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溫故知新】1.263年,____滅蜀。_____年,_____________建立西晉,定都_____。280年,______滅吳,統一全國。2.晉惠帝在位時昏庸無能,爆發了_________。給北方造成了_________。逃往_____的人數以萬計,出現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_________。這場戰亂嚴重削弱了西晉的國力,成為西晉___________的轉折點。3._____年,內遷的______人攻陷西晉都城,西晉王朝在__________和內遷各族___________的雙重打擊下滅亡。4.______________時期,我國內遷的少數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__ __,少數民族人數最多的是_______。魏266司馬炎(晉惠帝)洛陽西晉八王之亂巨大災難南方人口遷徙由盛轉衰316匈奴八王之亂武力進攻東漢、魏、晉匈奴、鮮卑、羯、氐、羌匈奴西晉(南方)東晉(北方)十六國(短暫統一)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新課導入】第18課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課程標準】1.知道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理解政權分立下孕育著統一的趨勢;2.了解人口遷徙、江南地區的開發,認識這一時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特點及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第四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一、東晉的興亡1.東晉的建立:316年,西晉被內遷的匈奴人滅亡。317年,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司馬睿在南北大貴族的擁戴下于南方重建晉朝,以建康為都城,史稱東晉。西晉形勢圖東晉形勢圖建立時間:公元317年都城:建康建立者:司馬睿東晉國土面積縮小,據守南方一、東晉的興亡2.東晉的政治:司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導,軍事上依靠王導的堂兄王敦。司馬睿與王導共坐御床材料:帝(司馬睿)初鎮江東,威名未著,敦(王敦) 與從弟(堂弟王導)等同心翼戴,以隆中興。時人為之語曰:“王與馬,共天下”。——《晉書·王敦傳》政治特點:門閥政治一、東晉的興亡東晉形勢圖嘗試收復北方軍事特點:多次北伐失敗聞雞起舞一、東晉的興亡3.東晉的滅亡:南朝宋形勢圖(420年)東晉末年,政權落入武將手中,420年,布衣出身的大將劉裕令傀儡皇帝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代晉稱帝,建立南朝宋政權,東晉滅亡。二、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歷史上統稱為“南朝”。宋(420年—479年)齊(479年—502年)梁(502年—557年)陳(557年—589年)疆域最大宋齊梁陳東晉十六國西晉宋-齊-梁-陳(南朝)建業/建康/南京:六朝古都1.南朝政權的更迭:二、南朝的政治2.南朝政治的特點:朝代 建立者 稱帝前曾任官職 時間 都城南朝 宋 劉裕 平北將軍 420—479年 建康齊 蕭道成 驃騎大將軍 479—502年 建康梁 蕭衍 大司馬、總領中外軍事 502—557年 建康陳 陳霸先 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 557—589年 建康結合表格思考:南朝的政治有什么特點?①武將篡權,建立新朝代;②存在時間短,政權更迭頻繁;③定都建康, 偏安南方。三、江南地區的開發1.秦漢以前江南的經濟情況:秦漢時期,北方和南方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黃河流域是全國經濟重心,江南地區經濟相對落后。“江南”一詞,在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現在泛指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古人又稱江東或江左。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廣人希 (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nòu,灌水除草)……無積聚而多貧。——(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材料二: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rěn,莊稼成熟),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木材)之利,充仞八方; 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南朝·梁)沈約《宋書》對比一下,《史記》與《宋書》中對江南地區的描述有什么不同?①《史記》中的江南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②《宋書》中的江南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三、江南地區的開發農業手工業商業①耕地面積不斷增加; ②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③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改進——選種、育種、田間管理和施用糞肥,實行精耕細作,育秧移栽,麥稻兼作,雙季稻;④實行農業多種經營——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南朝時的建康,人口眾多,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南朝 青瓷蓮花湖東晉黑釉雞首壺南朝 織錦揚州“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三、江南地區的開發2. 江南經濟開發的表現:3.江南地區的開發材料一: 江南地區古代森林、沼澤廣泛分布,具備了農業發展的良好條件。材料二:(南朝宋)……賦輕役稀,江南民殷國富, 社會比較安定。材料三:……中原人民把他們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了江南,迅速改變了江南“火耕水耨”的落后面貌,這對江南地區的開發,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材料四:東晉政府建立了許多僑郡縣,給予南遷人民免除徭役的權利,江南經濟文化因此迅速發展。材料五:在南下移民和當地民眾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開墾,耕地面積不斷增加,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原因:①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②江南地區社會比較安定;③北人南遷,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和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④南方統治者的政策支持;⑤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三、江南地區的開發3.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及啟示:啟示:①要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②要保持社會安定;③要重視人才和科技的發展;⑤要重視民生。④統治者要做出正確決策,重視經濟發展;三、江南地區的開發4.江南地區開發的意義:秦漢北南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南意義: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發展迅速,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思考: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有哪兩種情形,帶來了什么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示意圖情形①:北方游牧民族遷往中原地區情形②:中原地區人民遷往南方地區影響①: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與民族交融影響②: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東晉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區開發東晉的興亡江南地區開發南朝:建立:317,司馬睿,建康軍事:多次北伐宋、齊、梁、陳原因:表現:影響:自然條件優越;社會安定;統治者重視;北人南遷(勞動力、工具、技術)農業手工業商業南北經濟趨于平衡,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基。南朝的政治時間:420-589年滅亡:420年政治:門閥政治【課堂小結】1.《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區開始開發 B.南方經濟發展迅速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 D.經濟重心完全南移2.在我國南方各省,分布著數以百萬計的客家人。史學界普遍認為客家人是歷史上漸次南遷的中原漢族人。下列有關中原人口南遷的說法正確的是( )A.西漢末年開始出現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現象B.自然災害頻繁是中原人口南遷的主要原因C.中原人口大量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D.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引發南方社會動蕩不安BC【課堂練習】3.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遷帶來勞動力、先進技術和先進生產工具②南方戰亂較少,社會穩定,有利于經濟發展③江南自然條件優越,有利于發展農業④南方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經濟重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4.文化發展與生產力水平密切相關。圖中,南北方人才比重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BDA.宋元社會文化繁榮B.北方人民南遷C.南方政局更加穩定D.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