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習診斷檢測八年級歷史試題本試題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沿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用0.5mm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①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1949年9月召開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確立了這一制度,這一制度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相互監督奠定了政治基礎,也規定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地位、作用、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這一制度”是A.民主集中制度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一國兩制”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在參觀“最可愛的人”主題展覽時,同學們被志愿軍戰士所感動:黃繼光用胸膛堵機槍口、邱少云以驚人毅力忍受烈火、羅盛教搶救落水朝鮮少年犧牲。這一刻,他們感受到了A.井岡山精神B.長征精神C抗美援期楣神D.脫貧攻堅精神3.下面是1950年和1952年安徽省農村地主、富農、貧下中農人均土地占有表(部分),產生這一變化的莊要原因是位宿25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珍B.土地改革的實施09.25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震D.一五計劃的提出4“1953年暑期高校畢業生分配的基本方針是:集中使6.083.853.54.522.15用,重點配備。配備的重點是基本建設的施工、設計四盟4口■1950年1952年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鑲假重點分配到 地主 高農 中妝題貧農■濃衣重工業國防工業各部門的摔業生,占柴心生總數的43%。”這是因為A.“一五”計劃建設的迫切需要B.農業合作社急齋八才C.土地改審的成果需鞏同D.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八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6申紀蘭,被譽為人民代表大會的“活化石”,“人大制度見證人”,任第一屆至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4年她參加的第一屆全國人大所見證的歷史活動是A.通過了《共同綱領》別B.確定了新中國的首都、國歌、國旗C.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6.無錫榮氏家族靠實業興國、護國、榮國,在中國乃至世界寫下了段輝煌的歷史。1954年榮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將他的產業實行公私合營,這一舉動起了積極帶頭作用,他由此獲得“紅色資本家”的稱號。榮毅仁的這段個人經歷可以證明A.民族王業發展B.三大改造實行C.經濟特區設立D.實行對外開放7.下圖是19G1964年我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趨勢示意圖,由此可知,當時中國A.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700600500B.工業生產始終占據主導地位4003(C.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200D.經濟發展未受左傾錯誤影嘀0956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64年8.“12月22日,大會閉幕。這一天是冬至,卻是一T業--農業新中國改革開放的‘立春’。從這一天開始,中國走出了1957年下半年以來長達21年的‘左’的陰影;從這一天開始.中國走上了騰飛之路”材料中的“大會”是指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B.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為會C.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中共十一屆三中金會9.學會依靠可信史料認識歷史是學習歷史應具備的重要能力。在研究“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第一手史料是A.小說《平凡的世界》B.紀錄片《小崗紀事》C.“包干到戶”契原佛D.電影《十八個手印》10.1992年被人們稱為中國改革的分水嶺。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1992年中闌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推行B.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形成了全面立體的開放髂周D.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1.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讓中國走向世界”開始于A,中國加入性界貿易組織B.中美建立外交關系C.香港順利回歸祖國D.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八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