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高 二 階 段 性 調 研 監 測歷 史 試 題2025.7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座號、考號填涂在相應位置。2.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2B鉛筆(按填涂樣例)正確填涂;非選擇題答案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繪圖時,可用2B鉛筆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人員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對某一時期聚落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鼎、骨笛、骨叉、盛酒陶器、帶有刻劃符號的龜甲等物品。據此可知,該時期A.人類從遷徙轉向定居 B.已經具備國家的初始形態C.出現文明萌芽的要素 D.漁獵采集是主要生產方式2.戰國時期,吳起認為楚國“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把增加人口列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商鞅提出,“故有地狹而民眾者,民勝其地。地廣而民少者,地勝其民。民勝其地,務開。地勝其民者,事徠”。兩者的主張基于A.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 B.富國強兵的現實需要C.人地失衡的資源困境 D.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3.表1 為關于刺史的部分記載。這反映了漢代刺史表1記載 出處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秩六百石,員十三人。 《漢書·百官公卿表》鮮卑犯邊……告幽州刺史,其令緣邊郡增置步兵,列塞室下。 《后漢書·順帝紀》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曰:“蝗災為害,水支仍至,五榖不登,人無宿儲。其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 《后漢書·桓帝紀》A.開始參與軍事防務 B.積極參與基層治理C.監察范圍不斷擴大 D.職權重心發生轉變4.安史之亂后,朝廷在各藩鎮內部設置由宦官擔任的監軍使,監軍使領有數量可觀的親兵,其下設副使、判官等僚屬。該措施旨在A.調整地方權力分配 B.踐行守內虛外原則C.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D.完善地方監察體系5.表2是宋代關于負郭田 (鄰近城市的農田)的相關記載。據此推知,宋代表2記載 出處江城吾舊隱,今歲喜秋穰。一頃南山豆,千畦負郭姜。 《次韻陳教授見寄二首》城西九里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全芳備祖集·前集》盛夏之際,十余里間,朱實離離,不減閩中荔枝也。 《吳興園圃》A.城市經濟繁榮 B.經濟結構變動 C.抑商政策松動 D. 區域分工明顯6. 明代,政府允許漕運官軍搭載一定數量的“土宜”沿途販賣, “免其抽稅”,以補充運軍生計和運糧腳價不足。南下“土宜”以棉花、梨棗、煙葉等貨為多,北向“土宜”則系蘇、浙、閩所產綢緞、布、紙、茶、糖等貨。該做法A.緣于長途販運貿易發展 B.加速了經濟重心南移C.推動了工商業市鎮興起 D.增強了社會經濟活力7.隆慶初年,官方將“船引”作為商船出海貿易的許可證,以“船由”作為建造商船的許可證。海商出港,必須由官方依照“船引” “船由”盤驗貨物與商船,并限時回港銷引和接受審查。該政策的目的是A.增加財政收入 B.限制海外貿易 C.規范商貿秩序D.完善海防體系8.表3為1845—1848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口統計表。據此可知,當時中國表3進口貨 年別 鴉片 棉、毛制品 棉花 其他 共計 入超額(-) 出超額(+)值(千元) 值(千元) 值(千元) 值(千元) 值(千元) 千元1845 16500 9500 320 5900 32220 +18201846 14000 8000 800 5300 28100 +901847 16700 6700 860 6600 30860 -21301848 20000 5400 2800 1100 29300 -11560A.傳統經濟加速解體 B.鴉片貿易合法化C.近代工業受到沖擊 D.正當貿易有優勢9.成立于1863年的上海廣方言館,以教授西文和西學為目標,但1870年頒布的《廣方言館課程十條》規定,“間課以時藝,無阻其進取科名之階”。時人評價其學生“敷衍歲月,多攻制藝,不復用心西學,故中學尚有可觀,西學幾同墻面”。由此可知當時A.教育變革面臨阻力 B.西學東漸內容不斷擴展C.中體西用成為共識 D.官員選拔機制日益完善10.1895年,嚴復在《原強》中指出:“是故富強者,不外利民之政也,而必自民之能自利始;能自利自能自由始;能自由自能自治始。”1906年,孫中山在《同盟會宣言》宣稱:“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兩者都A.闡明了救亡圖存的正確路徑B.倡導平民革命建立民主政府C.致力于社會改良道路的探索D.強調民權覺醒推動國家革新11.1950—1953年,新中國留學生的派遣工作執行“嚴格選拔、寧少勿濫”的方針;1954——1956年,則執行“嚴格審查、爭取多派”和“以理工科為重點兼顧全面需要”的方針。這一調整A.突破了意識形態束縛 B.服務于國家戰略需要C.改變了教育落后面貌 D.促進了國民經濟恢復12.托勒密王朝時期,在本土臣民集中的上埃及,統治者雕像多以正統埃及法老的形象出現;而在希臘移民較多的亞歷山大港,統治者雕像則刻著希臘王冠、尼美斯頭巾,面部多為希臘式形象。這反映出A.托勒密統治分裂傾向加強 B.希臘與埃及文化深度融合C.統治者形象構建的政治性 D.埃及傳統王權符號的延續13.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 (1451—1504)的方言版《馬可·波羅游記》被皇家圖書館永久收藏,圖書扉頁中女王親手標注:“通過閱讀此書,可以指引西班牙發現和彳服其中被記載和描述的地方。”據此可知A.書籍是帝國擴張的工具 B.王室注重文化傳承傳播C.絲路貿易刺激海外殖民 D.西班牙曾希望探索亞洲14.圖1 為美國波士頓凱爾特人籃球隊的隊徽。其主體形象是一位裝扮成愛爾蘭小精靈的老頭,以愛爾蘭人傳統的綠色為主色調,衣服上裝飾著愛爾蘭國花三葉草圖案。該隊徽的設計說明了A.人口遷徙促進文化傳播 B.體育競技增強文化認同C.殖民擴張加劇文化沖突 D.商貿往來推動文化交流15.巴黎和會期間,英國堅持將印度納入國聯創始成員,但規定印度代表人選需經英國國務大臣批準且限制印度的發言權。這在印度國內引發巨大爭議,反抗斗爭不斷。這實質上反映出A.國聯成為維護英法利益的工具 B.民族自決與殖民現實的矛盾C.印度的民族民主意識開始覺醒 D.戰后國際秩序具有不穩定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4分,第17題13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 共55分。16. (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宋代江南山區州縣稅制宋代江南山區的特殊地理環境、唐宋之際的稅制變遷、國家財政剛性色彩的加強,深刻影響著國家稅制在諸山區州縣的實際運作。以下為江南山區州縣的稅制情況。種類 規定 出處田賦 凡田之在官,賦民耕而收其租者是也。……若瘠鹵不毛,及眾所食利山林、陂塘、溝路、墳墓,皆不立稅。 《宋史》丁口賦 諸州田稅不足,歲用自祖宗以來,不問有無田產,常計丁歲納身米,以補常賦。……諸邑增收丁錢,以資他用。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雜變之賦 自唐以來,民計田輸賦外,增取他物,復折為賦,謂之“雜變”。……溫州科柑,每歲保正和買 (宋稅種之一)百顆,以為常額。 《宋會要輯稿》商稅 (嚴州)民物繁庶,有漆楮林木之饒,富商巨賈,多往來江浙。……出山時價極賤,抵郡城已抽解不貲,比及嚴,則所征數百倍。 《范成大筆記六種》分析說明宋代江南山區州縣稅制的合理性。(14分)17. (13分)茶馬古道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構成了一個近乎半圓形的多民族貿易走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茶馬古道材料一材料二唐代,文成公主沿茶馬古道青藏線入藏,唐人飲茶之習傳入吐蕃,吐蕃出現“漸慕華風” 的社會風氣。宋代,政府與藏區建立“以茶易馬”的互市制度,茶葉逐漸成為中原與藏區友好往來的媒介。11 世紀,藏傳佛教與東南亞小乘佛教沿茶馬古道交匯。元代,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政府于朵甘思 (藏族地區行政區劃名)設立 19處驛站,四川西部與西藏間的茶馬古道大大延伸。明代,政府制定了關于藏區用茶的生產、銷售、價格、質量等法規制度,抑制茶商投機倒把;開辟自碉門至康定的茶道,并駐軍保護其暢通。清代,在康定設立茶關,成為川茶輸藏的集散地。漢地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西藏出產的鹽、麝香、宗教法器,都沿著西南茶馬古道進入南亞地區。——摘編自任新建《茶馬古道的歷史變遷與現代功能》2025年,“茶馬古道四川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標志其正式獲得“申遺入場券”。說明其歷史依據。(13分)18. (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范源廉與近代職業教育范源廉,清末民初教育家,多次出任中華民國教育總長,對近代職業教育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時間 主張與實踐1912年 提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 (獲得生活的知識和技能)、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1912年 主持頒布《壬子學制》,并陸續公布《專門學校令》、《實業學校令》等各級各類學校規程。1914 年 指出“科學之功用,無論直接間接,皆足以增進國力者也”,“科學”即能制造“生活所需之物品,國命所托之武器”的實用科學。1917年 指出“我國素以貧弱見拙與于世……振興實業以圖漸至富強”,提出“實業學校之校數冀其推廣以宏造就,辦理則取分年遞進主義”。1917年 與蔡元培等人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以特別社員身份繳納社費資助其發展。1920年 申請法國“庚子退款”以維持“組織刺繡工場、附設職業教員養成所、擴充校舍和印行各種編織圖案”等活動,推動女子職業教育。--摘編自王哲文《范源廉的職業教育實踐及其現實啟示》評析范源廉職業教育的主張與實踐。(14分)19. (14分)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地圖里的文明史材料一 7世紀早期,基督教地圖把地球分為亞歐非三部分,地圖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理解《圣經》、創世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14世紀,拜占庭教士將古希臘學者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經緯線繪圖法傳播到佛羅倫薩,改變了傳統的地圖繪制方法和歐洲人對世界的看法,推動了人文主義者對古典文化的研究。1569年,比利時制圖師墨卡托將托勒密思想與航海實際需求相結合,提出新的地圖投影方法。此后新大陸陸續被航海家發現,遠洋貿易活躍地區的海岸情況在地圖中得到詳細展示。材料二該圖中英國及其殖民地用亮紅色描繪,黑線為英國控制的全球貿易路線。地圖底部中心是象征大英帝國的雅典娜,周邊代表其他大陸的人物都將財富獻給雅典娜。——摘編自尤哈·努爾米寧《歐洲地圖里的世界文明史》(1)概括中世紀到近代歐洲地圖主要功能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說明近代歐洲地圖的歷史作用。(4分)高 二 階 段 性 調 研 監 測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25.7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 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C 2. B 3. D 4. C 5. B 6. D 7. C 8. D 9. A 10. D11. B 12. C 13. A 14. D 15.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4分,第17題13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4分, 共55分。16. (14分)角度一 地理環境特殊宋代江南山區山多田少,耕地稀缺。該稅制下貧瘠之地不納稅、據當地資源優勢征稅,因地制宜,務實靈活。(4分)角度二 唐宋稅制變遷宋代兩稅法征稅以土地和資產為主,山區存在耕地不足導致征稅困難的問題。該稅制將丁口、經濟作物及山林資源等納入征稅范疇,是對宋代稅制的有益補充。(4分)角度三 國家財政需求宋代強化中央集權,官僚機構膨脹,邊防壓力巨大。該稅制擴大稅源、增加稅種、重征商稅,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維系封建政府的運轉。(4分)宋代江南山區稅制是基于地理環境、稅制變遷、財政需求的綜合考量,體現了古代中國治國理政的智慧。(2分)17. (13分)歷史依據:國家統一的象征:元代設立驛站延伸茶馬古道,明代開辟新茶道并駐軍保護,強化了中央管轄與邊疆治理,維護了國家統一。(3分)文化交流的體現:唐人飲茶之習傳入吐蕃,宋代茶馬古道宗教文化交匯,推動民族交融,豐富文化內涵。(3分)經貿發展的見證:宋代“以茶易馬”的互市制度,明代藏區用茶的法規制度,清代茶關的設立,促進了中原與西南地區的經濟和貿易往來。(3分)國際交往的紐帶:宋代佛教沿茶馬古道交匯,清代漢地與藏區商品沿茶馬古道進入南亞,加強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3分)茶馬古道是國家統一、文化交流、經貿發展、國際交往的見證,是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1分)18. (14分)評析:民國初年,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意識覺醒;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實業救國思潮高漲;新文化運動興起,推動思想解放。范源廉試圖通過發展職業教育改造社會。(4分)他重視道德教育和實利教育,并推進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推動職業學校的制度化建設,規劃職業學校發展路徑;資助職業教育,支持女子職業教育。(4分)范源廉的職業教育主張和實踐是近代知識分子教育強國之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近代教育發展,培養了大批實用人才,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但由于時代的局限,無法實現其教育強國的目的。(6分)19. (14分)(1)變化:中世紀為宗教服務到近代成為遠洋航海貿易及殖民擴張的工具。(4分)原因:中世紀基督教占統治地位,壟斷歐洲教育文化;文藝復興運動沖擊宗教神學;新航路開辟及歐洲各國殖民擴張,全球聯系初步建立;工業革命增強英國國力。(6分)(2)作用:有利于文化傳承與交流;開闊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推動了思想解放;促進新航路開辟和全球貿易發展;便利了歐洲殖民擴張,加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