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三模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在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區,有一處距今約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遺址一一舞陽賈湖遺址。賈湖居民能夠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遺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豬骨骼。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 )A.古人類的進化 B.原始農耕生活C.禪讓制的傳說 D.炎黃部落起源2.青銅禮器把秩序納入有形的器具之中,彰顯著嚴格的規則秩序。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士為三鼎二簋……隨著身份的遞降,鼎簋的使用數目隨之遞減。材料體現出西周時期( )A.存在嚴格的等級禮儀 B.青銅鑄造技術領先世界C.分封制度逐漸瓦解 D.諸侯爭霸導致社會動蕩3.公元前60年,朝廷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統轄西域軍政事務,鄭吉出任首任都護。西域被完全納入中原王朝政府管轄之下,都護變成朝廷正式職官。西域都護設置開始于( )A.隋朝 B.秦朝 C.南宋 D.西漢4.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大敗曹軍,這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場戰役( )A.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B.促成西晉的短暫統一C.形成南北朝的對峙局面 D.導致五代十國的更替5.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國的對外交流史和開放精神源遠流長。下列能說明唐朝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是()A.張騫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B.鄭和七下西洋 西學傳入中國C.鑒真東渡日本 玄奘西行天竺D.馬嘎爾尼訪華 廣州十三行6.為了有效治理遼闊的疆域,統治者根據各地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邊疆地區設置了相應的管理機構。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該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一機構是( )A.元朝設北庭都元帥府 B.清朝設臺灣府C.元朝設澎湖巡檢司 D.清朝設伊犁將軍7.下圖中的著作曾流傳到世界各地,被譯成法、德、英、拉丁、俄、日、朝鮮等十余種文字在國外出版。該書的作者是( )《本草綱目》中的藥材插圖A.張仲景 B.李時珍 C.徐光啟 D.宋應星8.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多次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額關稅,實施關稅霸凌?;仡欀袊?,使中國首次喪失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 )A.《望廈條約》 B.《辛丑條約》C.《馬關條約》 D.《南京條約》9.19世紀末,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尋找出路。他們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學會和報刊是北京的強學會、長沙的南學會、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上述學會和報刊主要宣傳的思想是( )A.自強求富 B.維新變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學10.為保存中華民族文化教育火種,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于1938年4月遷至昆明,合組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辦學8年間,堅持為國育才,傳播進步思想,探索救國道路。西南聯大的組建( )A.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B.旨在聯合海外華僑支援前線作戰C.直接源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D.促進了敵后抗日根據地經濟發展11.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在重慶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談。會談的最終結果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 B.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建立C.《政府與中共會談紀要》簽署 D.西安事變和平解決12.“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芍^‘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狈从车臍v史事件是( )A.虎門硝煙 B.抗日戰爭 C.開國大典 D.抗美援朝1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熱情高漲,斗志昂揚,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拌F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一時期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是( )A.國際主義的獻身精神 B.執政為民的勤政精神C.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 D.勇于改革的創新精神14.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躍升。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至回歸前的7倍。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向世人證明(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制度優勢 B.“求同存異”方針的國際影響力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科學內涵 D.“一國兩制”構想的強大生命力15.下圖中1979年出現了許多國家與中國建交的高潮,下列歷史事件中發生在同一年的是( )A.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積極發展與歐盟的關系16.2025年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當天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中國航天日的設立是為了紀念1970年同年發生的( )A.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B.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成功C.神舟一號開啟飛天之旅 D.神舟七號實現太空行走17.它是寶貴的文學遺產,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組成,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文獻。這部文獻是( )A.《荷馬史詩》 B.《漢謨拉比法典》C.《天方夜譚》 D.《查士丁尼法典》18.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涌現出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文藝巨人,發出了新時代的嘯聲,開啟了人們的心靈。材料中文復興的“啼聲”起到的思想解放作用是( )A.推動封建等級觀念的進一步強化B.打破宗教神權對人類精神的束縛C.維護了教會對文化和教育的壟斷D.促進君權神授思想的形成和傳播19.根據下表可以探究的學習主題是( )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制度 君主立憲制 聯邦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A.爭取民族斗爭的解放 B.鞏固封建統治的方案C.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D.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20.馬克思主義深深植根于人民,強調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為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追求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指明了前進方向。這表明馬克思主義是( )A.科學的理論 B.人民的理論C.實踐的理論 D.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21.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日本有識之士進行改革,使國家迅速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日本的這一變化源于( )A.大化改新 B.廢除農奴制C.明治維新 D.民主化改革22.下圖中所蘊含的歷史事件影響是(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示意圖A.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 B.推動了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C.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偉大嘗試 D.建立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23.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A.《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B.太平洋戰爭的爆發C.《開羅宣言》的發表 D.雅爾塔會議的召開24.二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變成冷戰對手,逐漸形成兩極格局。兩極格局在軍事上的表現為( )A.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 B.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C.巴黎和會與國聯建立 D.“北約”和“華約”對峙2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歐、亞洲和拉丁美洲出現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由一國擴展到了多國。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卻發生了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表明( )A.社會主義制度徹底失敗 B.世界格局朝多極化趨勢發展C.世界殖民體系徹底崩潰 D.社會主義在發展中遭遇挫折二、綜合題26.以下是九年級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以“小錢幣,大歷史”為主題展開學習時搜集到的資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時間軸①反映了秦朝哪一具體措施?結合所學說說這一措施產生的影響。(2)對比秦半兩、唐朝開元通寶和西夏貨幣有何異同?結合所學知識,從民族關系發展的角度分析,三種貨幣的異同說明了什么?(3)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談談你對“中國古代貨幣發展”的認識。27.紅色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內涵。某校開展了“探尋云南紅色文化的歷史基因”相關活動,以下是同學們搜集的材料。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①昆明地方黨組織在中共中央全面抗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的指引下,以昆明為中心,相繼成立“云南省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云南學生抗敵后援會”“民眾歌詠團”等抗日敕亡團體。……云南各族人民以高度的愛國熱情,積極參加預備役軍事訓練。據統計,自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云南實際征兵38萬余人。 ——中共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昆明歷史讀本》 ②1935年5月,在云南祿勸皎平渡群眾的幫助下,他們找來6只木席和30多名船工,開始搶渡金沙江。至8日,中央紅軍3萬多人從皎平渡順利渡過了金沙江。從此,紅軍主力探脫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北上。 ——云南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系列教材《云南歷史文化探究》 ③1925年秋,王復生、王德三等人組組云南旅京學生建立“云南革新社”,創辦《革新》半月刊,向云南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宣揚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蹼h三在《革新》創刊號發表《告云南青年》,號召云南青年“團結到革命的旗幟下”。1926年3月,“云南革新社”改名為“新讀社”,《革新》半月刊同時改名為《鐵花》,以加強共產黨對“新讀社”的領導。自“云南革新社”創立至改名“新浪社”,已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60余人,成為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組織的重要骨干力量。 ——中共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宣主摘《中國共產黨昆明歷史讀本》④20 世紀40年代末,西南邊疆活躍著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1949年初,云南組成了自己的邊縱支隊,龍陵縣人朱家璧同志擔任指揮,帶領云南各族人民開辟騰龍新區,代表邊縱隊兩次與盧漢的代表會談,宣傳黨的政策,爭取了盧漢走和平起義的道路,促進了云南地方實力派向人民靠攏,為云南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民出版社《中華優秀傳線文化地圖云南篇》(1)請把上述史實進行分類并填寫在表中。類別 馬克思主義宣傳在云南 紅軍長征在云南 抗日戰爭在云南 解放戰爭在云南材料序號(2)根據上述材料及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主題(結合云南歷史),選取兩個及以上的史實,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春,河南安陽有一個村,18戶貧下中農組織起來,成立了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些中農說:“你們先走,我們看看再說?!币恍└辉糁S刺地說:“一伙窮光蛋還想辦社哩,沒有見過雞毛能上天!”這個社剛成立時,的確有很多困難。社里僅有的7頭耕牛,因為沒有草料喂,瘦得跌倒后站不起來。大車、土犁等農具也都破破爛爛,殘缺不全?!鐔T齊心協力,苦干一年,生產發展了,產量提高了,社員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組織起來的優越性顯示出來了。沒有入社的農民說:“窮大社變了樣,雞毛也能繞天飛?!庇谑?,他們紛紛場要求入社。1954年秋,全村80多戶貧農和中農,全部加入了農業生產合作社。——《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材料二:雜交水稻在國內累計推廣90億畝,累計增產稻谷8000多億公斤,全國水稻單產從170公斤每畝提升至470公斤每畝,保障了“中國碗裝中國糧”。技術推廣至全球70多個國家,國外年種植面積近800萬公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糧食安全“中國方案”。——中國農業農村部(2023年官方數據)雜交水稻是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軟的“首選技術”,被列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累計多養活全球4000 萬至5000萬人口。中國通過南南合作向80多國培訓1.4萬名技術人才,推動全球水稻增產超30%。——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聲明材料三:改革開放后農村建設相關的文獻及內容(部分)1979年 《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農業現代化目標,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試點,放寬農村經濟政策,允許包產到戶。2017年 《中共十九大報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18年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確立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螅y等推進鄉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一,分析1954年農民從未入社要求人社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分析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3)綜合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建設農業強國的啟示。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4早期火車 圖5早期汽車材料二:1600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6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在英國每4個人(中)有一個。到了1800年,蘇格蘭90%以上(的)成年人識字,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英國有一半多的人識字……1840年(這一年開始有了統計),新婚男子中有2/3的人識字,而新婚女子只有1/2。到1850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夠讀書寫字。——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三:圖6 機器時代的“享受”企業主為了贏得利潤,制定了各種苛刻的規章,用低工資、罰款和解雇來迫使工人從事奴隸般的勞動。貧民窟也得不到應有的治理。工人沒有社會保障。——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兩次工業革命使人類分別進入什么時代?(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3)根據材料三,指出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考答案1.B2.A3.D4.A5.C6.C7.B8.D9.B10.C11.C12.D13.C14.D15.C16.A17.A18.B19.D20.B21.C22.D23.A24.D25.D26.(1)措施:統一貨幣(秦半兩錢)。影響:鞏固國家統一;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控制;促進商品流通;穩定經濟秩序;促進商業貿易的發展;圓形方孔這一貨幣型制為歷代王朝所沿用。(2)異:流通時間和區域不同;貨幣文字不同;同:均為圓形方孔形制;均為金屬貨幣;說明了西夏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體現了民族交融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黨項族又保留了自身民族特色,與中原文化有一定的差異性。(3)認識:貨幣的演變見證了我國古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與發展的歷程(歷代王朝通過統一鑄幣以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貨幣作為交易媒介,促進了商品的流通,推動了經濟的交流與發展;中國古代貨幣形態經歷了貝幣到金屬貨幣再到紙幣的變化過程;貨幣上的錢文規范了文字的使用,對漢字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象征。27.(1)類別 馬克思主義宣傳在云南 紅軍長征在云南 抗日戰爭在云南 解放戰爭在云南材料序號 ③ ② ① ④(2)示例1觀點:云南各族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共同努力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作出貢獻。紅軍長征中,中央紅軍3萬多人在云南群眾的支持下從皎平渡勝利渡過了金沙江,突破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和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精神。七七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昆明地方黨組織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引下團結云南人民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團結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包括云南人民在內的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團結一致,共御外敵。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示例2觀點:云南人民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紅軍長征期間,皎平渡群眾幫助紅軍找來木船和船工,順利渡過金沙江,使中央紅軍擺脫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北上。在長征這場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戰略轉移中,云南人民貢獻了自己力量。全民族抗戰期間,云南實際征兵38萬余人,投身全面抗戰;抗日救亡團體相繼成立,凝聚起社會各階層力量。云南人民以高度的愛國熱情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為這場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應有的貢獻。解放戰爭期間,云南邊縱支隊積極爭取地方實力派盧漢,走和平起義道路。云南得以解放,為解放全中國譜寫了云南篇章。綜上所述,近代云南人民推動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新時代云南青年應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精神。28.(1)事件:三大改造(或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原因: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經濟收入、農民生活得到改善。顯示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2)影響:中國:大幅度提高糧食產量;保證了糧食安全:世界:有助于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推動了農業技術發展。(3)啟示:依據國情制定農業政策;注重農業科技創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我國農業政策具有延續性、科學性等。29.(1)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2)進步:大眾教育發展;婦女地位提升。(3)社會問題:造成環境污染;加劇貧富分化;社會矛盾激化。建議:制定政策、制度、法律保護環境;培養環保意識;改善社會基礎設施;完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追求共同富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