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海水的運動一.選擇題(共16小題)如圖為中國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線分布圖。據此完成1﹣1題。1.導致該海域沿海波浪能匱乏的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風速較小②年平均溫度較低③海水深度較小④海域較為封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火地島隔麥哲倫海峽同南美大陸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為安第斯山脈余脈,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為2469米。如圖示意某科考船航線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島山地景觀。圖中洋流K繞過南美大陸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與洋流N交匯后東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關于從惠靈頓至利馬考察沿線海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②海水鹽度升高 B.③→④水溫上升C.④航段順風順水 D.③航段密度減少3.(2024春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如圖為海水表面溫度分布示意圖,圖中A洋流的流向、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4.(2024春 烏魯木齊期末)下列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說法不正確的是( )A.暖流會使沿岸地區變得更加干旱B.洋流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C.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大型漁場D.極地洋流攜帶冰山南下,會威助海上航運安全洋流對沿岸地區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不同性質的洋流會導致海區和近岸地區的自然環境產生差異。圖為某區域洋流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 )A.①洋流附近海水鹽度最高B.②洋流附近海水密度最大C.③洋流附近海水溫度高于⑤洋流D.⑤洋流海水溫度低于④洋流如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半球圖,箭頭表示洋流的流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西北風吹拂B.②是氣旋型洋流系統的組成部分C.此時南半球為冬季D.③洋流是東南季風吹拂形成的7.下列關于洋流對自然環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響,冬季氣溫較低B.P地因受暖流影響,冬季有不凍港C.M海區的漁場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D.K海區多海霧,對航運造成不利影響莖柔魚亦稱“美洲大魷魚”,廣泛分布于東太平洋海域。莖柔魚以海藻為食,生命周期短,屬冷水性魚類,能及時根據環境的變化,轉移到適宜的棲息環境中。完成下面小題。8.影響莖柔魚分布的主要海水運動類型是( )A.寒流和海浪 B.暖流和潮汐C.暖流和密度流 D.寒流和上升流洋流是海水交換的重要方式,對海水鹽度有規律性的影響.一般為暖流流經的海區,鹽度較高;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低。完成9﹣10題。9.圖中會導致海水鹽度增加的洋流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0.關于圖中①洋流對沿岸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增加a地的降水概率B.有助于沿岸形成大漁場C.加速海輪從歐洲到西亞的運行D.有利于冬季海霧的形成石滬(如圖)是修建在潮間帶(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間的海岸),利用海水運動將魚群困在石墻內的傳統陷阱式捕魚設施。石滬滬墻高大,由石塊依形狀堆疊而成,長達兩三百米,朝陸一側陡,向海一側緩。滬墻內側是人工加深的潮池。據此完成11﹣13題。11.石滬所在的潮間帶( )A.坡度陡 B.泥沙多 C.潮差大 D.風浪小12.與漁船拖網捕魚相比,石滬捕魚會( )A.降低捕魚風險 B.增加捕魚數量C.污染海洋水體 D.提高漁民收入13.石滬滬墻向海一側緩主要為了( )A.利于魚群進入 B.減弱潮水侵蝕C.方便石塊堆疊 D.降低海水深度如圖為黑海表層海水運動方向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小題。14.黑海表層海水鹽度分布規律為(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東高西低 D.西高東低15.導致黑海表層海水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氣環流是( )A.西南季風 B.東北信風 C.極地東風 D.盛行西風孟加拉灣南部冷池(圖中的虛線框內)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現象,主要表現為表層海水溫度低于相鄰海區,通常出現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風的勢力偏強,使孟加拉灣南部冷池水溫比往年偏低。據此完成16﹣16題。16.孟加拉灣南部冷池通常出現在夏半年,從海水運動角度解釋其成因正確的是( )A.夏季盛行西北季風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B.夏季順時針運動的季風環流,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C.夏季颶風多發,風暴潮強烈而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D.孟加拉灣夏季潮汐運動強烈而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春 安化縣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印度洋海區緯度低,沿岸氣候干燥,云量較少,太陽輻射強,氣溫終年比較高.北印度洋海區夏季海水溫度在30℃以上,而索馬里沿岸的海水溫度一般不到25℃(圖1)。北印度洋東、西部海水溫度差異(東熱西冷)、導致垂直方向上形成的熱力環流為逆時針方向。索馬里半島的東部,有著名的“索馬里漁場”(圖2),我國“福遠漁225號”和“福遠漁226號”漁船于2001年6月13日﹣7月13日在索馬里漁場開展生產性探捕,以及調查索馬里漁場的漁業資源特點,提出了為開發利用該漁場漁業資源應該采取的措施。2023年夏季,印度洋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1)請說出索馬里沿海漁場核心地區捕魚量較大的季節,并解釋原因。(2)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期間,索馬里半島的東部水溫上升,降水量增加,請從海—氣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降水量增加的原因。(3)各國遠洋漁船的過度捕撈,對索馬里漁民的漁業活動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捕撈方案。18.(2024春 徐匯區校級期末)一艘貨輪于某年元旦從美國紐約出發,先到達倫敦,再經過地中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上海。經過數日的休整后,再從上海出發向東,最后到達秘魯首都利馬。讀圖(圖中虛線為航線)回答下列問題。(1)從紐約前往倫敦的航行過程中,船員們感到順風順水,是因為順 (填風帶)和 (填洋流)。(2)當貨輪從大西洋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時,船員們明顯感覺水流速度加快,請分析原因。(3)出發后一個月,貨輪經過赤道以北的印度洋時,是 (填“順”或“逆”)風, (填“順”或“逆”)水而行。當經過赤道地區馬六甲海峽時,風浪較小,請分析原因。(4)日本福島核廢水傾倒最終會影響到全球,影響相對較小的海域是 。A.加拿大西海岸B.中國東海岸C.墨西哥西海岸D.智利西海岸(5)按洋流的性質分類,利馬沿海的洋流屬于 。到達利馬(雨美洲西海岸)時,船員們看到當地許多漁船滿載而歸,請從洋流成因角度分析原因。19.(2024春 合肥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暑假期間,上海市某同學與家長一起通過自駕游的方式去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區游玩。其間發現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現象。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這也是該同學最想體驗的活動之一。圖1為“塘沽區某日的潮高變化曲線圖”。材料二:圖2為7月1日渤海老虎石海水浴場的海情預報。(1)請為該同學選擇合適的趕海時間段并說明理由。(2)該同學抵達海河入海口,發現海河防潮閘巍然屹立。據了解,海河防潮閘的修建能有效防止海水倒灌,實現海河水“咸淡分家”。防潮閘對水循環中的 (填寫水循環環節)存在直接影響,同時也干預了 (填寫水循環類型)循環。(3)根據海情預報,請你判斷7月1日是否適合在老虎石海濱浴場游泳,并說明原因。20.(2024 濟南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雷克海峽是世界各地到南極洲的重要通道。峽內海水從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極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海峽上空盛行西風,北半部風力尤強,海峽中常常有狂風巨浪,從南極滑落下來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峽中,這給航行帶來了困難。德雷克海峽的“海冰開關”效應,在中周期和長周期的氣候變化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對南太平洋海域地理環境影響巨大。南極半島海冰季節性變化幅度較大,最大值約是最小值的7倍。如圖為南太平洋區域圖。(1)指出德雷克海峽風浪最大的季節,并從大氣環流形成過程解釋其原因。(2)分析德雷克海峽冰凍線北移對秘魯沿岸海洋生物的影響。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如圖為中國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線分布圖。據此完成1﹣1題。1.導致該海域沿海波浪能匱乏的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風速較小②年平均溫度較低③海水深度較小④海域較為封閉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沿海波浪能匱乏的原因從海水的深度、海底摩擦力、海域的封閉程度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海域較封閉,大陸架寬淺,海水深度較小,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較小,③④正確。渤海海域位于我國北部,冬季受冬季風影響顯著,風速較大,①錯誤。年平均溫度低與波浪能無關,②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以中國沿海年平均波浪能密度等值線分布圖為載體,考查海域沿海波浪能匱乏的原因,從圖文中獲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問題。火地島隔麥哲倫海峽同南美大陸相望,西部和南部山地為安第斯山脈余脈,平均海拔1500~2000米,最高峰海拔為2469米。如圖示意某科考船航線及局部大洋部分洋流分布和火地島山地景觀。圖中洋流K繞過南美大陸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洋流M,與洋流N交匯后東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關于從惠靈頓至利馬考察沿線海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①→②海水鹽度升高 B.③→④水溫上升C.④航段順風順水 D.③航段密度減少【分析】洋流對于環境的影響需要結合緯度、流向、密度、風向等進行分析。【解答】解:世界海水鹽度最高的海區一般位于副熱帶海區,由此可知,②航段逐漸靠近副熱帶海區,故①→②鹽度升高,A正確,不符合題意。③→④航段由副熱帶海區向緯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區前進,溫度升高,B正確,不符合題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④航段由赤道向高緯度的利馬航行,逆東南信風及南赤道暖流,逆風逆水,C錯誤,符合題意。③航段由副熱帶海區向緯度更低的赤道附近海區前進,鹽度下降,水溫升高,密度降低,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中等,主要是考查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結合所學進行分析即可。3.(2024春 浦東新區校級期末)如圖為海水表面溫度分布示意圖,圖中A洋流的流向、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A.向南,暖流 B.向南,寒流 C.向北,寒流 D.向北,暖流【分析】海水表面的溫度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等溫線彎曲的方向即為洋流的流向。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洋流為暖流,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由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的洋流為寒流,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解答】解:圖示等溫線越向南溫度越低,說明南側緯度高,所以是南半球;由于等溫線彎曲的方向即為洋流的流向,所以洋流自北向南流;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所以是暖流,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洋流流向和性質的判斷,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4.(2024春 烏魯木齊期末)下列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說法不正確的是( )A.暖流會使沿岸地區變得更加干旱B.洋流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C.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大型漁場D.極地洋流攜帶冰山南下,會威助海上航運安全【分析】洋流對促進全球熱量平衡、氣候、漁場形成、海洋航運、海洋污染會產生影響。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熱量分布;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寒流則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交匯使海底營養鹽上泛,或沿岸上升流將深層營養鹽帶到表層,魚類餌料豐富;影響航行速度、時間及經濟效益;海洋污染:擴大污染范圍,加速污染物擴散。【解答】解:據所學可知,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作用,A觀點錯誤,但符合題意。洋流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B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寒暖流交匯處易形成大型漁場,C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極地洋流攜帶冰山南下,會威助海上航運安全,D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解題關鍵是熟記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結合案例分析洋流的影響,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信息分析解決問題。洋流對沿岸地區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不同性質的洋流會導致海區和近岸地區的自然環境產生差異。圖為某區域洋流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 )A.①洋流附近海水鹽度最高B.②洋流附近海水密度最大C.③洋流附近海水溫度高于⑤洋流D.⑤洋流海水溫度低于④洋流【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洋流對氣候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平衡;②對漁場的影響:寒暖流交匯處和有上升流的海區,營養物質豐富形成漁場;③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匯處、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霧,不利于海運安全;洋流攜帶來自高緯度的冰山也影響海運安全;④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加快海水凈化速度,擴大污染范圍。【解答】解:③洋流為墨西哥灣暖流,⑤洋流為加那利寒流,同緯度洋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故③洋流附近海水溫度高于⑤洋流,C正確。①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緯度海區,海水鹽度由副熱帶海區向低緯和高緯兩側遞減,①洋流附近海水鹽度不是最高,A錯誤。②洋流為南赤道暖流,圖示為低緯度海區,海水密度由赤道向高緯遞減,②洋流附近海水密度不是最大,B錯誤。④洋流為拉布拉多寒流,⑤洋流為加那利寒流,⑤洋流緯度低,海水溫度高于④洋流,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如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半球圖,箭頭表示洋流的流向。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洋流常年受西北風吹拂B.②是氣旋型洋流系統的組成部分C.此時南半球為冬季D.③洋流是東南季風吹拂形成的【分析】洋流的形成受大氣環流、海水溫度和鹽度分布、地球地轉偏向力等因素的影響。按成因可分為:風海流: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洋流;補償流:因海水從一個海區大量流出,另一個海區的海水流入補充而形成的洋流。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高壓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半球為順時針,南半球為逆時針,大陸東岸是暖流,大陸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形成以副極地低壓為中心的逆時針大洋環流,大陸東岸是寒流,大陸西岸是暖流;南緯40°附近海域形成環球性西風漂流;北印度洋海區為冬逆夏順的季風洋流。【解答】解:根據圖中的海陸輪廓可知,圖示為以北極為中心的半球圖。①洋流常年受西風吹拂,但北半球吹西南風,A錯誤。②是北半球中低緯度洋流的一部分,順時針旋轉,屬于反氣旋型洋流系統的組成部分,B錯誤。③洋流是西南季風吹拂形成的,D錯誤。此時,③處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C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洋流成因及分布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7.下列關于洋流對自然環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Q地因受寒流影響,冬季氣溫較低B.P地因受暖流影響,冬季有不凍港C.M海區的漁場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D.K海區多海霧,對航運造成不利影響【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洋流對氣候影響: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促進高低緯度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平衡;②對漁場的影響:寒暖流交匯處和有上升流的海區,營養物質豐富形成漁場;③洋流對航行的影響:順洋流可加快航速;寒暖交匯處、冬季暖流上空、夏季寒流上空多大霧,不利于海運安全;洋流攜帶來自高緯度的冰山也影響海運安全;④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加快海水凈化速度,擴大污染范圍。【解答】解:根據洋流分布規律,Q地位于中高緯度大陸西岸,因受暖流影響,冬季氣溫較高,A錯誤。K沿岸因寒、暖流交匯,易形成海霧,對航運不利,D正確。P地位于中高緯度的大陸東岸,因受寒流影響,冬季氣溫較低,港口封凍,不能通航,B錯誤。M海區的漁場是由于寒、暖流交匯而形成,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莖柔魚亦稱“美洲大魷魚”,廣泛分布于東太平洋海域。莖柔魚以海藻為食,生命周期短,屬冷水性魚類,能及時根據環境的變化,轉移到適宜的棲息環境中。完成下面小題。8.影響莖柔魚分布的主要海水運動類型是( )A.寒流和海浪 B.暖流和潮汐C.暖流和密度流 D.寒流和上升流【分析】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1、成因:(1)海浪:表層海水在風的直接作用下產生的風浪。(2)潮汐:在天體(主要是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作用下發生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3)洋流:主要動力是大氣運動。2、作用:可以利用潮汐、波浪進行發電;潮汐電站水庫可用于水產養殖;大型波浪發電裝置可同時起到消波防浪,保護海港、海岸、海上建筑以及海水養殖場等作用。【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寒流帶來低溫海水,為莖柔魚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上升流能將深層富含營養鹽的海水帶到表層,促進浮游生物生長,為莖柔魚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有利于其生存和分布,D正確。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海浪主要是由風引起的海水表面的波動,對莖柔魚的分布影響相對較小,A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暖流帶來的是溫暖的海水,不適合莖柔魚這種冷水性魚類的生存需求,潮汐主要影響的是沿海地區的水位變化,對莖柔魚在廣闊海域的分布影響有限,B錯誤。暖流不符合莖柔魚的冷水性生存環境需求;密度流通常發生在不同密度的海水交匯處,對莖柔魚分布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影響莖柔魚分布的主要海水運動類型,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洋流是海水交換的重要方式,對海水鹽度有規律性的影響.一般為暖流流經的海區,鹽度較高;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較低。完成9﹣10題。9.圖中會導致海水鹽度增加的洋流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分析】暖流流經海區蒸發量偏大,鹽的溶解度也偏大,則鹽度偏高。【解答】解:根據圖上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圖中①為本格拉寒流,②為南赤道暖流,③為厄加勒斯暖流,④為西澳大利亞寒流。由題可知,暖流可以增加海水鹽度,②③正確,①④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海水鹽度與洋流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10.關于圖中①洋流對沿岸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增加a地的降水概率B.有助于沿岸形成大漁場C.加速海輪從歐洲到西亞的運行D.有利于冬季海霧的形成【分析】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全球的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平衡;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漁場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域;洋流對航運也有顯著的影響,順著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凈化的速度,擴大了污染的范圍。【解答】解: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①為本格拉寒流,因此會導致沿岸降溫減濕,A錯誤。本格拉寒流受東南信風影響,為上升補償流,所以有利于形成漁場,B正確。①寒流的流動方向自南向北流,所以會減緩歐洲到西亞船只的運行速度,C錯誤。寒流流經地應是上層空氣較熱容易形成海霧,所以應該是有利于夏季海霧形成,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屬于基礎題,主要考查了洋流的相關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從題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石滬(如圖)是修建在潮間帶(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間的海岸),利用海水運動將魚群困在石墻內的傳統陷阱式捕魚設施。石滬滬墻高大,由石塊依形狀堆疊而成,長達兩三百米,朝陸一側陡,向海一側緩。滬墻內側是人工加深的潮池。據此完成11﹣13題。11.石滬所在的潮間帶( )A.坡度陡 B.泥沙多 C.潮差大 D.風浪小【分析】滬堤向海一側緩,能削弱潮水侵襲,坡度小,利于魚群順坡度進入堤內,朝堤內一側陡,利于把魚類截留在滬內,滬堤的開口朝北,冬季風易將魚群驅入滬內。【解答】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潮間帶是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之間的海岸,說明潮間帶地區海水潮差大,故C正確。潮間帶所在的海灘地形平坦,故A錯誤。據圖文信息無法得知潮間帶的泥沙和風浪信息,無法判斷,故B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海洋資源開發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學生熟記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礎知識,并學會讀圖、析圖分析獲取信息,在熟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解決問題。12.與漁船拖網捕魚相比,石滬捕魚會( )A.降低捕魚風險 B.增加捕魚數量C.污染海洋水體 D.提高漁民收入【分析】滬堤向海一側緩,能削弱潮水侵襲,坡度小,利于魚群順坡度進入堤內,朝堤內一側陡,利于把魚類截留在滬內,滬堤的開口朝北,冬季風易將魚群驅入滬內。【解答】解:石滬捕魚是利用漲潮時魚群跟隨潮水進入滬堤(滬墻)內覓食,退潮時水位下降,滬堤(滬墻)攔住魚群洄游路線;漁民只需要在潮間帶作業,不需要到海面上,降低了捕魚風險,故A正確。漁船拖網捕魚的漁獲量更大,更有利于漁民收入提升,故BD錯誤。石滬捕魚只在潮間帶,對海水影響較小,不會加劇海洋水體污染,故C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海洋資源開發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學生熟記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礎知識,并學會讀圖、析圖分析獲取信息,在熟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解決問題。13.石滬滬墻向海一側緩主要為了( )A.利于魚群進入 B.減弱潮水侵蝕C.方便石塊堆疊 D.降低海水深度【分析】滬堤向海一側緩,能削弱潮水侵襲,坡度小,利于魚群順坡度進入堤內,朝堤內一側陡,利于把魚類截留在滬內,滬堤的開口朝北,冬季風易將魚群驅區入滬內。【解答】解:石滬滬墻向海一側坡度較緩,有利于減輕海水退潮時對石滬滬墻的海水侵蝕,故B正確。魚群是從石滬滬墻之上隨高潮位進入的,與石滬滬墻向海一側緩無關,故A錯誤。滬墻的陡緩與方便石塊堆疊無關,故C錯誤。滬墻的陡緩不能降低海水深度,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海洋資源開發的相關知識,難度適中,解題的關鍵是學生熟記海岸帶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等基礎知識,并學會讀圖、析圖分析獲取信息,在熟記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如圖為黑海表層海水運動方向示意圖,據此完成14﹣15小題。14.黑海表層海水鹽度分布規律為(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東高西低 D.西高東低【分析】黑海表層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可以結合圖示信息從哪里多、哪里少、集中分布區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據圖示信息可知,黑海北部緯度位置較高,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時間較短,受西風帶控制時間較長,降水量大于蒸發量且徑流注入量較多,表層海水鹽度較低;南部緯度位置較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時間較長,蒸發量較大,且徑流注入量較少,表層海水鹽度較高;所以黑海表層海水鹽度的分布規律是南高北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黑海表層海水鹽度分布規律,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15.導致黑海表層海水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氣環流是( )A.西南季風 B.東北信風 C.極地東風 D.盛行西風【分析】導致黑海表層海水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氣環流可以從季風環流、三圈環流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根據圖示經緯度可知,該地受盛行西風影響,風向為西南風,在西南風吹拂下,表層海水呈逆時針方向流動,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導致黑海表層海水呈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氣環流,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提取解題信息。孟加拉灣南部冷池(圖中的虛線框內)是北印度洋重要的海洋現象,主要表現為表層海水溫度低于相鄰海區,通常出現在夏半年。2018年,西南季風的勢力偏強,使孟加拉灣南部冷池水溫比往年偏低。據此完成16﹣16題。16.孟加拉灣南部冷池通常出現在夏半年,從海水運動角度解釋其成因正確的是( )A.夏季盛行西北季風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B.夏季順時針運動的季風環流,把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海域C.夏季颶風多發,風暴潮強烈而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D.孟加拉灣夏季潮汐運動強烈而導致孟加拉灣南部海域形成低溫區【分析】北印度洋洋流為季風洋流,特點是冬逆夏順;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解答】解:該地位于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北印度洋海區是順時針方向運動的季風環流,該環流能將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南海區的冷海水輸送到孟加拉灣南部而形成冷池,和其余選項關系不大,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孟加拉灣南部冷池通常出現在夏半年的原因,屬于基礎題,根據所處的地理環境分析解答。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春 安化縣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印度洋海區緯度低,沿岸氣候干燥,云量較少,太陽輻射強,氣溫終年比較高.北印度洋海區夏季海水溫度在30℃以上,而索馬里沿岸的海水溫度一般不到25℃(圖1)。北印度洋東、西部海水溫度差異(東熱西冷)、導致垂直方向上形成的熱力環流為逆時針方向。索馬里半島的東部,有著名的“索馬里漁場”(圖2),我國“福遠漁225號”和“福遠漁226號”漁船于2001年6月13日﹣7月13日在索馬里漁場開展生產性探捕,以及調查索馬里漁場的漁業資源特點,提出了為開發利用該漁場漁業資源應該采取的措施。2023年夏季,印度洋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1)請說出索馬里沿海漁場核心地區捕魚量較大的季節,并解釋原因。(2)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期間,索馬里半島的東部水溫上升,降水量增加,請從海—氣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降水量增加的原因。(3)各國遠洋漁船的過度捕撈,對索馬里漁民的漁業活動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捕撈方案。【分析】(1)索馬里沿海漁場核心地區捕魚量較大的季節是夏季的原因從大氣環流、餌料、洋流、生存空間等角度分析。(2)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期間索馬里半島的東部水溫上升,降水量增加原因從上升流勢力、天氣狀況、大氣受熱過程等角度分析。(3)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從捕撈量、設置保護區、監督、國際合作、漁具的標準化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索馬里作為漁場最適宜捕撈的季節是夏季。原因是: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在索馬里半島的東部為離岸風,帶動表層海水流走,底層冷海水上泛來補充,將海洋深層的磷酸鹽和硅酸鹽等營養鹽類帶到表層,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吸引大量的魚類來此覓食,形成季節性漁場。(2)厄爾尼諾事件期間,海水異常升溫,使得索馬里半島附近海域水溫升高,水面輻射增強,氣溫偏高;大氣受熱,對流更加旺盛,水汽凝結,降水增多。(3)控制捕撈量:需要進行持續的科學評估,限制捕撈總量,確保捕撈活動不會超出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統一漁具標準:提高漁具的利用率和漁獲物的選擇性,減少對非目標物種的捕撈;設置保護區:在重要區域設置保護區,以保護重要的漁業資源繁殖和生長環境,促進資源的自然恢復;加強監督和執法:加強對漁業捕撈行為的監督和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規捕撈行為,保護漁業資源的合法權益;提高漁民和消費者的意識:通過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宣傳教育,提高漁民對漁業資源保護的意識和認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加強國際合作:加強國際合作對于提高捕撈效率和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包括共同制定漁業管理規范和標準,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共同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和海洋盜捕,以及加強國際間的漁業研究合作,共同探索更加科學、智能的捕撈技術和管理方法。故答案為:(1)夏季;原因是:夏季冷海水上泛,將海洋深層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為海洋生物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形成季節性漁場。(2)海水異常升溫,水面輻射增強,氣溫偏高,對流旺盛,降水增多。(3)控制捕撈量,防止過度捕撈;設置保護區,促進資源的自然恢復;加強監督和執法;提高漁民和消費者的意識;加強國際合作,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和海洋盜捕;推廣和應用漁具標準化技術,提高漁具的利用率和漁獲物的選擇性。【點評】本大題以索馬里沿岸為背景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海﹣氣相互作用、漁業可持續發展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關鍵能力和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18.(2024春 徐匯區校級期末)一艘貨輪于某年元旦從美國紐約出發,先到達倫敦,再經過地中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上海。經過數日的休整后,再從上海出發向東,最后到達秘魯首都利馬。讀圖(圖中虛線為航線)回答下列問題。(1)從紐約前往倫敦的航行過程中,船員們感到順風順水,是因為順 西風帶 (填風帶)和 北大西洋暖流 (填洋流)。(2)當貨輪從大西洋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時,船員們明顯感覺水流速度加快,請分析原因。(3)出發后一個月,貨輪經過赤道以北的印度洋時,是 逆 (填“順”或“逆”)風, 逆 (填“順”或“逆”)水而行。當經過赤道地區馬六甲海峽時,風浪較小,請分析原因。(4)日本福島核廢水傾倒最終會影響到全球,影響相對較小的海域是 D 。A.加拿大西海岸B.中國東海岸C.墨西哥西海岸D.智利西海岸(5)按洋流的性質分類,利馬沿海的洋流屬于 寒流 。到達利馬(雨美洲西海岸)時,船員們看到當地許多漁船滿載而歸,請從洋流成因角度分析原因。【分析】(1)順風順洋流的船航速快;逆風逆洋流的船航速慢。(2)貨輪順風順水的原因分析要找出所經過地區的風向和洋流流向。(3)北印度洋是季風洋流,洋流流向是冬逆夏順。馬六甲海峽在赤道附近,風浪小,與氣壓帶有關。(4)全球性的大洋環流,可以促進高低緯度間的熱量輸送和交換,調節全球的熱量平衡;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氣候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世界著名的漁場大多形成于寒流和暖流交匯的海域;洋流對航運也有顯著的影響,順著洋流航行,其速度要比逆流航行快得多;洋流加快了污染物凈化的速度,擴大了污染的范圍。(5)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的洋流為暖流,暖流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濕作用;由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的洋流為寒流,寒流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魚類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誘餌;兩種洋流交匯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活動,使得魚群集中,易于形成大規模漁場,如紐芬蘭漁場和日本北海道漁場;有些海區受離岸風影響,深層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從而形成漁場,如秘魯漁場。【解答】解:(1)根據紐約(51.3°N)到倫敦(北緯40°43'N)的航線緯度數值可知,從紐約前往倫敦的航行過程中所處的風帶為盛行西風帶,風向為西南風;此處位于北大西洋,結合洋流分布圖可知,洋流為北大西洋暖流,大致自西向東流,所以從紐約前往倫敦的航行過程中順風順水,航速快。(2)貨輪從大西洋到地中海需要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此處為密度流區,表層洋流從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所以貨輪順水;地中海及其沿岸為地中海氣候,新疆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此時為元旦,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區域受盛行西風控制,風向為西南風,貨輪大致自西向東航行,故順風,所以船只順風順水,速度快。(3)結合航線圖可知,貨輪是在北印度洋大致自西向東航行,此時為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受東北季風影響,洋流在季風影響下向西即逆時針方向流動,因此貨輪逆風逆水。馬六甲海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故此處風浪較小。(4)洋流對海水中的污染物有稀釋和擴散作用,日本福島核廢水會順著北太平洋暖流到達北美洲西海岸,如加拿大西海岸、墨西哥西海岸;順著加利福尼亞寒流、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影響我國東海岸,故ABC錯誤。智利西海岸位于太平洋東南海域,影響小,故正確。故選:D。(5)洋流按性質分為寒流和暖流。結合南太平洋洋流分布圖利馬沿海的洋流字較高緯度流向較低緯度,為寒流。圖示利馬位于低緯度,受東南信風離岸風的影響,標出海水流走,深層冷海水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從而形成漁場,所以捕魚量多。故答案為:(1)西風帶;北大西洋暖流(2)地中海地區冬季受西風帶的控制,貨輪順西風;海峽處存在密度流,表層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貨輪順密度流。(3)逆;逆;馬六甲海峽處于赤道無風帶上,因此風較小,浪較小。(4)D(5)寒流。受離岸風的影響,深層冷海水上泛,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形成漁場。【點評】本大題以貨輪航行和圖為切入點,設置5個小題,涉及氣壓帶風帶、洋流及其影響等,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19.(2024春 合肥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暑假期間,上海市某同學與家長一起通過自駕游的方式去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區游玩。其間發現了很多引人深思的現象。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這也是該同學最想體驗的活動之一。圖1為“塘沽區某日的潮高變化曲線圖”。材料二:圖2為7月1日渤海老虎石海水浴場的海情預報。(1)請為該同學選擇合適的趕海時間段并說明理由。(2)該同學抵達海河入海口,發現海河防潮閘巍然屹立。據了解,海河防潮閘的修建能有效防止海水倒灌,實現海河水“咸淡分家”。防潮閘對水循環中的 地表徑流 (填寫水循環環節)存在直接影響,同時也干預了 海陸間 (填寫水循環類型)循環。(3)根據海情預報,請你判斷7月1日是否適合在老虎石海濱浴場游泳,并說明原因。【分析】(1)影響趕海的因素有地形、潮汐、風浪、時間等。(2)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水循環的類型有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和海陸間大循環等。(3)影響海濱浴場游泳的因素有潮汐、水質、風浪等。【解答】解:(1)由材料可知,趕海是趕在潮落的時機,圖中落潮的時間段為3時—10時、16時—22時,但趕海時為了保證安全,應選擇在落潮且潮高較小的白天,因此應選擇在6時—10時。(2)由材料可知,海河防潮閘的修建能有效防止海水倒灌,故其直接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是地表徑流,同時也干預了海陸間循環。(3)讀圖可知,24℃﹣29℃的氣溫較為適宜,不會過于寒冷或炎熱,但這并不是決定是否適合游泳的關鍵因素;霧會影響能見度,使游泳者在水中的視線變差,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5﹣6 級的東南風風力較大,會使海面波濤洶涌,游泳難度增加,容易導致游泳者體力消耗過大,甚至被海浪沖倒或卷入海中;1.2 米的浪高對于游泳來說是較高的,可能會使游泳者難以保持平衡和穩定,增加溺水的風險;原油泄漏會嚴重污染海水,不僅會對環境造成破壞,還可能對游泳者的皮膚和健康產生危害,同時也會影響游泳的心情和體驗,綜上所述,7 月 1 日不適合在老虎石海濱浴場游泳。故答案為:(1)時間段:6:00~10:00。理由:為了保證安全起見,趕海要選擇落潮、潮高小的白天。(2)地表徑流;海陸間(3)不適合。原因:風力較大且有霧,能見度低,較高的浪高不利于游泳安全,原油泄漏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同時影響游泳體驗。【點評】本題以某同學隨家長到塘沽區自駕游與老虎是海水浴場海情預報為材料設置題目,涉及鹽場區位因素、水循環以及潮汐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20.(2024 濟南開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雷克海峽是世界各地到南極洲的重要通道。峽內海水從太平洋流入大西洋,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南極環流的一個組成部分。海峽上空盛行西風,北半部風力尤強,海峽中常常有狂風巨浪,從南極滑落下來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峽中,這給航行帶來了困難。德雷克海峽的“海冰開關”效應,在中周期和長周期的氣候變化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尤其對南太平洋海域地理環境影響巨大。南極半島海冰季節性變化幅度較大,最大值約是最小值的7倍。如圖為南太平洋區域圖。(1)指出德雷克海峽風浪最大的季節,并從大氣環流形成過程解釋其原因。(2)分析德雷克海峽冰凍線北移對秘魯沿岸海洋生物的影響。【分析】(1)德雷克海峽風浪最大的季節應結合氣壓帶、風帶的移動進行分析。(2)德雷克海峽冰凍線北移對秘魯沿岸海洋生物的影響應從洋流變化、餌料數量角度分析。【解答】解:(1)據材料“海峽上空盛行西風,北半部風力尤強,海峽中常常有狂風巨浪”可知,受西風影響,德雷克海峽冬季風浪最大。原因是南半球冬季,隨太陽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太陽高度變小,南北溫差增大,氣壓梯度增強,大氣環流勢力增強;赤道附近氣溫升高,上升氣流增加,導致副熱帶地區下沉氣流增加,副熱帶高壓增強;中緯度區域南北溫差增大,氣壓差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大,中緯西風勢力增強,導致德雷克海峽風大浪急。(2)德雷克海峽冰凍線北移,導致德雷克海峽變窄,水流通量減少,水位增高,水流不暢;部分受阻水流沿南美洲西部海域北上,帶來大量冷海水,加強秘魯寒流;南美洲西海岸的東太平洋表面海水變冷,加強了沃克環流,離岸風增強,冷水上泛加強;上泛的冷海水(或上升流)將海洋下層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魚類的餌料充足,使秘魯沿岸海洋生物豐富,漁獲量增加。故答案為:(1)冬季(南半球冬季或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太陽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南北溫差大,大氣環流勢力增強;赤道上升氣流增加,導致副熱帶地區下沉氣流增加,副熱帶高壓增強;中緯度區域北氣壓差增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中緯西風增強,所以德雷克海峽風大浪急。(2)德雷克海峽冰凍線北移,導致德雷克海峽水流通量減少,水位增高,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強秘魯寒流;東太平洋表面海水變冷,沃克環流加強,冷水上泛加強;上泛的冷海水(或上升流)將下層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于浮生物大量繁殖,餌料充足,使秘魯沿岸海洋生物豐富。【點評】本題以德雷克海峽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影響風浪的因素、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