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馬中交往六百周年郵票紀念郵票通常都是在事件的周年時期發行的,收集紀念鄭和下西洋的郵票,2005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年份,鄭和下西洋是從1405年至1433年,因此2005年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年。這一年,不少國家和地區都發行了鄭和下西洋的紀念郵票,馬來西亞發行的紀念郵票題為“馬中交往六百周年”,把1405年視為中國與馬來西亞交往的開端。第十六課課程標準:知道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等史實,認識明朝時期的對外關系,培養家國情懷。明朝的對外關系揚帆萬里PART1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1.鄭和是誰 鄭和,原姓馬,回族,云南人。12歲喪父,在明軍攻克云南時被俘,送進皇宮當了宦官。后來跟隨燕王朱棣,屢建戰功。明成祖即位后,十分器重他,并賜姓鄭,因他小名“三寶”,所以人稱“三寶太監”。1405年(永樂三年)至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作為正使太監下西洋。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國。鄭和下西洋2.何為西洋 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西 洋鄭和下西洋路線圖西洋:明初,人們把黃海、東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稱為東洋,而把今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稱為“西洋”鄭和下西洋3.為何下西洋?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明史·鄭和傳》材料二: 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任務一:請你根據材料,歸納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目的二:提高明朝的國際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目的一:尋找失蹤的建文帝目的三:推動中外貿易發展(經濟目的)鄭和下西洋4.概況鄭和下西洋4.概況時間次數起點到達范圍 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7次1405-1433年亞非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劉家港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沙特阿拉伯索馬里鄭和的船隊與到達地區進行的交往活動有哪些?訪問當地首領,贈送禮品,表達通好意愿;進行商品交易鄭和下西洋5.如何能下西洋?任務二:請小組討論遠洋航行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鄭和的船隊如何能七下西洋?鄭和寶船 明朝的指南針①明朝初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最根本的)。②明成祖的大力支持③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④鄭和出眾的個人才能相關史實 鄭和遠航,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船。鄭和的船隊有嚴整的編隊,船只分工明確,分別承擔載人、載貨、運糧、裝淡水等任務,還有戰船護航。僅首次下西洋時,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術人員、宗教人士、翻譯、醫生、廚師、工匠等。鄭和的船隊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航海技術,能夠準確地測定航區、航線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風、海流進行航行。鄭和下西洋6.特點任務三:根據表格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人物 鄭和 哥倫布 達伽馬時間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次數 7次 4次 2次船隊規模 大船62艘(連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噸左右) 3艘,最大船120噸左右 4艘,最大船110噸左右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美洲 印度鄭和1405-14337次大船62艘(連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噸左右)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鄭和寶船與哥倫布船隊旗艦圣瑪利亞號大小對比鄭和下西洋的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下西洋7.歷史意義①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②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榜葛剌進麒麟圖》(局部)遣使隨行泰國 三寶塔寺印度尼西亞 三寶廟馬來西亞 三寶廟一個如此強大的艦隊,卻沒有進行任何侵略與殖民行為,說明鄭和時代的中國,真正承擔起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欺凌小國,播仁愛友誼于遠邦,宣昭頒賞,薄來厚往。相關史事鄭和下西洋時曾到訪過榜葛剌,雙方建立了友好關系。永樂時,榜葛剌的國王遣使送來長頸鹿。當時的人們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③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鄭和下西洋七次大規模遠航和饋贈性貿易,給明政府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未使中國真正走向開放,走向富強。鄭和下西洋之后明朝開始禁海,但這并阻止不了來自于海上的威脅——欲中國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洋,危險亦來自于海上。——鄭和橫戈蕩寇PART2戚繼光抗倭戚繼光抗倭1.何為倭寇 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稱為“倭寇”。明代《倭寇圖卷》(局部)從下面圖片中我們能提取什么歷史信息?歷史信息:明代《倭寇圖卷》看出明朝存在倭患明朝:政治腐敗、海防松懈日本:社會動蕩加劇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與戚家軍明朝派年輕將領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大力整頓軍隊,操練新陣法,組建“戚家軍”。鴛鴦陣:這種布陣方式使得短兵能夠保護長兵免受敵人攻擊,同時長兵持長槍又能救短兵,整個隊伍協同作戰,形成有效的攻防體系。戚繼光,山東蓬萊人。明代抗倭名將,17歲承襲父職,戚繼光一生戎馬,南抗倭寇,北守邊陲,戰功顯赫,青史垂名。他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3.抗倭過程第一階段1561年在 ,平定了 地區的倭患。第二階段率軍前往 地區,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臺州九戰九捷浙東福建、廣東東南沿海戚繼光抗倭4.勝利原因材料一:戚繼光組建了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在臺州九捷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蕩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廣東,與當地明軍并肩作戰,剿滅那里的倭寇。——《倭變事略》材料二:(倭寇)大肆毀掠,……殺人無算。城邊流血數十里,河內積貨滿千船。——《倭變事略》材料三: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戚繼光《凱歌》材料四:戚繼光還是一位杰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于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①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②抗倭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性質),符合人民的愿望;③人民大力支持、軍民并肩作戰;④戚繼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任務四:結合材料談一談戚繼光領導戚家軍勝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繼光抗倭5.評價評價:戚繼光不追求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想一想:為什么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從戰爭性質而言,戚繼光抗倭是一場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從戰爭過程和結果來看,戚繼光編練的戚家軍英勇善戰,在民眾的支持下,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從戚繼光本人來看,他在抗倭戰爭中身先士卒,臨危不懼,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他的英雄事跡成為中華民族抗擊外侮的典范,因此被譽為“民族英雄”。血盟東疆PART3援朝戰爭援朝戰爭2.概況明朝繼承了我國歷代王朝處理周邊關系的方式(宗藩關系)。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仰慕中國文化和經濟發展,向中國納貢稱臣,并和中國進行貿易,中國對這些周邊國家的國王進行冊封。起因結果影響明朝萬歷年間,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明朝應朝鮮請求,兩次出兵援助,都取得了勝利。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日本的政治軍事勢力,明朝的國力因此也受到削弱。這場戰爭對東亞政治軍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援朝大將 李如松1.背景西風東漸PART4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背 景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1553年1573年后 來殖民者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地方政府。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風浪,買通廣東地方官員,許諾每年繳納白銀500兩,得以在澳門上岸,搭篷建屋,進行貿易。明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駐扎軍隊,加強對澳門的管理。澳門媽祖閣澳門領土主權仍屬中國課堂小結友好交 往軍事沖突明朝前期——國力強盛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敗明朝的對外關系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居租權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啟示:我們要重視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加強海洋權益的保護。感悟:強大的國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關鍵。課堂練習1.在今天的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三寶公廟”,馬來西亞有“三寶山”等,與這些地名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玄奘西行 B.鄭和下西洋 C.鑒真東渡 D.張騫通西域2.“這項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它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材料中提到的“開拓事業”( )A.加強了中國與西歐國家的交流 B.增加了明朝財政收入C.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往來 D.鞏固了東南邊疆海防BC課堂練習3.戚繼光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他曾寫詩明志“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這表達了他( )A.橫刀立馬殺倭寇的愛國之心 B.盡忠報國抗金軍的豪情壯志C.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鐵骨錚錚 D.聞雞起舞收失地的堅持不懈4.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仰慕中國文化和經濟發展,向中國納貢稱臣,并和中國進行貿易,中國對這些周邊國家的國王進行冊封。下列史實與上述材料相符的為( )A.明朝助朝鮮打退了日本 B.葡萄牙攫取澳門租住權C.戚繼光抗倭取得了勝利 D.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A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