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寧強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 (卷)注意事項:本試卷共4頁。考試時間60分鐘,總分60分,其中含2分卷面分,根據學生整體卷面及書寫給分。第一部分 (選擇題 共24分)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共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使用時間軸梳理歷史事件是把握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方法。下列時間軸中②處對應的事件是A.建立隋朝 B.隋滅陳,統一全國 C.開通運河 D.遷都洛陽2.學習隋唐史后,四位同學作了主題演講,你認為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統一 C.繁榮與開放 D.封建國家陷入危機3.“開元盛世”被很多史學家稱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 “開元盛世”之后,唐朝逐漸走向衰落。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是A.安史之亂 B.武則天改國號為周 C.貞觀之治 D.黃巢起義4.小史同學用DeepSeek輸入“五代十國形勢出現的實質”,最有可能出現的是A.藩鎮割據 B.重文輕武 C.黃巢起義 D.宦官專權5.唐代某著名的無神論和樸素唯物主義者認為希望得到上天的恩賜,或者希冀依賴上天進行賞罰都是極其荒謬的,人只要掌握自然規律,人力就足以支配自然。這位思想家是A.韓愈 B.白居易 C.僧一行 D.柳宗元6.論從史出:下列成就能說明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高峰時期的是①活字印刷術發明②蔡倫改進造紙術 ③指南針用于航海 ④火藥在軍事上廣泛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萬歷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清丈田畝的基礎上,將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并,計入田畝,用銀兩收稅。這一措施被稱為A.青苗法 B.一條鞭法 C.募役法 D.方田均稅法8.據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實》記載:“川界用鐵錢,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街市買賣…………難以攜持。”價低體重的鐵錢給貿易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A.銅錢 B.交子 C.銀錢 D.飛錢9.史書記載,12世紀的蒙古草原“沒有逃避的地方,只有沖鋒打仗。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廝殺”。改變這一局面的是A.成吉思汗 B.冒頓單于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機10 與隋朝大運河相比,元朝運河有哪些變化 A.以長安為中心 B.途經洛陽C.元朝運河截彎取直,縮短了航程 D.元朝運河溝通了海河與珠江水系11.如果把“宰相制度的廢除” “錦衣衛、東廠和西廠” “軍機處” “文字獄”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個單元的主題應該是A.特務統治的強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強 C.文化專制的強化 D.專制集權的加強12.下列人物與他的作品搭配錯誤的是A.孫思邈-----《千金方》 B.沈括———《夢溪筆談》C.吳承恩————《三國演義》 D.曹雪芹————《紅樓夢》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共34分)二、非選擇題 (共3道試題,共34分)13.(9分)鑒于往事,資于治道。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圖A描述的“選官制度”是 ; (1分) 在位時,設置進士科,標志該制度正式創立。 (1分)圖B是唐朝時出現的兩種新農具,分別是 、 (1分) 。 (1分)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繁榮局面,史稱“貞觀之治”。他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同時減輕百姓的田租和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整頓漕運,改革稅制……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出現了盛世局面。(2)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歸納“治世”和“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 (2分)材料三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寫道,“不能再讓軍人操縱政權”和“優待士大夫”成為“宋王室歷世相傳更不放棄”的兩條家訓。(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方針 (1分)請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談談該方針的作用 (2分)14.(11分)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安定對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有著重要意義,我國歷代政府均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朝邊疆地區有突厥、回紇、吐蕃、南詔、渤海等地方政權。唐朝政府與他們保持著密切聯系…………南詔的13個王中有10人經唐朝加封,南詔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學習。邊疆、內地各民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的局面。唐朝的邊疆管理機構主要是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都督府、羈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領擔任, 由大都護府直接管轄,上統于中央政府。———摘編自統編版教科書《歷史 選擇性必修1》(1)依據材料一,概括唐朝處理民族關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分)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促進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的歷史事件。 (2分)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這一時期的政權特點是什么 (2分)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邊疆地區自然環境各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在邊疆政策上,元朝實行一種較為直接的治理邊疆政策.....-----摘編自賈建增《從國都到邊疆---元代國家家治理若干問題研究》(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史實說明“元朝實行一種較為直接的治理邊疆的政策”。 (2分)材料四 168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下設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沿海人民大量移居臺灣,改變了臺灣地廣人稀、勞動力缺乏的狀況。從17世紀晚期到19世紀初期,臺灣的漢族人口從原來的20萬增加到200萬。大陸移民和當地居民共同勞動,大大促進了臺灣的開發。———摘編自張海鵬、陶文釗《臺灣簡史》(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政府設置臺灣府所產生的影響。 (2分)材料五 清代邊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總體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其含義是尊重邊疆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同時實施有效的政治管理。所以清代因其地域的廣闊性,決定清代邊疆政策內涵的多樣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區,又根據當地政治、歷史民族特點實行不同的措施。———摘編自張大正《略論清代邊疆政策研究》(5)結合材料五及所學知識,說說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2分)15.(14分)開放是一個國家的姿態,也是文明的氣度。古代中外交流的廣泛開展,不僅使中華文明更加輝煌,而且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閱讀材料完成探究。材料一 長安是整個絲綢商貿之路的起點。正是有了絲綢之路的溝通,長安擁有了海納百川般雍容豐厚的文化……到唐朝時,長安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名城,全世界的人們都向往著這個神奇的城市,唐朝也從容地汲取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營養滋潤———《永遠的絲路》(1)材料一指出唐都長安成為“國際名城”主要是因為絲綢之路的溝通,請問絲綢之路開通于哪個朝代 (1分)(2)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實行的對外政策。 (2分)列舉兩例唐朝時期中外交往的史實。 (2分)材料二 兩漢至唐朝,中國的對外交通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而南宋時,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了。元代又開創了對外交通的新局面,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明初,……海上絲綢之路得以空前繁榮,其中最為壯觀、影響最大的要數15世紀的鄭和下西洋。——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3)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與漢唐相比,宋元時期中國的對外交通發生了什么變化 (1分)明朝對外交往的最大壯舉是什么 (2分)這一壯舉有何歷史意義 (2分)材料三 “天朝富有四海,豈需爾小國些微貨物哉 ”——嘉慶皇帝的上諭(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清朝推行的貿易政策是什么 (1分)該政策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什么 (2分)(5)結合上述材料,從不同歷史時期對外政策的影響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1分)七年級歷史試題(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部分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B 2.C 3.A 4.A 5.D 6.D 7.B 8.B 9.A 10.C 11.D 12.C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4分)13.(共9分)(1)科舉制;隋煬帝;曲轅犁;筒車(順序不可顛倒)(每空1分,共4分)(錯別不得分)(2)原因:重視人才,知人善任;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重視興修水利,整頓漕運;重視政治改革。(回答任意兩點得2分)(3)方針:崇文抑武;(1分)積極作用:宋朝的崇文抑武方針,使文官得到重用,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1分)消極作用: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軍務,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政府機構重疊,相互牽制,官吏冗余;官員相互推卸責任,辦事效率低下,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支出,導致北宋出現危機。(任回答一點得1分)14.(共11分)(1)方式:冊封、設置機構;(回答任意一點得1分) 史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會盟碑。(回答任意兩個史事得2分)(2)政權特點:民族政權并立;(2分)(3)在東南,設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西北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任回答兩點可得2分)(4)影響: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進入新的歷史時期。(2分)(5)西藏:冊封“達賴喇嘛”、冊封“班禪額爾德尼”;設駐藏辦事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設立噶廈;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設置金瓶掣簽制度。(回答任意兩點可得2分)15.(共14分)(1) 朝代:西漢;(1分)回答漢朝不得分。(2)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2分)史事: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遣唐使、與新羅的交往、與東羅馬帝國和大食的交往。(回答任意兩點得2分)(3)變化:從以路上絲綢之路為主發展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1分)鄭和下西洋(2分);作用:使得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分)(4)政策:閉關政策或閉關自守政策(閉關鎖國不得分);(1分)影響:這種閉關自守政策,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導致當時的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潮流。(2分)(5)啟示:開放促進發展,封閉導致落后;堅持對外開放,發展自己;加強國際交流與聯系,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是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合作,取長補短,促進發展等(言之有理即可,回答任意一點即可得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