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3講 走進科學探究目錄模塊一:新知歸納模塊二:考點講解舉一反三考點1: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考點2:蠟燭的燃燒實驗探究及成分分析模塊三:過關檢測題型分組練鞏固提高綜合練模塊一 新知歸納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1.提出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供探究的問題,或者直接給出所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2.猜想與假設:依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提出的問題的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作出猜想與假設,并經過討論、思考作出初步的論證;3.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根據(jù)科學探究的要求,設計實驗方案,同時包括選擇儀器、試劑等等;4.進行實驗:按實驗正確的步驟,細心規(guī)范地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5.收集證據(jù):收集并整理通過實驗得出實驗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其它與猜想假設有關所有資料、信息等等,為了驗證猜想與假設做好充分的準備;6.解釋與結論: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得出事實證據(jù)與猜想假設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結論;7.反思與評價:主要是要有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用口頭或書面等方式表達探究過程的結果,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時,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在實驗方案、現(xiàn)象、解釋等方面與他人存在不同之處時,能與他人進行討論,不斷反思,并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實驗探究: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目的 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細致的觀察,學會完整地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實驗用品 一支新蠟燭、火柴、一支干凈燒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實驗過程 點燃前 ①操作:觀察蠟燭的顏色、形狀、狀態(tài)、硬度;嗅其氣味。②現(xiàn)象:蠟燭是白色、較軟的圓柱狀固體,無氣味。(物理性質)①操作: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槽,觀察其在水中的現(xiàn)象。 ②現(xiàn)象:石蠟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③結論:石蠟是一種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體。(物理性質)點燃時 ①操作:點燃蠟燭,觀察其變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層溫度的比較。②現(xiàn)象:石蠟受熱時熔化、蠟燭燃燒時發(fā)光、冒黑煙、放熱。燭焰分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_溫度最高,焰心最低。③結論:石蠟受熱會熔化,燃燒時形成炭黑。(化學性質)①操作: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的現(xiàn)象片刻,取下燒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觀察其現(xiàn)象。②現(xiàn)象:干燥的燒杯壁上出現(xiàn)了許多小水珠。取下燒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得渾濁。③結論:蠟燭燃燒產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化學變化)熄滅后 ①操作:熄滅蠟燭,觀察其現(xiàn)象,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②現(xiàn)象:熔化的石蠟逐漸凝固,白色棉線燭心變黑,易碎。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會重新燃燒。③結論:石蠟遇冷凝固,燃燒時產生炭黑,棉線炭化,白煙由細小的石蠟顆粒構成,有可燃性。蠟燭在空氣中能夠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和過程后能產生許多新的物質。(化學性質)【思考交流】通過探究活動,你認為化學實驗中應注意哪幾點?關注物質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等物理性質;石蠟能否燃燒、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化學性質;關注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關注物質變化過程中的現(xiàn)象(變化前、變化時、變化后)及對結果的解釋和描述 。【特別提醒】“煙”和“霧”的區(qū)別(1)“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產生的現(xiàn)象,“霧”是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產生的現(xiàn)象,蠟燭燃燒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汽形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它是由石蠟蒸氣遇冷形成的。(3)描述時不可將實驗結論當作實驗現(xiàn)象來描述,即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切不可出現(xiàn)生成物的名稱。例如:“蠟燭燃燒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這是描述蠟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是實驗結論。模塊二 考點講解舉一反三考點1: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例1】(24-25九年級上·河南濮陽·期中)某同學在化學實驗室中看到一瓶無色液體,他認為可能是蒸餾水,“可能是蒸餾水”是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問題 B.形成假設 C.獲取證據(jù) D.分析解釋【例2】(2025·四川內江·模擬預測)某同學在做家庭小實驗時,向熱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發(fā)現(xiàn)未變藍色。面對“異常”現(xiàn)象,他不應該采取的做法是A.及時向老師請教 B.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原因C.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 D.認為碘酒有問題,不予理會【變式1】(24-25九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體育課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的制作材料進行討論,有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假設 B.證據(jù) C.實驗 D.結論【變式2】“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某同學想知道“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就“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建立假設 B.提出問題 C.獲得結論 D.收集證據(jù)【變式3】維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結果發(fā)現(xiàn)有大量氣泡產生。興趣小組同學進行的如下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正確的先后順序是①產生的氣泡是什么? ②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③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 ④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⑤這個實驗既簡單,現(xiàn)象又明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考點2:蠟燭的燃燒實驗探究及成分分析【例3】補全蠟燭燃燒實驗的實驗報告。裝置及操作 現(xiàn)象 解釋或結論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 蠟燭漂浮在水面上 蠟燭難溶于水,密度比水 ;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將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觸火焰部分,兩端變黑,中間無明顯變化 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 ;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上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 蠟燭燃燒產物之一是水在蠟燭火焰上方罩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產物之一是 ;【例4】(24-25八年級上·貴州畢節(jié)·期中)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實驗一】取一支白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實驗二】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處最先碳化。【實驗三】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將一只干而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xiàn)小水珠。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分析】(2)上述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可以得出蠟燭的兩個物理性質 、 。(3)試描述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該變化體現(xiàn)出蠟燭具有 性。【變式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回答有關問題:(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放入水中,可觀察到蠟燭浮于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如圖1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用一根木條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發(fā)現(xiàn)木條與外焰接觸處炭化變黑。結論:蠟燭火焰的 層溫度最高。(3)如圖2將一只冷而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上方,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xiàn),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石蠟燃燒生成了 、 。(4)如圖3熄滅蠟燭,發(fā)現(xiàn)燭芯有一縷白煙飄出,立即用火柴點燃白煙,發(fā)現(xiàn)白煙能燃燒,并將蠟燭重新點燃。該白煙是 。【變式2】(24-25八年級下·山東德州·階段練習)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請用下圖實驗探究蠟燭及其燃燒。(1)實驗1,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石蠟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斷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2)實驗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再取出,根據(jù)火柴梗變黑的程度,你判斷火焰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A.外焰 B.內焰 C.焰心(3)實驗3,在燃燒著的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小燒杯,根據(jù)小燒杯內壁變模糊的現(xiàn)象可以推測蠟燭燃燒有 生成。如果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小燒杯,根據(jù)小燒杯內壁 的現(xiàn)象可以推測蠟燭燃燒有生成。(4)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此“白煙”是 。【變式3】(23-24九年級上·黑龍江綏化·期末)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其實驗步驟有:①點燃蠟燭,緊貼燭芯將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③用火柴去點白煙;④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⑤熄滅蠟燭;⑥迅速倒轉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1)以上操作步驟的正確排序是 ;按要求填寫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其結論。探究步驟對實驗的觀察和描述:(2)點燃前: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燃著時: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選填圖中字母)處最先炭化。干冷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 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滅后:吹滅蠟燭,觀察到一縷白煙。繼續(xù)探究: 【提出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想與假設】①是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②是燃燒生成的水蒸氣;③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設計實驗】(4)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填序號,下同),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其原因 。(5)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模塊三 知識檢測考點1: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1.(24-25八年級上·上海·期末)化學家波義爾偶然發(fā)現(xiàn)鹽酸能使紫羅蘭花瓣變紅,于是他將紫羅蘭的花瓣分別放入各種酸中進行探究。“將紫羅蘭的花瓣分別放入各種酸中”這一步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A.提出問題 B.形成假設 C.實施實驗 D.形成結論2.(24-25九年級上·廣東潮州·期末)探究蠟燭及其燃燒時,發(fā)現(xiàn)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忽略該異常現(xiàn)象 B.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xiàn)象C.向老師請教或查閱有關資料 D.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3.小花同學發(fā)現(xiàn)在該實驗結束后,試管外壁略發(fā)黑,她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 B.認為與本次實驗無關,不予理睬C.分析酒精成分,進行實驗探究 D.向老師請教產生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4.(24-25九年級上·云南曲靖·階段練習)小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是否含二氧化碳,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A.做出結論 B.收集證據(jù) C.設計實驗 D.建立假設5.(24-25八年級上·山東泰安·期中)觀察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觀察錯誤的是A.通常在實驗前需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tài),實驗裝置的特點B.在實驗中需觀察物質發(fā)生變化所需要的條件以及產生的各種現(xiàn)象,如顏色發(fā)生變化、產生氣體或沉淀C.在實驗后需觀察生成的新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等等D.要注意將觀察與思考相結合,如果在實驗中觀察到了“異常現(xiàn)象”,應相信現(xiàn)成的結論考點2:蠟燭的燃燒實驗探究及成分分析6.(2025·廣西南寧·一模)在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下列現(xiàn)象描述不合理的是A.蠟燭燃燒產生火焰 B.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熄滅蠟燭后會產生白煙 D.蠟燭燃燒過程中蠟燭會熔化7.下列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蠟燭燃燒時發(fā)出黃色火焰,發(fā)光、發(fā)熱B.蠟燭放入水中,會漂浮在水面上C.無色氫氧化鈉溶液與藍色硫酸銅溶液混合,有藍色沉淀生成D.石灰石和稀鹽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氣體生成8.(24-25九年級上·吉林·課后作業(yè))下列關于蠟燭及其燃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蠟燭先熔化,后燃燒B.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C.可以看到燒杯內有二氧化碳生成D.用火柴去點燃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被引燃9.(24-25九年級上·廣東廣州·階段練習)下列有關蠟燭燃燒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蠟燭燃燒時火焰分三層,內層火焰最明亮 B.蠟燭燃燒時可觀察到石蠟熔化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剛熄滅蠟燭時,燭芯有一縷白霧飄出10.(24-25九年級上·江蘇宿遷·階段練習)有關蠟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A.熄滅時有白煙 B.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火焰分為三層1.(24-25九年級下·河北滄州·階段練習)學習小組對蠟燭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1)詩文釋義:“何當共剪西窗燭”中的剪燭是因為蠟燭燃燒久了燭芯露出過長,易分叉、炭化,影響燭芯傳輸石蠟的速率,且燃燒時易冒黑煙,需要適時修剪燭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燭芯過長,石蠟燃燒更完全 b.修剪燭芯,可使燭光更明亮(2)隔空點火:吹滅蠟燭的瞬間可以觀察到一縷白煙輕輕升起,點燃白煙,燭火復燃。白煙在燭火復燃中所起的作用是 。(3)家庭實驗:如圖所示用玻璃杯迅速罩住燃著的蠟燭,并使杯口始終浸沒和水中,最終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原因是 (答一條)。2.(24-25九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同學們過生日都點蠟燭,蠟燭點燃后,發(fā)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下圖所示的系列實驗。(1)①如圖A所示,點燃一支蠟燭,看到的主要現(xiàn)象有 (填字母序號,多選)。a.發(fā)出黃色火焰 b.熔化的蠟燭順著蠟燭流下c.發(fā)光、放熱 d.熄滅后有白煙e.火焰分層②將一根木條水平迅速插入蠟燭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觀察到木條表面出現(xiàn)了如圖B所示的圓弧狀黑斑,說明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2)①如圖C所示,取一個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觀察,有黑色小顆粒產生,冷卻后觸摸有滑膩感,此顆粒是炭黑。②如圖D所示,將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發(fā)現(xiàn)燒杯壁有 出現(xiàn),說明蠟燭燃燒的生成物中含有 。(3)如圖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個漏斗,用一根燃著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處,觀察到火柴 ,將產生的氣體導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蕩,石灰水 。(4)根據(jù)以上實驗及現(xiàn)象判斷,蠟燭燃燒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5)化學變化的本質是 。【提出問題】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與假設】猜想1:都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實驗與分析】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白光,手摸燈泡,溫度較高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6)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 。【實驗結論】(7)猜想 (填“1”或“2”)正確。3.(24-25八年級上·河北石家莊·階段練習)化學變化中通常有明顯現(xiàn)象,如有氣泡產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化學興趣小組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有氣體產生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假設】猜想1:一定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實驗探究】(1)完成填空: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實驗一:水的沸騰 水沸騰變成水蒸氣,玻璃片上有 。 水沸騰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二:石灰石與鹽酸反應 塊狀石灰石表面有氣泡產生,且石灰石變小,燒杯中澄清石水 。 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產生了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結論】(2)猜想 (填“1”或“2”)正確。4.(22-23九年級上·江西·階段練習)化學變化中通常有明顯現(xiàn)象,如有氣泡產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化學興趣小組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有氣體產生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假設】(1)猜想一:一定是化學變化;猜想二: 。【實驗探究】(2)完成填空: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實驗一:水的沸騰 水沸騰變成水蒸氣,玻璃片上有 水沸騰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二:大理石與鹽酸反應 顆粒狀大理石表面有氣泡產生,且大理石變小,燒杯中澄清石灰水 大理石與鹽酸反應產生了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結論】(3)猜想 (選填“一”或“二”)正確。【實驗拓展】(4)①有氣體產生的物理變化除汽化外,還有 ;②實驗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 。5.(24-25八年級下·上海浦東新·期中)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中國空間站生動演示了蠟燭燃燒等實驗,并解釋了產生這些奇特現(xiàn)象的原因。小東同學對此非常感興趣,就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探究,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實驗。(1)【實驗操作一】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硬度 。點燃蠟燭,如圖所示,將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于火焰中,約后取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圖中所示,這證明焰心溫度 (填“最低”或“最高”)。(2)【實驗操作二】小東同學繼續(xù)探究“蠟燭燃燒生成了什么?”,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測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蠟燭點燃前 48.4% 18.7% 0.058% 0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解釋與結論】由實驗結果可知,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是 。6.(24-25八年級上·貴州畢節(jié)·期中)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重新進行了一次探究。【探究一】探究石蠟的物理、化學性質。(1)將小塊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石蠟浮在水面上,由此判斷石蠟的密度比水 (選填“大”或“小”)。對于本實驗使用的蠟燭有以下描述:A固態(tài) B.白色 C.質地較軟 D.能燃燒 E.難溶于水 F.受熱易熔化。(2)其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填字母序號)。(3)如圖2,用一根木條橫穿火焰三部分。約1~2s取出觀察,可得 溫度最高。(4)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產生火焰是氣態(tài)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于是他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圖3,將導管伸入蠟燭火焰的焰心處),據(jù)此實驗,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子火焰中被燃燒的物質是液態(tài)石蠟B.這一現(xiàn)象說明蠟燭中主要物質的熔點較低C.要使該實驗成功,導管不宜過長D.母火焰焰心處的物質是石蠟蒸氣【探究二】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yōu)樗{色。【進行實驗】(5)如下表所示。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①硫酸銅粉末變 ,②澄清石灰水變 。 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6)該實驗中,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 ,該實驗與圖4所示的實驗對比,其優(yōu)點是 。【拓展延伸】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有發(fā)光、放熱的現(xiàn)象。小明認為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討論和驗證。提出問題: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1:都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實驗探究】觀察白熾燈內燈絲在通電前后的變化:通電前 通電中 斷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發(fā)熱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討論】(7)通電前后,燈絲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 變化,不同于蠟燭燃燒。【結論】(8)猜想 (填“1”或“2”)正確。7.(24-25八年級下·江西宜春·階段練習)化學小組受科學家法拉第《蠟燭的化學史》的啟發(fā),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進行了再探究。【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yōu)樗{色。【實驗一】(1)實驗一中澄清石灰水變 ,該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實驗二】(2)如圖A,點燃蠟燭,可以看到火焰分 、內焰和焰心。(3)如圖B,取一支導管,將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再將燃著的火柴放在另一端的導管口,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導管中氣體被點燃,說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質是“氣態(tài)”的 。如圖C,用一個大燒杯罩住一支點燃的蠟燭,并在燒杯內靠近頂部的位置放置適量的硫酸銅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并觀察到硫酸銅粉末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4)石蠟燃燒后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石蠟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拓展延伸】(5)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 。(6)與實驗一所示的實驗相比較,圖C的實驗具有的優(yōu)點是 。(7)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她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婷婷這樣做的目的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03講 走進科學探究目錄模塊一:新知歸納模塊二:考點講解舉一反三考點1: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考點2:蠟燭的燃燒實驗探究及成分分析模塊三:過關檢測題型分組練鞏固提高綜合練模塊一 新知歸納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1.提出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供探究的問題,或者直接給出所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2.猜想與假設:依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提出的問題的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作出猜想與假設,并經過討論、思考作出初步的論證;3.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根據(jù)科學探究的要求,設計實驗方案,同時包括選擇儀器、試劑等等;4.進行實驗:按實驗正確的步驟,細心規(guī)范地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5.收集證據(jù):收集并整理通過實驗得出實驗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其它與猜想假設有關所有資料、信息等等,為了驗證猜想與假設做好充分的準備;6.解釋與結論: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討論,得出事實證據(jù)與猜想假設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到最后的結論;7.反思與評價:主要是要有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的意識,用口頭或書面等方式表達探究過程的結果,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時,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在實驗方案、現(xiàn)象、解釋等方面與他人存在不同之處時,能與他人進行討論,不斷反思,并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實驗探究: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目的 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細致的觀察,學會完整地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xiàn)象。實驗用品 一支新蠟燭、火柴、一支干凈燒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實驗過程 點燃前 ①操作:觀察蠟燭的顏色、形狀、狀態(tài)、硬度;嗅其氣味。②現(xiàn)象:蠟燭是白色、較軟的圓柱狀固體,無氣味。(物理性質)①操作: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槽,觀察其在水中的現(xiàn)象。 ②現(xiàn)象:石蠟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③結論:石蠟是一種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體。(物理性質)點燃時 ①操作:點燃蠟燭,觀察其變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層溫度的比較。②現(xiàn)象:石蠟受熱時熔化、蠟燭燃燒時發(fā)光、冒黑煙、放熱。燭焰分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_溫度最高,焰心最低。③結論:石蠟受熱會熔化,燃燒時形成炭黑。(化學性質)①操作: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的現(xiàn)象片刻,取下燒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觀察其現(xiàn)象。②現(xiàn)象:干燥的燒杯壁上出現(xiàn)了許多小水珠。取下燒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得渾濁。③結論:蠟燭燃燒產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化學變化)熄滅后 ①操作:熄滅蠟燭,觀察其現(xiàn)象,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②現(xiàn)象:熔化的石蠟逐漸凝固,白色棉線燭心變黑,易碎。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會重新燃燒。③結論:石蠟遇冷凝固,燃燒時產生炭黑,棉線炭化,白煙由細小的石蠟顆粒構成,有可燃性。蠟燭在空氣中能夠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和過程后能產生許多新的物質。(化學性質)【思考交流】通過探究活動,你認為化學實驗中應注意哪幾點?關注物質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等物理性質;石蠟能否燃燒、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化學性質;關注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關注物質變化過程中的現(xiàn)象(變化前、變化時、變化后)及對結果的解釋和描述 。【特別提醒】“煙”和“霧”的區(qū)別(1)“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產生的現(xiàn)象,“霧”是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產生的現(xiàn)象,蠟燭燃燒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蒸汽形成的固體小顆粒懸浮于空氣中形成的。(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它是由石蠟蒸氣遇冷形成的。(3)描述時不可將實驗結論當作實驗現(xiàn)象來描述,即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切不可出現(xiàn)生成物的名稱。例如:“蠟燭燃燒放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這是描述蠟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是實驗結論。模塊二 考點講解舉一反三考點1: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例1】(24-25九年級上·河南濮陽·期中)某同學在化學實驗室中看到一瓶無色液體,他認為可能是蒸餾水,“可能是蒸餾水”是科學探究中的A.提出問題 B.形成假設 C.獲取證據(jù) D.分析解釋【答案】B【詳解】該同學認為無色液體可能為蒸餾水,是對無色液體的成分進行猜想,屬于形成假設的流程,故選B。【例2】(2025·四川內江·模擬預測)某同學在做家庭小實驗時,向熱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發(fā)現(xiàn)未變藍色。面對“異常”現(xiàn)象,他不應該采取的做法是A.及時向老師請教 B.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原因C.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 D.認為碘酒有問題,不予理會【答案】D【詳解】A、面對“異常”現(xiàn)象,及時向老師請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間接經驗也很重要,故A正確;B、面對“異常”現(xiàn)象,也可以查找相關資料,探究原因,故B正確;C、面對“異常”現(xiàn)象,可以反復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看是不是普遍情況,故C正確;D、認為碘酒有問題,不予理會是錯誤的,沒有探究精神,當觀察到異常的實驗現(xiàn)象時不能置之不理,應該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并解決問題,故D錯誤;故選:D。【變式1】(24-25九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體育課擲鉛球活動后,同學們對“鉛球”的制作材料進行討論,有同學認為“鉛球”是鐵制的,并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假設 B.證據(jù) C.實驗 D.結論【答案】C【詳解】“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實驗環(huán)節(jié),故選C。【變式2】“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某同學想知道“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就“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建立假設 B.提出問題 C.獲得結論 D.收集證據(jù)【答案】B【詳解】A、建立假設是根據(jù)問題和相關的資料作出假設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鈉,不符合題意;B、提出聞到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供探究的問題,或者直接給出所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84消毒液為什么能消毒殺菌”,符合題意;C、獲得結論是根據(jù)相關資源和實驗現(xiàn)象等得出結論,不符合題意;D、收集證據(jù)是根據(jù)假設和問題搜集相關資料等,不符合題意;故選:B。【變式3】維生素C片放入了水中,結果發(fā)現(xiàn)有大量氣泡產生。興趣小組同學進行的如下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這些環(huán)節(jié)正確的先后順序是①產生的氣泡是什么? ②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③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 ④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⑤這個實驗既簡單,現(xiàn)象又明顯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④②③⑤【答案】B【分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后,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詳解】①產生的氣泡是什么?屬于提出問題環(huán)節(jié);②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屬于得出結論環(huán)節(jié);③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屬于作出假設環(huán)節(jié)。④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屬于實施計劃環(huán)節(jié)。⑤這個實驗既簡單,現(xiàn)象又明顯。屬于表達和交流環(huán)節(jié)。由以上分析可知,這些環(huán)節(jié)正確的先后順序是①③④②⑤。綜上所述:選擇B。考點2:蠟燭的燃燒實驗探究及成分分析【例3】補全蠟燭燃燒實驗的實驗報告。裝置及操作 現(xiàn)象 解釋或結論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 蠟燭漂浮在水面上 蠟燭難溶于水,密度比水 ;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將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觸火焰部分,兩端變黑,中間無明顯變化 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 ;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上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 ; 蠟燭燃燒產物之一是水在蠟燭火焰上方罩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產物之一是 ;【答案】 小 高 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產生/燒杯內壁有水霧生成(合理即可) 二氧化碳/CO2【詳解】將一小塊蠟燭放入水中,蠟燭漂浮在水面上,說明蠟燭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溫度越高,木條碳化越快,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將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火柴梗接觸火焰部分,兩端變黑,中間無明顯變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上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現(xiàn)象是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產生(或燒杯內壁有水霧生成),說明蠟燭燃燒產物之一是水;在蠟燭火焰上方罩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燒杯內壁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例4】(24-25八年級上·貴州畢節(jié)·期中)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查閱資料】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澄清石灰水會變渾濁。【實驗一】取一支白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實驗二】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處最先碳化。【實驗三】驗證蠟燭燃燒的產物:將一只干而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xiàn)小水珠。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分析】(2)上述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可以得出蠟燭的兩個物理性質 、 。(3)試描述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 ,該變化體現(xiàn)出蠟燭具有 性。【答案】(1)a(2) 蠟燭的密度比水小 硬度較小(3)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產生黃白色火焰,產生少量的黑煙,放出大量的熱 可燃【詳解】(1)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由于外焰溫度最高,因此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處最先碳化;(2)取一支白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可以得出蠟燭的物理性質是:蠟燭不溶于水、蠟燭的密度比水小、硬度較小;(3)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產生黃白色火焰,產生少量的黑煙,放出大量的熱,該變化體現(xiàn)出蠟燭具有可燃性。【變式1】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回答有關問題:(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放入水中,可觀察到蠟燭浮于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2)如圖1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用一根木條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發(fā)現(xiàn)木條與外焰接觸處炭化變黑。結論:蠟燭火焰的 層溫度最高。(3)如圖2將一只冷而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上方,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xiàn),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石蠟燃燒生成了 、 。(4)如圖3熄滅蠟燭,發(fā)現(xiàn)燭芯有一縷白煙飄出,立即用火柴點燃白煙,發(fā)現(xiàn)白煙能燃燒,并將蠟燭重新點燃。該白煙是 。【答案】(1)小(合理表述即可)(2)外/外焰(3) 水 二氧化碳(4)石蠟蒸氣凝結成的固體小顆粒【詳解】(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放入水中,可觀察到蠟燭浮于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小;(2)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用一根木條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發(fā)現(xiàn)木條與外焰接觸處炭化變黑。結論:蠟燭火焰的外焰層溫度最高;(3)將一只冷而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上方,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xiàn),說明石蠟燃燒生成了水,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石蠟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故結論:石蠟燃燒生成了水、二氧化碳;(4)熄滅蠟燭,發(fā)現(xiàn)燭芯有一縷白煙飄出,立即用火柴點燃白煙,發(fā)現(xiàn)白煙能燃燒,并將蠟燭重新點燃。該白煙是石蠟蒸氣凝結成的固體小顆粒。【變式2】(24-25八年級下·山東德州·階段練習)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請用下圖實驗探究蠟燭及其燃燒。(1)實驗1,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石蠟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斷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2)實驗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再取出,根據(jù)火柴梗變黑的程度,你判斷火焰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號)。A.外焰 B.內焰 C.焰心(3)實驗3,在燃燒著的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小燒杯,根據(jù)小燒杯內壁變模糊的現(xiàn)象可以推測蠟燭燃燒有 生成。如果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小燒杯,根據(jù)小燒杯內壁 的現(xiàn)象可以推測蠟燭燃燒有生成。(4)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此“白煙”是 。【答案】(1)小(2)A(3) 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固體小顆粒【詳解】(1)石蠟浮在水面上,由此可判斷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再取出,外焰部分碳化最嚴重,說明外焰溫度最高。故選A;(3)在燃燒著的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小燒杯,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小燒杯,小燒杯內壁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4)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燃燒,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均不具有可燃性,故白煙是石蠟蒸汽凝結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變式3】(23-24九年級上·黑龍江綏化·期末)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其實驗步驟有:①點燃蠟燭,緊貼燭芯將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③用火柴去點白煙;④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⑤熄滅蠟燭;⑥迅速倒轉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1)以上操作步驟的正確排序是 ;按要求填寫下列實驗現(xiàn)象及其結論。探究步驟對實驗的觀察和描述:(2)點燃前: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 。(3)燃著時:點燃蠟燭,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圖所示,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選填圖中字母)處最先炭化。干冷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 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 。熄滅后:吹滅蠟燭,觀察到一縷白煙。繼續(xù)探究: 【提出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想與假設】①是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②是燃燒生成的水蒸氣;③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設計實驗】(4)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填序號,下同),但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其原因 。(5)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答案】(1)④①②⑥⑤③(2)浮于水面(3) a 水霧 變渾濁(4) ① 無法判斷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是原來燃燒生成的,還是蠟燭熄滅時產生的(5)水蒸氣【詳解】(1)首先了解蠟燭的物理性質,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再點燃蠟燭,緊貼燭芯將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約1秒后取出,根據(jù)火柴各部分的燃燒情況,了解火焰各部分的溫度;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小燒杯,看有無水霧出現(xiàn);再迅速倒轉燒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石灰水的變化;最后熄滅蠟燭,用火柴去點白煙,看白煙是否可燃。故正確的排序為④①②⑥⑤③。(2)由于石蠟的密度比空氣小,因此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可觀察到石蠟浮在水面上。(3)如圖所示,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處最先碳化,說明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干冷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小水珠,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4)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但在驗證白煙是否是二氧化碳時,必須排除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的干擾,該做法無法判斷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是原來燃燒生成的還是蠟燭熄滅時產生的。(5)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中不含水蒸氣。模塊三 知識檢測考點1: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1.(24-25八年級上·上海·期末)化學家波義爾偶然發(fā)現(xiàn)鹽酸能使紫羅蘭花瓣變紅,于是他將紫羅蘭的花瓣分別放入各種酸中進行探究。“將紫羅蘭的花瓣分別放入各種酸中”這一步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A.提出問題 B.形成假設 C.實施實驗 D.形成結論【答案】C【詳解】A、提出問題是針對某種現(xiàn)象提出疑問,“將紫羅蘭的花瓣分別放入各種酸中” 不是提出問題,A 選項錯誤;B、形成假設是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這一步不是形成假設,B 選項錯誤;C、實施實驗是按照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將紫羅蘭的花瓣分別放入各種酸中” 是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屬于實施實驗,C 選項正確;D、形成結論是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的,這一步還未到得出結論階段,D 選項錯誤。故選C。2.(24-25九年級上·廣東潮州·期末)探究蠟燭及其燃燒時,發(fā)現(xiàn)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A.忽略該異常現(xiàn)象 B.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xiàn)象C.向老師請教或查閱有關資料 D.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答案】A【詳解】A、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都不能忽略,故選項做法錯誤;B、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xiàn)象,故選項做法正確;C、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向老師請教或查閱有關資料,故選項做法正確;D、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故選項做法正確;故選:A。3.小花同學發(fā)現(xiàn)在該實驗結束后,試管外壁略發(fā)黑,她的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 B.認為與本次實驗無關,不予理睬C.分析酒精成分,進行實驗探究 D.向老師請教產生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答案】B【詳解】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的現(xiàn)象,根據(jù)產生的現(xiàn)象來探究試管外壁發(fā)黑的原因,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認為與本次實驗無關,不予理睬,沒有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學習精神,做法錯誤,符合題意;C、分析酒精成分,進行實驗探究,符合科學探究的過程,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向老師請教產生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做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4.(24-25九年級上·云南曲靖·階段練習)小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是否含二氧化碳,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huán)節(jié)中的A.做出結論 B.收集證據(jù) C.設計實驗 D.建立假設【答案】C【詳解】“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是否含二氧化碳”,這是在利用實驗來收集證據(jù)來驗證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是否含二氧化碳。因此不屬于建立假設、收集證據(jù)、做出結論的環(huán)節(jié),而屬于設計實驗。故選:C。5.(24-25八年級上·山東泰安·期中)觀察是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觀察錯誤的是A.通常在實驗前需觀察反應物的顏色、狀態(tài),實驗裝置的特點B.在實驗中需觀察物質發(fā)生變化所需要的條件以及產生的各種現(xiàn)象,如顏色發(fā)生變化、產生氣體或沉淀C.在實驗后需觀察生成的新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等等D.要注意將觀察與思考相結合,如果在實驗中觀察到了“異常現(xiàn)象”,應相信現(xiàn)成的結論【答案】D【詳解】A、依據(jù)化學實驗探究要求,實驗前要關注物質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也要關注實驗裝置特點,故正確;B、依據(jù)化學實驗探究要求,實驗中要觀察物質的變化,如顏色發(fā)生變化、產生氣體或沉淀,故正確;C、依據(jù)化學實驗探究要求,實驗后要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結果,如生成的新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等等,故正確;D、化學實驗要有求真精神,如果在實驗中觀察到了“異常現(xiàn)象”,要查找原因,知道獲得真理,故錯誤。故選D。考點2:蠟燭的燃燒實驗探究及成分分析6.(2025·廣西南寧·一模)在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下列現(xiàn)象描述不合理的是A.蠟燭燃燒產生火焰 B.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熄滅蠟燭后會產生白煙 D.蠟燭燃燒過程中蠟燭會熔化【答案】B【詳解】A、蠟燭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故選項現(xiàn)象描述正確;B、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故選項現(xiàn)象描述不正確;C、蠟燭剛熄滅時蠟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蠟固體,產生白煙,故選項現(xiàn)象描述正確;D、蠟燭燃燒時,部分蠟燭受熱熔化,故選項現(xiàn)象描述正確。故選B。7.下列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蠟燭燃燒時發(fā)出黃色火焰,發(fā)光、發(fā)熱B.蠟燭放入水中,會漂浮在水面上C.無色氫氧化鈉溶液與藍色硫酸銅溶液混合,有藍色沉淀生成D.石灰石和稀鹽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答案】D【詳解】A、蠟燭燃燒時的現(xiàn)象就是發(fā)出黃色火焰,發(fā)光、放熱,該選項描述正確;B、蠟燭密度比水小,會漂浮在水面上,該選項描述正確;C、無色氫氧化鈉溶液與藍色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不溶性的氫氧化銅,在水中以藍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該選項描述正確;D、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不能出現(xiàn)生成物名稱,該選項描述不正確。故選D。8.(24-25九年級上·吉林·課后作業(yè))下列關于蠟燭及其燃燒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蠟燭先熔化,后燃燒B.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C.可以看到燒杯內有二氧化碳生成D.用火柴去點燃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重新被引燃【答案】C【詳解】A、點燃蠟燭后,蠟燭先熔化,然后才燃燒,該選項描述正確;B、蠟燭燃著生成水,則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該選項描述正確;C、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不能出現(xiàn)生成物名稱,該選項描述不正確;D、白煙為石蠟固體小顆粒,則用火柴去點燃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會重新被引燃,該選項描述正確。故選C。9.(24-25九年級上·廣東廣州·階段練習)下列有關蠟燭燃燒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A.蠟燭燃燒時火焰分三層,內層火焰最明亮 B.蠟燭燃燒時可觀察到石蠟熔化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剛熄滅蠟燭時,燭芯有一縷白霧飄出【答案】B【詳解】A、蠟燭燃燒時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最外層火焰最明亮,說法錯誤;B、蠟燭燃燒時可觀察到石蠟熔化,說法正確;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這不是實驗現(xiàn)象,而是通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得出的結論,說法錯誤;D、剛熄滅蠟燭時,燭芯會飄出一縷白煙,而不是白霧,該白煙是石蠟蒸氣在空氣中冷凝得到的石蠟固體,說法錯誤。故選B。10.(24-25九年級上·江蘇宿遷·階段練習)有關蠟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描述錯誤的是A.熄滅時有白煙 B.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火焰分為三層【答案】C【詳解】A、蠟燭熄滅時,沒有燃燒的石蠟蒸氣遇冷變?yōu)槭灩腆w小顆粒,故產生白煙,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蠟燭燃燒生成水,則罩在火焰上方冷而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霧,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xiàn)象,描述錯誤,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的火焰分為三層,外焰最亮,內焰最暗,描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24-25九年級下·河北滄州·階段練習)學習小組對蠟燭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1)詩文釋義:“何當共剪西窗燭”中的剪燭是因為蠟燭燃燒久了燭芯露出過長,易分叉、炭化,影響燭芯傳輸石蠟的速率,且燃燒時易冒黑煙,需要適時修剪燭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燭芯過長,石蠟燃燒更完全 b.修剪燭芯,可使燭光更明亮(2)隔空點火:吹滅蠟燭的瞬間可以觀察到一縷白煙輕輕升起,點燃白煙,燭火復燃。白煙在燭火復燃中所起的作用是 。(3)家庭實驗:如圖所示用玻璃杯迅速罩住燃著的蠟燭,并使杯口始終浸沒和水中,最終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原因是 (答一條)。【答案】(1)b(2)白煙燃燒會放熱,從而點燃燭芯(3)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杯內壓強減小【詳解】(1)a、燭芯過長,不利于石蠟充分燃燒,故說法不正確;b、修剪燭芯,可使石蠟充分燃燒,燭光更明亮,故說法正確;故選b;(2)白煙為石蠟固體小顆粒,具有可燃性,石蠟燃燒會放熱,從而點燃燭芯;(3)蠟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玻璃杯內壓強減小,從而使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2.(24-25九年級上·全國·單元測試)同學們過生日都點蠟燭,蠟燭點燃后,發(fā)出明亮的火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下圖所示的系列實驗。(1)①如圖A所示,點燃一支蠟燭,看到的主要現(xiàn)象有 (填字母序號,多選)。a.發(fā)出黃色火焰 b.熔化的蠟燭順著蠟燭流下c.發(fā)光、放熱 d.熄滅后有白煙e.火焰分層②將一根木條水平迅速插入蠟燭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觀察到木條表面出現(xiàn)了如圖B所示的圓弧狀黑斑,說明蠟燭火焰的 溫度最高。(2)①如圖C所示,取一個冷的白瓷片放置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出,觀察,有黑色小顆粒產生,冷卻后觸摸有滑膩感,此顆粒是炭黑。②如圖D所示,將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發(fā)現(xiàn)燒杯壁有 出現(xiàn),說明蠟燭燃燒的生成物中含有 。(3)如圖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個漏斗,用一根燃著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處,觀察到火柴 ,將產生的氣體導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蕩,石灰水 。(4)根據(jù)以上實驗及現(xiàn)象判斷,蠟燭燃燒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5)化學變化的本質是 。【提出問題】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與假設】猜想1:都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實驗與分析】同學們設計了下列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通電前 通電中 通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白光,手摸燈泡,溫度較高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6)分析: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 。【實驗結論】(7)猜想 (填“1”或“2”)正確。【答案】(1) abcde 外焰(2) 水霧 水(3) 熄滅 變渾濁(4)二氧化碳和水(5)有新物質生成(6)物理變化(7)2【詳解】(1)①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放出熱量,蠟燭受熱熔化,熔化的蠟燭順著蠟燭流下,火焰分為三層,則點燃一支蠟燭,看到的主要現(xiàn)象有abcde,故填:abcde;②將一根木條迅速插入蠟燭火焰中,片刻后取出,觀察到木條表面出現(xiàn)了如圖B所示的圓弧狀黑斑,說明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故填:外焰;(2)②如圖D所示,將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發(fā)現(xiàn)燒杯壁有水霧出現(xiàn),說明蠟燭燃燒的生成物中含有水,故填:水霧;水;(3)圖E所示,在火焰正上方罩一個漏斗,用一根燃著的火柴接近漏斗截口處,觀察到火柴熄滅,將產生的氣體導出并通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熄滅;變渾濁;(4)由上述分析可知,蠟燭燃燒的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填:二氧化碳和水;(5)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故填:有新物質生成;(6)通電前后,鎢絲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無新物質生成,則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故填:物理變化;(7)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說明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故猜想2成立,故填:2。3.(24-25八年級上·河北石家莊·階段練習)化學變化中通常有明顯現(xiàn)象,如有氣泡產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化學興趣小組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有氣體產生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假設】猜想1:一定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實驗探究】(1)完成填空: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實驗一:水的沸騰 水沸騰變成水蒸氣,玻璃片上有 。 水沸騰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二:石灰石與鹽酸反應 塊狀石灰石表面有氣泡產生,且石灰石變小,燒杯中澄清石水 。 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產生了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結論】(2)猜想 (填“1”或“2”)正確。【答案】(1) 水霧 物理 變渾濁 化學(2)2【詳解】(1)實驗一:水沸騰時,水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片會凝結成液態(tài)水,因此現(xiàn)象是玻璃片上有水霧(或水珠),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實驗二: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可觀察到燒杯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新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2) 對比兩個實驗可知,水沸騰有氣體產生但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因此猜想2正確。4.(22-23九年級上·江西·階段練習)化學變化中通常有明顯現(xiàn)象,如有氣泡產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嗎?化學興趣小組展開了探究。【提出問題】有氣體產生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假設】(1)猜想一:一定是化學變化;猜想二: 。【實驗探究】(2)完成填空:實驗現(xiàn)象 實驗分析實驗一:水的沸騰 水沸騰變成水蒸氣,玻璃片上有 水沸騰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二:大理石與鹽酸反應 顆粒狀大理石表面有氣泡產生,且大理石變小,燒杯中澄清石灰水 大理石與鹽酸反應產生了新物質,屬于 變化【實驗結論】(3)猜想 (選填“一”或“二”)正確。【實驗拓展】(4)①有氣體產生的物理變化除汽化外,還有 ;②實驗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 。【答案】(1)不一定是化學變化(2) 水珠 物理 變渾濁 化學(3)二(4) 升華 使水蒸氣遇冷液化【詳解】(1)有氣體產生的變化,猜想一定是是化學變化,猜想二應為不一定是化學變化,故填:不一定是化學變化;(2)實驗一:水沸騰時,玻璃片有水珠,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填:水珠;物理;實驗二: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等,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新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填:變渾濁;化學;(3)對比兩個實驗可知,水沸騰有氣體產生但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故有氣體產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故猜想二正確,故填:二;(4)①有氣體產生的物理變化除汽化外,還有升華,故填:升華;②實驗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使水蒸氣液化,以便觀察實驗現(xiàn)象,故填:使水蒸氣遇冷液化。5.(24-25八年級下·上海浦東新·期中)2023年9月21日,“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中國空間站生動演示了蠟燭燃燒等實驗,并解釋了產生這些奇特現(xiàn)象的原因。小東同學對此非常感興趣,就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探究,請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實驗。(1)【實驗操作一】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入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硬度 。點燃蠟燭,如圖所示,將一根小木條迅速平放于火焰中,約后取出。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圖中所示,這證明焰心溫度 (填“最低”或“最高”)。(2)【實驗操作二】小東同學繼續(xù)探究“蠟燭燃燒生成了什么?”,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測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蠟燭點燃前 48.4% 18.7% 0.058% 0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解釋與結論】由實驗結果可知,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是 。【答案】(1) 小 小 最低(2) 氧氣含量降低 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炭黑【詳解】(1)蠟燭能浮在水面上,根據(jù)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當物體密度小于液體密度時漂浮,所以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小;能用小刀切下一小塊蠟燭,表明石蠟質地較軟,即硬度小;將小木條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約 1s 后取出,看到小木條與焰心接觸部分未變色,而外焰部分變黑,說明焰心部分溫度低,沒有使小木條碳化,即焰心溫度最低。(2)從表格數(shù)據(jù)看,蠟燭點燃前氧氣含量為 18.7%,熄滅后為 15.6%,氧氣含量明顯降低,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氧氣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蠟燭無法繼續(xù)燃燒,所以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氧氣含量降低;蠟燭點燃前相對濕度為 48.4%,熄滅后為 71.6%,說明燃燒過程中有水生成;二氧化碳含量從 0.058% 增加到 3.643%,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含量從 0 增加到 0.018%,說明生成了一氧化碳;同時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蠟燭不完全燃燒會產生炭黑,所以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是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炭黑。6.(24-25八年級上·貴州畢節(jié)·期中)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重新進行了一次探究。【探究一】探究石蠟的物理、化學性質。(1)將小塊石蠟放入水中,觀察到石蠟浮在水面上,由此判斷石蠟的密度比水 (選填“大”或“小”)。對于本實驗使用的蠟燭有以下描述:A固態(tài) B.白色 C.質地較軟 D.能燃燒 E.難溶于水 F.受熱易熔化。(2)其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填字母序號)。(3)如圖2,用一根木條橫穿火焰三部分。約1~2s取出觀察,可得 溫度最高。(4)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產生火焰是氣態(tài)物質燃燒的現(xiàn)象,于是他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母子火焰”實驗(圖3,將導管伸入蠟燭火焰的焰心處),據(jù)此實驗,下列有關分析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A.子火焰中被燃燒的物質是液態(tài)石蠟B.這一現(xiàn)象說明蠟燭中主要物質的熔點較低C.要使該實驗成功,導管不宜過長D.母火焰焰心處的物質是石蠟蒸氣【探究二】探究蠟燭燃燒的產物。【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yōu)樗{色。【進行實驗】(5)如下表所示。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①硫酸銅粉末變 ,②澄清石灰水變 。 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6)該實驗中,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 ,該實驗與圖4所示的實驗對比,其優(yōu)點是 。【拓展延伸】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有發(fā)光、放熱的現(xiàn)象。小明認為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興趣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討論和驗證。提出問題: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猜想1:都是化學變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實驗探究】觀察白熾燈內燈絲在通電前后的變化:通電前 通電中 斷電后燈絲為銀白色固體 發(fā)出白光,手摸燈泡感覺發(fā)熱 燈絲為銀白色固體【討論】(7)通電前后,燈絲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屬于 變化,不同于蠟燭燃燒。【結論】(8)猜想 (填“1”或“2”)正確。【答案】(1)小(2) D ABCEF(3)外焰(4)CD(5) 藍 渾濁(6) 驗證蠟燭燃燒有水生成 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7)物理(8)2【詳解】(1)石蠟浮在水面上,是因為石蠟密度比水小;(2)A、固態(tài)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B、白色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C、質軟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D、能燃燒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化學性質;E、難溶于水,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F、受熱易熔化,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故屬于化學性質的有D;屬于物理性質的有ABCEF;(3)外焰加熱處最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4)A、物質能通過導管導出,說明子火焰中被燃燒的物質為氣態(tài)石蠟,而不是液態(tài)石蠟,該選項分析不正確;B、石蠟易變成蒸氣,說明蠟燭中主要物質的沸點較低,該選項分析不正確;C、石蠟蒸氣遇冷會變?yōu)楣腆w,則導管不宜過長,以免實驗失敗,該選項分析正確;D、導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為該處蠟燭的蒸氣未燃燒,該選項分析正確;故選:CD;(5)硫酸銅吸水后會變?yōu)樗{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實驗結論:蠟燭燃燒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則實驗中可觀察到硫酸銅粉末變藍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6)結合前面分析可知,硫酸銅粉末的作用為驗證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該實驗與圖4所示的實驗對比,其優(yōu)點是該實驗能同時驗證二氧化碳和水的存在;(7)燈泡通電發(fā)光、放熱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8) 燃燒發(fā)光、放熱,屬于化學變化,但燈泡發(fā)光、放熱,屬于物理變化,則說明有發(fā)光、放熱現(xiàn)象的不一定為化學變化,即猜想2正確。7.(24-25八年級下·江西宜春·階段練習)化學小組受科學家法拉第《蠟燭的化學史》的啟發(fā),對蠟燭的燃燒過程進行了再探究。【查閱資料】硫酸銅是一種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變?yōu)樗{色。【實驗一】(1)實驗一中澄清石灰水變 ,該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實驗二】(2)如圖A,點燃蠟燭,可以看到火焰分 、內焰和焰心。(3)如圖B,取一支導管,將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再將燃著的火柴放在另一端的導管口,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導管中氣體被點燃,說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質是“氣態(tài)”的 。如圖C,用一個大燒杯罩住一支點燃的蠟燭,并在燒杯內靠近頂部的位置放置適量的硫酸銅粉末和澄清石灰水。一段時間后,蠟燭熄滅,并觀察到硫酸銅粉末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4)石蠟燃燒后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石蠟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拓展延伸】(5)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 。(6)與實驗一所示的實驗相比較,圖C的實驗具有的優(yōu)點是 。(7)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她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婷婷這樣做的目的是 。【答案】(1) 渾濁 化學(2)外焰(3)石蠟(4)(5)驗證水的生成(6)能夠同時檢驗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7)避免實驗的偶然性(答案合理即可)【詳解】(1)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所以實驗一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變化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填:渾濁;化學。(2)蠟燭,可以看到火焰分外焰、內焰和焰心。故填:外焰。(3)如圖B,取一支導管,將其中一端伸入焰心,再將燃著的火柴放在另一端的導管口,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導管中氣體被點燃,說明焰心中的可燃物質是“氣態(tài)”的石蠟。故填:石蠟。(4)石蠟燃燒后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文字表達式為:。故填:。(5)白色硫酸銅與水反應生成藍色五水硫酸銅,硫酸銅粉末的作用是驗證水的生成。故填:驗證水的生成。(6)與實驗一所示的實驗相比較,圖C的實驗具有的優(yōu)點是能夠同時檢驗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填:能夠同時檢驗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7)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她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xiàn)象,婷婷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故填:避免實驗的偶然性(答案合理即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3講 走進科學探究—2025年新高一數(shù)學暑假優(yōu)學講練(人教A版 必修第一冊)(原卷版).doc 第03講 走進科學探究—2025年新高一數(shù)學暑假優(yōu)學講練(人教A版 必修第一冊)(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