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下·歷史(省命題)(三十學名校調研系列卷·七年下期末測試歷史(人教版)02題號總分5得分姓名得分評卷人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密1.考古工作者在漸江余姚發掘出一處距今約7000年的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稻谷、谷殼、稻班級稈和稻葉堆積。同時,出土了骨耜等工具。這表明,當時該地區封A.知道使用火B.會簡單制衣C.已有了原始農業D.建立了早期國家線2.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田地荒蕪。為此,考內漢高祖采取的政策是A.獎勵耕織B.重農抑商C.休養生息D.自由買賣不3.“六月己亥,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要求南遷的鮮卑人()答A.改穿漢服B.采用漢姓C.使用漢語D.與漢人通婚4.589年隋文帝滅掉哪個政權統一全國題A.陳朝B.前蜀C.后蜀D.南唐5.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國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米到中國,唐朝時先后派十幾批密造唐使到中國的國家是A.朝鮮B.大食C.日本D.波斯封6.清朝學者趙翼寫詩:“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該詩講的是線A.秦始皇B.漢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外7.下列對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杰出首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不C.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明潮寫8.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是考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9.北宋前期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號A.會子B.圓形方孔半兩錢C.交子D.五銖錢10.有一部縱貫16個潮代的歷史,目的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史書是姓A.《資治通鑒》B.《史記》C.《春秋》D.《尚書》11.率船隊七次下西洋的是名A.文天祥B.鄭和C.鑒真D.忽必烈12.1771年領導土爾扈特部返回新疆的杰出首領是A.渥巴錫B.戚繼光C.鄭成功D.岳飛歷史試卷第1頁(共4頁)七年下·歷史(省命題)》(三十)13.清朝1757年下令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哪一處作為通商口岸A.寧波B.廈門C.廣州D.上海14.下列作物中屬于我國明代引進的是A.水稻、向日葵B.玉米、甘薯C.馬鈴薯、柴D.花生、水稻15.京劇形成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得分評卷人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45分)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貧苦農民被征發到漁陽成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遇上大雨,道路被沖毀,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誤期者都要處死。他們中的兩個小隊長,殺死了押送的軍官,號召大家舉行起義。材料二: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商敗,奢侈之風日盛,連年的戰爭使民眾不堪重負,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各地軍鎮長官節度使逐漸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權于一身,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衡…755年,節度使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發動叛亂。材料三: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越發嚴重,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負,怨聲載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廣大農民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紛紛起義。他帶領的隊伍在各支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發展迅速,并于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權。(1)材料一涉及的起義名稱是什么?此次起義有何地位?(2分)(2)材料二中的“叛亂”指的是什么?對唐朝國勢有何影響?唐朝滅亡的標志是什么?(3分)(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誰?他建立“政權”的國號是什么?他提出的哪一口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3分)(4)通過以上材料,你有何啟示?(1分)考生座位序號歷史試卷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