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 蚌埠期末)“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一項重要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跟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相比最大不同是( )A.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再現或重建B.揚國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交流C.是相關的互利共贏“利益共同體”D.套用西方的海洋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2.(2024 南通模擬)1949年12月30日,印度表示承認新中國,中印雙方隨即展開建交談判。談判中,中方希望印度就國民黨集團在印機構及其財產、國民黨集團在聯合國有關機構的代表資格等問題澄清立場,印度做出了令中方滿意的答復。1950年4月1日,雙方宣布建交。這主要體現了( ?。?br/>A.一邊倒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另起爐灶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3.(2024春 廣州期末)絲綢之路的開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戲。百戲的曲樂熱鬧明快,加之新穎的彈奏器樂,國內出現對胡風潮流的追求,呈現出“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的景象。上述現象反映了唐代(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審美標準的趨同C.戲曲藝術的成熟 D.女性地位的提高4.(2024春 清遠期末)秦滅楚的戰爭中,秦軍出動兵力達60萬,每天士卒口糧就多達66667石,以車載25石計,每天需要2667輛運車轉送。這主要反映出( )A.當時戰爭就地取材B.秦國的交通運輸條件優越C.秦軍作戰迅速高效D.秦國得到其他諸侯國支持5.(2024 濮陽模擬)1950年,我國貿易部決定中朝、中緬等邊緣區居民可在一定限制內同鄰國開展農副產品小額貿易,無須經貿易機關許可。1952年,邊境小額貿易的進出口總值達428.1萬元人民幣。這表明當時中國( ?。?br/>A.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B.力圖打破西方的經濟封鎖C.堅持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外交政策發生戰略性調整6.(2024春 臨武縣校級期中)以色列從2008年12月27日開始對加沙地區哈馬斯發動代號為“鑄鉛行動”的軍事打擊,歷時23天,給許多無辜平民造成了巨大傷亡。聯合國隨即下令成立調查組,其調查的國際法依據是( ?。?br/>A.《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B.《戰爭與和平法》C.《非戰公約》 D.《萬國公法》7.(2024春 濱海新區期末)如表信息可以用來說明,唐朝( )唐朝時期官員統計表(部分)姓名 出身 官職契苾何力 鐵勒部族可汗 鎮軍大將軍高仙芝 高句麗人 河西節度使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元稹 鮮卑人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彥 大食人 翰林學士A.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漸趨穩定B.民族政策呈現因俗而治的特點C.外重內輕的政治局面初步顯現D.統治政策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8.(2024春 朝陽區期末)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開拓和鞏固。以下史實能夠支撐這一結論的有( ?。?br/>①統一臺灣設府管轄②設奴兒干都司③新疆地區正式建省④派遣駐藏大臣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9.(2024 張掖開學)新中國某一外交方略的確立,緣于汲取近代中國革命斗爭的深刻教訓,順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本質要求。其亮點凸顯在“三新”:確立建交新基礎;平等友善對待新中國;恪守彼此尊重領土完整即主權獨立之原則。這一外交方略( ?。?br/>A.使新中國外交空間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推動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出現C.體現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D.擺脫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10.(2024春 鹿邑縣期末)唐代實行三教并行政策,統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義來鞏固統治,也用佛道來安定社會,緩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學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乾嘉盛世的學術文化,卻漸漸與政治事業宣告脫節。由此可見( ?。?br/>A.統治者的好惡決定了學術思想的地位B.儒家思想僵化嚴重阻礙社會進步發展C.儒家思想經歷由經世轉向避世的轉變D.時代的發展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更替11.(2024 興化市模擬)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自2013年以來,中哈兩國成功實施了幾十個重要合作項目,惠及了兩國人民。截至2022年底,中哈貨物貿易總額達3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中哈兩國鐵路貨運量達2300萬噸,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中哈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直接促進了( ?。?br/>A.中國與非洲國家的政治互信B.“真實親誠”的有效構建C.中國與拉美地區的共同發展D.“一帶一路”的落地實施12.(2024 遵義三模)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各具風格。南朝作品體現的文學性較強,如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北朝作品體現的紀實性較強,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衡之的《洛陽伽藍記》。這( ?。?br/>A.促進了南北朝民族交流融合B.體現了文明發展的延續性C.有利于隋唐多元文化的發展D.反映了中華文化的開放性13.(2024春 江寧區期末)“飛天”是佛教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飛天多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雙手合十具有濃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飛天開始向女性化發展,五官均勻,身上的飄帶數量多達四五條,營造出飛動升空的視覺效果。這表明( ?。?br/>A.時代變遷影響壁畫藝術風格B.各民族間的文化交融加速C.外來文化決定飛天風格變化D.北魏儒學受到巨大的沖擊14.(2024 甘肅模擬)明萬歷三年,俺答汗與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萬歷皇帝賜名改為“歸化城”,意為“歸順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晉蒙邊界的重要關隘“殺胡口”被康熙皇帝賜名改為“殺虎口”。兩處地名變更反映出( ?。?br/>A.明清君主專制不斷加強B.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鞏固C.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15.(2024春 寧波期末)史著《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寫道:“天寶九年,粟特商人諾槃陀從撒馬爾罕出發,翻越帕米爾山脈,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到達長安……(貨物)被安置到西市的貨倉中……(三千多家商鋪)出售著各行各業的貨物:金銀器皿、姜、綢紗、螃蟹、鞍具、藥材等,還有提供各色服務的商街:印刷、典當、保管、借貸、品茶與餐飲。諾槃陀覺得,沒有什么是長安所沒有的?!睋丝烧f明當時( ?。?br/>A.絲綢之路重要性漸趨下降B.人們使用紙幣購買貨物C.長安坊市分區制度已瓦解D.商業貿易領域有所擴展16.(2024春 房山區期末)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國開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外交和科技成就的是( ?。?br/>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成功試爆了原子彈、氫彈③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br/>④高速鐵路里程躍居世界第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2024 蕪湖模擬)東漢建武十九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九真蠻越后,“徙其渠帥三百余口于零陵(湖南)”。建武二十三年,平叛南郡蠻越后,政府“徙其種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湖北)中”。該舉措( )A.刺激了社會變革 B.推動了民族融合C.消除了地區差異 D.實現了國家統一18.(2024 河西區期末)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承認了參會各國“享有他們自古以來的權利、特權、自由、優惠、自由行使領土權”,不論宗教的還是世俗的,都不應該受到侵犯。同時規定“參加協議的所有各方應有義務保衛和保護本和約的每一項條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論其信奉何宗教……”。該和約( )①承認了主權國家間平等的原則②否定了教會在國際事務中的權威③強調了和平談判方式解決爭端④申明了對違約者集體制裁的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4 黑龍江模擬)1971年3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對于使用美國護照去中國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結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貿易的法令。這些政策變化表明美國( ?。?br/>A.積極傳遞與中國接近的信息B.切實推進與中國的新型區域合作C.徹底改變了敵視中國的政策D.落實《中美聯合公報》的原則立場20.(2024 張掖模擬)1949年10月6日,王稼祥被任命為首任駐蘇大使,也是新中國第一位駐外大使。12月16日,外交部正式組建完成,同時單獨成立了蘇聯東歐司,負責處理與蘇聯東歐國家的事務。這體現出新中國( ?。?br/>A.外交方針日益成熟B.注重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C.注重政黨間的交往D.國家建設的外部環境已明顯改善新課預習銜接 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 蚌埠期末)“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一項重要的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跟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相比最大不同是( )A.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再現或重建B.揚國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與交流C.是相關的互利共贏“利益共同體”D.套用西方的海洋觀,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絲綢之路這一知識點,“一帶一路,最大不同”此為突破口,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解答】A項“再現“說法錯誤,故A錯誤。B項中的“揚國威,世界各國“說法錯誤,故B錯誤。“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故C正確。D項中“套用西方的海洋觀“說法錯誤,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材料分析的能力。一帶一路規劃:1、“一帶一路”的宗旨是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系。2、“一帶一路”的一帶走向一是由中國出發,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三是由中國到東南地、南亞、印度洋。一路走向是指海上絲綢之路,一是由中國沿海各港口經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而是從中國各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3、“一帶一路”規劃不但給中國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的經濟延伸,同時也帶動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繁榮,加強了世界各國的政治友誼與政治交流,為世界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世界文化交流創造出了一片藍天白云。2.(2024 南通模擬)1949年12月30日,印度表示承認新中國,中印雙方隨即展開建交談判。談判中,中方希望印度就國民黨集團在印機構及其財產、國民黨集團在聯合國有關機構的代表資格等問題澄清立場,印度做出了令中方滿意的答復。1950年4月1日,雙方宣布建交。這主要體現了( ?。?br/>A.一邊倒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另起爐灶 D.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外交,依據材料“談判中,中方希望印度就國民黨集團在印機構及其財產、國民黨集團在聯合國有關機構的代表資格等問題澄清立場,印度做出了令中方滿意的答復”等信息并結合新中國初期外交方針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材料可知,新中國希望印度就國民黨集團在印機構及其財產、國民黨集團在聯合國有關機構的代表資格等問題澄清立場,印度做出了令中方滿意的答復,這是另起爐灶的體現,宣布新中國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外交關系,故C正確;一邊倒是指倒向社會主義蘇聯,故排除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于1953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總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故排除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指的是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消帝國主義在華一切特權,以鞏固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在此基礎上與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則的國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故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外交,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3.(2024春 廣州期末)絲綢之路的開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戲。百戲的曲樂熱鬧明快,加之新穎的彈奏器樂,國內出現對胡風潮流的追求,呈現出“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的景象。上述現象反映了唐代(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審美標準的趨同C.戲曲藝術的成熟 D.女性地位的提高【分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據題干“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實行開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與交融進一步加強,A項正確;材料強調對胡風潮流的追求,無法說明審美標準趨同,排除B項;元代雜劇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排除C項;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4.(2024春 清遠期末)秦滅楚的戰爭中,秦軍出動兵力達60萬,每天士卒口糧就多達66667石,以車載25石計,每天需要2667輛運車轉送。這主要反映出( )A.當時戰爭就地取材B.秦國的交通運輸條件優越C.秦軍作戰迅速高效D.秦國得到其他諸侯國支持【分析】本題考查秦朝統一,要求考生在掌握識記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大量的糧食需求需要有高效的運輸手段來滿足,而秦國發達的交通網絡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給出糧食來源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中只提供了秦軍兵力數量,無法得出作戰是否迅速高效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中未提到其它諸侯國對秦國的支持,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秦朝統一,側重于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對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5.(2024 濮陽模擬)1950年,我國貿易部決定中朝、中緬等邊緣區居民可在一定限制內同鄰國開展農副產品小額貿易,無須經貿易機關許可。1952年,邊境小額貿易的進出口總值達428.1萬元人民幣。這表明當時中國( )A.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B.力圖打破西方的經濟封鎖C.堅持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外交政策發生戰略性調整【分析】本題考查了新中國外交,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據材料可知,新中國建立后,我國貿易部決定中朝、中緬等邊緣區居民可在一定限制內同鄰國開展農副產品小額貿易,有利于打破西方的經濟封鎖,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對外貿易,而非國民經濟恢復,排除A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時間是1953年,排除C項;外交政策發生戰略性調整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新中國外交,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6.(2024春 臨武縣校級期中)以色列從2008年12月27日開始對加沙地區哈馬斯發動代號為“鑄鉛行動”的軍事打擊,歷時23天,給許多無辜平民造成了巨大傷亡。聯合國隨即下令成立調查組,其調查的國際法依據是( ?。?br/>A.《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B.《戰爭與和平法》C.《非戰公約》 D.《萬國公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國際法,要求學生結合國際法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解答】由材料“無辜平民造成了巨大傷亡,以色列還在此次行動中轟炸了四所聯合國在加沙的學?!?,可見以色列是以戰爭行為處理國際爭端。《非戰公約》是第一個正式宣布廢棄以戰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工具的普遍性國際公約,C正確;ABD均和材料無關,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國際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7.(2024春 濱海新區期末)如表信息可以用來說明,唐朝( ?。?br/>唐朝時期官員統計表(部分)姓名 出身 官職契苾何力 鐵勒部族可汗 鎮軍大將軍高仙芝 高句麗人 河西節度使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元稹 鮮卑人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彥 大食人 翰林學士A.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漸趨穩定B.民族政策呈現因俗而治的特點C.外重內輕的政治局面初步顯現D.統治政策具有包容性與開放性【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要求學生結合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通過材料“唐朝時期官員統計表”可知,少數民族以及外國人在唐政府中擔任重要的文武官員,可見唐朝統治政策具有包容與開放的特點,D項正確;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漸趨穩定是在元明清時期,排除A項;因俗而治的特點在本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與外重內輕的局面無關,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8.(2024春 朝陽區期末)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開拓和鞏固。以下史實能夠支撐這一結論的有( ?。?br/>①統一臺灣設府管轄②設奴兒干都司③新疆地區正式建省④派遣駐藏大臣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分析】本題考查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設府管轄,雍正年間,派遣駐藏大臣管轄西藏,①④正確,B項正確;明朝設奴兒干都司管理東北地區,1885年,新疆地區正式建省,屬于晚清,②③錯誤,排除A、C、D三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4 張掖開學)新中國某一外交方略的確立,緣于汲取近代中國革命斗爭的深刻教訓,順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本質要求。其亮點凸顯在“三新”:確立建交新基礎;平等友善對待新中國;恪守彼此尊重領土完整即主權獨立之原則。這一外交方略( )A.使新中國外交空間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推動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的出現C.體現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D.擺脫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了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全方位外交意味著與世界各國廣泛交往,而題干更側重于建交的原則和立場,故A項錯誤;B.題干主要討論的是新中國的外交方略,而非直接推動民族解放運動,此外,新中國成立初期,許多亞非拉國家已獲得獨立,故B項錯誤;C.據本題材料可知,題干中強調的“平等友善對待新中國”以及“恪守彼此尊重領土完整即主權獨立之原則”與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高度契合,同時,新中國成立后,確實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項正確;D.題干中明確提到的“順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本質要求”實際上暗示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一定影響,故D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以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2024春 鹿邑縣期末)唐代實行三教并行政策,統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義來鞏固統治,也用佛道來安定社會,緩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學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乾嘉盛世的學術文化,卻漸漸與政治事業宣告脫節。由此可見( ?。?br/>A.統治者的好惡決定了學術思想的地位B.儒家思想僵化嚴重阻礙社會進步發展C.儒家思想經歷由經世轉向避世的轉變D.時代的發展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更替【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考生可結合材料“統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義來鞏固統治”進行分析。【解答】材料“統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義來鞏固統治”體現的是唐朝時期受政府政策支持,儒家思想具有出世精神;材料“乾嘉盛世的學術文化,卻漸漸與政治事業宣告脫節”體現的是清朝時期受專制政策的影響,儒家思想呈現避世的趨勢。結合上述分析可知,儒家思想經歷由經世轉向避世的轉變,C項正確;A項錯在夸大統治者個人的作用,排除;材料與儒家思想阻礙社會發展的說法無關,排除B項;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儒家成為了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并未變動,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側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歷史素養。11.(2024 興化市模擬)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重要鄰國。自2013年以來,中哈兩國成功實施了幾十個重要合作項目,惠及了兩國人民。截至2022年底,中哈貨物貿易總額達3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6%。中哈兩國鐵路貨運量達2300萬噸,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中哈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直接促進了( ?。?br/>A.中國與非洲國家的政治互信B.“真實親誠”的有效構建C.中國與拉美地區的共同發展D.“一帶一路”的落地實施【分析】本題考查了新時代中國成就,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依據材料概況可知:中哈兩國項目合作,促進了兩國經濟的增長,創造了歷史新高,說明兩國經濟的深入發展有利于兩國關系“真實親誠”的有效構建,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關系,排除C項;是“一帶一路”的落地實施促進了中哈兩國的貿易往來,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新時代中國成就,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2024 遵義三模)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各具風格。南朝作品體現的文學性較強,如劉勰的《文心雕龍》、鐘嶸的《詩品》;北朝作品體現的紀實性較強,如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衡之的《洛陽伽藍記》。這( ?。?br/>A.促進了南北朝民族交流融合B.體現了文明發展的延續性C.有利于隋唐多元文化的發展D.反映了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分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據材料“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各具風格。南朝作品體現的文學性較強,北朝作品體現的紀實性較強”可知,南北朝文化的發展使中國古代文化更加豐富,有利于唐多元文化的發展,C項正確;題目中主要討論的是文學作品的風格,并未直接提及民族交流融合,排除A項;材料中討論的是南北朝兩個不同地域的文學風格,而非同一文明或文化的延續,排除B項;中華文化的開放性主要指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包容,題干中主要說的是南北朝自身文學作品的特點,與開放性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3.(2024春 江寧區期末)“飛天”是佛教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飛天多為男性,且都是上半身赤裸,雙手合十具有濃厚的印度色彩。北魏后期,飛天開始向女性化發展,五官均勻,身上的飄帶數量多達四五條,營造出飛動升空的視覺效果。這表明( )A.時代變遷影響壁畫藝術風格B.各民族間的文化交融加速C.外來文化決定飛天風格變化D.北魏儒學受到巨大的沖擊【分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北魏以前飛天多為男性,具有印度色彩,北魏以后向女性化發展,可知伴隨時代發展飛天的形象不斷發生變化,表明時代變遷影響藝術風格,A項正確;飛天是外來文化,排除B項;C項錯在“決定”,排除C項;材料沒涉及儒學,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4.(2024 甘肅模擬)明萬歷三年,俺答汗與三娘子所筑“大青城”(今呼和浩特)被萬歷皇帝賜名改為“歸化城”,意為“歸順朝廷,接受教化”;清朝初期,位于晉蒙邊界的重要關隘“殺胡口”被康熙皇帝賜名改為“殺虎口”。兩處地名變更反映出( ?。?br/>A.明清君主專制不斷加強B.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鞏固C.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D.政治智慧助推了民族交融【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確定,解題關鍵信息是“歸化城”“歸順朝廷,接受教化”、“殺胡口”、“殺虎口”。【解答】A.材料體現的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不涉及君主專制的加強,排除;B.材料中的地名的更迭體現了統治者開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但是僅從地名不能看出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鞏固,排除;C.僅從地名的變更無法得出“邊疆地區得到有效治理”,排除;D.根據“歸化城”“歸順朝廷,接受教化”、“殺胡口”、“殺虎口”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地名的變化體現了統治者開明的民族觀念和政治智慧,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確定,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5.(2024春 寧波期末)史著《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寫道:“天寶九年,粟特商人諾槃陀從撒馬爾罕出發,翻越帕米爾山脈,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到達長安……(貨物)被安置到西市的貨倉中……(三千多家商鋪)出售著各行各業的貨物:金銀器皿、姜、綢紗、螃蟹、鞍具、藥材等,還有提供各色服務的商街:印刷、典當、保管、借貸、品茶與餐飲。諾槃陀覺得,沒有什么是長安所沒有的?!睋丝烧f明當時( ?。?br/>A.絲綢之路重要性漸趨下降B.人們使用紙幣購買貨物C.長安坊市分區制度已瓦解D.商業貿易領域有所擴展【分析】本題考查了絲綢之路,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天寶九年,粟特商人諾槃陀從撒馬爾罕出發,翻越帕米爾山脈,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到達長安……(貨物)被安置到西市的貨倉中……(三千多家商鋪)出售著各行各業的貨物”及所學可知,唐朝時期,中亞地區的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將各種商品帶入了長安,豐富了當地的商品貿易市場,說明當時的商業貿易領域有所擴展,D項正確;材料反映出絲綢之路的重要性漸趨增強,排除A項;北宋時期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排除B項;唐代長城城的坊市分區制度并未瓦解,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絲綢之路,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6.(2024春 房山區期末)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國開展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屬于這一時期外交和科技成就的是( ?。?br/>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成功試爆了原子彈、氫彈③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br/>④高速鐵路里程躍居世界第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分析】本題考查了新中國外交和科技的發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4年中國提出的,屬于這一時期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正確;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試爆成功的,第一顆氫彈是在1967年試爆成功的,這也屬于這一時期的科技成就,②正確;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l生在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這是屬于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③正確;中國的高速鐵路建設是在21世紀初才開始的,高速鐵路里程躍居世界第一也在21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④錯誤,綜上可知,A正確,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新中國外交和科技的發展,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2024 蕪湖模擬)東漢建武十九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九真蠻越后,“徙其渠帥三百余口于零陵(湖南)”。建武二十三年,平叛南郡蠻越后,政府“徙其種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湖北)中”。該舉措( ?。?br/>A.刺激了社會變革 B.推動了民族融合C.消除了地區差異 D.實現了國家統一【分析】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可知,平叛南郡蠻越后,政府將當地居民遷徙到湖北,有利于推動民族融合,B項正確;材料舉措推動了民族融合,不能起到刺激社會變革的作用,排除A項;“消除了地區差異”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舉措推動了民族融合,東漢本就是統一國家,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魏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8.(2024 河西區期末)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承認了參會各國“享有他們自古以來的權利、特權、自由、優惠、自由行使領土權”,不論宗教的還是世俗的,都不應該受到侵犯。同時規定“參加協議的所有各方應有義務保衛和保護本和約的每一項條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論其信奉何宗教……”。該和約( ?。?br/>①承認了主權國家間平等的原則②否定了教會在國際事務中的權威③強調了和平談判方式解決爭端④申明了對違約者集體制裁的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國際法的發展,需要結合國際法發展的特征來解答。【解答】根據材料“享有他們自古以來的權利、特權、自由、優惠、自由行使領土權”可知承認了主權國家間平等的原則,有利于民族國家形成,①正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規定新教各派內部達成了和解,在新教與天主教之間則劃清了界限。按照當時新教與天主教的實際控制范圍而劃定的分界線,基本上確定了歐洲大陸的宗教格局,而不是否定了教會在國際事務中的權威,②錯誤;根據材料“參加協議的所有各方應有義務保衛和保護本和約的每一項條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論其信奉何宗教……”得出強調了和平談判方式解決爭端,③正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申明了對違約者集體制裁的原則,作為歐洲中世紀與近代史時期之交的第一個多邊條約,是國際法發展過程中的一塊重要里程碑,④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國際法的發展,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2024 黑龍江模擬)1971年3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對于使用美國護照去中國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結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貿易的法令。這些政策變化表明美國( ?。?br/>A.積極傳遞與中國接近的信息B.切實推進與中國的新型區域合作C.徹底改變了敵視中國的政策D.落實《中美聯合公報》的原則立場【分析】本題考查中美關系正?;南嚓P知識。關鍵信息是“尼克松宣布結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貿易的法令”。【解答】材料取消“限制和禁令”,體現美國對中國有和好的可能,這為之后尼克松訪問中國做了鋪墊,故A正確。切實推進與中國的新型區域合作出現在改革開放后,故排除B。C表述錯誤,故排除。D是在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簽訂的。故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中美關系的演變情況,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可以排除法解決問題。20.(2024 張掖模擬)1949年10月6日,王稼祥被任命為首任駐蘇大使,也是新中國第一位駐外大使。12月16日,外交部正式組建完成,同時單獨成立了蘇聯東歐司,負責處理與蘇聯東歐國家的事務。這體現出新中國( ?。?br/>A.外交方針日益成熟B.注重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C.注重政黨間的交往D.國家建設的外部環境已明顯改善【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在對外交往上注重與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友好關系,B項正確;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選項中“日益成熟”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政黨交往,無法得出“注重政黨間的交往”的結論,排除C項;當時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堅持對華采取敵對政策,國家建設的外部環境并未發生明顯的改善,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初期的外交,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