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溪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一級歷史科試卷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弟子中不乏出身社會下層者。墨子則進一步主張以“匹夫徒步之士”為教育對象,以先行勞苦服役為入學條件。故《墨子》載:“翟以為雖不耕織乎,而功賢于耕織也。”這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A.儒家倡導人人平等B.勞動教育開始普及C.墨家重視生產技藝D.平民階層得到發(fā)展2.780年,唐德宗下詔規(guī)定,根據(jù)政府用度確定征收賦稅的總額,“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每戶依田畝繳納地稅,分夏秋兩季納稅。由此形成的制度是A,均田制B,租庸調制C.兩稅法D.攤丁入畝3.宋朝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僅辦理法律手續(xù),繳納交易稅即可。“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xiàn)象。這可用于說明,宋朝A.政府適當放松對社會的控制B.南方經濟發(fā)展帶動文化進步C.長期受歧視的賤民階層消失D,土地兼并現(xiàn)象激化社會矛盾4,下面為某同學在總結清朝歷史知識時制作的表格,其主題是1684年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1689年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qū)都是中國領土1762年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A.加強君主專制B.經略邊疆地區(qū)C.鞏固西北邊防D.加強海外聯(lián)系5.1899年,《萬國公報》稱:廣學會翻譯的《泰西新史攬要》《中東戰(zhàn)紀本末》《時事新論》《列國變通興盛記》等,“初印時,人鮮顧問,往往隨處分贈,繼而漸有樂購者,近三年來,幾于四海風行”。這一現(xiàn)象表明A.“師夷之長技”成為時代潮流B,民眾普遍認同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思想C.“戊戌政變”促進了新學傳播D.有識之士借鑒異邦興衰探索救亡道路6.辛亥革命前,中國近代產業(yè)工人約60萬人,到1919年5月,已達200萬人,他們大多數(shù)集中在上海、武漢、廣州等工業(yè)城市和紡織、面粉鐵路礦山等企業(yè)中。中國產業(yè)工人急劇增加主要是由于A.預備立憲運動的推動B.民族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C.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D.四川保路運動的促進7.下圖所列為1919年4月《教育潮》的創(chuàng)刊宣言。這表明該刊編者認識到本雜志以開發(fā)教育真義,力圖改進為宗旨,抑潮之為物,有掃腐摧圣之勢力,除舊布新之功用者也。(一)精神潮流一一即一時代思想之集合。(二)時代潮流一一即一時代世界大勢之所趨(三)社會潮流一一即一社會之現(xiàn)狀。A.教育變革對培養(yǎng)國民的重要作用B.民主科學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