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大氣受熱過程和大氣運動一.選擇題(共16小題)布拉風又被稱為冷空氣大瀑布,是從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經過陡峭的山坡向下傾落的干燥寒冷風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冷空氣受山脈阻擋,在山頂上空聚集,形成寒冷高氣壓,而附近海域溫暖廣闊,形成溫暖低氣壓。布拉風風力強,甚至可達40m/s,破壞力大。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根據圖文信息,推測圖示地區最容易發生布拉風的地點(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長湖位于江漢平原,面積約157.1平方千米,對周邊地區的小氣候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冬季長湖能顯著提高日最低氣溫,不同風向下增溫的范圍和強度存在差異。如圖示意長湖某年1月12—28日南北兩岸不同風向下的最低氣溫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長湖的增溫作用最明顯的是( )A.南風偏大的晴朗夜晚 B.北風偏大的晴朗白天C.風力偏小的陰雨夜晚 D.風力偏小的陰雨白天3.(2024春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如圖為某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單位:百帕),圖中箭頭表示空氣質點的受力狀況及風向。圖中決定風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a、c C.b、d D.c、d4.(2024春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某校地理研學小組暑期赴洞庭湖區考察,發現洞庭湖周圍出現了與海陸風相似的現象。據此推斷,下列氣象記錄可信的是( )A.13時,離湖泊越近,氣溫越高B.23時,離湖泊越近,水汽越少C.13時,風從湖泊吹向陸地D.23時,風從湖泊吹向陸地5.(2024春 紅橋區校級期末)如圖為某區域某季節大氣中高空等壓面空間分布示意圖。據圖判斷,甲地此時的風向為( )A.正西風 B.正東風 C.東南風 D.西北風6.(2024 皮山縣校級模擬)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氣壓梯度力B.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C.地轉偏向力D.摩擦力博斯騰湖區(如圖1)湖陸風現象較顯著(湖陸風是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每年某個季節湖泊表面的水體都會晝化夜凍,在風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現了“推冰”自然奇觀(如圖2)完成下面小題。7.該地區計劃在湖邊大規模興建城市,推測其對湖陸風的影響( )A.湖風加強,陸風加強 B.湖風減弱,陸風加強C.湖風加強,陸風減弱 D.湖風減弱,陸風減弱8.博斯騰湖全年中最有可能發生“推冰”奇觀的時段是( )A.秋末冬初 B.冬末春初 C.春末夏初 D.夏末秋初氣象氣球是攜帶探測儀器升空,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探測平臺,可以用來測量大氣溫度、濕度、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許多地方會定期釋放氣象氣球,跟蹤大氣的變化情況。如圖示意我國某地釋放的氣象氣球,從近地面上升至萬米高空的漂移數據(圖中坐標表示水平方位,每兩個點位間的觀測時間間隔相等)。完成下面小題。9.(2024春 泰州期末)此次氣球升空過程中當地的主導風向為( )A.偏北風 B.偏西風 C.偏南風 D.偏東風湖陸風是在較大湖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近地面風向變化現象。風力符號一般用帶尾羽的風向桿表示,繪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風吹來的方向。如圖為我國某湖泊某時刻測得的湖陸風垂直結構示意圖。完成10﹣11題。10.若圖中①處的氣流運動為一天中最強,則最有可能的時間點是( )A.7時 B.14時 C.18時 D.24時11.圖示時刻該城市建設對湖陸風產生的影響是( )A.減弱陸風強度 B.增強陸風的強度C.減弱湖風的強度 D.增強湖風的強度放風箏時逆風起跑,較易使風箏起飛。澳大利亞國際風箏節每年4月中旬在阿德萊德市舉行。如圖為4月某日阿德萊德市甲、乙兩聚落近地面氣壓場分布圖。完成下面12﹣12小題。12.圖中甲聚落( )A.風速小于乙聚落B.風向與乙聚落相同C.放風箏時應向東北方向起跑D.放風箏時應向西北方向起跑三明谷地位于福建武夷山東側,山坡多林地,谷底為城區。根據自動氣象站的監測結果,將白天谷風持續出現4小時及以上,且夜晚山風持續出現4小時及以上的日期稱為山谷風日。如表示意該谷地不同位置自動氣象站逐月山谷風日數的差異(單位:天)。完成下面小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谷地上部站點 20 20 13 18 5 9 7 3 13 13 13 14谷地中部站點 15 18 9 15 7 8 14 10 17 15 14 18谷地下部站點 4 9 8 7 8 8 7 5 6 4 1 413.谷地上部的站點各月山谷風日數的差異主要取決于( )A.植被狀況 B.白晝長短 C.天氣差異 D.太陽高度冰霜是強對流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態降水現象。貴州是我國冰雹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某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現28個降雹日,較常年同期多56天,首場冰雹比往年早一個半月。下面圖甲是冰雹形成示意圖,圖乙是貴州省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貴陽市夜間多冰雹天氣,其原因可能是當地( )A.山谷地形閉塞,夜間熱量更集中,水易蒸發B.夜間谷底冷氣團降溫劇烈,水汽迅速凝結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抑制空氣對流D.夜晚山谷氣流上升,對流運動顯著15.該年1月至5月,貴州出現降雹日偏多、首雹提前等異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該年( )A.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B.蒙古高壓勢力強盛C.春季氣溫較往年低,水汽易凝結D.高空0℃等溫線位置較往年低華的地區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前汛期為4﹣6月,后汛期為7﹣9月。2024年4月副高勢力強于往年同期,廣東提前進入前汛期,粵北地區迎來大范圍持續性暴雨,多地降水突歡歷史圮錄,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廣東今年4月降水強度明顯高于往年同期的原因可能為( )A.山地抬升明顯 B.城市上空凝結核增多C.臺風登陸頻繁 D.輸送的海洋水汽充足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秋 武鳴區校級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積47611.2km2,為黃土高原上的次一級地形區。受地形影響,山谷風在背景風(是大尺度區域內某種原因造成的大氣水平運動,如風帶或者季風等)較弱時表現明顯。如圖1為汾河流域范圍示意圖,如圖2為某日在河谷西側氣象站測得的山谷風變化曲線圖。(1)據圖描述河谷西側該氣象站山谷風風向的日變化特征。(2)說明該氣象站谷風轉山風時谷地天氣的變化過程。(3)與夏季相比,推測冬季時該氣象站山谷風的日變化狀況。18.(2024 天河區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面受熱不均會導致等壓面發生彎曲。圖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某時刻1010百帕和1000百帕等壓面的分布圖,其中乙地、丙地位于同一等高面上。(1)判斷丙地的風向 ,并在圖中繪制丙地的風向 。(2)比較乙、丙兩地的風力大小,并解釋原因。19.(2024 廣西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數百個碧藍澄澈的湖泊(下列左圖),多為風成湖(因沙漠中沙丘間的洼地低于潛水面,由四周沙丘滲流匯集于洼地而形成的湖泊),其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沒”。夏季晴朗的午后,湖邊常會刮起一種被當地居民稱為“太陽風”的風。下列如圖為某日某湖泊(100°E)湖面與陸面氣溫日變化圖。(1)簡述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沒”的原因。(2)該日“太陽風”結束時,當地地方時為 ,請將圖3關于當地刮“太陽風”時的空氣流動情況補充完整。(3)說明夏季晴朗午后的“太陽風”對湖泊“出沒”的影響。20.(2024 祁縣開學)我國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城市風”的課題研究。圖1為等高面與等壓面關系示意圖,圖2為該課題研究成果。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近地面溫度高的地點是 (填字母),A、B、C、D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 ,由于 ,導致在ABCD間會形成熱力環流。(2)D點比B點的氣溫 (高/低),原因是 。(3)一般情況下,A、B兩地對應的天氣狀況分別是:A地 ,B地 ,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 。(4)圖2中的大氣的流動方向為 時針。依據熱力環流的原理,該市的熱電廠應布局在①②兩處中的 處,(填圖中數字序號)。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布拉風又被稱為冷空氣大瀑布,是從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經過陡峭的山坡向下傾落的干燥寒冷風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冷空氣受山脈阻擋,在山頂上空聚集,形成寒冷高氣壓,而附近海域溫暖廣闊,形成溫暖低氣壓。布拉風風力強,甚至可達40m/s,破壞力大。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根據圖文信息,推測圖示地區最容易發生布拉風的地點(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分析】熱力環流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熱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氣壓產生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氣水平運動(水平方向上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布拉風的形成與不高的山地阻擋冷空氣形成高壓和附近溫暖海域的低壓之間形成氣壓差。長白山東部東臨海洋,在長白山東坡易形成布拉風,丙東部海洋面積更大,與山地頂部相比氣壓差更大,相對于乙地更容易形成布拉風,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布拉風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長湖位于江漢平原,面積約157.1平方千米,對周邊地區的小氣候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研究表明,冬季長湖能顯著提高日最低氣溫,不同風向下增溫的范圍和強度存在差異。如圖示意長湖某年1月12—28日南北兩岸不同風向下的最低氣溫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長湖的增溫作用最明顯的是( )A.南風偏大的晴朗夜晚 B.北風偏大的晴朗白天C.風力偏小的陰雨夜晚 D.風力偏小的陰雨白天【分析】湖陸風的形成是由于湖水(水域)和陸地的比熱容不同,湖水比熱容大,升溫和降溫較慢,而陸地比熱容小,升溫和降溫較快。白天,陸地和湖泊共同升溫,陸地比熱容小,升溫快,陸地溫度比湖泊高,在近地面陸地上形成低壓,湖泊上形成高壓,風從湖泊吹向陸地,稱為“湖風”。晚上,陸地和湖泊共同降溫,陸地降溫快,陸地溫度比湖泊低,此時陸地為高壓,湖泊為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湖泊,稱為“陸風”。【解答】解:由圖可知,與南岸相比長湖北岸增溫較明顯,吹偏南風的時候增溫明顯,在晴朗的夜晚,湖泊周邊的陸地上空的氣溫明顯低于湖泊上空的氣溫,湖泊與周邊陸地的溫差更大,湖泊的增溫作用會更顯著,A正確。陰雨天氣的夜晚,大氣逆輻射較強,地表溫度下降慢,湖泊的增溫作用不明顯,C錯誤。白天時湖泊因比熱容大,升溫慢,增溫作用不明顯,B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熱力環流原理及相關現象,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3.(2024春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如圖為某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示意圖(單位:百帕),圖中箭頭表示空氣質點的受力狀況及風向。圖中決定風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A.a、d B.a、c C.b、d D.c、d【分析】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既影響風向,也影響風速;地轉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與風向垂直,只影響風向,不影響風速;摩擦力與風向相反,既影響風向,也影響風速;高空氣流受到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風向最終和等壓線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終風向和等壓線斜交。【解答】解:d垂直于等壓線且由高壓指向低壓,為水平氣壓梯度力;c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基礎上偏轉一個銳角,為風向;a與風向相反,為摩擦力;b與風向垂直,為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影響風向和風速的大小;摩擦力既影響風向,也影響風速;地轉偏向力只影響風向,不改變風速,所以圖中決定風速大小的力主要是a和d,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由風的因素和特點,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4.(2024春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某校地理研學小組暑期赴洞庭湖區考察,發現洞庭湖周圍出現了與海陸風相似的現象。據此推斷,下列氣象記錄可信的是( )A.13時,離湖泊越近,氣溫越高B.23時,離湖泊越近,水汽越少C.13時,風從湖泊吹向陸地D.23時,風從湖泊吹向陸地【分析】湖陸風是在沿湖地區,由于大陸地面的夜間冷卻和白天加熱作用,在夜間風從大陸吹向湖區,晝間風從湖面吹向陸地而形成的一種地方性的天氣氣候現象。如湖南省岳陽位于洞庭湖東北側,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夜晚風從市區吹向湖面,而白天從湖面吹向市區。群眾稱為“進湖風“和“出湖風“。湖陸風全年均可出現,但以溫暖季節為盛。一般是9﹣10時由陸風轉為湖風,17﹣18時由湖風轉為陸風。【解答】解:由題干可知,洞庭湖周圍也出現了與海陸風相似的現象。聯系所學可知,白天吹湖風,風從湖泊吹向陸地,故13時的洞庭湖,風應從湖泊吹向陸地,C正確。陸地升溫快降溫快,白天陸地氣溫高,湖泊升溫慢降溫慢,晚上湖泊氣溫高。故13時,離湖泊越近,氣溫越低,23時,離湖泊越近,氣溫越高,蒸發旺盛,水汽越多,AB錯誤。晚上吹陸風,風從陸地吹向湖泊,故23時的洞庭湖,風應從陸地吹向湖泊,D錯誤。故選:C。【點評】解題關鍵是對熱力環流的形成原因和過程的了解,能熟練認讀熱力環流示意圖和海陸風、山谷風和城市風案例,并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5.(2024春 紅橋區校級期末)如圖為某區域某季節大氣中高空等壓面空間分布示意圖。據圖判斷,甲地此時的風向為( )A.正西風 B.正東風 C.東南風 D.西北風【分析】近地面的風受力情況: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風與等壓線相斜交;高空的風受力情況: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等,高空的風與等壓線平行。【解答】解:圖中35°S上空等壓面向下凹陷,表明在同一水平面上氣壓比南北兩側低,近地面相反,35°S 附近氣壓比南北兩側高,為高氣壓帶中心,由此推斷圖中甲地此時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為由北(35°S)指向南(40°S),在此基礎上,近地面的風向向左偏(南半球)形成西北風,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風向的判讀,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6.(2024 皮山縣校級模擬)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 )A.水平氣壓梯度力B.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C.地轉偏向力D.摩擦力【分析】風屬于大氣的水平運動,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冷熱不均,而后產生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氣壓差,繼而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使大氣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壓流向低壓,即為風。【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水平面是存在氣壓差,而產生氣壓梯度,進而產生水平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總是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促使空氣由高壓區流向低壓區,形成風,故A正確。空氣發生水平運動才受地轉偏向力影響,且地轉偏向力總是與風向垂直,不改變風的大小,只改變風的方向,故BC錯誤。空氣發生運動(或運動趨勢)才受摩擦力的影響,所以摩擦力不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結合對A項的分析可知,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博斯騰湖區(如圖1)湖陸風現象較顯著(湖陸風是在較大水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地方性天氣現象)。每年某個季節湖泊表面的水體都會晝化夜凍,在風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現了“推冰”自然奇觀(如圖2)完成下面小題。7.該地區計劃在湖邊大規模興建城市,推測其對湖陸風的影響( )A.湖風加強,陸風加強 B.湖風減弱,陸風加強C.湖風加強,陸風減弱 D.湖風減弱,陸風減弱【分析】由于陸地與湖泊的比熱差異,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湖泊,在陸地近地面形成低壓,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壓,風從湖泊吹向陸地,形成湖風;夜晚,陸地氣溫低于湖泊,在陸地近地面形成高壓,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湖泊,形成陸風。【解答】解:湖泊周邊大規模興建城市導致建設用地取代湖泊周邊的綠地或者農業區,夏季城市建設用地升溫更快,陸地和湖泊的溫差大,湖陸之間水平氣壓梯度力大,湖風加強;但是冬季由于城市熱島效應,陸地降溫不是很明顯,陸地和湖泊的溫差較小,湖陸之間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陸風減弱,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熱力環流原理及相關現象,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8.博斯騰湖全年中最有可能發生“推冰”奇觀的時段是( )A.秋末冬初 B.冬末春初 C.春末夏初 D.夏末秋初【分析】博斯騰湖全年中最有可能發生“推冰”奇觀的時段可以從湖陸熱力性質差異的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每年某個季節湖泊的水面都會晝化夜凍,在風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現了“推冰”的自然奇觀,這說明此時風由湖泊吹向陸地,導致冰在湖岸堆積,冬末春初氣溫回升,湖面白天冰會部分融化,晚上湖水又結凍,在風和湖水的作用下,在湖岸地區出現“推冰”奇觀,B正確。春末下初氣溫較高,湖泊不結冰,C錯誤。根據圖可看出,推冰形成的前提是有比較厚的冰層為物質條件,夏末秋初之前為夏季,氣溫高,在秋季時沒有比較厚的冰層,所以不會出現推冰現象,D錯誤。秋末冬初時候氣溫低,湖面封凍,A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博斯騰湖全年中最有可能發生“推冰”奇觀的時段,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氣象氣球是攜帶探測儀器升空,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探測平臺,可以用來測量大氣溫度、濕度、氣壓、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許多地方會定期釋放氣象氣球,跟蹤大氣的變化情況。如圖示意我國某地釋放的氣象氣球,從近地面上升至萬米高空的漂移數據(圖中坐標表示水平方位,每兩個點位間的觀測時間間隔相等)。完成下面小題。9.(2024春 泰州期末)此次氣球升空過程中當地的主導風向為( )A.偏北風 B.偏西風 C.偏南風 D.偏東風【分析】探空氣球升空過程中的盛行風向主要根據氣球移動方向分析可知。【解答】解: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圖中坐標表示水平方位,氣象氣球升空后漂移方向與橫坐標(東)夾角大致為45°,向偏東方向漂移,說明遇到的主導風向為偏西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風向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湖陸風是在較大湖域和陸地之間形成的以24小時為周期的近地面風向變化現象。風力符號一般用帶尾羽的風向桿表示,繪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風吹來的方向。如圖為我國某湖泊某時刻測得的湖陸風垂直結構示意圖。完成10﹣11題。10.若圖中①處的氣流運動為一天中最強,則最有可能的時間點是( )A.7時 B.14時 C.18時 D.24時【分析】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陸地比熱小,白天增溫快,夜間冷卻也快;海洋的比熱大,白天增溫慢,夜間冷卻也慢。于是白天,陸地空氣上升,變成低壓區,較冷和較重的空氣從海洋流入陸地,形成海風;到了夜間,陸地冷卻得快,變成高壓區,陸地吹來較冷較重的空氣,形成陸風。【解答】解:根據圖中風向和風力符號可知,圖中①處風向由湖泊吹向陸地,為湖風。最強的時段應為白天且湖陸溫差最大時段,14時陸地氣溫最高,氣壓低,湖泊上方氣溫低,氣壓高,風由湖泊吹向陸地,B正確。18時陸地開始降溫,即將轉為陸風,C錯誤。24時陸地氣溫低,氣壓高,湖泊比熱容大,夜間溫度高,風由陸地吹向湖泊,D錯誤。7時陸地還未升溫到最高,湖風不明顯,A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熱力環流原理及相關現象,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11.圖示時刻該城市建設對湖陸風產生的影響是( )A.減弱陸風強度 B.增強陸風的強度C.減弱湖風的強度 D.增強湖風的強度【分析】由于陸地與湖泊的比熱差異,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湖泊,在陸地近地面形成低壓,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壓,風從湖泊吹向陸地;夜晚,陸地氣溫低于湖泊,在陸地近地面形成高壓,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湖泊。【解答】解:城市建設會使城市地面硬化,加重城市的熱島效應,即不管晝夜,城市氣溫均比郊區高,因此對夜晚的陸風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對白天的湖風會起增強作用,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圖示時刻該城市建設對湖陸風產生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放風箏時逆風起跑,較易使風箏起飛。澳大利亞國際風箏節每年4月中旬在阿德萊德市舉行。如圖為4月某日阿德萊德市甲、乙兩聚落近地面氣壓場分布圖。完成下面12﹣12小題。12.圖中甲聚落( )A.風速小于乙聚落B.風向與乙聚落相同C.放風箏時應向東北方向起跑D.放風箏時應向西北方向起跑【分析】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向的變化是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先找出高低氣壓,其次確定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據南北半球南左北右的偏轉規律畫出偏向的風,偏轉的風向斜穿等壓線,最后得到近地面的風向。【解答】解:由甲聚落附近的等壓線數值判斷出甲的風向應為應為西北風,放風箏時應向西北方向起跑,C錯誤,D正確。結合圖示,甲聚落所在區域等壓線比乙聚落所在區域氣壓差更大,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風速較乙聚落大,A錯誤。結合圖示等壓線判斷,乙聚落吹東南風,與甲聚落風向不同,B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風速和風向的判斷,屬于基礎題,掌握判斷方法即可解答。三明谷地位于福建武夷山東側,山坡多林地,谷底為城區。根據自動氣象站的監測結果,將白天谷風持續出現4小時及以上,且夜晚山風持續出現4小時及以上的日期稱為山谷風日。如表示意該谷地不同位置自動氣象站逐月山谷風日數的差異(單位:天)。完成下面小題。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谷地上部站點 20 20 13 18 5 9 7 3 13 13 13 14谷地中部站點 15 18 9 15 7 8 14 10 17 15 14 18谷地下部站點 4 9 8 7 8 8 7 5 6 4 1 413.谷地上部的站點各月山谷風日數的差異主要取決于( )A.植被狀況 B.白晝長短 C.天氣差異 D.太陽高度【分析】山谷地區由于山谷和山嶺的溫差形成山谷風,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白天使山坡地區接受較多太陽輻射,氣溫較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山谷地區相對較冷,空氣冷卻收縮下沉,風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風;夜晚使山坡降溫較快,冷空氣順坡而下,使山谷的暖空氣被迫抬升,風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風。【解答】解:三明谷地位于亞熱帶,亞熱帶地區植被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表中可知,谷地上部的站點夏季山谷風日數普遍小于冬季,A錯誤。白晝長短只影響山谷風轉換的時間和各自維持的時間,不影響出現山谷風的日數,B錯誤。夏季降水量大,云層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山坡和山谷接收太陽輻射的響應差異相對較小,C正確。太陽高度角對山谷風沒有直接影響,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影響谷風的因素,難度一般,需熟記相關知識,從圖文中獲取信息分析解答。冰霜是強對流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固態降水現象。貴州是我國冰雹災害最嚴重的省份之一,某年1月至5月,全省共出現28個降雹日,較常年同期多56天,首場冰雹比往年早一個半月。下面圖甲是冰雹形成示意圖,圖乙是貴州省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4.貴陽市夜間多冰雹天氣,其原因可能是當地( )A.山谷地形閉塞,夜間熱量更集中,水易蒸發B.夜間谷底冷氣團降溫劇烈,水汽迅速凝結C.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溫層,抑制空氣對流D.夜晚山谷氣流上升,對流運動顯著【分析】貴陽市夜間經常出現冰雹天氣可從山谷風的形成分析。【解答】解:根據圖乙可知,貴陽位于谷地,受山谷風影響,夜晚谷地空氣上升,可能形成不均勻的強上升氣流,水汽遇冷多次凝結增大,易形成冰雹,D正確。山谷地形閉塞,白天熱量更集中,A錯誤。夜晚谷底溫度較山坡高,B錯誤。逆溫層會抑制空氣對流,不利于冰雹的形成,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貴陽市夜間多冰雹天氣的原因,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15.該年1月至5月,貴州出現降雹日偏多、首雹提前等異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該年( )A.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B.蒙古高壓勢力強盛C.春季氣溫較往年低,水汽易凝結D.高空0℃等溫線位置較往年低【分析】影響天氣的因素有緯度因素、大氣環流、地形、海陸位置和洋流。【解答】解:來自南方的暖濕氣流勢力強,則該地氣溫高、空氣濕度大,對流運動旺盛,水汽更易凝結增大,形成冰雹,A正確。蒙古高壓勢力強盛,會使當地冬季風勢力強,但冬季風寒冷且較為干燥,不易形成冰雹,B錯誤。形成冰雹的關鍵在于強對流運動,春季氣溫低不易產生強對流運動,C錯誤。高空0℃等溫線位置低,則近地面氣溫低,氣壓可能較往年高,不利于強對流的產生,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氣候變化的原因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華的地區汛期有前汛期和后汛期之分、前汛期為4﹣6月,后汛期為7﹣9月。2024年4月副高勢力強于往年同期,廣東提前進入前汛期,粵北地區迎來大范圍持續性暴雨,多地降水突歡歷史圮錄,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6.廣東今年4月降水強度明顯高于往年同期的原因可能為( )A.山地抬升明顯 B.城市上空凝結核增多C.臺風登陸頻繁 D.輸送的海洋水汽充足【分析】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有:1、緯度位置。通常情況下,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2、海陸分布。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3、地形地勢。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4、洋流因素。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5、人類活動。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解答】解:相比往年,今年4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引導極為充沛的海洋水汽向我國南方地區輸送,故今年4月降水較往年同期偏多,D正確。地形抬升在今年和往年都會存在,不是今年降水多的主要原因,A錯誤。城市排放的凝結核今年與往年差異不大,不是導致今年降水多的原因,B錯誤。該時期的降水主要是鋒面雨,4月臺風登陸的機會很少,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秋 武鳴區校級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積47611.2km2,為黃土高原上的次一級地形區。受地形影響,山谷風在背景風(是大尺度區域內某種原因造成的大氣水平運動,如風帶或者季風等)較弱時表現明顯。如圖1為汾河流域范圍示意圖,如圖2為某日在河谷西側氣象站測得的山谷風變化曲線圖。(1)據圖描述河谷西側該氣象站山谷風風向的日變化特征。(2)說明該氣象站谷風轉山風時谷地天氣的變化過程。(3)與夏季相比,推測冬季時該氣象站山谷風的日變化狀況。【分析】(1)河谷西側該氣象站山谷風風向的日變化特征主要根據圖上信息分析可知。(2)山谷風是在天氣晴朗的山地區域,風向晝夜間發生反向轉變的風。白天山坡受熱,空氣增溫快,空氣密度變小,但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增溫較慢,密度仍較大,因而空氣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相反,夜間山坡輻射冷卻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氣要快,因而氣溫下降、空氣密度增大均較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氣更快,使空氣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風。(3)與夏季相比,冬季時該氣象站山谷風的日變化狀況主要從晝夜長度、氣溫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讀圖可知,白天8:00時~20:00時為谷風,風從谷地吹向山地,為偏東風;夜晚20:00時~次日8:00時為山風,風從山地吹向谷地,為偏西風;8:00時前后,由山風轉為谷風;20:00時前后,由谷風轉為山風。(2)讀圖可知,20:00左右該氣象站谷風轉山風,此時山頂的冷空氣順山坡不斷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氣被沉降的冷空氣頂托上升,暖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溫度降低,水汽凝結,易形成降水。(3)與夏季相比,冬季,北半球晝短夜長,該河谷白晝時間變短,白天谷風開始時間推遲,結束時間提前,谷風持續時間變短;夜晚時間變長,夜晚山風開始時間提前,結束時間推后,山風持續時間變長;冬季夜晚山頂溫度較低,冷氣團勢力較強,山風風速大于谷風風速。故答案為:(1)白天為谷風即偏東風,夜晚為山風即偏西風;日出前后,由偏西的山風轉為偏東的谷風;日落前后,由偏東的谷風轉為偏西的山風。(2)谷風轉山風時,山頂冷空氣不斷向谷底沉降;山谷中的暖空氣被沉降的冷空氣頂托,在上升過程中溫度下降,易凝結成水滴,形成降水。(3)冬季,北半球晝短夜長,白天谷風開始晚,結束早,持續時間短;夜晚山風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冬季夜晚溫度較低,冷氣團勢力強,山風風速大于谷風風速。【點評】本題以汾河谷地為材料,設置3道小題,涉及熱力環流及其應用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18.(2024 天河區月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面受熱不均會導致等壓面發生彎曲。圖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某時刻1010百帕和1000百帕等壓面的分布圖,其中乙地、丙地位于同一等高面上。(1)判斷丙地的風向 東南風 ,并在圖中繪制丙地的風向 。(2)比較乙、丙兩地的風力大小,并解釋原因。【分析】(1)風向畫法:先做出該點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并且由高壓指向低壓,若等壓線不規則,呈彎曲狀態,則做與該點的切線方向垂直的線即為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據地轉偏向力“南左北右”規律,在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的基礎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為30°﹣45° 之間的風向,由此確定此點的風向。(2)在水平面等壓線圖中,風力大小主要與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有關,等壓線越密集,水平氣壓梯度越大,風力越小,反之越小。【解答】解:(1)丙地風向如下圖:根據指向標得出該風向是東南風;根據圖中指向標進行方向的判斷,圖中方向為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圖中丙地氣壓東側高于西側,所以水平氣壓梯度力由東指向西,形成偏東風,由于為北半球受向右地轉偏向力的影響,風向偏向右,同時還受摩擦力的影響,最后風向與等壓線斜交,偏轉為東南風,風向如下圖所示:(2)據圖可知,丙地等壓線密集,說明單位氣壓變化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故丙地風力大于乙地。故答案為:(1)東南風;繪圖如下:(2)風力:丙地大于乙地。原因:丙地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或者乙地等壓線稀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點評】本題以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壓面分布圖為情景,考查等壓面的判讀、風力大小的比較、風向的判讀等知識,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的學科核心素養。19.(2024 廣西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有數百個碧藍澄澈的湖泊(下列左圖),多為風成湖(因沙漠中沙丘間的洼地低于潛水面,由四周沙丘滲流匯集于洼地而形成的湖泊),其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沒”。夏季晴朗的午后,湖邊常會刮起一種被當地居民稱為“太陽風”的風。下列如圖為某日某湖泊(100°E)湖面與陸面氣溫日變化圖。(1)簡述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沒”的原因。(2)該日“太陽風”結束時,當地地方時為 18:40左右 ,請將圖3關于當地刮“太陽風”時的空氣流動情況補充完整。(3)說明夏季晴朗午后的“太陽風”對湖泊“出沒”的影響。【分析】(1)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些湖泊“神出鬼沒”的原因可以從蒸發、降水、風沙活動、地下水位等角度分析。(2)求區時的方法:所求地的區時=(已知地的區時±時區差)×1小時。若所求地在已知地東面,則用“+”,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轉,東邊時刻總比西邊時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則用“﹣”。由于陸地與湖泊的比熱差異,白天,陸地氣溫高于湖泊,在陸地近地面形成低壓,湖泊近地面形成高壓,風從湖泊吹向陸地;夜晚,陸地氣溫低于湖泊,在陸地近地面形成高壓,湖泊近地面形成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湖泊。(3)夏季晴朗午后的“太陽風”對湖泊“出沒”的影響可以從阻擋、削弱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根據材料信息,該地區有許多風成湖分布,這些湖泊時隱時現,季節性變化強;結合所學知識,巴丹吉林沙漠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其湖泊多為風成湖,主要依賴地下水補給,由于沙漠地區降水稀少且蒸發量大,湖泊容易被蒸發而干涸消失;由于這些湖泊多分布在沙漠中,此處風沙活動強烈,流動沙丘容易掩埋湖泊而導致湖泊消失;而在降水較多的季節或地下水位上升時,湖泊又會重新出現,形成“神出鬼沒”的現象。(2)根據材料信息,“太陽風”主要是由湖泊吹向陸地,即湖風,此時陸面氣溫高于湖面,依據圖示可知,20時左右,陸面氣溫低于湖面,北京和當地經度相差20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20分鐘,所以此時當地的地方時為18:40左右;由于湖面溫度較低,陸面溫度較高,形成湖面高壓、陸面低壓的局部氣壓差,空氣從湖面流向陸地,形成“太陽風”,高空處氣流即從陸地吹向湖面,圖示如下:(3)根據所學知識,“太陽風”是由于空氣流動形成的由湖泊吹向陸地的風;受風向影響,午后“太陽風”對風沙進入湖泊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影響湖泊水量變化,從而影響湖泊的“出沒”,減緩湖泊消失的速度。故答案為:(1)該地區氣候干旱,蒸發旺盛,湖泊易干涸消失;風沙活動強烈,流動沙丘易填埋湖泊,導致其消失;雨季時,降水增多,地下水位上升,湖泊出現。(2)18:40左右;畫圖如下:(3)“太陽風”主要是由湖泊吹向陸地;對風沙進入湖泊有一定的阻擋作用,因此“太陽風”可以減緩湖泊消失的速度。【點評】本題以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為材料,涉及湖泊、熱力環流的原理及現象等相關知識,考查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核心素養。20.(2024 祁縣開學)我國某市某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城市風”的課題研究。圖1為等高面與等壓面關系示意圖,圖2為該課題研究成果。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近地面溫度高的地點是 A (填字母),A、B、C、D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 B>A>C>D ,由于 地面冷熱不均 ,導致在ABCD間會形成熱力環流。(2)D點比B點的氣溫 低 (高/低),原因是 D點海拔高,獲得的地面長波輻射少 。(3)一般情況下,A、B兩地對應的天氣狀況分別是:A地 陰雨 ,B地 晴 ,兩地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 B 。(4)圖2中的大氣的流動方向為 順 時針。依據熱力環流的原理,該市的熱電廠應布局在①②兩處中的 ② 處,(填圖中數字序號)。【分析】(1)在垂直方向上,氣壓總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氣溫高氣壓低,氣溫低氣壓高;等壓線上凸為高壓下凹為低壓,高空和近地面相反。熱力環流的形成成因是由于近地面冷熱不均,由于地面受熱不均導致空氣做垂直運動,即受熱上升,冷卻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氣壓中心,從而產生氣壓梯度,即上升運動在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下降運動在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從而引起大氣做水平運動,形成風,則熱力環流形成。(2)影響氣溫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海陸因素、大氣環流、洋流等。(3)近地面氣流下沉,氣溫升高,天氣晴朗;氣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晴天云量少,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強,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地面散失的熱量多,氣溫低,所以晴天的晝夜溫差大。陰雨天云量多云層厚,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光照弱,氣溫低;夜晚大氣逆輻射強,地面散失的熱量少,氣溫高,所以陰雨天的晝夜溫差小。(4)現代大、中城市中,因為城區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燃燒釋放出大量熱量,氣溫高,導致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郊區相反,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近地面為高壓,高空為低壓,這樣近地面風從郊區吹向城區,高空風從城區吹向郊區,在城市與郊區之間形成了的熱力環流稱為城市風。由于城市風的出現,城區中排出的大氣污染物隨上升氣流而籠罩在城市上空,并從高空流向郊區,到郊區后下沉,下沉氣流又從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所以有大氣污染的工廠早選址在環流圈以外。【解答】解:(1)氣壓值在垂直方向上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氣壓A大于C,B大于D;根據圖中高空等壓面判斷上凸的地方為高壓區,等壓面下凹的地方為低壓區,C處氣壓高于D處,高空與近地面氣壓狀況相反,判斷ABCD四點的氣壓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B>A>C>D,A為近地面低壓,故A溫度最高;由于地面冷熱不均,在A、B、C、D間會形成熱力環流。(2)讀圖1可知,D點海拔高4000米,而根據地面輻射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的熱源,可知D地由于距地面較遠,獲得的地面長波輻射則少,所以D氣溫低于B地。(3)圖1中高空等壓面判斷C處氣壓高于D處,高空與近地面氣壓狀況相反。判斷圖1中近地面近地面A地氣溫高,氣流上升,A地出現陰雨天氣,日較差小;B地氣溫高,氣流下沉,B地出晴朗天氣,日較差大。(4)在圖2中的四條短線上大氣的流動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城區氣溫高氣流上升,郊區氣溫低氣流下沉,順時針方向完成環流,如圖;依據熱力環流的原理該市的熱電廠應布局在②處,位于城市熱島環流之外,避免再次污染市區。故答案為:(1)A;B>A>C>D;地面冷熱不均(2)低;D點海拔高,獲得的地面長波輻射少(3)陰雨;晴;B(4)順;②【點評】本大題以某地熱力環流相關圖文為材料,設置4個試題,涉及等壓面圖的判讀、大氣的受熱過程原理、熱力環流原理及應用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課本知識點的應用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