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黃陵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學科調研檢測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統編版)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1.C2.B3.D4.C5.B6.A7.D8.B9.c10.D11.B12.A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計36分)13.(10分))(1)步輦圖:(1分)松贊干布:(1分)遼:(1分)大散關。(1分)(2)管理措跑:委托地方櫓侶消領管理民政:設立宜政院管哩西放地區軍政事務;設置驛站以加強交通。(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重要意義:元制中央政府對叫誠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回家的鞏固和發展。(1分)做法:在澎糊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1分)(3)啟示: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有戰有和,和是主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能進」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我們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維護國家統一等。(答出行合題意的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14.(11分)(1)盛世局面:唐太宗,“貞觀之治”;(1分)唐玄宗,“開元盛世”。(1分)共同原因:政治上,知人善任,清明吏治;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文化上,重視教育。(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2)措施:興修水利設施:鼓勵南方地區種植北方作物:引進、推廣占城稻。(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影響: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糧食產量:推動了經濟重心南移。(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3)相關內容:計人田畝。(1分)進步性:減少了地方官吏漁利百姓的行為:增加了政府的稅收。(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15.(15分)(1)端點:南端,余杭郡:(1分)北端,涿郡。(1分)積極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2)重大科技發明:活字印刷術。(1分)作用:節省了人力,縮短了出書周期,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知識的推廣:根本上改變了歐洲的社會文化環境,推動了當時歐洲資產階級的興起和思想文化傳播。(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思想主張:存天理,滅人欲等。(1分)(3)名稱:行省制度。(1分)歷史意義: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瑞。(答出任盒兩點即可得2分)(4)條件:具備先進的遠洋航河技術:航河實踐經驗豐寶:明帆初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為遠航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明成祖的積極推動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2分)積極影響: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答出任意兩點腳寸得2分)[七年級歷史學科調研檢測A答案-統細版第1頁共1頁]試卷類型:A7,右圖是宋代汝窯專為宮廷燒制的天青釉豌,其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黃陵縣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學科調研檢測天,清淡含蓄,素無紋飾。這反映出宋代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A多彩的審美取向七年級歷史(統編版)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計36分)B.繁榮的商品經濟考生注意:本試卷共6頁,滿分60分,時間60分鐘。13.(10分)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是社會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C.豐富的市民生活材料題號總分D.精洪的制瓷工藝得分8.元代大量的商船往來于中國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非洲等國家和地區。此外,還開辟了絲綢之路海上航線”,極大地拓展了商業貿易的范圍。這體現元代()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區縣A外國商人涌入B.海上貿易繁榮C港口城市興志D.紙幣廣泛使用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學校9.下圖為某同學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時設計的幻燈片,其中蘇軾代表的是1.含嘉倉是隋朝在洛陽修建的最大的國家糧庫。經考古發掘,遺址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有數百個糧窖。倉窖口徑最大的達18米,最深的達12米。它的發現最能印證隋朝的(班級A.建立B統一C.繁榮D.滅亡2古人有詩贊美一代帝王:“巾幗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絕古今。…功過論爭千秋去,無字圖A圖B考場碑上遍詩文。”下列歷史事件中與這位帝王有關的是()關漢(1)材料一中圖A是唐朝閻立本所繪的《》(局部)(畫作名稱),描繪了唐太A開通會通河B.創立殿試制度C.隆慶和議D.打破坊市界限A漢賦B.唐詩C.宋詞D.元曲宗接見(歷史人物)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641年,唐太宗派專使護送文成公主考號3.“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平盧、范陽、河東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于諸鎮之中最10《稗史匯編》記載:明朝時“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決,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入戴,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唐蕃的友好關系;圖B中①代表的是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材料反映出唐朝(與材料所述現象相關的統治措施是((政權名稱),1005年,北宋與其議和,此后很長時間,雙方之間保持者和平局面,1141年,宋金達姓名A形成藩鎮制據B邊疆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A.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B.廢除丞相,權分六部成和議,雙方以淮水至(關隘)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4分)C.階級矛盾尖銳D.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衡C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D設“廠衛”特務機構材料二元朝在西藏地區,因俗而治,多制并舉。對于民政,委托地方僧俗首傾負責。同時設立宣政院,具體實花元朝中央的各項政令,專管元朝駐藏軍隊,負責驛站。為了使各項政令及4.唐朝的對外開放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的發展,而且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唐朝11戚繼光創造了“鴛鴦陣”,以12人為一作戰小組,長短兵器結合,協同作戰,攻防兩便。戚繼光此舉是為了時通達地廣險遠的西藏邊睡,元朝在西藏設大站28處、小站7處。的對外開放表現在(】—摘編自胡小鵝《試論元代邊疆民族政策》等①“遺唐使”來華②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③玄奘西行求法④馬可·波羅來華A加強北方的邊防B.平定東南沿海的倭患(2)依據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區的管理措施。(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對西藏地A.①②B.③④c.①3D.②④C.打擊歐洲殖民者D.贏得援朝戰爭的勝利區的有效管理,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史上有何重要意義。(1分)并指出元朝是如何管12.下圖所示時間軸反映的歷史事件是5.北宋時期,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的正副長官累計超過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將理東南邊疆地區的。(1分)出身者39人。這說明北宋()農民軍攻占北京清朝遷都北京A實行“八股取士”B推行崇文抑武的方針崇禎十七年(1644順治元年(1644)三月C.軍隊戰斗力提升D.王安石變法成果顯著崇禎南自縊,明朝滅亡九月6.元朝時,各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形成了新的民族。這個民族是(A.明清兩朝易代B.靖難之役A.回回B.蒙古族C.回紇D.畏元兒C.明朝統一全國D.清軍入關[七年級歷史學科調研檢測A-統編版第1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學科調研檢測A-統編版第2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學科調研檢測A-統編版第3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學科調研檢測歷史試卷.pdf 黃陵縣25春七年級歷史學科調研檢測統編版A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