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預習銜接】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含解析)2025-2026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統編版(2019)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預習銜接】第三單元 法律與教化(含解析)2025-2026學年高二上學期歷史選擇性必修1統編版(2019)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課預習銜接 法律與教化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4春 房山區期末)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 ?。?br/>史實 結論
A 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
B 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理學注重強化倫理道德秩序
C 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本民族文字 各民族實現了文字的統一
D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 軍機大臣有效限制了皇權
A.A B.B C.C D.D
2.(2024 天津模擬)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把農歷九月九日作為重陽,重陽節的求壽之俗始于漢代。唐代,重陽被政府定為正式節日。宋代,重陽節朝廷拜先帝、祀三皇,普通百姓則上墳祭奠祖先,這一習俗延續至明清。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這主要說明(  )
A.儒家思想滲入日常生活
B.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不斷豐富
C.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
D.中國歷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
3.(2024 三明三模)明朝后期,李贄在《忠義水滸傳序》中把《水滸傳》放在與正統詩文相同的地位,肯定《水滸傳》描寫的人物是“忠義之士”,其事跡是“愛國愛君的忠義之舉”。據此可知,其宗旨是( ?。?br/>A.倡導個性解放 B.推崇孔孟儒學
C.批判君主專制 D.贊揚忠義精神
4.(2024 豐順縣模擬)如表是學者對唐宋時期家訓內容的統計,據此可知,唐至南宋( ?。?br/>唐、北宋、南宋家訓內容(單位:篇數)
內容 唐 北宋 南宋 總計
1 處己(修身、勵志) 5 19 18 42
2 勉學、治學 3 14 15 32
3 睦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團結兄弟) 3 6 8 17
4 治家(包括理財、管理仆從、居所安全、節葬) 6 14 10 30
5 處世(包括交友、尊師、尊敬長輩、禮儀) 5 16 10 31
6 從政 11 11 6 28
7 治國 2 4 0 6
8 女誡 5 2 0 7
9 教子原則 2 4 2 8
A.文化心態趨于開拓外向
B.理學主導地位確立
C.儒學義理觀念得到強化
D.社會矛盾漸趨緩和
5.(2024春 合肥期中)宋代文人對于“宗族、責任、百姓、天下”等命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化。這些命題圍繞“社會該如何治理,人心該如何安放才至妥帖”展開。這體現出宋文化的精神內涵是( ?。?br/>A.兼愛非攻 B.厚德載物 C.天人合一 D.家國相依
6.(2024春 茂名期末)元代以前,庶子不被當兒子、兄弟看待,元代庶子有了法定繼承權,清代法律規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蔭襲封先盡嫡長子孫,其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以子數均分。”在經濟上妻妾之子均有同等繼承權。這一變化反映出( ?。?br/>A.父系血統得到強化 B.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C.儒家倫理受到沖擊 D.等級觀念日漸淡化
7.(2024 河北模擬)在羅馬共和國的最后幾百年間,《十二銅表法》因新判例和新原則的出現而有所改變。這些新判例和新原則來源不一:有的來源于習俗的變化,有的來源于斯多噶哲學的教義,有的來自判官的裁決,尤其是來自大法官的文告。在元首制時期,羅馬法發展到了頂峰。這部分地是因為法律擴展到更寬廣的司法領域,擴展到既包括意大利公民,也包括生活在異地他鄉的外域人的生活和財產方面。材料旨在說明羅馬法體系( ?。?br/>A.隨意性強,解釋權掌握在大法官手中
B.不斷地完善,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C.成為羅馬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法律制度
D.對歐洲國家的法律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8.(2024 北流市模擬)“在早期,英國人相信當一項議會立法違背普通權利和普通理性,或與上帝之法、自然正義法則等相抵觸,便可視其無效;但17世紀末以后,這種觀點便過時了?!睂е麓俗兓闹饕蚴牵ā 。?br/>A.宗教改革的影響 B.議會選舉改革的推動
C.工業革命的影響 D.議會至上原則的確立
9.(2024春 長壽區期末)中國許多大學的校訓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中國農業大學校訓“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出自《離騷》;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出自《論語》;廈門大學校訓中“止于至善”出自《禮記》。這表明( ?。?br/>A.傳統價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源遠流長
C.高等教育致力于復興傳統文化
D.儒家思想傳統影響著教育發展
10.(2024 定西模擬)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主張為政以德、實行仁政、輕徭薄賦,強調“禮法并施”,法家思想主張實行法治、賞罰分明、以法為師、以吏為師,從本質上來看他們的主張( ?。?br/>A.法家思想更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B.儒家思想更符合當時統治者的訴求
C.儒家思想的仁政理念符合民眾的要求
D.都為了服務于統治者統治的需要
11.(2024春 濱海新區期末)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道家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二者的上述主張旨在(  )
A.創立學術派別 B.恢復天子權威
C.重建社會秩序 D.反映民眾心聲
12.(2024春 佛山期末)先秦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強調“重義輕利”的觀念。明中葉后,知識分子提出“四民異業而同道”。特別是明末清初,知識分子經商的風氣逐漸興起,并強調“義利并重”。這反映了( ?。?br/>A.知識分子受經世致用的影響
B.明清易代決定知識分子的觀念
C.傳統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動搖
D.傳統“四民”秩序被逐漸打破
13.(2024 海淀區二模)《墨子》寫道“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史記》載“孔子既沒,子夏(孔子的學生)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對上述現象理解準確的是( ?。?br/>①戰國時期形成尊賢重士的社會風氣
②士階層興起促進了思想的繁榮
③儒家學說被各諸侯國國君廣泛采納
④卿大夫掌握實權導致權力下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 河北區期末)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構圖是按家長作為全家核心的原則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擁著正房,而且在開間尺寸、高矮、裝飾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種設計出現的原因是( ?。?br/>A.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制度
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響
C.布局對稱,主次分明有序
D.使用材料和木構抬梁結構
15.(2024 龍文區模擬)法國1793年憲法規定“女性沒有公民資格”,《拿破侖法典》第7條則表示“民事權利的行使不以按照憲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資格為條件”;同時,《拿破侖法典》規定“即使妻經營商業,或不在共同財產制下,或采取分別財務制,未經夫的許可,亦不得進行訴訟?!庇纱丝梢?,這部法典( ?。?br/>A.否定男女平等 B.進步缺陷并存
C.保護私有財產 D.注重司法公正
16.(2024春 烏魯木齊期末)董仲舒認為,“天人合一”的系統中,歷法代表天道,聲律代表人道。受命之君作為天子,應將尊天放在第一位。董仲舒意在( ?。?br/>A.強化君主權威 B.推動儒學發展
C.穩定社會秩序 D.加強中央集權
17.(2024 赤峰二模)銅鏡是兩漢社會中上層人群使用的一種生活實用器具,鏡銘起到裝飾銅鏡和承載文化的雙重作用。如表為學者整理的漢代出土鏡銘,據此可知,兩漢時期( ?。?br/>反映“天人關系”的出土漢代鏡銘
銅鏡來源 銅鏡年代 造鏡機構 銅鏡銘文
江蘇 揚州 西漢晚期 官營 涑治(冶煉)銅華清而明,以之為鏡,因宜文章,延年益壽,而去不祥,與天無極,而日月之光,樂央未
浙江 溫州 西漢 晚期 官營 涑治銅華清而明,以之為鏡宜文章,長壽益年去不羊,與天無極
山東 棗莊 東漢晚期 私營 吾作明鏡,幽涑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無祀,百具作昌,買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與師命長
A.江南經濟逐步發展
B.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C.主流思想影響深化
D.銅鏡制造工藝復雜精密
18.(2024 河南模擬)王昭君是漢代和親的一位女子,漢代之前歌詠昭君的作品哀傷凄涼是主調。宋代以后,長期為淚水浸泡的昭君,也有悲壯慷慨亮麗的一面,常與屈原連在一起被詩人們詠嘆,成為國家氣象的象征。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br/>A.新文學風格更能表達豐富情感
B.政治化的情感性引申與附會
C.文人的際遇與家國天下的抱負
D.倫理道德教化的邏輯和理想
19.(2024春 海淀區期末)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被稱作古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此時古希臘文化高度發展。這一時期( ?。?br/>A.赫梯大在西亞地區發展;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
B.中國已進入戰國時代,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
C.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羅馬民法大全》
D.阿拉伯人不斷擴張,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20.(2024 河北模擬)拿破侖本人對法律輸出作出過如下表態:“《拿破侖法典》的種種利益,公開審判,采用陪審團制,要成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對于一個像在你的職位上的人來說,憲治將是好政策;你會發現公眾輿論的支持會給你以優于四鄰專制國王的天然的優勢地位?!边@說明(  )
A.拿破侖借助法典宣傳擴張
B.《拿破侖法典》鞏固了封建帝國
C.法國戰勝了歐洲封建勢力
D.《拿破侖法典》對世界影響深遠
21.(2024春 九龍坡區期末)北宋仁宗無子,在討論預立儲君(太子)時,大臣希望后宮能提出些建議,仁宗卻說:“這些事怎么能讓婦人知道呢?讓中書決定就行了”。這說明了宋代( ?。?br/>A.程朱理學已成為當時官方哲學
B.中書掌握了最高決策權
C.后宮妃嬪對政治決策幾無影響
D.綱常思想影響政治運行
22.(2024春 興慶區校級期末)16世紀,繼馬丁 路德的德語版《圣經》出版后,法國、英國、荷蘭等國都出現了自己語言的《圣經》譯本。這一現象( ?。?br/>A.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B.反映了人們要求擺脫專制王權
C.否定了教會組織存在的必要性
D.打破了宗教對人們的精神束縛
新課預習銜接 法律與教化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4春 房山區期末)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 ?。?br/>史實 結論
A 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
B 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理學注重強化倫理道德秩序
C 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本民族文字 各民族實現了文字的統一
D 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 軍機大臣有效限制了皇權
A.A B.B C.C D.D
【分析】本題考查了宋明理學,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強調“天理”和“人欲”的對立,要求人們放棄“私欲”,服從“天理”,這說明理學注重強化倫理道德秩序,B項正確;
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體現的是社會門第觀念的淡化,而不是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排除A項;
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本民族文字,但他們的民族文字相互之間并不相同,因此各民族并沒有實現文字的統一,排除C項;
軍機處的設立是加強了皇權,而不是限制了皇權,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宋明理學,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2024 天津模擬)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把農歷九月九日作為重陽,重陽節的求壽之俗始于漢代。唐代,重陽被政府定為正式節日。宋代,重陽節朝廷拜先帝、祀三皇,普通百姓則上墳祭奠祖先,這一習俗延續至明清。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這主要說明( ?。?br/>A.儒家思想滲入日常生活
B.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不斷豐富
C.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
D.中國歷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
【分析】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重陽節的求壽之俗始于漢代......這一習俗延續至明清。1989年,我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笨芍?,反映了重陽節在不同時期內涵不斷豐富的信息,B項正確;
“儒家思想滲入日常生活”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材料未體現中國歷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的信息,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2024 三明三模)明朝后期,李贄在《忠義水滸傳序》中把《水滸傳》放在與正統詩文相同的地位,肯定《水滸傳》描寫的人物是“忠義之士”,其事跡是“愛國愛君的忠義之舉”。據此可知,其宗旨是( ?。?br/>A.倡導個性解放 B.推崇孔孟儒學
C.批判君主專制 D.贊揚忠義精神
【分析】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李贄在《忠義水滸傳序》中把《水滸傳》放在與正統詩文相同的地位,肯定《水滸傳》描寫的人物是“忠義之士”,其事跡是“愛國愛君的忠義之舉”,這主要強調忠義愛國愛君,說明其推崇儒家思想,B項正確;
材料中強調儒家忠君愛國思想,沒有體現個性解放,排除A項;
材料強調忠君,沒有批判君主專制,排除C項;
贊揚忠義精神只是表面現象,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2024 豐順縣模擬)如表是學者對唐宋時期家訓內容的統計,據此可知,唐至南宋( ?。?br/>唐、北宋、南宋家訓內容(單位:篇數)
內容 唐 北宋 南宋 總計
1 處己(修身、勵志) 5 19 18 42
2 勉學、治學 3 14 15 32
3 睦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團結兄弟) 3 6 8 17
4 治家(包括理財、管理仆從、居所安全、節葬) 6 14 10 30
5 處世(包括交友、尊師、尊敬長輩、禮儀) 5 16 10 31
6 從政 11 11 6 28
7 治國 2 4 0 6
8 女誡 5 2 0 7
9 教子原則 2 4 2 8
A.文化心態趨于開拓外向
B.理學主導地位確立
C.儒學義理觀念得到強化
D.社會矛盾漸趨緩和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需要結合儒家思想發展的特征來解答。
【解答】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唐至南宋的家訓內容中,以傳統儒家的倫理思想為主要內容,且日趨豐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義理觀”指的是合于一定的倫理道德的行事準則,指講求儒家經義的學問,所以材料表明這一時期,儒學義理觀念得到強化,C項正確;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至南宋,在文化心態上由開拓外向轉為內斂精致,反映在家訓中,唐代的家訓就更加注重處世、從政等內容,宋代的家訓則注重處己、治學,排除A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宋后期,理學主導地位才逐漸確立,排除B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至南宋,社會矛盾不是漸趨緩和,而是有的時期緩和,有的時期尖銳,比如唐朝安史之亂、黃巢起義的發生就反映了社會矛盾的尖銳,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2024春 合肥期中)宋代文人對于“宗族、責任、百姓、天下”等命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化。這些命題圍繞“社會該如何治理,人心該如何安放才至妥帖”展開。這體現出宋文化的精神內涵是( ?。?br/>A.兼愛非攻 B.厚德載物 C.天人合一 D.家國相依
【分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解答】根據材料“社會該如何治理,人心該如何安放才至妥帖”可知,“宗族、責任、百姓、天下”這些命題都關乎家庭與社會,“社會該如何治理,人心該如何安放才至妥帖”關注的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這體現了家國相依的精神境界,D項正確;
兼愛非攻是墨家的思想,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A項;
宋代文人關注百姓、社會,并非僅僅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排除B項;
“天人合一”是漢代董仲舒的核心觀點,宋代文人關注人的社會責任,而非注重探討天人關系,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宋明理學,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6.(2024春 茂名期末)元代以前,庶子不被當兒子、兄弟看待,元代庶子有了法定繼承權,清代法律規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蔭襲封先盡嫡長子孫,其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以子數均分。”在經濟上妻妾之子均有同等繼承權。這一變化反映出( ?。?br/>A.父系血統得到強化 B.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C.儒家倫理受到沖擊 D.等級觀念日漸淡化
【分析】本題考查了儒家思想,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嫡庶之別源自先秦的禮制,只有嫡子才能承襲父輩的權力、財富和地位,這是以父系血緣關系親疏為準繩的繼承制,到了元代,同為父親兒子的庶子也有了法定繼承權,清代庶子在經濟上也有同等繼承權,說明父系血統得到了強化,A項正確;從材料無法得出元明清時期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且理學正統主流思想下男尊女卑,排除B項;庶子地位的變化并未沖擊傳統儒家倫理,排除C項;等級觀念在元明清時期并未日漸淡化,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儒家思想,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2024 河北模擬)在羅馬共和國的最后幾百年間,《十二銅表法》因新判例和新原則的出現而有所改變。這些新判例和新原則來源不一:有的來源于習俗的變化,有的來源于斯多噶哲學的教義,有的來自判官的裁決,尤其是來自大法官的文告。在元首制時期,羅馬法發展到了頂峰。這部分地是因為法律擴展到更寬廣的司法領域,擴展到既包括意大利公民,也包括生活在異地他鄉的外域人的生活和財產方面。材料旨在說明羅馬法體系( ?。?br/>A.隨意性強,解釋權掌握在大法官手中
B.不斷地完善,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C.成為羅馬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法律制度
D.對歐洲國家的法律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在羅馬共和國的最后幾百年間,《十二銅表法》因新判例和新原則的出現而有所改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發展,其法律體系不斷地完善,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B項正確;
新判例有的來自判官的裁決,并不是所有,不能體現出隨意性強,排除A項;
成為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說法錯誤,排除C項;
材料沒有羅馬法律提及對歐洲法律體系的影響,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羅馬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8.(2024 北流市模擬)“在早期,英國人相信當一項議會立法違背普通權利和普通理性,或與上帝之法、自然正義法則等相抵觸,便可視其無效;但17世紀末以后,這種觀點便過時了?!睂е麓俗兓闹饕蚴牵ā 。?br/>A.宗教改革的影響 B.議會選舉改革的推動
C.工業革命的影響 D.議會至上原則的確立
【分析】本題考查英國《權利法案》,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頒布﹣﹣﹣﹣﹣﹣﹣立法權向議會轉移
意義:①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利受到議會的明確限制,它標志著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②“光榮革命”后,英國實行議會與國王集體統治,統治方式從人治轉向法治,英國社會從此進入了長期穩定發展的時期。
【解答】17世紀末(1689年),英國通過頒布《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所以英國人對議會制定的法律不再持懷疑態度,故D正確;
ABC材料未體現,故ABC錯誤。
故選:D。
【點評】光榮革命意義:實現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愿望,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建立開辟了道路
9.(2024春 長壽區期末)中國許多大學的校訓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易經》;中國農業大學校訓“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出自《離騷》;復旦大學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出自《論語》;廈門大學校訓中“止于至善”出自《禮記》。這表明(  )
A.傳統價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源遠流長
C.高等教育致力于復興傳統文化
D.儒家思想傳統影響著教育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儒家思想的演變。需要掌握儒家思想的影響。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
【解答】依據材料中各個大學的校訓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具有旺盛生命力,對后世影響深遠,故A項正確。
BCD三項均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對儒家思想影響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10.(2024 定西模擬)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主張為政以德、實行仁政、輕徭薄賦,強調“禮法并施”,法家思想主張實行法治、賞罰分明、以法為師、以吏為師,從本質上來看他們的主張( ?。?br/>A.法家思想更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B.儒家思想更符合當時統治者的訴求
C.儒家思想的仁政理念符合民眾的要求
D.都為了服務于統治者統治的需要
【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據材料可知,無論是儒家的為政以德、仁政等主張,還是法家的法治等主張,其本質都是為了給統治者提供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為了服務于統治者統治的需要,以維護統治秩序,D項正確;
A項說法不準確,不同時期不同統治者對儒家和法家思想的需求不同,排除A項;
儒家思想在當時并非都更符合統治者訴求,排除B項;
材料中不僅有儒家還有法家等,選項不能完全概括材料,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2024春 濱海新區期末)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道家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二者的上述主張旨在( ?。?br/>A.創立學術派別 B.恢復天子權威
C.重建社會秩序 D.反映民眾心聲
【分析】本題考查了孔子和老子的主張,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A.“創立學術派別”并非兩者提出上述主張的最終目的,故A項錯誤;
B.道家并不主張“恢復天子權威”,故B項錯誤;
C.根據材料“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道家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國寡民的時代?!辈⒔Y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與老子作為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代表,對當時的社會秩序感到不滿,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訴求,其目的是希望社會穩定,重建社會秩序,故C項正確;
D.兩者的主張并非為了“反映民眾心聲”,且兩者并不代表下層人民的利益,故D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以孔子和老子的主張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2.(2024春 佛山期末)先秦以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強調“重義輕利”的觀念。明中葉后,知識分子提出“四民異業而同道”。特別是明末清初,知識分子經商的風氣逐漸興起,并強調“義利并重”。這反映了( ?。?br/>A.知識分子受經世致用的影響
B.明清易代決定知識分子的觀念
C.傳統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動搖
D.傳統“四民”秩序被逐漸打破
【分析】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據材料可知,明中葉以后,商品經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變化。在這種背景下,知識分子開始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實際問題,經世致用的思想逐漸興起?!八拿癞悩I而同道”以及“義利并重”觀念的出現,表明知識分子不再單純強調“重義輕利”,而是認識到商業活動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希望通過參與商業等實際活動來解決社會問題、實現自身價值,這正是經世致用思想的體現,A項正確;
明清易代對知識分子的觀念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決定因素,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演變是更為根本的原因,排除B項;
明清時期傳統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并未動搖,仍然占據主導地位,排除C項;
材料重點強調的是知識分子觀念的變化,而非“四民”秩序被逐漸打破,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3.(2024 海淀區二模)《墨子》寫道“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史記》載“孔子既沒,子夏(孔子的學生)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田駢……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對上述現象理解準確的是( ?。?br/>①戰國時期形成尊賢重士的社會風氣
②士階層興起促進了思想的繁榮
③儒家學說被各諸侯國國君廣泛采納
④卿大夫掌握實權導致權力下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墨子認為,國家中德才兼備的人眾多,那么治理的基礎就堅實,德才兼備的人稀少,治理的基礎就薄弱,根據材料“子夏(孔子的學生)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孔子的弟子子夏被拜為魏文侯的老師,齊宣王時期,騶衍、淳于髡、田駢等被尊為上大夫,反映出戰國時期形成尊賢重士的社會風氣,結合百家爭鳴可知,士階層興起促進了思想的繁榮,①②正確,A項正確;
儒家學說沒有被各諸侯國國君廣泛采納,③錯誤;
從春秋末期開始,一些卿大夫掌握了實權,如晉國的韓、趙、魏三家大夫將晉國瓜分,齊國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來的姜姓國君,并未導致權力下移,④錯誤,排除B、C、D三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4.(2024 河北區期末)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構圖是按家長作為全家核心的原則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擁著正房,而且在開間尺寸、高矮、裝飾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種設計出現的原因是( ?。?br/>A.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制度
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響
C.布局對稱,主次分明有序
D.使用材料和木構抬梁結構
【分析】本題考查宗法制,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家長作為全家核心”“皆低于正房”。
【解答】“家長作為全家核心”體現了宗法制的影響,“皆低于正房”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等級尊卑,故B項正確;
A、C兩項是對“家長作為全家核心的原則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擁著正房,而且在開間尺寸、高矮、裝飾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的總結而非原因,故均排除;
D項是關于使用材料和設計結構的說明,與原因無關,故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為中檔題,考查宗法制,宗法制強調家庭本位,過分重視人情關系,人為地劃分遠近尊卑,個人的自主意識和平等權利受到約束。
15.(2024 龍文區模擬)法國1793年憲法規定“女性沒有公民資格”,《拿破侖法典》第7條則表示“民事權利的行使不以按照憲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資格為條件”;同時,《拿破侖法典》規定“即使妻經營商業,或不在共同財產制下,或采取分別財務制,未經夫的許可,亦不得進行訴訟?!庇纱丝梢?,這部法典( ?。?br/>A.否定男女平等 B.進步缺陷并存
C.保護私有財產 D.注重司法公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拿破侖法典》,要求學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民事權利的行使不以按照憲法取得并保持的公民資格為條件”可知,《拿破侖法典》第7條規定人人都享有民事權利,這相對1793年憲法“女性沒有公民資格”具有進步性;根據材料“即使妻經營商業,……未經夫的許可,亦不得進行訴訟。”可知,婦女權利明確受到丈夫的限制,體現男女不平等,因此,這部法典進步缺陷并存,B項正確;
這部法典沒有完全否定男女平等,如在民事權利的行使上男女是平等的,排除A項;
材料沒有涉及到保護私有財產的內容,排除C項;
材料主要是涉及立法,沒有涉及司法公正問題,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拿破侖法典》,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閱讀史料、歷史解釋能力。
16.(2024春 烏魯木齊期末)董仲舒認為,“天人合一”的系統中,歷法代表天道,聲律代表人道。受命之君作為天子,應將尊天放在第一位。董仲舒意在( ?。?br/>A.強化君主權威 B.推動儒學發展
C.穩定社會秩序 D.加強中央集權
【分析】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受命之君作為天子,應將尊天放在第一位”。
【解答】依據材料“受命之君作為天子,應將尊天放在第一位”可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強調了天子的地位至高無上,強化了天子的權威,故A項正確;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天子的權威,而非推動儒學發展和穩定社會秩序,故BC兩項錯誤;
材料強調的是加強專制皇權,而非加強中央集權,故D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的能力。
17.(2024 赤峰二模)銅鏡是兩漢社會中上層人群使用的一種生活實用器具,鏡銘起到裝飾銅鏡和承載文化的雙重作用。如表為學者整理的漢代出土鏡銘,據此可知,兩漢時期(  )
反映“天人關系”的出土漢代鏡銘
銅鏡來源 銅鏡年代 造鏡機構 銅鏡銘文
江蘇 揚州 西漢晚期 官營 涑治(冶煉)銅華清而明,以之為鏡,因宜文章,延年益壽,而去不祥,與天無極,而日月之光,樂央未
浙江 溫州 西漢 晚期 官營 涑治銅華清而明,以之為鏡宜文章,長壽益年去不羊,與天無極
山東 棗莊 東漢晚期 私營 吾作明鏡,幽涑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無祀,百具作昌,買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與師命長
A.江南經濟逐步發展
B.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C.主流思想影響深化
D.銅鏡制造工藝復雜精密
【分析】本題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延年益壽......長壽......敬奉臣良”可看出當時受到儒家孝道和忠君思想的影響,結合時間來看,當時儒家思想已經成為主流思想,C項正確;
山東并不屬于江南地區,排除A項;
山東出土的器具是私營手工業制造,僅僅從三個區域得不出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排除B項;
材料中看不出工藝如何,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發展演變,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8.(2024 河南模擬)王昭君是漢代和親的一位女子,漢代之前歌詠昭君的作品哀傷凄涼是主調。宋代以后,長期為淚水浸泡的昭君,也有悲壯慷慨亮麗的一面,常與屈原連在一起被詩人們詠嘆,成為國家氣象的象征。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學風格更能表達豐富情感
B.政治化的情感性引申與附會
C.文人的際遇與家國天下的抱負
D.倫理道德教化的邏輯和理想
【分析】本題考查宋明理學,依據材料并聯系教材可以得出倫理道德教化的邏輯和思想是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
【解答】A.歌詠王昭君作品風格由哀傷凄涼到慷慨壯麗的變化主要原因并非新文學風格的出現,排除;
B.王昭君成為國家氣象的象征并非政治化的情感性引申與附會,排除;
C.王昭君作品風格的變化主要原因并非文人的際遇與家國天下的抱負,排除;
D.宋朝理學的盛行,倫理道德教化的邏輯和理想是歌詠王昭君作品風格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以歌詠王昭君作品風格變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宋明理學的掌握及綜合運用能力。
19.(2024春 海淀區期末)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上半葉被稱作古希臘歷史上的“古典時代”,此時古希臘文化高度發展。這一時期( ?。?br/>A.赫梯大在西亞地區發展;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
B.中國已進入戰國時代,出現了“百家爭鳴”局面
C.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纂《羅馬民法大全》
D.阿拉伯人不斷擴張,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分析】本題考查了百家爭鳴、古希臘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又稱戰國時代、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后的大變革時期,是華夏歷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時代之一。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思想流派之間爭芳斗艷的局面。B項正確;
公元前17世紀在小亞細亞建立赫梯帝國;公元前14世紀,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排除A項;
《羅馬民法大全》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該法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法典,學說匯纂,法學階梯以及新律。最后完成于公元530年左右,排除C項;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封建王朝,是一個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百家爭鳴、古希臘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2024 河北模擬)拿破侖本人對法律輸出作出過如下表態:“《拿破侖法典》的種種利益,公開審判,采用陪審團制,要成為你政府的主要特色?!瓕τ谝粋€像在你的職位上的人來說,憲治將是好政策;你會發現公眾輿論的支持會給你以優于四鄰專制國王的天然的優勢地位?!边@說明( ?。?br/>A.拿破侖借助法典宣傳擴張
B.《拿破侖法典》鞏固了封建帝國
C.法國戰勝了歐洲封建勢力
D.《拿破侖法典》對世界影響深遠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拿破侖法典》,要求學生結合《拿破侖法典》的特征來分析。
【解答】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拿破侖想借助法典宣傳對外擴張,打擊封建勢力,A項正確;
法國當時不是封建帝國,排除B項;
當時法國并沒有完全戰勝歐洲的封建勢力,排除C項;
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D項不是材料的主要信息,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拿破侖法典》,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1.(2024春 九龍坡區期末)北宋仁宗無子,在討論預立儲君(太子)時,大臣希望后宮能提出些建議,仁宗卻說:“這些事怎么能讓婦人知道呢?讓中書決定就行了”。這說明了宋代(  )
A.程朱理學已成為當時官方哲學
B.中書掌握了最高決策權
C.后宮妃嬪對政治決策幾無影響
D.綱常思想影響政治運行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解答本題需正確解讀題干所給材料中“這些事怎么能讓婦人知道呢?讓中書決定就行了”的主旨,并正確掌握宋明理學的歷史影響。
【解答】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程朱理學已成為當時官方哲學是南宋以后,這與題干所給時間不符。
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掌握最高決策權是皇帝,而非中書。
C.題干所給材料主旨是皇帝不讓后宮參與政治決策,而不是影響大小的問題。
D.依據題干所給材料中“這些事怎么能讓婦人知道呢?讓中書決定就行了”可知,皇帝排斥后宮參與預立儲君事宜,這體現了綱常思想影響政治運行。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宋明理學,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22.(2024春 興慶區校級期末)16世紀,繼馬丁 路德的德語版《圣經》出版后,法國、英國、荷蘭等國都出現了自己語言的《圣經》譯本。這一現象( ?。?br/>A.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B.反映了人們要求擺脫專制王權
C.否定了教會組織存在的必要性
D.打破了宗教對人們的精神束縛
【分析】本題考查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材料“馬丁 路德的德語版《圣經》出版后......《圣經》譯本”可知,利用民族語言翻譯《圣經》,有利于增強民族意識,對民族國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A項正確;
宗教改革實現信仰事務上的自主而非擺脫專制王權,排除B項;
宗教改革不是要否定教會,而是要改革教會組織,排除C項;
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宗教,依然信仰基督教,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石河子市| 枣阳市| 盘山县| 西宁市| 望城县| 舒兰市| 通许县| 荣成市| 平果县| 嘉峪关市| 峨边| 河曲县| 固原市| 土默特左旗| 呼玛县| 积石山| 应城市| 乌拉特后旗| 宜川县| 明光市| 永靖县| 焦作市| 东乡族自治县| 伽师县| 平泉县| 绥德县| 恭城| 汽车| 特克斯县| 凤台县| 遂昌县| 光泽县| 太湖县| 抚松县| 玛纳斯县| 梅州市| 清原| 林口县| 洛川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