號坑 玉琮 文化因素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
3號坑、7號坑、8號坑 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 在河南、陜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
A.早期區域文明間的交流與聯系
B.中原文化輻射范圍廣泛
C.華夏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濫觴
D.國家初始形態基本定型
【分析】本題考查三星堆遺址,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由材料中“與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相似”“文化因素來自甘青地區齊家文化”“在河南、陜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可以判斷,西南古蜀文明與全國其他地區文明是有交往聯系的,即早期區域文明間的聯系,A項正確;
材料中三星堆發掘器物并非都是和中原地區文化相似,不能得出中原文化輻射范圍廣泛的結論,排除B項;
華夏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濫觴說法錯誤,排除C項;
國家初始形態主要表現在貧富分化、階級產生等,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三星堆遺址,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2024 常德模擬)兩漢時期,里內一般設有里社,人們通過社祭祈求農業生產風調雨順、祛病消災,社祭時鄉里之民,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作為福佑一社百姓的社神,更是受到鄉里民眾的普遍信俸和虔誠祭祀。這反映了漢代里社(  )
A.導致地方宗族勢力崛起
B.反映了儒家思想正統化
C.受封建小農經濟的影響
D.根植于悠久的歷史傳統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小農經濟,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據材料“人們通過社祭祈求農業生產風調雨順”并結合所學可知,在生產力相對較低的古代中國,自然環境對農業的影響較大,所以人們會通過祭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C項正確;據所學可知,里社與地方宗族勢力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就已經成為正統思想,材料時間為兩漢時期,排除B項;鄉里制度是秦朝時期建立的,沒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小農經濟,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1.(2024 重慶模擬)考古工作者對距今六七千年間的部分文化遺存進行研究后發現,在葬俗方面,半坡類型晚期盛行合葬,馬家浜文化密集聚族而葬;在藝術和信仰方面,半坡彩陶主題由魚紋演變為魚鳥組合,河姆渡文化刻畫圖像發達。這表明當時(  )
A.社會組織能力增強 B.中華文化多元并存
C.先民精神生活充實 D.敬天觀念已經產生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半坡文化與馬家浜文化在葬俗方面不同,半坡彩陶主題圖像和河姆渡文化刻畫圖像在藝術和信仰方面不同,這表明當時中華文化多元并存,B項正確;
材料反映了當時中華文化多元并存,未體現社會組織能力增強,排除A項;
材料反映了當時中華文化多元并存,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
材料反映了當時中華文化多元并存,“敬天觀念”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24 湖北開學)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與國內其他文明類似。其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天地自然的認識等方面也與國內其他地區相近:而出土的黃金權杖和黃金面具等,在我們已知的商代及以前的中華文明中從未發現過。好常見于埃及的出土文物中。這些現象可說明(  )
A.三星堆文明是受多元文明影響生成的
B.世界各地文明發展的多元一體化特征
C.三星堆文明豐富了對中華文明的認識
D.文明起源都有文獻史料考證確認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三星堆文明的特點,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答。
【解答】材料“三星坦建灶出土的部分文物與國內其他文明類似。其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以及對天地自然的認識等方面也與國內其他地區相近”無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材料“而出土的黃金權杖和黃金面具等,在我們已知的商代及以前的中華文明中從未發現過”說明三星堆文化的地域特色鮮明,這些現象豐富了中華文明的內涵,豐富了對中華文明的認識,C項正確;
三星堆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見證,并非是受多元文明影響生成的,排除A項;
材料主旨是三星堆文明內涵的豐富性,既具有中華本土文明的特征又與埃及文明有相似性,材料沒有體現“世界各地的文明”的特點,排除B項;
不是所有文明起源都有文獻可考證,D項說法絕對化,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三星堆文明的特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與歷史解釋的素養。
13.(2024春 沈陽期末)杭州國家版本館建筑圍繞“宋代園林神韻的當代藏書建筑”展開,設計團隊多次改過圖紙,只是為了給三棵幾乎和宋畫上的一模一樣的松樹讓道。另外,在上海世博館中華藝術館,沈陽工業展覽館等,都曾經利用電子技術向游客展示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夢回大秦》兵馬俑等。2003年中國建成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依據材料可知(  )
①文化遺產需借助現代科技才能煥發活力
②博物館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
③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④這些活動有助于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據題干“杭州國家版本館建筑圍繞‘宋代園林神韻的當代藏書建筑’展開……中國建成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博物館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故②正確;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故③正確,杭州國家版本館為松樹讓道、利用電子技術展示文化遺產以及建設大型博物館等活動,有助于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故④正確,D項正確;
文化遺產并非只有借助現代科技才能煥發活力,說法過于絕對,①錯誤;排除 A、B、C 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歷史文化遺產,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2024 江西模擬)距今約6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的人們按性別、年齡進行簡單協作,生產和生活資料實行共同占有、平均分配。形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業與畜牧業完成分離
B.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
C.該地區生產資料非常貧乏
D.小麥大豆的產量不高
【分析】本題考查了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決定原始社會公有制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水平和生產工具的落后,B項正確;
耕作業與畜牧業完成分離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排除A項;
根據相關信息無法斷定黃河中游地區生產資料非常貧乏,排除C項;
根據材料信息無法斷定當地的農作物產量情況,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5.(2024秋 佛山月考)考古發掘發現,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璧、玉琮來自大型墓葬,而小墓則罕有發現,因此可以肯定,擁有大批琮、璧玉器的墓主生前也一定掌握著祭祀天地、溝通人神的權力。可見當時(  )
A.宗教事神權不集中
B.北方出現專業手工業者
C.等級差異已經出現
D.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實現
【分析】本題考查石器時代的文明,需要結合古代文明的特征來解答。
【解答】根據材料“考古發掘發現,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璧、玉琮來自大型墓葬,而小墓則罕有發現,因此可以肯定,擁有大批琮、璧玉器的墓主生前也一定掌握著祭祀天地、溝通人神的權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良渚遺址中貧富分化現象已經出現,等級差異已經出現,C項正確;
材料與宗教無關,排除A項;
B項材料無從體現,排除B項;
材料沒有涉及社會分工,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石器時代的文明,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6.(2024春 鼓樓區校級期末)如表
官名 職掌
小臣、臣正等 宮內擔任侍衛、處理雜務者
多卜、卜等 管祭祀、占卜者
宗等 管王室宗族者
多馬、多射、多犬等 管田獵、馬政、武器征伐者
史、乍冊等 管文書檔案記載等事務
宰、尹等 管理庶民及奴隸者
根據已發現的卜辭和青銅器銘文中的記載,商代官員職掌大致如表所示。據此可知商代(  )
A.構建起較系統的國家機構
B.官僚考核制度日趨嚴密
C.國家上層建筑發生了變革
D.殘存有原始民主的遺風
【分析】本題考查夏商的政治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表格中官名及職掌情況可知,商代構建起較系統的國家機構,A項正確;
材料中只涉及到官名和官員職掌情況,沒有官僚考核內容,排除B項;
材料中沒有和之前對比,不能得出上層建筑發生變革,排除C項;
原始民主是指商周時期君主權力不是絕對的,受到大臣們的一定程度的制約,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夏商的政治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7.(2024春 南通期末)漢代《二年律令 田律》規定:如果牲畜食用或損毀他人莊稼,將對主人實施懲罰,并不準牧豬。因此漢代主要在沼澤洼地牧豬。魏晉以后,牲畜逐漸由牧養變為圈養,牧豬就很罕見了。影響牲畜飼養方式演變的主要因素是(  )
A.農耕經濟的發展 B.律令儒家化的推動
C.政權并立的局面 D.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小農經濟,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從漢代到魏晉以后,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大量土地被開墾為耕地,同時牲畜的糞便也可以肥沃土地,因此,牲畜逐漸由牧養變為圈養,A項正確;
影響牲畜飼養方式演變的主要因素是農耕經濟的發展,與律令儒家化無關,排除B項;
影響牲畜飼養方式演變的主要因素是農耕經濟的發展,與政權并立的局面無關,排除C項;
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南移,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小農經濟,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二.材料題(共1小題)
18.閱讀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爭,爭生亂……嫡孽無別,則宗族亂。
﹣﹣﹣﹣《呂氏春秋》
請完成: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其主要核心是什么?
【分析】本題考查宗法制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故先王之法……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解答】依據材料“故先王之法……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等可知是宗法制。依據材料“故先王之法……立嫡子”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維護了統治的相對穩定。
故答案為:
制度:宗法制。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難度偏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永修县| 隆安县| 秭归县| 长汀县| 长宁县| 呼伦贝尔市| 日喀则市| 临漳县| 清涧县| 乌恰县| 广宁县| 宿松县| 三明市| 乌恰县| 温泉县| 永新县| 麦盖提县| 离岛区| 安义县| 延川县| 多伦县| 东莞市| 吴川市| 高雄市| 昌图县| 临海市| 哈尔滨市| 民县| 南丰县| 南京市| 南投市| 怀柔区| 城口县| 芜湖县| 清新县| 阿拉善右旗| 海伦市| 夹江县| 红桥区|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