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貨幣與賦稅制度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 合肥模擬)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自此地丁銀基本固定下來。1723年(雍正元年),開始大規模實行“攤丁入畝”,由于各地開始時間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緒年間才完成。由此可知清代賦稅改革( )A.將徭役和稅收合二為一B.使國家逐漸放松了對人口的控制C.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D.周期長且地方實行的時間差異大2.(2024 成都期末)16、17世紀,西班牙所屬拉美殖民地生產的白銀約占世界的85%,其中半數流入到了中國。對中國而言,這一狀況( )A.促進了賦稅改革 B.扭轉了貿易逆差C.抑制了物價上漲 D.引領了商業革命3.(2024 儋州校級期末)如表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黃金儲備變化表(單位噸)。據此可知( )年份 世界總額 美國 英國 德國 日本1913 48.59 12.9 1.65 2.79 0.651918 68.16 26.58 5.21 5.39 2.261933 120.05 40.12 9.28 0.92 2.121938 ﹣ 145.12 26.90 0.29 1.64A.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經確立B.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C.英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削弱D.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已形成了統一的標準4.(2024 湖南模擬)北宋元裙年間都水使者吳安持言:“州縣夫役,舊法以人丁戶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問貧富,有偏重偏輕之弊。請除。以次降殺,使輕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聽州縣從便。”北宋李元弼在總結自己當縣令的經驗時說:“差夫役,總計家業錢均定;遂無偏曲。”這說明宋代( )A.商品經濟高度繁榮 B.土地兼并現象嚴重C.賦役負擔不斷加重 D.勞役制度發生變化5.(2024 湖南學業考試)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居世界貨幣體系中心的貨幣是( )A.美元 B.英鎊 C.日元 D.歐元6.(2024 黑龍江期末)《全唐文》中記載:“定稅之數,皆計緡錢。納稅之時,多配綾絹”“自建中元年初定兩稅,至今四十年矣。當時絹一匹為錢四千,米一斗為錢二百,稅戶之輸十千者,為絹二匹半而足矣。今稅額如故,而 絹一匹價不過八百,米一斗不過五十。”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A.賦稅貨幣化加劇了經濟的通貨緊縮B.稅法改革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C.兩稅法改革違背了賦稅公平的原則D.兩稅法執行過程中出現一定偏離7.(2024 上海學業考試)二戰后,為重塑世界貨幣體系,美國主導( )A.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B.實施了馬歇爾計劃C.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D.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8.(2024 湖州期末)以下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讀正確的是( )A.實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浮動匯率制B.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C.20世紀80年代該體系走向瓦解D.該體系有利于歐美推行世界霸權9.(2024 道里區校級期末)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的標志是( )A.控制聯合國的局面被改變B.1937年爆發的經濟危機C.歐共體發展成歐盟D.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10.(2024 陽明區校級期中)漢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兩次發布“除田租稅之半”的政策,使得稅率降到了三十稅一,到了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更是全免田租。此舉旨在( )A.彰顯皇帝的仁政 B.系統反思秦朝的暴政C.促進經濟的恢復 D.抑制土地兼并的行為11.(2024 天祝縣校級期末)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貝幣演變而來的蟻鼻錢;中原農耕地區開始使用形制仿農具鏟的布幣;東部、北部漁獵地區則出現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幣;再后來又出現了形制取自紡輪或玉璧的圜錢,從而形成了先秦貨幣四大體系。由此可見,先秦貨幣的形成( )A.與各地區生產活動有關B.反映了農業經濟的繁榮C.不利于統一國家的形成D.說明冶鐵技術發展迅速12.(2024 臨渭區校級期末)1994年,中共中央進行了財稅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財政“包干制”逐漸變為中央與地方事權基礎上的“分稅制”,中央與地方稅收征收體系相互獨立局面形成;改革與完善稅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對國有企業的“特殊照顧”,使所有企業都處于平等的競爭環境。上述舉措是基于( )A.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日益改變B.經濟市場化趨勢逐漸增強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D.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13.(2024春 晉中期末)1971年8月5日,美國不惜違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則,單方面宣布停止按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官價兌換各國持有的美元,并對外國產品加征10%進口稅率,直到美國的所有貿易伙伴同意其貨幣對美元升值為止。這一做法( )A.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B.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C.反映了美國政策的單邊主義色彩D.導致美元喪失了國際貨幣地位14.(2024 市中區校級學業考試)二戰后某國際文件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上述規定產生的最主要影響是( )A.統一了戰后全球貨幣核心地位關系B.穩定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本秩序C.確立了各國貨幣與黃金直接掛勾制度D.確立美國干涉各國貨幣匯率先例15.(2024 湖州期中)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規定“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這一舉措的主要意圖是( )A.解決土地兼并問題 B.簡化稅收名目C.增強對農民的控制 D.保證財政收入16.(2024 晉城一模)1968年,法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首次提出創立一種新的世界貨幣來取代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后來演變為特別提款權。特別提款權并非是一種真實的貨幣,它只是用于成員國官方結算的一種單位。這表明( )A.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受到了挑戰B.美元的世界主導地位喪失C.歐洲聯合增強了抗衡美國的實力D.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瓦解17.(2024 雙塔區校級期末)《新唐書》載:“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這說明唐朝租庸調制( )A.基本特點是以丁計稅B.實行以田畝為主的征收標準C.適應了發達的商品經濟D.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18.(2024 湖南學業考試)唐時期創立的錢幣為( )A.半兩錢 B.五銖錢 C.通寶錢 D.交子19.(2024 商水縣校級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通過20世紀上半期的震蕩,人們開始認識到維護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穩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維護世界金融秩序穩定的國際性組織是( )A.聯合國 B.歐共體C.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24 鐵嶺模擬)宋朝時,江南地區開始出現稻麥兩熟制,但租佃契約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舊例,佃戶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規定額繳租,而所種之麥并不征租,全部歸佃戶所有。宋朝的這一收租做法( )A.使民眾飲食結構根本改變B.有利于稻麥兩熟制的推廣C.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均衡D.推動了農產品商品化進程新課預習銜接 貨幣與賦稅制度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4 合肥模擬)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自此地丁銀基本固定下來。1723年(雍正元年),開始大規模實行“攤丁入畝”,由于各地開始時間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緒年間才完成。由此可知清代賦稅改革( )A.將徭役和稅收合二為一B.使國家逐漸放松了對人口的控制C.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D.周期長且地方實行的時間差異大【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賦稅制度,解答本題需正確解讀材料中“1723年(雍正元年),開始大規模實行“攤丁入畝”,由于各地開始時間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緒年間才完成”的主旨即可。【解答】根據材料中“1723年(雍正元年),開始大規模實行“攤丁入畝”,由于各地開始時間不一,有的省份直到光緒年間才完成”可知,清代賦稅改革周期長且地方實行的時間差異大,故D項正確;題干所給材料反映的是清代賦稅改革周期長且地方實行的時間差異大,“將徭役和稅收合二為一”與材料主旨無關,故A項錯誤;題干所給材料反映的是清代賦稅改革周期長且地方實行的時間差異大,“使國家逐漸放松了對人口的控制”與材料主旨無關,故B項錯誤;“商品經濟的發展”在題干所給材料信息中沒有涉及,故C項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古代賦稅制度,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的能力,難度較小。2.(2024 成都期末)16、17世紀,西班牙所屬拉美殖民地生產的白銀約占世界的85%,其中半數流入到了中國。對中國而言,這一狀況( )A.促進了賦稅改革 B.扭轉了貿易逆差C.抑制了物價上漲 D.引領了商業革命【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賦稅制度,試題難度一般,白銀大量涌入中國,推動了明朝時期的賦稅制度改革。【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美洲白銀大量涌入中國,推動了一條鞭法的出現,A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貿易逆差無關,B選項排除。白銀大量涌入中國必然推動物價上漲,C選項排除。商業革命發生在歐洲,D選項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側重對材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解題關鍵在于對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發展的準確把握。3.(2024 儋州校級期末)如表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黃金儲備變化表(單位噸)。據此可知( )年份 世界總額 美國 英國 德國 日本1913 48.59 12.9 1.65 2.79 0.651918 68.16 26.58 5.21 5.39 2.261933 120.05 40.12 9.28 0.92 2.121938 ﹣ 145.12 26.90 0.29 1.64A.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已經確立B.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C.英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削弱D.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已形成了統一的標準【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世界貨幣體系,要求學生結合世界貨幣體系發展的特征來分析。【解答】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黃金儲備快速上升,英國的黃金儲備上升緩慢,這意味著英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主導地位被削弱,C項正確;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召開標志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確立,排除A項;1973年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排除B項;通過題干無法看出當時形成了統一的貨幣標準,排除D項。故選:C。【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進的世界貨幣體系發展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4.(2024 湖南模擬)北宋元裙年間都水使者吳安持言:“州縣夫役,舊法以人丁戶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問貧富,有偏重偏輕之弊。請除。以次降殺,使輕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聽州縣從便。”北宋李元弼在總結自己當縣令的經驗時說:“差夫役,總計家業錢均定;遂無偏曲。”這說明宋代( )A.商品經濟高度繁榮 B.土地兼并現象嚴重C.賦役負擔不斷加重 D.勞役制度發生變化【分析】本題考查古代賦稅制度,中國賦稅制度起源甚早,秦始皇統一全國后,進一步肯定和發展了已往的賦稅制度。【解答】“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問貧富,有偏重偏輕之弊”不能體現商品經濟是否繁榮,故A項錯誤;“州縣夫役,舊法以人丁戶口科差”可見主要講到了差役,沒有涉及土地兼并問題,故B項錯誤;“差夫役,總計家業錢均定;遂無偏曲”沒有體現差役的輕重問題,故C項錯誤;從“州縣夫役,舊法以人丁戶口科差,今元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問貧富,有偏重偏輕之弊。請除。以次降殺,使輕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聽州縣從便”可得出差役從“不問貧富,有偏重偏輕之弊”到“以次降殺,使輕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的變化,故D項正確。故選:D。【點評】免役法廢除原來按戶等輪流充當州縣差役的辦法,改由州縣官府自行出錢雇人應役。雇員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分攤。原來不用負擔差役的女戶、寺觀,也要繳納半數的役錢,稱為“助役錢”。5.(2024 湖南學業考試)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居世界貨幣體系中心的貨幣是( )A.美元 B.英鎊 C.日元 D.歐元【分析】本題考查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體系。解答本題需要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解答】結合所學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故A項正確。以英鎊為中心貨幣體系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出現之間的貨幣體系,故B項錯誤。C項明顯錯誤,排除。歐元是歐盟內部的貨幣,故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對布雷頓森林體系實質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6.(2024 黑龍江期末)《全唐文》中記載:“定稅之數,皆計緡錢。納稅之時,多配綾絹”“自建中元年初定兩稅,至今四十年矣。當時絹一匹為錢四千,米一斗為錢二百,稅戶之輸十千者,為絹二匹半而足矣。今稅額如故,而 絹一匹價不過八百,米一斗不過五十。”這可用于說明當時( )A.賦稅貨幣化加劇了經濟的通貨緊縮B.稅法改革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C.兩稅法改革違背了賦稅公平的原則D.兩稅法執行過程中出現一定偏離【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的賦稅制度,解題關鍵信息是“定稅之數,皆計緡錢。納稅之時,多配綾絹”“自建中元年初定兩稅,至今四十年矣。當時絹一匹為錢四千,米一斗為錢二百,稅戶之輸十千者,為絹二匹半而足矣。今稅額如故,而 絹一匹價不過八百,米一斗不過五十”。【解答】A.根據材料可知,兩稅法以征收貨幣為主,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發展,但過多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引發錢貴物輕的現象,即賦稅貨幣化加劇經濟的通貨緊縮,故正確。B.說法與材料相悖,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賦稅貨幣化客觀上加重了農民賦稅負擔,這與違背賦稅公平無關,排除D.材料不涉及兩稅法執行存在偏離無關,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的賦稅制度,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7.(2024 上海學業考試)二戰后,為重塑世界貨幣體系,美國主導( )A.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B.實施了馬歇爾計劃C.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D.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學生結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來分析。【解答】A.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可知在二戰后為了重新塑造世界貨幣體系,美國主導建立了戰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B.馬歇爾計劃并不是為了重新塑造戰后世界貨幣體系;C.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是蘇聯的措施,不是美國的舉措;D.建立世界貿易組織是在1995年,是世界貿易體系的表現。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戰后世界貨幣體系和貿易體系建立的表現,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8.(2024 湖州期末)以下關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讀正確的是( )A.實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浮動匯率制B.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C.20世紀80年代該體系走向瓦解D.該體系有利于歐美推行世界霸權【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體系,要求學生結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B項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下,實行的是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排除A項;20世紀70年代該體系走向瓦解,排除C項;該體系主要是有利于美國,而非有利于歐美,排除D項。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點和影響,學生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9.(2024 道里區校級期末)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的標志是( )A.控制聯合國的局面被改變B.1937年爆發的經濟危機C.歐共體發展成歐盟D.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學生結合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發展變化特征來分析。【解答】A.顯示美國的政治霸權被打破,排除A;B.經濟危機爆發于1929年,排除B;C.歐共體發展成歐盟說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排除C。D.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其目的就是保證美國取得二戰后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標志著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故選:D。【點評】解答問題要搞清楚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變化特征,還要搞清楚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特點。10.(2024 陽明區校級期中)漢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兩次發布“除田租稅之半”的政策,使得稅率降到了三十稅一,到了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更是全免田租。此舉旨在( )A.彰顯皇帝的仁政 B.系統反思秦朝的暴政C.促進經濟的恢復 D.抑制土地兼并的行為【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應重點掌握西漢初期的統治措施、目的和作用。【解答】A.根據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彰顯皇帝的仁政“不是漢文帝免稅的本質目的,排除;B.題干中材料強調的是休養生息,無法體現“系統反思秦朝的暴政”,排除;C.根據題干中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兩次頒布減免田租的政策,降低稅率,是為了休養生息,促進經濟的恢復,此項正確;D.題干中材料內容并未涉及土地兼并的行為,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的是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綜合分析能力。11.(2024 天祝縣校級期末)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貝幣演變而來的蟻鼻錢;中原農耕地區開始使用形制仿農具鏟的布幣;東部、北部漁獵地區則出現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幣;再后來又出現了形制取自紡輪或玉璧的圜錢,從而形成了先秦貨幣四大體系。由此可見,先秦貨幣的形成( )A.與各地區生產活動有關B.反映了農業經濟的繁榮C.不利于統一國家的形成D.說明冶鐵技術發展迅速【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貨幣的演進歷程,解題關鍵信息是“南方的楚地流行由貝幣演變而來的蟻鼻錢;中原農耕地區開始使用形制仿農具鏟的布幣;東部、北部漁獵地區則出現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幣;再后來又出現了形制取自紡輪或玉璧的圜錢”。【解答】A.材料“貝幣”“中原農耕地區開始使用形制仿農具鏟的布幣”“東部、北部漁獵地區則出現了形制仿工具刀的刀幣”“紡輪”等體現的是各地區的生產活動對當時貨幣形制的影響,A項正確;B.貨幣形制多仿自農業生產工具,說明了農業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但不能得出農業經濟繁榮,排除B項;C.“不利于統一國家的形成”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D.當時貨幣的主要材質是銅,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貨幣的演進歷程,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2.(2024 臨渭區校級期末)1994年,中共中央進行了財稅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財政“包干制”逐漸變為中央與地方事權基礎上的“分稅制”,中央與地方稅收征收體系相互獨立局面形成;改革與完善稅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對國有企業的“特殊照顧”,使所有企業都處于平等的競爭環境。上述舉措是基于( )A.公有制的主導地位日益改變B.經濟市場化趨勢逐漸增強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D.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稅收制度,要求學生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和影像來分析。【解答】根據材料“1994年”“中央與地方稅收征收體系相互獨立局面形成”“逐步取消了對國有企業的‘特殊照顧’,使所有企業都處于平等的競爭環境”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尤其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后,中央為適應經濟市場化趨勢增強的現實需要,進行了財稅制度改革,B項正確;財稅制度改革無法體現公有制主導地位的變化,排除A項;1984年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排除C項;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排除D項。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征和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13.(2024春 晉中期末)1971年8月5日,美國不惜違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則,單方面宣布停止按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官價兌換各國持有的美元,并對外國產品加征10%進口稅率,直到美國的所有貿易伙伴同意其貨幣對美元升值為止。這一做法( )A.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瓦解B.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C.反映了美國政策的單邊主義色彩D.導致美元喪失了國際貨幣地位【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題的關鍵是識讀題干材料。【解答】根據材料“1971年8月5日,美國不惜違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則,單方面宣布停止按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官價兌換各國持有的美元,并對外國產品加征10%進口稅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國為了本國利益而采取的單邊行動,這正是單邊主義的表現,C項正確;“徹底瓦解”說法夸大,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是一個過程,排除A項;材料主要表現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單邊主義行動,沒有體現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事件,排除B項;美元并未喪失國際貨幣地位,美元至今仍然是主要的國際貨幣之一,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閱讀史料、歷史解釋能力。14.(2024 市中區校級學業考試)二戰后某國際文件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上述規定產生的最主要影響是( )A.統一了戰后全球貨幣核心地位關系B.穩定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本秩序C.確立了各國貨幣與黃金直接掛勾制度D.確立美國干涉各國貨幣匯率先例【分析】本題以二戰后某國際文件規定內容為切入點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據題干“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可知,以上述規定產生的最主要影響是穩定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本秩序,故B項正確。其余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關鍵信息“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的分析理解。需要掌握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1)積極作用:①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 ②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③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④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2)消極作用:①使美國在戰后國際貨幣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②加強美國在國際金融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確立美國在相當長時間左右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15.(2024 湖州期中)780年唐朝實行兩稅法,規定“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這一舉措的主要意圖是( )A.解決土地兼并問題 B.簡化稅收名目C.增強對農民的控制 D.保證財政收入【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的稅收制度,要求學生結合古代稅收制度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解答】根據“不論土戶、客戶,一律編人現居州縣的戶籍,按丁壯和財產多少定出戶等。”可得出兩稅法將唐中期以來名目繁多的雜稅統一為戶稅和地稅兩種,并規定“此外斂者,以枉法論”,這樣既簡化了征稅名目,又可使賦稅相對穩定,在一定時期內保證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故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土地兼并解決不了,排除A;B項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兩稅法減輕了人身依附關系,排除C。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搞清楚古代稅收制度的特點和影響,學生要有一定的結合所學知識理解材料的能力。16.(2024 晉城一模)1968年,法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首次提出創立一種新的世界貨幣來取代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后來演變為特別提款權。特別提款權并非是一種真實的貨幣,它只是用于成員國官方結算的一種單位。這表明( )A.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受到了挑戰B.美元的世界主導地位喪失C.歐洲聯合增強了抗衡美國的實力D.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瓦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學生結合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發展過程和內容特征來分析。【解答】A.從材料可以看出,美元在60年代后期出現了危機,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下規定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受到了沖擊。B.但是美元并沒有喪失主導的地位。C.材料沒有體現出歐洲聯合的作用。D.布雷頓森林體系在60年代后期還沒有瓦解。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首先搞清楚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其次,搞清楚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的特征。17.(2024 雙塔區校級期末)《新唐書》載:“有田則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這說明唐朝租庸調制( )A.基本特點是以丁計稅B.實行以田畝為主的征收標準C.適應了發達的商品經濟D.不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的賦稅制度,側重于考查的是唐朝的租庸調制。【解答】A.根據“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可以看出唐朝的租庸調的征收標準之一是人丁,故正確;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租庸調是以人丁為主的服役制度,故排除;C.租庸調主要是以人丁為征收標準,沒有放松對于人身的控制,所以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故排除;D.以庸代役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故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的租庸調制,答題的關鍵是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難度系數易。18.(2024 湖南學業考試)唐時期創立的錢幣為( )A.半兩錢 B.五銖錢 C.通寶錢 D.交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貨幣,要求學生結合中國貨幣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解答】唐時期創立的錢幣為通寶錢,C正確;A是秦朝,B是漢朝,D是宋朝,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貨幣,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2024 商水縣校級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通過20世紀上半期的震蕩,人們開始認識到維護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穩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維護世界金融秩序穩定的國際性組織是( )A.聯合國 B.歐共體C.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解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負責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故D項正確;聯合國屬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組織,歐共體是區域性的經濟組織,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針對的是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關稅,不符合題意,故A、B、C三項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二戰后形成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了解,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對教材知識的運用能力,難度不大。20.(2024 鐵嶺模擬)宋朝時,江南地區開始出現稻麥兩熟制,但租佃契約仍按原先每年秋熟收租舊例,佃戶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規定額繳租,而所種之麥并不征租,全部歸佃戶所有。宋朝的這一收租做法( )A.使民眾飲食結構根本改變B.有利于稻麥兩熟制的推廣C.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均衡D.推動了農產品商品化進程【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根據材料“佃戶只在秋收稻米中按規定額繳租,而所種之麥并不征租,全部歸佃戶所有”并結合所學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分析作答。【解答】由材料可知,佃戶種兩季莊稼卻只交一季的租賦,另一季收獲全部歸自己所有,這有利于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稻麥兩熟制的推廣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B項正確;水稻與大、小麥的種植推廣能改善民眾飲食結構,但不可能根本改變民眾的飲食結構,A項說法絕對,排除A項;僅憑材料中稻麥的種植情況和收租情況,無法得出“區域經濟發展均衡”,故C項錯誤;材料未體現農產品和市場的聯系加強,不能得出“推動了農產品商品化進程”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賦稅制度,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