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本試題卷共6頁,17題。全卷滿分60分??荚囉脮r60分鐘?!镒?荚図樌?br/>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索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千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用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所示為某校七年級歷史研習社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內容。據此可知,他們研究的主題是◆楊堅建立隋朝,滅掉陳朝◆開通大運河加強南北交流◆開創科舉取士制選拔人才◆隋煬帝不恤民力三征遼東◆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A.隋朝統一與滅亡B.民族關系發展C.唐朝建立與繁榮D.中央集權加強2陜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材質為醬紅地夾橙黃、乳白色瑪瑙。據文獻記載這種紅色夾心瑪瑙多產自中亞、西亞地區。這種造型的瑪瑙杯在中亞、西亞,特別是波斯較為常見。該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唐·銀全菩首瑪墻杯A.開放的社會風氣B.民族交往與交融C.中外文化的交流D多彩的文學藝術·】·3.物理學科中的“鐘擺理論”是指鐘擺總是圍繞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做有規律的擺動。小武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借用該理論繪制了如下圖示。鐘擺在0世紀中后期向右擺動是因為A.唐朝在地方增設節度使B.北宋實行崇文抑武方針C.朱元璋設立五軍都督府權力武將文官D.康熙帝設立議政王會議4.中國古代貨幣的形制與鑄幣文字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一組貨幣最適合于研究北宋貨幣契丹貨幣西夏貨幣A.繁榮的海外貿易B.活字印刷術發明C.發達的中外交通D.民族交往與交融5.下面是隋韌大運河和元朝大運河的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元朝大運河在隋朝大運河基礎上裁彎取直,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山運河延制名所面受地貞大⑥涵州g0濟南0東平達山陽江架慶運列一主亞街運8地型6而杭州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元闕的運河和海運優斂圖A.自然環境的不同B.對外交流的需要C.統治中心的變化D.國家政策的傾向·26,唐朝的東西陸路貿易曾經非常繁榮,但在安史之亂后,唐朝在西域的勢力迅速衰退,東西陸路凱易逐浙沒落。南宋建立后,經濟重心南移,海路交通日漸發達,宋朝海路形成了多條航線。上述材料探討的主要問題是Λ陸路貿易的打通B.貿易路線的變化C糧食運輸的發達D.制瓷技術的進步7.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創制的“十二氣歷”,把四季的二十四節氣和十二個月完全統一起來,有利于農事安排。這說明中國傳統歷法中蘊藏著A.海外貿易區域的變化B.城市文化演變的路徑C,政治制度變革的軌跡D.傳統農耕文明的印跡8司馬光和司馬遷都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他們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其中,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史學巨著,書名是宋神宗所賜,意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這部史學巨著是A.《史記》B.《漢書》C.《資治通鑒》D.《明史》9隋唐時期,中央三省長官同為宰相,北宋前期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以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相權;明朝干脆廢掉丞相一職。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強化皇權專制B.提高行政效率C.節省財政開支D.促進科學決策10.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兩位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一位“血戰殲倭,勛垂閩浙”,一位“云帆高張,七下西洋”,他們是A.王仙芝李自成B.戚繼光鄭和C.骨力裴羅皮邏閣D.渥巴錫鄭成功11.有學者指出: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自夏、商、周以下至清朝,政治實體銜接有序,均未因外力打擊而中斷,后一個朝代都自稱是前一個朝代的繼承者,這種種聯系的疊加,成為一個一脈相承的政治譜系。這意在說明中華文明具有A和平性B.統一性C創新性D.連續性12.它位于紫禁城養心殿南,成立于雍正年間,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是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皇帝的命令由它傳達給地方。材料中的“它”是A樞密院B.內閣C.南書房D.軍機處13.據清代文獻記載,漢口坊巷之名中,已出現不少行業街名,如制作花結的“打扣巷”、生產剪刀的“剪子街”、裁縫店集中的“衣鋪街”、銅匠聚集的“打銅街”等。這些行業街的形成說明,清代漢口A商業繁榮B.人口稠密C,文教昌盛D.交通發達14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體現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A.主張和而不同B.崇尚天人合一C.具有家國情懷D.重視以人為本·3…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 2024-2025 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28 分)1. A 2. C 3. B 4. D 5. C 6. B 7. D 8. C 9. A 10. B 11. D 12. D 13. A 14. C二、非選擇題(共 32 分)15.(10 分)(1)習俗:掛艾草、包粽子、賽龍舟、憑吊屈原(每點 1 分,共 4 分)。(2)因素:農歷紀年法影響;與節氣相關;適應自然環境(保健需求);社會進步推動(每點 1 分,共 4 分)。(3)時代價值:傳承文化根脈,增強民族認同感;促進文旅融合,推動社會發展(2 分)。16.(12 分)(1)貢獻: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思想解放;火藥改變了作戰方式,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指南針為新航路開辟提供技術支持(任選兩個,每點 2 分,共 4 分)。(2)介紹:《農政全書》(徐光啟):總結歷代農學成就,收錄西方水利技術,是明代農業百科全書;《本草綱目》(李時珍):總結藥物學成果,記載藥物 1800 多種,是醫藥學巨著;《天工開物》(宋應星):總結手工業生產技術,被譽為“中國 17 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任選兩本,每本 3 分,共 6 分)。(3)特點:成就輝煌,對世界影響深遠;后期以總結為主,創新不足(2 分)。17.(10 分)觀點:元明清時期通過一系列措施,鞏固和發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2 分)。論述: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管理西域,宣政院管轄西藏,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奠定多民族國家疆域基礎;明朝設哈密衛、烏思藏都司等,加強對邊疆的治理;清朝設伊犁將軍、駐藏大臣,臺灣建省,進一步鞏固對邊疆的管轄。這些措施促進了各民族交流,維護了國家統一(6 分)。結論:元明清的邊疆政策,使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不斷鞏固和發展(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pdf 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