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我們周圍的空氣 同步練習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對測定空氣組成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 )A.門捷列夫 B.道爾頓 C.阿伏加德羅 D.拉瓦錫2.空氣中稀有氣體的體積分數大約為( )A.78% B.21% C.0.94% D.0.03%3.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我們要保護好空氣。下列氣體中能供給呼吸的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稀有氣體4.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5.小明同學對部分物質的性質和用途進行了如下歸納,其中錯誤的是( )A.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填充食品包裝袋防腐B.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用于霓虹燈C.氮氣高溫時性質活潑——光合作用的原料D.氦氣的密度很小且穩定——探空氣球6.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目標。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實現該目標的是( )A.綠色出行 B.植樹造林C.發展氫能源 D.推廣燃煤發電7.下列前者是純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礦泉水 冰水混合物 B.紅磷 潔凈的空氣C.空氣中0.94%的稀有氣體 牛奶 D.二氧化碳 氮氣8.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試管容積為50mL,注射器的活塞實驗前停在25mL處,容器內紅磷足量,實驗前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裝置中的紅磷,充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可觀察到裝置中活塞最終停留的接近刻度是( )A.5mL處 B.10mL處 C.15mL處 D.20mL處9.如圖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過量的紅磷進行實驗B.紅磷點燃后,緩慢伸入瓶中并塞緊橡皮塞C.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止水夾D.該實驗說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質量的五分之一10.某小組的同學想探究用不同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測定氧氣含量方法的優劣。他們用足量的蠟燭、紅磷和白磷分別在相同體積與狀態的空氣中燃燒,用氧氣探測器測定容器中剩余氧氣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三個實驗效果最好的是白磷,因為它與氧氣反應消耗的氧氣更加徹底B.該實驗證明氧氣的濃度較低時,紅磷與白磷還能與之發生反應C.根據圖像對比可知,三種物質中,白磷能在更低濃度的氧氣中燃燒D.若用這三種物質做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含量偏高二、填空題11.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21%的氣體是 ;最理想的清潔燃料是 。12.從冰箱中拿出一個杯子,放在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在一個集氣瓶中點燃紅磷,用塞子將瓶口塞緊,等紅磷燃燒完全并冷卻后,這時打開瓶塞比較費力,原因是 ;登山運動員必須攜帶氧氣瓶,這說明 。13.下圖的實驗目的是 。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此實驗不能用硫代替紅磷的原因是 。14.下列物質:①氮氣、②牛奶、③啤酒、④礦泉水、⑤氧氣、⑥海水、⑦鐵、⑧蔗糖。(1)屬于純凈物的有__________(填序號),仿寫一例:__________(填名稱)。(2)屬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填序號),仿寫一例:__________(填名稱)。15.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有很多。化學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測定氧氣含量,原理是:磷+氧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種白色粉末)。實驗過程是;將集氣瓶容五等分,并做好標記,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瓶塞;持燃燒停止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發現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請回答下列問題:(1)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 。(2)該實驗說明這種氣體具有的性質 。(3)如果實驗完畢,進入集氣瓶的水不到總容積的,可能的原因有 。16.化學小組同學設計實驗,用紅磷燃燒、蠟燭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比較其實驗結果的差別。實驗時將紅磷、蠟燭點燃后,同時伸入到大小相同的兩個集氣瓶中。(已知:實驗前K1、K2、K3均關閉)(1)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為 。(2)待反應完畢,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應進行的操作是:先打開K1、K3,一段時間后,再 。(3)若某同學實驗時,先將K1、K2打開,再將點燃的紅磷、蠟燭同時伸入兩個集氣瓶中,待反應完畢,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K3,觀察到的現象是 。參考答案1.【答案】D2.【答案】C【詳解】空氣中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78%,氧氣為21%,稀有氣體為0.94%,二氧化碳為0.03%。3.【答案】A【詳解】A、氧氣用途有: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因此能供給呼吸的是氧氣;故選項正確;B、氮氣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氣充入食品包裝袋內可以防腐、液態氮可以做制冷劑;故選項錯誤;C、水蒸氣不能供給呼吸,故選項錯誤;D、稀有氣體的用途是:做各種電光源、作保護氣等,故選項錯誤。4.【答案】B【詳解】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 78%、氧氣占 21%、稀有氣體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他氣體和雜質占 0.03%,所以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氮氣。5.【答案】C【解析】氮氣的化學性質穩定,能夠填充食品包裝袋防腐,故A選項正確;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常用于霓虹燈,故B選項正確;光合作用的氣體原料是二氧化碳,不是氮氣,故C選項錯誤;氦氣的密度很小且穩定,可用作探空氣球,故D選項正確。6.【答案】D【詳解】A、綠色出行,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選項措施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植樹造林,可以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選項措施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發展氫能源,氫氣燃燒后生成的是水,無污染,選項措施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煤含有碳元素,燃燒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選項措施錯誤,但符合題意。7.【答案】B【詳解】A、礦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種礦物質,屬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不符合題意;B、紅磷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潔凈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符合題意;C、空氣中0.94%的稀有氣體中含有氦氣、氬氣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牛奶中含有水和蛋白質等,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氮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不符合題意。8.【答案】C【詳解】由試管的容積為50mL,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五分之一可知空間中氧氣約有10mL,紅磷足量將空間中的氧氣全部消耗,約消耗了10mL,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總體積減少至65mL,試管中空間為50mL,注射器中活塞應停留至15mL處。9.【答案】A【詳解】A、應用過量的紅磷進行實驗,以完全消耗裝置內的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B、紅磷點燃后,應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緊橡皮塞,緩慢伸入會使集氣瓶中的氣體受熱排出一部分,會導致實驗結果偏大,故選項說法錯誤;C、紅磷熄滅后,不能立即打開止水夾,因為此時剩余的氣體在受熱狀態下,處于膨脹狀態,占據了部分水的體積,故選項說法錯誤;D、該實驗說明空氣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故選項說法錯誤。10.【答案】D【詳解】【識圖解題】由題圖可知,白磷與氧氣反應消耗的氧氣更加徹底,三個實驗中白磷的效果最好,A正確。由紅磷與白磷的燃燒曲線可知,當氧氣含量低于 時,紅磷與白磷仍然能與其反應,B正確。根據圖像對比可知,三種物質中,白磷能在更低濃度的氧氣中燃燒,C正確。用這三種物質做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含量偏低,因為氧氣不能完全反應,D錯誤。11.【答案】氧氣 氫氣【詳解】本題考查空氣及清潔燃料的相關知識??諝庵畜w積分數約為21%的氣體是氧氣。氫氣燃燒產物只有水,不會污染環境,且氫氣熱值高,因此氫氣被稱為最理想的清潔燃料。12.【答案】略13.【答案】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無法用硫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詳解】該實驗中,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待完全反應后,逐漸冷卻至室溫,由于消耗了氧氣,裝置內壓強減小,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的體積;紅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無法用硫代替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4.【答案】(1)①⑤⑦⑧ 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2)②③④⑥ 自來水(合理即可)【解析】15.【答案】(1)氮氣/N2(2)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燒(3)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漏氣等)【詳解】(1)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紅磷燃燒消耗瓶內的氧氣,故實驗結束后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2)紅磷在氮氣中無法燃燒,說明氮氣不可燃且不支持燃燒。(3)如果實驗完畢,進入集氣瓶的水不到總容積的五分之一 ,說明氧氣未被充分消耗或裝置內的壓強減小的較少,故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或裝置漏氣等。【點睛】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最終測得的結果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紅磷的量不足、裝置漏氣、未等溫度冷卻至室溫等。16.【答案】(1)(2)關閉K1、打開K2(3)燒杯中的水流入兩個集氣瓶中且水量相同【詳解】(1)紅磷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故填:;(2)待反應完畢,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應進行的操作是:先打開K1、K3,使燒杯的水倒流進入左廣口瓶,一段時間后,再關閉K1、打開K2,觀察水進入右廣口瓶的情況,故填:關閉K1、打開K2;(3)若某同學實驗時,先將K1、K2打開,再將點燃的紅磷、蠟燭同時伸入兩個集氣瓶中,待反應完畢,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K3,由于整個裝置形成連通,氣壓相同,則觀察到的現象是燒杯中的水流入兩個集氣瓶中且水量相同,故填:燒杯中的水流入兩個集氣瓶中且水量相同。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