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徐州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地理試卷一、單選題赤道式日晷晷面與赤道平行,晷針指向北極星。圖1為2025年6月9日正午時刻拍攝的徐州某學校赤道式日晷照片。完成下面小題。1.該日晷晷面與地平面的夾角設計為56°,其依據是( )A.當地緯度 B.當地經度 C.當地海拔高度 D.黃赤交角度數2.該日后若對該日晷連續觀測一周,可發現正午晷針影子( )A.始終指向正南 B.始終指向正北 C.先變長再變短 D.先變短再變長3.該晷盤僅北面刻有時間刻度,故其無法指示時間的節氣是( )A.清明 B.芒種 C.夏至 D.大雪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海拔1810米處的圖勒湖冬季封凍時間較長。圖勒湖上建有一座高山水庫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該電站采用雙面均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高。下圖為圖勒湖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4.安裝雙面太陽能電池板,主要考慮的是當地( )A.太陽高度變化 B.下墊面反射量 C.太陽輻射強度 D.平均日照時間5.該電站冬季比山麓低海拔地區相同規模裝置發電量大的原因是( )①地面積雪多②大氣逆輻射強③用電需求較大④大氣更加稀薄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規模化發展漂浮式電站的困難主要是( )A.技術突破難度大 B.占用土地空間廣C.建設維護成本高 D.漁業養殖干擾強下圖為我國某地地質構造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7.甲處為(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8.奠定該地區地勢整體格局的地質作用是( )A.流水侵蝕 B.沉積作用 C.板塊擠壓 D.板塊張裂下圖為一次氣旋過境時某觀測點獲取的氣象數據統計圖,其中箭頭和線段長短分別表示風向和風速。完成下面小題。9.該地降雨概率最大的時段是( )A.清晨 B.午后 C.黃昏 D.子夜10.該氣旋過境時的移動方向最可能是( )A.東移 B.西移 C.南移 D.北移太平洋—印度洋貫穿流由南海貫穿流和印尼貫穿流組成。受季風等因素的影響,南海貫穿流的平均流速從表層到底層逐漸減小,其水體輸送量呈現明顯季節變化;印尼貫穿流的強弱變化會對澳大利亞西北海岸氣候產生影響。下圖為太平洋—印度洋貫穿流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1.推測南海貫穿流水體輸送量最大的月份為(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2.導致印尼貫穿流形成的主導因素是海水( )A.溫度差 B.水位差 C.密度差 D.鹽度差13.當印尼貫穿流減弱時,澳大利亞西北海岸( )A.變濕、升溫 B.變濕、降溫 C.變干、降溫 D.變干、升溫海灘形狀受海浪影響較大。對于大多數海灘而言,海浪大小存在著季節性變化,從而導致沿岸海灘也發生相應變化。下圖為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沿岸某地(35°N)不同月份海水和海灘形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4.乙圖對應的季節最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5.回退浪是海浪拍打海岸后海水后退形成的海浪。與乙月相比,甲月回退浪小的根本原因是( )A.海灘含水量易飽和 B.沙礫多且坡度陡C.灘肩被淹沒區域大 D.海浪運動速度慢16.乙月形成海底沙壩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徑流攜帶泥沙至海底堆積 B.基巖因重力坍塌滑動至海底C.洋流擾動海底帶來的泥沙堆積 D.灘肩泥沙受侵蝕至海底堆積拆船業是將報廢船只拆除的工業部門。由于現代大型船舶結構復雜、零部件眾多,且自身攜帶殘油等廢品,拆船過程較為繁瑣。下圖為1956—2020年世界拆船中心轉移過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7.影響世界拆船中心轉移路徑的主導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造船數量 C.海岸線長度 D.勞動力成本18.成為世界拆船中心后,孟加拉國( )A.逐漸成為世界航運的中心 B.石油資源消耗量迅速增長C.接收污染物跨境轉移增多 D.船舶制造技術大幅度提升19.1998年前后廢船拆解量出現低值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①世界貿易量②鋼鐵價格③勞動力數量④交通運輸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車網互動(V2G)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實現車輛與電網的雙向能量流動。2025年我國在上海、廣州、深圳等等9個城市開展了車網互動試點,利用新能源汽車在用電低谷時充電儲能、用電高峰時放電反向輸送給電網。參與車網互動的車輛可通過電網獲得一定收益。完成下面小題。20.車網互動選擇在上海等城市進行試點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眾多素質高 B.技術創新能力突出C.輻射帶動作用大 D.電力資源嚴重短缺21.車網互動車輛獲得收益的主要途徑是( )A.國家補貼 B.谷峰電價差 C.汽車租賃費 D.用電價格低22.車網互動技術可以( )①提高電網運行效率②降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價格③降低國家電網電價④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綜合題2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大雪山主峰貢嘎山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是世界上高差最大的山體之一。受季風環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東、西坡山地垂直自然帶差異顯著。貢嘎山東坡1000—1600米河谷地帶旱生灌叢發育。材料二 下圖為貢嘎山垂直自然帶譜圖。(1)簡述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地貌的形成過程。(2)分析貢嘎山東坡1000—1600米河谷地帶旱生灌叢發育的原因。(3)若僅考慮青藏高原持續隆升,推測貢嘎山山頂和東坡山麓自然帶的變化。(4)有研究認為未來該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分析其原因。24.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建于1970年的趙口引黃灌區位于豫東黃淮海平原,是河南省最大灌區,趙口閘是位于黃河干流地上河的引水口。2024年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工程完工,配套了更多的水系連通工程,使得部分灌渠能排泄到天然河道,并且設置了多處水閘,能在較大范圍內實現精準灌溉。材料二 下圖為趙口引黃灌區水系示意圖。(1)判斷趙口引黃灌區的地勢特點,并簡述理由。(2)寫出二期工程建設前后土壤含鹽量的變化并分析原因。(3)說明趙口引黃灌區水系連通工程對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25.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荔枝原產于中國嶺南地區,上市時間一般為春夏之交。荔枝難以保鮮,古有“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材料二下圖為我國古代荔枝地理分布及北運路線圖。(1)從荔枝主產區推測荔枝的生長條件。(2)分析四川產區在我國荔枝產區中分布最北的主要自然條件。(3)依據古代將荔枝從嶺南北運至長安(西安)的路線圖,分析在運輸過程中荔枝保鮮面臨的主要自然障礙。(4)針對荔枝極難保鮮的特性,請從采摘角度為古代荔枝保鮮提出建議。參考答案1.A 2.B 3.D4.B 5.D 6.C7.B 8.C9.A 10.D11.C 12.B 13.D14.D 15.B 16.D17.D 18.C 19.A20.B 21.B 22.D23.(1)板塊擠壓導致地殼抬升;河流流經,地勢落差大,流水侵蝕作用強;長期的地殼抬升與流水下切共同作用,形成山高谷深地貌。(2)該地帶位于河谷,氣流下沉,降水少;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散失,蒸發旺盛;土壤水分少,適合旱生灌叢生長。(3)山頂:極高山冰雪帶范圍擴大;山麓:自然帶向低海拔方向移動(或常綠闊葉林帶下界降低)。(4)地殼隆升使山體重量增加,超過巖石承受能力,易發生崩塌、滑坡;隆升過程中,流水侵蝕、風力侵蝕等外力作用增強,與內力抬升趨于平衡,山脈高度趨于穩定。24.(1)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理由:灌渠從黃河引水,向東南方向延伸;河流自西北流向東南。(2)變化:土壤含鹽量降低。原因:二期工程增加排水系統,可將多余水分和鹽分排出;精準灌溉減少大水漫灌,降低地下水位,減少鹽分上升。解析:從排水和灌溉方式改變分析鹽分減少的原因。(3)保障糧食安全,通過精準灌溉提高農業產量;保障水資源安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維護生態安全,減少土壤鹽堿化等生態問題。25.(1)喜溫暖濕潤氣候;需充足光照;喜排水良好的土壤。(2)四川產區多盆地地形,北部有山脈阻擋冷空氣,冬季氣溫較高;河谷地帶熱量充足,適合荔枝生長。(3)運輸距離長,時間久;夏季氣溫高,荔枝易變質;沿途地形復雜,運輸顛簸導致保鮮困難。(4)選擇清晨或傍晚采摘,避開高溫時段;采摘時保留果梗,減少果實損傷;輕拿輕放,避免果皮破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