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湛江市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測試高二歷史(本試卷共5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龍是中國史前先民們創造的具有神性的動物,從以下圖片可推知,中華文明具有圖1遼寧阜新查海遺址“中華第一龍”圖2二里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圖3漢代青龍紋瓦當A.包容性B.凝聚性C.先進性D.連續性2據云夢秦簡記載,秦代設有醫學隔離場所,如專用于安置麻風病忠者的“癘遷所”。漢代亦有專門的疫病負責人員,據《后漢書孝桓帝紀》載:“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將醫藥案行”,這些可以看出秦漢時期A疫病防治理念的凸顯B.民間組織主導社會治理C.中醫治療理念較成熟D.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3,公元4至6世紀進入黃河流域的鮮卑、氏、羌、羯等族,與中原漢族錯居雜處,各民族接受了漢族的傳統文化習俗。如拓跋硅統治期間,注重屯田墾荒,“息眾課農”;前秦的符堅,“廣修學官”學習傳播儒學等。這些現象A促進了中華文明的交融與發展B.有利于提高遷入地的文化水平C推動經濟重心轉移至長江流域D.表明黃河流域已成為儒學中心4.鏵鑼一詞源自波斯語pldw,流行于西域、印度等伊斯蘭國家,是一種包餡油煎而成的面食,曾風靡唐朝的飲食市場。時人有書記載“明經因訪鄰房鄉曲五六人.邀入長興里鏵鑼店常所過處...與容食鏵鑼計二斤”。這反映出A貴族尚胡之風得以盛行B.時人的飲食結構得到改善C.文化交流影響社會生活D.物種交流催生新文化因素5某一歷史時期,因洲際道路的開辟便利了中國和波斯、基督教和遠東的接觸。中國的繪畫和波斯的繪畫彼此相識并交流,馬克·波羅得知了釋迦牟尼這一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總主教。以上材料可以用于研究A全球聯系的歷史起源B.蒙古西征的影響C元朝開明的民族政策D.中華文化的魅力6.據記載,五代至清末藏書家共1175人。其中明代就有427人,藏書的數量進一步增加,藏書10萬卷以上者不在少數,還出現了一系列有關藏書理論與管理的著作。部分藏書家摒棄歷史上“借書與人為不孝”的舊觀念,公開自己的珍藏。這一現象的盛行A適應了加強思想控制需求B折射出士人經濟狀況得到改善C.有助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D,表明教育普及已成為時代趨勢7.表1為19世紀20年代到19世紀中后期我國近代報刊業的發展情況,這體現了當時表1時間主要報刊名稱主要創刊人報刊主要內容19世紀20《察世俗每月統紀傳》、《特外國傳教宣傳基督教義:各國近事、商業消息、一般新閘年代到60選撮要每月統紀傳》、《六合士、商人等評論和西方科學技術知識等。年代叢談》等19世紀60《中外新報》、《華字日報》、洋務派、民圍繞學習西方的堅船利炮,引進西方的機器設備湛江市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調研測試高二歷史試卷第1頁共5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