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4 環翠區三模)據統計,民國初年有312個政治性黨派,具有健全或具體政綱者不過35個,其中涉及“振興實業”與“普及教育”內容的各有10多個。由此可知當時( )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實業與教育思想深入民心C.多數黨派缺乏政治傾向D.社會各界投身于政治運動2.(2024 益陽期末)1933年瑞金蘇維埃中央政府大力倡辦合作社,年底各種合作社發展到二千四百多個。同年,人民委員會提出掃除文盲的口號,并決定制訂國民教育計劃,陸續創辦了蘇維埃大學等二十多種高中級學校。上述措施的推行( )A.旨在推動城市的武裝斗爭B.有利于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C.遏制了“左”傾思想的蔓延D.改變了根據地的社會結構和性質3.(2024春 朝陽區期末)1929年12月,古田會議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定了______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_____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根據相關知識判斷,文中“_____”應填寫( )A.國民革命軍 B.工農紅軍C.八路軍 D.人民解放軍4.(2024 秦安縣校級期末)20世紀50年代,我國推動民主制度建設的主要舉措是( )A.新政協的召開B.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進行社會主義改造D.將“依法治國”正式寫入憲法5.(2024 石家莊期末)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實施,這是我國歷史上首部以根本大法形式確定的資產階級革命成果: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奠定了新中國依憲治國的基礎。這體現了中國( )A.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 B.社會主義法律的豐富C.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 D.民主法制精神的發展6.(2024 清遠期末)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一重要思想。該緊急會議召開于( )A.古田 B.漢口 C.遵義 D.瓦窯堡7.(2024 鼓樓區校級月考)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首要任務是( )A.制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B.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C.制定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D.分析國內國際的矛盾變化8.(2024 紅山區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幟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決定五星紅旗作為國旗的會議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9.(2024 大通縣期末)習近平主席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的大會上說“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這一講話體現了我國政府始終堅持( )A.工農民主專政 B.人民當家作主C.人民直接選舉 D.人民權力至上10.(2024 額爾古納市校級月考)1911年12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在南京召開。與會人員中有來自全國17個省的代表,根據選舉規則,每個省份只有1張選票,一共17張選票。最終,孫中山獲得16票。這說明( )A.結束封建專制統治是大勢所趨B.民國政府借鑒西方文官制度C.各界期盼民主共和能盡快實現D.孫中山具有較高的政治聲望11.(2024春 邯鄲期末)1949年11月,農工黨在北京召開第五次全國干部會議。會議通過的《宣言》稱,“要團結全黨同志,接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實行自我改造”,會議還作出“停止吸收黨員、發展組織,繼續切實進行全國黨務的整理,嚴格執行黨的政治教育的紀律”的決定。這( )A.旨在構建全國統一的意識形態B.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C.有助于實現群眾參政議政的愿望D.順應了構建新型政黨制度的要求12.(2024 山東學業考試)“紅船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與該精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中共一大 C.南昌起義 D.渡江戰役13.(2024 桂林二模)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創辦中央機關報《紅色中華》,其主要任務為“組織蘇區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積極參加蘇維埃政權”,“盡量揭破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軍閥及一切反動政治派別進攻革命欺騙工農的陰謀”等。這表明《紅色中華》的創辦( )A.致力于擴大革命的群眾基礎B.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C.扭轉了國共對峙的不利局面D.創新了民主革命的宣傳方式14.(2024 益陽期末)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公營企業中,組織工人開展勞動競賽,比數量、比質量、比成本,并對先進個人授予“勞模”稱號,勞動光榮的觀念逐漸樹立起來。這一舉措有利于( )A.打破敵人的武裝圍剿 B.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C.扭轉長征的被動局面 D.聯合各階級共同抗日15.(2024 濟南模擬)“聽八一、南昌天半,一片槍聲驚廣宇”,材料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是(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B.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C.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D.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16.(2024 達州期末)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1927年國共分裂以后,……毛澤東所采取的非正統做法,令他處在了與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對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終取得了共產黨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澤東采取的“非正統做法”是指( )A.分析闡明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B.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C.反對城市罷工、怠工的斗爭方法D.領導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大屠殺17.(2024 沙坪壩區校級月考)1935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中央銀行重慶分行,9月宣布四川省內一切交易均以中央本鈔為本位,停止“地鈔”(四川各地軍閥自行印發的鈔票)使用,準以“地鈔”10元換中央本鈔8元,市面流通之銀元以1元兌換中央本鈔1元,如拒絕使用中央本鈔以擾亂金融治罪。國民政府這一舉措( )A.有助于建設穩固的抗戰后方B.是對民族資本發展的重大打擊C.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和歡迎D.導致法幣的貶值通貨膨脹嚴重18.(2024 和平區校級期末)南京臨時政府廢除清朝監察制度,份照西方以參議院行使彈劾權,監督各級官吏。袁世凱則拋棄議會監察制度,改為仿行封建社會監察機構的組織形式,建立類似都察院的平政院和肅政廳。袁世凱倒臺后,議會監察制度恢復,然而形同虛設。這說明( )A.監察制度保證民主實施B.議會監察制更具優越性C.封建殘余阻礙政治變革D.近代官制改革的曲折性19.(2024 福州期末)以南昌起義為題材的相關影視劇持續火熱,如《八月一日》《建軍大業》《子夜槍聲》《八一風暴》等。這主要是由于,南昌起義( )A.實現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B.揭開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序幕C.標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D.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新課預習銜接 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4 環翠區三模)據統計,民國初年有312個政治性黨派,具有健全或具體政綱者不過35個,其中涉及“振興實業”與“普及教育”內容的各有10多個。由此可知當時( )A.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B.實業與教育思想深入民心C.多數黨派缺乏政治傾向D.社會各界投身于政治運動【分析】本題考查了民國初年政治情況的相關知識,根據題干“具有健全或具體政綱者不過35個,其中涉及“振興實業”與“普及教育”內容的各有10多個”可知民國初年政黨多數沒有具體的政綱和統一的主張。【解答】從題干可知,許多政黨都沒有明的綱領與目標內容,真正有自己的綱領追求的政黨鳳毛麟角,所以臻于完善說法錯誤,排除A;從題干312個政治性黨派中只有10多個政黨涉及到振興實業和普及教育,可知當時的實業與教育思想并沒有那么深入,排除B;從題干可知,只有很少一部分政黨有自己的綱領,可見多數的政治性黨派都缺乏了政治傾向,只是在黨派中,但并沒有提實質性的政治建設的觀點,故C正確;題干中只是體現了政治學黨派的數量,但沒有體現出社會各界這一點,我們不能從中得出黨派中是否有社會各個階級的參與,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難度較小,以民國初年的政黨特點為背景切入,考查學生仔細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2.(2024 益陽期末)1933年瑞金蘇維埃中央政府大力倡辦合作社,年底各種合作社發展到二千四百多個。同年,人民委員會提出掃除文盲的口號,并決定制訂國民教育計劃,陸續創辦了蘇維埃大學等二十多種高中級學校。上述措施的推行( )A.旨在推動城市的武裝斗爭B.有利于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C.遏制了“左”傾思想的蔓延D.改變了根據地的社會結構和性質【分析】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有“大力倡辦合作社”“掃除文盲”“創辦了蘇維埃大學等二十多種高中級學校”等。【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大力倡辦合作社”“掃除文盲”“創辦了蘇維埃大學等二十多種高中級學校”等信息可知,蘇維埃政權的上述措施有利于根據地經濟發展和根據地軍民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有利于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故B項說法符合題意。蘇維埃政權的措施可能有利于城市的斗爭,但這不是上述措施的目的,A項錯誤。材料信息與左”傾思想無關,排除C項。蘇維埃政權創辦的合作社會改變根據地的經濟結構,而不是社會結構和性質,教育措施更沒有這種作用,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根據地建設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難度適中。3.(2024春 朝陽區期末)1929年12月,古田會議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定了______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_____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根據相關知識判斷,文中“_____”應填寫( )A.國民革命軍 B.工農紅軍C.八路軍 D.人民解放軍【分析】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結合古田會議的內容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929年,正值工農武裝割據時期,古田會議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規定了工農紅軍性質、宗旨和任務,重申了中國共產黨對工農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的原則,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B項正確;國民革命軍是國民大革命時期的軍隊,排除A項;八路軍是抗戰時期的軍隊,排除C項;人民解放軍是解放戰爭時期的軍隊名稱,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4.(2024 秦安縣校級期末)20世紀50年代,我國推動民主制度建設的主要舉措是( )A.新政協的召開B.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進行社會主義改造D.將“依法治國”正式寫入憲法【分析】本題考查我國民主政治建設,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時間,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意義分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標志著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推動了我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故B項正確;新政協會議召開于1949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社會主義改造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與民主制度無關,故C項錯誤;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5.(2024 石家莊期末)1912年3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實施,這是我國歷史上首部以根本大法形式確定的資產階級革命成果: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奠定了新中國依憲治國的基礎。這體現了中國( )A.由人治到法治的轉變 B.社會主義法律的豐富C.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 D.民主法制精神的發展【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五四憲法,解題關鍵信息是“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奠定了新中國依憲治國的基礎”。【解答】A.材料不涉及人治內容,排除;B.材料只涉及五四憲法,不能看出社會主義法律的豐富,排除;C.材料只涉及兩部部法律,不能看出法律體系完善,排除;D.根據“這是我國歷史上首部以根本大法形式確定的資產階級革命成果”“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奠定了新中國依憲治國的基礎”分析可知,從《臨時約法》到五四憲法,民主法制精神得到了發展,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五四憲法,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6.(2024 清遠期末)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一重要思想。該緊急會議召開于( )A.古田 B.漢口 C.遵義 D.瓦窯堡【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國共十年對峙,解題關鍵信息是“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解答】根據“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會議室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B正確;ACD與材料不相符,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7.(2024 鼓樓區校級月考)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首要任務是( )A.制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B.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C.制定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D.分析國內國際的矛盾變化【分析】本題考查第一屆全國人大和54憲法,作答本題要結合材料和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第一屆人大的首要任務是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選項C正確;第一屆人大召開時,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制定,選項A、B排除;1956年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外的矛盾變化,排除選項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屆全國人大和54憲法,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發現問題的能力。8.(2024 紅山區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幟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決定五星紅旗作為國旗的會議是(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B.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D.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分析】本題考查第一屆政協會議,考生需要熟知黨與國家的重大會議。【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將五星紅旗定為國旗,故A正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國共產黨,沒有討論國旗問題,故排除B;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沒有討論國旗問題,故排除C;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沒有討論國旗問題,故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通過第一屆政協會議來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的能力。9.(2024 大通縣期末)習近平主席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的大會上說“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這一講話體現了我國政府始終堅持( )A.工農民主專政 B.人民當家作主C.人民直接選舉 D.人民權力至上【分析】本題考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解題的關鍵是解讀材料“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的主旨,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特點分析。【解答】根據材料“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可以看出材料強調的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即人民當家作主,故B項正確;新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不是工農民主專政,故A項錯誤;我國推行的是間接民主,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人民權力至上,故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0.(2024 額爾古納市校級月考)1911年12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在南京召開。與會人員中有來自全國17個省的代表,根據選舉規則,每個省份只有1張選票,一共17張選票。最終,孫中山獲得16票。這說明( )A.結束封建專制統治是大勢所趨B.民國政府借鑒西方文官制度C.各界期盼民主共和能盡快實現D.孫中山具有較高的政治聲望【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中華民國的成立,解題關鍵信息是“1911年12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在南京召開。與會人員中有來自全國17個省的代表,根據選舉規則,每個省份只有1張選票,一共17張選票。最終,孫中山獲得16票”。【解答】A.僅從選票的狀況,無法得出結束封建專制統治是大勢所趨,排除;B.文官制度是有關文官的考試、錄用、考核、任用、獎懲、培訓、工資、福利和退休等方面的各項管理制度的總稱,僅從選票的狀況,無法體現借鑒西方的文官制度,排除;C.僅從選票的狀況,并不能突出“各界”的期盼信息,排除;D.據材料“與會人員中有來自全國17個省的代表,根據選舉規則,每個省份只有1張選票,一共17張選票。最終,孫中山獲得16票”,可知全國總共有17張選票,孫中山獲得了16張選票,說明其有較高的政治聲望,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中華民國的成立,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1.(2024春 邯鄲期末)1949年11月,農工黨在北京召開第五次全國干部會議。會議通過的《宣言》稱,“要團結全黨同志,接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實行自我改造”,會議還作出“停止吸收黨員、發展組織,繼續切實進行全國黨務的整理,嚴格執行黨的政治教育的紀律”的決定。這( )A.旨在構建全國統一的意識形態B.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C.有助于實現群眾參政議政的愿望D.順應了構建新型政黨制度的要求【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依據材料“要團結全黨同志,接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實行自我改造”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材料中農工黨會議要求團結全黨同志,接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據所學可知,1949年伴隨著北平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我國確立了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D項正確;A項說法不符史實,材料中農工黨會議并非是為了構建全國統一的意識形態,而是為了順應了構建新型政黨制度的要求,排除A項;材料信息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相關,據材料無法得出農工黨會議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農工黨會議,涉及制度是政治協商制度,材料信息有助于實現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愿望,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政治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12.(2024 山東學業考試)“紅船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與該精神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中共一大 C.南昌起義 D.渡江戰役【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解題關鍵信息是“紅船精神”。【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紅船”指的是嘉興南湖的游船,是中共黨一大召開的地點,因此與之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中共一大,B正確;ACD與材料不相符,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側重于考查基礎知識,難度較低。13.(2024 桂林二模)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創辦中央機關報《紅色中華》,其主要任務為“組織蘇區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積極參加蘇維埃政權”,“盡量揭破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軍閥及一切反動政治派別進攻革命欺騙工農的陰謀”等。這表明《紅色中華》的創辦( )A.致力于擴大革命的群眾基礎B.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C.扭轉了國共對峙的不利局面D.創新了民主革命的宣傳方式【分析】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根據材料“組織蘇區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積極參加蘇維埃政權”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材料“組織蘇區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積極參加蘇維埃政權”“盡量揭破帝國主義與國民黨軍閥及一切反動政治派別進攻革命欺騙工農的陰謀”和所學可知,國共對峙時期,中國共產黨走群眾路線,揭露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陰謀,主要是為了擴大革命的群眾基礎,A項正確;“左傾”錯誤指的是不顧國情,照搬他國經驗,材料未涉及,排除B項;報刊的創辦并未扭轉國共對峙的不利局面,排除C項;報刊的創辦并非是民主革命宣傳方式的創新,在此之前就已經存在,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14.(2024 益陽期末)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公營企業中,組織工人開展勞動競賽,比數量、比質量、比成本,并對先進個人授予“勞模”稱號,勞動光榮的觀念逐漸樹立起來。這一舉措有利于( )A.打破敵人的武裝圍剿 B.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C.扭轉長征的被動局面 D.聯合各階級共同抗日【分析】本題考查國共的十年對峙,結合題干“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公營企業中,組織工人開展勞動競賽,比數量、比質量、比成本,并對先進個人授予‘勞模’稱號”及土地革命的措施進行分析。【解答】根據題干“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公營企業中,組織工人開展勞動競賽,比數量、比質量、比成本,并對先進個人授予‘勞模’稱號”可知,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對根據地進行圍剿,中共組織的勞動競賽有助于調動工人的勞動積極性,促進生產發展,打破敵人的武裝圍剿,A項正確;國民革命在1927年結束,排除B項;中央蘇區的勞動競賽是在長征之前進行的,排除C項;這一時期根據地主要面對的是國民黨的圍剿而非日軍侵略,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國共的十年對峙,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15.(2024 濟南模擬)“聽八一、南昌天半,一片槍聲驚廣宇”,材料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是(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B.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C.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與嘗試D.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分析】本題考查南昌起義,根據材料“聽八一、南昌天半,一片槍聲驚廣宇”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材料“聽八一、南昌天半,一片槍聲驚廣宇”和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歷史事件是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當權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A項正確;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當權派的第一槍,并未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寶貴探索和嘗試是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不符合材料,排除C項;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南昌起義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16.(2024 達州期末)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說:“1927年國共分裂以后,……毛澤東所采取的非正統做法,令他處在了與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對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終取得了共產黨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毛澤東采取的“非正統做法”是指( )A.分析闡明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B.開辟“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C.反對城市罷工、怠工的斗爭方法D.領導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大屠殺【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農村包圍城市道路,解題關鍵信息是“1927年國共分裂以后,……毛澤東所采取的非正統做法,令他處在了與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對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終取得了共產黨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解答】A.革命分為兩步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的,與材料不相符,排除;B.根據“1927年國共分裂以后,……毛澤東所采取的非正統做法,令他處在了與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對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終取得了共產黨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分析可知,大革命失敗后,中共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與材料相符合,正確;C.材料強調的是工農武裝割據,但是并不反對城市罷工、怠工的斗爭方法,排除;D.領導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只是工農武裝割據的一方面,D項表述不全面,包含在B項中,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7.(2024 沙坪壩區校級月考)1935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中央銀行重慶分行,9月宣布四川省內一切交易均以中央本鈔為本位,停止“地鈔”(四川各地軍閥自行印發的鈔票)使用,準以“地鈔”10元換中央本鈔8元,市面流通之銀元以1元兌換中央本鈔1元,如拒絕使用中央本鈔以擾亂金融治罪。國民政府這一舉措( )A.有助于建設穩固的抗戰后方B.是對民族資本發展的重大打擊C.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和歡迎D.導致法幣的貶值通貨膨脹嚴重【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國民黨的獨裁統治,解題關鍵信息是“1935年2月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中央銀行”等。【解答】A.全面抗戰爆發后,南京國民政府所在地遷往重慶,這標志著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大后方最終形成,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幣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大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有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排除;C.南京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并未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表述有誤,排除;D.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國民政府在四川推行“中央鈔”取代“地鈔”,通過掌握貨幣發行權壟斷金融;后來隨著物價上漲,法幣不斷貶值,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8.(2024 和平區校級期末)南京臨時政府廢除清朝監察制度,份照西方以參議院行使彈劾權,監督各級官吏。袁世凱則拋棄議會監察制度,改為仿行封建社會監察機構的組織形式,建立類似都察院的平政院和肅政廳。袁世凱倒臺后,議會監察制度恢復,然而形同虛設。這說明( )A.監察制度保證民主實施B.議會監察制更具優越性C.封建殘余阻礙政治變革D.近代官制改革的曲折性【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中華民國的成立,解題關鍵信息是“南京臨時政府……仿照西方以參議院行使彈劾權,……袁世凱……仿行封建社會監察機構的組織形式,……袁世凱倒臺后,議會監察制度恢復,然而形同虛設”。【解答】A.根據材料“議會監察制度恢復,然而形同虛設”可知,監察制度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議會監察制的優越性,排除;C.材料體現近代官制改革的曲折過程,并沒有側重說明封建殘余的阻礙作用,排除;D.根據材料“南京臨時政府……仿照西方以參議院行使彈劾權,……袁世凱……仿行封建社會監察機構的組織形式,……袁世凱倒臺后,議會監察制度恢復,然而形同虛設”可知,近代監察制度的確立非常艱難,說明近代官制改革的曲折性,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中華民國的成立,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19.(2024 福州期末)以南昌起義為題材的相關影視劇持續火熱,如《八月一日》《建軍大業》《子夜槍聲》《八一風暴》等。這主要是由于,南昌起義( )A.實現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B.揭開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序幕C.標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D.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南昌起義,重點掌握南昌起義的意義。【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B項正確;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是在秋收起義后,排除A項;遵義會議標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排除C項;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南昌起義,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