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后唐TEXT后周后梁課 堂 導 入“五四”一個專屬于青年人的符號。這一天,不僅是青年人自己的節日盛會,也是紀念五四運動與五四精神的日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背景①主要原因:民族危機帝國主義加緊侵略,民族危機加深根本原因北洋政府對外妥協對內鎮壓,激起人民反抗思想基礎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階級基礎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美、法、日等戰勝國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巴黎和會,目的就是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劃分勢力范圍。中國北洋政府在1917年參加了“協約國”,對德宣戰。因此,中國政府作為戰勝國也派代表參加了會議。巴黎和會中國代表顧維鈞巴黎和會會場②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背景②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山東問題由來德國在1897年強占膠州灣,把山東劃為勢力范圍。1914年一戰爆發后,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派海陸軍兩萬余人,在山東登陸,侵占山東許多地方。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提出 “二十一條”中,第一號內容就是要求北京政府承認日本接管德國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權利,并加以擴大。因此,在巴黎和會上,日本認為中國已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德國在山東特權應轉讓給日本,無需在會議上討論。但一戰期間,中國也參加了對德作戰,是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完全有理由收回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正當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 收回青島主權。顧維鈞等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拒理力爭,但結果卻是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消息傳到國內,中國被怒火點燃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即將爆發。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2)過程時間 中心 主力 形式 口號開始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學生 游行 罷課 “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天安門集會東郊民巷請愿火燒趙家樓學生集會示威游行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并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 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 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2)過程時間 中心 主力 形式 口號開始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學生 游行 罷課 “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擴大 6月3日起 上海 工人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 “國事如此,無心整容,請君不必光顧”——上海理發館貼出的廣告“忍痛停業,冀救被捕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上海商人罷市標語工人罷工從上海波及到全國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3)初步勝利①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職務;③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愛國運動洶涌澎湃地發展著,軍閥政府眼看無法控制局勢,“自身難?!?,不得不做出讓步: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4)意義①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外爭國權——“反帝”內除國賊——“反封建”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于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赴后繼……其心可憫,其情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軍閥吳佩孚致電大總統徐世昌學生們邊行進,邊宣傳,“許多人民看見掉淚,許多西洋人看見脫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淚?!?br/>——《每周評論》(1919年5月11日)記載說明五四運動喚起了民眾的覺醒,是一場全國性的愛國運動,愛國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是五四運動的主旋律。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4)意義②影響:學生和工人是這場運動的主力軍,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走上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道路;馬克思主義發展成為新思潮的主流;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階層 主 要 愛 國 行 動學生 罷課、示威游行工人 革命主力商人 罷市報界 凝聚人心,制約政府農民 保衛山東各階層聯合會 發表《對內宣言》,請愿政府個別代表 林長民等人臺灣民眾 反日《五四運動各階層參加情況表》全民族救亡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五千年文明史看五四中國歷史上不乏愛國主義,從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篇、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鄭成功收復臺灣、鄧世昌壯烈殉國,都洋溢著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然而,只有五四精神才第一次把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啟蒙與救亡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使傳統的愛國主義具有了現代性的神髓。這是五四運動所孕育的愛國主義精神的獨特性所在,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文化覺醒的重要體現。——胡偉《從近代史到現代史的轉折點》(解放日報2019年5月14日)五四運動喚醒了民眾,激發了全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場偉大的思想啟蒙運動。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百年近代史看五四對外而言,五四運動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下滑、國家利權不斷喪失的趨勢……對內而言,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工人階級走上政治舞臺的歷程,經由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先進知識分子的組織,產生了工人階級的代表——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性質亦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向工人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汪朝光《中國近代通史:民國的初建(1912-1923)(第6卷)》(251頁,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是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里程碑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新時代看五四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行動……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9年4月30日)五四精神的核心愛 國進 步民 主科 學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代表:團體:北京、上海李大釗、陳獨秀李大釗——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分析。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階級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共產主義知識分子投身到工人群眾中去做宣傳組織工作,以他們為橋梁,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了中國共產黨,而共產國際的幫助,促進加快了這一進程。——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919-1949)(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2)政治基礎:中國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3)外部因素:共產國際的幫助。(4)組織基礎: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2.標志——“中共一大”(1)召開: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中共一大會址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復制)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2.標志——“中共一大”(2)代表:中共一大參加代表情況表代表 當時年齡 求學、從教經歷李 達 31 留日學生,回國后從教李漢俊 31 留日學生,回國后從教董必武 35 留日學生,回國后從教陳潭秋 25 師范生,從教何叔衡 45 清末秀才,師范生,從教毛澤東 28 師范生,從教王盡美 23 師范生鄧恩銘 20 中學生張國燾 24 北大在校生劉仁靜 19 北大在校生陳公博 29 北大畢業,從教周佛海 24 旅日大學生包惠僧 27 北大旁聽生,記者,從教年輕知識分子從代表們的年齡角度能夠看出什么特點?從他們的求學、從教經歷看,這群人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2.標志——“中共一大”(3)內容:a.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援助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的時候;b.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至消滅社會階級的區分清除為止;c.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通過黨綱,確定黨名,選舉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實現共產主義陳獨秀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3.意義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斗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41頁,2016年版(1)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2)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和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船精神”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販丶t船的歷史滄桑,在繼承和弘揚“紅船精神”中永葆黨的先進性,進一步激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的信念和力量。——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1921年夏,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襲擾,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繼續進行,在這里完成了大會議程,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這條小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而中國共產黨建黨偉業所蘊含的偉大革命精神,被稱之為紅船精神。【知識拓展】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4.中共二大(1)時間:1922年7月16日至23日。(2)地點:上海。(3)內容:大會通過的宣言實際上制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的最低綱領,即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共二大會址“黨的一大時無產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有了規章”。——陳獨秀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5.中共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3)1922.1——1923.2中共領導罷工斗爭達100多次,參加罷工的工人達30萬以上,形成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將高潮推向頂峰。但遭到帝國主義和直系軍吳佩孚的血腥鎮壓,制造了“二七慘案。”此后,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1)1921.8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2)1922.5 全國第一次勞動大會工人運動遭遇鎮壓,革命轉入低潮敵人太強大建立革命聯盟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示意圖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國共第一次合作(1)背景:①共產黨方面: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失敗,使共產黨認識到: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正式決定同孫中山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②國民黨方面:孫中山在經過多次反對北洋軍閥斗爭的失敗后,深深感到必須改組國民黨,為它注入新鮮血液。(二)……半殖民地的中國,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以解除內外壓迫。(三)依中國社會的現狀,宜有一個勢力集中的黨為國民革命運動之大本營,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五)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此次全國大會亦通過此議決。——《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冊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國共第一次合作(2)標志: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孫中山主持會議,李大釗、毛澤東等共產黨員參加了大會的領導和組織工作。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形成,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國民黨一大會場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2.國民大革命(1)興起背景: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加速革命的進程。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行動:①1924年5月建立黃埔軍校;②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③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2.國民大革命(2)高潮——北伐戰爭1926.7.北伐開始(蔣介石任總司令)北上經過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戰役,吳佩孚主力被基本消滅。1927.1.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東進在江西殲滅孫傳芳主力,一路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進入浙江、上海。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北伐戰爭示意圖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2.國民大革命(3)失敗——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1925年3月孫中山先生逝世,國民黨右派篡奪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獗。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幾天之內,三百多人被殺,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蹤。 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他們公然叫囂“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蔣介石汪精衛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2.國民大革命(4)失敗原因及教訓①失敗原因客觀因素: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主觀因素:陳獨秀右傾錯誤②教訓中共認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無產階級必須要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必須建立一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開展武裝斗爭。蔣介石四一二政變汪精衛七一五政變陳獨秀退讓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合作探究】國民革命有什么歷史作用?中國的革命,自從一九二四年開始,就由國共兩黨的情況起著決定的作用。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就是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和北伐戰爭的勝利?!?br/>——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1937年9月)加速了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進程,推動了以“打倒列強,除軍閥”為目標的國民革命席卷全國。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想一想】如何看待國共兩黨關系 國共兩黨能夠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是因為現階段兩黨面臨的革命任務是基本一致的(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國);當北洋軍閥的統治基本被推翻,國民革命即將勝利之時,兩黨關系走向分裂,是由于兩黨的階級立場不同決定的(國民黨——資產階級政黨;共產黨——無產階級政黨)。課堂小結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中共二大第一次共共合作——背景、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條件意義國民革命——興起、高潮、失敗五四運動——背景、過程、初步勝利、意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代表、團體標志——“中共一大”召開中共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堂小結五四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后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中國革命的方向。隨后,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實現,推動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迅速展開。但是蔣介石、汪精衛先后發動了“四一二”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使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開始走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奪取革命勝利的征程。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