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評價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人口學中的推拉理論認為,在市場經濟和人口自由:12.材料表格中代表我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流動的情況下,人口遷移的原因是人們可以通過搬遷改數據是A卷基礎盤查善生活條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生活條件改善的A.①B.②(本試卷滿分:100分》因素就成了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會經濟條件C.③D.④就成了推力,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于人口遷移。改蘋開:13.根據材料表格中②③④數據值的差異,說明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下圖是南美洲部分地區人口分布圖。讀圖,回答5放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遷移日趨頻繁。人口合理容量讀我國人口密度分布圖,完成1一2題據此完成10~11題。A.與人口消費水平呈正相關10.下圖為某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單位戶籍人口:B.與人口消費水平呈負相關人門帝度/(人km)和常住人口數量統計圖,該圖可以反映人口遷移C.只受人口消費水平影響1人以下D.與人口消費水平無關10-50人50-100人情況。圖中①②③④對應的省級行政單位最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能是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5.該地區人口分布1.2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種1.0A.平原多,高原少B.北方多,南方少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1.影響圖中乙地區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0.8蘇C.東南多,西北少D.內陸多,沿海少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中國人的飯碗A.地形B.氣候0.6浙6.影響該地區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表為中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對我國C.水資源D.礦產資源A.地形B.水源0.2各地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2.圖中甲省級行政單位面積廣大,人口密度C.礦產D.經濟0.20.40.日0.81.01.2數據。據此回答14~15題很小,卻不能采取鼓勵人口增長的政策,其戶籍人山/化人年生產量可承載人最大人口密度主要原因是7.影響該地區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具體地 A.粵、豫、黔、滬B.豫、粵、黔、滬/萬噸口量/萬人/(人·km2)A.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小A.氣候B.水源C.粵、豫、滬、黔D.豫、粵、滬、黔長江中下游8860022000395B.資源較為貧乏,不能供養太多人口C.植被D.地形青藏高原1000010004C.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發展水平較低下圖為我國某市某校學生根據其所住社區某年不同11.下列對當前人口遷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與實際最相符的是(14.兩地區土地生產潛力差異的原因是D.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年齡的人口遷出、遷入數量所繪的統計圖。讀圖,回答8~9題」A.河北流向遼中南地區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熱量讀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完成3一4題人門北求%蛻B.安徽流向京津地區A.①②B.②③海戰rl1015-59歲2][0C.湖南流向長江三角洲地區C.②④D.①③25…11歲日口遷出150031524歲L■遷入10015.據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減小20511歲D.廣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區500100200300100500人下表是我國環境與人口信息表,據此完成12原因可能是4065060°4020°020°4s8.人口遷移使該社區人口比重瀉鄒度13題。①消費水平上升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人口密度上升B.老年人口比重上升②生產活動過程中破壞了生態環境A.溫帶沿海B.熱帶平原C.人口出生率下降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我國環境與人口最多能供養的人口數量①約16億人③青藏鐵路的開通,方便了與外界之間的聯系C.高山高原D.寒帶內陸9.該社區及附近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基礎設施是溫飽型消費水平②10億內④自然災害的增多4.位于人口稠密緯度帶,但人口稀疏的地區是(最適宜的A.醫院小康型消費水平A.中南半島B.剛果盆地B.養老院③8億一9億人A.①②④B.①③④人口數量富裕型消費水平C.阿拉伯半島D.西歐平原C.商場D.中小學校④?億內C.①②③D.②③④5758課時評價參考答案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第一節人口分布第二節人口遷移1.選C從韓度位置分析,世界上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第1課時人口遷移的概念與影響因素球并且在北緯10°~50°地區最為集中,故C正確。2.選C從海拔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m以下:1,選C人口遷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發生長期或永久改的低平地區,故C正確。變。旅游、胸物及出差等活動的地理位置變化是臨時性3.選B東亞發展歷史悠久,自然條件較好,人口稠密。的,不屬于人口遷移。人口遷移也沒有具體距離的界定4,選A據圖可知,L地以山地為主,海拔高,人口較為稀少。,2.選B出國勞務,亦稱勞務出口,是指勞務出口國(輸出5.選B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開發歷史早,人口稠密。國)向勞務進口國(輸入國)捉供勞動力或者服務,以謀取6.選D巴西既有歐洲移民文化,又有當地土著文化:其東!經濟利益,獲得外匯收入。赴非洲參與鐵路援建工作,是部雖仍處熱帶,但由于海拔較高、地勢平坦、氣候涼爽,適勞務遷移,B正確。宜人類生產生活,故開發時間較早,人口桐密。!3.選A大量人口遷入,有利于這些城市經濟發展,不會減7.B8.C第7題,讀圖可知,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緯!少當地居民收入,①錯誤;人口增多,會增加公共設施負度范圍是20N30N。第8題,40S50S范固海洋面擔,②正確:流動人口以青壯年人口為主,可降低這些城積占絕對優勢,陸地面積小,故人口稀少。市老年人口比重,③正確:會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④9.D10.A第9題,讀圖可知,④區城人口分布相對數最:正確。故選A項。大,因此④區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第0題,讀圖可知,當!4.選B下列因素中屬于推動城鎮化發展的拉力因素是城地海技高的地區人口分布相對數較小,海拔低的地區人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B正確。城市交通擁擠是推口分布相對數較大,因此該圖反映了地形是影響①②③力,農村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多均是④四個區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推力因素,A、C、D錯。故選B。11,B12.A第11題,由圖中河流的形狀可以判斷出,該!5.選D深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們為了獲得更好的工圖中虛線顯示的人口地理分界線位于我國北方地區,大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發展而遷入深圳。屬于經部分和東部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重合,故影響其:濟因素。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12題,!6.選B游牧民族從事游牧業,往往逐水草而居,影響他們圖中顯示的①區域位于渭河平原,該區域自然條件優:遷移的主要因素是水源。越,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故人口稠密。,7.D8.C第7題,考入西安某重點高中,居住地由榆林變13.解析:第(1)題,由圖1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更為西安,①屬于人口遷移;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居住地由海拔200m以下的地區,就地形類型而言,平原海拔一:西安變更為北京,②屬于人口遷移;在北京某重,點中學任般在200m以下。第(2)題,由圖2可以看出,40°S教,居住地由北京變更為西安,⑤屬于人口遷移:到哈爾濱90S的地區是世界人口分布比例最小的地區,結合所學旅游,在北京某中學實習,居住地未發生變化,③④不屬于知識可知,該韓度帶大部分地區是海洋,且南極大陸不人口遷移。第8題,北京春節前后人口數量的巨大變化主適宜人類居住。第(3)題,由圖3可以看出,距海岸要表現為居住地的短時間變化,應屬于人口流動。200km范圍內陸地面積占大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9.B10.D第9題,小明去上海度假和去青藏高原考察時大洲有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在這三個大洲中,距海岸間都較短,且居住地沒有變更,不屬于人口遷移,A、D項錯200km范國內人口占大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南美洲。}誤:小明隨媽媽從長沙去上海上中學時間較長,且居住地第(4)題,結合圖1、圖2、圖3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發生了變化,屬于人口遷移,B項正確:到上海讀大,小于中、低緯度沿海的平原地區。第(5)題,亞馬孫平原和明的居住地未改變,不屬于人口遷移,C項錯誤。第10剛果盆地氣候濕熱,人口稀少:美國阿拉斯加洲韓度高,題,結合上題分祈可知,小明隨媽媽從長沙去上海上中學氣候寒冷,人口稀少:青藏高原氣候高寒,人口較少。屬于人口遷移,目的是接受教育和實現家庭團聚,故小明答案:(1)平原(2)海洋面積大(或陸地面積小),南極:經歷的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為社會文化,D項正確。大陸不適宜人類居住(3)南美(4)低平中低(或11.D12.C13.B第11題,浙江省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中)沿海(5)ACEH外出務工人員較少,回流人口城鎮化不明顯,A錯;西藏14.A15.B16.D第14題,云貴高原地勢起伏較大,人人口較少,剩余勞動力不多,外出務工人口較少,回流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較為平坦的山間盆地,Y縣最可能位!口城鎮化不明顯,B錯:吉林地處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于云貴高原,A正確。第15題,Y縣海找2000~2300m結構單一,捉供的就業機會較少,且經濟發展較緩幔,目的區城,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最大,說明該區城資源環:前外出務工人口較多,回流人口較少,C錯。回流人口境承載力最大,B對。第16題,耕地數量有限,所以實城鎮化是指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到其戶籍所在省級行攻行永久保護,從而降低糧食安全風險,D正確。區的現象,江西省外出務工人口較多,但近年來由于93第一章人口與地理環境第一節人口分布NO.1落實必備知識·過基礎性考法NO.2注重學以致用·過綜合性考法1.從緯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下圖示意緯度每隔10°范圍分布的人口占全球分布在(總人口的比重。結合下圖,回答78題。A.低緯度地區B.中緯度地區70"NC.中低緯度地區D.高緯度地區10.1咒16.18 15.6粥2.從地形條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122.123.2m14.分布在2.A.高原B.丘陵50901C.平原D.山區3.下列地區中屬人口稠密區的是):7.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緯度范圍是(A.澳大利亞B.東亞A.10S-20°SB.20N-30NC.北非D.東歐C.30N~40ND.40N~50N4.下圖示意某國部分地區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8.南半球的40°S~50S范圍內人口分布稀少的影響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主要原因為()A.氣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53C.陸地面積小D.干旱區面積大下圖為浙江省寧波市某區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對數(數值越大,表示人口分布越多)變化曲線圖。簽500m 200人/k2讀圖回答910題。圖200-500rm25-200人/k11二0-200m 25人km2海拔/1人口分布州對數↓③4)A.地形B.緯度位置C.洋流300D.距海遠近2005.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0比河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1015水平距離kmA.經濟發達B.開發歷史早9.圖中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區域最可能是(C.氣候條件優越D.資源豐富A.①B.②6.巴西高原東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對密集的C.③D.④地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10.據圖分析,影響①②③④四個區域人口分布①氣候適宜②文化單一③地勢平坦④水力資源豐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①②B.②④A.地形B.氣候C.③④D.①③C.河流D.土壤地理X燈必修第二冊下圖為我國某地區人口密度圖,圖中虛線為黑河一:(3)分析圖3,在距海岸200km范圍內陸地騰沖線的一部分。讀圖,完成11~12題。面積占大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距海岸200km范圍內人口占大洲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蹤人口密度/(人·km)地區、緯度地區和600人以上地區的趨向性。101-600.人101-100.人澀51-100人(5)根據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趨向判斷,下列-50人地區中屬于世界人口稠密區的是(多選)()11.導致圖中虛線東西兩側人口密度差異的A.恒河平原B.亞馬孫平原C.西歐平原主要因素是D.美國阿拉斯加州E.朝鮮半島F.青藏高原A.氣溫B.降水G.剛果盆地H.加拿大東南角C.地形D.河流NO.3發展思維品質·過應用創新性考法12.下列關于圖中①區域人口稠密原因的敘述,我國Y縣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隨海拔的變化,正確的是呈現菱形分布特征(下圖)。據此完成14~16題A.歷史悠久,開發時間長海拔fm-3663B.地處山麓沖積扇,土壤肥沃2500C.位于亞熱帶濕潤地區,氣候適宜2300人口規模用地規模D.位于隴海與京廣鐵路交會處,交通便利200160013.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730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Y縣最可能位于海拔/m80.1A.云貴高原B.華北平原30.0200019,42.3C.塔里木盆地D.東南丘陵0011.6 24.0200鄔40215.Y縣(鹿品劑A.影響人口分布的主導因素為氣候和水源圖1世并人口亞直分布圖2世界人口非度分布B.海拔2000~2300m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80650最大C.海拔低于1600m區域人口遷移的拉力大上D.人口分布十分密集,鄉村聚落的規模較大3世米各大洲T海片200kn范制內面積、人口占名洲的比例16.Y縣所在地區將80%以上的優質耕地劃為(1)分析圖1,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這是因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區。A.將農業作為該區域核心產業重點發展(2)分析圖2,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B.未來城鎮建設將向耕地集中區域延伸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C.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我國商品糧基地D.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影響糧食安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理湘教必修第二冊 8K卷.pdf 地理湘教必修第二冊 答案.pdf 地理湘教必修第二冊 課時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